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兒童發展計劃歸類填空選擇題_第1頁
自考兒童發展計劃歸類填空選擇題_第2頁
自考兒童發展計劃歸類填空選擇題_第3頁
自考兒童發展計劃歸類填空選擇題_第4頁
自考兒童發展計劃歸類填空選擇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填空選擇題1.兒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學科。2.(2)連續性(3)持久性3.1987年保羅·巴爾特斯提出來生命全程發展的七個關鍵性階段。(1)生理發展過程(2)認知發展過程(3)人格和社會性發展過程就決定了,發展只是內在因素的自然展開,環境和教育及引發作用。6.共同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輻合論”的倡導者斯騰7.格賽爾認為支配發展的因素有兩個:成熟和學習。8.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杰、沃納、瓦龍、蘇聯的維列魯學派9.心理發展是否有關鍵期最早起源于動物心理學家(勞倫茲對動物印刻)行為的研究。,.1882標志著科學兒童心理學正式誕生,普萊爾成為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11.20世紀早期的兒童心理學研究始于霍爾,有“美國心理學之父”的稱號。13.最早講授兒童心理學的是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他的《兒童心理之研究》。(1925)14.發展研究的研究設計:(1)橫向研究:橫向研究又稱橫斷研究,是在同一時間里,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進行觀察、實驗或測量,以探究心理發展的規律或特點。(2)縱向研究又稱追蹤研究,是對同一個或同一群個體,在較長的時間內進行定期的觀察、實驗或測量,以探究某個心理特質隨年齡變化發展的規律或特點。15.跨文化研究是指同一個課題通過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兒童進行研究。16.個體的發展是基因型(遺傳型)變化為表現型的過程。17.第一類細胞是生殖細胞,它是由女性的卵細胞和男性的精細胞組成。第二類細胞是人類所有的其他細胞,稱體細胞或入體細胞。,.18.人體細胞含有染色體數是46條,即23對染色體。19.染色體主要是由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這兩類化學物質組成。20.兩位科學家:美國的華生和英國的克里克根據X衍射資料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和功能模式。21.DNA四種堿基是:鳥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堿基的配對有一定的規律,其中A與T與C配對,這被稱為堿基互補原理。22.基因是具有特定遺傳功能的最小單位。23.正常兒童發展遵循的兩項原則:頭尾原則(從頭到尾)和遠近原則(由遠及24.腦和神經系統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25.髓鞘化是腦部成熟的重要標志。26.α波是人腦活動最基本的節律。,.(T)→頂葉(P)→額葉(F)28.兒童腦的發展有其嚴格的程序,大約在4至20歲這個年齡階段中存在這兩個顯著的加速時期,第一次是在5至6歲左右,第二次在13至14歲左右。29.新生兒是看不見彩色的。絕大部分兒童都能辨別顏色,只有3%——4%的人是色盲。男孩色盲多于女孩。30.紅顏色特別能引起兒童的興奮。4——8個月的嬰兒最喜歡波長較長的溫暖色。31.測定嬰兒能否辨別顏色的方法有:(1)視覺偏愛法(2)記錄腦電活動(3)去習慣法(4)配色法顏色名稱選擇相應顏色)和命名兩種方法。32.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兒已有聽覺反應。新生兒不僅能夠聽見聲音,而且還能區者鎮靜作用。33.兒童的聽覺能力在12、13歲以前一直在增長,成年后聽覺能力逐漸降低,主要是高頻部分聽力喪失。,.34.膚覺有:痛覺、觸覺、溫度覺。35.空間知覺:是物體的形狀、大小、遠近、方位等空間特性在人腦中的反應。36.3個月大的嬰兒,不僅能看見形狀和圖案,而且還能對將來的事體加以預期。37.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它是對客觀事物運動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38.皮亞杰用以考察兒童形式運算的經典任務之一是擺鐘實驗。