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0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輔導材料第一部分總則1.評定原則根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3.1條,傷殘評定的原則“應以人體傷后治療效果為依據,認真分析殘疾同事故、損傷之間的關系,實事求是的評定”,包含兩層含意,其一是對與損傷醫療終結后不能恢復的后果進行評殘;其二是須分析損傷與傷殘的因果關系。損傷與傷殘系直接兇果關系的直接援引標準評殘,若傷前存在潛在的疾病,損傷誘發或加重疾病后果,或者后果由損傷和原有疾病共同作用而產生時。在傷殘評定書中應有損傷與傷殘因果關系判定以及損傷參與程度的表述。2.評定時機“評定時機應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損傷或確因損傷所致的并發癥治療終結為準(第3.2條)”。首先,傷殘后果與損傷直接相關,其次,應在損傷后臺適的時間進行評定。評定損傷后傷殘評的時機直接影響傷殘的結果,提前可使傷殘等級增高,而損害車輛方利益;延后評定,給事故處理造成極大難度。法醫實踐中確定評定時機原則:(1)以原發性損傷后果為依據評殘的,在傷后1—3個月進行,如組織、器官、肢體缺損;器官切除、修補;顱骨、頜骨、肋骨缺損及牙齒脫落。(2)對于影響容貌,聽力與視力障礙,組織器官畸形,脊柱骨折的在傷后3—6個月進行。(3)對于肢體功能障礙宜在傷后6—9個月進行。(4)對于顱腦損傷后的智力缺損與精神障礙、顱腦損傷致癲癇、語言功能障礙、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神經損傷致肢體癱瘓的宜在傷后6-12個月進行。對于傷者原有傷病,因事故而誘發或癥狀加重的,不應作為評定時機的限定條件。對評定時機不可提前,也不可延后或實行分段評定(比如為了事故的處理,進行了評定,若干年后,因為這次事故以外的病癥出現等又去評定,要求處理)。本標準將治療終結定義為“臨床醫學一般原則所承認的臨床效果穩定”,但在人體損傷程度鑒定中常把醫療終結理解為“傷者機體或器官功能已經恢復到最大可能的程度”。從理淪上講,后者似乎更合理、更科學,但實際上缺乏可操作性。因為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許多傷殘者盡管其病理變化無法消除,但經過康復,仍然可以達到其最佳功能狀態。而康復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它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社會康復、職業康復等,同時,康復的時問往往也是漫長的,甚至是終身的。治療終結可能是醫療結束,也可能是醫療依賴。本標準所指的醫療終結,不包括此類康復治療。評定時機與醫療終結:“對醫療終結意見不一致時,可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提交傷殘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確定其是否治療終結”。在司法鑒定實踐中,讓往存醫療尚未終結,但是車輛方和傷者均要求進行傷殘評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為了案件的處理往往也希望法醫作出推斷性的評定,此時,評定人應向雙方告知醫療為終結進行評殘可能會出現的后果,在雙方協商決定并書面同意情況下,作為特殊情況啟動評定程序。3.評定程序3.1傷殘評定的委托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機關可以委托進行傷殘評定,委托應采取書面形式,委托書或委托鑒定合同應當載明簡要的案情,委托事項(傷殘程度,因果關系等)。委托機關應當提供全面、客觀、真實的評定資料。受傷當時以及以后的完整的病史資料,包括臨床檢驗的原始記錄,影像學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案情調查材料等。3.2傷殘評定的受理評定人員應慎重評審委托書或委托合同,審查案情是否明確,病史資料是否完整,實驗室人員和設備是否能滿足評定要求。確定符合受理條件后,根據損傷類型選擇檢查、檢驗方法。對案情不明、評定資料不全或疑有虛假的或者被檢查人不配合檢查而使得檢驗無法進行的,評定人可以拒絕評定。4.傷殘評定書的基本內容和格式一般情況:聘請機關、評定目的、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等;案情介紹:事故發生的經過及致傷過程、現場緊急處置情況;病歷摘抄:經治醫院的治療經過,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診斷等;檢驗結果:傷殘評定時的檢驗所見,實驗室檢驗結果等;分析與結論:根據病歷資料,檢驗所見,必要的實驗室檢驗,運用法醫學學技術專門知識,結合標準進行系統、全面、科學的分析,最后得出符合科學、符合邏輯的評定結論。第二部分各論1.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引起的傷殘主要涉及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外傷性癲癇、面癱,肢體癱瘓,失語、構音障礙,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視力障礙,聽力障礙,陰莖勃起功能障礙1.1顱腦損傷后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1.1.1相關標準條款植物狀態(4.1.1.a一級)極度智力缺損(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1.1.b一級)重度智力缺損(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需隨時有人幫助才能完成(4.2.1.a二級)重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4.3.1.a三級)中度智力缺損(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4.4.1.a四級)中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受限,需要指導(4.5.1.a五級)中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幫助(4.6.1.a六級)輕度智力缺損(智商70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4.7.1.a七級)輕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4.8.1.a八級)輕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4.9.1.a九級)神經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4.10.1.a十級)1.1.2操作與釋疑(1)對于上述條款的運用,必須由具有精神科專門知識的二位以上法醫,或由精神科專門知識的醫師與法醫一同進行評定。(2)在對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傷者評殘時,前提是顱腦有器質性損傷基礎,須同時結合傷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限情況綜合考慮,不能僅根據智力測定結果或精神障礙嚴重程度來確定傷殘等級。(3)智商[IQ]是指通過某種智力量表測得的智齡和實際年齡的比,不同的智力測驗,有不同的IQ值,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社會適應行為。(參考文獻:中國實用殘疾人評定標準(試用)(5)生活自理能力與護理依賴分級(參考文獻:GB/15499—1995)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進餐、大小便、寫字(相對失寫而言八項)。日常生活能力是人們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活動,能實現一項算1分,實現困難算O.5分,不能實現的算O分,按其完成程度分為四級。