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理論與方法、周年問題 課件-2022屆江蘇高考熱點專題復習_第1頁
史學理論與方法、周年問題 課件-2022屆江蘇高考熱點專題復習_第2頁
史學理論與方法、周年問題 課件-2022屆江蘇高考熱點專題復習_第3頁
史學理論與方法、周年問題 課件-2022屆江蘇高考熱點專題復習_第4頁
史學理論與方法、周年問題 課件-2022屆江蘇高考熱點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唐)劉知幾熱點專題23

史學理論與方法、周年問題【熱點背景鏈接】

任何學科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理論和方法的指導,否則研究者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最后誤入歧途。歷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它研究的是過去的人或事,而作為學習者和研究者的現代人又不是這個歷史過程的參與者,我們無法親眼目睹,親身經歷歷史的發生和發展,只能借助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來盡量客觀公正地展現歷史的本來面目。史學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尤為重要,不僅使我們系統地了解歷史學理論,各個史學流派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和對歷史研究所做出的貢獻,最為重要的是它給我們指出了研究歷史的寶貴的方法,對歷史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研究歷史。

近5年高考回顧高考預測1、2021浙江1(25)馬可波羅是否來華的爭議;2、2021浙江1(21)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革命史觀;3、2020北京(16)司馬光修史的史料使用;4、2020浙江(25)唐鑄幣開元通寶的稱呼;5、2020全國1(25)唐代《步輦圖》;6、2020全國Ⅱ(25)梁林按圖索驥發現佛光寺;7、2020浙江(4)布達拉宮藏漢合璧;8、2020浙江7(25)《清明上河圖》佐證北宋東京社會生活;9、2020天津(14)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歷程中的歷史規律;10、2019浙江(26)研究發現戰國七雄文字基本一樣;11、2018全國1(34)英國工業革命發生條件研究視角的擴大;12、2018江蘇(2)東漢射爵射侯畫像石;13、2017全國3(27)宋太祖駕崩前夜宋太宗活動的不同記載;14、2017全國2(25)我國古代修史從私家攥著到官修史書的過程;15、2017海南(19)分解一段關于APEC的文字為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16、2017北京(14)明代對柳宗元成就認可偏重在文學;1.歷史事件或現象的縱向發展(考查歷史事件脈絡與發展規律):2.考查一個歷史的橫斷面(考查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關系)3.小切口、深挖掘,考查一個重點知識(全面認識、闡釋一個歷史問題的能力)。4.不同考點中聯系緊密或相似知識點的歸納(比較、聯系)(調動和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知識遷移、歸納、聯系分析的能力)5.中外歷史的比較(或世界歷史的發展對中國的影響問題)【考點目標預測】【知識梳理建構】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一、歷史:指過去發生的事情(客觀性、真實存在過的)。二、歷史學:指史學家對客觀歷史的記錄和解釋(具有主觀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實的歷史)

三、歷史學的基本要素(一)、史料1、概念:研究和認識歷史所根據的材料,主要來源有實物的(如古跡、文物、地下發現的遺物等)、文字的(如各種著作、文獻、銘刻等)和口傳的(如傳說、訪問、民歌等)

——《中國歷史大辭典》2、史料的分類及價值(1)、史料的表現形式: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2)、史料按價值劃分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指a當事人、親歷者(當時或接近當時)b直接記錄或留下(較少有主觀加工成份,較能反映歷史真實)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原始資料,包括當時史學家的史實記錄、原始文件、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實物史料等。二手史料指非當事人提供(可以是當時的,也包括后人整理研究)的資料,是利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詮釋(主觀加工成份高)。【知識梳理建構】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一手史料一般比二手史料更可信1、依據上海警察局檔案,1919年5月,上海許多學生家長都收到同樣一份由上海華童公學校長發出的通知(見右框)。引發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業發展,勞動力需求增加

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C.淞滬會戰,逃避戰火

D.國民經濟崩潰,難以維持學業

【鞏固訓練】通知親愛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時,你的兒子無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請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兒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繼續荒廢學業校長:L·H·泰納(Turner)B

