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大理(一)景點介紹1.蒼山蒼山,又名點蒼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蒼山十九峰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蒼山十九峰,巍峨雄壯,蒼山洱海風光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其峰自北而南依次為:云弄、滄浪、五臺、蓮花、白云、鶴云、三陽、蘭峰、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圣應、佛頂、馬耳、斜陽。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峰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峰,每兩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為:霞移、萬花、陽溪、茫涌、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葶溟、陽南。蒼山景色向來以雪、云、泉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點蒼山頂顯得晶瑩嫻靜,不愧是一個冰清玉潔的水晶世界。2.洱海洱海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狹長形,南北長40公里,蒼山洱海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凈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蒼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是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大理下關,海拔1972米,南北長41.5公里,面積約251平方公里,因為湖的形狀酷似人耳,故名洱海。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蒼山洱海間。洱海共有3島、4洲、5湖、9曲。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瑕美玉”。傳說在海底生長著一棵碩大無比的玉白菜,這碧波瑩瑩的湖水,就是一滴滴從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來的玉液。洱海到蒼山之間是一片扇形的沖擊平壩,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連,崇圣寺三塔筆立挺拔,素有“風景畫廊”之稱,風光、名勝、民俗融為一體。蒼山洱海的形成蒼山是以區域變質雜巖為主體的山脈,但后期動力變質作用強烈,退變質作用顯著,構造巖帶發育,其內部構造輪廓,仿若一個被斷層分割的“背斜”,山體兩側的地形坡向與各自的巖向傾向一致,但地層不具可比性,形似背斜而非背斜,稱為背形構造。早在20億年前,蒼山古老的前寒武紀結晶底層,就存在于洱海的東部,那是地球表面還是一塊古老的泛大陸,經歷了古特提斯洋盆,新特提斯洋盆的漫長地質演化的階段后,大約到了5000多萬年前的早第三紀時期,印度板塊從岡瓦納古陸分離出來,向北漂移與歐亞大陸發生激烈碰撞,引發了大面積的造山運動,高聳的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就此形成,點蒼山也隨著地殼的快速抬升而崛起。洱海屬于構造湖,其形成時期與蒼山一致,都是喜馬拉雅地殼運動的產物。經歷了古特提斯洋盆,新特提斯洋盆的漫長地質演化的階段后,大約到了5000多萬年前的早第三紀時期,印度板塊從岡瓦納古陸分離出來,向北漂移與歐亞大陸發生激烈碰撞,引發了大面積的造山運動,受東西兩側深大斷裂帶挾持,差異性抬升運動形成,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無論是誰都不能拒絕這樣的誘惑,所以,到了大理,除了古城你一定要去的就是蒼山和洱?!,F代肖草《大麗夢》詩:“蒼山雪,洱海月。龍潛洱海,飛起萬片銀雪。海浴玉龍,懷抱一輪皓月。洱海映蒼山,永烙心中。白水河,彩云月。極目遠舒,玉龍揮淚長河。笑看中秋,洱海佩戴新月。大理對麗江,追憶夢索”給予地理風貌真實寫照。下關風《大理縣志》載,“由于平陽地面恒熱氣漲上升,而十八溪澗冷空氣時來撲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數冷空氣至下關,為東山所阻,亦時時輸入此平陽地面,亦復四周皆山蒼山洱海諸空氣旋轉其中,一時不能騰空而散,互相博擊,其狂如虎,拔木傾舟,有自來也?!碧貏e是市區下關,冷空氣流速快,風吹得特別猛烈,時速達12~14米/秒,最大時速達28米/秒,婦人騎車、步行或有掀倒之例。一年之中,大風有35天以上,故下關有“風城”之稱。關于下關風,還有這樣兩個動人的故事。傳說有一個白面書生與一位美麗的姑娘相愛,引起了南詔國王的不滿。詔王就命羅荃法師把書生打入洱海。姑娘為救情人,向觀音菩薩要了六瓶風,想讓大風把海水吹干,救出書生。誰知風瓶才背到天生橋,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個風瓶。