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_第1頁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_第2頁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_第3頁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_第4頁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中藥治療帕金森氏病南京腦科醫院朱運齋中醫中藥治療帕金森氏病南京腦科醫院1

概述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2帕金森氏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Parkalysisagitans,Palsy),是發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帕金森氏病(Parkins3病變部位: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

病變部位: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4主要臨床特征: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征。在國內外被稱為難治性疾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為了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自90年以來,我們采用葛根棱芪湯聯合西藥治療帕金森氏病,部分病人采用純中藥治療,先后共治療病人數十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主要臨床特征: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5典型病例介紹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6例1丁XX男77歲離休干部于98年來我科就診。患者無明顯原因,於66歲前后漸起右手抖動,繼之右下肢、漸及四肢,病情愈來愈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連進食都很困難,流涎,個人衛生不修邊幅。曾去多家醫院就診,診斷帕金森氏病。經美多巴、左旋多巴、安坦、金剛烷胺、腦復康、腦活素等多種藥物治療,也曾多次住多家醫院治療,病情曾有過好轉,但不久癥狀更重。因服用西藥,大便干結,數日一解。家人已失去治療的信心。例1丁XX男77歲離休干部7查體:強制性哭笑面容,流涎,四肢肌張力均呈齒輪樣增高,肌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行動困難,走路需家人扶持,手不能持物,生活要家人照料。舌象:舌絳紫,舌邊尖有瘀斑瘀點。脈象:脈弦滑。頭顱MRI示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查體:強制性哭笑面容,流涎,四肢肌張力均呈齒輪樣增高8診斷:1、帕金森氏病,2、腦梗塞。診斷:9病機:病久體虛,肝腎虧虛,氣滯血瘀病機:10治則:益氣化瘀,兼滋補肝腎。治則:11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川牛膝10g葛根50g水蛭10g三棱10g莪術10g熟大黃20g穿山甲10g天麻10g生地20g勾藤20g炒枳殼10g全蝎3g蜈蚣3g玄參10g等中藥,七劑。一日一劑,水煎服。未合用西藥。方藥:12藥后病情逐漸好轉,原方加減治療2個月后,舌質紅潤光澤,瘀斑瘀點消失,震顫亦逐漸消失,四肢肌張力明顯降低,精神轉好,能獨自行走和上下樓,生活能完全自理,活動自如。停服中藥近1年,病情穩定。藥后病情逐漸好轉,原方加減治療2個月后,舌質紅潤光澤,瘀13至2000年11月病情出現反復,手抖,活動不自如等巴金森氏病癥狀。故再投上藥,繼續治療2月余,上述癥狀又漸漸消除。為進一步鞏固治療,服藥由1日1劑改為2日1劑,近半年來改為3日1劑至目前為止病情仍較穩定。至2000年11月病情出現反復,手抖,活動不自如等巴金14例2曹XX55歲南京市人98年10月來我科初診:患者於48歲前后無明顯原因,開始右手抖→右上肢→右下肢顫抖,走路不靈活,腳跟不能著地,往前沖,行動不便,表情呆板,伴有頭昏,情緒波動時癥狀更明顯,病情逐漸加重。曾去過多家醫院就診。診斷:震顫麻痹。曾用安坦、美多巴等西藥及滋補肝腎等中藥治療,病情一直未能控制,且癥狀愈來愈重。