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標(RJ)·課件編輯說明本課件是用精確校對的word書稿制作的“逐字編輯”課件,如需要修改課件,請雙擊對應內容,進入可編輯狀態。如果有的公式雙擊后無法進入可編輯狀態,請單擊選中此公式,點擊右鍵“切換域代碼”,即可進入編輯狀態。修改后再點擊右鍵“切換域代碼”,即可退出編輯狀態。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單元整合提升(六)第六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返回目錄最新考綱單元主旨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國古代文明是典型的農耕文明,以精耕細作的農業為基礎,手工業和商業依附于農業,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典型特點手工業的發展
商業的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命題研析對測考點分層突破返回目錄(1)發達的古代農業:①古代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②耕作技術、生產工具的改進;③小農經濟的形成、特點及影響;④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2)古代手工業的進步:①古代手工業的三種經營形態及其特點;②古代官營手工業的冶金業、制瓷業及絲織業的發展;③民間手工業的艱難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④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征。目標引擎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一發達的古代農業主干梳理
1.早期的農業生產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原始農業商周農業生產工具主要以石刀、石斧、石犁為主出現了________,但仍以木器和石器為主耕作方式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____耒耜出現,農業生產力得到提高作物種類中國在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西周時期,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多已具備生活方式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人們的生活開始走向________刀耕火種水稻和粟青銅工具定居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2.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生產工具
①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____________和牛耕,并逐漸推廣。
②西漢:趙過推廣耦犁,后來又出現犁壁;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③東漢: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廣到珠江流域。
④隋唐:江東地區出現____________。至此,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鐵農具曲轅犁
誤區警示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現,而是曲轅犁的發明。因為曲轅犁可以調節犁耕的深淺,適應水田和各種土壤的精耕細作。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2)耕作方式:漢朝以后,______________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3)耕作技術
①春秋戰國:使用當時世界上先進的__________。
②漢代:西漢時期出現了二人一牛犁耕法,趙過推行代田法。
③魏晉南北朝:北方旱地__________技術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術。
(4)耕作制度
①兩漢:以一年一熟為主。
②宋代以后,江南形成__________的一年兩熟制。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壟作法耕耙耱稻麥輪作鐵犁牛耕(5)農田水利
①水利工程:戰國時期出現了__________,漢朝出現了漕渠、白渠、龍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灌溉工具:曹魏時改制的翻車,唐朝時創制________,宋朝時出現高轉筒車,明清時出現風力水車。
3.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1)歷史條件
①生產力:春秋戰國時期,__________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漸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②生產關系:________________的逐漸確立。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都江堰筒車鐵農具封建土地私有制(2)主要特點
①生產方式:男耕女織,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
②生產目的:主要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和交納賦稅,自給自足。
(3)地位、影響
①農民具有生產的積極性,為我國農業的______________作出了重要貢獻。
②小農經濟十分脆弱,農民經常破產。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精耕細作
誤區警示小農經濟與自然經濟的區別小農經濟是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自然經濟是相對于商品經濟而言的,生產分散、規模小、技術落后。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具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三種社會屬性;自然經濟產生于原始社會,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開始瓦解。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巧思妙記
用圖示法理解小農經濟的形成、特點及評價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核心探究?考向一頻考概念——精耕細作【史料研析】
(1)戰國時《呂氏春秋》總結了利用土地的十大問題,內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墑、除草、通風、生長、健壯、高產等方面……形成較為深刻的技術認識。——李群《農業科技史》(2)春秋戰國時期的工具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問題兩則史料反映了怎樣的經濟現象?你如何看待春秋戰國時期工具對當時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
解答第一則史料中的“整地”等信息說明了________技術非常細致。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________的使用和推廣,農業生產效率提高;________________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________________的小農經濟產生。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農業鐵農具精耕細作男耕女織【史論闡釋】精耕細作在古代農業發展中的表現(1)耕作方式發展: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是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基礎,出現于春秋戰國,后世得到完善并被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術進步:耕作方法、田間管理系統完備,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細作技術體系的總目標。(3)改變農業環境:重視農田灌溉,改善土壤環境,使農業收成不再完全取決于天氣的好壞。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考向二頻考概念——小農經濟【史料研析】夫在蕓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儲蓄……春夏夫出于南畝,秋冬女練(于)布帛,則民不困。——《尉繚子?治本》
問題依據史料,歸納小農經濟的特點。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解答史料反映了小農經濟具有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________________相結合、男耕女織等特點。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家庭手工業【史論闡釋】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形成的條件、特點(1)條件
①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2)特點:小農經濟具有分散性(以家庭為單位)、封閉性(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性(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身生活需要和納稅)、脆弱性(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等特點。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考向三綜合視點——中國古代農業1.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地位、作用及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1)地位和作用
