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_第1頁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_第2頁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_第3頁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小班幼兒的模擬才能很強,而故事表演既有語言的模擬,也有角色動作的模擬。孩子們在表演,也是在游戲,會不知不覺進入游戲情境,體驗角色在故事情節開展中的喜怒哀樂。接下來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1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

“生活即教育〞。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為此,我們抓住各種生活時機,大膽嘗試,充分教育幼兒,鼓勵幼兒。

案例一:

點心前孩子們在廁所內洗手,不一會傳來了哭聲,尋聲一看只見樂樂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來昊昊洗手推了她,只聽昊昊理直氣壯地說:“我應該排在前面,我個子高。〞

王月馬上反對說:“不對,洗手時應該大家一起洗。〞我就問:“那我們應該怎么洗手呢?〞班級中一下子又開場炸開了鍋,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阮依陽說:“一組一組去洗。〞而樂樂不愿意了,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方法。〞“我們要互相謙讓著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這時我一邊洗手一邊哼著兒歌“你不推,我不擠,一個挨著一個,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亂哄哄的教室內安靜了。

案例二:

之后在一次角色游戲中,幾個小女孩正在排隊打,可是昊昊卻要插隊打,這時一旁的阮依陽說:“你應該排隊。〞“對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你再打。〞小龍女說,“要謙讓。〞洋洋在一旁說著,不一會傳來了兒歌聲:“你不推,我不擠……。〞教室一陣歡聲笑語。

分析: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爭吵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無論,結合于陳鶴琴“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但是由于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與同伴爭搶,同時喜歡模擬,不能用簡單的說教。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對于孩子們爭吵的行為我并沒有一味的阻止,對他們進展說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別喜歡的兒歌來打動孩子,進展教育,同時兒歌便于小班孩子模擬,兒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穩定孩子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來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邊洗手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擬起來了,漸漸行為控制情緒的影響漸漸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處又在于,在角色游戲中,當排隊打發生了“插隊〞現象,孩子們懂得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唱起了兒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漸漸懂得解決生活的方式。

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著重于孩子生活的體驗,同時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2

一、觀察對象:

小班(姚姚)

二、觀察實錄:

(一)早晨來園

姚姚:(跟外婆再見后)“老師,如今我們去干嗎呀?〞

師:“如今是晨間游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戲,一起去玩。〞

姚姚:“那玩好游戲又去干嗎呢?〞

師:“玩好游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煉身體呀。〞

姚姚聽完我說的話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戲了。

(二)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地點:在盥洗間洗好手

時間: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姚姚:“老師,我們如今要去干什么?〞

師:“我們如今要去洗手吃飯啊。〞

姚姚:“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干什么啊?〞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電視,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姚姚:“那小好便又要去干什么呢?〞

師:“姚姚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干嗎呀?〞

姚姚:“是不是應該去午睡室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鞋子放到小床下擺整齊,對嗎?〞

師:“是的,真棒!姚姚真聰明!〞

三、分析與反思:

姚姚寶寶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分析了姚姚的一系列反映。姚姚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征求老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理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采取“反問〞的形式來鼓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煉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3

案例實錄:

在觀察我班的角色游戲時我發現幼兒在做烤串時,只會把所有的材料胡亂的都串到一根小棍子上。我發現之后沒有馬上去阻止幼兒的操作,而是在一旁也作了一串。在最后講評時我先拿出剛剛幼兒做好的烤串,再拿出自己做得比較有規律的烤串,我問幼兒:假如你要來賣烤串你喜歡哪一串?小朋友都喜歡有規律的那一串。“你們為什么喜歡這串呢?〞“因為他像烤串!〞朱爽認真地說。楊嘉穎說:“因為它的顏色都排隊的!〞“我們烤串店的效勞員都希望自己做的烤串都能賣掉對嗎?我們一起來把它們便漂亮好嗎?〞

在后來的觀察中我發現烤串的制作程度在逐日的加強,烤串店里的生意也變得很好了!

