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期末試題_第1頁
園林景觀期末試題_第2頁
園林景觀期末試題_第3頁
園林景觀期末試題_第4頁
園林景觀期末試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園林景觀期末試題園林景觀期末試題園林景觀期末試題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園林景觀期末試題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布日期: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5分)1.園林:在一定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花草樹木、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得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2.群植:由眾多灌木(一般在二十株以上)混合成群栽植在一起的種植類型。群植的數目為樹群。3.季相: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中,葉、花、果的形狀和色彩隨即接到變化而變化。4.花境:是園林景觀綠地中又一種特殊的種植形式,以樹叢、樹群、綠籬、矮墻或建筑物做背景的帶狀自然式花卉布置形式,是模擬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運用藝術手法提煉、設計成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5.障景:即使那些能抑制視線、引導空間轉變方向的屏障景物。起著“欲揚先抑,欲露先藏”的作用。像建筑、山石、樹叢都可以用作障景。6.對植:一般指兩株樹或兩叢書,按照一定的軸線關系,左右對稱或均衡的種植方式。主要用于公園、建筑、道路、配景或夾景,很少作為主景。7.模紋花壇:主要由低矮的觀葉植物或花葉皆美的植物組成,表現群體組成的精美圖案或裝飾紋樣,主要有毛氈式花壇、浮雕花壇喝彩潔花壇。8.季相:9.夾景:即利用建筑、山石、圍墻、樹叢、樹列形成較封閉的狹長空間,從而突出空間端部的景物。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中國古典園林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不過其發展為極度緩慢、持續不斷的演進過程,可以把它的發展過程分為四個時期,其中生長期出現的自然風景苑囿形式為后世宮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轉折期出現自然山水園,全盛期出現使山水真情和詩情畫意結合的園林,即寫意山水園,成熟期和成熟后期主要為文人山水園。2.文藝復興中期,意大利園林多選址在丘陵山地,依山勢辟成多個臺層,規劃布局嚴謹,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園,聯系各個臺層,使之成為統一的整體,景物對稱布置在中軸線兩側,這就是有名的埃斯特莊園園林。3.勒諾特園林標志著法國園林藝術的成熟,其以園林的形式表現皇權至上的主題思想,府邸居中心地位,起著控制全園的作用,水景采用湖泊河流33頁展現形式,表現了平遠、寧靜之美,水池、噴泉、雕塑、小品裝飾設在路邊或交叉路口,引人注目,并且創造了繡花式花壇。4.行道樹的樹池以正方形較好,其次為長方形和圓形,正方形樹池以合適,長方形樹池以~2米宜,圓形樹池直徑不小于。5.園林中的橋具有園路和建筑的雙重特征,依據橋的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有像耦園曲橋的平橋67頁,有像頤和園玉帶橋的拱橋,還有用于窄而淺水面的棧橋(道)。6.當綠籬高時有圖案感,無空間隔離感,多用于花壇花紋、草坪模紋邊緣處理;高為60cm時,稍有隔離感受,多用于臺邊、建筑邊緣的處理;當高為90~120cm時,有強烈的邊界隔離感,多用于安靜休息區的隔離處理;當高度時,產生空間隔斷感,多用于障景、隔景或特殊活動封閉空間的綠墻處理。7.風景園林是一個有限空間,而我國傳統造園家巧妙地應用“因借”手法,取得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比如北京頤和園遠借玉泉山之塔104頁,蘇州拙政園屏借。8.園林中對比的手法應用很多,在空間構圖程序安排上有欲揚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暗求明,以素求艷等。其中利用色彩82頁的對比關系可引人注目,以便更加突出主題,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由于萬綠的襯托,而一點紅顯得格外醒目,成為構圖中的主題。9.園林入口場地的處理手法多樣,有入口前設障景的106頁,有呈現開朗畫面的開門見山,還有外場內院、T字障景。10.園林植物種植設計要從總體著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種植的疏密和輪廓線;在豎向上要注意142頁,樹林中要注意開辟透景線。植物種植要處理好與建筑、山、水、道路的關系;植物的個體選擇,要先看,如體形、高矮、大小、輪廓,其次才是枝、葉、花、果等。11.觀賞的山是以山體構成豐富的地形景觀,不可攀登,但是為了防止一眼望穿不能起組景的作用,它的高度應在米以上。