40.記憶的問題,是信息加工發展觀的核心。41.嬰兒的再認記憶研究常常采用習慣化——去習慣化范式。42.如果出于純粹缺乏恰當變現某種策略所需要的能力或是技能之外的原因,兒,.產生缺失能自發利用這種策略以幫助自己的回憶,則我們說兒童存在中介缺失。43.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兒童能夠成熟地利用某個策略之前還存在一個奇妙的過渡階段,稱為利用缺失。44.在實際的發展中,除了各種復述策略外,還存在許多其他記憶策略。組織策工。45.一般江源記憶分為關于記憶的元認知知識、元認知自我監督和元認知調節。46.關于記憶的元認知知識,可以進一步區分為關于人、任務和策略三個知識范疇。47.新皮亞杰主義者將短時記憶劃分為儲存空間和運算空間兩個成分,儲存空間加或策略執行等智力運算的空間總量;二者共同組成總的加工空間。48.R·格爾曼認為,兒童早期已經具備一定的數抽象能力和數推理原則知識。49.嬰兒的語音知覺和成人的語音知覺一樣,具有范疇性。,.嬰兒的哭聲可以分為兩種:分化的和未分化的。51.中國兒童獲得順序為:大小→高矮、長短→粗細→高低→厚薄、寬窄。52.成對的形容詞表現出兩極性的特點:積極形容詞和消極形容詞。53.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物量詞又可以根據其使用特點分成個體量詞、臨時量詞和集合量詞等。4、5歲兒童最初掌握的是個體量詞,其次為臨時量詞和集合量詞。54.物量詞的使用必須遵循從“數詞+量詞+名詞”的公式。56.二因素論最先按照因素分析的結果提出智力理論的是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58.因素的層次結構理論:英國心理學家弗農,其中最高層次是一般因素。智力。60.智力的三維結構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第一個維度是內容;第二個維度是操作;第三個維度是成果。61.多元智能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八種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70智力落后。64.情緒具有雙面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即使是同一種情緒反應也是如此。,.緒情緒種類初級情緒6-8個月(18個月達到頂峰)移情、嫉妒、尷尬自豪、羞愧、內疚1歲半-2歲2歲半獨有的情緒。④選擇與處理情境和關系⑤應對壓力。,.70.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的形成:①伊底(id)或本我(生物成分)②自我(心理成分,遵循“現實原則”行動)71.里必多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兩種危機:固執和倒退。(5-1272.把人格描述為五個維度,被稱為“大五人格”——開放性、責任性、外向性、P201)75.根據控制和愛這兩個維度可以把父母分成四種類型:權威型、專制型、嬌寵型、冷漠型。,.76.派克把家庭環境分為兩種變量:社會變量和物理變量。社會變量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物理變量主要是指除人之外的物質條件及其組織和安排。77.性別角色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性劃分。78.性別恒長性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1)性別認同(2-3(2)性別穩定性(4-5歲)知道人的性別不會隨年齡變化而變化。(3)性別恒長性(6-7也不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改變。79.兒童常常偏愛與自己性別相同成員的活動和角色。80.人們常用IT量表測定兒童性別角色的偏愛。IT量表是由36張卡片組成的投射測驗。81.性別圖示理論認為型別同一是性別化的中心任務。82.依戀是最早出現的關系。83.依戀的類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84.奧地利著名習性學家勞倫斯,曾用“印刻”一詞來描繪小動物的依戀過程。85.穆勒和白萊納把嬰兒同伴相互作用劃分成三個階段:(1)客體中心階段(2)簡單互動階段(3)互補性互動階段86.塞爾曼曾將兒童的友誼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從自己的同伴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87.友誼的穩定性隨著年齡而增加,但在進入青春期后出現兩次跌落,一次是在12、13歲,一次是在18歲。