剎時間、狂風怒吼,一年四季風吹不斷,冬季尤為猛烈,后來人們就把下關叫作“風城”。又傳在很久以前,觀音化作一個老嫗,背著一個風瓶,經過天生橋時,守橋土卒按照貫例要檢查過往行人的貨物。老嫗好言勸說不要檢查、士卒不聽。還沒等老嫗說明利害關系,就硬將瓶蓋打開、頓時風從瓶中沖了出來,一發而不可收。等士卒明白過來,老嫗早已不見了。從此,大風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橋吹向下關,故名“風城”。洱海月傳說天上有一位仙女羨慕人間生活,下凡來到洱海邊與一漁民青年成婚。她看到漁民打魚困難,就把自己帶來的一面寶鏡放入海底,把魚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打到更多的魚。后來,那面寶鏡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這就是洱海月。每當月出,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洱海,地溺銀濤,水光接天,萬頃芒然,一個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隨浪飄搖,令人驚嘆不已。
從牌坊到蝴蝶泉邊,約有百米,泉池二三丈見方,四周用透亮的大理石砌成擴欄。泉水清澈見底,一串串銀色水泡,自沙石中徐徐涌出,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這泉水得蒼山化雪之功,不僅水量穩定,水質也十分優良。每年農歷三四月間,云弄峰山上各種奇花異草競相開放,泉邊的合歡樹散發出一種淡雅的清香,誘使成千上萬的蝴蝶前來聚會。這些蝴蝶大的如掌,小的如蜂,它們或翩舞于色彩斑斕的山茶、杜鵑等花草間,或嬉戲于花枝招展的游人頭頂。更有那數不清的彩蝶,從合歡樹上,一只只倒掛焉,連須鉤足,結成長串,一直垂到水面,陽光之下,五彩煥然,壯觀奇麗。尤其是舊歷四月十五這一天,若遇天氣晴和,更是盛況空前,不僅蝴蝶多得驚人,而且品種繁多,如鳳尾蝶、大瓦灰蝶等等,應有盡有,匯成了蝴蝶的世界。蝴蝶會這天,趕會觀蝶的人,穿紅著綠,紛至沓來,歡聲笑語使蝴蝶會更加春意盎然。蝴蝶泉的成因蝴蝶泉的成因,與這一帶的環境條件有關。該泉西靠蒼山,東臨洱海。蒼山巍峨挺拔,聳立如屏,山頂積雪,經夏晶瑩。云聚生雨,降水豐富,植物每項。洱海總面積約240平方公里,風光綺麗,花枝不斷,四時如春。蒼山和洱海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銀蒼玉洱”的觀賞美景,而且構成了蝴蝶等昆蟲大量繁殖與生長的自然環境。蝴蝶泉處于洱海大斷裂的北東盤,該盤在地下水溶蝕作用下,形成了眾多的落水洞和溶洞,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形成了巖溶含水層。該含水層中的地下水,沿溶蝕管道流動,在與沖、洪積物接觸部位,受細粒松散物阻截,溢出地表后形成蝴蝶泉。該泉涌水量在18.77升/秒上下。泉水的礦化度小于0.5克/升,屬重碳酸鈣、鎂型水,無臭、無味,水質淡美。泉好水美再加上泉邊的那棵合歡樹,蝴蝶自然樂意光臨。
令人惋惜的是,人們現今已經很難看到美麗的蝴蝶盛會,有時,雖有蝴蝶聚集,但數量已少。據當地父老鄉親傳言:蝴蝶泉邊,原有一蓬枝葉茂密、開白花、發清香的茨蓬,花枝纏在橫斜泉面的樹干上,蝴蝶沿著這些下垂的花枝連成串。如今,茨蓬已除,泉面樹干葉枯,加上周圍自然環境因那對情人的遇難所引起,而是由那里的特殊環境條件決定的。受到破壞,田野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不少蝴蝶,那連須鉤足懸于泉面的奇觀,久已不見。只有認真研究蝴蝶生長的規律,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努力保持生態的平衡,才能使迷人的蝴蝶盛會得到恢復和興盛是多數專家的共識。關于蝴蝶泉的來歷,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蝴蝶泉又叫無底潭。古時候,云弄峰下有個叫羊角村的地方;住著一位如花似玉,心靈手巧的姑娘雯姑。她的勤勞和美麗使小伙子們做夢都想得到她純真的愛情。云弄峰上有個英俊的白族年輕獵人名叫霞郎,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為人善良。有一年,雯姑與霞郎在三月三的朝山會上相逢,一見鐘情,互訂終身。蒼山下住著一個兇惡殘暴的俞王,他得知雯姑美貌無比,打定主意要雯姑做他的第八個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搶入宮中。霞郎知道后,冒著生命危險,潛入宮內救出了雯姑。俞王發覺后,立即帶兵窮追。他倆跑到無底潭邊時,已精疲力竭,帶著刀槍火把的追兵已到眼前,危急中兩人雙雙跳入無底潭中。次日,打撈霞郎和雯姑的鄉親們沒有找出兩人的尺體,卻看見從深潭中翻起的一個巨大氣泡內飛出了一對色彩斑斕、鮮艷美麗的蝴蝶。彩蝶在水面上形影不離,蹁躚起舞,引來了四面八方的無數蝴蝶,在水潭上空嬉戲盤旋。從此,人們便把無底潭稱為蝴蝶泉。盡管這是一個傳說,然而每當農歷四月,山花爛漫之時,確實有成千上萬,形態各異的蝴蝶到泉邊相聚。這天蝴蝶會,趕會觀蝶的人,穿紅著綠,紛至沓來,歡聲笑語使蝴蝶會更加春意盎然。4崇圣寺三塔
(崇圣三塔,大理三塔,三塔)
