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頁共10頁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5篇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學著作,作者認為,人生苦難悲喜參半,我們應該以足夠的勇氣,責任、愛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只有面對,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才可以在權力范圍內超越自己,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完好。因為人生的問題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去解決它。而現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遇見問題必須自己去面對。家人、朋友甚至愛人能給予的都只是建議,只有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可自己在沒有強大起來,權力卻是勢單力薄的,假如這個時候,你選擇了推脫、懶惰、趨利避害的處事方式,這就會形成與人而愿背道而馳的性格特點。其實問題、困境、費事這個東西,本質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時機,一筆成功跨越就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假如你想要成長為一個心靈健全的人,遇見問題就絕對不可以去選擇逃避,或者抱怨,總是找借口,而是積極主動面對,敢于打破,才是最正確捷徑。可現實中的很多人,因為得意于自己的經歷與資歷,做事純憑感覺和經歷,遇到費事,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推卸責任,不主動解決,而是止于難于對付,長此以往自己變得越來越消極,越來越被動,精神狀態也不好了。其實對于這樣的人,將來數不勝數的碰壁對他而言必然會成為尋常之事。試想一下,假如一個人勤于努力,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以一種積極、好奇的心態對面對,去承受新挑戰,那么他一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以飛躍式的速度在成長,他一定在群體中也是耀眼的,因為他積極、樂觀,有感染力,是個正能量爆棚的人,誰會不喜歡呢?其實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讓我們戰勝恐懼,克制懶惰,逐步走向積極、樂觀、成熟。書中說,“人可以回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回絕成熟,回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躲避問題,逃避痛苦。躲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里疾病的根。”《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就是從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四局部鼓勵我們要英勇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而開場承受挑戰,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踏上走這條能讓自己變得成熟的路,越來越強大!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2這是一本關于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書,很多時候它讓我不舒適,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會讓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歡這句話。平心而論,我是個害怕費事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響到我根本的正常生活,我都會選擇視而不見,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決的時候。至于,別人口中所說的熱心的幫助別人如何如何,根本與我無緣。我得成認很多時候,我是個冷漠的人。為了躲避很多無謂的費事,我會盡量防止跟別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就我工作的環境而言,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你不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有時候話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難交到新的朋友啊!”或許,我該嘗試著去改變一下,多和別人交流,多承受一些別人好心的邀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甚至,偶然去懇求一下別人的幫助。當我選擇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的時候,大腦就會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壓力,潛意識里swot分析^p法就會運作,自動選擇一條針對當前環境下的最正確答案。當動力戰勝惰性行動起來的時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會回來,而當精、氣、神都有的時候,人離好運還會遠嗎?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3“為逃避解決問題而無視問題的存在,并指望問題自行消失的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當看到書中這句話的時候感觸非常深,感覺我們大局部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受其影響度不同。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會講一個事情是很少人會去做的,但看完之后明白并非是這條路走的人少,而是這條路每個人都會經歷,但真能走好這條路的人并不多。書中通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分析^p,闡述了如何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長大成熟了,但心智缺還未成熟,說話做事都會給人感覺很幼稚,這類人只要有過接觸大家都會不難發現。另外還有類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現的很成熟,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或裝作視而不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習慣推卸責任或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這些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發生問題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正確的對待和認識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需要承當起責任,盡全力去解決問題。“觀察”和“認知”這兩個詞幾乎貫穿于這本書的始終,假如一個人以邪惡為目的,總是會回絕觀察事實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入的意識到懶惰的存在。因為解決問題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會選擇逃避或不作為,大家都會習慣處理輕松、容易處理的問題。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識的進化或者說是意識的成長,只有當你有了擔當的意識、會自律,這樣才會讓自己不斷的進化。惰性很多時候是自己潛意識里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會覺得享受在前,所以才會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是就會產生惰性。書中介紹“推延滿足感”就能解決惰性、拖延癥的問題。比方大家是東西總是愛比喜歡吃的先吃了,不愛吃的不是丟了就是拖到最后隨意應付了事;做事總是習慣把簡單的事先處理了,難的事情放在最后處理或者索性就不處理等別人來解決或到最后不了了之,這些缺點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然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需要我們去認知問題的根,推延滿足感就是要讓自己先解決難解決的問題,不能貪圖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后甜的精神,這樣自然就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會覺得你靠譜。