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問題漫談課件_第1頁
中醫藥問題漫談課件_第2頁
中醫藥問題漫談課件_第3頁
中醫藥問題漫談課件_第4頁
中醫藥問題漫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藥問題漫談——從《黃帝內經》這本書說起中南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張功耀關于《黃帝內經》這本書黃帝內經的記載與流傳最早記載《黃帝內經》這本書的篇名的文獻可見于《漢書·藝文志》:“黃帝內經18卷,外經37卷”。梁朝的時候,《黃帝內經》有九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三種版本流行過。其中,以八卷本流傳最廣,流行時間最長。隋代《七錄》記載《黃帝內經》為八卷。唐代王冰(有的史書記為“晉代王冰”)偽說其師傅傳給他一部《黃帝內經》。然后,他把這部假的《黃帝內經》做了許多增益,其中他自己申明過的增加部分,有《素問》中的“五運六氣”。黃帝內經的創始年代問題(宋)林億說:“非大圣上智,孰能知之?戰國之人何與焉?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最出遠古”。(宋)邵雍認為:“《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宋)程顥認為:“《素問》書出戰國之末”。(宋)司馬光認為:“謂《素問》為真黃帝之書,則恐未可。黃帝亦治天下,豈終日坐明堂,但與歧伯論醫藥針灸耶?此周、漢之間醫者依托以取重耳”。黃帝內經的創始年代問題因為《黃帝內經》的版本流行非常混亂,我們已經不能確切地知道最原始的《黃帝內經》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對《黃帝內經》進行任何有價值的考證。但是,有三點基本可以明確:1、《黃帝內經》是偽托了黃帝的名字而寫作的,與黃帝本人無關。黃帝時,始有蒼頡作字。原始的文字體系不可能進行如此完備的思想表達。2、《黃帝內經》在西漢以前的著作典籍中找不到思想印痕。因此,它的最初版本一定不早于西漢立朝。3、現在流行的《黃帝內經》文風已經相當混亂,少部分文風可以與漢代吻合,大部分明顯是漢代以后的文風,完全找不到先秦文風的痕跡。我對漢版《黃帝內經》的初步判斷漢代有《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兩本書。后者沒有流傳,前者在后代的流傳中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漢版《黃帝內經》篇目可見于《漢書·藝文志》,不見于《史記》。據此可以判斷,司馬遷可能沒有見過這本書。但是,班固一定見過這本書。據司馬遷寫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暗示,倉公淳于意可能看過一本類似于《黃帝內經》的書。但是,淳于意看過的那本書是不是《黃帝內經》,仍可存疑。結論:大約在呂后專權的時候(公元前187年到公元前179年),西漢曾經有一本類似于《黃帝內經》的書。而且,淳于意看過這本書。1279年古林書堂刊刻的12卷本《黃帝內經》明代《黃帝內經》刻本第八卷的內容在現代版中被編在了第三卷末三篇和第四卷前三篇。《醫方類聚》是1465年韓國刊行的醫書。它匯集了當時中國和朝鮮本土的醫方。其中還少量保存了傳入中國和朝鮮的阿拉伯、埃及、歐洲、印度各國的醫方。“Halfofwhatyouaretaughtasmedicalstudentswillin10yearshavebeenshowntobewrong.Andthetroubleis,noneofyourteachersknowswhichhalf”.

——Dr.SydneyBurwell,DeanofHarvardMedicalSchool,1956.

我對現代年輕人的幾點勸誡《黃帝內經》在歷史上并不受重視。所有中醫驗方著作都蔑視《黃帝內經》。在20年代末開始的中醫存廢問題大爭論中,許多護醫派領袖也主張廢除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玄學。《黃帝內經》的真正廣泛流行是在我國上世紀50年代創辦中醫藥大學之后。此前的中醫師傅帶徒弟都不建議徒弟讀《黃帝內經》。在歷史的流變中,《黃帝內經》的基本思想已經變得混亂不堪。如果要重新清理這一團亂麻,即使花費好幾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競其事,而且對現代人毫無借鑒價值。如果不是出于歷史研究的需要,我強烈建議年輕人向現代化看齊,朝著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進軍,不要把自己寶貴的青春浪費在這樣一本無聊的書上。《素》、《靈》《八十一難》等理論之書,多出于古人之懸揣,不合生理、解剖、病理。時醫不察,尊奉之,以為醫學之根柢,自招物議,引起廢止中醫之危機,此大不智也。

