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總結資料初中物理光學經典題講解一.選擇題〔共29小題〕1.如下圖,平面鏡跟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一束入射光線沿著與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鏡的O點.現將平面鏡繞過O點且垂于紙面的軸轉過θ角,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A.2〔θ+α〕B.2〔θ﹣α〕C.2〔α﹣θ〕D.2θ考點: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由題意知,平面鏡跟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過O點作法線可知,此時入射角為α,現將平面鏡繞過O點且垂于紙面的軸順時針轉過θ角,則入射角為α+θ,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為α+θ,則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2〔θ+α〕.當將平面鏡繞過O點且垂于紙面的軸逆時針轉過θ角,則入射角為α﹣θ或θ﹣α,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為α﹣θ或θ﹣α,則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2〔α﹣θ〕或2〔θ﹣α〕.應選ABC.2.如下圖,兩平面鏡鏡面夾角為α〔銳角〕,點光源S位于兩平面鏡之間,在S發出的所有光線中〔〕A.只有一條光線經鏡面兩次反射后經過S點B.只有兩條光線經鏡面兩次反射后經過S點C.有兩條以上的光線經鏡面兩次反射后經過S點D.以上情況由S所處的位置決定考點:光的反射。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分別作光源S在兩個平面鏡中的像點,分別于兩個平面鏡相交兩點,然后連接入射點或反射點即可.解答:解:分別作光源S在兩個平面鏡中的像點S1,S2,連接S1、S2,分別于兩個平面鏡相交與兩點A、B,即為入射點或反射點,連接SA、SB、AB,則只有SA、SB這兩條光線經鏡面兩次反射后經過S點,如下圖:應選B.3.夜間,點亮的電燈照在桌面上,如果我們看到桌面呈綠色,以下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A.燈是白色,桌面是綠色B.燈和桌面都是綠色C.燈是綠色,桌面是白色D.燈是藍色,桌面是黃色考點:物體的顏色。分析:白光是復色光,包括各種顏色的光,而物體的顏色由所反射的色光決定.各種顏色的物體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解答:解:點亮的電燈照在桌面上,如果我們看到桌面呈綠色,說明桌面反射的綠色射入我們的眼睛,因物體的顏色由所反射的色光決定的,而白色反射各種顏色的光,故桌面的顏色可能是綠色或者是白色,而燈光可能是綠光,也可能是白光,肯定不會是黃光,因為綠色不能反射黃光.故ABC不符合題意.應選D點評:此題考察了物體的顏色由所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特點.白光中包括各種顏色的光,是復色光.4.如下圖,在豎直平面*oy內,人眼位于P〔0,4〕位置處,平面鏡MN豎直放置其兩端M、N的坐標分別為〔3,1〕和〔3,0〕,*發光點S在該豎直平面y軸的右半局部*一區域內自由移動時,此人恰好都能通過平面鏡看見S的像,則該區域的最大面積為〔〕〔圖中長度單位為:米〕A.0.5米2B.3.5米2C.4米2D.4.5米2考點:光的反射定律。專題:作圖題;學科綜合題;圖析法。分析:從平面鏡的邊緣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眼,這是從平面鏡看到放光點S的邊界,作出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兩條入射光線、平面鏡、y軸圍成的區域是眼睛通過平面鏡看到發光點S移動的最大面積,利用數學方法求出面積即可.解答:解:如圖,連接MP、NP,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做出MP的入射光線AM,做出NP的入射光線BN,AM、BN、AB、MN圍成的區域是發光點S的移動范圍.AM、BN、AB、MN圍成的區域是梯形,上底a為1m,下底b為2m,高h為3m,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得:S===4.5m2.應選D.點評:此題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的作圖,梯形面積的計算,把物理和數學結合起來,表達了學科間的綜合.5.以一樣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鏡上*點的光線可以有〔〕A.1條B.2條C.無數條D.4條考點:光的反射。分析:假設在一個平面內,以一樣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鏡上*點的光線應是兩條,但要考慮到立體空間.解答:解:在立體的空間內,以一樣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鏡上*點的光線,沿不同的方向應有無數條,如下圖的光線的入射角均一樣.應選C.點評:做任何問題不要思維定勢,只在一個平面內判斷,容易選出A或B,要擴展到立體空間,才能選出正確答案.6.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減小20°,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將〔〕A.