崇圣寺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筑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崇圣寺初建于南詔豐佑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組建筑群距離下關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蒼洱勝景之一。5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F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叭乙谎劬粦魩着杌ā钡木跋笠廊弧9懦莾葨|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6大理喜洲大理喜洲白族民居門樓。門樓是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突出其導向性又為總入口的標志,也是兩個不同空間環境的轉折點。基本造型是“三疊水”與“一疊水”,大門裝飾十分富麗,手法嫻熟,形式各異,斗拱出跳,尺度適中,精雕細刻,富有鄉土氣息,傾注了白族匠人的無數心血,是白族民居建筑中寶貴的遺產。
大理喜州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照壁是院落、庭院組合的一個重要部分,指面對正房視野的一面圍墻,比例尺度勻稱,外觀十分優美,由對稱的高低兩滴水臺組合而成,磚瓦裝飾斗拱,同時飾以泥塑、彩畫、書法等,給人以和諧、大方、精巧的藝術感,它是白族民居建筑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木屋架、青瓦屋面、青石板封檐,相鄰比肩而建,顯得錯落有致,把建筑、人、環境融為一體,并結合自然因素,既體現藝術美,又兼融適用性7洋人街大理洋人街位于大理古城護國路,西起滇藏公路。在古城,大理洋人街原名“護國路”,意為民國初云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護國路東西走向,長1000米,寬7米,青石板鋪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愛,復興等主要街道。之后,為了適應開放旅游的需要,把大理古城定為開放旅游的主要景點,紅山茶賓館定為涉外賓館,紅山茶賓館在古城護國路西段,由此,護國路便成為外國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中西風味店,珠寶店,古董店,扎染店,畫廊各行各業隨之興起,鋪面林立兩側,琳瑯滿目,目不暇接,成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如今大理古城護國路的名字在外國有些圖紙上,早已真稱為“洋人街”了。可見大理洋人街已馳名世界,成為外國友人向往的地方和他們旅居大理的溫馨家園。白族的建筑特點白族建筑。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區的住宅都建有門樓,以喜洲門樓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閣造型,飛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磚瓦壘砌。除大門瓦檐裙板和門楣花飾部分用木結構外,余以磚瓦結構為主。木質部分鑿榫鉚眼相結合,與磚瓦部分錯落有致,精巧嚴謹。樓面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富麗堂皇,古樸大方。白族建筑。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區的住宅都建有門樓,以喜洲門樓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閣造型,飛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磚瓦壘砌。除大門瓦檐裙板和門楣花飾部分用木結構外,余以磚瓦結構為主。木質部分鑿榫鉚眼相結合,與磚瓦部分錯落有致,精巧嚴謹。樓面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富麗堂皇,古樸大方。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藝術的一大景觀。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這樣的俗語流行: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里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大理白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區設置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改為大理府、鶴慶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清代繼續延襲明代這一政策,但在邊遠山區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采用石頭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有三寶,石頭砌墻墻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墻壁,也用于門窗頭的橫梁。