①小農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小農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②其發展狀況關系到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繁榮和古代政權的安危;但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2)影響因素
①有利因素
生產力因素:鐵犁牛耕的出現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耕作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提高,都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生產關系因素:在小農經濟下,農民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擁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權,能支配部分勞動產品,具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
自身發展動力:小農經濟規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促進農業向精耕細作方向發展。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
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為保證財源,開明的統治者大都采取重農政策。②不利因素
小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資金積累和儲備能力,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陋,加之封建剝削沉重,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這就嚴重地阻礙了農業的擴大再生產。
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蕩。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2.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1)經濟構成:我國古代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家庭飼養業為輔。
(2)生產力發展: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3)生產方式:以一家一戶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這種“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又一特點。
(4)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導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一個特點。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二古代手工業的進步主干梳理
1.發達的官營手工業(1)發展歷程
①夏、商、西周時期:以____________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
②春秋戰國時期:________________繼續發展。
③西漢武帝時期:煮鹽、冶鐵、鑄錢等行業都收歸官辦。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青銅鑄造官營手工業(2)行業特點
①經營方式: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________生產。
②產量質量: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精美。
(3)發展表現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大作坊青瓷冶金業制瓷業絲織業商周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西周生產________織物秦漢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東漢燒出成熟的________西漢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斜紋提花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灌鋼法冶金業制瓷業絲織業魏晉南北朝時發明________等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形成________兩大系統唐朝吸收波斯織法和圖案風格宋元宋朝時,瓷窯遍布各地,出現了五大名窯宋朝織錦吸收了________中的寫實風格明清
______、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在蘇杭等地設制造局南青北白花鳥畫青花瓷2.經營艱難的民間手工業
(1)類型
①家庭手工業:作為農戶的副業,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和家庭消費。
②民營手工業:由民間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__________的產品。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交納賦稅民間消費(2)發展歷程
①早期狀況:經歷春秋戰國和秦漢的發展后,魏晉南北朝時遭受摧殘。
②宋元時期:宋代城鄉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________________。
③明清時期: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__________性質的生產關系。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民營手工業資本主義誤區警示
資本主義萌芽不單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反映,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就全國而言,自然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巧思妙記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關系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3.中國古代手工業享譽世界
(1)中國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于世界,產品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
(2)絲綢遠銷亞洲、歐洲,西漢時開通“絲綢之路”,贏得“________”譽稱。
(3)瓷器大量出口,中國被稱為“瓷器大國”。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絲國巧思妙記
中國古代手工業可歸納為“三個三”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核心探究?考向一頻考概念——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史料研析】
(1)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以上市者:不貳市,不移官。
——《禮記?王制》
(2)明初,瓷都景德鎮有官窯58座,資金充足,設備先進,民窯不過20座。但官窯管理腐敗、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為完成上貢任務,只好改行“官搭民燒”,由民窯燒造。從事商品生產的民窯迅速崛起,明末達到二三百座……清代官窯僅6座。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3)“(明朝中后期)大戶(機戶)張機為生,小戶(機工)趁織為活……聽大戶呼織,日取分金為饕餮(生計)計。大戶一日之機不織則束手,小戶一日不就人織則腹枵(空虛),兩者相資為生久矣。”
——蔣以化《西臺漫記》
問題三則史料分別反映了什么?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解答第一則史料主要敘述了周代的手工業勞動者受到官府的嚴格控制,他們既不可兼作他事,也不能改變行業。這說明手工業勞動者的地位低下,世代為________服務的特點。
第二則史料體現了景德鎮制瓷業中從明初官窯占據主導地位到明末民窯占據________地位的變化,其原因之一是官窯管理模式的陳舊、腐敗。
第三則史料反映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出現了____________性質的雇傭關系,說明了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官府主導資本主義【史論闡釋】我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四大特點(1)手工業部門不斷增加。奴隸社會就有了冶銅工業,封建社會增加了冶鐵、紡織、制瓷、造紙、印刷等部門。手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有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行業,有的則是由某個行業演變分化成的新的部門。(2)手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勞動分工的不斷發展。任何一個工業部門,不論其創立早晚,一旦創立以后,它的生產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3)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分工的發展。一是在手工業興起早期,官營手工業的比重高于民營手工業。隨著社會的發展,民營手工業的比重日益增大。二是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手工業,再到工場手工業。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后,城市手工業生產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4)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分布的相應變化。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北方到南方的轉移。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有不少手工業生產部門、手工業制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逐漸轉移到南方。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考向二綜合視點——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1.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
