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說明_第1頁
我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說明_第2頁
我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說明_第3頁
我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說明_第4頁
我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StatisticalDataofChineseS&TPapers2008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2008自1987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擔著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量和阻礙的統計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國科技論文發表趨勢和狀況。本統計報告包括我國發表的國際論文數量、國際論文被引用情況、國內發表論文數量、國內論文被引用情況、我國各學科領域論文分布和阻礙、我國各地區論文分布和阻礙、我國重要機構論文分布和阻礙、我國國際合著論文情況、我國高阻礙科技論文情況和我國科技期刊有關指標的統計分析。目錄第一部分:中國科技論文概況 -4-第二部分: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產出狀況 -7-1.《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中國論文情況 -8-2.中國科技論文的國際被引用情況 -9-3.《工程索引》(Ei)收錄中國論文情況 -10-4.《科學技術會議錄》(ISTP)收錄中國論文情況 -10-5.國際科技論文總數 -11-6.美國《醫學索引》(IndexMedicus/Medline)收錄中國論文情況 -11-7.國際合著論文情況 -12-8.《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中國論文情況 -14-9.國際論文的學科分布 -16-10.國際論文的地區分布 -18-11.國際論文作者單位的機構類型分布 -20-12.國際數據庫收錄中國科技期刊情況 -20-13.國際高阻礙論文及作者 -21-第三部分:中國國內科技論文產出狀況 -25-1.《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PTCD)收錄論文情況 -26-2.國內論文學科分布狀況 -26-3.國內論文地區分布狀況 -27-4.各類機構發表國內論文狀況 -27-5.國際合著情況 -28-6.中國國內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論文分析 -29-第四部分:專利產出相關統計 -31-1.各類機構申請與獲得專利情況統計 -33-2.申請和獲得專利較多的領域 -34-3.各地區2007年論文數、專利數與2005和2006年R&D經費對比 -35-第五部分:各類機構產出論文與阻礙狀況 -38-(一)高等學校 -39-(二)科研機構 -44-(三)醫療機構 -49-(四)各學科2007年SCI論文高產機構 -51-第六部分: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和中國澳門特區科技論文發表情況 -57-1.SCI收錄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以及中國澳門特區科技論文情況 -58-2.ISTP收錄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以及中國澳門特區科技論文情況 -59-3.EI收錄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以及中國澳門特區科技論文情況 -60-第七部分:中國科技期刊有關指標 -61-1.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62-2.2007年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 -63-第八部分:2007年中國百篇最具阻礙學術論文 -64-附件1: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目錄附件2:2007年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附件3:2007年中國百篇最具阻礙學術論文附件4:2007年Nature、Science、Cell收錄中國論文第一部分:中國科技論文概況

第一部分:中國科技論文概況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每年對中國科研工作者發表的科技論文進行統計與分析,統計內容包括我國科技人員發表國際和國內論文情況。國際部分的統計采納國際權威檢索數據庫《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醫學索引》(MEDLIN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國內部分的統計采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該數據庫收錄中國1700余種中國各學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以SCI數據庫統計,2007年中國科技人員發表科技論文9.48萬篇,占世界份額的7.5%,排在世界第3位,處于美國和英國之后。中國內地機構產出論文8.91萬篇,比2006年增加了25.2%,占世界總數的7.0%,所占份額比2006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按中國內地科技論文數排序,與2006年一樣,仍排在世界第5位,自2004年起已連續四年保持在那個位置。我國國際科技論文阻礙力躍升,1998年至2008年(截至2008年8月)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論文57萬篇,排在世界第5位;論文共被引用265萬次,排在世界第10位,比2007年統計時提升了3位。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4.6次。以Ei數據庫統計,2007年中國科技人員發表的期刊論文為7.82萬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19.6%,第一次超過美國,排在世界第1位。中國內地機構產生的論文為7.56萬篇,比2006年增長了16.2%,占世界的比例為18.6%,,較上一年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僅中國內地的Ei論文數也排在世界第1位。2007年ISTP數據庫共收錄了中國科技人員4.53萬篇國際會議論文,占世界總數的10.1%,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論文4.31萬篇,比2006年增長了21.0%,占世界總數的9.6%,比2006年增長了0.6個百分點,與2006年一樣保持在世界第2位。我國的國際會議論文增長量大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科技人員共參加了在73個國家(地區)召開的2416個國際會議。以SCI數據庫統計,2007年收錄的中國內地論文中,國際合作產生的論文增長了10.5%,占我國發表論文總數的21.9%。我國科技人員的合作伙伴涉及90個國家(地區)。2007年我國發表國際論文數較多的學科為化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物理學、材料科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操縱、生物學、動力與電氣、數學、土木建筑和地學。過去十年來我國材料科學產出的論文占世界該學科論文總數的15.9%,排在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其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第3位。2007年我國發表國際論文數較多的地區是:北京、上海、江蘇、湖北、浙江、遼寧、陜西、廣東、山東、四川。2007年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1765種中國科技期刊,其中我國科技人員為第一作者的論文46.31萬篇,與2006年相比,增長了14.4%。海外科技人員在我國發表論文2921篇,比2006年減少了29篇。國內科技論文產出較多的地區依次是: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湖北、山東、陜西、浙江、湖南、四川。相關于各省投入的研發經費,產出論文和專利數量較大的省份是:湖南、湖北、甘肅、重慶、黑龍江。國內科技論文產出較多的學科依次是:臨床醫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操縱、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醫學、農學、藥學、生物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中醫學、化學。