這種用材的特征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筑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余,連延數里不斷"。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用墻壁遮擋,遮擋墻上一般寫上"福"字。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白族民居,進了門樓便見一堵照壁。照壁建造得甚為精致:上有青瓦或琉璃瓦的鋪蓋;挑檐下,正中是方形、菱形或扇形的題詩壁畫,常見的多為山水風光、歷史人物和龍、鳳、梅花鹿、金孔雀等祥獸瑞禽。照壁一般都書寫了“福祿壽喜”、“毓秀鐘靈”、“紫氣東來”等吉語,以寄托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照壁是白族民居習俗的顯著特色。白族人家建房,必須首先迎東建筑一堵照壁,讓朝霞晨光最先照耀在這堵大墻壁上,于是人稱“照壁”,又稱“風水壁”。關于這一名稱的由來,白族民間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大理是一片汪洋澤國,百姓常受洱海泛濫之苦。同時,洱海里的羅剎水怪,也常常飛啄人的眼睛。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聽說后,下凡與羅剎水怪斗智。她用洱海邊生長的螺獅當作人的眼睛給羅剎吃,又讓黃狗將水怪趕出了大理。從此以后,白族蓋房造屋時,便在門樓里建起照壁,以喻擋住了洱海的狂濤洪水,祈得安居樂業,吉祥幸福。
白族飲食文化
因遠白族由于流離遷徙的年代久遠,居住的自然環境及特產的迥異,在傳統飲食上雖與大理洱海邊的白族有著共同的民族特色,但在某些方面卻發生了變化。饋贈佳品卷粉和米干。因遠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種“因遠紅谷米”為原料,并以手推磨磨成米漿在長寬約二尺的框內,架空于沸水鍋上面熏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紙,軟而具韌性,無論煮食或涼拌,味道都異??煽?。米干由卷粉晾曬后可分別做成絲或片,由于它便于儲存、攜帶,是白族民間饋贈親朋好友的慰問品。節慶祭品壓模粑粑及粑粑果(片)。用“因遠紫米”及糯米飯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曬后加鹽、白酒浸蝕,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進鐫刻著花鳥魚龍、福祿壽禧等圖案的模板內,壓制而成的壓模粑粑是因遠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特征,壓模粑粑是白族春節、清明節、祭祖節及三月會等廟會必備的節慶食品和祭品。美食簡介
生皮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這是將整只豬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時,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黃色時為止。吃時將肉切成肉絲或肉片,佐以姜、蔥、蒜、燉梅、辣椒、蕪美等調料,又香又鮮,為款待貴客的民族佳肴。
海水煮海魚("活水煮活魚"或者叫"酸辣魚")
洱海邊的漁民煮魚時,特別是烹煮當地稱為“油魚”等肥美魚兒時,一般都不用油煎。他們舀來洱海之水,待鍋內水沸時,放入鮮魚,再擱上濃重的辣椒粉和花椒粉,其味鮮美麻辣,俗稱“海水煮海魚”。
下關砂鍋魚
這是下關的地方特色菜肴。將洱海的肥美鯉魚,剖腹洗凈,抹上少許精鹽,腌上十來分鐘,與火腿片、嫩雞塊、鮮肉片、豬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參、豆腐、玉蘭片等各種適量配料,同置砂鍋內,再撒入適量的胡椒、精鹽、味精等調料,置炭火爐上文火k煮而成。食時,將砂鍋以盤襯墊上席,即熱氣騰騰,又鮮美可口。
燉梅
大理地區產梅,尤以洱海東岸,綿延百里的半山半壩地區到處是梅樹林。梅有苦梅、鹽梅兩種。用苦梅制作的燉梅,是白族人民喜歡的調味品。燉梅是將苦梅放入沙罐,加上鹽和花椒,蓋嚴后,置于火塘正中,周圍堆上稻殼,點燃后,用微火連著燉上一至兩天。這時,黑色的燉梅味道酸香異常,老百姓常用作吃生皮的調料,或加上紅糖做成燉梅湯。燉梅耐貯,能放上一二年而不壞。
雕梅
產于洱源縣的雕梅,制作時先用石灰水將鹽梅浸泡。取出晾干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連續曲折的花紋,并小心擠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縷,壓扁后其狀似一朵朵盛開的菊花。這時,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紅糖浸漬。幾個月后開瓶取出,雕梅色澤金黃,清香四溢,是洱源縣出產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志。因為當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須依俗給婆家送上一盤姑娘制作的雕梅作為見面禮。新婚之夜,新娘要為親友賓客擺設點心甜席,此謂“擺果酒”,案十上陳列著新娘帶來的蜜錢、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讓大伙品評。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們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還稱得上是一種工藝美術品。
