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縣藝鐘洗煤有限責任公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_第1頁
柳林縣藝鐘洗煤有限責任公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_第2頁
柳林縣藝鐘洗煤有限責任公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_第3頁
柳林縣藝鐘洗煤有限責任公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_第4頁
柳林縣藝鐘洗煤有限責任公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制品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項目概況地理位置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汾陽市賈家莊鎮大相村)建設內容項目總占地面積15352m2,年產4000萬個瓶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辦公樓及生產車間,安全、環保、消防等配套設施設備。建設性質新建工程總投資(萬元)5500土建投資(萬元)2100占地面積(m2)永久:15352臨時:0動工時間2021年7月完工時間2022年6月土石方(萬m3)挖方填方借方余(棄)方0.710.7100取土(石、砂)場不涉及棄土(石、渣)場不涉及項目區概況涉及重點防治區情況不涉及地貌類型沖積平原區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t/(km2·a)]2600容許土壤流失量[t/(km2·a)]1000項目選址(線)水土保持評價項目選址不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項目區選址不在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中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重點試驗區以及國家確定的水土保持長期定位觀測站;也不在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通過工程選址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分析與評價,主體工程選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約因素,選址可行。預測水土流失總量(t)本工程在分析時段內擾動地貌水土流失總量159.49t,原地貌水土流失量64.22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95.27t。其中,施工期原地貌流失量為40.04t,擾動后流失量為120.12t,新增流失量為80.08t。防治責任范圍(m2)15352防治標準等級及目標防治標準等級西北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防治二級標準水土流失治理度(%)90土壤流失控制比0.75渣土防護率(%)88表土保護率(%)不做評價林草植被恢復率(%)90林草覆蓋率(%)18水土保持措施防治分區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工業場地主設已有:排水暗管196m 主設已有:場地綠化3071m2方案新增:場地內裸露開挖面及臨時堆土采用防塵網苫蓋5000m2水土保持投資估算(萬元)工程措施4.31植物措施6.14臨時措施3.23獨立費用建設管理費0.06勘測設計費2.50驗收鑒定書編制費3.0水土保持補償費0.61408總投資20.38編制單位山西清澤陽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單位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及電話施桂榮法人代表及電話郝生址太原體育西路309號14層地址汾陽市賈家莊鎮大相村郵編030000郵編032200聯系人及電話成曉系人及電話郝生子信箱sxqzyghb@163.com電子信126.com目錄目錄TOC\o"1-2"\h\z\u154721綜合說明 1272461.1項目簡況 1287541.2編制依據 266521.3設計水平年 327179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 4216371.5水土流失防治目標 4321161.6項目水土保持評價結論 483531.7水土流失分析結果 570031.8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成果 59821.9水土保持監測方案 5287011.10水土保持措投資及效益分析成果 6274091.11結論 6266342項目概況 7245962.1項目組成及工程布置 7168382.2施工組織 10151562.3工程占地 11162662.4土石方平衡 11153842.5拆遷(移民)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 12223832.6施工進度 1223912.7自然概況 127763項目水土保持評價 15220563.1主體工程選址(線)水土保持評價 1543123.2建設方案與布局水土保持評價 1698653.3主體工程設計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17118764水土流失分析與預測 19116424.1水土流失現狀 19225164.2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分析 19241334.3土壤流失量分析 208334.4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23207244.5指導性意見 24175635水土保持措施 26233785.1防治區劃分 26272245.2措施總體布局 2628705.3分區措施布設 27103675.4施工要求 28214806水土保持監測 3132529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3240587.1投資估算 3259857.2效益分析 39166608水土保持管理 43310608.1組織管理 4335788.2水土保持監測 43162618.3水土保持監理 4395658.4水土保持設施驗收 44附件1、委托書2、本項目備案證3、土地證附圖附圖1項目地理位置圖附圖2項目總體布置圖附圖3項目區水系圖附圖4土壤侵蝕圖附圖5分區防治措施布局圖1綜合說明1綜合說明1.1項目簡況1.1.1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制品項目建設性質:新建類項目建設主體: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汾陽市賈家莊鎮大相村)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項目總占地面積15352m2,年產4000萬個瓶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辦公樓及生產車間,安全、環保、消防等配套設施設備。投資與資金籌措:本工程總投資為550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為2100萬元,項目資金全部由建設單位自籌。工期安排:本工程計劃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完工,總工期1.0年。項目組成與占地:本項目總占地面積15352m2,均為永久占地,占地類型為工業用地。土石方平衡評價:本項目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各房屋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挖填方平衡。1.1.2項目前期工作及方案編制情況(1)前期工作2021年5月14日,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對本項目進行了備案,項目代碼為2105-141164-89-01-411617。(2)項目進展情況本工程計劃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完工,現處于前期辦理各項手續過程中。(3)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情況2021年5月,我公司受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委托進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編制工作,2021年6月編制完成《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制品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1.1.3自然簡況本項目位于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貌屬于沖積平原區。