第二部分: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產出狀況

第二部分: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產出狀況本統計報告的國際論文數據要緊取自國際上頗具阻礙的文獻數據庫:《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自2005年起,我們增加了對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和對《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論文的統計與分析。一般認為SCI數據庫要緊反映基礎研究狀況;Ei數據庫較全面地覆蓋了工程科學研究領域;ISTP數據庫匯合了自然科學、醫學、農業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每年全世界出版的會議文獻的80-90%,關于期刊論文是一個重要補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學前沿和最新研究動向;MEDLINE收錄文獻則反映了全球生物醫學領域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SSCI收錄論文覆蓋社會科學領域,在學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顯的今天,對SSCI論文的統計分析關于科技界也是專門有意義的。1.《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中國論文情況以SCI數據庫統計,2007年世界科技論文總數為126.75萬篇,比2006年增長了4.6%。SCI數據庫2007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9.48萬篇,占世界份額的7.5%,排在世界第3位。其中中國內地產出8.91萬篇,比2006年增加了25.2%,占世界總數的7.0%,所占份額比2006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按科技論文數排序,中國與2006年一樣仍排在世界第5位,自2004年起已連續四年保持在那個位置。論文數排在世界前5位的國家為: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SCI收錄中國內地科技論文占世界論文總數比例的變化趨勢2.中國科技論文的國際被引用情況以SCI數據庫統計,1998年至2008年(截至2008年8月)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論文57.35萬篇,排在世界第5位;論文共被引用265萬次,排在世界第10位,比上一年度統計時提升了3位。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4.6次,與世界平均值9.56還有差距。我國各十年段科技論文被引用次數世界排位變化時刻段1993-20031994-20041995-20051996-20061997-20071998-2008世界排位191814131310在1998-2008年間發表科技論文累計超過20萬篇以上的國家共有14個,按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序,我國排在第12位。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大于10次的國家有8個。1998-2008年間發表科技論文數20萬篇以上的國家論文被引用情況國家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論文篇數被引用次數世界排位1美國14.282,959,66142,269,69412荷蘭13.59231,6823,148,00583英國12.92678,6868,768,47534加拿大11.68414,2484,837,82565德國11.47766,1468,787,46026法國10.82548,2795,933,18757澳大利亞10.42267,1342,784,73898意大利10.25394,4284,044,51279日本9.04796,8077,201,664410西班牙8.91292,1462,602,3301111韓國5.76218,0771,256,7241712中國4.61573,4862,646,0851013印度4.59237,3641,088,4252014俄羅斯4.10276,8011,135,49619我國科技人員作為第一作者于2002-2006年發表的SCI論文在2007年被引用論文數量增加到78852篇(2001-2005年發表論文在2006年被引64186篇),被引用次數由171198次增加到216057次,增長率分不為22.4%和26.2%。1998-2007年我國科技人員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國際論文中,有61.5%的論文在十年間被引用了至少一次,其中累計被引用次數超過100次的有439篇論文。3.《工程索引》(Ei)收錄中國論文情況Ei數據庫2007年收錄期刊論文總數較2006年下降了10%,其中美國論文總數下降了24.7%。中國論文為7.82萬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19.6%,第一次超過美國,排在世界第1位。其中中國內地機構產生的論文為7.6萬篇,比2006年增長了16.2%,占世界總數的份額為18.6%,,較上一年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以此數據排名,也排在世界第1位。Ei收錄中國內地科技論文占世界論文總數比例的變化趨勢4.《科學技術會議錄》(ISTP)收錄中國論文情況ISTP數據庫2007年收錄世界重要會議論文數量比2006年增加了13.7%。2007年共收錄了中國作者論文45331篇,占世界的10.1%,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論文43131篇,比2006年增長了21.0%,占全世界總數的9.6%,比2006年增長了0.6個百分點。我國的國際會議論文增長量大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科技人員共參加了在73個國家(地區)召開的2416個國際會議。我國科技會議論文的世界排位2006年進入世界第二位,2007年接著保持在第2位,第1位為美國。中國國際科技會議論文的增長講明我國國際科技交流的范圍正在擴大,科研工作者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世界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中去。2007年我國科技人員發表國際會議論文數最多的10個學科分不是:計算機科學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操縱,材料科學,數學,治理學,物理學,基礎醫學,地學,工程與技術基礎,生物學。ISTP收錄中國內地科技論文占世界論文總數比例的變化趨勢5.國際科技論文總數按2007年SCI、EI、ISTP統計,我國作者發表在國際要緊科技期刊和重要會議上的論文共20.8萬篇,比2006年增加3.6萬篇,占世界比例的9.8%。,比上一年增長了1.4個百分點。按照國際論文數量排序,我國居世界第2位,與2006年相同。論文總數排在世界前5位的國家是: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德國。1998-2007年中國國際科技論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比例年度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比例%9.8位次98865554221998-2007年中國國際科技論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比例6.美國《醫學索引》(IndexMedicus/Medline)收錄中國論文情況《醫學索引》創刊于1879年,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編輯出版,收錄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余種文字的4800種生物醫學及相關學科期刊,是當今世界較權威的生物醫學文獻檢索系統,收錄文獻反映了全球生物醫學領域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該系統有較為嚴格的選刊程序和標準,我國大陸目前有85種期刊被該系統收錄。2007年MEDLINE收錄中國論文33145篇,比2006年增加了2027篇,增長6.5%。7.國際合著論文情況以SCI數據庫統計,2007年收錄的中國內地論文中,國際合作產生的論文為20828篇,比2006年增加了1982篇,增長了10.5%。國際合著論文占我國發表論文總數的21.9%,所占比例與2006年持平;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國際合著論文11355篇,占我國全部國際合著論文的53.5%,合作伙伴涉及90個國家(地區);其他國家作者為第一作者、我國作者參與工作的國際合著論文為9473篇,合作伙伴涉及77個國家(地區)。2007年有312篇論文是我國參與國際合作,以合作小組(項目組)的名義發表的論文。