登臨的山高度一般應高出平地喬木的濃密樹冠線。12.住宅小路是聯系各住宅的道路,寬4~6米左右,供人行走,綠化布置時要適當后退~1m,以便必要時急救車和搬運車駛進住宅。小路交叉口有時可適當建游步道,與休息場地結合布置,也顯得靈活多樣,豐富道路景觀。13.日本古代園林在全盤接受中國園林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演變歷史為:奈良時代出現了中國式池苑,平安中后期完成了漢風文化向和風文化的過渡,鐮倉時代、室町時代形成了枯山水式庭園35頁和池泉式園林,桃山時期出現了茶庭形式園林,日本園林在江戶時代得到飛躍發展。14.英國的叢林、草原景觀、繪畫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山水寫意園林的影響促成英國形成與中國不同風格的斯托烏府邸園園林,此園林僅是自然風光的再現。15.文藝復興中期,意大利園林多選址在丘陵山地,依山勢辟成多個臺層,規劃布局嚴謹,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園,聯系各個臺層,使之成為統一的整體,景物對稱布置在中軸線兩側,這就是有名的埃斯特莊園園林。16.勒諾特園林標志著法國園林藝術的成熟,其以園林的形式表現皇權至上的主題思想,府邸居中心地位,起著控制全園的作用,水景采用展現形式,表現了平遠、寧靜之美,水池、噴泉、雕塑、小品裝飾設在路邊或交叉路口,引人注目,并且創造了花壇。17.疏林指郁閉度為~150頁的樹林,游人的休息、看書、攝影、野餐、游戲、觀景等活動,總是喜歡在林間草地上進行。密林指郁閉度為~的樹林,密林中陽光很少透入,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經不起踩踏。18.行道樹的樹池以正方形較好,其次為長方形和圓形,正方形樹池以合適,長方形樹池以×2m宜,圓形樹池直徑不小于。19.風景園林是一個有限空間,而我國傳統造園家巧妙地應用“因借”手法,取得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比如北京頤和園遠借,蘇州拙政園屏借。20.留園的東部以石林小院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內外空間交織穿插,景物內容繁多,節奏變化快,處于這樣的環境會興奮而緊張,而其他部分的建筑比較稀疏、平淡,空間空曠,處于這樣的環境感覺恬靜而松弛,游人在這一張一弛中得到了愉悅,這種園林構景手法是隔景103~104頁。21.色彩的冷暖與脹縮感有關系,園林中的一些紀念性構筑物、雕像等常以色的樹群為背景,以突出其形象。色彩的重量感對園林建筑的用色關系也很大,建筑的基礎部分宜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處理97頁,顯得穩重。22.獨立花壇常布置于廣場中央、道路交叉口、大草坪中央及規則式綠地空間構圖中心位置。依花卉景觀內容不同,可分為三種設計形式,其中以觀花草本植物花朵盛開時的群體色彩美為表現主題的花壇為,以精美圖案紋樣為表現主題的花壇為。23.凡兩旁在建筑、密林或山岳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和峽谷等所形成的狹長空間叫做縱深空間。它把人們的視線很自然地引向空間的端點,這種風景叫做112頁。其特點是景物有強烈的深度感,如果把主景放在端點上,能使主景更為。24.在園林景觀設計布局上,往往在體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漸縮小的方法來取得穩定堅固感,我國古典園林景觀中的高層建筑如頤和園的佛香閣97頁、西安的大雁塔等,都是通過建筑體量上由底部較大而向上逐漸遞減縮小,使重心盡可能降低,以取得結實穩定的感覺。三、單選題:(每題1分,共5分)1.在園林游覽觀光建筑中,有平臺挑出水面觀賞風景的建筑指()。A.廊B.榭C.舫D.軒2.頤和園中的長廊為()。A.復廊B.空廊C.雙層廊D.半廊3.為提供游覽觀賞的景色,園林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造景,那么拙政園中的遠香堂和雪香云蔚亭之間的造景手法是采用哪種()A.借景B.漏景C.分景D.對景4.為了保障園椅、園凳的舒適性,宜將其高度確定在()。A.15~30cmB.20~35cmC.30~45cmD.40~55cm5.揚州個園的山石疊置首先考慮到春夏秋冬四景,其中為了突顯春季布置了()。A.筍石B.黃石C.宣石D.太湖石6.為提供游覽觀賞的景色,園林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造景,那么拙政園中的遠香堂和雪香云蔚亭之間的造景手法是采用哪種()A.借景B.漏景C.分景D.對景7.在園林游覽觀光建筑中,運用聯想使人有雖在建筑,猶如置身舟楫之感的建筑指()。A.廊B.榭C.舫D.軒8.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內的園廊為()。A.復廊B.空廊C.雙層廊D.半廊9.汀步適用于窄而淺的水面,從游人安全考慮其步距宜為()。A.40~55cmB.20~35cmC.60~70cmD.70~80cm10.為了讓游人間歇,山道臺階每()級最好有一段較平坦的路面。A.15~20B.5~10C.20~30D.10~15四、簡答題:(每題7分,共35分)1.簡述園林地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