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到了“冬病夏治”好時機_第1頁
支氣管炎到了“冬病夏治”好時機_第2頁
支氣管炎到了“冬病夏治”好時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支氣管炎,到了“冬病夏治”好時機王智斌

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及周邊組織出現非特異性炎癥反應,主要病癥為咳嗽咳痰、喘息等。支氣管炎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支氣管炎若不及時治療導致反復發作,最終會進展為慢性支氣管炎,若患者延誤治療甚至可能發展為阻塞性肺氣腫、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較大要挾。

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目前臨床沒有治愈的方法,不過,患者在緩解期采取對癥治療等措施,可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發作。而對于慢性支氣管炎這樣的“冬病〞,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足的有利時機,采用扶正固本、截治病根諸法,能很好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祛除體內沉痼,培補虧損陽氣,加強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減少冬季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目的。

中醫沒有支氣管炎這一病名,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癥將其歸至“咳嗽〞“喘證〞“肺脹〞的范疇,其病由于時感外邪、七情內傷,其中外邪導致肺失宣發肅降,內傷腑臟導致功能失調。雖然病因在肺,但是還需要從整體出發,采取健脾補腎、調理肝臟的治療原則,在夏季采取穴位敷貼、藥罐以及針灸等非藥物療法達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絡、理順氣機的效果。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在中醫治療中的應用源遠流長。在我國現存醫書中,穴位敷貼最早見于馬王堆出土的我國最古老的醫方《五十二病方》,其中記載了用白芥子泥貼敷于百會穴治療毒蛇咬傷的病例。此后不同時代的中醫書籍中也有相關記錄,例如成書于清康熙年間的《張氏醫通》中就有記載,使用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碾成粉末,參與麝香、蜂蜜調成糊狀,敷貼于肺腧、膏盲、百勞等穴位來治療冷哮。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后,穴位敷貼治療在我國臨床醫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哮喘等疾病中發揮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這其中,又以三伏貼的使用最為廣泛。其是中醫根據因時制宜原則提出的一種特別的穴位敷貼治療方法,主要是依照人體陰陽平衡以及四季氣候特點采取的方法,對于多種慢性病均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代研究證明,三伏貼具有調理患者免疫力的作用,是支氣管炎中醫調理中的重要方法。藥罐療法

藥罐療法是從拔罐療法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方法。古代醫家尋常是利用動物的角作為治療工具,晉代醫書《肘后備急方》中就記錄有使用獸角拔除瘡瘍腫痛膿血。在隋唐時期,拔罐治療工具得到明顯改善,此時人們開始使用處理后的竹罐來治療。隨著這一方法的不斷改良,到了清朝就有使用火罐與藥罐治療風寒頭痛、風痹、眩暈等記錄。由此可見,藥罐治療在中醫治療中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藥罐治療尋常是在局部或經絡腧穴上用藥液刺激,能夠調理機體的整體功能,從而達到調理陰陽、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的功能。現代研究證明,藥罐治療能夠促使機體類組胺等物質的釋放,可加強機體的免疫力,對于支氣管炎患者來說具有較好的調理效果。針灸治療

針灸在中醫治療中的應用歷史較為長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內經》,發展至現代已經形成了對比系統的治療方法,在臨床醫學中得到了推廣應用。針灸治療能夠使淤阻的經絡重新恢復通暢,使其恢復正常功能,具有行氣活血、調和陰陽的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