合作國家(地區)分布中國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的合著論文11355篇,涉及的國家(地區)數為90個,合作伙伴排前6位的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排序國家(地區)論文數(篇)1美國37542日本13223英國8534德國7775加拿大6956澳大利亞682中國參與工作、其他國家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合著論文9473篇,涉及77個國家(地區),合作伙伴排前6位的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排序國家(地區)論文數(篇)1美國30332日本9914德國5463英國4795加拿大4346澳大利亞3952007年中國作者作為第一作者和作為參與方產出合著論文較多的合作國家(地區)2007年科技論文的國際合著形式分布中國第一作者(篇)比例%非第一作者(篇)比例%雙邊合作1025090.3714875.5三方合作9758.6157116.6多方合作1301.17547.9注:雙邊指兩個國家參與合作,三方指三個國家參與合作,多方指三個以上國家參與合作的論文2)國際合著論文的學科分布中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國際合著論文數較多的六個學科學科論文數(篇)占本學科論文比例%化學20328.0物理學156612.5生物學131613.6地學83622.6臨床醫學7069.4材料科學技術6888.5中國作者參與的國際合著論文數較多的六個學科學科論文數(篇)占本學科論文比例%生物學138414.3化學13605.4物理學10898.7臨床醫學109514.5基礎醫學59718.9地學54614.83)國際合著論文數居前六位的地區地區論文數(篇)占本地區論文比例%北京301218.1上海146116.2江蘇96115.1浙江70314.5廣東68018.4湖北64014.04)合作度最廣泛的論文以SCI統計,2007年我國科技人員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國際合著論文中,有10篇論文的作者數超過100人,這10篇論文第一作者的機構分布如下:山東大學1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8篇。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Zhang,L.M.為第一作者,發表于2007年PHYSICALREVIEWLETTERS

上的一篇文章有作者176人,來自50個機構。有我國科技人員參與國際合作產生的論文中,合作者人數超過500人的有56篇,2007年發表于JOURNALOFPHYSICSG-NUCLEARANDPARTICLEPHYSICS

的一篇文章,合作者為2010人,來自世界186個機構。8.《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中國論文情況2007年SSCI數據庫收錄世界論文數為16.66萬篇,比2006年增長了1.1%。中國論文為2478篇,其中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署名單位的論文為790篇,占總數的31.9%,比2006年增加293篇,比例增加6.6個百分點,數量和所占比例都比上一年有增加。按收錄數排序,我國位居世界第10位,居我國之前的國家為: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內地機構為第一署名機構的論文分布于我國27個省(市)中,除內蒙古、海南、西藏、寧夏以外,均有論文發表。論文數居前5位的地區是:地區論文數(篇)比例(%)北京35544.9上海8911.3廣東536.7湖北344.3江蘇293.7湖南293.7浙江293.7我國在國際社會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涉及31個學科,其中發表10篇以上的學科為:2007年發表10篇以上國際論文的社會科學學科學科論文數(篇)經濟學105社會學88教育學22政治學21歷史和考古學19語言學11圖書情報學10我國208個機構發表了SSCI論文,其中高校633篇,占80.1%,研究院所135篇,占17.1%。發表論文10篇以上的單位18個,比2006年翻了一番。2007年發表社會科學論文10篇以上的機構機構論文數(篇)北京大學100清華大學46北京師范大學30上海交通大學26浙江大學24中山大學23中南大學21復旦大學20中國科學院心理所20華中科技大學14大連理工大學13西安交通大學13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所13南開大學12武漢大學12中國人民大學12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治理研究所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02007年SSCI全文收錄的國際期刊為2325種。我國作者發表的790篇論文分布于397種期刊中。收錄中國論文大于10篇的期刊有6種。在我國被收錄的論文中,有629篇論文在2007年被引用過,占當年發表論文數2478篇的25.4%,其中有177篇是以我國內地機構為第一署名機構的論文。9.國際科技論文的學科分布1)國際論文數最多的十個學科排序學科論文數(篇)1化學281152計算機科學技術238923物理學201814材料科學183995電子、通信與自動操縱技術165336生物學131077動力與電氣82408數學78369土木建筑685910地學64102)被引用論文篇數最多的十個學科學科被引用篇數被引用次數篇數排序化學28978193526物理學16409244027生物學8753324521材料科學6425415388基礎醫學4460514285臨床醫學4051610870數學353278750地學211785588環境科學203995825動力與電氣16551036523)各學科產出論文數量及阻礙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以SCI數據庫統計,按產出論文占世界同領域論文總數的比重計算,過去十年來我國材料科學、化學和物理學的論文總數較多,占世界同學科論文數的10%以上。我國材料科學產出的論文占世界該學科論文的15.9%,比上一年度統計的13.8%,增加了2.1個百分點,排在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其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第3位。按論文的總被引次數排名,我國進入世界前10位的學科有材料科學、數學、工程技術、化學、綜合類、地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社會科學。1998至2008年我國各學科產出論文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截至2008年8月)學科領域論文數被引用次數篇均被引次數總數占世界份額%次數世界排名趨勢占世界份額%次數世界平均水平與世界平均值比較的差距化學140,93012.5713,1955↑6.85.069.35-4.29物理學94,99310.7435,6418=6.34.597.84-3.25臨床醫學41,3852.1310,41318↑1.47.511.61-4.11材料科學67,50715.9234,1103↑10.13.475.45-1.98工程技術60,8218182,4665↑6.43.003.77-0.77生物學與生物化學22,4854129,02515↑41.55.7415.93-10.19地學18,5347.1102,6968↑4.75.548.34-2.8植物與動物學20,3313.982,67014↑22.34.076.79-2.72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7,3102.868,75618↑1.19.4124.54-15.13環境、生態學11,733558,87712↑42.75.029.36-4.34數學23,0019.853,9544↑7.82.352.95-0.6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5,710246,11919↑0.98.0817.58-9.5藥理學與毒理學8,428541,60013↑2.34.9410.61-5.67微生物學4,5482.932,22616↑21.47.0914.63-7.54計算機科學19,1947.732,0158=4.31.673.00-1.33空間科學5,5104.731,53216↑42.15.7212.74-7.02農學5,4933.121,02514↑723.835.96-2.13精神、心理學2,5631.116,73619↑0.86.539.52-2.99免疫學2,477216,57521↑30.76.6920.41-13.72社會科學5,2501.316,34110↑613.113.99-0.88綜合類1,7188.63,5247=4.42.054.03-1.9注:↑為位次上升1位,↑6為位次上升了6位,=為位次與去年相同與2006年相比,除綜合類、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的被引用次數在世界的學科排名位置保持不變外,其余18個學科的排位均有所上升,其中農學論文的被引用次數世界排位上升了7位,社會科學上升了6位,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空間科學的排位上升了4位。