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谷的黎苗古韻_第1頁
檳榔谷的黎苗古韻_第2頁
檳榔谷的黎苗古韻_第3頁
檳榔谷的黎苗古韻_第4頁
檳榔谷的黎苗古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檳榔谷的黎苗古韻卞王玉玨

走進檳榔谷,在一個冬日的午后,北緯18度的陽光,熱心得讓人感覺不到一絲冬天的氣息。漫山遍野的檳榔樹伸展出修長的腰肢,蜂擁著山巒疊翠,歡迎來自天南海北的客人。和它相處的一晌時光,我深深地被其古樸的黎族苗族文化所迷醉。

檳榔谷因其兩邊森林層巒疊嶂,中間是一條延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而得名。15年前,我曾游覽過檳榔谷,感受過其黎族苗族文化氣氛,此番再次游覽,感想更深。和之前相比,新建的景區大門和游客廣場更加氣派、寬大。穿過富有黎苗特色的景區大門,一幅鑲嵌在黎族茅草屋之間的大型龍被壁畫首先映入眼簾,它瞬間把我帶進了黎族的古老文明之中。據記載,世居海南島的黎族系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自殷商開始,其先民就不斷遷入海南島,成為了島上最早的居民。而龍被是表達黎族紡染織繡最高技藝的織造精品,是歷代黎族人民崇拜的“五谷豐產,百業不衰〞的吉利鎮物。前些年,在東方市東河鎮采訪時,當地的黎族織娘曾向我展示過祖輩傳下來的一幅龍被。據介紹,它曾被選送加入迪拜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并被一位珍藏家相中,欲出資100萬元收購,但被拒絕了。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龍被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我的潛意識里,一幅龍被已彌足寶貴。可沒想到的是,在檳榔谷“非遺村〞內的“龍被館〞里,竟然展出從明朝到清朝時期的10多幅龍被。其中最寶貴的是由檳榔谷旅游區董事長程天富先生幾經周折,高價收購并珍藏的鎮館之寶“龍被王〞。這幅“龍騰祥云、麒麟雙鳳吉利圖龍被〞起源于明代末期,它長2.84米,寬1.29米,面積3.66平方米,2022年3月榮獲“世界最大的黎族龍被〞世界紀錄證書。它的圖案精致,色調斑斕,堪稱藝術精品。我久久佇立,認真欣賞,無不驚嘆于黎族先民的高明技藝和珍藏者的遠見卓識。

散步于“非遺村〞內的“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之間,不一樣的黎族文化分別浮現在眼前。其間,三位上了年紀的黎族織錦傳承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們在景區安排的展示臺上,雙手靈活地穿針引線,并不停地揮動手中的打緯刀,將彩色的棉線,一根根落實壓緊,精致的圖案逐漸浮現。一打聽,方知她們分別來自東方市東河鎮的東方村、佳西村和廣壩村。我特意記錄下來了她們的名字:符金花、符瓊花、劉拜命。其中年齡最大的符金花老人今年已近80歲,在景區工作已滿20年,是檳榔谷的明星級人物。在她的身旁,擺滿了各式各樣已經織好的黎錦和一些獲獎牌匾、證書。當得知我是東方老鄉,老人熱心地和我攀談起來。她說,在這里把黎族美孚方言地區的織錦技藝展示給各地游客,心情十分愉快。除了景區管吃管住外,她的所有織錦由景區代為銷售,收入全部歸她個人所有。交談中,一撥撥游客駐足欣賞,嘖嘖稱贊。2022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后,黎錦更加深受群眾的關注和愛好。時至今日,黎錦技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傳頌,這離不開一代代傳承人的接續傳承和一批有情懷有擔當的黎族文化工的辛勤付出。當我依依不舍地與三位遠離家鄉的傳承人道別時,內心對她們平生了一種敬重之情。