護理依賴分級:一級(完全護理依賴):愈后,上述活動即使有適當設備或他人幫助自己也不能完成,全部功能活動需由他人代做(0-2分)二級(大部分護理依賴):愈后,上述活動大部分需要他人幫助才能完成(3-4分)三級(部分護理依賴):愈后,上述活動部分需要他人幫助才能完成(5—6分)四級(自理):愈后,獨立完成上述活動,有些困難,但無需他人語言和體力上的幫助,基本可能自理(7-8分)1.2外傷性癲癇1.2.1相關標準條款三級:嚴重外傷性癲癇,藥物不能控制,大發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七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月三次以上(4.3.1.b)五級:外傷性癲癇,藥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平均每三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月二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4.5.1.b)七級:外傷性癲癇,藥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平均每六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二月二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二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二月一次以上(4.7.1.b)九級:外傷性癲癇,藥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一年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六月三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六月二次以上(4.9.1-b)十級:外傷性癲癇,藥物能夠控制,但遺留腦電圖中度以上改變(4.10.1-b)1.2_2操作與釋疑在司法鑒定實踐中,外傷性晚期癲癇必須具備以下條件:a.確證的頭部外傷史,顱內有器質性損傷,損傷后3個月以上仍被醫師或者其他目擊者敘述或者證明有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b.腦電圖檢查(包括常規清醒腦電圖檢查、睡眠腦電圖檢查或者較長時間連續同步錄像腦電圖檢查)顯示異常腦電圖,但腦電圖陰性也不能排除。c.神經影像學檢查,首選核磁共振(MRI)顯示腦部有器質性病變。條件許可,進行MRI功能定位檢查,或者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外傷性癲癇評殘前須經正規的藥物治療,以判斷經正規藥物治療后能控制癲癇發作或仍難以控制癲癇發作。外傷性癲癇評殘時需提供能反映癲癇發作頻率的相關資料(病史或其他相關資料)。1.3語言功能障礙1.3.1相關標準條款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二級:完全性失語(4.2.1.b)四級:嚴重運動性失語或嚴重感覺性失語(4.4.1,b)五級:嚴重失用或失認癥(4.5.1.c)六級:嚴重失讀伴失寫癥;或中度運動性失語或中度感覺性失語(4.6.1.b)七級:中度失用或中度失認癥(4.7.1.c)七級:嚴重構音障礙(4.7.1.d)八級:中度失讀伴失寫癥(4.8.1.b)九級:嚴重失讀或嚴重失寫癥(4.9,1.b)十級:輕度失語或構音障礙(4.10.1.h)1.3.2操作與釋疑f1)上述條款內容主要涉及的語言障礙包括大腦語言中樞損傷所引起的各種失語癥,而發聲器官本身并無損傷。構音障礙是指腦神經核,外周神經,喉的韌帶、關節、肌肉損傷造成的發聲不良。(2)根據《中國實用殘疾人評定標準》,言語殘疾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言語障礙(經治療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進行正常的言語交往活動,故語言功能障礙的評殘時問以傷后一年為宜。(3)不同類型的語言障礙①完全性失語:當大腦病變累及言語.優勢半球的側裂周圍區時,起初病人可呈緘默,后來恢復到有相當的詞語表達時,才被認為失語者。癥狀特征為非流暢性輸出。理解亦有嚴重受限,不能復述,失命名、失讀或失寫,常相對保留其非詞語性語言,如姿勢、韻律功能。很多病人可完成某些自動言語活動(如計數),但可能系優勢半球的功能。大多數病人伴有偏癱、偏身感覺喪失,多數有完全或部分性對側視野同向缺損,若無偏癱則預后較好。②運動性失語:運動性失語:亦稱為Broca失語、表達性失語或前部失語。言語表達為非流暢性,即發音紊亂、詞量減少、韻律異常。口語理解能力相對完好,但對句法性結構序列理解可有障礙。復述明顯受損,經提示可改正。大多數病人伴有大腦病變引起的不同程度偏癱,多數病人可有一定程度的右側感覺喪失。視野缺損不常見,如有則常表示腦病損向后擴張。(表達障礙)③感覺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又稱Wemicke失語。受損部位為優勢半球的顳上回的中后方,聽力雖然存在,但不能理解語言的意義,自身也能發音,但發出的詞匯雜亂無章,使人莫名其妙,無語言表達功能,因此有人稱之為“亂雜性失語”,閱讀和書寫的功能均有障礙。(理解障礙)④失寫癥:書寫是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因此失寫癥也是失語癥的組成部分,一般失語癥所伴隨的失寫癥常分為流利型失寫癥和非流利型失寫癥。也有非失語性失寫癥和過寫癥,前者主要是因為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所造成,后者則是由于癲癇或精神分裂癥引起書寫很多卻空洞無物。⑤失用癥:失用癥,是指在無肢體癱瘓、無感覺喪失和無共濟失調的情況下,不能完成以前所能完成的有目的的技巧動作的一種特殊癥狀。當損傷累及優勢大腦半球的頂下回及緣上回的動作意念中樞時,便可引起失用癥。⑥失認癥:失認癥是指在沒有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識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不能通過器官認識身體部位和熟悉物體的臨床癥狀。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和身體部位的認識能力缺失。枕葉是視覺皮質中樞,主要與視力知覺和視覺記憶有關,第18、19區病損引起視覺性失認癥。優勢半球顳葉聽覺區域與言語理解、聽覺分析等功能有關,損害時出現聽覺性失認癥。頂葉是負責認識活動的皮質區域,是行為之觀念基礎的皮質區,損傷時出現觸覺性失認癥和體象病覺缺失。優勢半球頂葉病損時可同時出現失寫、失算、左右分辨障礙及手指失認,臨床稱為Gers咖aJln綜合征。⑦構音障礙:是指腦神經核、外展神經、喉的韌帶、關節、肌肉損傷引起發音器官的肌肉無力、肌張力異常以及運動不協調等,產生發聲、發音、共鳴、韻律等言語運動控制障礙,造成發音不良。在聽理解,識詞,理解語言方面均無困難。核上損害構音障礙的特征:僅見于雙側核上損害,因腦神經核接受雙側皮質支配,但側損害不會導致發音肌麻痹。語言表現為痙攣、突發費力、含糊、緩慢,有時伴吞咽困難,噎塞、流口水等表現。外周神經損傷后構音障礙特征:雙側面神經損傷后麻痹者發唇音齒音困難。雙側Ⅸ、X腦神經損傷后麻痹表現軟聘麻痹及開放性鼻音和聲帶麻痹。單側舌下種經麻痹構音輕微,多可以補償,但雙側損傷可致構音困難,發輔音不靈活。小腦損害表現為語言含糊不清,爆破式發音。構音障礙是指由于發音器官神經肌肉的器質性病變而患者通常聽理解正常并能正確地選擇詞匯以及按語法排列詞句,但不能很好地控制重音、音量和音調。構音障礙的評定內容:包括評定發音器官神經反射、運動功能及言語功能。a反射:通過詢問家屬和詳細觀察患者的咳嗽反射、吞咽動作和流涎情況來判斷反射是否正常。b發音器官:觀察患者在靜坐時的呼吸情況,能否用嘴呼吸,說話時是否氣短。口唇在靜止狀態時的位置,鼓腮、發音和說話時口唇動作是否有異常。頜、軟腭、喉和舌在靜止狀態的位置和發音以及說話時的動作是否異常。c言語:通過讀字、讀句以及會話評定發音、語速和口腔動作是否異常。構音障礙的評定方法:a.構音器官功能檢查:主要是通過:聽患者說話時的聲音特征;觀察患者的面部如唇、舌、頜、腭、咽、喉部在安靜及說話時的運動情況以及呼吸狀態;讓患者做各種言語肌肉的隨意運動以確定有無異常。最常用、方便的構音器官功能性檢查是由英國布里斯托爾市弗朗蔡醫院的P鋤ela博士編寫的評定方法,該方法分為八個部分,包括反射、呼吸、舌、唇、頜、軟腭、喉、言語可理解度,以及影響因素包括聽力、視力、牙齒、語言、情緒、體位等。b.實驗室檢查:包括頻譜分析、肌電圖檢查、光纖腭咽喉內窺鏡檢查、電視熒光放射照相術、氣體動力學檢查等,其中電視熒光放射照相術的臨床應用日益受到重視。該方法是通過放射學手段來觀察休息狀態和發聲時口、腭、咽的結構狀態,并可同時觀察言語生理和聲學特征。操作時,將數滴鋇劑滴入鼻腔使鋇劑覆蓋鼻咽,并口服1/3勺的鋇劑;側位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說話時頜、腭、唇、腭、咽部的生理功能,前后位觀察可以提供其他信息。言語殘疾分級(《中國實用殘疾人評定標準(試用)》:一級:指只能簡單發音而言語能力完全喪失者。二級:指具有一定的發音能力,語音清晰度在10~30%,言語能力等級測試可通過一級,但不能通過二級測試水平。(可視為本節所指的嚴重運動性失語)三級:指具有發音能力,語音清晰度在31~50%,言語能力等級測試可通過二級,但不能通過三級測試水平四級:指具有發音能力,語言清晰度在51~70%,言語能力等級測試可通過三級,但不能通過四級測試水平。(可視為本節所指的中度運動性失語)1.4肢體癱瘓與軀體感覺缺失1.4.1相關標準條款四肢癱(三肢以上肌力3級以下)(4.1-1.c一級)四肢癱(二肢以上肌力2級以下)(4.2.1.d二級)四肢癱(二肢以上肌力3級以下)(4.3.1.e三級)四肢癱(二肢以上肌力4級以下)(4.4.1.c四級)截癱(肌力2級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4.1_1.d一級)偏癱或截癱(肌力2級以下)(4.2.1.e二級)偏癱或截癱(肌力3級以下)(4.3.1.f三級)偏癱或截癱(肌力4級以下)(4.4.1.d四級)偏癱或截癱(一肢肌力2級以下)(4.5.1.e五級)偏癱或截癱(一肢肌力3級以下)(4.6.1.c六級)偏癱或截癱(一肢肌力4級)(4.7.1.e七級)單癱(肌力2級以下)(4.5.1.f五級)單癱(肌力3級以下)(4.6.1.d六級)單癱(肌力4級)(4.7.1.f七級)半身或偏身型完全性感覺缺失(4.7.1.g七級)半身或偏身型深感覺缺失(4.8.1.c八級)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缺失(4.9.1.e九級)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分離性缺失(4.10.1.g十級)一肢體完全性感覺缺失(4.1O.1.h十級)節段性完全性感覺缺失(4.1O.1.i十級)1.4.2操作與釋疑確證有因交通事故引起的顱腦、脊髓或周圍神經損傷的基礎,肢體的癱瘓與病變部位相吻合,則可以認定損傷與癱瘓直接相關。