①發達的農業。明朝中后期,農作物產量提高,經濟作物普遍種植,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發達的手工業生產。明中期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規模大、水平高,培養了一批熟練工人。
③發達的商業。30多座大中城市的興起,農產品、手工業產品廣泛投入市場,對外貿易的繁榮都促進了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④充足的貨幣條件。大量貨幣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⑤科技優勢。四大發明的傳播,科技巨著的問世。
(2)不利因素
①封建所有制的束縛。殘酷的封建剝削使農民生活困苦,無力購買手工業品,限制了手工業產品的銷路。封建地租的剝削率很高,又驅使地主和商人把他們的錢財用于購買土地,影響資本主義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
②封建政府的壓制。清政府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采取了許多阻礙手工業生產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措施,主要有: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海外貿易;在國內廣設關卡,對商品征收重稅;嚴格控制手工業的生產規模,如建立受官府控制的行會,制定行規限制雇工人數、產品品種,控制原料分配,限制產品銷售的價格和地區范圍等。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
2.中國古代三種性質的手工業經營形態的不同返回目錄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考點分層突破經營形態管理方式產品流通方式地位官營手工業政府直接經營、集中生產、大作坊軍用品和官府貴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場流通至明代中期前占據手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代表我國古代手工業最高水平民營手工業民間私人經營民間消費的產品在市場流通明中葉后占據手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家庭手工業農戶的副業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的產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會經濟生活中
?命題一依據圖表,考查學生對小農經濟的理解
【典例1】
[2014?福建卷]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舉行一種祭祀儀式。讀下圖,從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場
B.專制君主的權威至上
C.以農為本的立國理念
D.統一國家的繁榮昌盛
[特征?考向]典例通過皇帝祭祀圖片,考查學生正確解讀圖表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圖表是反映經濟現象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考重要的命題形式,希望引起注意。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C本題以明清皇帝舉行祭祀農神的活動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聯系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清雍正帝祭先農壇圖》是描繪清朝皇帝祭祀農神時的紀實繪畫作品。祭祀農神充分表明清朝統治者重視農業、以農為本的立國理念。故選C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仿真1】下面木刻畫的內容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國()
A.領先世界的手工技術
B.先進的紡織技術
C.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D.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C本題考查學生從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據木刻畫中有老農和婦女以及農具和紡線用的紡車,還有孩童牽著一頭小牛,很明顯,這是一幅自然經濟下那種男耕女織的形象。故選C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命題二考查學生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典例2】[2014?全國卷]蕪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漿染業中心,當時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蕪湖漿染,故有“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之說。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
)A.商品生產呈現區域化分工
B.區域間有著不同的市場需求
C.手工業技術水平日趨平衡
D.抑商政策阻礙區域經濟發展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特征?考向]典例以蕪湖的漿染業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透過現象認識和分析歷史史實的本質能力。該部分史料紛繁復雜,命題者會利用圖片、表格和文字史料等多種形式來命制手工業和農業發展的特點和成就,以此考查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歷史事物本質的能力。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A本題以蕪湖的漿染業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材料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表明蕪湖是漿染業中心,松江是紡織業中心,突出的是區域分工問題,故答案為A項。B項的內容與材料無關;C項強調的是平衡,材料突出的是差異,故C項錯誤;D項與抑商政策沒有關系。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仿真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陽收盡枝頭露,烘綻青囊翻白絮。田婦攜筐采棉歸,渾家拮作機中布。大兒來覓襦,小兒來覓袴。”該詩歌能夠反映元朝()
A.家庭手工業的發展
B.官營手工業發展
C.農民過著富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業中出現雇傭關系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A本題考查學生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和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依據材料中“秋陽收盡枝頭露,烘綻青囊翻白絮。田婦攜筐采棉歸,渾家拮作機中布”可知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棉紡織業的發展,故A項正確。B、C兩項不符合題意,D項中的“雇傭關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命題三依據歷史評述,判定時間空間【典例3】[2014?重慶卷]戰國秦漢時期,北方一直是全國的經濟重心,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經濟區獨占鰲頭的局面不復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區獲得了顯著發展,使長期以來的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與懸殊性縮小了。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迅速超過北方
B.江南經濟開發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經濟區的優勢地位不復存在
D.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特征?考向]典例以歷史評述的方式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知識。新高考將會深入考查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線索及特點。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B本題以古代經濟重心轉移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有效歷史信息和調動知識的能力。A、C兩項與題干“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與懸殊性縮小了”的信息不符,故排除;南宋時期,全國的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D項錯誤;B項與題干江南經濟發展的信息相符。根據以上分析,答案為B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仿真3】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據此該小組得出結論最準確的是()
A.