反思:

雖然在開烤串店之前,我們已經對幼兒做過關于排序的訓練。但對幼兒來說還是缺乏實際的體驗。小班幼兒的操作激情來源于生活,于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制作烤串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店里的營業額時,才會注意到一些制作上的細節,關注到制作時排序的重要性,知道按照一定規律有節奏的排列的東西是美的。希望自己能作出美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積極探究積極創新,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

而老師的任務就是為幼兒創設這樣的平臺,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承受和學習。在今后的數教學中,我們將多位幼兒創設與生活有關,與數有關的情景,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漸漸領悟數的奧秘!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4

觀察記錄:

結合主題活動“寶寶的一家〞,我請孩子們帶來了全家福的照片并把這些照片貼在了娃娃家里,孩子們在娃娃家游戲中會介紹給同伴。今天在角色游戲中,只見成成指著照片告訴同伴:“這就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成成。〞我聽見了,馬上問成成:你家有幾個人呀?〞成成忙用小手數起來:“1,2,3,三個人。〞其他孩子也一起擠過來在照片上認真地數起來。

在活動中,孩子們逐漸掌握了手口點數,掌握了數與物一一對應的本領,也能正確說出總數了。

反思:

將數活動融入主題活動中進展,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可以聯絡實際,受到幼兒的喜歡。其實,幼兒生活中充滿了“數〞的環境中,只要老師有這方面的意識,并加以引導,就能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總之,不管進展的是什么主題,其中的內容本身都包含了許多的數知識,因此,老師應盡量在其中挖掘可整合的數學教育因素,并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加以設計。

從中也使我認識到幼兒學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新經歷的過程,是將抽象概念遷移運用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5

[案例實錄]:

佳佳,小女孩,人長得挺討人喜歡。圓圓的臉,眼睛大大的,留著與櫻桃小丸子一樣的頭發。是家中第二個女兒。從來沒有上過幼兒園。

第一天,她是一個乖乖女。別的小朋友與爸爸、媽媽分手時會戀戀不舍,她大大方方地走進活動室,開開心心地玩耍。只是在上廁所時,有一個小細節,她剛走進盥洗室,就又低著頭走出來了,我對她說:“小朋友都在小便,你也去小便呀!〞她只說:“我不想小便。〞再也不說什么就走開了。以后每次上廁所,她總是逃避老師的視線,不讓老師發現她。

第二天開場,她就不愿意來園了。剛玩了一會就哭起來了。第三天,老遠就聽見她撕心裂肺的哭聲,怎么也不愿分開媽媽的懷抱。第四天,第五天都這樣。問她為什么哭?是不是不喜歡幼兒園?她說:不是。她喜歡幼兒園。再問她為什么?她就低頭不語了。而每一次,她都是在分開媽媽后,一會兒就好了。上廁所的事也因為她的逃避,沒能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以為她是新生不適應集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與家長進展了溝通。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很快獲得良好的效果。第二周開場,孩子來園不哭也不鬧。高快樂興地上幼兒園,進了教室還會大聲地對我們說:老師我來了。

等她的情緒穩定后,隱藏的問題開場顯露出來,每次小朋友去小便,她的答復都是:“我不想小便。〞次數多了我覺得很不正常,心想:是不是孩子小,又從未在這樣的廁所如廁,感到害怕呢?于是,我在孩子小便的時候,特意牽著她的手,想帶她進廁所小便,同時保護她。她扭捏著,輕輕地把我的手甩開,搖搖頭,不肯進去。問她,她不答,只是搖頭。我問:你真的不想小便嗎?她點點頭,并且馬上悄悄地躲開了。在以后的小便過程中我都特意地關注她,發現她來園后,可以大半天不上廁所。偶然有一、二次也是在我詢問、帶著下,她才上廁所。

在與家長的溝通后,理解了真實情況:孩子確實很愛上幼兒園。以前,孩子的哭鬧是因為她不習慣幼兒園的廁所,覺得幼兒園的廁所有味、很臟,每天憋著尿,很難受。孩子的小便次數確實可以間隔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從嬰兒時就形成的。但在孩子長大過程中,不知怎么有了一個習慣,上廁所時便池一定是非常干凈,不能有人使用過的、也不能有一點點東西,即便是干凈的便池里有一張衛生紙,她都寧愿憋著,而不去使用。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又是家中的二胎,爸爸、媽媽都依著她,姐姐也會讓著她,孩子的習慣在家庭適宜的環境下得以形成。

[案例分析]:

發生了這種情況,不禁讓我們有多多聯想。如今的家庭,各方面條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在個人衛生習慣上,家長都特別重視,有不少家長提出過女孩子小便應使用手紙,我們也滿足了家長的要求。而像佳佳這樣的情況,是對我們幼兒園的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幼兒園,不僅應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質量,而且更應對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各環節多加關注。佳佳小朋友身上發生的事,并不能說她完全正確,但作為我們教育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以幼兒為本,以孩子的身體安康為重。尊重她的習慣。一方面我們應更好地做好衛生工作,另一方面,漸漸引導,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工作,讓媽媽在家中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小便要及時去除,小便留在身體中,人會生病的道理。同時,漸漸引導孩子會使用公共廁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