例2曹XX55歲南京市人15患者來就診時仍在服美多巴進行治療,癥狀不能控制。查體:表情呆板、緊張狀態,右手呈搓丸樣震顫,慌張步態,走路往前沖,右側上下肢均有震顫,四肢張力均增高,但以右側增高更明顯。舌象:絳,苔薄,脈象:細數。患者來就診時仍在服美多巴進行治療,癥狀不能控制。查體:表情呆16病機:肝郁氣滯肝腎虧虛、病久血瘀。治則:疏肝解郁滋腎養肝活血化瘀。病機:肝郁氣滯17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g三棱10g莪術10g熟大黃15g全蟲3g蜈蚣3g醋柴胡15g廣郁金10g炒枳殼10g生地20g防已10g天麻10g勾藤20g穿山甲10g生甘草3g服藥方法:水煎服,1日1劑。開始時繼續聯合多巴絲肼進行治療。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g三棱18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g三棱10g莪術10g熟大黃15g全蟲3g蜈蚣3g醋柴胡15g廣郁金10g炒枳殼10g生地20g防已10g天麻10g勾藤20g穿山甲10g生甘草3g,服用方法:水煎服,1日1劑。開始時繼續聯合多巴絲肼進行治療。方藥:19服藥7劑,癥狀好轉,服藥14劑,震顫明顯減輕,走路較穩,體態自然。堅持服藥3個多月,多巴絲肼逐漸減量并停用,舌質紅潤光澤,震顫被完全控制。目前仍用中藥鞏固治療,癥狀基本控制。病人至今仍在堅持服中藥鞏固治療,定期隨訪,病情穩定,基本如常人。服藥7劑,癥狀好轉,服藥14劑,震顫明顯減輕,走路較穩,20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21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22例3吳XX女74歲本市人97年來我科就診:無明顯原因,60歲左右先出現右手抖動,繼之雙手抖動,口及面部顫抖3年多伴頭昏、頭暈,雙下肢乏力不能行走,雙腿打飄。全身僵硬感明顯。過去有冠心病史。曾在多家醫院就醫和住院治療。曾用過美多巴、金剛烷胺、左旋多巴、安坦、腦活素等治療,效果不明顯。例3吳XX女74歲本市人23查體:面部表情呆板,呈面具臉,可見面部肌肉不停地顫抖,四肢肌張力呈鉛管樣增高,肌力正常。血液流變學指標呈高粘狀態。舌象:絳紫,舌下靜脈曲張脈象:細弦查體:面部表情呆板,呈面具臉,可見面部肌肉不停地顫抖,四肢肌24舌象:絳紫,舌下靜脈曲張脈象:細弦舌象:絳紫,舌下靜脈曲張25特殊檢查:頭顱CT示右基底節腔隙性腦梗塞,腦萎縮。液流變學指標呈高粘狀態。特殊檢查:26診斷:帕金森氏病,腦梗塞,腦萎縮。病機:肝腎虧虛氣虛血瘀治則:益氣健腦滋養肝腎活血化瘀。診斷:帕金森氏病,腦梗塞,腦萎縮。27病機:肝腎虧虛氣虛血瘀治則:益氣健腦滋養肝腎活血化瘀。病機:肝腎虧虛28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全蟲3g蜈蚣3g葛根30g川牛膝10g炒枳實10g勾藤20g大黃10g三棱10g莪術10g玄參10g生地20g等7劑,服用方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方藥:29堅持服藥21劑癥狀好轉。服藥2個月,癥狀明顯改善,頭昏、頭暈消失了,舌質紅潤,舌下靜脈曲張好轉,震顫明顯減輕,肌張力明顯減低,全身僵硬感明顯好轉,行動自如。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降為正常。至目前仍在服中藥進行鞏固治療,病情進一步好轉。堅持服藥21劑癥狀好轉。服藥2個月,癥狀明顯改善,頭昏30討論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31帕金森氏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文狀體。主要特征為肌強直、震顫和運動減少。多慢性起病,逐漸加重,病程長。原發性震顫麻痹好發于50--60歲之間,男多于女。帕金森氏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主要病32西藥臨床治療可控制癥狀,但不能控制病情進展,治療不易。以病因分類可將本病分為震顫麻痹和震顫麻痹綜合癥。西藥臨床治療可控制癥狀,但不能控制病情進展,治療不易。以病因33震顫麻痹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本病屬于一種具有部位選擇性的老年變性;而因感染、中毒、外傷、藥物、動脈硬化等各種因素所致的與本病類似者,則稱為震顫麻痹綜合癥。震顫麻痹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本病屬于一種具有部位選擇性的老年變34震顫麻痹在祖國醫學稱“顫振”。對于此病祖國醫學早有一定認識。