從學科分布看,我國各學科的篇均被引用次數均有所增長,其中與世界平均水平較為接近的是數學、工程技術和社會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最大,免疫學論文的總被引用次數世界排位上升了3位,但篇均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的差距仍然較大。10.國際論文的地區分布1)國際論文數最多的十個地區排序地區論文數(篇)1北京411622上海199283江蘇156594湖北119945浙江110167遼寧103186陜西100568廣東83639山東821610四川76822)國際論文數增長較快的地區2005-2007年三年間國際科技論文數增長較快的十個地區地區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平均增長率%西藏22787.1%江西580875118342.8%海南547510237.4%河南15171962276635.0%廣西52567288730.0%湖南44656231742729.0%貴州24127539728.3%內蒙古20821331322.7%遼寧689284831031822.4%黑龍江51296424766422.2%2005-2007年三年間國際科技論文數增長較快的十個地區3)國際被引用篇數最多的十個地區地區被引用篇數被引用次數篇數排序北京19866158342上海10781231534江蘇6267317464浙江4443410747湖北4274511062安徽3822611348遼寧3621710450吉林3388810756廣東315799059山東30941071674)國際被引用篇數增長較快的地區2005-2007年三年間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增長較快的十個地區地區200520062007被引用篇數年平均增長率%篇次篇次篇次西藏354121530123.6%寧夏5149172451119.1%青海21373359100265118.2%海南81268316596.9%貴州7014311726022347478.5%廣西7813014127221647666.4%遼寧133133272000503136211045064.9%黑龍江48699068313711037234946.1%四川10242216146333002168544745.5%新疆711529018714132540.9%2005-2007年三年間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增長較快的十個地區11.國際論文作者單位的機構類型分布2007年國際論文作者單位的機構類型分布機構類型論文數(篇)所占比例(%)高等院校16631484.58研究機構2729013.88公司企業16670.85醫療機構9160.47其他機構4420.22注:醫療機構論文數不包含高等院校所附屬的醫院的數據。2007年國際論文作者單位的機構類型分布12.國際數據庫收錄中國科技期刊情況2007年,SCI數據庫收錄中國內地科技期刊76種;截至2008年10月,SCI數據庫增收中國內地期刊28種,總數達到104種。加上香港和臺灣被收錄的32種,中國被收錄的科技期刊共136種。2007年Ei數據庫收錄中國內地科技期刊174種。2007年Medline收錄中國內地科技期刊85種。SSCI收錄中國期刊8種,其中中國內地期刊1種,為China&WorldEconomy。13.國際高阻礙論文及作者以SCI數據庫統計,1998至2007年以我國機構為第一署名機構發表的論文,累計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的于軍為第一作者200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被引用了1012次。1998-2007年累計被引超過200次的國際論文學科累計被引次數單位作者來源生物1012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于軍,胡松年,王俊Science2002,296(5565):79-92材料科學790中國科學院金屬所劉暢,范月英,劉敏Science1999,286(5442):1127-1129材料科學535同濟大學黃爭鳴,張彥中,Kotaki,MCompos.Sci.Technol.2003,63(15):2223-2253物理468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所李越,孟國文,張立德Appl.Phys.Lett.2000,76(15):2011-2013物理439復旦大學范恩貴Phys.Lett.A2000,277(4):212-218化學427北京大學趙東濱,吳敏,寇元,閔恩澤Catal.Today2002,74(1):157-189物理416北京大學孔云川,俞大鵬,章蓓Appl.Phys.Lett.2001,78(4):407-409物理400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所林碧霞,傅竹西,賈云波Appl.Phys.Lett.2001,79(7):943-945化學393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劉立敏,漆宗能,朱曉光J.Appl.Polym.Sci.1999,71(7):1133-1138物理36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鄭仕標,郭光燦Phys.Rev.Lett.2000,85(11):2392-2395材料科學360中國科學院化學所馮琳,李書宏,李英順Adv.Mater.2002,14(24):1857-1860化學346北京大學羅紅霞,施祖進,李南強Anal.Chem.2001,73(5):915-920物理346北京大學劉式適,付遵濤,劉式達Phys.Lett.A2001,289(1):69-74化學338北京大學王建秀,李美仙,施祖進Anal.Chem.2002,74(9):1993-1997物理311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成會明,李峰,蘇革Appl.Phys.Lett.1998,72(25):3282-3284臨床醫學307汕頭大學李康生,管軼,王嘉Nature2004,430(6996):209-213化學295上海交通大學高超,顏德岳Prog.Polym.Sci.2004,29(3):183-2751998-2007年累計被引超過200次的國際論文(續)學科累計被引次數單位作者來源物理288東華大學何吉歡Int.J.Mod.Phys.B2006,20(10):1141-1199化學287復旦大學趙東元,孫錦玉,李全芝Chem.Mat.2000,12(2):275物理275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柳鎮峰,嚴漢池,王可玢,常文瑞Nature2004,428(6980):287-292材料科學273清華大學朱宏偉,徐才錄,吳德海Science2002,296(5569):884-886化學270清華大學王訓,李亞棟J.Am.Chem.Soc.2002,124(12):2880-2881生物263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馮旗,張玉軍,郝沛Nature2002,420(6913):316-320化學256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李文軍,施爾畏,仲維卓J.Cryst.Growth1999,203(1):186-196信息、系統科學256上海大學何吉歡Int.J.Non-LinearMech.1999,34(4):699-708化學255中山大學童明良,陳小明,葉保輝Angew.Chem.-Int.Edit.1999,38(15):2237-2240臨床醫學254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劉力生,王繼光,龔蘭生J.Hypertens.1998,16(12):1823-1829計算技術250清華大學華書軍,孫之榮Bioinformatics2001,17(8):721-728化學250廈門大學田中群,任斌,吳德印J.Phys.Chem.B2002,106(37):9463-9483化學249清華大學王訓,莊京,彭卿Nature2005,437(7055):121-124化學247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所曹榮,孫道峰,梁玉倉Inorg.Chem.2002,41(8):2087-2094化學245吉林大學馮守華,徐如人AccountsChem.Res.2001,34(3):239-247化學240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所馬云,鈔票長濤,王利民J.Org.Chem.2000,65(12):3864-3868物理240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萬青,李秋紅,陳玉金Appl.Phys.Lett.2004,84(18):3654-36561998-2007年累計被引超過200次的國際論文(續)學科累計被引次數單位作者來源物理239北京大學付遵濤,劉式適,劉式達Phys.Lett.A2001,290(1):72-76化學237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李文震,梁長海,周衛江J.Phys.Chem.B2003,107(26):6292-6299物理235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樓森岳Phys.Lett.A2000,277(2):94-100基礎醫學228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牛超,閆驊,YuTingBlood1999,94(10):3315-3324化學228中山大學陳小明,劉高峰Chem.