89.兒童的活動有三種基本形式:游戲、學習、勞動。90.游戲的種類:一.按照游戲進行的目的性分類:(1)創造性游戲(2)建筑性游戲(3)教學游戲二.按照智力發展水平分類(4)活動性游戲(1)感知運動游戲(3)象征性游戲(2)簡單動作模仿的游戲(4)創造性游戲,.三.按社會性程度分類(1)無所用心的行為(3)旁觀者行為(2)原始的社會性游戲(4)獨自游戲(5)平行游戲(6)聯合游戲(7)合作性游戲91.皮亞杰是第一個系統地追蹤研究兒童道德認識,確切地說是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心理專輯。在1932年出版的《兒童道德的判斷》是研究兒童道德發展的里程碑。92.低年齡兒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有兩個原因造成:一是認識上的局限;二是對權威的服從。93.皮亞杰用編成對偶的故事與兒童談話來研究兒童道德認識的發展,柯爾伯格則采用道德兩難故事,讓兒童在兩難推理中作出選擇并說明理由。94.柯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階段:三個水平六個階段。(P277)95.柯爾伯格主張采用類似皮亞杰的平衡發展模式的教學法——認知沖突法來促進兒童道德的發展。96.班杜拉描述了模仿的三種效應:①榜樣效應②抑制和去抑制效應③誘發效應,.97.式條件反射。98.攻擊性強的兒童與他們記憶中貯存的“同伴對我有敵意”的觀念有關。會不明情況的傷害結為對方的敵意,于是他們的行為傾向于攻擊性。99.利他行為是由同情他人或堅持內在的道德準則而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100.社會學習論者主張用呈現范型的方式來培養親社會行為。102.攻擊行為根據其目的性不同分為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征。狀態性焦慮是人們在特定情境中所產生的專門反應狀態。105.兒童有兩個逆反期:第一逆反期,幼兒期;第二逆反期,青春期。,.106.自殺是一個全球性的悲劇,每年的9月10自殺自我理論由戴維·羅森1993年提出。自殺意念的危機人口。二級自殺防止的重點人口委具有109.認知理論是逃避自我理論的核心。110.111.DNA在生成方式上的特點是自我復制。名詞解釋1.兒童心理學或兒童發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兒童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在心理上的行為和發生的變化的學科。2.先天:稟(bǐng)賦和特質,.3.科學:是指通過一定的研究方法系統地收集可靠、客觀的信息,這些收集的信息能夠用來驗證理論和應用的效度。4.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體上位置相同、控制相對性狀發育的基因,一個來自母方,一個來自父方。5.顯性基因:在決定子代的形狀表現時,力量較強的,在性狀上能表現出來的基因。是隱形基因時。7.習慣化同樣的刺激如果反復地呈現,最后就會使原先出現的反應減弱甚至完全消失,這種現象可以稱為習慣化。8.去習慣化:在個體已對某種刺激形成習慣之后,又出現一個新的刺激,這時的9.同化:是指已有知識的應用,以個體所偏好的現有思考方式,對外界事物加以說明和解釋。,.10.順化:是指個體對特定事物作出反應,改變了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11.信息加工:是指將人類的心智設想為一個復雜的認知系統,這一系列在某些存儲在系統內的信息。12.元認知策略:學生對于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策略。13.元記憶:是一種元認知,是指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14.情感智力:定義為能夠準確適宜地知覺和表達情緒;理解情緒和情緒知識的能力;通過調節情緒促進思維能力;控制自己和別人的情緒的能力。15.社會性參照:個體有意義地搜尋他人(如照料者)的情緒信息(如面部表最后以愉快的活動多產生的積極的情緒克服刺激引起的消極反應。18.系統脫敏法:是指在身體放松的情況下安排患者逐漸地接近所害怕的對象,,.或逐漸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強度,讓患者逐漸減輕懼怕對象的敏感性。19.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樣不僅能使兒童獲得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思想品質;還能幫助兒童客服害怕的情緒。