減小20°B.減小40°C.增大20°D.增大40°考點:光的反射定律。專題:計算題。分析:要解決此題,首先要掌握過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搞清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首先確定入射角,然后計算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解答:解:∵當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減小20°,∴入射角增大2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則反射角也增大20°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40°.應選D.點評:此題考察了有關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首先要熟記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搞清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特別要掌握反射角與入射角的概念,它們都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7.如圖〔a〕所示,平面鏡OM與ON夾角為θ,光線AB經過平面鏡的兩次反射后出射光線為CD.現將平面鏡OM與ON同時繞垂直紙面過0點的軸轉過一個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線不變,如圖〔b〕所示.此時經過平面鏡的兩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線將〔〕A.與原先的出射光線CD平行B.與原先的出射光線CD重合C.與原先的出射光線CD之間的夾角為2βD.與原先的出射光線CD之間的夾角為β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專題:圖析法。分析:假設將平面鏡OM與ON同時繞垂直紙面過0點的軸轉過一個較小的角度β,可知入射角增大或減小的度數,進而可知反射角增大或減小的度數,從而可知第一次反射的光線偏轉的角度,因平面鏡M1和M2一起以B為軸沿紙面轉動時,保持α角不變,所以第二次反射的光線方向不變.解答:解:因為保持θ角不變,將平面鏡OM與ON同時繞垂直紙面過0點的軸轉過一個較小的角度β,則入射角增大或減小β,反射角也增大或減小β,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2β,即反射的光線偏轉2β角,因為平面鏡OM與ON同時繞垂直紙面過0點的軸轉過一個較小的角度β時,兩平面鏡OM與ON互成θ角的角度沒變,所以第二次反射的光線方向不變.又因為入射光線不變,所以此時經過平面鏡的兩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線將與原先的出射光線CD重合.應選B.點評:此題主要考察了有關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內容,特別是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同時要掌握反射角與入射角的概念,知道這些角都是光線與法線的夾角.8.如下圖,平面鏡OM與O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線經過兩個平面鏡的屢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不可能是〔〕A.1°B.2°C.3°D.4°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專題:計算題;學科綜合題;圖析法。分析:要解決此題首先要明確下面兩點:〔1〕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圖,根據光路圖可以確定每次入射時入射角兩個平面鏡夾角θ的關系.〔2〕光線原路返回的含義:必須是經過屢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個平面鏡,即入射角等于零.解答:解:畫光的反射光路圖如以下圖所示,由圖知:光線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為:90°﹣θ;第二次入射時的入射角為:90°﹣2θ;第三次的入射角為:90°﹣3θ;第N次的入射角為:90°﹣Nθ.要想延原來光路返回需要光線*次反射的入射角為零所以有90°﹣Nθ=0,解得:θ=,由于N為自然數,所以θ不能等于4°.應選D.點評:〔1〕此題考察了光的反射定律并結合了幾何方面的知識.〔2〕明確此題中每一次反射,入射角與兩平面鏡之間夾角θ的關系是解決此題的一個難點,它利用了幾何中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鄰的內角和的知識.9.如下圖,兩平面鏡A和B成15°夾角交于O點,從C點處垂直于A鏡射出一條光線,此光線在兩鏡間經屢次反射后不再與鏡面相遇.試問:有幾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發生在哪個鏡面上?〔鏡面足夠長〕〔〕A.5次,B鏡B.6次,B鏡C.5次,A鏡D.6次,A鏡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專題:圖析法。分析:由題中的"光線在兩鏡間經屢次反射后不再與鏡面相遇〞,可知,最后一次反射光線必然與A或B鏡面平行,最后一次的反射角一定為75°,所以每反射一次,入射角增加15°,=5〔次〕第一次在B鏡反射,第二次在A鏡反射,以此類推,奇數一定在B鏡反射.