-Eur.J.2002,8(20):4811-4817化學226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柯揚船,龍成奮,漆宗能J.Appl.Polym.Sci.1999,71(7):1139-1146生物225廈門大學宋剛,歐陽高亮,鮑仕登J.Cell.Mol.Med.2005,9(1):59-71物理223北京大學俞大鵬,杭青嶺,丁彧Appl.Phys.Lett.1998,73(21):3076-3078化學220清華大學李亞棟,王軍偉,鄧兆祥J.Am.Chem.Soc.2001,123(40):9904-9905化學217中山大學童明良,葉保輝,蔡繼文Inorg.Chem.1998,37(11):2645-2650信息系統科學217上海大學何吉歡Int.J.Non-LinearMech.2000,35(1):37-43化學215吉林大學張宗濤,韓宇,朱磊Angew.Chem.-Int.Edit.2001,40(7):1258化學213清華大學孫曉明,李亞棟Chem.-Eur.J.2003,9(10):2229-2238物理212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杜高輝,陳清,車仁超Appl.Phys.Lett.2001,79(22):3702-3704化學211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所唐卓,蔣帆,Yu,LuotingJ.Am.Chem.Soc.2003,125(18):5262-5263化學209中山大學陶軍,童明良,石建新Chem.Commun.2000,0(20):2043-2044化學209中山大學張獻明,童明良,陳小明Angew.Chem.-Int.Edit.2002,41(6):1029材料科學208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盧磊,隋曼齡,盧柯Science2000,287(5457):1463-14661998-2007年累計被引超過200次的國際論文(續)學科累計被引次數單位作者來源物理208南京大學吳興龍,Siu,GG(香港);Fu,CL(香港)Appl.Phys.Lett.2001,78(16):2285-2287物理208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馮波,王秀蓮,張新民Phys.Lett.B2005,607(1):35-41物理207北京大學俞大鵬,白志剛,丁彧Appl.Phys.Lett.1998,72(26):3458-3460化學207南京大學熊仁根,游效曾,Abrahams,BFAngew.Chem.-Int.Edit.2001,40(23):4422數學206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呂金虎,陳關榮Int.J.BifurcationChaos2002,12(3):659-661材料科學204清華大學賈志杰,王正元,徐才錄Mater.Sci.Eng.A-Struct.Mater.Prop.Microstruct.Process.1999,271(1):395-400生物202中南大學附屬湘雅醫院夏家輝,劉春宇,唐北沙NatureGenet.1998,20(4):370-373化學201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封心建,馮琳,金美花J.Am.Chem.Soc.2004,126(1):62-63工程技術201東華大學何吉歡Int.J.NonlinearSci.Numer.Simul.2005,6(2):207-208化學2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吉云亮,徐慧彬J.Am.Chem.Soc.2002,124(50):14864-14865注:1統計截至2008年8月2關于作者總人數超過三人的論文,本表作者欄中僅列出前三名

第三部分:中國國內科技論文產出狀況

第三部分:中國國內科技論文產出狀況1.《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PTCD)收錄論文情況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收錄我國各學科重要科技期刊,其收錄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07年CSTPCD收錄1765種中國科技期刊,收錄以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論文463122篇,與2006年相比增加了58264篇,增長了14.4%。海外科技人員作為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182篇,比2006年增加了232篇。2.國內論文學科分布狀況2007年國內論文數最多的十個學科排序學科論文數(篇)1臨床醫學1242772電子、通信與自動操縱技術313323計算機科學技術281734基礎醫學222645農學211456藥學163897生物學159748預防醫學與衛生學154539中醫學1516410化學137692007年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十個學科排序學科被引用次數1臨床醫學2184342地學813053農學766964生物學705075電子、通信與自動操縱技術458676基礎醫學442317化學432268環境科學432199計算機科學技術3490210動力與電氣333493.國內論文地區分布狀況2007年國內論文數最多的十個地區排序地區論文數(篇)1北京593752江蘇389873廣東310494上海291415湖北267686山東250377陜西247838浙江245269湖南1944210四川193112007年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十個地區排序地區被引用次數1北京2202172江蘇907933上海790554廣東769385湖北604886陜西601618山東490827浙江489959四川4000010遼寧399984.各類機構發表國內論文狀況2007年國內論文作者的機構類型分布機構類型論文數(篇)所占比例(%)高等院校30578866.03醫療機構7632816.48研究機構4718910.19其他機構190324.11公司企業147853.19注:醫療機構論文數不包含高等院校所附屬的醫院的數據。2007年國內論文作者的機構類型分布5.國際合著情況2007年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收錄中國科學家與其他國家(地區)作者合著論文5202篇,占全部論文的1.1%,與2005年(1.4%)和2006年(1.2%)相比,略有下降。在5202篇國際合著論文中,有4675篇(89.9%)是中國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發表;有527篇(10.1%)是由海外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發表。CSTPCD收錄海外作者在我國期刊上獨立發表的論文共2394篇,與2006年相比,減少了6.6%。2007年合作伙伴國家(地區)分布排序國家(地區)論文數(篇)占國際合著論文比例%1美國140527.012日本87116.743德國2985.734英國2915.595加拿大2895.566澳大利亞2695.172007年國際合著論文數居前六位的學科排序學科論文數(篇)占本學科論文比例%1臨床醫學17271.392地學5324.592基礎醫學5282.374生物學5273.225物理學3544.656電子、通訊與自動操縱3521.122007年國際合著論文數居前六位的地區排序地區論文數(篇)占本地區論文比例%1北京9731.642上海4421.523江蘇4271.104廣東4261.375遼寧2741.436湖北2420.902007年中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國際合著論文的機構類型分布機構類型論文數(篇)占國際合著論文比例%高等院校347574.33研究機構83117.78醫療機構2274.86公司企業460.98其他機構962.056.中國國內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論文分析自2005年起,我們開展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期刊論文數據的統計工作。在2007年,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擴展收錄了381種交叉學科和社會科學期刊,這381種期刊和CSTPCD中收錄的自然科學領域期刊共發表了108348篇社會科學論文,比2006年的96348篇增加了12.5%。2007年交叉領域發表論文數較多的高等院校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中國人民大學20492北京大學13563北京師范大學13554南京大學12665武漢大學12406浙江大學11317南開大學11108華東師范大學11089復旦大學108210華中科技大學8722007年交叉領域發表論文較多的研究機構及其他機構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中國社會科學院11182上海社會科學院258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214中共中央黨校1155中央電視臺1066國家進展和改革委員會907最高人民法院898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879江蘇社會科學院8210國務院進展研究中心81

