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說史第二版教學資源包 第7章:教學案例_第1頁
經濟學說史第二版教學資源包 第7章:教學案例_第2頁
經濟學說史第二版教學資源包 第7章:教學案例_第3頁
經濟學說史第二版教學資源包 第7章:教學案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案例1、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分析(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我們選取了兩類國家,與我國的農產品進行國際比較分析。一類是農產品強國美國,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一類是農產品開放度較小的日本。表1是中、美、日三國主要農產品顯性比較優勢指數表1中、美、日三國主要農產品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口口種顯性比較優勢中國美國日本\ 農產品0.73651.00250.0531谷物0.92142.27690.0554小麥0.00041.96830.00012.35810.94960.1113大豆0.23024.72070.0002奶0.11410.03720.0329茶葉2.17720.06460.0608棉花0.12530.95340.2860煙草0.44051.89020.1559食糖0.24130.04030.0027動植物油0.15880.61790.0284肉類總計0.73071.10510.0063牛肉0.12131.37280.0112羊肉0.06330.0258—蔬菜和水果1.35640.84380.0172水產品*3.56500.45430.2377(2)貿易競爭指數分析指數(表2是中、美、日三國主要農產品凈出口競爭力)從右表2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只有在大米、茶葉、花生、蔬菜和水果、水產品以及肉類總計上與美國相比占有優勢°其他的是劣勢。這些優勢產品是我們將來農產品發展的重點。他們特別是蔬菜和水果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總體而言,受資源稟賦條件的影響,我國各種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差距明顯。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始終是我國的優勢產品,而資本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國內市場將一直受到國外產品較大的沖擊。(資料來源:)

表2中、美、日三國主要農產品凈出口競爭力品種凈出口競爭力指數中國美國日本農產品-0.08940.0985-0.9101谷物-0.04100.8261-0.9235小麥-0.99830.8500-0.9998大米0.78270.6266-0.6490r玉米__-0.10640.9341-1.0000大麥-0.99310.0018大豆-0.91710.9858-0.9998奶-0.9753-0.9517-0.9672茶葉0.8569-0.7710-0.8747-W-A1▲化生0.99550.6661-0.9594棉花-0.93440.98430.3813煙草-0.28950.6122-0.8276食糖-0.2309-0.8553-0.9858動植物油-0.84880.1103-0.8362肉類總計0.13180.2653-0.9946牛肉-0.55220.0858-0.9897羊肉-0.8298-0.9385豬肉-0.11540.2878-0.9998蔬菜和水果0.5624-0.1645-0.9710飼料-0.20340.7062-0.9175水產品*0.2013-0.4802-0.8918思考題:.從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與貿易競爭指數估計看,中國在農業方面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中國農業國際化發展的對策選擇是什么?2、經濟學家介紹一一李嘉圖李嘉圖(Ricardo,David1772?1823)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完成者,近代國際貿易理論的的奠基人。出生于倫敦,系英籍猶太人后裔,幼年在英受普受教育,12歲時赴荷蘭留學,2年后返英,即結束學生生活,隨父經商。21歲時因婚姻問題,與其父關系決裂,被趕出家門,從此獨立經營,任交易經紀人,1797年25歲時,已發財致富。27歲時,偶然閱讀《國富論》,對經濟學發生興趣。從此一面經商,一面研究經濟問題,1809年匿名發表《黃金價格》一文,此時已成為腰纏萬貫的金融家。深受功利主義哲學家邊沁(J.Bentham)的影響。師承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放任主義,和當時著名經濟學家詹姆士穆勒(JamesMill)交誼很深,他于1817年出版的名著《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OnthePrinciple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就是在詹姆士穆勒的幫助下完成的。他同馬爾薩斯()T.R.Malthus)多次展開論戰,但友誼與日俱增,傳為佳話。1823年突患耳疾,在劇痛中不數日即去世,年僅51歲。李嘉圖在19世紀初創建的國際貿易學說,后人稱之為〃比較成本說〃或〃比較成本規律〃,是關于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的古典理論。他同亞當密斯一樣,用從個人推及到國家的方式,說明自己的主要觀點。先舉個人為例:假定2人均能制鞋制帽,其中一人在兩種職業上都比另一人強一些,不人僅制帽僅強1/5,制鞋則強1/3。