【鞏固訓練】2、下圖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

B.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知識梳理建構】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二)、史料解釋(對歷史原材料的解析、闡釋,要求不加入個人的觀點,不能有預先的設定,必須從史料本身以及史料發生時候的社會背景等方面分析)(三)、歷史敘述(對歷史人物的經歷,簡介,歷史事件的概況或發展過程的直接描述,將歷史材料以時間、地點有序的組織起來)(四)、歷史評價(指某人或者某類人站在歷史的角度對歷史事件給予較客觀、公正的評價或議論)三、歷史學的基本要素【問題探究拓展】材料二:某校學生研習城市發展史的學習筆記

明代中葉以后,手工業和商業繁盛,推動了工商業城市的興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字,窮極華靡,金錢珠寶,視為泥沙⑥。伴隨商業的發展,蘇州等地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的現象(《明神宗實錄》卷361),這表明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至清朝蘇州已經是十萬煙火,財富甲于天下⑦。與之相隨的是,市民階層進一步擴大,社會生活亦趨復雜豐富。

問題:請在答案紙上選出與上述四種敘述類型相對應的帶有下劃線的文字序號材料一:某校學生研習李贄思想的學習筆記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贄對正統的思想進行了大膽的挑戰。他認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①,也就是說,“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學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時宣稱“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說:“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③”他所宣揚的自私在當時的背景下,顯然具有反對“滅人欲”的維護個人利益的合理階值④。他是獨具個性的思想家,他的觀點具有濃厚的反正統意識,開啟了明清之際思想的活躍局面⑤。1、歷史學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和歷史評價。歷史史料:①③。(1分)史料解釋:②。(1分)歷史評價:④⑤。(1分)歷史敘述:⑥⑦。(1分)【知識梳理建構】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四、歷史研究的步驟分為問題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歷史解釋等。

【鞏固訓練】C年代科技發明(件)中國世界其他國家件數百分比件數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3、一般認為史學研究分為問題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歷史解釋等環節。下列表格屬于史學研究的A.問題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歷史解釋中西科技發明對比

關于史才,劉知幾“夫有學而無才,亦猶有良田百頃,黃金滿籝,而使愚者營生,終不能致于貨殖者矣”。

在這里史才強調的是一種發現史料價值的眼光,一種如實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現象、開展歷史研究的方法。【知識梳理建構】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五、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學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學科綜合研究法(計量史學、社會史觀、生態史觀)2、孤證不立:只有一個例子不能證明某件事情成立3、二重證據法:即文獻與考古相結合的研究方法4、“讀史征信”:閱讀相關史料,發現歷史的真實佛光寺立面圖【問題探究拓展】2、閱讀下列材料,思考和運用相關史學研究方法與原則:材料一:“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

——王國維(1)材料一中王國維提出了什么史學研究方法,并思考這種方法有哪些優點?紙上之材料:——傳世文獻地下之新材料:——考古文物二重證據法優點:1.考古文物能糾正、印證傳世文獻記載

或填補一些空白,使認識更接近歷史真實。2.傳世文獻能為考古文物的研究提供釋證。【問題探究拓展】材料二:陳寅恪曾說:“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因為重視“材料”,他進一步拓展了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在以詩證史、筆記小說證史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影響了后世史家。陳寅恪將中國古詩與外國詩對比,解釋了中國古詩具有史料價值的原因。他說:“中國詩雖短,卻包括時間、人事、地理三點。外國詩則不然,空洞不著人、地、時,為宗教或自然而作。中國詩既有此三特點,故與歷史發生關系。”還因為唐代是中國詩歌最盛的時代……有學者說,陳寅恪之所以認為唐詩的史料價值最高,因其作者多至二千余人,具有廣泛代表性,能反映各階層社會之生活與思想。(2)陳寅恪繼承發展了哪一史學研究傳統?陳寅恪解釋中國古詩具有史料價值的原因有哪些?2、閱讀下列材料,思考和運用相關史學研究方法與原則:材料三:“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一分證據,只可說一分話。有七分證據,只可說七分話,不可說八分話,更不可說十分話。”