解答:解:發生第一次反射時,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兩個鏡面間的夾角為15°,可以求得此時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75°,此時的入射角為15°,根據光的反射規律可知,此時的反射角也為15°,即可求出此時的反射光線與上面平面鏡的夾角為105°;同樣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可以求出這條反射光線以與下面的平面鏡成75°夾角射向下面的平面鏡發生第二次反射.根據光的反射規律可以推出第二次反射時的反射光線與下面的平面鏡的夾角與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相等,也為75°,經過兩次反射后,光線由最初的與平面鏡的夾角為90°變為75°.以此類推,每經過兩次反射,每反射一次,入射角增加15°,=5〔次〕第一次在B鏡反射,第二次在A鏡反射,以此類推,奇數一定在B鏡反射.所以當經過5次反射后,此時的出射光線與上面的平面鏡平行,不再相遇.應選A.點評:明確不再相遇的含義是解決此題的入手點.通過前兩次的反射,明確角度的變換規律,推出=5〔次〕是難點.10.在圖中,MN為一平面鏡,a、b、c、d表示一個不透明正方體的四個側面,其中b面跟平面鏡平行,e是觀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體的正下前方〕.則以下結論中正確的選項是〔〕A.圖中觀察者可以觀察到a、b、c、d四個側面B.圖中觀察者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a面和d面C.圖中觀察者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a面及局部b面D.圖中觀察者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a面,不能看到b面的任何部位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應用題。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首先要明確,眼睛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線或反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分析圖中的a、b、c、d四個側面的光線是否進入人的眼睛即可.解答:解:由圖可知,b面跟平面鏡平行,被d面擋住,光線不能進入人眼,但是b面可通過平面鏡成像,成的虛像可以進入觀察者眼睛,其他三面的光線可直接進入觀察者眼睛,所以,圖中觀察者可以觀察到a、b、c、d四個側面.應選A.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應用,解答此題時只要明確一點:眼睛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線或反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然后即可做出選擇.11.平面鏡前有一個發光點S,由發光點到平面鏡的垂線的垂足為O,如下圖.當平面鏡繞過O點并與紙面垂直的軸逆時針轉動時,像點〔〕A.跟平面鏡的距離保持不變B.沿一直線越來越接近平面鏡C.和發光點的距離越來越大D.按逆時針方向沿一圓弧運動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應用題。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具體關系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來解答此題.解答:解:因為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具體關系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所以當平面鏡繞過O點并與紙面垂直的軸逆時針轉動時,像點將按逆時針方向沿一圓弧運動.應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理解和應用,解答此題對學生的要求比擬高,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12.采用下面哪些方法,一定能通過懸掛在豎直墻上的平面鏡看到自己的全身像〔〕A.只要適當增大觀察者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B.只要采用長度大于身高一半的鏡片C.采用長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鏡片且鏡子的上邊緣應跟自己頭頂等高D.采用長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鏡片,但應懸掛到適當的高度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應用題。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體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分別找出頭頂、眼睛和腳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圖,結合三角形中位線可計算得平面鏡長應為人身高的一半,鏡的上端應在人的頭頂和眼睛之間距離的中點位置的高度.