第四部分:專利產出相關統計

第四部分:專利產出相關統計2007年中國(內地)申請者在美國申請注冊的專利共3903件,是2000年時的8.3倍,排在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給中國申請者的專利共772件,排在世界第16位。1994-2007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的中國專利數量1994-2007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的韓國專利數量對比韓國專利的進展過程,2007年美國授權給韓國申請人的專利數量是1994年的6倍多,而我國2007年獲得的美國專利數量是1994年的16倍。2007年在歐洲專利局申請的中國專利1145件,占歐洲專利局當年申請量的0.8%。除歐盟國家以外,在歐洲專利局申請專利較多的國家依次是美國(35588)、日本(22887)、韓國(4934)和中國。2007年在日本專利局申請的中國專利666件,占日本專利局當年申請量的1.1%,排在世界第13位。2007年在日本專利局獲得授權的中國專利67件,排在世界第18位。中國申請量從2003年的204件,上升到了2007年的666件。2007年我國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日本專利局、歐洲專利局申請注冊的專利共5714件。2007年我國申請的三方專利525件。《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DWPI)是權威的深加工專利數據庫,覆蓋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利。利用DWPI進行統計,能夠獲得中國機構在國內和國際申請的專利情況。據2007年DWPI中國申請的發明專利共97975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5624件。統計這些數據,得到以下結果。1.各類機構申請與獲得專利情況統計2007年申請專利較多的高校單位專利申請數1浙江大學14292清華大學9073上海交通大學86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825上海大學3946華南理工大學3747南京大學3668天津大學3579四川大學34310復旦大學3362007年獲得專利授權較多的高校單位專利授權數1上海交通大學6792浙江大學6253清華大學5684天津大學2045哈爾濱工業大學1786西安交通大學1757南京大學1738復旦大學1469華南理工大學14410四川大學1432007年申請專利較多的研究機構單位專利申請數1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1912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1623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周密機械研究所1374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1295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1276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197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1167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1169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0410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1022007年獲得專利授權較多的研究機構單位專利授權數1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1232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周密機械研究所993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754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665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626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587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528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519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4910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432.申請和獲得專利較多的領域2007年申請專利較多的類不分類專利申請數(件)1數字計算機99342天然產品和聚合物97463電話與數據傳輸系統56824醫療、牙科、獸醫、化妝類產品24735他處未特不標明的雜類物品,包括造紙、唱片、洗滌劑、食品和油井應用20246其他食品及食品處理,包括食品保存、奶及奶制品、食用油和脂肪、非酒精飲料、人造甜味素18437導體、電阻、磁體、電容器和開關、放電燈具、半導體和其他材料、電池的電學特性、無機化學特性和有機化學特性18198工程儀器15939道路、建筑、建筑地板地磚139410光學13242007年獲得專利授權較多的類不分類專利授權數1天然產品和聚合物36072數字計算機17533電話與數據傳輸系統10514導體、電阻、磁體、電容器和開關、放電燈具、半導體和其他材料、電池的電學特性、無機化學特性和有機化學特性6845其他食品及食品處理,包括食品保存、奶及奶制品、食用油和脂肪、非酒精飲料、人造甜味素6576水、工業廢棄物和污水的化學處理與生物學處理5477耐火材料、陶瓷、水泥(包括制造)5168光學4229工程儀器40410含可取代單基烯烴的其他聚合物340注:按德溫特專利分類號分類。3.各地區2007年論文數、專利數與2005和2006年R&D經費對比2007年各地區投入與產出狀況2007年各地區投入與產出狀況地區國際國內國內發明專利R&D經費(億元)論文總數授權數2005年2006年2005-2006年合計數量排序數量排序經費排序北京100537148241382.1433.0815.11天津18341141164872.695.2167.811河北17465164621558.976.7135.612山西7457223072126.336.362.621內蒙古3135271202611.716.528.225遼寧29444912207124.7135.8260.57吉林13745184541639.340.980.218黑龍江19917136681348.957.0105.915上海49069332593208.4258.8467.24江蘇54646222204269.8346.1615.92浙江35542622135163.3224.0387.36安徽17475153172045.959.3105.216福建11345193361953.667.4121.014江西6961231762528.537.866.320山東33253814356195.1234.1429.25河南20864125631455.679.8135.413湖北387625886975.094.4169.410湖南26869117351244.553.698.117廣東39412437142243.8313.0556.83廣西7642211882314.618.232.824海慶14399173541832.036.968.919四川26993108251096.6107.8204.48貴州4246262332211.014.525.526云南6718243681721.320.942.223西藏133314331陜西3483977551192.4101.4193.89甘肅9339201802419.624.043.622青海12182928303.03.36.329寧夏11183032293.25.08.228新疆47092590276.48.514.927注:“國際論文”指SCI、EI和ISTP三個檢索系統收錄的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論文數之和。“國內論文”指中國科技信息技術研究所研制的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收錄的論文。此表專利數據來源:200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R&D經費數據來源:2005,2006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07年發表論文較多的地區論文數和專利數之和與R&D經費的比率

第五部分:各類機構產出論文與阻礙狀況