20.教養方式:是指父母通常采用的養育和指導兒童行為的方式,表現為對孩子的控制、關愛、期望以及具體采用的管教方式。21.性別角色:是被社會文化標準認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的一種地位,是按性別來規定的一個人的社會身份。22.投射測驗:采用某種方法繞過受訪者的心理防御,在他們不防備的情況下,探測其真實想法。24.自我強化:是指兒童已經建立了自己內部的行為準則,當兒童的行為符合這個準則時,就自己獎勵自己;違反了這個準則時,兒童就會自己懲罰自己。25.移情或共情:是指兒童在察覺他人情緒反應時所體驗到的與他人共有的情緒反應,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26.自尊:是指人們對自己的價值、長處、重要性等總體的情感上的評價。27.事件可能性策略:指兒童只根據詞的意義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顧句子的句法結構來確定各個詞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和相互關系。簡答題1.學科研究內容:學科研究內容是由研究的目標所決定的(1)描述兒童發展的普通模式(3)解釋和測量個別差異(2)解釋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4)探究環境對發展的影響(5)提出幫助與指導兒童發展的具體方法2.生態學理論,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生態學模型,具體描述了五大環境系統對發展的影響:(1)微觀系統是兒童每天直接接觸的生活環境(2)中間系統如同鏈條上的鏈環,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微觀系統聯結起來,.(3)外部系統會機關。包括諸如地方政府、學校、社區、宗教場所、地方媒體等社(4)宏觀系統(5)時間系統指個體所處的文化環境是上述所以系統的基礎3.發展系統論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關系實在論9構成一種整合的相互依賴和彼此決定的關系)(2)歷史跟執行和歷時性(3)相對可塑性(4)發展多樣性(3)驚跳反射(2)抓握反射(4)游泳反射(5)行走反射(6)強直的頸反射序獲得各種動作)(2)不同的教養方式可以影響動作發展的速度(3)照顧孩子的不同方式會造成動作發展的差異。(4)長期的動作訓練可以加快動作的發展。,.6.評價新生兒感覺的幾種方法:(1)反射行為(2)習慣化和去習慣化(4)視覺偏愛(3)身體運動和臉部表情(5)激發潛能(6)操作性條件反射(7)設備7.視覺的發展:(1)視覺集中:新生兒視覺調節機能較差,視覺的焦點很難隨著客體遠近的變化而變化。新生兒已能用眼睛追隨視刺激)(2)光察覺:新生兒所能察覺的最微弱的光(絕對閾限)要比成人大。新生兒能察覺移動的燈光(3)視敏度:眼睛區分對象形狀和大小微細細節的能力(2)視動眼球震顫法(3)視覺誘發電位測量法7.兒童左右概念的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5-7第二階段(7-9歲)初步地、具體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對性。第三階段(9-118.皮亞杰理論所面臨的挑戰:(1)認知發展能否加速。,.自我中心②類包含③空間(3)認知發展具有領域一般性還是領域特殊性?9.維果斯基認為思維和語言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1)0-2歲,語言和思維彼此獨立發展,兒童具有前言語思維和前智能言語。(2)2-7歲,語言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監督和指導內在思維;還不能區分二者的表現。(3)7歲之后,兒童能夠區分語言的這兩種功能;私用語言用于思維,成為認知發展的核心形式)(1)表征動作時期(2)形象表征(3)符號表征11.造成兒童的策略產生缺失的原因:(1)他們尚未完全領會這種記憶任務的內隱要求,他們的計劃性、預見性或目,.標定向不夠充分。(2)盡管他們可能產生某些策略,但不能自發產生和利用這一特定的策略。行策略。12.簡述幫助兒童的回憶的方式有哪些:(1)內容知識使項目的表征更為豐富和生動,從而使特定的項目更易于提取。(2)一個充分發展的知識系統通過以某種相對省力、自動的方式,激活各項目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回憶。(3)充分發展的內容知識可以支持策略、元認知過程和在一個比較抽象的范湊水平上的材料加工,這反過來有助于回憶。13.