解答:解:如下圖,A、C、B分別表示人的頭頂、眼睛和腳的位置.EF為平面鏡位置,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確定A′C′B′為ACB的像,因為OC=OC′,所以OC=CC′,EO=A′C′,FO=B′C′,EF=A′B′=ABEF為平面鏡的最小長度,AB為人的身高,這就是鏡的長應為人身高的一半.所放位置如下圖,鏡的上端E點應在人的頭頂和眼睛之間距離的中點位置的高度.〔注意:假設平面鏡高度掛的不對,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即想通過懸掛在豎直墻上的平面鏡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采用長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鏡片,但應懸掛到適當的高度即可.應選D.點評:此題考察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原理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3.平面鏡前有一個長為30厘米的線狀物體MN,M端離鏡面7厘米,N端離鏡面25厘米,如圖10所示.則N點的像N'到M端的距離是〔〕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計算題;跨學科。分析:作出物體MN在平面鏡中成的像,如下圖,M′M和N′N是像與物對應點的連線.:MN=30cm,AM=7cm,BN=25cm,M′N′與MN關于直線AB對稱.求N′M的長.這樣可以把原題當成是一道數學題.通過作輔助線,構造出直角三解形,再根據數學的勾股定理來計算.解答:解:〔1〕作輔助線:過M點作N′N的垂線交N′N于點P,連接N′M.〔2〕求MP的長:在直角△MNP中MN=30cm,BP=AM=7cm,PN=BN﹣BP=25cm﹣7cm=18cm.根據勾股定理:MP2=MN2﹣PN2=〔30cm〕2﹣〔18cm〕2解得:MP=24cm.〔3〕求N′M的長:在直角△N′MP中MP=24cm,N′B=NB=25cm,N′P=N′B+BP=25cm+7cm=32cm.根據勾股定理:N′M2=N′P2+MP2=〔32cm〕2+〔24cm〕2解得:N′M=40cm.即N點的像N'到M端的距離是40cm.應選C.點評:這是一道跨學科的題,根據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對稱的特點和數學的勾股定理進推理計算,得出答案.14.右圖中,MM'是平面鏡,p、a、b、c、d是平面鏡前的五個點,如果人在鏡前的*點觀看其余四個點在平面鏡中的像,則在哪個點觀看,看到的像點最少?〔〕A.dB.cC.bD.p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圖析法。分析:物體射向平面鏡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的眼睛,眼睛感覺光線從像點發出的.眼睛在平面鏡中看到的范圍是眼睛和平面鏡邊緣的連線的范圍.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延長平面鏡,分別作出a、b、c、d、p各點的像.分別連接a、b、c、d、p各點和平面鏡邊緣并延長,比擬夾角范圍內的像的個數.解答:解:根據平面鏡成像分別作出a、b、c、d、p各點的像.分別連接a、b、c、d、p各點與平面鏡邊緣并延長,如圖甲、乙、丙、丁、戊.所以眼睛在a點能看到a、b、c、p的像.眼睛在b點能看到a、p的像.眼睛在c點能看到a、p的像.眼睛在d點不能看到任何像.眼睛在p點能看到a、b、c、p的像.應選A.點評:此題主要考察眼睛在平面鏡的*一位置的觀察范圍:眼睛和平面鏡邊緣的連線并延長,即眼睛在平面鏡中觀察到的范圍.15.如下圖,房間內一墻角處相臨兩墻面掛了兩個平面鏡,兩平面鏡相互垂直,在該墻角緊靠鏡面處放有一個臉盆,盆內有水.*同學通過鏡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個數為〔〕A.3個B.6個C.9個D.無窮考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應用題。分析:由于角度都是垂直的,因此每個鏡子里只能反射到2個像,臉盆里的水也可以當作一面鏡子,因此有6個像解答:解:臉盆里的水也可以當作一面鏡子,就是三面互相垂直的鏡子我們令左邊的鏡子是1,右邊是2,下邊的是3,如以下圖所示:首先人在1中成像,1中成的虛像又在2和3中各成一個像,已有3各像;再考慮在2中成像,2中成的虛像在1和3中又成像,但是2中的虛像在1中成的像和1中的虛像在2中成的像重合,故已有5個像,最后在3中成像,這個虛像在1和2中成的像分別和已有的像重合所以它只奉獻一個像,所以一共是6個像.應選B.點評:此題要求同學們要熟練掌握平面鏡成像規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還和實驗現象嚴密聯系.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實驗,學會分析實驗結論.16.如下圖,平面鏡OM與ON垂直放置,在它們的角平分線上P點處,放有一個球形放光物體,左半局部為淺色,右半局部為深色,在P點左側較遠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機,不考慮照相機本身在鏡中的成像情況,則拍出照片的示意圖正確的選項是〔〕A.B.C.D.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圖析法。分析: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物像連線如鏡面垂直.