中國古代南北經濟趨于平衡
B.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C.中國古代南方經濟逐步發展
D.中國古代北方經濟發展緩慢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解析]C注意材料中時間限定“西漢至北宋時期”。表格數據顯示南方人口數增加。在中國古代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口的多少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表格數據表明南方經濟發展呈現趕超北方經濟的趨勢,故選C項。中國古代南北經濟趨于平衡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材料中數據沒有顯示這一時期的情況,排除A項;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時期,與題干中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南方經濟發展速度超過北方,不足以說明北方經濟相對以往發展緩慢,排除D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命題四運用史學理論,辨析歷史真偽【典例4】[2014?浙江卷]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愛,所以,中國被稱為China。更有學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變(Qin→Chin-a)。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
)A.在考古學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說服力的證據
B.利用計算機等先進科技手段,進行廣泛調查,得出科學結論
C.調查中外著名歷史學家意見,用民主方式解決這一學術問題
D.弄清最早用China稱呼中國者先獲悉了“秦”還是“瓷”的信息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D本題以“瓷器”的音變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對史料的甄別能力。依據題干材料,從“China”到“Qin→Chin-a”說明瓷器在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要弄清楚瓷器具體的音譯應該確定此音譯最早來源于“秦”還是“瓷”的信息,故本題選擇D項。A項考古挖掘難度比較大,不容易實施,故排除;B、C兩項均不是獲取第一手史料的途徑。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仿真4】18世紀,以“纖細、輕盈和煩瑣的裝飾,愛好清淡柔和、精美雅致的色彩”為特征的洛可可藝術流行歐洲。歐洲學者認為,這種藝術風格深受物化形態的中國文化影響。此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應是(
)A.宋明文人畫
B.程朱理學與心學
C.瓷器與絲綢
D.明清小說與京劇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C“纖細、輕盈和煩瑣的裝飾”符合中國瓷器的特征,“愛好清淡柔和、精美雅致的色彩”符合中國絲綢的特征,它們成為物化形態的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故選C項。宋明文人畫、程朱理學與心學、明清小說與京劇屬于中國文化在繪畫、思想、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不符合洛可可藝術特征,排除A、B、D三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命題五掌握史學理論,正確運用史料【典例5】[2014?上海卷]炎帝是我國傳說時代的英雄,又稱神農氏。據傳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還發明了耒、耜等生產工具。這些傳說(
)A.折射出中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
B.可以作為中國原始農耕的直接證據
C.是一種沒有史料價值的想象
D.證明了炎帝的真實存在[特征?考向]典例以炎帝的傳說為切入點,考查中國早期農業的發展。新高考將會通過設置微觀歷史情境,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農業知識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A根據題中“神農氏”“耕作方法”和“生產工具”可知古代中國的農業發展情況,故選A項。傳說可以作為中國原始農耕的參考,不能作為直接證據,還要有考古發掘,排除B項;傳說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并不是憑空想象,排除C項;炎帝只是傳說中的人,材料只是一種傳說,并不能證明炎帝存在的真實性,排除D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仿真5】“時至而作,竭時而止”和“生地蔥,熟地蒜,肥田芋,壓平埠(意為提高產量)”共同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
)A.根據節氣安排生產
B.講究因地制宜
C.強調精耕細作
D.注重自給自足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解析]C注意審題:“時至而作,竭時而止”的意思是時令一到就行動,時令結束就停止;“生地蔥,熟地蒜,肥田芋,壓平埠(意為提高產量)”是通過因地制宜種植農作物,這樣來提高產量。“共同反映了”精耕細作的特征,故選C項。A、B兩項都屬于精耕細作的具體體現,包含于C項,排除;題干材料與自給自足無關,排除D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4講發達的古代農業及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命題研析對測考點分層突破返回目錄(1)古代商業的發展:①商周至明清不同時期商業發展的時代特征;②隋唐及宋代市坊的變遷;③古代城市演變及特征;④古代對外貿易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影響。(2)古代的經濟政策:①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土地制度的演變;②戰國時期以來重農抑商政策的變遷及其影響;③明清“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表現及其影響。目標引擎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一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主干梳理1.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著稱。
(2)春秋戰國:____________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
(3)秦漢:發展艱難,商業總體水平不高。
(4)隋唐:農村集市貿易得到發展,________和飛錢相繼問世。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官府控制柜坊誤區警示
唐代“柜坊”“飛錢”的出現,反映了唐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但不能表明統治者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中國古代封建統治階級從未放棄過重農抑商政策。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5)宋元:繁榮。
①宋代:商業環境相對寬松,商品種類增加,四川地區出現紙幣“________”,商稅收入成為政府重要財源。
②元代: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
(6)明清:進一步繁榮。
①城鎮商業繁榮,大量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
②區域間____________貿易發展較快,貨幣作用加大。
③出現了地域性商人群體,徽商和晉商實力最強。
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交子長途販運
2.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
(1)市的變遷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市坊界限位置時間政府監管發展表現宋朝以前①在特定的位置設市,與民居嚴格分開②按時開市、閉市官府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________西漢長安設________九處;唐長安城設東西二市宋朝時期①城市中________被打破②經營時間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市場交易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全國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市鎮嚴格的管理東西市
巧思妙記
古代“市”“坊”發展演變圖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2)城市發展
①北方:長安、________、開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②南方:臨安、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逐漸繁榮,出現“____________”的說法。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洛陽揚一益二3.官方外貿
