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安徽省滁州市相官職業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靈
芝楊文豐①很早以前靈芝就被供上了神壇。②靈芝,本來只是真菌類生物,怪胎或腎形模樣,菌柄,不像蘑菇那般基本撐在中部,多含角質,質地怪異,異常堅硬,經久不腐,彌漫陳腐氣息。成品靈芝更是呈黑赭色,讓人想起暮冬缺乏陽光的陰郁之日。③靈芝自然沒有蕉葉那般的綠,無嬰孩臉蛋或蛋青似的嫩,無你想象的總帶紫氣、仙霧、祥云及仙樂。靈芝的葉片無法大幅度伸張發展,即便有日光,也不會發生光合作用,因為靈芝不含葉綠素。④然而,如此的靈芝,卻被渲染成集千年天地日月精華的“不死仙草”。“山川云雨,四時五行,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黃芝生嵩山,白芝生華山,黑芝生常山”(《神農本草經》)。《淮南子》則說“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盤石之上”。你可能以為靈芝腳下應該是五色土,土色純凈,祥云繚繞,靈光四射。甘泉流在靈芝左右,喜鵲來去靈芝前后……至少是生活在童話里。⑤想一想,在中國,又有哪一種生物能像靈芝這樣長期籠罩如此神秘、靈異的光環呢?有哪一種生物會似靈芝一般被視為令人起死回生,乃長生不老的“仙藥”呢?有哪一種生物,會被抬至如此之高的地位呢?當然,在古埃及、古希臘,蘑菇是被崇拜成“神物”,而在中國,靈芝卻不僅已是“瑞草”,還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仙的象征!⑥凡事總是物極必反的吧,只要探究,你就會發現:靈芝,其實早已與疾病、與怪異相連——宿命的連接。⑦我們大抵還記得《白蛇傳》里白娘子為救許仙上峨眉盜靈芝。現代醫學倒是證明,靈芝確實含多種生理活性物質,能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在整體上能調節人體機能平衡、人體新陳代謝,促使內臟或器官機能正常化,對神經衰弱等,也有協同治療作用,還可以抗疲勞、美容養顏、延緩衰老、防治艾滋病等——然而,縱然如此,也斷然不可能令人長生不老、起死回生!⑧何況自上世紀以來,被人工引種馴化過的靈芝,體內已被嵌入人工污染和環境污染。靈芝之“靈”,與靈魂、與靈柩、與死亡,我以為,早已明里暗里有剝不開的干系。⑨靈芝被奉上神壇,可說與皇權有關。漢武帝居位時,宮廷年久失修,棟梁腐朽,靈芝滋生焉,臣子怕皇上怪罪便詭稱是吾皇無量功德感動天地,靈芝降生宮廷,乃國泰民安之瑞兆。從此,鄉野朝貢靈芝,便幾成“潛規則”。⑩顯然,非無風起浪,亦非無中生有,靈芝除了已是神異的心理安慰藥,還戴一頂神幻的光環。○11塵世之所以出現“靈芝現象”,在于靈芝得天獨厚就關涉了終極問題——人之生死,還在于這人生太需要寄托太需要信仰卻又太害怕死亡了,何況,這人的黑眼睛,還并不太難飛入一羽羽黑“寒鴉”。既然如此,又會有什么人間奇跡不能被創造出來呢?