正確的肌力測定對于傷殘等級的判定直觀重要。盡管肌力測定受被評定主觀因素影響,但根據損傷部位、感覺障礙分布、肌張力及有無肌肉萎縮情況結合檢查的專業技巧,使得肌力測試結果接近真實情況。單癱:指僅出現一個肢體癱瘓者。如:周圍神經叢或神經根受損則可導致單癱伴肌肉萎縮,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肌張力低下,符合神經支配區的感覺障礙:脊髓前角病損可有肌萎縮,肌張力低下,但無感覺障礙;若伴分離性節段忡感覺障礙則考慮為脊髓空洞癥:大腦中央前回的某一局部病變則表現為上運動神經元性的單癱:癱瘓肢體不恒定,與情緒波動有關,伴有不符合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及不符合神經解剖的體征,則多為癔病性單癱。偏癱:指一側上、下肢及面、舌癱,為皮質運動區、內囊、腦干及脊髓的病損所致。其鑒別點:一般皮質及皮質下偏癱多不完全,或上肢重、或下肢重,可伴有癲癇發作,及失用、失語、失認等癥狀,內囊性偏癱者多為三偏征,即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偏盲:腦干性偏癱者為交叉性偏癱,即患側病變平面腦神經周圍性癱,對側平面下中樞性腦神經癱瘓及上、下肢癱;脊髓性偏癱者為不伴面、舌癱的上、下肢癱。截癱:指雙下肢癱。也有將雙上肢癱者稱為頸截癱。絕大多數為脊髓胸段的病變所致。有外傷、感染、血管病、中毒、遺傳變性病、脫髓鞘病、腫瘤等,還有腦性、癔病性截癱。四肢癱:指四肢均出現癱瘓。可為神經性或肌源性。雙側大腦及腦干病變者可有真、假延髓性麻痹、精神癥狀、意識障礙、癡呆等;高位頸髓病變者可伴有延髓性麻痹,但無癡呆、面癱等;頸膨大病變者為雙上肢弛緩性、雙下肢中樞性癱瘓:周圍神經病變者可表現為四肢弛緩性癱瘓。常伴有主觀感覺障礙,如疼痛、麻木等,以及客觀感覺障礙,如手套、襪筒樣痛溫覺減退等。1.5面癱瘓1.5.1相關標準條款雙側嚴重面癱,難以恢復(4.3.1.c三級)單側嚴重面癱,難以恢復(4.5.1.d五級)雙側輕度面癱,難以恢復(4.9.1.d九級)單側輕度面癱,難以恢復(十級)1.5.2操作與釋疑面癱有中樞性與外周性面癱,顱內損損傷引起的面癱,伴有肢體偏癱。顳骨骨折可以產生面神經顱外段損傷,引起周圍性面癱。該條款主要區分嚴重面癱與輕度面癱。若面部大部分肌肉癱瘓,面部在靜態時也有不對稱,運動時有明顯的口角歪斜或眼瞼閉合不全,應視為條款所指的嚴重面癱。條款所指的輕度面癱是指面神經在面部的運動功能僅輕度損害,面部在靜態時容貌無異常,運動時輕度的面部不對稱。周圍性面癱可以通過最小神經興奮實驗、面神經電圖、肌電圖檢查,了解神經損害的程度。2.口腔與頜面部損傷2.1頜面部損傷致張口受限2.1.1相關標準條款顳下頜關節強直,牙關緊閉(4.6.2.e六級)口腔或顳下頜關節損傷,重度張口受限(4.7.2.c七級)口腔或顳下頜關節損傷,中度張口受限(4.9.2.f九級)口腔或顳下頜關節損傷,輕重度張口受限(4.10.2j十級)2.1.2操作與釋疑本條款所指的張口受限是因顳頜關節損傷,或者顳頜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致使顳頜關節活動功能障礙。正常張口度相當于被檢者自食、中、無名指三指末節橫面的寬度。張口度以上、下中切牙切緣間距離為標準。輕度張口受限:大開口時,上下切牙間距僅可并列垂直置入食指和中指。視為本標準中的十級傷殘。中度張口受限:大開口時,上下切牙間距僅可垂直置入食指。視為本標準中的九級傷殘。重度張口受限:大開口時,上下切牙間距不能置入食指橫徑。視為本標準中的七級傷殘。2.2牙齒損傷2.2.1標準相關條款顳下頜骨關節損傷伴牙齒脫落: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24枚以上(4.3.2.e三級)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20枚以上(4.5.2.f五級)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16枚以上(4.7.2.d七級)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12枚以上(4.8.2.c八級)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8枚以上(4.9.2.d八級)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4枚以上(4.10.2-h十級)口腔損傷伴牙齒脫落:口腔損傷,牙齒脫落16枚以上(4.9.2.e九級)口腔損傷,牙齒脫落8枚以上(4.10.2.i十級)2.2.2操作與釋疑對于牙齒脫落的傷殘評定,(1)有明確證的牙齒損傷(當時病歷記載),(2)常規作口腔檢查,。常規拍攝口腔x片,必要時攝牙齒脫落部位的牙槽骨薄層CT片了解有無牙槽骨骨折,若牙槽骨骨折移位,可以視為牙槽骨缺損結合伴牙齒脫落枚數援引標準評定傷殘等級。(3)根據口腔檢查及口腔影像學檢查,判斷傷前口腔狀況,是否損在易致牙齒損傷的口腔疾病,進行傷病關系分析,如存在嚴重的牙齦炎、牙根大部分外露,應判定損傷因果關系及損傷參與程度。2_3面部損傷2.3.1相關標準條款面部瘢痕形成全面部瘢痕形成(4.2.2.e二級)面部瘢痕形成80%以上(4.3.2.i三級)面部瘢痕形成60%以上(4.4.2.i四級)面部瘢痕形成40%以上(4.5.2-l五級)面部瘢痕形成面積20%%以上(4.6.2.h六級)面部瘢痕形成,面積24cm2以上(4.7.2-h七級)面部瘢痕形成,面積18cm2以上(4.8.2名八級)面部瘢痕形成,面積12cm2以上;或面部條狀疤痕20cm以上(4.9.2.k九級)面部瘢痕形成,面積6cm2以上;或面部條狀疤痕10cm以上(4.10.2.o十級)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改變面部大量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75%以上(4.7.2.i六級)面部大量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50%以上(4.7.2.i七級)面部大量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25%以上(4.8.2.h八級)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30cm2以上(4.9.2.1九級)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15cm2以上(4.10.2.p十級)
2.3.2操作與釋疑面部的范圍:本標準面部的范圍指上至發際、下至下頜下緣、兩側至下頜支后緣之間的區域,包括額部、眶部、鼻部、口唇部、頦部、顴部、頰部和腮腺咬肌部。面部疤痕或色素面積測量和計算:不規則、小片狀,用分割法;不規則較大面積計算機掃描后計算計算機測算法:用透明膜復蓋在面部,描繪面部的投影,利計算機測算出面部表面積。用同樣的方法描繪出面部瘢痕的投影,計算出瘢痕的面積。用瘢痕的面積除以面部表面積即可求出面部瘢痕面積與面部面積的百分比。應用紙模法,將已知面積的方格紙,剪成條塊狀拼貼到面部和瘢痕處,分別計算出面部和瘢痕的面積,繼而求出瘢痕面積占面部表面積的百分比即可。3.頸部損傷頸深部有著很多重要器官,有喉、氣管、甲狀腺、咽、頸段食管、頸推、頸髓以及頸部大血管等。是一些重要臟器的必經通路,如氣管通往肺臟,食管通往胃腸道,頸動脈通往顱腦,頸髓通往全身頸部的解剖結構類似腹部,除后方為脊柱外,其它各方均為軟組織,無堅強的組織保護,故相對地易受損傷。頸前三角區的皮膚損傷、燒灼傷等的明顯疤痕,對人體的體貌、體態有一影響。3.1呼吸和吞咽困難3.1.1相關標準條款呼吸和吞咽功能嚴重障礙(4.1.4一級)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礙(4-2.4二級)嚴重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4_3.4.b三級)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4.4.4-b四級)影響呼吸功能(4.5.4_b五級)輕度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4.10.4_b十級)3.1.2操作與釋疑由于喉、氣管損傷后引起狹窄,引起通氣的需要量超過呼吸器官的通氣功能。癥狀:自覺氣短、空氣不夠用、胸悶不適。體征:呼吸頻率增快,幅度加深或者變淺,或者伴周期節律異常,鼻翼扇動,紫紺等。實驗室檢查提示肺功能損害。在司法鑒定實踐中,必須綜合產生呼吸困難的病理基礎,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全面分析,判定呼吸困難嚴重程度,不能單純按照肺功能測定結果判定。標準將呼吸困難的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級別,可以參照臨床呼吸困難的分級評定級別。