《證治準繩》:“顫搖也,振動也……”。《內經》:“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所列癥狀“掉”,“項強”,“痙”與本病臨床表現密切相關。張景岳《類經·疾病類,一》注:“掉,搖也。……風主動搖,木之化也,故屬于肝”。震顫麻痹在祖國醫學稱“顫振”。對于此病祖國醫學早有一定認識。35自《內經》始,確立了本病病因病機認識的總綱。“顫振”以單獨病名記載并專論始于明代,樓英《醫學綱目》“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掉即顫振之謂也。……此癥多由風熱相合,亦有風熱挾濕者,治各不同”提出邪實為患,風、火、痰致病的特點。同時觀察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并指出:“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口,口張聯唇,舌嚼爛,抖擻三狀如線。”說明發作嚴重者,手不能持物,影響進食,生活不能自理。自《內經》始,確立了本病病因病機認識的總綱。“顫振”以單獨病36中醫學認為高年老人氣血衰敗,陰虧則陽盛,風從陽化。陰虛則生熱,熱極生風。肝風動則肢體震顫。血虛則脈失所養,則筋脈拘緊,肌肉強直。本病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以虛為主,同時虛中夾實,可見到風、痰、瘀實象。肝郁氣滯、疏泄失常,則可導致氣、血、水的的郁滯,氣滯血瘀,腦失所養,亦可發本病。中醫學認為高年老人氣血衰敗,陰虧則陽盛,風從陽化。陰虛則生熱37本病以肝腎不足為本,正虛邪戀,虛實互見,總屬本虛標實,隨病情的延長,本虛之象逐漸加重,初期多以實邪表現為主,多見痰熱內阻、血瘀動風之象,隨病情逐漸加重,氣血兩虛、血瘀動風之象顯露,正氣已虛,病情發展至中晚階段,病情嚴重,肝腎不足、血瘀風動之象為重。本病以肝腎不足為本,正虛邪戀,虛實互見,總屬本虛標實,隨病情38治療方法:本病癥狀多樣,病程纏綿,病機繁多,但總以肝腎不足為本,由肝腎漸虧,產生臟腑、陰陽、氣血失衡,產生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實邪以虛風、瘀血為根本動因,產生本病的一系列癥狀。所以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瘀熄風為本病的治療大法和治療通則。治療方法:本病癥狀多樣,病程纏綿,病機繁多,但總以肝腎不足為39根據中醫理論和我們多年的實踐,采用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在治療本病的過程中除注重滋養肝腎,同時加重補氣、活血化瘀(破瘀)的份量,因用常規劑量很難收到較好效果。古人云:“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活血化瘀藥可以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改變了病人的腦缺血、缺氧⑴,使病人的癥狀得以改善。根據中醫理論和我們多年的實踐,采用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在40震顫麻痹西藥治療可直接緩解癥狀,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但不能改變疾病的進展。在較長的治療過程中,西藥應用需逐漸加量,隨用量的逐漸增加,副作用增多,部分患者因藥物副作用過大難以堅持治療,影響療效。長期治療過程,還會出現耗損現象、開關現象、大便秘結等不良反應,對治療影響較大。震顫麻痹西藥治療可直接緩解癥狀,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但不能改41中藥治療在緩解癥狀方面不如西藥生效快,但具有緩解主癥的作用,以僵硬感減輕較為明顯,消除震顫也較為理想,配合西藥應用可增強療效,長期服用無明顯毒副作用。中藥治療還可以減輕服用西藥所產生的副作用,可以延長患者的有效治療時間,中西藥合用,可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部分病例單獨用中藥治療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西醫結合治療震顫麻痹,可發揮兩方面的優勢,提高療效。中藥治療在緩解癥狀方面不如西藥生效快,但具有緩解主癥的作用,42