(有刪改)7.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靈芝,是真菌類生物,因為不含有葉綠素,所以不會發生光合作用。B.在古代,由于認識的局限,常會崇拜某種生物,比如古代歐洲就把“蘑菇”視為神物。C.靈芝具有多種醫療保健作用,也是神異的心理安慰藥,但也不能無限夸大其作用。D.人害怕死亡又時常遭遇災難需要寄托和信仰,靈芝正好關涉了人之生死問題,因此被渲染成“瑞草”。8.下列對原文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不僅介紹了靈芝的類別、形狀、質地、顏色、醫療保健等方面的知識,也分析了“靈芝”成為“瑞草”的原因。B.第③段通過與蕉葉、嬰孩臉蛋、蛋清的比較說明靈芝長相普通,沒有想象中的仙氣。C.文章舉白娘子盜靈芝救許仙的例子具體地說明靈芝早已和疾病怪異相連,古人早已認清了靈芝的各種醫療保健作用。D.文章以說明為主,配合描寫和議論,介紹了有關靈芝的知識和事理,語言既富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9.文章開頭說“很早以前靈芝就被供上了神壇”,靈芝為什么會被供上神壇?結合全文概括。參考答案:7.B
8.C
9.①靈芝具有多重功效,被視為可以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仙藥。②與神話傳說有關,被看作瑞草,是美好、吉祥、得道成仙的象征。③與皇權有關,是國泰民安的象征。【7題詳解】該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B項,“比如古代歐洲就把‘蘑菇’視為神物”分析有誤。原文說的是古代希臘和埃及,不能等同于古代歐洲。故選B項。【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C項,“古人早已認清了靈芝的各種醫療保健作用”,選項中的前半句并不能說明后半句。材料中舉白娘子盜靈芝救許仙的例子是為了表明,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靈芝確實含多種生理活性物質,能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在整體上能調節人體機能平衡、人體新陳代謝……”等功能。故選C項。【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和歸納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本題要求概括靈芝會被供上神壇的原因。第五節中“有哪一種生物會似靈芝一般被視為令人起死回生”,可概括出,靈芝具有多重功效,被視為可以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仙藥。第五節中“而在中國,靈芝卻不僅已是“瑞草”,還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仙的象征”,可以概括出,靈芝還與神話傳說有關,被看作瑞草,是美好、吉祥、得道成仙的象征。第九節中,“靈芝被奉上神壇,可說與皇權有關。”“靈芝降生宮廷,乃國泰民安之瑞兆”,能理解出,靈芝與皇權有關,是國泰民安的象征。【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涉及的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看看有沒有曲解文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樓道口的一株水稻北方那天,我在一座城市里閑逛時,竟然在一個樓道口那兒,發現了一株長得一點也不好看的水稻。或許是那兒的泥土太薄了,或許是陽光不太喜歡照它那兒,甚至是連雨水也不怎么理睬它,再加上旁邊的那一幢17層高的大樓又老是往一邊擠壓它,所以最后,它就長得歪歪斜斜的像一棵野草,顏色也黃得不像個樣兒,如果不是遇上一位正兒八經的農民的話,誰也不會把它當成一株水稻的。說心里話,我當了二十幾年的農民,都覺得它不太像是一株水稻了。但是仔細看看,它確實又是水稻,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到這兒來的。當時,我就做了如下三個方面的猜想和推測。一是這個樓上可能住著一位早期的農民,他在進城之后,由于想念田野和莊稼,就在那個樓道口那兒種植了一株水稻。