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登高》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登高》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登高》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登高》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詩圣·杜甫如何讀懂詩歌近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又稱古風)相對,是唐代形成的新詩體,嚴格講究格律,分為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句數、字數、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講究平仄對仗。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律詩在格律上的規定如下: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為四聯,分別叫作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②定韻腳。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一韻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③調平仄。詩句中每個字用平聲或仄聲,都有基本的規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則處理。④講對仗。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對仗又分為工對、寬對等。工對要求詞性和意義嚴格對偶,寬對只要求詞性相近、意義大體相對即可。1.了解詩歌發展源流及格律要求題目解說“登高”,登到高處,古人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題目表明詩歌描寫的是詩人登高時的所見、所感。本詩寫作于大歷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時。2.看標題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涉世不深)

杜甫創作階段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四十四歲)(憂國憂民)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現實主義創作高峰)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望岳》《兵車行》、《麗人行》

《月夜》、《春望》“三吏”“三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岳陽樓》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3.看作者基礎知識檢測古今異義(1)百年多病獨登臺古義:這里借指晚年。今義:很多年或很長時期,人的一生,終身(2)艱難苦恨繁霜鬢古義:悔恨。今義:仇視,怨恨。詞類活用(1)形容詞的活用艱難苦恨繁霜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增多)(2)名詞的活用無邊落木蕭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從高處到低處,落下)4.看注釋,譯詩為文這首詩給我的總體感受是什么?我是從哪兒讀出這些感受的呢?凄楚、悲傷、悲憤、孤獨、沉郁、頓挫(格律)5.誦讀,抓情感關鍵詞,感知感情基調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首聯寫登高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哪六個特寫鏡頭,請圈出意象并簡要概括其特點?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可不是普通的鳥

這是杜甫詩里的鳥意境:雄渾高遠

肅殺凄涼

飛鳥,是一種什么處境的鳥?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毛澤東筆下的鳥——“鷹擊長空”王維筆下的鳥——“鳥鳴山更幽”它們和杜甫筆下的鳥有什么不同嗎?

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因為那時毛澤東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因為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由此看來每一位詩人筆下的鳥都是他們的化身。杜甫筆下的飛鳥,是孤獨痛苦的鳥,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為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李白(701—762),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或曰山東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初隱岷山,益州長史蘇颋見而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詩人在此運用了哪些寫景方式呢?(詩人是如何寫景的)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①視聽結合。“猿嘯”是詩人所聞,“渚清沙白鳥飛回”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②動靜結合。“鳥飛回”是動態之景,清渚白沙是靜態之景,生動描繪出詩人登高所見之景。③寓情于景。描繪秋日登高所見所聞,“鳥飛回”“猿嘯哀”寄寓了詩人的愁思。④高低結合。從“天高”到“渚清沙白”體現了詩人視角的高低俯仰變化。頷聯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落木長江無邊蕭蕭下生命之短暫沉郁不盡滾滾來時間之永恒高昂意境:蒼涼、沉郁而悲壯卻又高遠、雄渾、壯闊。一俯一仰、對比

聯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么?

落木蕭蕭:落葉飄零,會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覺。秋末歲將盡,人亦白發生,會加重鄉愁,這常年飄泊的生活何時能結束?

不盡長江:長江悠悠不盡,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會超越時空的限制,聯想到歷代的一些優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悵望千秋一灑淚”以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

獨:登臺:悲漂泊路途之遠(地之遠也)悲秋傷懷,感傷時令悲客居他鄉,為異鄉之客,漂泊之苦悲離家漂泊時間之久悲自身年老悲體衰多病悲獨自一人,凄凄慘慘,孤獨、寂寞悲登高望遠,心愁難消八重悲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從他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767年,已是漂泊第八個年頭了,他已55歲,距離去世僅余三年。

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矍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當時,安史之亂(755年12月至763年2月)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得繼續“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濃云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郁悶,他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更增添了新的悲哀。背景介紹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煉字原因分析艱難國家個人俱艱難,憂國憂民又憂身。苦恨有心報國酬壯志,身心處境難負荷。繁心急如焚白發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停國難家愁愁更愁,護病斷酒憤難平憂國,憂民,又憂身。

有評者把此詩概括為“三秋圖,杜甫心”。

季節之秋——秋風正勁,長天高遠,猿猴哀鳴,飛鳥盤旋,天地間闊大蒼茫、凄涼清冷的景象,皆傳達出秋之凄冷。

生命之秋——落葉是衰老的象征,“蕭蕭下”隱含著詩人心情的下墜,他感嘆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對滾滾長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嘆時光飛逝,生命短暫。國運之秋——戰亂雖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國事頹敗,觸動了詩人憂時傷世之感。明寫季節之秋,其中也滲透著生命之秋與國運之秋,三者交匯渾融,詩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三秋圖”寄意遙深,“秋”字蘊涵豐富,除了指季節之秋外,請再究深意。

詩人杜甫十分喜歡喝酒,為什么他把酒戒了呢?“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百年多病”,他因病因窮困,戒了酒。在古代中國,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悲的感情。借酒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不能喝酒,這愁悶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進一步,李白說“舉杯消愁愁更愁”,杜甫連自己的酒也戒了,唯一排解愁思的渠道也沒有了,他的痛苦、苦悶、郁悶、悲愴的情緒是多么地深刻!這苦悶不僅來自于個人,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