餌塊
餌塊又稱粑粑,是廣泛流行于云南的傳統小吃。但是,大理餌塊別具特色:將蒸熟的米團,放在大理石墊板上,用工搓揉。包入糖和核桃鹽、鹵腐等,置炭火爐*烘烤。這種現揉現燒的餌塊,軟香可口。
乳扇
洱源鄧川壩,土地肥沃,水草豐美,這里的農家素有飼養乳牛的傳統。當地出產的乳扇,為遠近馳名的特產。制乳扇時,先將鮮牛奶發酵成酸奶水,再放入鍋內加熱至60C一70℃,隨即傾入鮮牛奶,并用竹筷輕輕攪動,使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等漸漸凝結成絮狀,再用竹筷攤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風干而成。
黃中帶白、純潔光亮、薄似紙張的乳扇,富含蛋白質、脂肪等,營養豐富。它可以生吃,也可煎、蒸、烤吃。但最好是用香油煎成淡黃色,取出置涼,又脆又香,尤為可口??自~是白族宴客的美味佳肴,是祭祀的必備供品,也是饋友的佳品??静?/p>
烤茶是白族的傳統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設置了鑲以木架的鑄鐵火盆,上面放有一個鐵三角架,來了客人,主人便讓客人到堂屋落座,并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準備烤茶待客。待砂罐煨熱后,放入茶葉,迅速抖動簸蕩煨烤。待茶葉烤至徽黃色,飄逸出清幽的茶香時,沖入一勺開水。這時,只聽“傭”的一聲,被沖起來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繡球花狀,堂以立時飄逸一股誘人的茶香。這一沖茶之聲,又響又脆,因而又稱烤茶為“雷響茶”。
32
待茶泡沫落下砂罐時,便可沖入開水,斟茶獻客了。煨烤的茶水,茶色澄黃,濃香撲鼻。烤茶一般沖水三道,邊煨烤邊品茗:初飲覺得其味微苦,再品則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覺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滿齒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謂“頭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飲第二道茶時,還往茶內放入核桃仁片、紅糖、蜂蜜和幾粒花椒,別具一番風味。
烤茶的茶具也很別致??静璧纳肮薮植?而茶盅卻為小巧玲瓏、潔白晶瑩的瓷杯。按照“酒滿敬客,茶滿欺人”的習俗,主人斟茶要少,僅以品啜一二口為宜。當主人雙手高舉茶盅向客人獻第一盅茶時,客人接茶后應將它轉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長者和座中長輩,彼此謙讓一番之后,客人方可品茗。這時,客人一邊品啜,還要一邊贊賞茶味的甘香,欣賞茶盅的精巧。因而,白族的烤茶習俗,堪稱一門茶道藝術。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葉,多為下關淪茶。下關向為制茶中心,這里出產的散茶,遠銷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遙遠,常遭風雨,損失甚大。后來將散茶壓成碗形茶塊,不但耐儲易運,還不失茶味。茶葉運至地處長江、淪江匯合口的四川滬州時,茶商為廣銷此茶,便宣傳道:“淪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將下關出品的茶葉稱為下關注茶。于是,這種茶味醇厚,湯色澄黃,香氣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氣、散煙醒酒之效的下關淪茶,便聲名遠揚了。
豬肝胙
霜降過后,鶴慶的一些農家開始宰豬了。這時,他們照例要腌制白族傳統風味食品——豬肝胙。
豬肝胙的制法大略如下:將新鮮豬肝、豬肚、豬大腸和排骨等洗凈,入鍋煮成半熟,撈起來晾涼后,把豬肝、豬腸、豬肚切塊,將排骨剁成小節塊。然后,再按10%的比例放入鹽巴,12%的比例配辣椒粉,以及150一200克的花椒粉、50—100克的小茵香粉和烈性.酒1斤,調勻拌和后,裝入陶罐,壓緊,封嚴,置于通風陰涼之處。
經三四個月以后,可開罐食用了。啟封時,一股豬肝胙特有的香味便飄逸出來。食用時,用一碗盛上豬肝昨,放入飯甑蒸局。蒸后的豬肝脾光潔油亮,香味誘人,吃起來麻辣咸香,鮮嫩可口,是白族農家款待親友的上好下酒菜。如果食用米線、面條,用它作蓋澆菜,其味更佳。
