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汪燕

馬鞍山市紅星中學獨立、覺醒、抗爭本單元時間軸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地獄的入口”墨西哥波多西銀礦(1)政治: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材料一

300多年來殖民者對拉丁美洲人民進行了瘋狂的掠奪。殖民者還對殖民地的經濟發展無理的加以限制。西班牙規定殖民地各地區不準通商,只能與宗主國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則禁止建立手工工廠,只允許小生產存在……盡管有這些限制,殖民地經濟還是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到18世紀末已經出現許多生產紡織品、家具、鐵器、玻璃等手工作坊,拉丁美洲成為歐洲棉花,咖啡,煙草可可的重要供應地……殖民地的經濟發展更趨于活躍,從而與宗主國的封建性的統治發生沖突,最終導致獨立戰爭的爆發。——王斯德《世界通史》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2)經濟: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材料二

到18世紀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會經濟沖破了宗主國的種種限制而緩慢地發展起來,出現了一批生產紡織品、皮革、陶器、鐵器、玻璃、肥皂糖等的手工工場及造船廠。1793年墨西哥的克雷塔羅城就有20家生產呢絨的手工工場,雇傭工人1500余人。拉普拉塔的科恰班巴城,1788年有2000名紡織工人,1798年增加到8000人,每年要用原棉100萬磅。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3)思想: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材料三18世紀中葉以后,拉丁美洲與外界接觸日趨頻繁。歐洲的近代科學、文學和法國唯物主義哲學,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傳入。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廣泛傳頌。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4)外部條件:①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②美國的獨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材料四

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時代歐洲和北美的發展,歐洲和美國革命的目標、宣言、口號及其物資援助對拉美影響極大。……美國獨立戰爭既以它所證實的原則,也以它面對顯然大大優于自己的強敵時所取得的成功,受到了人們的歡呼。幾年后,法國大革命向人們提供了另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推翻專制統治的實例,而同時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歐洲事務,結果給新世界提供了一個向這兩個國家的統治發起挑戰的難得機會。——[美]菲利普·李·拉爾夫《世界文明史》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2.進程(1)序幕:1804年海地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海地獨立斗爭1502年該島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697年西班牙同法國簽訂《勒斯維克條約》,將該島西部割讓給法國,定名為法屬圣多明各。東部仍屬西班牙。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2.進程1816,阿根廷宣告獨立;1819,解放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1821,解放加拉加斯;1822,解放厄瓜多爾;1818,建立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1817,突襲智利,1818智利宣布獨立;1820,攻克秘魯首府利馬,秘魯獨立;1822,雙雄會談,圣馬丁退出;1825,上秘魯獨立,取名玻利維亞;1826,駐守在卡亞俄灣的最后一支西班牙殖民軍隊投降;1822,巴西擺脫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宣布獨立;玻利瓦爾圣馬丁為美洲人民帶來解放,只要祖國一天不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解放,我誓不罷休!我的劍絕不為名利而出鞘階段特征:趕走殖民者,獲得民族獨立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3.獨立后的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拉美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國。獨立后的拉丁美洲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考迪羅(Caudillo),亦稱考迪羅主義、考迪羅制度,原意是首領、頭領。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和教會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獨裁制度。拉美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在19世紀20年代獨立后至20世紀前盛行。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對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

——百度百科

墨西哥的伊圖爾維德·圣安納阿根廷的羅薩斯巴拉圭的何塞·弗朗西亞3.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問題一: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3.獨立后的拉丁美洲

1826—1850年,英國對拉丁美洲各國貸款和投資總額達1億美元。……1850年以后,英國在拉丁美洲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例如建筑港口、鐵路、開辟輪船航線、低價收購土地和利用廉價勞動力開發礦產等。英國資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類貿易,墨西哥的銀礦生產以及大多數國家的交通、鐵路和港口等企業。1870年英國在拉丁美洲各國的投資金額達到8500萬英鎊,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資國和債權國。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國第5任總統門羅:美國將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或它們之間的戰爭;美國承認并且不干涉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護國;歐洲列強不得再在南、北美洲開拓殖民地;歐洲任何列強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

“大棒加胡蘿卜政策”美國第26屆總統T.羅斯福援引一句非洲諺語:“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著急”。美國憑借其大為增強的軍事經濟力量,主張以武力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國家“循規蹈矩”,聽命于美國。