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平面鏡MO和NO中分別作出P的像A和B,A又在NO平面鏡中成像,B又在MO平面鏡中成像,兩個像重合,物體在兩個豎直放置的平面鏡中間,我們在平面鏡中能看到三個像.照相機和物體P,像C在同一條直線上,照相過程中,像C被物體P阻擋,照相機不能照到像C,能照到物體P的白面,能照到A像、B像,并且AB像是對稱的.解答:解: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物體P在平面鏡MO中的像A,對于球的黑白兩局部,要作黑白分界限直徑的像來確定.同理作物體P在平面鏡NO中的像B.像A在平面鏡NO中成像,像B在平面鏡MO中成像重合得到像C.照相機和物體P,像C在同一條直線上,照相機只能照到物體P的白面,所以照相機拍攝到的照片是D.應選D.點評:此題首先確定物體放在兩個豎直放置的平面鏡之間成三個像,物像一共有四個,物體、像C、照相機在同一條直線上,照相機不能拍攝像C,從而排除A和B選項,照相機正對物體P拍攝,只能拍攝到物體P的白面來確定最后答案.17.如圖中c是一口水池,地面ab、cd與水面處在同一水平面上.aa'是高為10米的電線桿,ab=4米,bc=2米,cd=2米.立在d點的觀察者彎腰觀察電線桿在水中的像.觀察者的兩眼距地面高為1.5米,則他能看到電線桿在水中所成像的長度為〔〕A.4.5米B.6米C.3米D.1.5米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幾何法。分析:d′是人的眼睛,aa″是電線桿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人的眼可以看到的電線桿的像是P′Q′段.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以算出這一段的長度.解答:解:觀察者眼睛為點d′,作aa'關于ad的軸對稱圖形aa″,連接d′c、d′b并延長,分別交aa″于點P′、Q′,由△cdd′∽△aP′c,可得,因為aa'是高為10米的電線桿,ab=4米,bc=2米,cd=2米,觀察者的兩眼距地面高為1.5米,所以aP′=4.5m,由△abQ′∽△bdd′,可得=,解得aQ′=1.5m,所以PQ=P′Q′=aP′﹣aQ′=4.5m﹣1.5m=3m.應選C.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其應用,此題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因此解答此題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學科綜合能力,對學生的要求比擬高,屬于難題.18.〔1994?普陀區〕把兩塊平面鏡豎直放置,并使它們鏡面間的夾角為60°.在它們的夾角的角平分線上放一燭焰,則燭焰在兩個平面鏡里總共可成的虛像數是〔〕A.5個B.4個C.3個D.2個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分析:從S點發出的光線射向平面鏡被反射后射入眼睛中,人即看到了S點在鏡中的虛像,由于S發出的光線經過兩鏡面的屢次反射,所以成多個像點.解決此問題,應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特點,利用幾何作圖的方法找出各像點,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如下圖,由于平面鏡成像具有對稱性,可得S點在平面鏡OM中的像點S1,S點在平面鏡ON中的像點S2,這是兩個根本像點,因為只要它們還落在另一鏡前就要反復成像.S1點在平面鏡ON中的像點S3,S3在平面鏡OM中的像點S4,S2在平面鏡OM中的像點S5.由上圖可知:S1、S2、S3、S4、S5都在以OS為半徑,以O為圓心的圓周上,所以S在平面鏡中成5個像.應選A.點評:通過以上作圖可以看到,S點在兩互成角度的平面鏡中成像的個數只依賴于兩鏡面的夾角,而與S點在平面鏡中像的位置無關,其成像的個數公式為:n=﹣1〔其中α表示兩平面鏡的夾角〕19.如下圖,用手電筒對著平面鏡中的像照射時,觀察到像比原來亮多了,其原因是〔〕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變亮了B.光反射到物體上,物體變亮了,所以像也變亮了C.光使整個空間變亮了,更便于觀察像,所以像變亮了D.光使鏡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變亮了考點:光的反射。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實質是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確定經過鏡面的反射光線的方向,再根據物體反射光線的多少進展分析物體的明暗.解答:解:因為當手電筒對著像照射射時,反射光線剛好射到物體上,而物體反射出去的光線增多,因此物體變亮,像隨之也變亮.應選B.點評:此題很容易錯選C,空間的亮、暗與像的亮暗無關,只有物體變亮,物體才能反射更多的光線,使像變亮.20.*房間墻上掛著0.5米高的平面鏡〔鏡面足夠寬〕,對面墻上掛著1.5米高的中國地圖,兩墻面之間的距離為3米,欲從鏡子里看到全部地圖,人需要站在距離掛地圖的墻至少〔〕A.1米B.1.5米C.2米D.2.5米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專題:應用題。分析:第一步:畫出兩條豎直線分別表示要做的平面鏡和墻壁,按照比例用線段標出平面鏡AB和地圖CD的范圍;比方左邊為鏡面,右邊為地圖第二步:做地圖在平面鏡中的像C'D',根據對稱性,地圖的像位于鏡面左側跟鏡面距離也為3m;第三步:O表示人的眼睛,E到掛地圖的墻壁之間的距離為所求,根據幾何知識不難算出結果.解答:解:根據反射定律可以設人需要站在距離掛地圖的墻至少*米,由△OC′D′∽△OAB可得=,解得*=1.5米,如以下圖所示.應選B.