計數原則:格爾曼特別關注計數的數抽象過程(1)一對一原則(3)基數原則(2)穩定一次序原則(4)抽象原則(5)次序無關原則14.兒童能說出一個詞的標準:(1)該詞是兒童自發產生的,即不是即時模仿的結果。(2)有穩定且接近成人的語音。(3)有比較明確、穩定的意義,在某一對象或情境出現時前后一致地使用某一個詞,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15.兒童使用形容詞發展過程的特點:(1)具體物體特征的描述發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2)從單一特征到復雜特征(3)從形容詞簡單形式到復雜形式16.單詞句在1歲到1.5歲左右開始說有意義的單詞,具有以下特點:(1)和動作緊密結合(2)意義不明確,語音不清晰。(3)詞性不確定。17.認知相互作用論:主要觀點是兒童語言發展(1)語言是兒童許多符號功能中的一種,符號功能是指兒童應用一種象征或符號來代表事物的能力。(2)認知結構是語言發展的基礎,語言隨著認知結構的發展而發展。18.影響智力的因素(1)遺傳因素(2)環境因素(3)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19.一個好的智力測驗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求:(1)有好的項目,即測題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智慧水平。,.(2)要有較高的質量,既有高的信度和效度。信度表示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效度表示測驗的有效性。(3)要進行標準化,即測驗的編制、實施、評分和結果的解釋等幾個環節都有規定了一致的程序,這樣才能對不同被試的測驗結果進行比較。(4)要有一個適時的常模。20.著名智力測驗介紹:1.丹佛智能篩選測驗:適合0-6歲兒童(1)應人能(2)應物能(3)言語能2.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4)粗動作能首次修訂發表于1916年;其次,推孟還首次提出智商的概念。3.麥卡錫兒童智能量表興趣。(2)測驗的起點比較低,有利于識別弱智兒童,并且對超過該量表使用范圍的大齡弱智兒童也能進行評價。(3)不受名族、地域、經濟背景的影響,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很小,有利于跨文化的使用。21.健康情緒的特征(1)正向情緒或積極的情緒占優勢(2)情緒穩定,.(3)情緒體驗豐富多樣(4)正視自己的情緒(5)適時、適地、適度地表達情緒(6)能及時地、合理地宣泄、轉移和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避免不良情緒(如恐慌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強烈和泛化。22.嬰兒的微笑和出聲的笑嬰兒的笑是第一個社會性行為第一階段:自發的微笑(1-5第二階段: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3、4第三階段: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5、623.克服害怕的幾種方法:(1)對抗性條件作用(例子P186)(3)模特塑造法(2)系統脫敏法(4)認知療法(5)認知療法。通過認識和改變不適當的思想來達到改變行為和情緒的目的,是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24.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理論的八個階段:(1)嬰兒期(0~1.5⑵兒童期(1~3主性,給予一定的自由,能合理控制孩子),.⑶學齡初期(3~6⑹成年早期(18~25⑸青春期(12~18⑺成年期(25~65⑻成熟期(6525.簡評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1)埃里克森對兒童發展的研究著眼于把兒童看作是一個整體、從情緒的、道發展來研究兒童。(2)埃里克森的理論中有一些辯證法的思想。(3)埃里克森比較重視教育的作用,不僅指出了每個發展階段的任務,還提出了解決矛盾、完成任務的具體教育方法。(4)埃里克森雖然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作了重大修改,把人格發展的基本德的本能說。(5)埃里克森的理論與弗洛伊德的理論一樣,沒有能很好的得到實驗證明,提發生的一些主要的變化。,.26.家庭對個性發展的影響:(1)父母的教養方式(2)家庭結構27.