喉損傷引起得呼吸困難,應常規進行喉鏡檢查,了解聲門是否有狹窄及程度,支氣管鏡檢查可明確氣管狹窄部位及管腔狹窄程度。呼吸困難分度臨床表現阻塞性通氣功能減退:一秒鐘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限制性通氣功能減退肺活量嚴重度靜息時氣短<30%<50%重度稍活動(穿衣,談話)即氣短30%-49%50%-59%中度平路行走100米即氣短50%-70%60%-69%輕度平路快步或登山、上樓時氣短明顯≥80%70%頸部損傷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礙主要包括咽的吞咽(以適宜的頻率和速度通過咽運送食物和飲料的功能,ICDH.10)和食道的吞咽(以適宜的頻率和速度通過食道運送食物和飲料的功能,ICDH.10)功能障礙。前者多由咽內部的損傷或頸部損傷累及咽部。由于咽旁的頸部又有大血管和重要神經,損傷后可引起吞叫功能障礙。而后者多由于機械性或化學性損傷,以致引起食道瘢痕狄窄。吞咽功能障礙程度分級吞咽功能嚴重障礙:只能進食流質,且進食流質時仍感明顯不適。吞咽功能障礙:只能進食流質、半流質,但不能進食軟食。嚴重影響吞咽功能:只能進食流質、半流質、軟食,但不能進食普食。影響吞咽功能:雖能進食普食,但進食的速度緩慢且伴有明顯不適。3.2頸部軟組織損傷后活動障礙3.2.1相關標準條款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完全喪失(4.3.4.a三級)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75%以上(4.4.4.a四級)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50%以上(4.5.4.a五級)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25%以上(4.6.4六級)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4.10.4.a十級)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75%以上(4.7.4七級)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50%以上(4.8.4八級)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25%以上(4.9.4.b九級)頸前三角區瘢痕面積20cm2以上(4.10.4.c十級)3.2.2操作與釋疑本條款是指頸部軟組織損傷,因瘢痕形成、攣縮而引起的頸部活動障礙。頸部活動度測量及計算方法:頸椎活動度(GB/T15499.1995):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視,下頜內收。頸部活動度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側屈各45°;左右旋轉各60°-80°。頸部活動度喪失率計算方法:先計算每一方向活動度喪失率(實測值/正常值低限x100%,再將各方向活動度喪失率累計除以6(頸部活動的6個方向)。例如:測得受試者頸部活動前屈20°,后伸15°,左右側屈均為25°,左右旋轉均為15°,則頸部活動度喪失率=[(35-20)/35×100%+(35-15)/35×100%+(45-25)/45×100%x2+(60—15)/60x100%x2]/6=(43%+57%+90+150%)/6=56.67%。3.3聲音嘶啞嚴重聲音嘶啞(4.9.4.a九級)指在室內安靜條件下3米之外無法分辨其語言,無法與他人進行交流。4.胸部損傷4.1胸部損傷相關條款肺葉切除與胸膜粘連肺葉切除或雙側胸膜廣泛嚴重粘連或胸郭嚴重畸形,呼吸功能嚴重障礙(4.1.5.a一級)肺葉切除或胸膜廣泛嚴重粘連或胸郭畸形,呼吸功能障礙(4.2.5.a二級)肺葉切除或胸膜廣泛粘連或胸郭畸形,嚴重影響呼吸功能(4.3.5.a三級)肺葉切除或胸膜粘連或胸郭畸形,影響呼吸功能(4.4.5.a四級)肺葉切除或胸膜粘連或胸郭畸形,輕度影響呼吸功能(4.5.5.a五級)肺葉切除(4.9,5.c九級)肺破裂修補(4.10.5.c十級)胸膜粘連或胸郭畸形(4.10.5.d十級)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Ⅵ級;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4.1.5-b一級)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級;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4.2.5_b二級)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級伴器質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I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4.3.5.b(三級)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級(4.7.5_b七級)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級(4.9.5.d九級)器質性心律失常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4.4.5.b四級)器質性心律失常(4.5.5-b五級)女性乳房損傷女性雙側乳房缺失(或嚴重畸形)(4.7.5.a七級)女性~側乳房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4.8.5.a八級)女性一側乳房缺失(或嚴重畸形)(4.9.5.a九級)女性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4.10.5.a十級)肋骨骨折畸形愈合12肋以上骨折(4.8.5.b八級)8肋以上骨折或4肋以上缺失(4.9.5.b九級)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4.10.5.b十級)4.2呼吸功能障礙
參見頸部損傷致呼吸困難分級4.3胸部粘連胸部損傷后有液/血胸、肺損傷,損傷愈合后有影像學資料證實的胸膜粘連才能適用此條款。4.4心功能不全分級標準I級:無癥狀,體力活動不受限制;II級:較重體力活動則有癥狀,體力活動稍受限制;III級:輕微體力活動即有明顯癥狀,休息后稍減輕,體力活動大部分受限;Ⅳ級:即使在安靜休息狀態下亦有明顯癥狀,體力活動完全受限。4.5器質性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甚多,包括心肌本身的病變、電解質紊亂、藥物、缺氧、情緒激動、吸煙、濃茶、咖啡或酗酒等。少數無病因可查。本章所言器質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交通事故致心臟器質性損傷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器質性心律失常包括:(1)期前收縮。(2)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3)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4)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5)心房顫動。(6)心房撲動。(7)房室傳導阻滯。(8)特發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9)病態竇房結綜合征。4.5乳房畸形乳房畸形指乳房組織損傷后,由于纖維增生、攣縮,引起乳房外觀形態的明顯改變,包括乳房的體積縮小,局部組織隆起或凹陷,雙側乳房明顯不對稱等。5.腹部損傷致5.1消化吸收功能障礙’5.1.1相關標準條款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嚴重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1.6.a一級)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障礙(4.3.6.a三級)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嚴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4.5.6.a五級)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影響消化吸收功能(4.8.6.a八級)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4.9.6.a九級)胃、腸、消化腺等破裂修補(4.10.6.a十級)5.1.2操作與釋疑小腸吸收功能檢查(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宣貫材料),交通事故創傷所導致的小腸吸收功能不良主要為吸收面積不足所致。主要檢測方法有:(1)72小時糞脂含量測定正常人每日糞脂含量小于6g/d(20mmol/d),如果小于25g/d為輕度吸收不良;25g/d-30g/d為中度吸收不良,有乳糜腹瀉;大于或等于40g/d嚴重脂肪瀉,有脂肪分解障礙。(2)D-木糖吸收試驗可反映小腸粘膜表面積和粘膜通透性的狀況。