白族服飾簡介這些聚居于點蒼山下、洱海之濱的白族人民,在生活習俗和服飾等方面,一直保持著本民族鮮明的傳統特點。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重。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喜纏白色或藍色包頭,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套黑領褂,下身穿寬桶褲,系拖須褲帶,有的還喜佩帶繡有美麗圖案的掛包。其他一些地區的白族男子,則比較喜歡頭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領褂或數件皮質和綢質的領褂,謂之“三滴水”,顯得敦厚英俊,灑脫大方。一直以來享有“金花”美譽的白族婦女的服飾,更是色澤鮮美,絢麗多彩。大理一帶的婦女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配絲絨黑坎肩,右衽結紐處掛“三須”、“五須”的銀飾,腰間系有繡花飄帶,上面多用黑軟線繡上蝴蝶、蜜蜂等圖案,下著藍色寬褲,腳穿繡花的“白節鞋”。手上多半戴紐絲銀鐲、戒指。已婚婦女梳發髻,未婚少女則垂辮或盤辮于頂,有的則用紅頭繩纏繞著發辮下的花頭巾,露出側邊飄動的雪白纓穗,點染出白族少女頭飾和發型所特有的風韻。劍川一帶的年輕女子則又喜戴小帽或“魚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區的白族婦女,常束發于頂,上插銀管,再以黑布包頭,穿右襟圓領長衣,系繡花腰帶,衣袖和褲腳喜鑲繡各色寬窄不同的花邊,有的還喜束護腿,顯得十分勻稱協調和俊俏美觀??傊?,各地白族的服飾雖呈現出某些地區性的差異,但色彩明快、映襯協調、挑繡精美、古雅端莊等,則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飾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異,但所體現出的總體特征是:用色大膽,淺色為主,深色相襯,對比強烈,明快而又協調;挑繡精美,一般都有鑲邊花飾,裝飾繁而不雜。將其地域特點與白族服飾特色聯系考察大致可尋出這樣的變化趨勢:白族服裝越往南顯得越艷麗飾繁,越往北越見素雅飾簡;就山區與壩區比較,山區白族穿著較艷,壩區白族相對較素。白族現有130萬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州,其余分布在貴州的畢節、安順和湖南的桑植縣。白族服飾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地理環境和民族之間的交往有著密切聯系。大理白族是中國西南地區各民族中經濟較為發達,文化水平較高的民族。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為生產工具,生息和勞動在洱海地區。長期勞動形成的審美觀和民族風情,突出體現在白族服飾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為貴,再配以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繡精美的披掛,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裝藝術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麗風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飾,以風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華民族的服飾百花園中獨樹一幟,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語言,向世人訴說著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來。白族服飾也許與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關,不論男女服飾,在壩區或山區,都盛行以白色為尊貴,并且能根據不同性別、年齡、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鮮艷的外裝。一眼望去便給人們美觀大方、色彩分明、線條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給人過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38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寬褲子,頭纏白色包頭,肩挎工藝考究又實用的繡花挎包。而在山區或與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對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藍色土布腰帶。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白族婦女服飾,雖各地有所差異,但都盛行以白色為尊貴,因此白族婦女不論老少,都愛穿白襯衣,著加工制作精細、鮮美的艷紅色、藍或淺藍色領褂,下穿灰藍、綠色布料加繡花邊褲角的褲子,腳穿繡花鞋,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鑲邊處繡有花、鳥等圖案的繡花短圍裙。白族婦女一身的服飾,不論老少,不僅顯得十分協調,而且還給人以美觀、大方的感覺。各地白族的服飾,既有某些相同之處,也有許多自己鮮明的特色??催^電影《五朵金花》的人,都對白族的服飾有著深刻的印象。阿鵬的服飾,上身著白色對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藍色寬褲,頭纏白包頭,肩掛繡花掛包,這種裝飾色調明快大方,彰顯白族男性的英俊瀟灑?!按蠹t領褂白襯衫,艷藍圍腰花飄帶,叫人不得不喜歡”,說的是白族金花的服飾。