發病早期患者癥狀較輕,以單側肢體震顫或強直為主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這一階段應以中藥治療為主,控制癥狀,盡量不用或少用西藥,西藥應以安坦、金剛烷胺等作用較為緩和、副作用也較少的藥物為主,以盡可能延長這一階段的治療時間,減緩病情的發展。發病早期患者癥狀較輕,以單側肢體震顫或強直為主不影響患者的43病情中晚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限,震顫、強直累及多肢體,生活能力降低時,應選用左旋多巴、美多巴等治療藥物,積極配合中醫藥治療,可減少西藥產生的副作用,有利于患者堅持用藥。還可盡可能延長西藥的有效作用時間,減緩西藥加量進程,增加每單位西藥治療效果。病情中晚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限,震顫、強直累及多肢體,生活能44方解:本方重用葛根(30~100g)、黃芪(30~60g)等藥以活血補氣;生地(20~40g)、玄參(10~20g)、天麻(10~15g)、勾藤(20~30g)等滋補肝腎之陰;水蛭(5~10g)、三棱(8~15g)、莪術(10~20g)、川芎(10~20g)、大黃(5~50g)等藥活血化瘀;全蝎(2~6g)、蜈蚣(2~5條)、穿山甲(5~12g)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熄風活絡的目的;加用枳殼/或枳實(6~15g)以行氣;用大黃以通下兼活血化瘀;廣郁金(10~15g)、醋柴胡(10~20g)等疏肝解郁。諸藥合用,隨證加減,共同起到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瘀熄風的功效。從而可以達到治療帕金森氏病的作用。方解:本方重用葛根(30~100g)、黃芪(30~60g)45

康復和心理治療:在服藥的同時,應鼓勵病人在一般情況許可下積極進行體力活動,作姿勢和步態的訓練,進行聯合動作、協調動作的訓練。用被動或輔助操練以克服肌肉強直,使關節做全程活動。很多震顫麻痹病人有從社會和事業中退縮的傾向,所以職業療法在推動和協調動作兩方面都很有價值。康復和心理治療:在服藥的同時,應鼓勵病人在一般情況許可下積46伴隨心理問題,如緊張、焦慮、情緒不穩定、憂郁等,應做耐心細致的心理治療,必要時可加用抗憂郁藥物或抗精神藥病治療。對于穩定病情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伴隨心理問題,如緊張、焦慮、情緒不穩定、憂郁等,應做耐心細致47

中醫中藥治療帕金森氏病南京腦科醫院朱運齋中醫中藥治療帕金森氏病南京腦科醫院48

概述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49帕金森氏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Parkalysisagitans,Palsy),是發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帕金森氏病(Parkins50病變部位: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

病變部位: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51主要臨床特征: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征。在國內外被稱為難治性疾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為了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自90年以來,我們采用葛根棱芪湯聯合西藥治療帕金森氏病,部分病人采用純中藥治療,先后共治療病人數十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主要臨床特征: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52典型病例介紹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53例1丁XX男77歲離休干部于98年來我科就診。患者無明顯原因,於66歲前后漸起右手抖動,繼之右下肢、漸及四肢,病情愈來愈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連進食都很困難,流涎,個人衛生不修邊幅。曾去多家醫院就診,診斷帕金森氏病。經美多巴、左旋多巴、安坦、金剛烷胺、腦復康、腦活素等多種藥物治療,也曾多次住多家醫院治療,病情曾有過好轉,但不久癥狀更重。因服用西藥,大便干結,數日一解。家人已失去治療的信心。例1丁XX男77歲離休干部54查體:強制性哭笑面容,流涎,四肢肌張力均呈齒輪樣增高,肌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行動困難,走路需家人扶持,手不能持物,生活要家人照料。舌象:舌絳紫,舌邊尖有瘀斑瘀點。