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學考試文學概論考點講解新版_第1頁
2022年自學考試文學概論考點講解新版_第2頁
2022年自學考試文學概論考點講解新版_第3頁
2022年自學考試文學概論考點講解新版_第4頁
2022年自學考試文學概論考點講解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學考試文學概論考點解說考點:文學的文化意義文學的文化意義必然與人的生存狀態、人的生存意義、人與人的交往溝通境況以及人所憧憬的抱負密切有關,一句話,是與人的精神關懷密切有關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的文化意義至少有如下五點: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狀況。2.叩問人的生存意義。3.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4.憧憬人類的將來。5.學習和豐富人們的語言。文學的文化意義不僅表目前對人的生存狀況、生命意義等人文關懷上,并且表目前對文學自身的理解上面。不應把文學理解為與社會文化無關的獨立封閉的存在。考點:文學的文化意義的發現英國伯明翰現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者們把文學—文化閱讀分為“品質閱讀”和“價值閱讀”。(一)“品質閱讀”是指試圖盡量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質,表達一方面注意到語言中的多種要素。“品質閱讀”是對于文學作品的語言技巧的運用以及藝術素質高下的解析。(二)“價值閱讀”就是通過對作品的閱讀和理解,發現作品的價值意義,特別是其中的文化意義。如思婦詩、怨婦詩就有著雙層的文化意義(男尊女卑、懷才不遇)。再如悼亡詩。“價值閱讀”只是發現作品中的文化內涵,不是價值評判。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考點:文學與科學文化1.區別:A)文學的中心問題一方面是人的世界、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抱負,而科學的中心問題則重要是自然世界,人重要作為一種自然對象進入科學的視野。B)文學要揭示的是人的心靈方面的奧秘、情感的奧秘,科學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奧秘。C)文學追求的真重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學則追求客觀世界的規律的真。科學往往選擇真而犧牲美,但文學則規定真、善、美的統一。2.聯系:A)文學與科學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塑造人的素質這個主線點上是相通的。B)文學與科學同樣參與了開發世界的統一過程。C)文學與科學有著共同的根,人類既要科學真理,也珍視藝術真理。考點:文學與歷史文化早在古希臘時期,亞理士多德就對文學與歷史進行過比較,她說:“詩人的職責不在于描述已發生的事,而在于描述也許發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也許發生的事。……兩者的差別在于一論述已發生的事,一描寫也許發生的事。因此,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如司馬遷《史記》中寫的項羽、劉邦。1.區別:文學重虛構、重情感、重詩意。歷史重真實、重事實、重理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形態。2.聯系:無論是歷史還是文學,都可以達到對事物普遍性的揭示。兩者之間具有互動關系。(三)文學與其她藝術文化:繪畫以線條、色彩描述世界,作用于人的視覺,是視覺藝術;音樂以聲音、韻調抒發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聽覺,是聽覺藝術;文學以語言描寫世界,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想象,是語言的藝術。有關這幾種藝術區別的探討最出名的是18世紀德國萊辛的《拉奧孔或稱論畫與詩的界線》。1.區別:文學以語言描寫世界,作用于人的想象,這是文學與其她藝術最主線的區別。2.聯系:各門藝術的辨別是相對的,它們之間有相通、互動的一面。考點:文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前言)中在強調了“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人們的意識”后說:“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始終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變革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本的變更,所有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考點:文學源于社會生活大概成書于戰國末年或西漢初年的《禮記·樂記》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難道自然。”鐘嶸在《詩品》中說:“氣之動物,物之動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毛澤東鮮明的提出:“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由于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為什么文學源于社會生活?1.從哲學角度看,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文學的源泉只能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生活。2.從創作實踐看,除了社會生活這一源泉外,文學藝術不也許再有第二個源泉。