這一服飾的基本構件為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領褂(又稱坎肩,無領)和圍腰,下穿花邊褲,式樣多為緊身和束腰,色調上也追求明快大方,對比強烈。發式為辮子盤頭頂,纏以鮮紅頭繩,然后用繡花或彩色頭巾包裹,左側垂下雪白的纓穗。戴銀質耳墜,領褂右衽佩有銀制“三須”、“五須”。手上喜戴銀質、琺瑯或玉石的手鐲和戒指,腳穿繡花鞋。這一身打扮,結構映襯協調,色彩飄逸,對比明快,線條婀娜多姿,難怪有一位詩人曾吟詩感嘆:“獨辮明滅系紅絳,滿頭云錦分外嬌。流蘇俏向紅顏窺,鬢云暗把劉海招。緊袖白衫洱海憐,絳紅領褂蒼山繞?!卑鬃屣h帶白族服飾白族挑花工藝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圍腰頭的帶子。帶端呈扁矛形,帶面由寬而窄,與腰頭加接處最窄。中老年婦女常用黑、藍色布料,少數用彩綢,較長且寬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藍色,一般用布料較短且窄。均用挑花裝飾,以白線為主,少用紅線。年輕人的飄帶挑花圖豐富,有花卉、飛禽等上百種。圖案千變萬化,帶端部位皆挑繡蝴蝶。白族首飾白族金屬工藝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等白族地區。歷史悠久。早在清光緒年間,僅大理就有“三寶”、“三元”、“恒豐”、“福美”等鋪號十六家,能打制周圍白、漢、彝、苗等民族婦女、兒童佩帶的金銀首飾。有扭絲鐲、扁桃鐲、剪鏈、八仙、帽花、戒指、耳環、三須、五須、針筒、耳勺、牙簽、冠針、圍腰牌、蝴蝶、龍鳳等數十種。白族姑娘出嫁時要制一套首飾,有蛇骨鏈,三須、五須、銀質掛鏈,懸上針筒、金魚等飾物;還有金、銀,玉、藤手鐲,紐絲錫,扁桃鐲,串珠鐲,小腿鐲等。以玉器手鐲和銀質技鏈最為名貴,戴此二物者是已婚婦女的象征;還有各種戒指、耳環、管子、帽花、八仙、冠針、龍鳳、蝴蝶、頭排鎖、圍腰牌,頂圈等?,F金、銀、玉器首飾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貴手表。白族童帽服飾工藝品。流行于云南大南、洱源、劍川、鶴慶、云龍等地區。男女幼童頭飾。以魚尾帽為母體,演變出虎頭帽、貓頭帽、獅子頭帽、兔子頭帽、青蛙帽、老鼠帽等多種形式。均以彩繡裝飾。常用圖案有梅花、菊花等。帽兩端綴以圓形銀飾,正前上方飾琥珀、瑪瑙制成的青蛙、佛像或各種造型的銀飾品。有的在頭頂兩側裝彈簧繡球,在帽尾綴銀鈴。白族頭巾白族頭飾工藝品。方形。女用。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劍川、鶴慶、云龍、麗江、蘭坪等地白族聚居區。按工藝可分為四類:挑花頭巾。藍布底白線挑花,用幾何針法挑制各種圖案。青年人頭巾挑花艷麗、繁多。隨年齡增長,花紋圖案不斷簡化。藍底白線挑花這一反彩線挑花的色調,是白族婦女頭巾最突刺繡頭巾。流行于洱源西山、喬后等山區。以天藍或淺綠色布為底,邊為鋸齒形彩線挑花,中間繡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紅大綠突出。扎染頭巾。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區。用白布以靛藍扎染。樸素、明快。多層頭巾。流行于劍川三河、麗江九河等地。除有較簡單的藍底挑花外,多用頭巾包扎造型與層數區別長幼。少幼女童的頭巾為單層,用紅線扎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紅線將雙層頭巾在頭上環扎一周,翻披在后;婚后婦女則戴多層頭巾,少則八層,多則十余層。無論層數多寡,最上邊一層定為藍色,挑制白花。老年人頭巾層數減至三五層,以黑線挑花。42白族頭飾白族服飾與時俱進,有了較大的改革、創新與發展。據史書畫記載,古代的白族先民身著“絳裙襦、黑頭囊、金琺苴、畫皮靴、首飾抹額、冠金寶化鬢、襦上復畫半臂”?!澳奚巡识贰⒃启W花垂、清歌互舉、玉步徐移”,現在這種裝束已不存在,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白族服飾也與現在的白族服飾有著較大的區別。過去白族服飾崇尚簡潔明快的風格,現在為適應審美的需要,不斷向五彩繽紛、色調豐富的方面發展。最突出的是金花頭飾的創新,這一頂漂亮的頭飾囊括了大理“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的優美景致。那發辮下盤著的繡花頭巾,猶如盛開在山頂的山茶、杜鵑,代表大理四季盛開的鮮花;頭巾一側垂下雪白的纓穗飄飄灑灑,象征著終年吹拂的下關風;而繡花頭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絨毛,形象地表現了蒼山頂上那冰清玉潔、經夏不消的皚皚白雪;美麗的發辮似一輪彎彎的月兒掛在花海之中,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輪明月。從這充滿濃郁文化內涵和美好寓意的頭飾,我們不難看出白族人民極具智慧的審美情趣和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男子頭飾簡單。云南大理、洱源、劍川、鶴慶、云龍等地,都用藍、黑色頭。古時曾用八角巾作頭飾。保山阿石寨則用7米多的長白布或黑布作包頭。婦女頭飾復雜,常用的有魚尾帽、花頭巾、白纓穗、銀簪、冠針等。大理、洱源等地婦女頭飾、發型隨年齡變化而變化。幼童(含男童)以戴帽為飾,少女以花頭巾、白纓穗、獨辮發纏繞為飾,少婦以藍布挑花頭巾為飾,老年婦女則以黑布頭巾為飾。