——胡適

(3)胡適的這段話反映了史料實證的什么原則?【問題探究拓展】2、閱讀下列材料,思考和運用相關史學研究方法與原則:適度詮釋原則

關于“史學”,劉知幾說:“如有才而無學,亦猶思兼匠石,巧若公輸,而家無緶楠斧斤,終不果成其宮室者矣”。

它強調搜集和整理史料,為研究和撰述奠定基礎,要求史學家一要確保所用史料真實可靠;二要管理好自己搜集的海量素材。【知識梳理建構】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六、獲取史料的途徑1、去圖書館或相關機構查閱檔案、文字史料、圖片史料。2、參訪當事人或目擊者獲得口述史料3、觀看紀錄片的影視資料4、到當事人活動過的地方探訪遺跡或獲取實物資料。5、現場考古(或考古現場的實跡復原)6、上網搜索七、運用史料時,要保持結論的客觀性,在史料選擇上應堅持的方法或原則:1.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選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堅持正確的史學觀點3.選取客觀、公正、正確的史料4.對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論結合5.搜集更多的史料,對多種史料進行甄選、辨別【鞏固訓練】表中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B.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記述出處“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于涇州,我師敗績。”《舊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舊唐書·太宗本紀》“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舉戰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新唐書·太宗本紀》C【問題探究拓展】3、史料的搜集、甄別、闡釋、運用是新課程下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形成正確的史料觀。對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殺的描述,有下列幾則不同的材料:材料一

“在(南京)馬群鎮警戒的時候,我們聽說俘虜們被分配給各個中隊,每一中隊兩三百人,已自行處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虜)轉眼之間就從地球上消失,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東史郎日記》(日)材料二

《南京大屠殺的虛構》出版后,日本右翼給予了高度評價,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護封廣告詞中寫道:“讀了此書,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殺,那就只能說他是煽動反日。”材料三

下列三幅圖片反映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島的余美紅老師在給學生講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時,引用了她父親講給她的一個事例:“當時我7歲,你叔叔4歲,鬼子打南京時,人們四處逃難。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軍砸開咱家大門,保姆被殺,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槍,昏死過去,僥幸撿了一條命”。請回答:(1)史料證據按照獲取的途徑和保存狀態可以分為實物證據、文獻證據和口述證據三類,請依此對上述材料進行分類。(3分)【問題探究拓展】實物證據:材料三;文獻證據:材料一、二;口述證據:材料四。(3分)(2)在《南京大屠殺的虛構》一書中,田中正明說:“記述歷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絕對不能以傳聞(口述)為證據撰寫論文或記事”。對此你做何評論?(3分)(3)材料一、二同樣出自日本人,但對南京大屠殺一事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這說明了什么?(1分)

【問題探究拓展】傳聞(口述)也是考證歷史的有效證據之一,盡管其真實性不如實物證據高,但絕不可否認其價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說這番話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歷史,為南京大屠殺翻案;這種不能正確對待歷史的舉動將傷害兩國人民的感情。(3分,每點1分)東史郎先生勇于面對侵略歷史,敢于承擔歷史責任,如實描述歷史,有著強烈的正義感;(2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極力為日本的侵略行經辯護,歪曲歷史的真相。(2分)這說明了不同政治態度的人有不同的歷史觀;當今日本右翼勢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任一點1分)八、影響史學觀點和史料運用的幾個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場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選取和運用上的差別;4.時代的局限性等。(4)若想證實余美紅老師父親的說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證據是哪則?(1分)(5)結合下圖,請你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歷史?(2分)【問題探究拓展】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圖片。(1分)尊重歷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2分)

關于“史識”,劉知幾說:“猶須好是正直,善惡必書,使驕主賊臣,所以知懼,此則為虎傅翼,善無可知,所向無敵者矣。”

一方面是說,史家要能闡述和解釋歷史發展的深層次規律,另一方面強調史家肩負價值評判的職責,相當于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鞏固訓練】5、關于宋太祖駕崩前夜宋太宗(時為晉王)的活動,北宋時期有不同記載。《續湘山野錄》記載,宋太宗當晚曾與其兄宋太祖在宮中飲酒,并宿于宮中;《涑水記聞》則稱,那晚宋太宗并未進宮。這反映出

A.歷史事實都是通過歷史敘述呈現

B.同一歷史事實會有不同歷史記載C.歷史敘述不能客觀準確再現歷史事實

D.綜合多種歷史敘述即可確認歷史事實B6、(2019年全國Ⅰ卷42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一、當信任何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