項目所在區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的氣候特征是:冬季漫長,干冷少雪;春季多風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據多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為10.7℃,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67.2mm,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10℃活動積溫3919.8℃,無霜期179天,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898.6mm。多年平均風速2.3m/s,常年主導風向NW,大風日數8.3d,最大凍土層深度87cm。項目區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本項目占地為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現狀條件下為已平整后的空地,因此不再考慮項目區的表土剝離。項目選址范圍內植被覆蓋度約11%,主要為一些雜草。根據《全國水土保持區劃(2015—2030)》(辦水保〔2015〕160號),項目區屬于全國水土保持區劃中的西北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項目區土壤侵蝕強度為中度侵蝕,容許土壤侵蝕量為1000t/km2·a。1.2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2011年3月1日起實施);(2)《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2015年7月30日修訂)。(3)《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水利部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變更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辦水保〔2016〕65號);(4)《水利部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號);(5)《全國水土保持區劃(2015~2030年)》(國函〔2015〕160號);(6)《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規程(試行)的通知》(辦水保〔2018〕133號);(7)《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文件編寫和印制格式規定(試行)的通知》(辦水保〔2018〕135號);(8)《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9)《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10)《水利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水保〔2019〕160號);(11)《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辦水保〔2019〕172號);(12)《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辦水保[2020]161號);(13)《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承諾制管理的通知》(辦水保〔2020〕160號;)(14)《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制品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2021年5月);(15)本項目土地證。1.3設計水平年本項目為建設類項目,建設總工期1.0年,計劃于2021年7月進入施工準備,2022年6月完工。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方案設計水平年為主體工程完工的當年或后一年、確定本項目設計水平年為主體工程完工后當年,方案設計水平年定為2022年。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面積為15352m2,為項目建設區。1.5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根據《全國水土保持區劃(2015~2030年)》(國函〔2015〕160號),項目區位于西北黃土高原區,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項目周邊500m范圍內有鄉鎮、居民點的,且不在一級標準區域的應執行二級標準。本項目西側60m處為當地居民點,因此,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行西北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二級標準。本項目占地為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現狀條件下為已平整后的空地,因此表土保護率不做評價。表1-1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標統計表時段防治目標標準規定按干旱程度修正按土壤侵蝕強度修正按地貌類型修正按兩區劃分修正按場地實際現狀調整采用標準設計水平年水土流失總治理度(%)900000090土壤流失控制比0.75000000.75渣土防護率(%)880000088表土保護率(%)8500000--林草植被恢復率(%)900000090林草覆蓋率(%)180000018綜合上述因素,至方案設計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水土流失總治理度為90%、土壤流失控制比0.75、渣土防護率88%、林草植被恢復率90%、林草覆蓋率18%。1.6項目水土保持評價結論項目選址不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項目區選址不在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中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重點試驗區以及國家確定的水土保持長期定位觀測站;也不在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通過工程選址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分析與評價,主體工程選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約因素,選址可行。1.7水土流失分析結果(1)工程擾動地表面積共計15352m2;(2)工程損毀植被面積1689m2;(3)本項目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各房屋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挖填方平衡。(4)本工程在分析時段內擾動地貌水土流失總量159.49t,原地貌水土流失量64.22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95.27t。其中,施工期原地貌流失量為40.04t,擾動后流失量為120.12t,新增流失量為80.08t。1.8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成果工業場地主設已有措施:工程措施:排水暗管196m 。植物措施:場地綠化3071m2。方案新增措施:場地內裸露開挖面及臨時堆土采用防塵網苫蓋5000m2。1.9水土保持監測方案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辦水保[2020]161號),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生產建設項目(即征占地面積在5公頃以上或者挖填土方總量在5萬立方米以上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自行或者委托具備相應技術條件的機構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本項目為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生產建設項目,因此不再進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1.10水土保持措投資及效益分析成果本工程建設期水保工程總投資為20.38萬元(其中主體已有10.45萬元,方案新增9.93元)。其中工程措施4.31萬元,植物措施6.14萬元,臨時措施3.23萬元,獨立費用5.56萬元,基本預備費0.53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0.61(0.61408)萬元。方案實施后,分析計算6項防治目標的實現匯總情況為: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為0.8,渣土防護率為92%,林草植被恢復率為100%,林草覆蓋率為20%,本項目占地為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現狀條件下為已平整后的空地,因此表土保護率不做評價。1.11結論本項目建設在選址、建設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規定,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夠達到控制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建議建設單位對水保措施做好后期管護,及時完成水土保持驗收工作。