走出“非遺村〞,散步在景區道路上,同樣可以感受到濃郁的黎族文化韻味。沿路而建的茅草船型屋,獨特的黎家谷倉,黎族風味小吃等等,一個個黎族文化元素,引起了游客的濃重興趣,他們在這里品味到了海南的“黎村故事〞。踏入“甘什黎村〞,這種感受更加猛烈。正在“文身館〞內參觀的一位內地游客站在一幅黎族婦女文身圖片前凝神觀測。他頗有感慨:“之前一直沒有看到過黎族婦女文身,今天終于是開了眼界,真的是太奇妙了。〞資料顯示,海南黎族婦女的繡面文身隨著黎族世代生存繁衍流傳了3000多年,被人類學家稱之為“在人體上雕刻歷史的敦煌壁畫〞。海南黎族分潤、美孚、哈、杞、賽五大方言區,不同方言、不同氏族的文身圖案都各不一致,黎族文身僅面紋就有37式,手臂紋有14式、腿紋有10式。相傳,黎族婦女在世不文身,死后祖先不認,會成為無家可歸的孤魂,所以未受文身的婦女,死后必需在身上臉上用木炭畫些圖案才能入殮。不過,現在的青年女子早就不再文身,只有少數上了年紀的婦女仍保存有文身圖案。這一傳統民俗正順應歷史潮流,漸漸走向消亡。站在“文身館〞內,我的思緒飛回了童年時代。那時候,東方的漢族群眾與黎族群眾有互認“同年〞(即認親戚)的習俗。祖父當時就與東方鎮的一戶黎族人家認了“同年〞,他們偶爾會到我家里串門作客,其中也有文身的黎族婦女同行。第一次看到她們時,我畏懼得躲到屋子里,不敢出來。由于她們的臉上、手上都紋上了花花綠綠的圖案,好像“外星人〞一般,把我嚇到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是多么的幼稚無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要感謝檳榔谷旅游區,它為廣大游客認識黎族的傳統民俗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在“甘什黎村〞一側,分別建有一間過去黎族姑娘長大后單獨居住,自由戀愛的“隆閨〞和一間原來供黎族姑娘集體居住、消遣或青年男女對唱、談戀愛的“拜扣隆〞,它們吸引不少游客駐足參觀。可能好多在海南島上生活的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隆閨〞和“拜扣隆〞是什么東西,但“甘什黎村〞以實體的方式呈現這一漸行漸遠的茅草屋,并附以文字說明,很好地傳頌了黎族傳統文化。每一個到檳榔谷的游客,都在有意或無意中受到黎族苗族文化的熏陶。

14時50分,大型實景演出《檳榔·古韻》在舞蹈《鉆木取火》中拉開帷幕。隨著百鳥歡叫的背景音樂響起,一群黎族青年男女相繼登臺,他們以形象的肢體語言演繹了“鉆木取火〞的古老場景,詮釋了“火〞在黎族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舞蹈《捏》,讓我第一次領會到了海南苗族的戀愛習俗。節目中,青年男女演員以其詼諧好玩兒的舞蹈動作,表現了海南島苗族青年相互示愛的方式:“捏得越痛,愛得越深〞。短短半個小時內,包括《黎家錦繡》《種山欄》《打柴舞》等在內的舞蹈節目,把觀眾帶入了黎族苗族的歷史文化之中,讓他們感受到了黎苗文化的獨特魅力。演出散場后,大量游客還意猶未盡,久久不愿離場。

“雨林苗寨〞也是檳榔谷的特色景區之一,在那里,不僅可以到苗家喝一口攔門酒,聽一曲苗嶺飛歌,看一場表達苗族文化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體驗古老的苗染苗繡技藝,還可以帶上一包緩解風濕的妙藥偏方。之前我曾經領會過其獨特的魅力,可惜的是,這次游覽時,“雨林苗寨〞正在升級改造中,沒能再次前往體驗。

太陽逐漸西斜,我步行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