點評:此題考察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用,解題時關鍵是根據對稱性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據對應邊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解答此題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學科綜合能力.21.墻上掛著一塊長30厘米的平面鏡,小明站在鏡子前1.5米處,這時他正好可以看到身后的一根木桿,木桿高2米,則這根木桿離人的距離應該是〔〕A.19.5米B.7.0米C.10.0米D.8.5米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幾何法。分析:設所求木桿〔物〕與人的距離是S,人與鏡的距離是1.5米,所以物與鏡的距離為〔S+1.5〕,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虛像與鏡的距離也是〔S+1.5〕,虛像高也是2米,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答此題即可.解答:解:設木桿〔物〕與人的距離是S,則物與鏡的距離﹣﹣﹣物距是〔S+1.5〕,由平面鏡成像規律,可得虛像與鏡的距離也是〔S+1.5〕.人眼與鏡以及人眼與虛像組成的二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如下圖:則可得1.5+〔S+1.5〕=S+3,即=,解得S=7m.應選B.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應用,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解答,因此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科綜合能力.22.如下圖,平面鏡和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并處在凸透鏡兩倍焦距處,在凸透鏡另一側兩倍焦距處有一個點光源S.現將平面鏡向凸透鏡靠近的過程中,關于點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結論中錯誤的選項是〔〕A.平面鏡在移動過程中,最多只能成兩個實像B.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只成一個實像C.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只成一個虛像D.平面鏡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正好既成一個實像,又成一個虛像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專題:圖析法。分析:由面鏡反射而會聚的光點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時,這個光點在點光源同側又會會聚成另一光點,這是A的情況;當前述光點剛好移動到1倍焦距時,就是B所說的情況;移到小于1倍焦距時,就是D.解答:解:S本來是要在平面鏡這一邊的兩倍焦距處成一個實像的,可是光線由于被平面鏡擋住而不能會聚于二倍焦距處,而是反射后向二倍焦距處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會聚.當這個對稱點仍在透鏡的平面鏡這一側〔即平面鏡在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則能夠會聚,成一個實像,這個實像在一倍焦距以內,將再通過透鏡成虛像,這是A和D的情況.而當平面鏡在一倍焦距以內,則對稱點將在透鏡的另一邊,光線還沒會聚又碰到透鏡了,于是只能經透鏡折射后成唯一的實像,跟S在同一邊,這是B的情況,只有C選項是不可能的.應選C.點評:此題考察了凸透鏡成像時的物距與像距的關系,要仔細對照物與像的對應關系才能正確解答.23.晚上,在桌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白紙上,讓手電筒發出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下圖〕下面列舉的從側面所看到的現象及其解釋中正確的選項是〔〕A.白紙較亮,因為白紙使光發生了漫反射,且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平面鏡較亮,因為平面鏡使光發生鏡面反射,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白紙較亮,因為白紙使光發生鏡面反射,且鏡面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平面鏡較亮,因為平面鏡使光發生漫反射,且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考點: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分析:要解答此題需掌握:①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鏡面反射反射面是鏡面,所以反射光線射向同一方向;②而漫反射由于反射面是粗糙不平,所以反射光線射向不同方向.解答:解:晚上,在桌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白紙上,讓手電筒發出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因為平面鏡外表很光滑是鏡面,所以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反射光線仍然沿同一方向射出,即正對著照射,反射光線,逆著原方向返回.