清晨空腹服木糖25g,并喝足量的水,收集5小時的尿及口服木糖1小時的靜脈血,測定木糖含量。尿中木糖含量正常的值4.7g-7.5g。3.0g-4.5g為可疑異常,小于3.0g肯定異常。口服后1小時血中木糖為O.3g/L,<0.5g/L為異常。該試驗為檢查小腸粘膜功能不全的最好的非損傷性試驗,敏感度及特異度均達到90%以上。肝功能評分分級正常輕度中度重度血清膽紅素Ilmol/L)1.17-17.117.1-34.234.2-85.5≥85.5血清白蛋白>35>30.≤35>25,≤30≤25腹水無可有易控制頑固5.2腎功能不全5.2.1相關標準條款雙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1.6.b一級)一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重度障礙(4.2.6二級)一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中度障礙;或雙側腎功能重度障礙(4_3.6.b三級)一側腎功能重度障礙、另一側腎功能中度障礙(4.4.6四級)一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輕度障礙(4.5.6-b五級)一側腎功能重度障礙,另一側腎功能輕度障礙(4.6.5六級)一側腎切除或腎功能重度障礙(4.8.6.c八級)一側腎部分切除或腎功能中度障礙(4.9.6.d九級)腎破裂修補或腎功能輕度障礙(4.10.6.e十級)5.2.2操作與釋疑腎功能損害原因有腎前性、腎實質性及腎后性三類。每類又有少尿型和非少尿型兩種。腎功能損害分期與病因、病變進展程度、部位、轉歸有關。評定時常規進行血尿素氮、肌酐測定,以及MRJ檢查。腎功能損害程度分期內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其他癥狀腎功能不全代償期50-80ml/min正常正常無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20-50ml/min20-50ml/分升2-5mg/分升乏力,輕度貧血,食欲減退腎功能衰竭期10-20ml/min50-80ml/分升5-8mg/分升貧血,代謝性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尿毒癥期<10ml>80ml/分升>8mg/分升嚴重酸中毒、全身各系統癥狀注:血尿素氮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般不單獨作為衡量腎功能損害輕重的指標。腎功能障礙判斷指標正常輕度中度重度終末期腎衰腎功能不全代償期氮質血癥期重度尿毒癥期內生肌酐清除率80-120mL/min51-70mL/min31-50mL/min<30mL/min<5mL/min血肌酐μmol/L43-106133-177186-442>442>707尿素氮μmol/L<9正常>8.9>21.4>28.6腎濃縮稀釋試驗日:夜尿量=3-4:1;12小時夜尿量<750ml;尿比重>1.020夜尿>750ml;尿比重<1.018尿比重固定為1.010自由水(CH2O清除率mL/h)禁水后8小時-25-100<-25表示不能濃縮0表示腎衰,正常表尿毒癥腎小球濾過率(mL/min)>50<50<25
5.3腹部其他部位損傷脾切除(4.8.6_b八級)脾部分切除(4.9.6.b九級)脾破裂修補(4.10.6.b十級)膽囊損傷膽囊切除(4.9.6.b九級)膽囊破裂修補(4.10.6-b十級)其他腸系膜損傷修補(4.10.6.c十級)膈肌破裂修補(4.10.6.f十級)6.骨關節損傷6.1骨盆損傷6.1.1相關標準條款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8cm以上(4.7.7.a七級)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6cm以上(4.8.7.a八級)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4cm以上(4.9.7.a九級1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2cm以上(4.10.7.a十級)女性骨盆嚴重畸形,產道破壞(4.7.7.b七級)骨盆嚴重畸形愈合(4.9.7.b九級)骨盆畸形愈合(4.10.7.b十級)6.1.2.操作與釋疑骨盆畸形愈合:骨盆骨折后明顯錯位愈合,骨盆嚴重畸形愈合:骨盆骨折后嚴重錯位愈合,致使骨盆環狀結構的完整性和對稱性遭到破壞。女性骨盆嚴重畸形,產道破壞:常見于育齡婦女骨盆多處骨折,尤其是骨盆環的多處骨折。骨盆環(骨盆入口)正常結構破壞,形狀明顯不規則,前后徑或左右徑等顯著短縮;骨盆環內緣不光滑、有骨痂向內突出生長,影響胎頭入盆。尾骨、坐骨、恥骨下支等骨折畸形愈合,骨痂向出口內突出生長致使骨產道出口狹窄。上述情況為產道遭到破壞。6.2骨、關節損傷6.2.1相關標準條款椎體骨折:二椎體以上壓縮性骨折(4.8.3-b八級)一椎體粉碎性骨折(4.9-3.b九級)一椎體l/3壓縮性骨折(4.10.3.c十級)四肢長骨骨折:一骺扳以上粉碎性骨折(4.9.9.h九級)骺扳以上線性骨折(4.10.1O_h十級)6.1.2.操作與釋疑上述以原發性骨折評殘的條款需注意:椎體骨折應常規攝脊柱正側位片及相關椎體C'I’平掃,或MRI片,椎體骨折在CT。片上僅表現為椎體骨皮質多處斷裂,不能視為本標準所指的椎體粉碎性骨折,本標準所指的椎體粉碎性骨折系椎體爆裂性骨折。骺扳骨折條款是時針對青少年四肢長骨骨骺尚未愈合情況而言,在這階段的由于骨骺未愈合損傷后,會影響骨骼發育。該條款不適用于成人骨骺愈合后的四肢長骨干骺端骨折。6.3損傷后肢體喪失功能6_3.1相關標準條款三肢完全喪失功能(4.1.7.d一級)二肢以上完全喪失功能(4-2.7.c二級)一肢完全喪失功能,另一肢喪失功能50%以上(4.3.9.d三級)一肢完全喪失功能(4.5.10.d五級)一肢喪失功能75%以上(4.7.9.f七級)一肢喪失功能50~/0以上(4.8.10.f八級)一肢喪失功能25%以上(4.9.9Ii九級)一肢功能喪失10%以上(4.10.10.i十級)雙上肢前臂旋轉功能完全喪失(4.9.9.c九級)雙上肢前臂旋轉功能喪失50~/0以上(4.10.10.c十級)6.3.2操作與釋疑(1)存在致肢體功能障礙的器質性損傷。如肢體骨骼、軟組織、神經原發性損傷,雖經治療后,仍遺留肢體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的;(2)一肢喪失功能的百分比是該肢體各關節功能喪失的總和;(3)正確、規范的測量關節活動度是保證評定結果的關鍵步驟,(4)骨性損傷測量被動活動,神經損傷測量主動活動;(5)單側肢體損傷的關節活動度與健側比較,雙側損傷的與正常值比較;(6)關節功能障礙的鑒定時機應在骨折臨床愈合后;(7)關節功能障礙程度要結合損傷部位、治療、功能鍛煉情況綜合分析,7.陰道狹窄通常,陰道在正常擴張狀態下成人寬5cm,兒童0.63cm一1.25cm;深度,成人10cm.15cm,兒童2.5cm一5cm。成人陰莖勃起時長1Ocm.20cm,直徑2.5cm.3.75cm。據此,外生殖器解剖結構破壞、瘢痕形成使陰道口閉鎖,即指陰道口封閉;陰道嚴重狹窄、功能嚴重障礙可考慮陰道寬度成人小于1cm,兒童小于O.5cm:陰道狹窄、功能障礙可考慮陰道寬度小于2cm,兒童小于1cm:陰道狹窄、嚴重影響功能可考慮陰道寬度小于3cm;陰道狹窄、影響功能可考慮外生殖器結構破壞致大陰唇不對稱或瘢痕形成使陰道口略有縮小或改變,擴張寬度小于4cm。8.尿道狹窄尿道嚴重狹窄:尿道造影檢查示尿道狹窄處管徑>1/2正常管徑。尿道狹窄:尿道造影檢查示尿道狹窄處管徑<1/2正常管徑9.大便失禁難以恢復判斷標準:大便不能制控:肛門括約肌收縮反射很弱或消失:直腸內壓測定,肛門注水法<20cmH20。10.耳損傷10.1耳郭損傷耳郭缺損雙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4.5.2.i五級)一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50%以上(4.6.2.g六級)一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1O%以上(4.7.2.f七級)一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4.8.2.e八級)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50%以上(4.9.2.i九級)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10%以上(4.10.2_m十級)耳郭缺損伴聽力障礙雙耳極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或雙耳極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另一側耳郭嚴重畸形(4.2.2.d二級)雙耳極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4.3.2.f三級)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50%以上(4.3.2.g三級)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或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另一側耳郭嚴重畸形(4.3.2-h三級)雙耳極度聽覺障礙(4.4.2.e四級)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50%以上(4.4.2.f四級)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4.4.2.g四級)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或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另一側耳郭嚴重畸形(4.4.2.h四級)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或畸形)50%以上(4.5.2_h五級)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郭缺失(或嚴重畸形)(4.5.2_i五級)耳郭嚴重畸形:指耳郭由于疤痕形成、攣縮,使正常耳緣、耳輪及耳垂等均失去正常形態。