白族繡鞋刺繡工藝品。流行于云南大理。主要有三類:其一為船型繡花鞋。盛行于大理海東、下關山區、洱源等地。以鞋體象木船得名。以船形為母體,演變出雞冠鞋、魚型鞋等。共同特點是:鞋頭高翅,鞋尾留有尾扣,鞋幫全部刺繡。常用圖案有佛手、石榴、梅、菊、桃等花果及蝴蝶、青蛙、公雞、蟹等動物。鮮艷奪目。其二為圓口繡花鞋。即系帶圓口布鞋,各地均盛行。僅在鞋頭繡一組圖案,如梅、桃、山茶等花卉,左右對稱。上述兩類為婦女穿用。姑娘從小即學,一雙接一雙,日積月累,到婚嫁時已數十雙,甚至上百雙。接新娘的隊伍中有專人挑鞋,示新娘勤勞、能干。其三為繡花涼鞋,男女青年穿用。采用雪白布面與布殼粘合,剪成所需鞋幫形狀,滾上邊,繡以幾何圖案或二方連續圖案,以上革底,最后在鞋頭釘上繡球。通常只在節日盛會或趕集約會時穿用。民族節日“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曰和佳期。每年夏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曰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后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新中國成立后,三月街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大會。
火把節于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鸢?、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桿,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桿用竹竿串聯三個紙篾扎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每個升斗四周插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著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節的中午,人們帶上小火把、紙錢、香燭、供品,到祖墳前掃墓、祭奠。小火把點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桿后方能回家。墓地如離家甚遠,則在家里祭祀。
太陽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飯,扶老攜幼出門觀賞火把和跑馬。跑馬的有大人、有小孩。繞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遠處馳騁。不跑馬的,就挨家挨戶欣賞各家門前的火把,看誰家火把精致美觀。在全村的大火把點然之前,年輕的媳婦們打著傘,背上新生嬰兒在火把下轉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臨時,村中老人領頭獻祭品,向大火把叩頭。幾個勇敢矯健的小伙子,一個接一個地攀上高豎的大火把,將小火把逐人上傳將大火把點燃。剎時,列焰騰空,鼓樂大作,鞭炮齊鳴,響切云霄,場面壯觀。當火把上懸掛升斗的竹桿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廈門大學《建筑功能材料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五邑大學《生物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消費者行為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環保項目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考核試卷
- 碳素材料在核燃料處理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燈具配件物流與倉儲管理考核試卷
- 石油開采業的行業協會與組織合作考核試卷
- 玉米加工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考核試卷
- 智能驅蚊手環驅蚊效果考核試卷
- 林業副產品在化學品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2024浙江省嘉興市中考初三二模英語試題及答案
- 《習作:心愿》課件(兩套)
- 胃腸鏡檢查健康宣教
- 老年人譫妄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
- 2020年度臨床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質量標準
- 期中句型轉換練習專項過關卷(試題)-2023-2024學年譯林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下冊
-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動申報表
- 《安全教育騎車安全》
- 申請判決書紙質版
-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 主題活動12:小班語言活動《狼和七只小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