古代和外國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3.從作品狀況看,文學作品中的一切因素(涉及題材、主題、人物、情節、構造、語言和技巧等),甚至涉及那些憑借極度想象發明出來的離奇形象,都來自生活。4.我們所面對的社會生活,不是單純的自然物,而是社會物,這里涉及了時代、民族、社會形態、階級、集團以及法律、宗教、道德、倫理、政治、文化老式等復雜關系。這樣,文學之反映不也許僅僅是對于單純自然物的反映,而往往是一種帶故意識形態性的反映。文學改造社會生活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文學不等于社會生活自身。社會生活必須通過作家頭腦的能動的觀測、反映、體驗、研究、感悟、加工、提煉和描寫,一句話,通過藝術的改造,才干轉化為文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的主線分歧就在于承認不承認文學是對生活的加工和改造。為什么說文學是對社會生活的改造?1.從作品形態來看,作品對生活的反映一方面是客觀現實生活的影像,一方面又是作家心靈世界的意象;一方面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一方面又是對現實世界的改造。2.從作品內容的構成來看,它集中地體現為作家對所描寫的生活及所塑造的藝術形象的情感融入和思想滲入。3.從作品的藝術形式和技巧手段看,它們雖要受內容制約,但卻重要決定于作家的具體操作能力和獨特的發明能力,是作家發明經驗的積累和發明才華的顯示。如郭小川的《祝酒歌》。馬克思早就說過:“動物只是根據它所屬的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隨時隨處都能用內在的尺度來衡量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在這里,馬克思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即人能按照自覺的動機、需要和美的規律進行生產,作為人區別于動物的基本標志。德國19世紀古典作家歌德對文學與生活的關系也有辯證的理解,她說:“藝術家對于自然有著雙重的關系:她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她是自然的奴隸,由于它必須用人世間的材料來進行工作,才干使人理解;同步她又是自然的主宰,由于她使這種人世間的材料服從她的較高的意旨,并且為這較高的意旨服務。”審美的含義審美是心理處在活躍狀態的主體,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條件下,對于客體的美的觀照、感悟、判斷。換言之,審美是對事物的情感評價。審美實現的條件(1)主體心理層:主體有“審”的愿望、規定和必要的能力,以及主體心理功能的活躍。(2)客觀對象層:客體對象具有審美屬性。(并非一定是美的事物,丑作為美的背面,也有審美負價值。但必須具有可“審”的感性形態。)(3)中介層①特定的心理時空和心境:審美作為一種活動必須有特定的心理時空的關系組合。馬克思早就說過:“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的景色都無動于衷;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和特性。”②歷史文化的積累:美往往是文化老式凝結的成果。如西方人欣賞圣像、耶穌受難,死亡暴力題材。中國人欣賞梅、蘭、竹、菊、山石等等。中西對“柳”的理解。柳宗元的《江雪》。文學審美活動的特點1.廣闊的包容性:文學借助語言符號來把握現實,其描寫具有無比的廣闊性和豐富性。語言是一切事實和思想的外衣。2.思想的深刻性: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是所有藝術中體現思想最為便捷的一種,甚至可以直接稱之為思想的藝術。審美意識形態的生成和理論概括審美意識形態是如何生成的呢?審美意識形態一方面有一種歷史生成的問題,然后才是對審美意識形態的理論概括。簡要地說,在人類歷史剛剛開篇的時候,當時的人類意識是混沌一片的,只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和人類勞動分工的形成,人類的審美意識才從混沌一片的意識中剝離出來,開始有了相對獨立的審美意識。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浮現了奴隸社會的階級對立,多種復雜的社會關系發展起來了,政治的、哲學的、道德的、倫理的、法律的等意識也發展起來,并與審美意識發生聯系,在這種狀況下,社會的、種族的、階級的、地區的、政治的價值取向,不能不滲入進審美意識之中,于是審美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被拆解。或者說審美意識具有了價值傾向的意識,這就形成審美意識形態。馬克思在重要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前言)中,就是根據歷史事實,提出了基于社會經濟基本上的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哲學的意識形態。其中藝術的意識形態,可以理解為審美意識形態的雛形。文學審美意識形態的內涵1.從性質上看,有集團傾向性又有人類共通性。2.從主體特性看,是結識又是情感。例子左拉的《萌芽》。黑格爾把它稱為Pathos,朱光潛先生譯為“情致”。黑格爾說:“情致是藝術的真正中心和合適領域。”按黑格爾的意思,情致是兩個方面的互相滲入:一方面是個體的心情,是具體感性的,是會感動人的;另一方面是價值和理性,可以作為結識。俄國的批評家別林斯基在發揮黑格爾的“情致”說時也說:“藝術不容納抽象的哲學思想,更不容納理性的思想,它只容納詩的思想,而這詩的思想——不是三段論法,不是教條,不是格言,而是活的激情,是熱情……”3.從目的功能上看,是無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審美活動必須從功利性的占有和享有,轉移到超功利性的曠達和賞玩。但美感可以超脫物質上的功利,卻超脫不了精神上的功利。經驗與體驗經驗是個人的見聞和經歷及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而體驗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