讓心智成熟的這條路,并不是很少人關注,而是大局部人都做不到,假如當你真的能走通這條道,肯定會讓自己有很大的改變。好比自己以前對待任何問題都會有局限性,所以處理起問題也不順,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且在問題的爭論中總是按著自己額思路去辯白,忽略了其他客觀的因素或者不成認客觀條件的存在。如今根本已經漸漸的做了改變,因為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能觀察和認知問題的根,繼續在學習如何走好這條少人有走的路。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4像書名一樣,假如是二十歲的我看這本書,大概會摔書,大概也切合這本書的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因為要讀完這本書本身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延遲自我滿足的才能。書中大局部內容描繪的是是什么的概念,很少描繪為什么或者對其一筆帶過,案例的主要作用是對是什么的解釋,而不是為什么活著怎么樣的解讀。讀者假如缺乏對進步的強烈愿望,很難從這些抽象的文字中建立堅決的自律和自我約束意志,不詳細的比喻又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抽離感。我經常有的一個感覺是,很多道理我們都懂,要做到卻很困難,就像我們總因自己亂發脾氣責怪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下一次的歇斯底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脾氣暴躁的深層原因,只想想方法把脾氣壓制住,卻往往適得其反,更添痛苦。理解自己的缺陷來自于原生家庭,并對理解某些行為對與錯相對來說是容易的,理解自己性格的形成復雜得多,卻很有必要。只有把問題的癥結翻開,才不會一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身心俱疲又對自己一次次絕望。描繪應該怎么樣和不應該怎么樣,對大多數人來說,更像是說教,讓人很容易產生抗拒感甚至不信任感。詳細的行動和事例的支撐對觀念的形成具有不可無視的作用。就像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橋梁,讓人看見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才有動力作出改變。與此同時,作者提出“真正的愛”的概念,當我們擁有真正的愛時,就愿意推延滿足感,做到自律和自我約束,不任由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愛是心智成熟的前提。去理解對方,站在他們的立場體會他們的感受,對之表示理解,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對方,對患者很重要。這一點,和現代心理學的觀念也是非常一致。因為某些原因,我一直在和自己作斗爭,但是越是斗爭,越恐懼,越想逃避,結果越陷越深。一邊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早日“做個正常人”,一邊又不停受挫,對現實越來越絕望。直到這幾年,接觸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才漸漸對自己有了理解,也漸漸放松了心態,承受自己的缺陷,不再和自己作對,對外界的看法也更寬容。書籍真是個好東西,人與人的理解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從書籍里,我找到了多年不曾體驗過的被理解和鼓勵,也找到了面對人生的勇氣。不敢想象假如沒有書的陪伴,我如今會過得怎么樣。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從書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521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但有許多人心智不成熟。假如說以前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溫飽問題,那么今日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我認為任何人都該讀一讀《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敘說中感受這本暢銷20余年的心理書的真正魅力。一、先苦后甜還是先甜后苦“自律”被作者分為幾大類,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個實例引發的考慮。一個女財務分析^p師因經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醫生求助,但他們始終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無意當中的一個問題解開謎底“你喜歡吃蛋糕嗎”因為這位分析^p師喜歡將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樣,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難的事,導致她整體速度極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們止不住先嘗甜頭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這種習慣假如不在童年時養成,長大便無法改善。所以導致拖拉,中國的許多學生會產生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貪圖一時安逸而造成的。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們至關重要,家是人們的第一所學習,也幾乎決定了孩子將來生活的開展趨勢。有許多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上教育,而是發泄怨氣和不滿。這樣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少年。所以,父母應當學會關愛孩子,擅長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對癥下藥地解決孩子的疑惑。讓孩子得以安康歡樂地成長。當然忙于工作無心照顧孩子的家長也會使孩子不懂自律,無法無天。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僅有孩子在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后內心才會擁有平安感。三、必不可少第認真傾聽在我們六年級之前,常會拉著父母不斷地說話,沒完沒了,滔滔不絕,往往父母會不理會或假裝傾聽,實際忙自我的事以及有選擇性第傾聽。但應對青春期的孩子,這些方法明顯不適宜。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場有個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水工程施工》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財經大學《系統理論數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騰訊戰略投資》課件
- 2025海鮮供貨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國化纖紡織原料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爾夫發球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鋼槽輪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線纜外護層開剝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糖果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罩棚吊頂噴漆施工方案
- 水利工程運維水利工程運行和日常維修養護方案
- 理論力學簡明教程(第二版)課后答案陳世民
- 2016醫學機能學實驗教程
- 2024年10月公務員制度自考試卷含解析
- 幼兒園課件:谷雨繪本故事-養蠶忙
- 高級審計師《審計理論與審計案例分析》真題
- 高中生班會課課件 愛情三角理論愛情的本質
- 小學教學能手述職報告
- 區塊鏈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 學生創新思維綜合評價表
- 采購職員離職工作交接詳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