2項目區概況2項目概況2.1項目組成及工程布置2.1.1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制品項目建設性質:新建項目建設主體: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汾陽市賈家莊鎮大相村)地理位置汾陽市地處省會太原西南,呂梁山東麓,汾河水西沿。東與平遙、介休市接壤,南與孝義市相接,西與中陽、離石市毗鄰,北與文水市相連。市境東西長52km,南北寬45km,總面積1178.91km2,地理坐標界與北緯37°8'50''~37°29'10'',東經111°20'50''~112°00'24''。汾陽市昌錦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制品項目位于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汾陽市賈家莊鎮大相村),項目所在場地東側緊鄰汾陽市003鄉道,南側緊鄰當地村村通道路,北部100m處為307國道,交通條件非常便利。本項目所在場地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7°19′49.47″,東經111°51′57.80″。本項目地理位置見附圖1。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項目總占地面積15352m2,年產4000萬個瓶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辦公樓及生產車間,安全、環保、消防等配套設施設備。投資、資金籌措及工期安排(1)投資與資金籌措本工程總投資為550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為2100萬元,項目資金全部由建設單位自籌。(2)工期安排本項目計劃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完工,總工期1.0年。2.1.2項目組成及布置本項目組成主要為工業場地。項目總體布置見附圖2。(1)總平面布置本項目工業場地東側和南側緊鄰當地現有道路,西側緊鄰大相村小學,北側為空地,場地呈一不規則四邊形布置,由西向東依次布置有綜合辦公樓、廠房2、停車場、廠房1、廠房3等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11549.3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0143.87m2,地下總建筑面積1405.44m2。(2)豎向布置工業場地占地為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土地,采用平坡式布置,現狀條件下場地內平均標高在740.2m,建設完工后場地標高由北向南控制在741.14-740.6m之間。根據主設,場地內雨水通過排水暗管收集后排入工業場地東側現有道路一側的排水明渠內。排水暗管在工業場地內呈十字形布設,排水暗管總長196m。(3)場內綠化根據主設,工業場地布局緊湊,場內除綜合辦公樓、各廠房、道路硬化以外的區域進行綠化、美化,綠化面積3071m2,綠化率20%。(4)給排水本項目生產和生活用水來自開發區內的自來水管網,由工業場地南側直接接入。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接入工業場地北側現有開發區污水管網,最終進入杏花村鎮污水處理廠處理(5)供電本項目的供電線路就近引接于經過工業場地北側當地現有的鄉鎮供電線路。供暖本項目綜合辦公樓供暖采用空調,各生產車間生產過程中不需供暖。(7)占地面積和土方工業場地占地面積為15352m2,全部為永久占地,占地類型為工業用地。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綜合辦公樓地下室開挖、各鋼結構廠房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挖填方平衡。2.1.3生產工藝(1)注塑機成模注塑機通常由注射系統、合模系統、液壓傳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潤滑系統、加熱及冷卻系統、安全監測系統等組成。注塑機的工作原理與打針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桿(或柱塞)的推力,將已塑化好的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注塑機的成型工藝過程是:首先將粒狀塑料加入機筒內,并通過螺桿的旋轉和機筒外壁加熱使塑料成為熔融狀態(200℃),然后機器進行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噴嘴貼緊模具的澆口道,接著向注射缸通入壓力油,使螺桿向前推進,從而以很高的壓力和較快的速度將熔料注入溫度較低的閉合模具內,經過一定時間和壓力保持(又稱保壓)、冷卻,使其固化成型,便可開模取出制品(保壓的目的是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向模腔內補充物料,以及保證制品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尺寸公差)。注射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塑化、注射和成型。塑化是實現和保證成型制品質量的前提,而為滿足成型的要求,注射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壓力和速度。同時,由于注射壓力很高,相應地在模腔中產生很高的壓力(模腔內的平均壓力一般在20~45MPa之間),因此必須有足夠大的合模力。在注塑過程中,溫度加熱到200℃。注塑機工藝流程圖見圖1。圖1注塑機工藝流程圖(2)燙金燙金工藝是利用熱壓轉移的原理,將電化鋁中的鋁層轉印到承印物表面以形成特殊的金屬效果。燙金機分為頂燙和側燙兩種,對注塑機生產的瓶蓋進行燙金加工,加工溫度為200℃。(3)瓶蓋組裝注塑機生產的瓶蓋部件通過瓶蓋組裝機按順序組合到一起,生產出完整的瓶蓋。2.2施工組織2.2.1施工生產區生活區施工生產生活區布置在工業場地占地范圍內,不再進行單獨設置。2.2.2施工道路本項目場地東側鄰近汾陽市003鄉道,施工期間利用上述道路可直接進入施工場地。2.2.3施工用水和用電(1)施工用水:施工生產生活用水來自開發區內的自來水管網,由工業場地南側直接接入。(2)施工用電:利用經過工業場地北側的當地現有鄉鎮供電線路。2.2.4取土(石、砂)場的布設本項目無取土(石、砂)場,所需石子、砂子全部外購。2.2.5棄土(石、渣)場的布設本項目不布設棄土(石、渣)場。2.2.6施工工藝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施工內容為綜合辦公樓的建設、各鋼結構廠房的建設、場地的平整、硬化等。與水土保持相關的施工工藝主要為地面土建工程,土建工程中的土方工程采用機械為主、人工配合施工,砌筑工程采取人工為主、機械配合施工。基礎開挖:基礎開挖避開雨季,應盡量在無雨季節搶工程量,避免施工高峰趕雨季。施工應避開冰凍期。混凝土澆筑:本項目采用商混,澆筑過程中要做好保暖養生措施,防止發生凍結事故。管道埋設:結合基礎開挖,在回填前按設計要求一并完成地下管道的埋設工程,盡量避免重復開挖,造成水土流失。2.3工程占地本項目總占地面積15352m2,均為永久占地,占地類型為工業用地。本工程占地面積統計詳見表2-1。表2-1工程占地面積統計表單位:m2項目組成占地面積占地性質占地類型永久占地臨時占地工業用地工業場地15352153520153522.4土石方平衡本項目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各房屋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挖填方平衡。2.5拆遷(移民)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本項目占地為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現狀條件下為已平整后的空地,不涉及拆遷(移民)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等問題。2.6施工進度本項目計劃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完工,總工期1.0年。2.7自然概況2.7.1地形地貌汾陽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有薛公嶺、黃櫨嶺、白虎嶺等西北—東南走向的山峰聳立,屬呂梁山脈。東部、東南部為沖擊平原區,屬太原盆地,在山川之間,有黃土覆蓋的丘陵相連接,其形右舒左促,凹凸不齊,按地貌單元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本項目位于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貌屬于沖積平原區。2.7.2地質(1)地層項目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北地臺山西臺背斜呂梁復背斜的東南翼,其沉積基底為一套太古界、元古界的變質巖系。至震旦紀開始有蓋層沉積以來,主要發育地層系統有:早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晚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區內地層出露比較齊全,由北東向南西由老至新依次分布。