耳郭畸形:指耳郭由于局部疤痕形成、攣縮,使正常耳緣、耳輪及耳垂等部分失去正常形態。耳郭缺失面積的計算方法由于耳郭的形態不規則,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可以獲得不同的測量結果。建議在測量耳郭缺損或畸形面積占全耳的百分數時,均采用耳郭前面平面投影面積計算的方法,即采用透明膜平伏在耳郭前面,描記缺損部位及全耳在透明膜上的投影,并用求面積儀或計算機程序處理求出耳郭缺損面積與全耳面積,并計算出缺損面積占全耳面積的百分比。10.2聽力障礙10.2.1相關標準條款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4.5.2.g五級)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或雙耳重度聽覺障礙(4.6.2.f六級)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或一耳重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4.7.2.e七級)一耳極度聽覺障礙;或一耳重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或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4.8.2.d八級)一耳重度聽覺障礙,或一耳中等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4.9.2.h九級)一耳中等重聽覺障礙;或雙耳中度聽覺障礙(4.10.2.1十級)IS01999—1975(E)對語言聽力障礙的定義是:若500tHz、1000Hz及2000Hz的平均永久性聽閾級比IS0389相應頻率的平均差,25dB以上即有聽力障礙。本標準中的聽力障礙均為語言聽力障礙。單耳聽力損失計算法取該耳語頻500Hz、1000Hz及2000Hz純音氣導聽閾均值,即HL500+HLl000+HL2000/3(dB)。若聽閾超過100dBHL,仍按100dB計算,如所得均值不是整數,則小數點后之尾數采用4舍5入法進為整數。雙耳聽力損失計算法聽力較好~耳的語頻氣導聽閾均值(PTA)×4加聽力較差耳的均值,其和除以5,即PTA(好耳)×+PTA(差耳)/5(dB)。如聽力較差耳的致聾原因與工傷或職業無關,則不予計入,直接以較好~耳的語頻聽閾均值為準。在標定聽閩均值時,小數點后之尾數采取4舍5人法進為整數。聽力障礙評定應以純音聽閾測定為基礎,以客觀聽力檢查方法(如ABR和40Hz等聽覺電生理學檢測方法)加以驗ifo.采用多種指標、多種方法、綜合判斷的方法。認真鑒別偽聾。傷前聽力障礙或疾病所導致的聽力障礙不能作為傷殘評定的依據。10.2.2聽覺功能檢查方法及結果評估聽覺是一種經過大腦皮層分析的感覺,其由傳音結構和感音器官構成,上述兩個系統中任何部位因損傷或疾病導致結構或功能障礙,均可以引起聽力下降。聽力測試是通過聲音刺激聽覺器官得出的數據來顯示聽覺系統病變的技術。其目的是通過測試了解聽覺功能狀態,鑒別聽力障礙的類型和程度。聽力測試分為主觀和客觀兩種方法。聽力傷殘程度評定或職工工傷及職業病致殘程度的評定中,對聽力損失的評估主要看語音頻率下降的程度。即取氣導語音頻率(500t{z、10001-{z、2000Hz三個頻率)均值數。在確證被鑒定人存在頭部或耳部遭受外力作用,有聽力聽器損傷的臨床表現,并有聽力下降主訴時,鑒定人需選擇正確的聽力檢查方法,以確定被鑒定人是否存在聽力下降及聽力下降的程度。(1)主觀聽力測試:純音聽閾測聽法(puretonethresholdaudiometry,:PTA);是目前唯一能較為準確反映聽敏度的行為測試方法,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純音聽閾測定是指需要受試者對聽到的聲信號(測試聲)進行主觀判斷,做出行為反應,需要受試者主觀配合,的測試方法。主觀測試方法結果不僅受被測試者主觀意識及行為配合的影響,同時又受年齡、智力、理解力、語言等因素影響,測試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與受檢者主觀判斷直接相關。因此,在司法鑒定中一般不單獨使用。純音檢測應按照國家標準GB/T16403-1996規定的測試方法進行純音氣導和骨導聽閾的檢測。應用時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可以在短時間內(1~2天)在相同條件下重復測試(同一個聽力實驗室,同一位檢測人),若多次測試結果相關性好,同一頻率誤差率在10分貝以內,則可作為可信的行為聽悶;若兩次測試結果相關性不好(同一頻率誤差率>10分貝),提示偽聾、功能性聾或有夸大情況,則應行進一步的客觀聽力檢測。(2)客觀聽力測試方法①聲導抗測試法(acousticimpedanceaudiometrv):聲導抗為聲阻抗、聲導納或兩者的統稱。是客觀測試中耳傳音系統和腦干以下聽通路的生物物理學方法,以評判中耳功能及第VII、第VIII神經功能狀態。檢測的基本項目有靜態聲順值、鼓室阻抗圖和鐙骨肌聲反射,必要時增加聲反射衰減試驗。檢測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常規檢查外耳道內是否有盯聹,如有則應去除并清潔。檢查鼓膜是否完整。告知其在檢測過程中,避免說話、吞咽及清鼻等動作,保持安靜。鼓室阻抗圖檢測:檢測時,根據外耳道大小及形狀,選擇適當大小和形狀的耳塞接上探頭,根據鼓室功能圖的形態(A型、B型、C型)判斷中耳腔功能。聲反射閾檢測:必須檢測500I-IZ、1000Hz、2000I-Iz、4000t{z同側和對側聲反射閾,刺激聲強度可參考純音檢測聽閾,一般從純音聽閾閾上70~95dB開始,應用上升、下降5dB的等級確定聲反射閾。聲反射衰減檢測:用聲反射閾上10dB的1000I-{z純音持續刺激10s。結果分析:根據一般正常人在聽閾上70一95dB才能引出反射,來判斷大致的聽閾。聲反射閾未引出有多種可能,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如可能存在中等度以上的聽力障礙、聽骨鏈固定、面神經損傷等。聲反射衰減檢測:正常人聲反射保持在穩定水平。若半衰期短于5S,提示為蝸后病變。檢測報告應包括鼓室阻抗圖類型,中耳腔功能評定,聲反射閾等。法醫學意義:a.判斷中耳鼓室功能狀況的客觀指標,能檢出行為測試方法不能發現的中耳病變,以排除或肯定傳導性耳聾;b.非器質性聾的鑒別;c.根據聲反射閾客觀估算聽閾對非器質V波反應閾性聽力損失或偽聾有鑒別作用。但是不能確定聽力損失的程度。d.創傷性面神經癱瘓定位診斷②聽腦干反應測試(ABR,Auditoybrainstemresponsetest):應用電生理儀,采用短聲刺激誘發的從耳蝸神經至下丘的生物電反應,能較為客觀地反映外周聽覺敏度和腦干聽通路的神經傳導功能,鑒別器質性耳聾與偽聾或精神性聾。與其他方法結合有助于聽力損傷部位定位診斷。檢測前應先進行純音聽閾和聲導抗檢查,了解主觀聽力水平和中耳功能。參數的選擇:一般用短聲,以耳機輸放聲刺激比較合適,同側給聲同側記錄,聲刺激的重復頻率不超過10次/s。掃描時間不短于10ms,帶通濾波范圍通常采用100—3000Hz,一般疊加次數1000次,必要時可增加為2000次。電極的位置:記錄電極放于前額正中發際處,參考電極放于同側耳垂或乳突部,接地電極放于對側耳垂或乳突部,或者鼻根處。引導電極與皮膚問的電阻應小于5kΩ。給于閾上40一60dB刺激聲強后10ms內,可出現3—7個顱項正峰,波潛伏期的正常值與所使用的儀器以及操作等有關,實驗室應有自己的正常值范圍。有意義的以波I、波III、波V為重要,應重復記錄一次,確定兩次的波形相關性和可重復性。測量波I、波III、波V的潛伏期及波問期數值。閾值判定:從75—95dB開始10dB檔降低刺激聲級,至波v消失,然后上升5dB記錄。在波V消失前5dB的聲反應閾再重復一次。確定波V反應閾值。報告應包括刺激聲類型,刺激聲強,波I、波III、波V潛伏期、波問期數據及正常值,雙耳波V反應閾值。③40[{Z聽相關電位(40I-{ertzAuditorl,:Event.relatedpotential,40HzAERP):采用40次/秒重復的單周正弦短音(tonepip)刺激誘發,以電生理儀采集而獲得的具有頻率特性的生物電反應。可以進行語音頻率的聽閾評估。參數的選擇:通常帶通濾波范圍為10一300I-Hz。一般疊加次數為256—512次,必要時可增加。掃描時間,為100ms。刺激聲類型為短純音(tonepip),刺激頻率為500Hz、1000Hz、2000Hz三個頻率。必要時增加4000Hz,耳機給聲同側刺激,同側記錄。根據純音聽悶檢測結果給予悶上40一60dB刺激聲強,可出現4個間隔25ms的正弦波構成的一組電位圖。為引出正常波形,常規重復一次觀察兩次波形是否具有重復性。