第五部分:各類機構產出論文與阻礙狀況(一)高等學校2007年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較多的高校(以SCI數據庫統計,2002-2006年收錄的中國論文在2007年被引用的篇次)排序單位被引用篇數被引用次數1浙江大學345785202清華大學3451100133北京大學31859769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72981825南京大學249776146上海交通大學230363747復旦大學228268778吉林大學152142039武漢大學1513423010山東大學1395330311南開大學1303375312中山大學1276398613蘭州大學1084288814華中科技大學1066250715四川大學1047266516天津大學846210417大連理工大學787206518西安交通大學727157519北京師范大學708202320哈爾濱工業大學6851538*以下凡未特不注明的表格均是以第一署名機構統計。2.1998-2007年SCI收錄論文累計被引用篇數較多的前20所高校(統計截至2008年8月)排序單位累計被引篇數累計被引用次數1清華大學11930809482浙江大學10763648753北京大學995780547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521619195南京大學7509614556上海交通大學6879433487復旦大學6495497958吉林大學4485320409山東大學44802505910南開大學41722925011四川大學40882713912武漢大學40302693913中山大學37993179114華中科技大學34081831915蘭州大學32212092416哈爾濱工業大學28691272217天津大學28641460118大連理工大學27581646019西安交通大學26011260220中南大學2373116053.2007年SCI收錄論文數較多的高校(按第一作者統計)排序單位論文數(篇)收錄文獻總數(篇)1浙江大學318233252清華大學259126133上海交通大學233124854北京大學19392134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0915646復旦大學149216737南京大學138214838四川大學131713859哈爾濱工業大學1267126910山東大學1224126211華中科技大學1200129212吉林大學1193121913中山大學1096118514大連理工大學1073109614武漢大學1073114816南開大學94195317中南大學92297718天津大學90491219西安交通大學84485920蘭州大學784792注:“論文數”指Article、Review、Letter、Editorial四類文獻。4.2007年SCI收錄論文較多的高校(按參與作者計算,即只要署名中有該單位出現,即算作一篇論文產出,同時全部文獻類型都予計算)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浙江大學40372清華大學34093上海交通大學33084北京大學30675復旦大學2336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2227南京大學21568四川大學17729山東大學169010吉林大學164811華中科技大學162312哈爾濱工業大學157013中山大學155914武漢大學148815大連理工大學140716南開大學128717西安交通大學126318中南大學122719天津大學113820蘭州大學10875.2007年Ei收錄論文數較多的高校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清華大學33932浙江大學28973哈爾濱工業大學28284上海交通大學27485華中科技大學15456天津大學14937大連理工大學1459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3769西安交通大學130310西北工業大學127611中南大學120812東北大學114513華南理工大學11381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10115四川大學109316吉林大學105317東南大學105018同濟大學104319山東大學95920北京大學926“Ei論文”指:Ei數據庫核心部分收錄的期刊論文。下同6.2007年ISTP收錄論文數較多的高校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清華大學17522哈爾濱工業大學15303浙江大學12074上海交通大學9845華中科技大學897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917東北大學7638武漢大學7029華南理工大學65310電子科技大學63111北京大學61312北京交通大學59013東南大學57014西安交通大學54715大連理工大學54016天津大學52017武漢理工大學50718北京理工大學48619西北工業大學48320山東大學4777.2007年MEDLINE收錄論文數較多的高校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浙江大學15062北京大學14643上海交通大學11944四川大學11235中山大學10546復旦大學9887華中科技大學9398中南大學6529山東大學64910武漢大學55511清華大學54612首都醫科大學51913南京大學51314第四軍醫大學44015南方醫科大學42216第二軍醫大學37717中國農業大學37018中國醫科大學36619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3320西安交通大學3288.2007年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的高校排序單位被引用次數1浙江大學247982北京大學233453上海交通大學216164清華大學196435華中科技大學191356中山大學144397中南大學132238四川大學131529復旦大學1225110西安交通大學1160011武漢大學1089412首都醫科大學1019913同濟大學1012114吉林大學981715南京大學955816哈爾濱工業大學943217天津大學90811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867819第四軍醫大學838120第二軍醫大學8240注:國內論文被引用指:1988-2006年發表的論文在2007年被引用9.2007年國內論文數較多的高校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上海交通大學80292華中科技大學78673中南大學54604浙江大學53495四川大學49636北京大學46477首都醫科大學42798西北工業大學42239中山大學418910同濟大學401011清華大學397612吉林大學394413復旦大學358214天津大學335215哈爾濱工業大學330916山東大學320817南京醫科大學308618東南大學299119華南理工大學284020武漢大學2814(二)科研機構1.2007年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排名(以SCI數據庫統計,2002-2006年收錄的中國論文在2007年被引用的篇次)排序單位被引用篇數被引用次數1中國科學院化學所149365052中國科學院物理所127637313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101838034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93329005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83130396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所81731547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71720418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所56918429中國科學院金屬所549162310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院487144511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472138412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周密機械所43597513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92101214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350120215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345135116中國科學院動物學所29773117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29088418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28562119中國科學院植物所27462020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2657822.1998-2007年SCI收錄論