境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從太古代到中生代經歷了多次地殼運動,在長期不同地應力場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褶皺、斷裂。本市大地構造位置處于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東翼中部。(2)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該地區地震烈度為7度。(3)水文地質條件項目區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于10.0m,可不考慮地下水對基礎設計和施工的影響。2.7.3氣象項目所在區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的氣候特征是:冬季漫長,干冷少雪;春季多風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據多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為10.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9℃,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7.4℃,最暖月(7月)平均氣溫為24.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67.2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布極不均勻,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10℃活動積溫3919.8℃,無霜期179天,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898.6mm。多年平均風速2.3m/s,常年主導風向NW,大風日數8.3d,最大凍土層深度87cm。2.7.4水文項目區屬于黃河流域。汾陽市境內的常流河有向陽河、峪道河、禹門河、頭道川河、文峪河;季節性洪水河有虢義河、磁窯河、陽城河、董寺河。文峪河為流經汾陽市的最大水系,發源于呂梁山關帝山東麓,由文水縣王家社村西北入境,流經古賢莊、唐興、八十堡、肖家莊等村,由北辛莊出境。沿途有葫蘆河、西谷水、二道川、三道川、西冶河等匯入,最終匯入汾河。文峪河全長158.6km,流域總面積4112km2,本市境內流長31km,河床平均寬25m,最大流量為120m3/s,年徑流量0.212億m3,最大年份為0.406億m3,最小年份0.03億m3。流速0.099~2.78m/s,日均輸沙量為0.012t。磁窯河屬汾河支流,為季節性河流。由文水縣流入,經富家莊、東社兩村之東南,入平遙縣,復入本縣后,經南開社、上達等村,繼而南流入介休市。縣境內流經長度27km,河床平均寬40m,最大泄洪量為280m3/s,在縣境內為退水河。汾河為山西省境內最大的河流,是黃河主要支流之一。本市東部平川開渠引汾灌溉至今。汾河在本市境內共有東、西兩條干渠。虢義河又名金沙水、義河、六村河。為洪水河,分為南北兩河,南河由孝義北辛安入境,俗稱賈壁河,長43公里,流域面積281.7平方公里。北河俗稱三泉河、陽泉河,長33.4公里,流域面積129.2平方公里。南北兩河在東趙河匯合流經三泉、聶生、董家莊等地,于演武鎮北辛莊匯入文峪河。虢義河近年來一直呈干涸狀態,基本無水。距離本項目最近的地表水體為場地南部6.5km處的文峪河。項目區水系圖見附圖3。2.7.5土壤項目區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本項目占地為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現狀條件下為已平整后的空地,因此不再考慮項目區的表土剝離。2.7.6植被汾陽市陸地總面積176.8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81.03萬畝,林業用地中包括有林地48.53萬畝、灌木林地25.7萬畝、無林地6.5萬畝(宜林地4.87萬畝、撂荒地1.63萬畝)、苗圃地0.3萬畝,森林覆蓋率27%,森林資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區。項目選址范圍內植被覆蓋度約11%,主要為一些雜草。2.7.7其他經現場調查核實,本項目區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功能保護區及保留區、其他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和重要濕地等區域。3項目水土保持評價3項目水土保持評價3.1主體工程選址(線)水土保持評價對照水土保持法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關于工程選址水土保持限制和約束性的規定,本方案對本項目選址逐條進行分析,分析見表3-1。表3-1工程選址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分析評價表序號水土保持法規定主體工程情況是否滿足1第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動的管理,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的范圍,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劃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的劃定,應當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確定的地質災害易發區、重點防治區相銜接。本項目不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滿足2第十八條: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的周邊,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有關管理單位應當營造植物保護帶。禁止開墾、開發植物保護帶。項目區不屬于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本項目選址不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的周邊。滿足3第二十四條:生產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當避讓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無法避讓的,應當提高防治標準,優化施工工藝,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本項目選址不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滿足4第二十八條:依法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其生產建設活動中排棄的砂、石、土、矸石、尾礦、廢渣等應當綜合利用;不能綜合利用,確需廢棄的,應當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專門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證不產生新的危害。本項目基建期挖填方平衡,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排棄的砂、石、土、矸石、尾礦、廢渣等。滿足序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本項目情況是否滿足1選址應避讓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本項目選址不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滿足2選址應避開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中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重點試驗區及國家確定的水土保持長期定位觀測點。滿足3選址應避讓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本項目區不在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滿足項目選址不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項目區選址不在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中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重點試驗區以及國家確定的水土保持長期定位觀測站;也不在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通過工程選址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分析與評價,主體工程選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約因素,選址可行。3.2建設方案與布局水土保持評價3.2.1建設方案評價本項目占地屬于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建設方案結合場地地形布置,布局緊湊合理,就近引接供電、供水設施,減少了擾動范圍,有效地減少了土石方挖填量,減輕了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設方案及布局總體合理,符合水土保持要求。