(1)表現
①西漢:開通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②唐朝:廣州成為重要外貿港口,政府設________管理。
③宋元:海外貿易稅收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元朝時,________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④清朝: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由政府特許的廣州“________”統一經營對外貿易。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市舶使泉州十三行(2)特點
①形式:以朝貢貿易為主,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
②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③趨勢:由對外開放、外貿興盛到清朝時期____________。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漸趨萎縮
巧思妙記
古代商業的“三先”與“三后”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核心探究?考向一頻考概念——“市”【史料研析】
以(令狐)熙為汴州刺史。下車(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開門者,杜(杜絕)之。
兩京諸市署:令一人,從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財貨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偽輕重……凡市,日中擊鼓三百以會眾,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而散。
——《新唐書?百官志》
問題史料反映了隋唐時期對城市商業是如何管理的?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
解答史料反映唐代禁止居民沿街開設店鋪,城市內劃定專門的交易場所“________”;“市”中有專門的________進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動有嚴格的________限制。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市政府官員時間【史論闡釋】
古代“市”的基本形態及演變趨勢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貿易的地點或場所,有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時受到官吏的直接監管,這種情況到宋朝時發生改變。
(2)“草市”主要是指在農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對“市”的時間限制。
(4)“曉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對“市”的時間限制。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考向二頻考歷史階段——宋代商業【史料研析】
右圖為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記,其上部文字為:“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部文字為“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部文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轉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問題史料反映了宋代商業發展的什么水平?
解答從史料可以看出,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________意識,已有集原料收購、生產加工和批發販賣一體的經營方式,反映出宋代____________的繁榮和發展水平。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商標商品經濟【史論闡釋】古代城市商業發展的轉折——北宋(1)商業活動突破時空限制。(2)商人地位提高,商稅成為部分地區財政的重要來源。(3)市鎮的集市發展,并擴展至城外。(4)城市休閑文化發展,如瓦肆的出現和宋詞的發展。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考向三綜合視點——古代商業的發展1.中國古代商業發展變化的趨勢(1)商業活動場所的變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農村集市貿易發展,至明清出現專業性的市集、市鎮;先是固定時間、場所,到后來打破時間、空間限制。
(2)交易內容的變化:先以販運、交流地區間的土特產品、經營統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為主,到后來以一般人民所需的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為主。
(3)交易媒介的變化:從最初物物交換到以貝殼等為代表的一般等價物;再后來以固定統一貨幣為媒介。北宋時出現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明清時期白銀成為主要貨幣。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4)流通領域的變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領域,到明清時逐漸出現“生產與自由的雇傭勞動相結合、商人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生產過程”的現象。
(5)商人組織的變化:由最初的親緣關系發展為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的組織。如明清時期的晉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變化:由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時期商人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農工商等級觀念始終沒有改變。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征
(1)其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各個時期發展不平衡。
(2)官營和專賣制度長期存在。
(3)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商業發展艱難曲折。
(4)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減少,城市逐漸增多,且商業性與經濟功能逐漸加強。
(5)商業與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互相促進。
(6)國內貿易、民族政權間的邊境貿易、對外貿易全面繁榮。
(7)古代金融業與商業互相促進。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3.影響古代商業發展的因素
(1)社會政局是否穩定。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有利于商品交換的發展;反之,國家四分五裂,戰亂不止,就會嚴重影響商品交換的進行。
(2)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狀況。農業發展帶來農產品的增加和農民的富裕,手工業發展帶來手工業產品的增加,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需要交換,這個過程就是由商人通過商業完成的。所以,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是商業發展的基礎。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3)國內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狀況。比如,秦朝修筑馳道、隋朝開通大運河和元朝疏浚大運河,這都有利于國內貿易的發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也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
(4)貨幣的發展。貨幣的統一,柜坊、飛錢和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品交換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5)政府采取的政策嚴重影響著商品交換的進行。在我國古代,統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會對商業產生不同的影響。重農抑商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都嚴重阻礙了國內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而南宋統治者鼓勵海外貿易,帶來了南宋時海外貿易的興盛。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二古代的經濟政策主干梳理
1.土地制度(1)商周的井田制
①夏、商、西周時期,一切土地屬于國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