父母的教養方式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1)父母本人的個性特征和信仰,對社會化目標的看法,對孩子的期望;對孩子能力的評估以及對兒童期孩子的看法。(2)兒童自身的特征:氣質、性格、動機、能力和興趣愛好等。(3)家庭內部環境,如婚姻關系、婆媳關系、經濟水平、住房條件等。(4)外部環境:工作單位人際關系、鄰里關系、社交網絡、社區。(5)社區文化和亞文化,對孩子的管教和養育在不同的文化和亞文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28.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1)依從性和被動性(2)表面形和局部性(3)情緒性和不確定性(4)大部分幼兒對自我的評價往往偏高,這是因為兒童還沒有開始把自己以及自己的表現與他人相比較。29.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有以下的特點:(1)成人感和獨立意向的發展。②可以作為客觀對象加以觀察和分析的自我,稱為客體的我。,.或社會法則只對別人起作用,而自己是個例外。(4)自我評價漸趨于成熟。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獨立性‘二是從片面性向全面性發展;三是從身體特征和具體行為向個性品質方面轉化。(5)逐步實現自我同一。30.男女智力有不同的優勢領域:(1)語言。女孩獲得語言比男孩早。(2)感知。男性的視敏度由于女性,至少從青春期起是這樣;女性有較好的聽覺定位和分辨力。男性在空間能力上比女性更占優勢。(4)思維。各有特點31.依戀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二階段(3到6第三階段(6個月—332.把早期依戀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歸結如下:(1)對照料者(父母)的安全依戀為嬰兒提供了安全的基地,培養兒童對己、對父母、對同伴的信任感,也為日后父母教育兒童打下基礎。,.(2)依戀的強烈程度不能決定兒童發展的方向。(3)兒童與照料者父母的依戀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能隨著家庭內部關系的變化而變化。(4)兒童個性是兒童經驗的歷史與現實活動統一的產物,它既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連續體,又具有相對的可塑性。33.塞爾曼根據兒童的反應,將角色采擇分成五個階段:0階段自我中心的觀點(3—5區分開來。I階段點。II階段感,知道不僅別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別人也能理解兒童的觀點。III階段共同的觀點看兩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IV階段(12—15歲以上)34.兒童道德觀判斷發展的階段:(1)前道德判斷水平(1.5—7歲)(2)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階段(5—10歲)認為規律是萬能的、不變的,不理解這些規則是有人們自己創造的。(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觀階段(9—11歲以后),.經過協商制定的,可以懷疑,可以改變。35.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1)一些理論家認為攻擊行為是一種本能,是人類固有的一部分。(2)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兒童攻擊性的行為時通過外部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觀察與模仿型獲得。(3)道奇(Dodge)的社會信息加工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解釋攻擊性行為的新理論。他認為兒童受到挫折或挑釁后的反應不僅依賴于情境中的社會線索,還依賴于個體對這種信息的加工或解釋。36.道德情感的三種形式:(1)直覺的情感體驗(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感體驗(模仿)(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感體驗37.自我控制的訓練/方法:(1)有意轉移注意力延遲滿足是測定兒童自我控制的一種手段(2)自我語言暗示(4)積極鼓勵(3)自我監督(5)榜樣(6)對工作難度的準備性,.論述題1.