脈象:脈弦滑。頭顱MRI示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查體:強制性哭笑面容,流涎,四肢肌張力均呈齒輪樣增高55診斷:1、帕金森氏病,2、腦梗塞。診斷:56病機:病久體虛,肝腎虧虛,氣滯血瘀病機:57治則:益氣化瘀,兼滋補肝腎。治則:58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川牛膝10g葛根50g水蛭10g三棱10g莪術10g熟大黃20g穿山甲10g天麻10g生地20g勾藤20g炒枳殼10g全蝎3g蜈蚣3g玄參10g等中藥,七劑。一日一劑,水煎服。未合用西藥。方藥:59藥后病情逐漸好轉,原方加減治療2個月后,舌質紅潤光澤,瘀斑瘀點消失,震顫亦逐漸消失,四肢肌張力明顯降低,精神轉好,能獨自行走和上下樓,生活能完全自理,活動自如。停服中藥近1年,病情穩定。藥后病情逐漸好轉,原方加減治療2個月后,舌質紅潤光澤,瘀60至2000年11月病情出現反復,手抖,活動不自如等巴金森氏病癥狀。故再投上藥,繼續治療2月余,上述癥狀又漸漸消除。為進一步鞏固治療,服藥由1日1劑改為2日1劑,近半年來改為3日1劑至目前為止病情仍較穩定。至2000年11月病情出現反復,手抖,活動不自如等巴金61例2曹XX55歲南京市人98年10月來我科初診:患者於48歲前后無明顯原因,開始右手抖→右上肢→右下肢顫抖,走路不靈活,腳跟不能著地,往前沖,行動不便,表情呆板,伴有頭昏,情緒波動時癥狀更明顯,病情逐漸加重。曾去過多家醫院就診。診斷:震顫麻痹。曾用安坦、美多巴等西藥及滋補肝腎等中藥治療,病情一直未能控制,且癥狀愈來愈重。例2曹XX55歲南京市人62患者來就診時仍在服美多巴進行治療,癥狀不能控制。查體:表情呆板、緊張狀態,右手呈搓丸樣震顫,慌張步態,走路往前沖,右側上下肢均有震顫,四肢張力均增高,但以右側增高更明顯。舌象:絳,苔薄,脈象:細數。患者來就診時仍在服美多巴進行治療,癥狀不能控制。查體:表情呆63病機:肝郁氣滯肝腎虧虛、病久血瘀。治則:疏肝解郁滋腎養肝活血化瘀。病機:肝郁氣滯64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g三棱10g莪術10g熟大黃15g全蟲3g蜈蚣3g醋柴胡15g廣郁金10g炒枳殼10g生地20g防已10g天麻10g勾藤20g穿山甲10g生甘草3g服藥方法:水煎服,1日1劑。開始時繼續聯合多巴絲肼進行治療。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g三棱65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g三棱10g莪術10g熟大黃15g全蟲3g蜈蚣3g醋柴胡15g廣郁金10g炒枳殼10g生地20g防已10g天麻10g勾藤20g穿山甲10g生甘草3g,服用方法:水煎服,1日1劑。開始時繼續聯合多巴絲肼進行治療。方藥:66服藥7劑,癥狀好轉,服藥14劑,震顫明顯減輕,走路較穩,體態自然。堅持服藥3個多月,多巴絲肼逐漸減量并停用,舌質紅潤光澤,震顫被完全控制。目前仍用中藥鞏固治療,癥狀基本控制。病人至今仍在堅持服中藥鞏固治療,定期隨訪,病情穩定,基本如常人。服藥7劑,癥狀好轉,服藥14劑,震顫明顯減輕,走路較穩,67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68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69例3吳XX女74歲本市人97年來我科就診:無明顯原因,60歲左右先出現右手抖動,繼之雙手抖動,口及面部顫抖3年多伴頭昏、頭暈,雙下肢乏力不能行走,雙腿打飄。全身僵硬感明顯。過去有冠心病史。曾在多家醫院就醫和住院治療。曾用過美多巴、金剛烷胺、左旋多巴、安坦、腦活素等治療,效果不明顯。例3吳XX女74歲本市人70查體:面部表情呆板,呈面具臉,可見面部肌肉不停地顫抖,四肢肌張力呈鉛管樣增高,肌力正常。血液流變學指標呈高粘狀態。舌象:絳紫,舌下靜脈曲張脈象:細弦查體:面部表情呆板,呈面具臉,可見面部肌肉不停地顫抖,四肢肌71舌象:絳紫,舌下靜脈曲張脈象:細弦舌象:絳紫,舌下靜脈曲張72特殊檢查:頭顱CT示右基底節腔隙性腦梗塞,腦萎縮。液流變學指標呈高粘狀態。特殊檢查:73診斷:帕金森氏病,腦梗塞,腦萎縮。病機:肝腎虧虛氣虛血瘀治則:益氣健腦滋養肝腎活血化瘀。診斷:帕金森氏病,腦梗塞,腦萎縮。74病機:肝腎虧虛氣虛血瘀治則:益氣健腦滋養肝腎活血化瘀。病機:肝腎虧虛75方藥:生黃芪30g川芎10g水蛭10全蟲3g蜈蚣3g葛根30g川牛膝10g炒枳實10g勾藤20g大黃10g三棱10g莪術10g玄參10g生地20g等7劑,服用方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方藥:76堅持服藥21劑癥狀好轉。