而白紙粗糙不平,發生了漫反射,雖然正對著鏡面照射,但是反射光線射向不同的方向.所以從側面看的時候,紙反射的光線射入人的眼睛較多,而鏡子幾乎沒有反射光線射入人的眼睛.應選A.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和聯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難題.24.圖中兩個反射面成鈍角,鏡前放一個物體應該產生兩個虛像,那末在鏡前不能賦時看到兩個虛像的區域是〔〕A.ⅠB.Ⅱ;C.ⅢD.Ⅰ、Ⅱ、Ⅲ考點:光的反射。專題:圖析法。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而且只有當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時,人才能看到像來解答此題.解答:解:由圖可知,當人在Ⅰ區域時,不能看見右邊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同理,當人在Ⅲ區域時,不能看見左邊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如以下圖,當在Ⅱ區域的*一發光點S,經兩兩個反射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線AB、CD不能相交與一點,所以在Ⅱ區域也不能同時看到兩個虛像,所以Ⅰ、Ⅱ、Ⅲ三個區域都不能看到兩個虛像.應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光的反射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學生要明確,只有當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時,人才能看到像.25.夜晚有兩個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們分別站在路燈下,O′點是路燈在地面上的投影.A、B兩人的連線通過O′點,如下圖.他們頭局部別在地面上留下兩個影子A′和B′,相距d′,當兩人沿過O'點的直線,以一樣的速度行進時.A′和B′的距離將〔〕A.不斷增大B.不斷減小C.先增大,后減小D.先減小,后增大考點: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專題:應用題。分析:設A小朋友身高為a,設B小朋友身高為b,燈高度為h,假設A小朋友向前移動*,則影子向前移動*1,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求得*1,再根據兩個影子A′和B′,相距d′,則同速度行進*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求得A小朋友影子與原影子的距離、B小朋友影子與原影子的距離,然后即可得出A′和B′的距離變化.解答:解:如下圖:設A小朋友身高為a,燈高度為h,假設A小朋友向前移動*,則影子向前移動*1,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得===,解得′由兩個影子A′和B′,相距d′,以一樣的速度行進時,A小朋友影子與原影子的距離*1′=,B小朋友影子與原影子的距離*1″=,因為*1′>*1″,A比B高,即a>b,此時影子d″=d′﹣*1′+*1″<d′.同理,當兩人頭部的影子到達重合后,再繼續遠離路燈時,因為A比B高,即a>b,此時A影子會超過B的影子,兩者的距離變化為:先減小,后增大.應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因此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學科綜合能力.26.如下圖,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則它所成的像共有〔〕A.1個B.2個C.3個D.4個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專題:圖析法。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如下圖,S在M1中成像S1,S在平面鏡M2中成像S2,S發出的光線斜射到M1后,其中一局部反射光又射到M2上,發生第二次反射.則,第二次反射的光線好似是從S3發出的,即S點在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鏡中可成三個虛像.因為S點發出的光線射到這兩個平面鏡上后最多只能發生兩次反射.解答:解:利用對稱法作圖,分別找出S點在平面鏡M1、M2中所成的虛像S1、S2,同理確定出第三個虛像S3的位置.如以下圖所示:應選C.點評:此題要求同學們要熟練掌握平面鏡成像規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還和實驗現象嚴密聯系.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實驗,學會分析實驗結論..27.如下圖,兩平面鏡A和B之間的夾角為9°自平面鏡B上的*點P射出一條與B鏡面成β角的光線,在β角由0°至180°范圍內〔不包括0°〕連續變化的過程中,發現當β取*角度時,光線經鏡面一次或屢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點,則符合該要求的β的個數有〔〕A.1個B.4個C.6個D.9個考點: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分析:兩平面鏡A和B之間的夾角為α,自平面鏡B上的*點P射出一條與B鏡面成θ角的光線,在θ角由0°至180°范圍內〔不包括0°〕連續變化的過程中,發現當θ取*角度時,光線經鏡面一次或屢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點,則把180分解成兩個整數相乘,有幾種分解方法就有幾個要求的.