3.2.2工程占地評價(1)占地類型的分析評價從占地類型看,本工程占地類型為工業用地,符合相關政策規定,也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2)占地性質本項目總占地面積15352m2,均為永久占地。從水土保持角度考慮,工程永久占地通過后續的基建、硬化和綠化工程實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永久建筑物占壓、硬化和綠化可有效減少產生水土流失,符合“控制和減少對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擾動、破壞,保護原地表植被與表土,減少占用水、土資源”的規定。綜上所述,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項目工程占地符合水土保持要求。3.2.3土石方平衡評價本項目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綜合辦公樓地下室開挖、各鋼結構廠房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建設過程中通過控制場地標高,可做到挖填方平衡,滿足水土保持要求。3.2.4取土(石、砂)場設置評價本項目不設取土場。3.2.5棄土(石、渣、灰、矸石、尾礦)場設置評價本項目不布設棄土(石、渣、灰、矸石、尾礦)場。3.2.6施工方法與工藝評價工業場地的平整、地基開挖以機械為主,人工配合機械進行開挖,有利于基礎開挖,避免基礎開挖過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施工工藝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藝分析,項目建設采取通常施工工藝,挖掘主要以機械施工為主,平整場地以機械為主配合人工施工。施工組織緊湊,施工完畢后應盡快實施防護措施,減少土壤流失時間。綜上所述,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盡量減少對地面的擾動,從防治水土流失及保護環境等方面考慮,基本滿足水土保持要求。3.2.7主體工程設計中具體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評價本方案在分析評價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布設,并將其一并納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體系中,使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科學的防護體系。工業場地占地平整,采用平坡式布置,建設完工后場地標高由北向南控制在741.14-740.6m之間,場地內雨水通過排水暗管收集后排入工業場地東側現有道路一側的排水明渠內,排水暗管總長196m。場地內布局緊湊,場內除綜合辦公樓、各廠房、道路硬化以外的區域進行綠化、美化,綠化面積3071m2,綠化率20%。上述措施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但主體設計中未考慮建設過程中開挖面、臨時堆土的臨時防護措施,應當補充。3.3主體工程設計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該項目主體工程設計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界定如下:工業場地內排水措施、綠化均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并納入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體系。見表3-2。表3-2主體工程中納入水保措施體系工程量匯總表序號項目區工程名稱單位工程量主體已列投資(萬元)備注1工業場地場地綠化m230716.142排水暗管m1964.31合計10.454水土流失分析與預測4水土流失分析與預測4.1水土流失現狀(1)工程區水土流失特點根據《全國水土保持區劃(2015—2030)》(辦水保〔2015〕160號),項目區屬于全國水土保持區劃中的西北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容許土壤侵蝕量為1000t/km2·a。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T-2018),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采用西北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防治二級標準。(2)工程區水土流失背景值根據調查,確定本項目工程區水土流失背景值為2600t/km2·a,土壤侵蝕強度為中度。項目區土壤侵蝕圖見附圖4。4.2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分析4.2.1擾動地表、損毀植被面積分析本項目建設過程中擾動地表主要是工業場地的土建工程建設造成的,擾動地表面積主要為項目建設區的面積,共計15352m2。根據現場調查,工程占地范圍內存在一些雜草,本工程損毀植被面積1689m2。4.2.2棄渣量本項目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各房屋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挖填方平衡。4.3土壤流失量分析4.3.1分析單元根據該項目建設特點及水土流失影響所涉及的范圍,本方案分析水土流失范圍為工業場地,擾動面積15352m2。4.3.2分析時段根據該項目工程特征和建設的安排以及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項目水土流失預測可分為工程施工期和自然恢復期兩個時段。(1)施工期本項目計劃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完工。施工活動主要包括工業場地的平整、硬化及辦公樓、廠房等的建設。(2)自然恢復期自然恢復期為項目區在消除人為干擾后地表植被自然生長恢復到初步發揮水土保持功效所需的時間,根據本工程項目區氣候特點和植物生長特性,確定自然恢復期為3年。考慮到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汛期的特點,在確定預測時間應在工程施工持續時間的基礎上,根據工程施工跨汛期情況作適當調整。預測時段按最不利的情況考慮,跨越雨季(6月--9月)的按1年計算,不超過雨季長度的按占比例計算。其它時期按不利因素考慮。根據主體工程的施工進度安排,本項目水土流失預測時段見表4-1。表4-1項目水土流失預測時段劃分一覽表序號項目區施工進度分析時段工程施工期自然恢復期1工業場地2021年7月-2022年6月1.03注:施工期分析時段按其工程施工工期占汛期比例確定,跨越雨季的按照一年算。4.3.3土壤侵蝕模數(1)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的確定根據現場調查,結合《山西省土壤侵蝕模數圖》,確定本項目原地貌侵蝕模數為2600t/km2?a,屬中度侵蝕區。(2)擾動后土壤侵蝕模數的確定項目建設勢必損壞原有地形地貌,破壞原有地表植被,造成大面積的裸露松土,加大了水力對土壤的侵蝕,使土壤侵蝕模數大大增加。為確定工程擾動后地貌土壤侵蝕模數,本方案參考多個同類型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成果,經綜合分析,確定工業場地擾動后的土壤侵蝕模數為7800t/km2?a。(3)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模數值的確定自然恢復期內項目建設區內地表硬化、工程措施覆蓋等區域基本無水土流失產生,由于植物措施滯后、生長緩慢等特點,采取林草措施的區域還會產生一定的水土流失。根據項目區的自然環境狀況以及各預測單元土地利用方向,確定項目建設區在自然恢復期的分年度土壤侵蝕模數如表4-2。表4-2自然恢復期的分年度土壤侵蝕模數單位:t/km2?a項目原地貌擾動后自然恢復期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工業場地26007800580042002700(4)水土流失面積預測經實地調查和統計分析,本項目建設期工業場地水土流失面積為15352m2,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面積為3071m2。表4-3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預測表單位:m2項目區建設區面積自然恢復期面積工業場地1535230714.3.4分析結果水土流失分析方法工程施工期、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調查采用公式法,根據造成水土流失面積、土壤侵蝕背景值和擾動后土壤侵蝕模數及水土流失發生時間等因素,計算得出土壤流失量。土壤流失量:式中:-土壤流失量,t;-新增土壤流失量,t;-某時段某單元的調查面積,km2;-某時段某單元的土壤侵蝕模數,t/km2·a;-某時段某單元的調查時間,a;-調查單元,i=1、2、3……、n;-調查時段,j=1、2,指施工期和自然恢復期;-擾動后的土壤流失量,t;-背景土壤流失量,t。1)施工期水土流失量分析工程施工期擾動原地貌,造成地表裸露疏松,土壤侵蝕加劇。根據前面確定的侵蝕模數,按相關公式及參數計算出施工期擾動原地貌的水土流失量詳見表4-4。本項目施工期原地貌流失量為40.04t,擾動后流失量為120.12t,新增流失量為80.08t。