——陸淵雷:《整理中醫學說芻議》(1929)

中國數千年沒有進步,就因為“篤信好古”四個字,連冒牌的圣人也不敢懷疑,把研究推理的本能阻塞住了的緣故。

——陸淵雷:改造中醫之商榷(1928)中外醫史起源的比較古印度的醫學起源古代印度的吠陀醫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的黎俱吠陀時代。比《黃帝內經》問世早三千八百年左右。古埃及的醫學起源

古埃及大祭司殷霍太普,生活在公元前2750年以前,擅長建筑和醫學。公元前8世紀,古埃及醫學傳入歐洲。公元后一世紀古羅馬臺比留皇帝追認這位大祭司為“平安蒞臨者”醫神。這是“平安蒞臨者”神像。

公元前1550年以前(相當于我國的夏朝末年)古埃及出版的醫學著作。最早發現并收藏這個文獻的,是美國歷史學家艾伯斯。因此,這份文獻被命名為“艾伯斯草紙書”(Eberspapyrus)。這本醫書共計17頁,377行。古蘇美爾的醫學起源1957年到1961年,美國考古學家索尼克(RalphSolecki,1917~)帶領他的考古隊,在伊拉克(Iraq)東部克迪斯坦(Kurdistan)境內的扎格羅斯山(ZagrosMountains)北麓,發掘了一個更新世晚期(LatePleistocene)的人類洞穴遺址。這個洞穴叫商尼達洞穴(Shanidarcave)。從這個洞穴里邊發掘出了一具距今約8萬年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遺骨。這個死者在被埋葬的時候,里邊還埋了8種古伊拉克人曾經使用過的藥草。這些藥草,是人類最早使用野生植物征服疾病的證據。古蘇美爾人的神秘主義占卜醫學用具。古代歐洲的醫學起源

在法國拉斯考克斯巖洞(Lascauxcaves)壁畫里,有舊石器時代的法國人曾經用植物治病的痕跡。

天然木乃伊“沃茨冰人”(?tzitheIceman)距今已經5300多年。解剖這具天然木乃伊發現,死者生前曾經服用過奧地利人至今還在用的驅蟲藥草。中美洲的醫學起源

古代南美洲居民曾經施行頭顱外科手術的證據,它距今大約4000年。左邊是歐洲人使用這個手術時,所采取的固定頭顱的方法。右邊是被發掘出來的手術以后的頭顱證據。這樣的頭顱證據在秘魯有720個。要成功完成這個手術,需滿足以下條件:一:要有一種可靠的止痛方法。二:要制造一把鋒利的環形鋸。三:要有病灶概念,并能夠順利找到這個病灶。四:要有可靠的防止傷口感染,促使傷口愈合的方法。進行頭顱外科手術的時候,不能象《三國演義》描述的那樣,可以用斧頭砍,而應該首先固定手術位置,并以一種精確而均勻的用力方式進行。這是古代歐洲進行頭顱外科手術的復原圖。它依據文獻記載繪制。外來醫術對中醫的影響隋朝進入中國的古印度醫術伴隨著佛教進入中國的醫術。(以“天竺”、“耆婆”命名的方劑均來自印度。紅花、沉香、沒藥、藿香,都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隋書·經籍志》羅列了十部由印度傳來的醫書。現在中國還在用的古印度醫術有“針篦子術”和“肛瘺切除術”。)唐朝傳入中國的拜占庭醫術歐陽修主持編修的《新唐書·列傳第146卷(下)》記載說,大秦“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通過頭顱開刀治療雙目失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唐高宗李治接受過這個醫術的治療。為唐高宗動手術的醫生叫秦鳴鶴。李珣著《海藥本草》刊刻出版。這是一本專門介紹外來本草藥物的專著。它傳到了南宋末年,但毀于戰亂。目前可被搜集到最早記于該書的藥物有124種。隋朝傳入中國的“底野迦”“底也伽”的英文叫theriaca,是一種解毒藥。這種藥是公元前一世紀的時候,由龐多斯的米特里達特四世國王(MithridatesVIofPontus)配制的。它由鴉片、沒藥、肉桂、生姜、潘紅花、蓖麻等混合配制而成。主要治療昆蟲和毒蛇咬傷。直到19世紀,這個藥還在用。這種藥曾經傳入中國的文獻,可見朝鮮刊刻的《醫方類聚》。其中引述了《五藏論》里邊的話:“底野迦善除萬病”。而《五藏論》可見于《隋書·經籍志》,是中國人的作品。