最初記錄應重復進行兩次,以了解其重復性是否良好。閾值判斷:從閾上40—60dB開始每10dB一擋降低刺激聲強,至正弦波消失,然后上升5dB增加一次記錄。在波形消失前的波反應閾處重復一次。并保留正常波形消失的聲刺激波形。判斷聽閾:在波形重復性好的最小刺激聲處為該耳的波反應閾。該反應閾與聽閾之間的關系,依各實驗室的環境及儀器的不同而有差異,應建立自己實驗室純音測試與40Hz聽相關反應悶之間關系的數據,或參考國內同類實驗室的數據。須注意在睡眠時較清醒時閾值提高5—10dB。檢測報告應包括刺激性聲類型,刺激聲強,受檢者檢測時的狀態(清醒或睡眠),和檢測頻率的反應閾值數。④耳蝸電圖描記法(electrocochlcogram,EcochG):是應用電生理儀在聲信號刺激后,最初5ms記錄源自耳蝸及初級耳蝸神經的生物電位的方法,以進行耳蝸及神經功能狀況檢查的方法。受檢者準備同聽覺誘發電位方法。電極的位置與安裝:記錄電極位置應盡可能地靠近蝸窗區,一般采用外耳道電極。先行外耳道底部或后下方與鼓膜連接處的外耳道皮膚脫脂,然后放置電極并使之固定。參考電極放于同側耳垂或乳突。接地電極放于鼻根部。聲刺激:可據設備條件和測試項目選擇聲測試的種類,有短聲、短音或濾波短聲和短純音。一般用短聲刺激記錄SP與AP波形。參數的選擇:通常采用濾波范圍為100—3000Hz。一般疊加次數為1000次,必要時可增加。掃描時問5ms。重復頻率10次/s。報告應包括刺激性聲類型,刺激聲強,SP與AP波形是否引出,-sP/AP的比值。⑤聽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uditorvsteady.stateevokedresponses,ASSR):是應用多頻穩態誘發電位儀采用正弦調幅音刺激誘發獲得的具有頻率特性的生物電反應。既具有頻率特性又不受睡眠干擾,可以雙耳多個頻率同時測試,檢測結果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用于語音頻率聽閾評估,彌補了.ABR及40HzAERP的不足。當用80~120H調幅率時,受試者睡眠狀態下測試效果好穩定,各頻率反應閾值低于清醒狀態。檢查前準備及電極的放置同聽腦干反應。帶通濾波為30一300Hz,每采樣20次進行一次快速傅立葉變換,每個強度共采樣400次(各儀器有所不同)。若雙耳聽閾相差40dB,不應雙耳多頻率同時記錄,應單耳記錄同時對側耳加掩蔽。特別是在接近閩值時應單耳單頻記錄。報告應轉換為聽力級的聽力圖,注明受檢者檢測時的狀態(清醒或睡眠)。(6)耳聲發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s):應用耳聲發射儀記錄產于耳蝸,經聽骨鏈、鼓膜傳導釋放入外耳道的音頻能量。用于判斷耳蝸功能。司法鑒定聽力檢查一般檢測其中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s)來判斷耳蝸功能。測試前應進行純音聽閾及聲導抗測試了解主觀聽力水平及中耳功能情況。采樣點一般為9個,根據特殊情況可增加至24個。頻率范圍為250Hz-8000Hz。
一側耳至少進行兩次檢測,譜峰重復性好,可進行另一側耳的檢測。結果判斷:將頻閾中大于本體噪聲3dB的譜峰判定為DPDAEs的信號。聽力檢查方法的選擇:在法醫鑒定實踐中單純使用上述任何一種測試方法評估語音頻率聽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響聽力損傷程度、交通事故傷殘等級的評定結果。在進行聽力檢查前常規行耳科一般檢查,對外耳及鼓膜的情況有明確的了解,然后再考慮聽力檢查的具體方案。對于司法鑒定中需要進行聽力檢查的,原則上應根據實驗室儀器條件全面細致地進行。一般先進行主觀測聽,后進行客觀聽閾測定。針對不同客觀聽力檢測方法的優缺點,在鑒定中既要多種檢測方法聯合應用,并排除影響因素,還要根據不同損傷類型作選擇性組合。對語音頻率聽閥的評估應根據純音聽閾、40Hz相關電位、多頻穩態誘發電位綜合分析。將聲導抗的鐙骨肌聲反射、聽腦干反應、耳蝸電圖和耳聲發射結合提高了耳蝸和蝸后損傷的定位診斷水平。40I-Iz相關電位、ABR相結合,有助于中樞聽覺神經系統損傷的診斷。必要時可進行前庭功能檢查以及聽通路影像學檢查,如顳骨CT薄層掃描,耳蝸、耳蝸神經的CT或MRI三維重建。使法醫鑒定中的聽力評估更接近行為聽閾,鑒定結論更具科學性。在司法鑒定和臨床耳科領域中所指的聽力損失、聽力障礙的分級常為聽力級。在司法鑒定中涉及到聽閾評估的檢查,如聽誘發電位,聽力學單位一律使用聽力級分貝數(dBHL)。客觀地評估聽閾,而且簡便、無損,不受麻醉和鎮靜藥物影響。可重復測試便于驗證,具有較高準確性和可重復性,僅反映2kHz~4kHz頻率范圍的聽功能狀況。可作為高頻聽敏度測試指標。(2)40Hz聽覺相關電位具頻率特性可以反映O.5kHz、lkHz、2kHz頻率的聽敏度,聽力單位一律使用聽力級(HL)其測試出的反應閾不等于行為聽閾,可用反應閾值減15dB作為估計的行為聽閾。但需注意:睡眠狀態下測試的反應閾值比清醒狀態下測試的反應閾值高10dB(一般醫院常規在睡眠狀態下測試)。(3).耳蝸電圖:對耳蝸性聽力減退有診斷意義,其反應閾值高于聽閾10dB。(4)多頻穩態誘發反應:優點:客觀性具有頻率特性:結果可以完全由計算機完成,選擇性最大聲輸出高,刺激聲可達120dBHL。不受睡眠和鎮靜藥物的影響快速簡便:雙耳多頻率同時測試(5)耳聲發射:對于蝸性聽力損害,一般聽閾超過40dB則引不出波形,可應用此檢測方法進行是否達到輕傷的篩選。10.2.2.3聽力檢查方法組合確定聽閾:,檢查方法的順序是:純音聽閾測試,聲導抗,聽性腦干反應,40H聽覺相關電位或多頻穩態聽覺誘發電位。確定聽力下降的性質、聽力損傷的部位:聲導抗,聽性腦干反應,耳蝸電圖、耳聲發射的檢查。必要時做前庭功能檢查以及聽通路影像學檢查,如顳骨CT薄層掃描,必要時作耳蝸及耳蝸神經CT或MRI三維重建。第三部分關于“道標”附則《標準》附則有四個條款,從其含義本質分析應屬評定時必須遵循的技術原則。5.4條所指附錄C是比較具體的規范性技術標準和名詞界定,在專門章節中有詳細論述,本章不再涉及。第一節類推評定原則國家標準條文規定:5.1遇有本標準以外的傷殘程度者,可根據傷殘的實際情況,比照本標準中最相似等級的傷殘內容和附錄A的規定,確定其相當的傷殘等級。……一、類推評定的意義5.1條前款指的是類推評定。類推(analogy)在漢語詞典中是指比照某一事物的道理推出同類的其他事物的道理。法律類推即“法律的比照適用”,司法機關處理某一案件,如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可按最相似該項行為的規定進行比較,推定對該案件的處理。我們通常知道刑法學中確立的罪刑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由此派生的原則是禁止類推運用,其主旨體現了法治國度的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原則。而作為技術標準與此有本質的區別,傷殘程度評定標準屬羅列式,科學地評價標準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窮盡,加之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千差萬別,如果排斥類推運用,就是承認侵權人違法行為的發生,而對客觀存在的事實后果予以否定,同時,就人身傷害的后果而言,是臨床醫學可以明確和解決的問題,臨床醫學完全能夠滿足類推的需要。堅持類推評定原則是鑒定科學性的具體體現。首先,作為技術標準的制定,其理論依據、劃分原則完全基于醫學科學的理論和技術,類推就是對少見、罕見具體技術問題的研究判斷。其次,類推的運用充分顯示作為評定主體的評定人的職業特點,賦予他們適當的自由裁量權,是鑒定專家的學識和經驗所決定的。另外,類推對標準的完善以及法醫學學科的發展均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堅持類推評定原則是鑒定公正性的具體體現。對標準未盡情況進行比照類推,使鑒定的公正性有章可循,充分保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助于司法公正。二、類推評定的分類根據條款中“遇有本標準以外的傷殘程度者”的規定理解,適用類推的情形有以下三種分類:1.《標準》沒有規定的類推:屬于比較常見的類型。一般是指少見、罕見的交通事故損害,或者目前未被發現及報道的特殊情況。比照類推有一定的難度。2.等級規定不全的類推:屬于較少見的類型。現舉例說明,《標準》有關非肢體癱運動障礙的規定欠全面,見表22-1,可參照其他傷殘程度評定標準進行類推。表22-1示例:非肢體癱運動障礙《標準》《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Ⅲ級d)嚴重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一級5)重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四級20)中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X級e)輕度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七級21)輕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3.間接損害的類推:主要指由于治療的需要醫療因素對傷者機體產生的合理損害,且該損害永久遺留功能障礙。其特點一般較原始損傷輕,程度等級被吸收;有時與原始損傷所造成的功能障礙不屬同一系統或種類。如肺或心臟損傷因手術的需要,而造成肋骨缺失致胸廓畸形的情況。由此可能會對上述問題是否適用類推產生爭議,我們認為,雖然該損害的產生系原始損傷間接導致,但其出現與交通事故密不可分,而且已遺留相應的功能障礙,評定時可以適用類推原則。