解答:解:當θ取*角度時,光線經鏡面一次或屢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點,則把180分解成兩個整數相乘,則180°=90°×2=60°×3=45°×4=36°×5=30°×6=20°×9=18°×10=15°×12=180°×1.共有9個.應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察光的反射定律,因光線經鏡面一次或屢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點,所以就是要求我們把180°分解成兩個整數相乘,此題有一定難度,是一道競賽題.28.兩平面鏡垂直放置〔如圖〕,一人站在鏡前不斷走動〔〕A.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個像B.最多看到自己的一個像C.最多看到自己的兩個像D.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個像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應用題;作圖題。分析:解此題的關鍵是要注意到此處共有兩面鏡子,人在兩面鏡子中都會成像,而這兩個像點會再次在另一平面鏡中成像.其中兩個分別是平面鏡一次反射成的像,第三個是經過兩次反射,一條光線射入平面鏡,反射光線射入另一平面鏡,另一條入射光線射入平面鏡,反射光線反射入另一平面鏡,這兩條經過兩次反射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第三個像.解答:解:人的位置是S,S在平面鏡M中成的像為S′,在平面鏡N中所成的像為S″;S′在平面鏡N中成的像為S°,而S″在平面鏡M中所成的像點也是S°,即再次成像的像點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個像,如下圖:應選D.點評: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并且極易出錯.錯點一般是不會想到像點會在另一面平面鏡中再次成像或者意識不到再次所成的像點是重合的.29.如圖中的容器內有一個凹面鏡,平行于主軸的光線經凹面鏡反射后會聚于焦點.如果在容器內注滿水,其它條件不變,則焦點位置將比不注水時〔〕A.向上移動B.向下移動C.水平移動D.保持不動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凸面鏡和凹面鏡。專題:作圖題。分析:由光的折射規律可知,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畫出光路圖進展分析就可得出正確結論.解答:解:〔1〕容器內加水后,由于兩條光線是垂直與水面入射的,因此傳播方向不改變;〔2〕經凹鏡反射后,在水中時仍然按原方向傳播,但出水面以后,由于光的折射,折射光線將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圖,因此光線的會聚點在A點以下.應選B.點評:此題考察學生對光的折射的掌握情況,解題時要把握住光從哪種介質到哪種介質.二.填空題〔共1小題〕30.請按要求作出各圖〔作圖時請用鉛筆、直尺并保存作圖痕跡〕〔1〕在圖1中畫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圖〔2〕如圖2所示,MN為平面鏡,O為人眼在平面鏡前的位置,A、B、C、D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佳木斯市向陽區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蘇州昆山市、太倉市2025屆中考沖刺預測卷(六)語文試題含解析
- 昆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藥用高分子材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英語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科技學院《城市地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生物教材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醫科大學《城市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制圖(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綠色建筑檢測與評價》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電子商務個性化服務設計6000字(論文)】
- 中考數學第一輪復習教案
- 《勞務派遣單位信用等級評價規范》
- 快遞分揀中心規劃
-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方案
- 2023年常德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筆試試題及答案
- 小班語言《太陽睡著了》課件
- 小學生稅收知識普及培訓課件
- 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FMEA)課件
- 地下天然氣儲存與調峰技術
- 幼兒園教師普法教育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