表4-4施工期土壤侵蝕量統計表侵蝕單元擾動面積(m2)流失時間(a)原地貌侵蝕模數施工期侵蝕模數原地貌侵蝕量(t)擾動地貌侵蝕量(t)新增侵蝕量(t)工業場地153521.02600780040.04120.1280.082)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量分析按照前述所確定的自然恢復期預測面積和土壤侵蝕模數取值,確定自然恢復期內原地貌流失量為24.18t,擾動后流失量為39.37t,新增流失量為15.19t。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預測結果見表4-5。表4-5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量統計表預測單元擾動面積(m2)原地貌侵蝕模數自然恢復期侵蝕模數原地貌侵蝕量(t)擾動后土壤流失量(t)新增侵蝕量(t)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工業場地3071260058004200270024.1839.3715.194)水土流失量匯總本工程在分析時段內擾動地貌水土流失總量159.49t,原地貌水土流失量64.22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95.27t。其中,施工期原地貌流失量為40.04t,擾動后流失量為120.12t,新增流失量為80.08t。項目在分析時段內水土流失預測總量匯總如表4-6。表4-6水土流失量匯總表時段侵蝕單元原地貌侵蝕量擾動后土壤流失量新增侵蝕量施工期工業場地40.04120.1280.08自然恢復期工業場地24.1839.3715.19總計64.22159.4995.274.4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工程在開挖、壓占等建設活動時,除破壞大量的自然植被、產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外,也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土地資源的破壞由于開挖、占壓,破壞原有植被,改變了原地貌、土壤結構和地面物質組成,造成土地肥力的嚴重退化,從而導致土地生產力降低。同時,施工擾動了原土層,使裸地面積增加,為濺蝕、面蝕、細溝侵蝕等創造了條件,造成水土流失。(2)周邊環境的影響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水土流失又會使植被失去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局部破壞和影響,若不重視治理,會使水土流失加劇,并由此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綜上所述,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實施方案設計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進一步擴大,將水土流失量控制在最低限度。4.5指導性意見4.5.1分析結論(1)工程擾動地表面積共計15352m2;(2)工程損毀植被面積1689m2;(3)本項目施工期間涉及土石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各房屋建筑地基等的土方開挖及回填,挖填總量1.42萬m3,其中挖方0.71萬m3,填方0.71萬m3,挖填方平衡。(4)本工程在分析時段內擾動地貌水土流失總量159.49t,原地貌水土流失量64.22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95.27t。其中,施工期原地貌流失量為40.04t,擾動后流失量為120.12t,新增流失量為80.08t。4.5.2水土流失原因本項目的建設產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方面:(1)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和土質三個方面。①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超滲)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②土質:項目所在區的黃土高原大部分地質疏松,雨水易分解,抗侵蝕能力低,易產生水土流失。(2)人為因素:本項目的建設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5水土保持措施5水土保持措施5.1防治區劃分5.1.1防治分區劃分原則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的規定,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應包括項目永久征地、臨時占地(含租賃土地)以及其他使用與管轄區域。防治分區劃分原則:(1)應根據實地調查結果,在確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依據主體工程布局、施工擾動特點、工程建設時序、地貌特征、自然屬性、水土流失影響等進行分區。(2)各區之間應具有顯著差異性。(3)同一區內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導因子和防治措施應相近或相似。5.1.2水土流失防治分區根據項目區地貌、地形條件,通過實地踏勘,結合項目特點,確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區為工業場地防治區,占地面積15352m2,確定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面積為15352m2。5.2措施總體布局5.2.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1)根據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和項目區實際,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總體設計、全面布局、科學配置。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治體系。(2)綜合利用棄土(石、渣),注重表土的保存和利用,提高林草的成活率,避免重設取土場。(3)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的施工進度和時序,縮小擾動地表面積和減少材料、土石堆放的裸露時間。(4)注重吸收當地水土保持及類似開發建設項目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5)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尊重自然規律,注重與周邊環境相協調。(6)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要合理配置、統籌兼顧、形成綜合防護體系。(7)工程措施盡量選用當地材料,做到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8)植物措施苗木、草(種子)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品種,并考慮生態建設和綠化美化效果。(9)防治措施布設要與主體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形成整體。5.2.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防治措施注重各區的關聯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有機結合,有效控制防治責任范圍內的水土流失,使本工程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見下圖5.1。分區防治措施布局見附圖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工業場地防治區主設已有工程措施排水暗管方案新增臨時措施防塵網苫蓋主設已有植物措施場地綠化圖5.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圖5.3分區措施布設(1)工程措施(主設已有)工業場地占地平整,采用平坡式布置,建設完工后場地標高由北向南控制在741.14-740.6m之間,場地內雨水通過排水暗管收集后排入工業場地東側現有道路一側的排水明渠內,排水暗管總長196m。(2)植物措施(主設已有)場地內布局緊湊,場內除綜合辦公樓、各廠房、道路硬化以外的區域進行綠化、美化,綠化面積3071m2,綠化率20%。(3)臨時措施(方案新增)本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將對地面進行開挖、平整,另外各建筑基礎的開挖方在未及時回填前堆放于場地內,遇到大風、大雨天堆放的土方、回填面將會產生揚塵、水土流失現象。方案要求對場地內的開挖面、臨時堆放的土方采用防塵網進行苫蓋處理,防塵網用量為5000m2。工業場地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如表5-1所示。表5-1工業場地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序號措施分類單位數量備注一工程措施1排水暗管m196主設已有二植物措施1場地綠化m23071主設已有三臨時措施1防塵網苫蓋m25000方案新增5.4施工要求5.4.1施工組織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是對主體工程設計的補充,本著“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原則,方案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納入主體工程,與主體工程建設協調進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減少或避免各工序間的相互干擾,施工條件及設施利用主體工程已有。