三、類推遵循的原則(一)把握低限性原則對于《標準》中沒有相應規定的情形,首先應考慮是否低于Ⅹ級,換言之是否未達到最低級傷殘標準,這是進行類推的前提條件,是類推遵循的基本原則。準確運用這一原則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全面系統掌握《標準》條款,特別是對Ⅹ級應給予高度重視。Ⅹ級涉及內容最多,又是定殘的起始點,是“定”與“不定”的界限,對輕微功能障礙的傷者來說,此級經常是當事人與鑒定人爭議的焦點。簡而言之,學好Ⅹ級不僅能完成日常傷殘程度評定工作,而且是把握類推的基本要求。2.充分認識《標準》羅列的是各類功能障礙,而非原始損傷,前者相對后者而言更容易追求窮盡性。例如:心包損傷、心肌損傷、心肌破裂修補等均可能影響心功能,《標準》只能依據心功能制定標準。這就要求評定人全面分析損傷與功能障礙之間的因果關系,切忌濫用類推評定原則。(二)嚴格程序性原則按照法律的規定,運用類推評定必須嚴格掌握,符合程序規范。否則,隨意類推和濫用類推將導致標準條款不統一,甚至可能為評定人提供暗箱操作的籍口。現提出三點程序要求,供參考。首先要由評定機構集體研究確定(我們認為,至少3名以上評定人);其次需按規定報批,方準適用。我們建議最好報省、直轄市、自治區級公安交通管理機構的鑒定部門審批,并書面答復請示部門,這樣便于在一個行政區域內統一實施;第三,評定人應在評定書中注明類推的理由和依據。(三)比照相當性原則該原則主要是指類推的科學依據。《標準》附錄A(規范性附錄)給出了傷殘等級劃分依據,類推時應符合附錄A的精神,但操作起來同樣缺乏量化的具體感覺。如何理解比照的相當性并不是很難,關鍵是如何把握“相當性”,找出參照對象。(1)比照其他相關傷殘程度評定標準,諸如《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人民法院內部制定的《人體損傷致殘程度鑒定標準》等,尋找是否有類推問題的相應規定。如果有切不可盲目照搬照套,要兼顧比照標準與《標準》的等級平衡問題。(2)比照《標準》中類似的條款,特別是相類似的功能障礙情形,同時,感覺體會日常生活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交往方面受到的影響,通過3名以上評定人共同討論形成意見。遇有爭議較大的情況,可以聘請臨床專家分析具體問題。第二節分別評定原則國家標準條文規定:5.1……同一部位和性質的傷殘,不應采用本標準條文兩條以上或者同一條文兩次以上進行評定。5.2受傷人員符合兩處以上傷殘等級者,評定結論中應當分別寫明各處的傷殘等級。……一、對條文的理解我們從5.2條可以明確地認為,在交通事故傷殘程度評定中應貫徹分別評定原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結合5.1條規定的含義,初看起來,兩條之間存在矛盾,或容易引起疑義。“同一部位和性質的傷殘”:是指同一功能障礙狀態,而非同一損傷部位;如果理解為同一損傷部位引起的功能障礙,不應采用本標準條文兩條以上進行評定,那么就有悖常理。例如,一處顱腦損傷可以造成肢體偏癱,同時可能伴有智力障礙,假設傷者甲只有肢體偏癱,而傷者乙即有肢體偏癱,又有智力障礙,兩例均依據肢體偏癱相關條款進行評定,對傷者乙顯失公平,從傷殘的綜合能力(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評價,兩者有時差距很大,《標準》的科學性受到質疑。所謂“同一部位和性質的傷殘”,有作者舉例如下:比如腰以下截癱,只能按照截癱評定傷殘等級,就不能在截癱評定傷殘等級后,再比照下肢的功能喪失或者關節功能喪失再評定傷殘等級。我們認為,就評定人所掌握的醫學理論和技術,或通常的醫學常識而言,此限定條件實顯多余。“受傷人員符合兩處以上傷殘等級者”:我們理解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是指兩處以上的多部位損傷,或為多發傷(除外多功能羅列式);第二,是指一處損傷而引起的不同的功能障礙,且功能障礙均可以在《標準》中找到相應的條款,或言之“標準中兩處以上傷殘等級者”。“不應……同一條文兩次以上進行評定”:“同一條文”是指相同功能系統,而因功能障礙程度不同劃分為不同等級的條文,不能使用不同的條款重復評定。相同的功能系統只能評定一次,只對應一個條款。“評定結論中應當分別寫明各處的傷殘等級”:此點比較容易理解,操作要點見后。二、分別評定原則操作說明(一)《標準》體例與分別評定《標準》體例系功能羅列式,一般分為單一功能羅列和多功能羅列兩種形式,后者以常見并發或伴發的功能障礙為主,且有時用“伴”字相銜接。上述兩種形式本《標準》均予以采用。例如多功能羅列:4.1.1d)截癱(肌力2級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當然,鑒于兩種功能障礙的情況不是成正比關系,考慮標準條款數量相對有限,有時不能完全采用多功能羅列式。例如,肢體偏癱與智力障礙的關系,如果采用多功能羅列約有20種組合,制定標準十分繁瑣,等級平衡難以掌握。分別評定時應注意多功能羅列的條款。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多功能羅列與單一或多部位損傷沒有相關性,上述例子一般系單一部位損傷,在《標準》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兩處以上的部位損傷采用多功能羅列式,如4.3.9b)一肢缺失(上肢在肘關節以上,下肢在膝關節以上),另一肢喪失功能50%以上。(二)分別評定表述方式根據交通事故損傷的特點,倘若我們對傷殘程度等級晉級沒有限制(詳見下節),分別評定必然存在難以窮盡的問題。分別評定不僅涉及一傷可能出現多種功能障礙,或對應《標準》中多條規定,而且可能出現多部位損傷,同時派生出若干條傷殘等級。法醫評定人略有疏忽(主要的嚴重的均已評定),遺漏個別輕微傷殘等級,都可能引起當事人(傷者)的質疑,這樣勢必給評定人帶來麻煩,因此我們在晉級原則中將加以限定,但同樣要求評定人盡可能地做到窮盡。在評定書鑒定結論中對分別評定的表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應劃分不同部位的損傷;然后再分別列出若干功能障礙的傷殘等級。例如:1.顱腦損傷(……)(1)肢體偏癱……n級;(2)智力缺損……n級。2.腹部損傷(……)(1)右側腎……n級;(2)胃……n級。……第三節晉級評定原則國家標準條文規定:5.2……兩處以上傷殘等級的綜合計算方法,可參見附錄B。附錄B(資料性附錄)多等級傷殘的綜合計算方法B.1多等級傷殘的綜合計算多等級傷殘的綜合計算是按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方法加以計算。B.2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根據傷殘賠償總額,賠償責任系數、賠償指數等,有下式:C=Ct×Cl×(Ih+Ia,I)(Ia,I≤10%,i=1,2,3……n,多處傷殘)式中:C——傷殘者的傷殘實際賠償額,元;Ct——傷殘賠償總額,元;Cl——賠償責任系數,即賠償義務主體對造成事故負有責任的程度,0≤C1≤1;IH——傷殘等級最高處的傷殘賠償指數,即多等級傷殘者,最高傷殘等級的賠償比例,用百分比(%)表示;Ia——傷殘賠償附加指數,即增加一處傷殘所增加的賠償比例,用百分比(%)表示,0≤Ia≤10%;Ih+Ia,I≤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表彰大會活動報告
-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8 少年愛因斯坦教學設計 語文版
- 初中英語人教新目標 (Go for it) 版九年級全冊Section A第4課時教學設計
- 初中信息技術大連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探秘動畫世界第十課 交互動畫之魂-按鈕元件的應用教學設計
- 初中體育華東師大版七年級全一冊邁向成熟的蛻變-青春期特點、常見問題和預防教案
- 碧桂園項目總培訓
- 九年級數學下冊 第二十九章 投影與視圖29.2 三視圖第2課時 由三視圖確定幾何體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房地產精裝裝修培訓講師
- 抖音基礎教學培訓
-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 10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5年安徽九華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6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24修訂版)
- 2025年日歷表(A4版含農歷可編輯)
- Q∕SY 126-2014 油田水處理用緩蝕阻垢劑技術規范
- 環保管理制度(適用于軟件企業)
-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價考試三級全套課件
- 適老化改造培訓課件(PPT 31頁)
- 鋼結構門式剛架廠房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
- 光伏并網逆變器調試報告正式版
- 市政道路大中修工程管理指引
- SF_T 0097-2021 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指南_(高清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