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護理在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1頁
全程護理在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2頁
全程護理在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3頁
全程護理在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程護理在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摘要】目的:觀察全程護理在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0例施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n=50〕和研究組〔n=50〕。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根底上采用全程護理,比擬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護理后安康知識知曉率。結果: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00%〔2/50〕,低于對照組的18.00%〔9/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體格檢查、病史查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檢測確診;處于急性期;經X線、CT檢查確診股骨頭壞死或股骨頸骨折,有全髖關節置換術指征;擬擇期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術前血糖、血壓正常,無凝血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因文化程度低等原因無法完成問卷調查;合并抑郁癥及其他精神疾病?;颊呒凹覍倮斫獗狙芯績热莶⒆栽负炇鹬橥鈺?,且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20816〕。按隨機抽簽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37~69歲,平均〔50.392.48〕歲;雙側股骨頭壞死38例,股骨頸骨折12例;艾滋病病程2~20年,平均〔7.950.45〕年;抗病毒治療1~18年,平均〔10.951.45〕年。研究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7~70歲,平均〔50.822.33〕歲;雙側股骨頭壞死35例,股骨頸骨折15例;艾滋病病程2~19年,平均〔7.990.41〕年;抗病毒治療1~17年,平均〔10.921.3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麻醉和手術操作、指導術后日常生活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根底上采用全程護理?!?〕術前護理。①術前一晚通過音樂療法或芳香療法提升患者睡眠質量,必要時使用鎮靜劑;為患者及家屬宣教治療相關知識,包括手術方案優勢、術后相關并發癥及本卷須知等。②告知患者家屬多給予情感支持,多關心患者,引導患者回憶過往快樂光陰,并借助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③加強術前適應性訓練。a.體位適應訓練:取外展中立位,兩腿間放置梯形軟枕,20~30min/次,2次/d;b.定時翻身訓練:設置定時鬧鐘,2h/次,響鈴后立即協助患者翻身,轉換為健側臥位,腰背部墊軟枕成45°,并保持臀部懸空,防止髖關節內收或內旋;c.五趾勾放訓練:術肢下墊軟枕,術肢五趾內勾5s后放松,換腳后交替重復,10~30次/組,3~5組/d。〔2〕術后護理。①并發癥護理。a.感染預防:嚴禁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員查房或探視,定期通風,每天紫外線空氣消毒,并指導患者練習有效咳嗽、深呼吸;根據患者個人需求抬高床頭,注意保暖,定時翻身扣背。b.深靜脈血栓和壓瘡預防:加強術后體位、功能鍛煉干預,患者小腿下放置海綿墊,術后1~3d開展踝泵運動、膝關節被動訓練機被動訓練,設定起始角度20°,30min/次,2次/d;術后第4天,指導患者于監護下下床行走,并逐漸進展患肢負重行走練習,訓練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使用抗凝藥物和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穿戴彈力襪等;每日采用溫水擦拭皮膚,保持皮膚枯燥。②心理疏導。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緩解其不良情緒。

1.3觀察指標〔1〕比擬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擬兩組護理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量表以7分為分界點,評分越高那么焦慮越重。〔3〕比擬兩組護理后安康知識知曉率。采用自擬安康知識知曉率調查問卷評價患者對艾滋病和全髖關節置換術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包括相關根底醫學知識、術前準備及功能鍛煉,以選擇題方式進展測試,全部選對者為完全知曉,有一項選錯者為根本知曉,有兩項及以上選錯者為不知曉。安康知識知曉率=〔完全知曉+根本知曉〕例數/總例數x100%。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軟件進展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hi;2檢驗,以P

2.2兩組護理前后HAMA評分比擬護理前,兩組HAMA評分比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HAMA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安康知識知曉率比擬研究組安康知識知曉率為100.00%〔50/50〕,高于對照組的86.00%〔43/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艾滋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抗病毒治療可一定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而患者發生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后,需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以改善髖關節功能,進步生命質量【3】。但因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極其低下,術后易出現各種并發癥【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安康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差、心理脆弱、術后并發癥多,全程護理通過強化心理支持和體位訓練、定時翻身、五趾勾放等適應性訓練,為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奠定了根底,同時術前開展疾病相關安康宣教,讓患者知曉手術的重要性和優勢,從而進步患者的依從性和安康知識知曉率;術后以并發癥預防為重點護理環節,通過功能鍛煉、嚴格消毒、加強患者個人護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預防并發癥發生[5-6]。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應用于艾滋病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HAMA評分,進步安康知識知曉率,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參考文獻

【1】張俊霞.早期抗阻訓練結合心身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恢復和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4〔21〕:2521-2524.

【2】夏淑鈞.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22,45〔5〕:353-356.

【3】李英,徐艷華,郭孟果,等.早期下床活動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并發癥和髖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5〔2〕:155-159.

【4】鄭玲,童曉茹.家庭訪視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關節功能和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2,35〔21〕:1638-1642.

【5】李英,徐艷華,郭孟果,等.早期下床活動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并發癥和髖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