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課下能力提升(十九)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課下能力提升(十九)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課下能力提升(十九)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課下能力提升(十九)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課下能力提升(十九)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課下能力提升(十九)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時間:30分鐘總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60分)1.從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自然災害的統計指標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災害數量(次)1110198727422935死亡人數(萬)196807953.1受影響人數(萬)7.414.519.625災害損失(億美元)1310204062906550A.災害的強度減小了B.人類社會抵御災害的能力降低了C.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增加了D.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減小了2.關于洪水和洪災的表達,正確的是()A.洪水必然造成洪災B.洪災僅指物質、人員方面的損失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過河灘地面出現的溢流現象的統稱D.洪水發生在任何地區都會形成洪災3.我國最為常見的自然災害是()A.地震B.林業火災C.農業災害D.洪澇、干旱4.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首要原因是()A.地形復雜多樣B.冬季風強弱和進退的遲早不同C.南北溫差大D.夏季風強弱和進退的遲早不同以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答復5~6題。5.關于我國滯洪區分布的表達,正確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區C.都位于河谷地帶D.都位于北方地區6.我國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網密度小D.平原面積少讀某流域匯流示意圖,答復7~8題。7.以下判斷正確的是()A.等高線彎曲最大處,一定形成集水線B.等高線彎曲最大處,一定形成分水線C.流域邊界與某一條等高線完全重合D.流域面積的大小與周圍地形有關8.有關該流域洪災形成因素之間的關聯性,不正確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升高→冰雪融化→洪水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D.植物覆蓋差→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讀中國東部雨帶示意圖,答復9~10題。9.根據雨帶在Ⅰ、Ⅲ地區的時間,可以推論,在一般年份,雨帶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10.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Ⅰ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災害的情況是()A.南旱北澇B.南北皆旱C.南澇北旱D.南北皆澇以下圖是中國某氣象災害多發原因示意圖。讀圖答復11~12題。11.該地區最可能是我國的()A.東北地區B.華北地區C.東南地區D.西南地區12.研究說明,該地區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春季氣溫上升快,蒸發量大B.農業灌溉用水量較大C.春季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資源匱乏二、綜合題(共40分)13.閱讀中國暴雨日數和暴雨洪水分區圖,答復以下各題。(16分)(1)我國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區。(3分)(2)我國洪澇災害產生的氣候原因是什么?(6分)(3)針對我國暴雨洪澇災害所發生的原因,應采取的相應措施是什么?(7分)14.閱讀材料,答復以下問題。(24分)材料一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氣候變化復雜,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流域內眾多支流多為扇形網狀水系結構,洪水集流迅速。材料二12世紀以前,流域洪澇災害記載較少,但隨著人類歷史經濟活動的開展,自然地理的變化,改變了自然生態平衡,河系歷經變遷,洪澇災害不斷發生。據歷史文獻記載統計,從14世紀到19世紀的500年里,淮河流域發生較大水災350次,缺乏兩年一次。材料三淮河流域示意圖。(1)圖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別是______、______。據圖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從災害學意義上講,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地帶,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和南方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4分)(3)結合材料一從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7分)①氣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歷史上淮河流域出現過屢次洪澇災害,你對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議?(答三點即可)(8分)課下能力提升(十九)1.選C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紀70年代以來,盡管自然災害次數增加,死亡人數卻在下降,說明人類抵御災害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災害損失卻越來越大,受影響人數也越來越多,說明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增加了。2.選C洪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害才形成洪災。洪災損失既有物質、人員方面的直接損失,也有間接損失,洪水發生在無人區不會造成損失。3.選D我國大局部地區受夏季風影響,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勻,夏季風強的年份易造成北澇南旱,弱的年份易造成南澇北旱。4.選D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發生與我國特殊的氣候特點有關,我國主要為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造成水旱災害頻繁發生。5.A6.B第5題,滯洪區是滯納洪水的地區,因此,滯洪區應該在地勢較低的地區。由圖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個區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第6題,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相比,地勢較高,降水較少,這是我國西部沒有滯洪區分布的原因。7.D8.C第7題,等高線彎曲最大處可能是山嶺(分水線)也可能是山谷(集水線),流域邊界與某一條等高線不一定完全重合。第8題,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慢。9.B10.C第9題,根據隨時間鋒面雨帶自南向北推移的規律,可判斷雨帶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6~7月。第10題,進入7月以后,雨帶仍停留在南方易造成澇災,而北方那么因缺乏雨水形成旱災。11.B12.D圖中顯示該地該種氣象災害是干旱,且主要表現為春旱,由此可判斷該地區可能是華北地區;華北地區春旱嚴重的原因可直接從圖中分析出,但應注意華北地區春季正是農業耕作時期,農業灌溉用水量大,而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資源匱乏,是常年性原因。13.解析:第(1)題,可從圖上讀出暴雨和特大暴雨分布地區。第(2)題,“氣候原因〞是關鍵詞,應從我國降水的特點歸納。第(3)題,暴雨洪澇的防治措施,一要從預防暴雨入手;二要從治理洪澇災害入手;三要注意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技術措施、宣傳教育相結合。答案:(1)東部南部(2)季風氣候顯著,受鋒面雨帶和熱帶氣旋的影響,夏秋季節降水較多,且多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3)①加強氣象監測,提高預報的準確率;②河流上游植樹造林,中游興修水庫,下游加固堤防;③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④提高防災、減災意識。(言之有理即可)14.解析:第(1)題,水系特征可從支流數量多少及其分布狀況、河道彎曲程度等方面描述。第(2)題,我國降水受夏季風進退的影響,北方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因而降水變率大,南方地區受鋒面雨及臺風雨的影響,暴雨歷時長,強度大。第(3)題,從自然原因看,淮河地區多洪澇災害可從氣候、地形、水系等方面進行討論。第(4)題,河流的綜合治理措施,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修水庫;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田還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還要開挖入海水道。答案:(1)黃河長江扇形網狀水系結構,北岸支流長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2)暴雨集中,降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