這個較強的人專門制鞋,那個較弱的人專門制帽,對雙方都有利。個人間這種分工關系,同樣適用于國家這間。假定英國制毛呢需要100日勞動,制葡萄酒需要120日勞動,英國以輸出毛呢換回葡萄酒為有利,葡國以輸出酒換回呢為有利。即便葡國進口的呢在該國生產時所需要勞動少于英國,這種交換仍可以發生。因為葡國與其用資本制呢還不如用來制酒,可以從英國換得更多的呢。對英國來說則相反,與其用資本制酒還不如用來制呢,可從葡國換回更多的酒。以上兩個例子包含著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的基本原理,即比較成本理論。就葡英兩國而言,葡國制酒制呢所需成本都比英國絕對低,即都處于絕對優勢。但制酒低的程度甚于制呢,兩相比較,制酒成本相對低,處于比較優勢,制呢成本相對高,下于比較劣勢。但制呢高的程度低于制酒,兩個比較,制呢成本相對低,處于比較優勢,英國放棄生產比較劣勢的呢,專門生產比較優勢的酒;英國放棄生產比較劣勢的呢,如此分工不僅可以生產出更多的酒和呢,英國用呢還可以換到較多的酒。兩國同獲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的利益。按生產力比較差異、生產成本比較差異進行分工與交換是國際貿易所以不斷發展并給各國帶來利益的根本原因。李嘉圖比較成本理論是以各國間勞動、資本不能自由移動為前提的,而在一國之內,勞動、資本則可以自由移動,只能按生產力絕對差異,按成本絕對差異進行分工與交換。因而比較成本理論是國際貿易的特殊理論。他還認為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對外貿易,實行自由貿易的條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實現。他是堅定的自由貿易論者。李嘉圖的國際貿易學說是以勞動價值說為理論基礎的。但又認為國際交換中價值規律并不發生作用,對外貿易不會增加一國價值量,對外貿易不會增加一國價值量,對外貿易的作用在于取得使用價值。對外貿易不能增加利潤,不能增加資本積累。他的許多學術觀點,包括比較成本理論在內,從其問世起,一百多年來不論引起爭論,可見其影響的深遠。思考題:1、李嘉圖的國際貿易學說在歷史與現實中的意義2、舉例說明什么是比較成本學說3、李嘉圖的自相矛盾馬克思《資本論》的一個重要理論假設是勞動價值論,即只有抽象的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其實勞動價值觀的觀點始于李嘉圖,其在《政治經濟學及其賦稅原理》中早已論及。要知道,李嘉圖在經濟學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人物,因此,非常有趣的是,支持馬克思的人常常把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搬出來,以論證馬克思理論的正確性與權威性。當然,勞動價值論早已被當今學術界所孤立,想必價值轉型問題再也無法吸引學術界的興趣了的。根據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的解釋,不僅勞動可以創造價值,土地、資本與企業家才能也同樣可以創造價值。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其他生產要素的生產率往往不亞于勞動的生產率。此道理很淺,我國實行了這么多年的以按勞分配為主,其他要素為輔的分配制度,因此看看近30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可知,偏執地實行按勞分配制度只能是對經濟增長的禁錮。扯遠了,今天所要闡述的觀點不在于價值論的現代觀點。其實,馬克思理論支持者殊不知的是,李嘉圖在《賦稅原理》中論及勞動價值論時就已經自相矛盾了。說到這里,你猜得出是什么矛盾嗎?根據經濟史學者的歸納,李嘉圖經濟理論中最為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其一即為勞動價值論,其二便是比較優勢理論,后者雖在著作中以較短的篇幅論述,但卻奠定了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理論基礎。那么,李嘉圖到底自相矛盾在何處呢?其實,正是其兩大學術理論貢獻出現了致命的矛盾。勞動價值論所講究的是等價交換,即雙方交換的前提是對應產品的勞動價值論相等。這是一種物質守恒的等量思想,即你給我一單位勞動價值的鼠標,我給你一單位勞動價值的鍵盤,誰也不吃虧,對吧?可是,比較優勢理論呢?比較優勢理論是相對與經濟學之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而言的,李嘉圖說,就算一國在兩種產品上都占有比較優勢,兩個國家還是存在貿易的基礎的,而雙方貿易的分工結構則是由雙方的比較優勢來確定的,此道理不難,在此無須贅述。而我所要追問的是,為什么兩個國家會將各自生產的產品進行國家貿易?如果按照勞動價值論的思路,那是雙方生產的產品具有等量的勞動價值嗎?A國可以生產M和N兩種產品,而B國也可以生產M和N兩種產品,雖然A國在兩種產品上都具有絕對優勢,但兩個國家都具備兩種產品的生產條件,故并不存在非貿易不可的狀態。進一步想,如果真的是在等價交換的話,為什么雙方還要發生貿易呢?這不是純粹浪費時間嗎?要知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還都損耗一定的交易費用,即交易成本。但為什么兩國在損耗交易費用的前提下還要進行等價交換的交易呢?與此相似,我們還可以舉出大量生活中的例子。為什么你要把多余的巧克力去和朋友換奶糖啊?(我們假設兩者的勞動價值量相等)難道我們真的無聊到天天與別人發生等價交換嗎?還是上面的例子,假如我偏好巧克力而厭惡奶糖,而對方恰好相反,問:雙方的交易還可能發生嗎?當然不會,因為巧克力對于我來說與奶糖對于對方來說根本就不等價嘛!換言之,人們之間之所以進行交換,是因為各自覺得通過交換可以改善自身的福利,這才是交換的基礎與前提。脫離了效用談等價是沒有意義的,支持勞動價值觀的觀點則更是錯上加錯。其實等價不等價!勞動價值論無法論證比較優勢理論。說李嘉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