元朝回回醫傳入我國回回醫(即阿拉伯醫)最早為中國人做腦腫瘤切除手術。(據元末陶宗儀所著《輟耕錄》第224卷)。“以毒攻毒”的治療思想來自回回醫。(陶宗儀在《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中寫道:“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元朝刊刻有《回回藥方》。目前有明朝留下來的殘卷。依據殘卷,該書至少有36卷,收錄大約7000多個方劑。日本保存下來的由阿拉伯作者撰寫的漢語藥方著作。歐洲醫術大舉進入我國1569年葡萄牙人首次在澳門開辦醫院。法國傳教士為康熙皇帝治療“瘧疾”。16世紀末,歐洲人開始用顛茄為中國人治療頭痛。1827年,英國人最早在中國的澳門開設眼科醫院。8年后,美國牧師伯迦在廣州開設眼科醫院。其間,伯迦還為一個女孩成功切除過一公斤重的良性腫瘤。歐洲醫術大舉進入我國1844年,仁濟醫院在上海開張,成功完成了一個斷指再植手術。中國最早的洗胃、切除氣管囊腫和腫瘤(喉閉)、剖腹產、切除巨型腫瘤(160磅),都是由這個醫院完成的。1805年,中國開始接受西方的“種痘術”。(按:中國古代的鼻苗術其實很危險。不能算是種痘術的前身。)1827年,避孕套傳入我國。中醫批判史掃描九五爻辭:“無妄之疾,勿藥有喜。”九五象辭:“無妄之藥,不可試也。”《周易》的作者不相信中醫孔子不信中醫證據之一:孔子不吃季康子送的中藥。(文獻見于《論語·鄉黨》)證據之二:孔子認為,給君王或長輩送藥屬于謀殺,應當嚴厲禁止。(文獻見于《春秋左傳·昭公19年》)醫多承襲世業,有名無實,但養虛聲,以圖財利。

(晉)

葛洪:《抱樸子·雜應篇》余謂好秀才作醫,尤是險事,蓋學問聰明,盡是殺人利器也。

(明)聞啟祥:《庸醫殺人說·評語》世之以岐黃之學欺人者,投劑之不詳,生人之無術。

(明)曾異:《紡綬堂文集·自敘〈醫約〉》

不知人病而醫者,為庸醫。知病而出異眩巧醫者,為亂醫。講不同,信行其我者,為無權醫。病可即療,故俟其沉而后救之者,為桀醫。執一方以治諸病者,為細醫。更癥而后醫者,為無能醫。觀病不詳,遽爾是之、療之者,為輕醫。……庸醫者不智,亂醫者死,無權醫者不行,桀醫者不仁,細醫者小醫也,無能醫者不能醫也,輕醫者多。數醫皆足以殺人,故君子不道也。

(明)呂柟:《涇野先生文集》

1834年,王清任發表《醫林改錯》,批評中醫“以無憑之談,做欺人之事”。曾國藩不信中醫證據之一:“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證據之二:斥責中醫為庸醫,并拒服中藥:“凡目所見者,皆庸醫也。余深恐其害人,故近三年來,決計不服醫生所開之方藥。”1879年,俞樾先生發表《廢醫論》

像廢除巫術那樣廢除中醫!