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______________,并向國王交納貢賦。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轉讓與買賣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2)春秋戰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①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產力發展,出現大量________,土地轉讓關系進一步發展。
②稅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魯國規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____,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確認: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私田按畝收稅封建土地私有制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3)土地兼并問題
①出現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農民土地。
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實行__________。明朝政府按人丁和田畝多寡收稅。返回目錄考點分層突破均田制巧思妙記
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兼并問題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2.重農抑商政策
(1)原因:商周及后來出現了商業與農業爭奪________、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政權統治等問題。
(2)目的:封建統治者以此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鞏固封建統治。
(3)表現
①戰國:商鞅變法時首倡“____________”,提出農本商末。
②西漢:實行貨幣官鑄、________________、官營販運、物價管理等經濟政策。
③明清時期:明太祖強調“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強調“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重農抑商勞動力鹽鐵酒專賣農為天下本務(4)影響:破壞了工商業的正當經營,影響到______________的發展。
巧思妙記
資本主義萌芽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資本主義萌芽3.“海禁”與閉關鎖國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倭寇政策原因表現影響明朝“海禁”明太祖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______,危及統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______,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支持下進行(1)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阻礙了
的滋長(2)使中國與世界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清代閉關鎖國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厲行_______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互市海禁資本主義萌芽誤區警示
“海禁”不等于閉關鎖國。“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國人來華貿易,只是要求必須在官方的主持下進行,即所謂“貢賜貿易”。閉關鎖國政策不是絕對禁止對外交往和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如政府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巧思妙記
“海禁”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重農抑商政策之間的關系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核心探究?考向一頻考概念——重農抑商【史料研析】
(1)“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帝
(2)夷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卷七》
問題以上兩則史料分別體現了怎樣的經濟思想?其目的何在?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解答第一則史料體現了______________的經濟思想;其直接目的是保護農業和____________,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則是鞏固____________。第二則史料體現了____________的政策;其目的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但限制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落后。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重農抑商小農經濟封建統治閉關鎖國【史論闡釋】
重農抑商政策與閉關鎖國政策的異同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名稱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不同點時間封建社會初期出現,并貫穿封建社會始終明代中期出現,到清朝進一步加強目的
促進農業發展,穩固封建統治基礎
抑制中外交往,維護封建專制統治作用
在封建社會前期和王朝初期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在封建社會末期對生產力發展起阻礙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來侵略,維護了國家主權;但限制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導致中國的落后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名稱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相同點都是封建統治者實行的經濟政策;都重視農業、抑制商品經濟的發展;都促進了傳統經濟的發展;都導致了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步下降?考向二綜合視點——中國古代土地制度與經濟政策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點、主要形式及演變規律(1)特點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國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
②廣大農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沒有土地,受到封建國家和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還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2)主要形式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生產關系的基礎,在封建社會中占支配地位。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后才被徹底消滅。
②封建土地國有制:包括均田制和屯田制等形式。
③農民土地所有制:對封建生產關系的重要補充。
(3)演變規律:官僚、地主和貴族通過各種手段兼并農民甚至國家的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斷擴大,自耕農經濟和國家所有的土地逐漸減少。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2.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實行的原因、主要表現、演變過程和影響
(1)原因
①封建經濟以農業為本,農業直接關系到封建政權的興衰存亡,保證財政收入,還將農民緊緊束縛在土地上,以利于社會安定。
②工商業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其發展又會加劇勞動力從土地上流失,造成社會問題,商業的不穩定性和商人的流動性,與農耕經濟和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強調抑商的主張。
④“重義輕利”觀念的影響。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⑤根本原因:自然經濟的產物,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產物。(2)主要表現
①統治者反復強調農業為本,商業為末,形成輕視商人的主流價值取向。
②在土地問題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農民大量破產,穩固農業生產基礎。
③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從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業活動,通過國家立法、征收重稅、國家壟斷經營等方式打擊商人。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3)演變過程