文累計被引用篇數較多的前20所研究機構排序單位被引用篇數被引用次數1中國科學院物理所3683307992中國科學院化學所3676408893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2783240684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2629240025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2158202736中國科學院金屬所2081171797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所1977257288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1967149999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1237927212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1224772713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1136960714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周密機械所1128609515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1106870915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06812517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1049834818中國科學院植物所1036527019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1014586620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81861343.2007年SCI收錄論文數較多的科研院所排序單位論文數(篇)收錄文獻總數(篇)1中國科學院化學所6506532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5415433中國科學院物理所5115114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4314975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4254476中國科學院金屬所4104117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3573598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院3483509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所31231210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27427511中國科學院動物學所23825912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周密機械所23423513中國科學院植物所22622814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22223315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21521516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21121217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20620618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所20220319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20020220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189189注:2007年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在16個雜志上發表38篇論文,計入16個單位統計。4.2007年Ei收錄論文數較多的研究機構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中國科學院化學所4372中國科學院金屬所4143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3934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3845中國科學院物理所3746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周密機械所3377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院3218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3139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7410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22511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周密機械與物理所21412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20213中國科學院力學所17714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14815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所14716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所14517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14418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14319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所13020中國科學院電子學所1155.2007年ISTP收錄論文數較多的研究機構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2352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1933中國科學院軟件所1144中國科學院電子學所1105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院1096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087中國科學院金屬所888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869中國科學院物理所8010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7811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7412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7013中國科學院電工所6914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5515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周密機械與物理所5415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5417西安高技術所5018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4819微軟亞洲研究院4620有色金屬研究總院456.2007年MEDLINE收錄論文數較多的研究機構排序單位論文數(篇)1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3672中國疾病預防操縱中心2603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2204中國科學院化學所2155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1426中國科學院動物學所1287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所1278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1189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所11510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10811中國科學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