“用金元代替槍彈”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提出“用金元代替槍彈”,他們主張運用外交政策推動和保護美國銀行家的海外投資,特別是對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中國擴大投資。問題二: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4.民族民主運動的延續1889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趕走了獨裁者。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1917年墨西哥憲法第一條,在墨西哥合眾國,任何個人均享有本憲法富裕的權力保障……第二條,墨西哥合眾國禁止奴隸貿易……第二十七條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國家在任何時候皆有權利對私產加以限制……應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產;發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礦物,或存在于礦脈、礦層、礦快或礦床中構成礦物質物質……其所有權皆直接屬于國家……第三十九條,國家主權基本值和起源上存在于人民之中。一切權利來自于人民并為人民的利益而創立,人民在任何時候均享有改變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賦權利……第十九條,聯邦最高權力在行使權力時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1917年墨西哥憲法》第二階段特點:推動民主改革,鞏固獨立成果,促進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二、亞洲的覺醒提拉克穆罕默德阿里孫中山二、亞洲的覺醒

亞洲的覺醒是指亞洲各國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的覺醒和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進一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亞洲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民族民主意識也不斷發展;1905年的俄國革命運動也進一步喚醒了亞洲,終于形成了列寧所說的“亞洲的覺醒”的新局面。——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1.背景(1)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2)經濟: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3)思想: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二、亞洲的覺醒2.表現(1)印度民族解放運動(1905——1908)提拉克(1856—1920)“現代印度的締造者”“斯瓦拉吉是每個印度人天賦的權利,我們一定要獲得它。”“我要做自己房子的主人,不要僅僅成為被逐出家門的陌生人。自治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掌握自己的行政權。我們不想成為書記員”。“印度必須獲得斯瓦拉吉”。——提拉克①1885年

②1905年

③1908年

印度的群眾開始起來護衛自己的作家和政治領袖了。英國豺狼對印度民主主義者提拉克的卑鄙判決,在孟買引起了游行示威和罷工。印度的無產階級也已經成長起來,能進行自覺的群眾性的政治斗爭了。

——列寧《世界政治中的引火物》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二、亞洲的覺醒2.表現(2)伊朗立憲革命(1905——1911)①成果: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②意義:革命雖然失敗,但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憲法)頒布。這是民主勢力和專制勢力相互妥協的產物。《基本法》規定: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利機構;規定王權受議會的制約。議會有批準法律和國家預算及監督預算執行之權。1907年10月,伊朗又頒布了《基本法補充編》。……規定了民主原則,在政治上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制及政府向議會負責的原則。——整理自肖克《1905—1911年伊朗資產階級立憲革命》二、亞洲的覺醒2.表現(3)中國辛亥革命(1911)二、亞洲的覺醒3.歷史意義

中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體;……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憲法;印度人民則迫使英國當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亞洲覺醒時期各國斗爭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開辟了斗爭的新階段。……亞洲民族運動在客觀上成了西方工人運動的同盟軍。

——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

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蘇]列寧《亞洲的覺醒》,《列寧選集》第二卷

學思之窗如何理解列寧這句話?19C末20C初,歐洲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洲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都沉重打擊了當地舊勢力,推動了歷史進步。三、非洲的抗爭◎帝國主義國家瓜分非洲1.背景

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喪失了政治獨立,……被強行分割為不同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幾部分。……非洲人民喪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銳減,豐富資源遭到無情掠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1)帝國主義的侵略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2)非洲人民一直進行不屈不撓的武裝反抗。(1)埃及抗英斗爭(1882年)三、非洲的抗爭2.表現

①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②1882年,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抵抗。③抵抗失敗,阿拉比被俘,英國占領埃及。阿拉比起義

1863年,伊斯梅爾成為埃及的“赫迪夫”(奧斯曼帝國駐埃及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他好大喜功,不惜向西方借高利貸,大興土木建筑,搞“全盤歐化”,致使埃及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1878年,被迫接受英、法、意、奧的代表擔任埃及政府的大臣,組成“歐洲內閣”。此舉遭到埃及社會各階層的強烈反對。一批愛國軍官和地主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創立“祖國黨”,主張維護埃及主權和國家獨立,實行憲政。這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民族主義組織。1864年11月,阿拉比出任祖國黨的主席,1879-1882年埃及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改革和反帝運動。——王斯德《世界通史》三、非洲的抗爭2.表現(2)蘇丹馬赫迪起義(1881年)蘇丹蘇丹地理位置示意圖1881年8月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宣布自己是馬赫迪(意為救世主),聲稱要在世上重建真正的信仰和正義。……1885年6月其病逝,戰友阿卜杜拉繼任,自稱哈里發,掌管軍事、行政和宗教大權。……1899年11月在英軍偷襲中阿卜杜拉犧牲。到1900年1月起義最后失敗。在“英埃共管”名義下,蘇丹淪為英國殖民地。——劉宗緒主編《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