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及項目監理制,水土保持工程并入主體工程中一起招標,簽訂施工合同,并按設計施工。5.4.2施工條件水土保持防治工程與項目工程同一區域施工,項目主體工程已有施工場地、道路、電源、水源、通訊均可用于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施工,可以滿足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施工需要。5.4.3施工材料來源水土保持工程所需建筑材料,與主體工程一并購買。植物措施所需的苗木在當地苗木市場購買。臨時防治措施所需的防塵網在當地市場購買。5.4.4施工方法(1)工程措施土方開挖、回填以機械施工為主,輔以人工。(2)植物措施苗木種植以后應注重苗木成活率檢查,成活率不高時需補植,補植時需用同一樹種的大苗或同齡苗。樹穴采用人工開挖。栽植:整地—挖坑—植苗—填土—踩實—澆水。移植:整地—施肥—移植—整壓。(3)臨時措施為減少開挖土體的臨時占地和堆放時間,應采取分段施工方法,完成一處及時清理一處;對開挖土方堆放應隨挖隨攔,堆土表面定時灑水防塵,以減少水土流失。主體工程完工后,及時回填。5.4.5施工質量要求根據《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規范》(GB/T15773-2008)及《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技術規程》(GB/T22490-2008)等的相關規定,水土保持各項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是總體布局合理,各項措施位置恰當,規格尺寸符合布設要求,施工質量符合措施布設標準。水土保持種草的位置應符合各類草種所需要的立地條件,種草密度達到布設要求。采用經濟價值高、保土保水能力強、抗污染性能好的優良草種,當年出苗率與成活率在80%以上,3年后保存率在70%以上。用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苗木及牧草種子必須是一級苗和一級種,并且要有“一簽、三證”,即標簽、生產經營許可證、質量合格證和植物檢疫證。水土保持工程實施后,各項治理措施必須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并經規定的質量測定方法確定后,才能作為治理成果進行數量統計。5.4.6施工進度安排本項目主體工程計劃于2021年7月開工,2022年6月底完工,本方案根據主設,針對項目區補充水保措施。補充措施設計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實施。6水土保持監測6水土保持監測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辦水保[2020]161號),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生產建設項目(即征占地面積在5公頃以上或者挖填土方總量在5萬立方米以上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自行或者委托具備相應技術條件的機構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本項目為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生產建設項目,因此不再進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7.1投資估算7.1.1編制原則及依據1、編制原則1)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資估算作為主體工程投資估算的組成部分,計入總投資估算中;2)施工期的水土保持投資在工程施工期投資中列支;3)方案水土保持投資包括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投資和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投資;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投資不作為新增水土保持投資中獨立費用計算的基數;4)方案水土保持投資估算的價格水平年、基礎單價、主要工程單價、機械臺時費與主體工程一致,不足部分采用水土保持行業標準;5)本方案投資估算價格水平年為2021年第一季度,林草價格依據當地市場價格水平確定;6)施工期融資利息暫不考慮,按靜態投資計列水土保持投資。2、編制依據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水利部水總〔2003〕67號);2)《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西省財政廳山西省水利廳關于水土保持補償費收費標準的通知》(晉發改收費發〔2018〕464號,2018年7月10日);3)《水利工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計價依據調整辦法》(水利部辦公廳辦水總〔2016〕132號,2016年7月5日);4)《水利部辦公廳關于調整水利工程計價依據增值稅計算標準的通知》(辦財務函〔2019〕448號,2019年4月4日);5)《關于進一步放開建設項目專業服務價格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改價格〔2015〕299號,2015年2月11日);6)當地苗木、草、種子價格;7)主體工程設計文件的概(估)算資料;8)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文件及圖紙。3、編制方法(1)基礎單價的編制1)人工單價本方案人工預算單價采取與主體一致原則,本方案取16元/工時。2)材料單價材料預算價格根據其組成內容,按材料原價、包裝費、運輸保險費、運雜費、采購及保管費和包裝品回收等分別以不含相應增值稅的價格計算。工程措施材料采購及保管費費率調整為2.3%,植物措施材料采購及保管費費率調整為0.55%~1.1%。3)水價、電價水價按主體工程用水價格計算,取5元/m3,電價按主體工程用電價格計算,取1.36元/kwh。4)施工機械臺時費本方案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額》附錄中的施工機械臺時費定額計列。按調整后的施工機械臺式費定額和不含增值稅的基礎價格計算。施工機械臺時費定額的折舊費除以1.13調整系數,修理及替換設備費除以1.09調整系數,安轉拆卸費不變。2)措施單價①直接工程費=直接費+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直接費=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人工費=定額勞動量(工時)×人工概算單價(元/工時)材料費=定額材料用量(不含苗木、草及種子費)×材料概算單價機械使用費=定額機械使用量(臺時)×施工機械臺時費其他直接費=直接費×其他直接費率工程措施其他直接費率取2.5%,植物措施其他直接費率取1.3%。現場經費=(直接費+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費率工程措施現場經費費率取5%,植物措施現場經費費率取4%。②間接費=直接工程費×間接費率工程措施間接費率取5%,植物措施間接費率取3.3%。③企業利潤=(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率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費和間接費之和的7%計算。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費和間接費之和的5%計算。④稅金=(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稅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稅率均取9%。(2)費用構成工程單價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三部分。單價計算考慮10%的擴大系數。1)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單價,由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和稅金組成。其中直接工程費包括基本直接費(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和現場經費組成。①其他直接費:按基本直接費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2.5%。②現場經費:按基本直接費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5%。③間接費:包括企業管理費、財務費用和其它費用,按直接工程費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5%。④企業利潤:按直接工程費和間接費之和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7%。