1920年,余云岫先生發起對中醫典籍的系統性批判1928年,余云岫先生出版《余氏醫論》。1930年再版時更名為《醫學革命論》。1951年,是書出版了第三版。全書60余萬字。這本書系統地批判了中醫的理論、方法和體制。吳汝綸批評中醫吾國醫學之壞,壞于儒。魯迅對中醫的評價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具體的說,便是:不要《黃帝內經》和《湯頭歌訣》,而要生理學,病理學,藥品化學和醫術。瞿秋白:《現代文明的問題與社會主義》(1924年)

中醫之論解剖,殆可謂鄉里人談城里事也。

惲鐵樵:《傷寒論研究》

喜多村所言,實有至理。我輩于六經不了了,在最初時尚耿耿于心,稍久漸漸淡忘,及為人治病,稍久則不復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以為了解,偶值后輩問難,方且多為遁詞曲說,卒至人我皆墮五里霧中,此即所謂良醫不能以其術授人也。此中情形,不可謂非自欺欺人,頭腦顢頇,幾乎不可思議。試問從成無己,龐安常以至雍乾間諸注家,誰能逃暗中摸影之誚者哉!

章太炎:讀喜多村《傷寒疏義》批語20世紀公開批評中醫的知識分子孫中山、吳汝綸、嚴復、蔡元培、梁啟超、陳獨秀、陳垣、魯迅、呂思勉、周作人、蔣夢麟、丁文江、陳寅恪、胡適、郭沫若、汪敬熙、毛子水、馮友蘭、傅斯年、江紹原、陳序經、錢鐘書、陶行知、巴金、瞿秋白循證醫學對中醫藥的沖擊循證醫學的興起1972年,蘇格蘭病理學家阿奇·寇奇蘭發表《有效與有效性》倡導基于證據的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主張以尋求最可靠、最安全、最方便、最節約醫學資源(具有最好證據)的醫術行醫。1988年,世界上第一個循證醫學中心在英國成立。從那以后,取得可靠的醫學證據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根本目標。沒有證據的醫術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淘汰。醫學證據量金字塔

1、生物體外實驗證據。2、生物體內實驗證據。3、權威專家意見。4、案例報道。5、系列案例報道。6、個案研究證據。7、組群案例研究證據。8、隨機對照研究證據。9、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證據醫學證據的可靠性分級一級可靠證據:至少有一個完全按照隨機對照試驗系統評價獲得的證據。二級可靠證據:按照嚴格的對照實驗但未執行隨機分組而獲得的證據。三級可靠證據:經由兩個以上獨立的小組,對組群個案或單獨個案研究之后所得到的證據。四級可靠證據:多個時間序列獲得的無對照病例的觀察證據。五級可靠證據:權威專家憑自己的經驗和學識做出的判斷。基于循證醫學的醫術選擇原則優先選擇擁有高級別可靠性醫學證據的醫術。在不同可靠性證據級別的醫術中選擇最能嫻熟應用的醫術。在醫生可嫻熟應用的醫術中選擇最適合于病人當前體質狀況的醫術。放棄使用缺乏可靠性證據的醫術。治療與康復之間的關系治療之后的康復。治療是導致康復的直接原因。由于治療而康復。無效的治療過程對康復起了誘導作用。無關于治療而康復。雖然康復發生在治療過程之后,但這兩個過程之間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最具欺騙性的“有效”治療疾病名稱缺乏實體性。【如“心氣虛”】缺乏療效評價標準。【“起效”未必真有效】病程的演化與治療過程偶合。被忽悠出來的“疾病”,任何治療都會“有效”。自愈性疾病接受無傷害治療。安慰劑效應。療效評價偏見。【“傷寒治腳不治頭”】將緩解癥狀與疾病治療等同起來。觀察偏見產生出來的“療效”。被嚴重掩蓋的中醫藥安全問題不能繼續對中醫藥安全問題麻木不仁。馬兜鈴植物中毒事件。中藥注射劑問題。中成藥入藥成分的監管問題。中草藥的藥物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