年齡特征或發展階段具有的特點:(1)年齡特征不是單指某一年齡的特征,而是指一個階段(從開始到結束)的年齡時期的特征(2)年齡特征是指該階段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年齡階段的特征,且是占主導地位的一些心理特征。(3)年齡特征是指能代表該階段大多是兒童都具有的典型特征和一般態勢,而不是個別或少數兒童具有的各種特征(4)年齡特征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繼承性,但它不是亙古不變、中外完全統一的。2.縱向研究的優缺點:(2)探明早起發展與以后階段心理發展的關系。(3)縱向研究可以對兒童各個方面作細致的、整體的考察,以揭露心理不同方面的關系,以及各種因素對發展的影響。缺點:在于被試的代表性問題(1)經歷的時間長、耗資多,選擇的被試不可能像橫向研究那樣數量大。,.(2)因為所花時間長、難免有被試流失、使原本不多的樣本更加少。(3)可能使被試產生厭煩情緒和“學習效應”(4)研究結果往往不是發展的結果,而是時代產生變化的影響。(5)有的結果本身有一定的時代意義,過了這段時間或許就失去了重要性。3.影響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1)致胎兒營養缺乏)(2)害病對胎兒發育影響很大,某些病毒和微生物對胚胎具有畸形作用)(3)藥物和其他致畸因素(藥物、咖啡因、毒品、尼古丁、酒精、有毒化學物(4)射線的輻射對胎兒影響最為嚴重)(5)孕婦的情緒(保持心情寧靜、舒暢)4.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一.感知運算階段(0-2歲)嬰兒通過外顯的行為影響世界,以此來認識世界。(1)嬰兒有組織的感覺和動作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清楚和明確。(2)能,尚沒有表現出沉思和反省的信號操作能力。,.(3)皮亞杰將感知運動階段劃分為6個分階段。二.前運算階段(2-7的能力,即心理圖片、聲音、表象、單詞和其他形式表征客體和事件。(1)自我中心(2)缺乏可逆性或靈活性(3)受感知覺外表的支配(知覺性)(4)三.具體運算階段(7-11(1)具有可逆性,并發展了邏輯思維。(2)去中心化。(3)從依賴知覺信息轉而使用邏輯原則。(4)最早出現的是數量的守恒(5-611歲左右出現的體積守恒。四.形式運算階段(11-15(1)兒童能夠不受真實情景的束縛,將心理運算運用于可能性和假設性情境。(2)既可以考慮當前情境,也能夠考慮過去和將來的情境。(3)并且能夠基于單純的言語或邏輯陳述,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及命題間的推理。5.布魯納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一.基本哲學(1),.能力更佳的同伴,能對他們的學習過程起幫助作用。(2)(3)性提供支持。二.認知發展加速(1)通過促進語言習得(2)幫助學生從形象表征模式過渡到符號模式。(3)生。三.表征模式:教師需要認識到個個兒童所使用的表征模式。四.電腦使用:許多教育程序的軟件均提供鼓勵、系類“幫助”菜單和工具、從而提供足夠數量的不同支架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6.信息加工與皮亞杰理論的異同:一.相似:(1)他們試圖描述認知的性質,分析人類心智如何表征和操作信息(2)這些心理學家試圖確認認知過程如何隨著年齡和經驗而變化。二.差異:(1)信息加工理論假定“認知”是信息的加工過程,記憶限制可能影響兒童存儲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強調應為發展提供某種“過程”解釋。,.(2)信息加工理論通常假設發展變化時漸進而連續的,不同于皮亞杰所想象的那種類似非連續的質的變化。(3)信息加工心理學家通常拒絕跨任務一般性或階段的觀念。7.發現超常兒童通常有如下一些心理品質和行為特征:(1)大腦機能上的特征。大腦神經類型屬于靈活性、穩定性強型,使他們有可能迅速、準確、和高效率地接受大量信息,導致他們思維敏捷,記憶力強,精力充沛。(2)心理與身體特征。觀察入微,努力探求正確答案,想象力豐富。(3)人際交往方面。喜歡與年齡大的兒童一起玩,比同年齡兒童更具有豐富的游戲方法和知識。(4)家庭背景、性別和出身次序。來自社會經濟地位、文化教育水平較高家庭的超長兒童較多。(5)學業方面。學業成績一般也由于普通兒童,興趣廣泛。8.使用智力測驗的注意事項:(1)智力測驗是一種科學的方法,需要有專業人士來操作,因為測驗涉及許多方法,更不懂結果如何解釋,不可能給出一個科學的測驗結論。(2)智力測驗還要考慮采用適合的測驗工具。(3)智力測驗一定要在其規定的條件下才能施行。(4)智力測驗是為了更好地對一個人實施教育,進行更有針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