服藥2個月,癥狀明顯改善,頭昏、頭暈消失了,舌質紅潤,舌下靜脈曲張好轉,震顫明顯減輕,肌張力明顯減低,全身僵硬感明顯好轉,行動自如。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降為正常。至目前仍在服中藥進行鞏固治療,病情進一步好轉。堅持服藥21劑癥狀好轉。服藥2個月,癥狀明顯改善,頭昏77討論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概要課件78帕金森氏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文狀體。主要特征為肌強直、震顫和運動減少。多慢性起病,逐漸加重,病程長。原發性震顫麻痹好發于50--60歲之間,男多于女。帕金森氏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主要病79西藥臨床治療可控制癥狀,但不能控制病情進展,治療不易。以病因分類可將本病分為震顫麻痹和震顫麻痹綜合癥。西藥臨床治療可控制癥狀,但不能控制病情進展,治療不易。以病因80震顫麻痹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本病屬于一種具有部位選擇性的老年變性;而因感染、中毒、外傷、藥物、動脈硬化等各種因素所致的與本病類似者,則稱為震顫麻痹綜合癥。震顫麻痹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本病屬于一種具有部位選擇性的老年變81震顫麻痹在祖國醫學稱“顫振”。對于此病祖國醫學早有一定認識。《證治準繩》:“顫搖也,振動也……”。《內經》:“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所列癥狀“掉”,“項強”,“痙”與本病臨床表現密切相關。張景岳《類經·疾病類,一》注:“掉,搖也。……風主動搖,木之化也,故屬于肝”。震顫麻痹在祖國醫學稱“顫振”。對于此病祖國醫學早有一定認識。82自《內經》始,確立了本病病因病機認識的總綱。“顫振”以單獨病名記載并專論始于明代,樓英《醫學綱目》“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掉即顫振之謂也。……此癥多由風熱相合,亦有風熱挾濕者,治各不同”提出邪實為患,風、火、痰致病的特點。同時觀察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并指出:“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口,口張聯唇,舌嚼爛,抖擻三狀如線。”說明發作嚴重者,手不能持物,影響進食,生活不能自理。自《內經》始,確立了本病病因病機認識的總綱。“顫振”以單獨病83中醫學認為高年老人氣血衰敗,陰虧則陽盛,風從陽化。陰虛則生熱,熱極生風。肝風動則肢體震顫。血虛則脈失所養,則筋脈拘緊,肌肉強直。本病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以虛為主,同時虛中夾實,可見到風、痰、瘀實象。肝郁氣滯、疏泄失常,則可導致氣、血、水的的郁滯,氣滯血瘀,腦失所養,亦可發本病。中醫學認為高年老人氣血衰敗,陰虧則陽盛,風從陽化。陰虛則生熱84本病以肝腎不足為本,正虛邪戀,虛實互見,總屬本虛標實,隨病情的延長,本虛之象逐漸加重,初期多以實邪表現為主,多見痰熱內阻、血瘀動風之象,隨病情逐漸加重,氣血兩虛、血瘀動風之象顯露,正氣已虛,病情發展至中晚階段,病情嚴重,肝腎不足、血瘀風動之象為重。本病以肝腎不足為本,正虛邪戀,虛實互見,總屬本虛標實,隨病情85治療方法:本病癥狀多樣,病程纏綿,病機繁多,但總以肝腎不足為本,由肝腎漸虧,產生臟腑、陰陽、氣血失衡,產生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實邪以虛風、瘀血為根本動因,產生本病的一系列癥狀。所以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瘀熄風為本病的治療大法和治療通則。治療方法:本病癥狀多樣,病程纏綿,病機繁多,但總以肝腎不足為86根據中醫理論和我們多年的實踐,采用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在治療本病的過程中除注重滋養肝腎,同時加重補氣、活血化瘀(破瘀)的份量,因用常規劑量很難收到較好效果。古人云:“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活血化瘀藥可以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改變了病人的腦缺血、缺氧⑴,使病人的癥狀得以改善。根據中醫理論和我們多年的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