①戰國時期,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
②西漢時期,漢武帝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賈的勢力。
③中唐時,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④宋代時,國家放寬了對商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變化。
⑤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強化,嚴格限制商人活動,重征商稅,盤剝商人,嚴格控制民間對外貿易。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4)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前期以積極作用為主,在后期則阻礙了工商業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具體表現在:①它把農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妨礙了自由勞動力的形成;②它對民營工商業征收重稅,限制其發展,妨礙了工商業資本的積累;③它使自然經濟長期存在,妨礙了國內市場的擴大;④由于農業生產狀況直接關系到政權的興衰,“重農抑商”“以農立國”就成為傳統的治國主張,但重農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業的發展。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3.“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實行的原因和影響
(1)原因
①經濟原因:自給自足、落后閉塞的封建自然經濟的產物。“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是最好印證。
②政治原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割斷沿海人民同臺灣鄭氏政權的聯系,維護其統治。
③客觀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擴張,侵擾我國東南沿海。
④主觀原因:與統治者盲目自大的觀念有一定關系。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2)影響
①積極:閉關鎖國政策作為一種消極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時期內對西方殖民主義侵略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②消極:閉關鎖國政策不僅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未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落后挨打;閉關鎖國政策,也導致了中國航海造船事業的衰落和在海洋時代的落伍。返回目錄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考點分層突破
?命題一依據史實描述,判定歷史規律
【典例1】
[2014?江蘇卷]唐前期規定“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則規定:“中縣戶滿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滿三千戶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須置,舊來交易繁者,聽依三千戶法置。”由此可見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調整
B.縣不滿三千戶絕不許設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監管
D.只有州縣所在地才許設市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特征?考向]典例以唐代政府對“市”的管理規定為切入點,考查了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新高考將會通過設計新的材料和情境,考查學生通過材料理解古代商業發展的特征、規律等知識。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A本題以唐朝對市的管理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史料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依據材料中“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以及“中縣戶滿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非州縣不準設置市,后期依據戶口數量和市場變化可以設置,從而說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變化,故本題選A項;材料中“不滿三千戶……不得置市官”,未體現縣不滿三千戶絕不能置市,故B項錯誤;C項說法明顯不符合題意;D項不符合材料中“若要路須置……聽依三千戶法置”的信息。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仿真1】據《唐律疏議》記載:“越……坊市垣籬者,杖七十,侵壞者亦如之。”這反映了()
A.唐長安城出現了坊市混雜現象
B.唐朝政府實行嚴厲的商業限制政策
C.唐代長安城的坊市多是樓閣建筑
D.唐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管理制度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D題干中“越……坊市垣籬者,杖七十”,說明唐代不允許超越坊市界限,城市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故選D項。A項中“坊市混雜”與材料信息相違背,排除;B項實行嚴厲的商業限制政策,與材料中城市管理制度不能完全對應,排除;C項中坊市是樓閣建筑的信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命題二微觀角度入手,考查歷史主干【典例2】[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富民十六戶主之。其后,富者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數起”。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間交易憑證功能
B.產生于民間的商業糾紛
C.提高了富商的社會地位
D.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特征?考向]典例以“交子”為切入點,考查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新高考將會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課標要求的主干知識,以微觀角度考查古代商業發展的階段特點。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A本題以北宋的交子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為方便貿易而設立,由富戶主持,后來因設立者資產減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兌換貨幣,引發糾紛。這一史料能夠說明交子是民間交易的憑證,故答案為A項;交子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故B項錯誤;C項材料無法體現;交子的出現與促進經濟重心的南移沒有直接關系,故D項錯誤。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仿真2】《舊唐書?食貨志》記載:“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叅,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仍置錢監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齊王各賜三爐鑄錢,右仆射裴寂賜一爐。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配沒。”這主要表明()
A.唐朝初年確定了國家鑄幣的法定地位和標準
B.唐朝初年,秦王、齊王等諸侯有自主鑄幣的特權
C.唐朝鑄銅業的顯著發展,使貨幣發行量激增
D.隋朝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對貨幣需求量大增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A材料大意是說:唐初武德四年廢五銖錢,以“開通元寶”錢(流俗稱為“開元通寶”)作為統一的貨幣,徑八分,重二銖四叅,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當年在鑄造時,便委托了秦王、齊王、右仆射裴寂三位朝廷王公重臣在洛陽、幽州、益州等地開了四個造爐去鑄錢,禁止私自鑄錢。故選A項。B項與材料意思相反,排除;C、D兩項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命題三提煉材料信息,關聯歷史概念【典例3】[2014?全國卷]漢初,官方禁止商人“衣絲乘車”,但后來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員級別)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
B.休養生息造成消費觀念的改變
C.官員與商人的社會地位漸趨一致