⑤稅金: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調整水利工程計價依據增值稅計算標準的通知》(辦財務函〔2019〕448號,2019年4月4日),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之和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9%。⑥工程措施單價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額》規定編制,乘以10%的擴大系數。2)植物措施植物措施單價由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和稅金組成。①其他直接費:按基本直接費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1.3%。②現場經費:按基本直接費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4%。③間接費:包括企業管理費、財務費用和其它費用,按直接工程費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3.3%。④企業利潤:按直接費和間接費之和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5%。⑤稅金: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調整水利工程計價依據增值稅計算標準的通知》(辦財務函〔2019〕448號,2019年4月4日),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之和的百分率計算,本方案取9%。⑥工程措施單價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額》規定編制,乘以10%的擴大系數。(3)其他臨時工程本方案按第一部分工程措施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投資的2.0%計列。(4)獨立費用獨立費用由建設管理費、科研勘測設計費、水土保持監理費、水土保持監測費組成,各項費率為:1)建設管理費:按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臨時工程投資的2%計列。2)科研勘測設計費:本方案按《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計價格〔2002〕10號)計列。勘測費=1.23(基價)×0.55(專業調整系數)×1.0(復雜程度調整系數)×0.7(附加調整系數);設計費=1.23(基價)×0.8(專業調整系數)×0.85(復雜程度調整系數)×0.7(附加調整系數)3)水土保持監理費:參照《水利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水保[2019]160號)結合本工程特點,本項目主體工程將開展監理工作,主體工程應當按照水土保持監理標準和規范開展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監理,本項目屬于征占地面積在20公頃以下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在20萬立方米以下的項目,因此本項目不單獨計列水土保持監理費。4)水土保持監測費:不計。5)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編制費:本工程屬于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項目,因此不計列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編制費。(5)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按工程費和獨立費用之和的6%計取;價差預備費中的投資價格指數P=0,故不算此費用。(6)水土保持補償費根據《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西省財政廳山西省水利廳關于水土保持補償費收費標準的通知》(晉發改收費發〔2018〕464號,2018年7月10日),對于一般性生產建設項目,按照征占用地面積一次性計征,每平方米0.4元(不足1平方米的按1平方米計)。該項目征占用地面積為15352m2,水土保持補償費為6140.8元。7.1.2編制說明與估算成果本工程建設期水保工程總投資為20.38萬元(其中主體已有10.45萬元,方案新增9.93元)。其中工程措施4.31萬元,植物措施6.14萬元,臨時措施3.23萬元,獨立費用5.56萬元,基本預備費0.53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0.61(0.61408)萬元。1、項目總投資匯總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表7-1建設期水土保持投資估算總表單位:萬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建安工程費植物措施費獨立費用主體已有方案新增合計一工程措施4.314.314.311工業場地防治區4.314.314.31二植物措施41工業場地防治區4三臨時措施31工業場地防治區3四獨立費用5.565.565.561建設管理費0.060.060.062勘測設計費2.502.502.503水土保持驗收報告編制費3.03.03.0一~四部分合計10.458.7919.24五預備費0.530.531基本預備費(6%)0.530.53六水土保持補償費0.610.61七水保工程總投資10.459.9320.382、分區措施投資匯總表7-2建設期分區措施投資表(工程措施)單位:萬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單價(元)主體已有(萬元)方案新增(萬元)合計(萬元)第一部分工程措施4.314.31一工業場地防治區4.314.311排水暗管m1964.314.31表7-3建設期分區措施投資表(植物措施)單位:萬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單價(元)主體已有(萬元)方案新增(萬元)合計(萬元)第二部分植物措施6.146.14工業場地防治區6.146.141場地綠化m230716.146.14表7-4建設期分區措施投資表(臨時措施)單位:萬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單價

(元)合計其中主設已有方案新增一工業場地防治區3.233.231鋪設防塵網m250006.453.233.233、獨立費用估算表表7-5建設期水土保持獨立費用投資表單位:萬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依據合計第四部分獨立費用5.561建設管理費按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臨時工程投資的2%計取0.062科研勘測設計費參照《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結合實際情況計取,本費用主要指水土保持報告表編制費2.53水土保持監測費不計列04水土保持監理費不計列05水土保持驗收報告編制費驗收時,需編制水土保持驗收鑒定書,市場價3萬元。3.0表7-6單價匯總表編號名稱及規格單位單價(元)其中(元)直接工程費間接費企業利潤稅金擴大1鋪設防塵網100m2644.89478.7223.9435.1948.4158.63表7-7主(次)要材料價格預算表單位:元序號名稱及規格單位預算價格其中原價運雜費采購及保管費1防塵網m22.502.450.050.00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7.2效益分析7.2.1效益分析的原則和依據(1)效益分析主要是分析項目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在控制人為水土流失方面所產生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生產安全運行方面的作用和效益。(2)效益分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15774-2008)進行。(3)效益分析針對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的水土保持措施所產生的效益評估進行分析。7.2.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本工程占地面積15352m2,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為15352m2,除硬化占地外,其余部分根椐用地用途及土壤性質均屬可綠化用地,通過對可綠化地的綠化,使項目區的周邊環境得到改善。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積主要包括硬覆蓋(除永久建筑物)、排水暗管和綠化措施面積,水土流失防治目標計算結果見表7-8。方案實施后,分析計算6項防治目標的實現匯總情況為: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為0.8,渣土防護率為92%,林草植被恢復率為100%,林草覆蓋率為20%,本項目占地為呂梁市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現狀條件下為已平整后的空地,因此表土保護率不做評價。(1)水土流失治理度本工程總的占地面積為15352m2,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