D.原有規制受到商業發展的挑戰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特征?考向]典例以漢初對商人的禁令為切入點,考查古代重農抑商政策。新高考將會通過設置原始史料,考查統治者及民眾在經濟政策和經濟觀念方面的變化及其影響。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D本題以漢朝商人服飾與乘車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材料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表明西漢初期商人在輿服方面受到政府嚴格限制,隨著歷史發展,這種限制開始被突破,說明西漢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原有規制受到商業的挑戰,故答案為D項。A項本身錯誤,整個封建社會沒有改變這一政策;B項與材料內容無關;C項本身錯誤。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仿真3】明清時期山西外出經商者眾多,達到“挾輕資牽車四方者,則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舊“壯者服賈,老者歸田”。這主要說明()
A.商品經濟占據主導
B.重商主義觀念盛行
C.重本抑末觀念仍影響深遠
D.社會逐利風氣不斷增長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C題干中雖有經商現象非常普遍的內容,但也介紹了“壯者服賈,老者歸田”現象,所以反映的是重農抑商思想的深遠影響,故選C項。明清時期占主導的仍是自然經濟,排除A項;明清時期強化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逐利之風,排除D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命題四創設新情境,考查解讀信息能力【典例4】唐宋時期,戶籍中出現了茶戶、桑戶、藥戶、漆戶、蠶戶等許多新的稱謂。這反映出當時(
)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傳統農業生產衰退
C.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提高
D.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強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特征?考向]典例通過創設唐宋時期戶籍變化這一情境,來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商業和經濟政策與各部分知識聯系緊密,因此無論情境如何變化,解讀信息是關鍵。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C本題以唐宋時期戶籍變化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項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爭后;B項傳統農業生產衰退不符合唐宋歷史,應該是發展;D項與材料無關;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很多農戶專門進行某項生產,反映出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故正確答案為C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仿真4】明清時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產棉區,如山東東昌府所產棉花,“商人貿于四方”;江蘇松江府一些地區種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發展。對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農產品日益商品化
B.經濟作物種植區域化、規模化
C.工商業市鎮興起
D.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D山東東昌府所產棉花,“商人貿于四方”,說明A項理解正確;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發展,說明C項理解正確;江蘇松江府一些地區種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說明B項理解正確;資本主義萌芽的主要特征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關系,材料無從體現,因此選D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命題五以教材為載體,考查知識的擴展【典例5】[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據記載,清初實施海禁前,“市井貿易,咸有外國貨物,民間行使多以外國銀錢,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這一記載表明當時(
)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優勢地位
B.外來貨幣干擾了中國資本市場
C.自然經濟受到了進口貨物的沖擊
D.民間貿易發展沖擊清廷的統治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特征?考向]典例以清朝海禁政策實施前的對外貿易為切入點,考查清朝的對外貿易,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新高考必然延續這樣的動態,這就要求我們復習時在一定程度上擴展所學知識,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A本題以清朝海禁政策實施前的對外貿易為切入點,考查清朝的對外貿易,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清初海禁政策實施以前,對外貿易在民間表現突出,外國貨物、外國銀錢已在清朝流行開來,體現了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居于優勢地位。外國銀錢在華并非是“資本市場”的項目,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自然經濟受到沖擊或清政府統治出現問題,排除C、D兩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仿真5】乾隆年間,太湖地區出產的“湖絲”經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國內市場絲價日趨昂貴。于是,乾隆帝諭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織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廢除上述規定。上述現象反映了()
A.清政府順應民意實行了短暫的開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經濟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絲出口,保護國內市場
D.商貿活躍地區的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策
[解析]D清朝乾隆年間,太湖地區出產的蠶絲大量出口,政府由限制蠶絲出口到廢除這一規定,反映了太湖地區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選D項。返回目錄命題研析對測第15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及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水污染控制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山智慧路燈施工方案
- 橋墩涉水施工方案怎么寫
-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景觀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標準式辦公室租賃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堿玻璃球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除焦清灰劑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別墅擴建施工方案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國聚氯乙烯軟制品擠出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睡伴膠囊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A、B封灌膠來料檢驗標準
- 西安絲路智慧-智慧文旅云服務平臺建設方案
- 2025年4月自考00504藝術概論押題及答案
-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測井技能大賽備賽試題庫-中(多選題)
- 公交駕駛員心理素質培訓考核試卷
- 【安踏體育跨國并購亞瑪芬體育的財務績效探究12000字(論文)】
- 二下音樂《阿西里西(簡譜、五線譜)》公開課課件
- 土方工程轉讓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年甘肅省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NB-T33009-2021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
- 南通2024年江蘇南通市公安局蘇錫通園區分局警務輔助人員招聘1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