第二種情形可能是一位以前在這兒建造這座大樓的民工種下的。他之所以種下這一株水稻,一是因為思鄉,二是因為好久沒有種田了,手有一點兒癢癢,但是不管怎么說,這都是一位很會享受的農民。第三情形則可能是被一輛不負責任的花車誤運到了這里。后來,一位花農發現了這個既不是花也不是草的家伙,就一揚手,把它扔到了那個樓道里。于是,這株水稻就像我一樣遠離了自己的故土,委屈求全地在這座城市里生存下來了。我見那株水稻在搖著身子一個勁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激動得不行。我趕緊走過去,蹲在它的身邊,聲音有些發顫地說:“稻啊,你怎么到這兒來了,你看你現在長得有多瘦,你這個樣子要是讓俺爹看見了,他不難過死才怪呢!”我說:“稻啊,既然你今天遇到我了,那你就放心好了,從今往后,我會天天來這兒守著你的,直到你結了穗為止。”說完,我就蹲在那株水稻的旁邊哭了。因為只有我才知道,那株水稻現在該是多么的寂寞和孤獨啊!自從見到了那株水稻以后,我就天天跑過來看它。后來,我還為此去偷了一位菜農的一小袋化肥,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兄弟一般地照料著它。也許是我天天都在那個樓道口轉來轉去的不太像是一位正經人,所以有一天,那兒的一位樓道管理員就把我給攔住了。當時,我手里正抓著一把濕土,準備去培一下那株水稻呢。樓道管理員用一雙十分銳利的眼睛盯著我說:“喂,你是干什么的?”因為當時,我最怕聽到的就是這種聲音了,所以,那位樓道管理員剛一說出這句話,我就想拔腿逃掉。但是誰知這時,那位樓道管理員卻一把就抓住了我的手臂。他說:“哪里走,你這個壞蛋!”見逃脫不掉,我就小聲地申辯道:“我不是什么壞蛋,我是一位農民。”那位樓道管理員說:“看你的樣子也不像是一位城市人,你還以為你是誰啊!”他說,你說吧,你到底想干什么?我說,這個樓道口有一株水稻,我想給它培一點兒土。那位樓道管理員立刻就捂著嘴嘻嘻地笑了起來。他說:“我看你八成是出來的久了,想水稻想得都快發瘋了,所以你才會將一棵野草當成了一株水稻!”我說,不,它確實是一株水稻,不信,我可以帶你去看看。樓道管理員仔細觀察了一下,神色就顯得有些驚奇起來。他說:“這怎么可能呢,這兒怎么可能會長出了一株水稻呢?”他說,或許,這兒以前是一片稻田吧。這時,我就發現樓道管理員的樣子顯得有一點兒傷感和恍惚,他聲音有些顫抖地對我說,那你就忙吧,我不再打攪你了。我望著樓道管理員漸漸遠去的背影,就突然覺得他以前可能也是一位農民。后來,在我的悉心照料之下,那株水稻終于開始抽穗,并呈現出了金黃的顏色。收割的前一天,我特地去商店里買來了一把鐮刀。盡管我只須用手輕輕地一扯,就可以把那株水稻連根拔起了。但是,我卻不想這么做。因為那樣,無疑是對水稻的一種褻瀆和傷害啊!盡管,那只是一株水稻,一株長得并不怎么優良的水稻,但是作為農民的我,我也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一樣地善待它啊!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莊嚴的儀式,而且也是對水稻以及農民自身的一種尊重啊。那天,當我準備收割那一株水稻時,我就像收割無數的水稻一樣,神情顯得莊嚴而又虔誠。我小心翼翼地用鐮刀割倒了那株水稻,把它捧在手里,我的眼淚就嘩嘩地流淌了下來。
(選自《感動中學生微型小說全集》九州出版社)16.概括小說中“我”的形象特點。(4分)17.簡述小說中敘述樓道管理員這一故事情節的作用。(5分)18.小說的主題是什么?讀完這篇小說你有什么樣的內心感受?(6分)參考答案:16.“我”是一個遠離農村、掛念故土而游離于城市生活之外的(或“被迫委曲求全地生存在城市里的”)無奈、傷感(或寂寞、孤獨)的農民。(4分)17.敘述這一情節使小說故事富有波折(1分);“樓道管理員”這一形象對“我”的形象起到了襯托作用,增強了“我”形象的典型性(像“我”一樣雖然被迫來到城市但仍然深深懷念已遺失的鄉村的農民還有很多),深化了主題(3分)。同時,“樓道管理員”對“我”的懷疑和斥責,也反映了農民在城市里被歧視的現實(1分)。18.主題:小說通過“我”精心照顧“一株水稻”的故事,形象地暗示了農民(特別是來到城市的農民)和農業被忽視甚至是被歧視的生存現狀,呼吁人們尊重、愛護農民和農業。(3分)感受(示例):廣大農民用辛勤的勞動為我們提供了糧食,廣大農民工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為我們建起了城市的高樓、掃凈了城市的路……作為城市人,我們應該尊重農民和農民工,尊重他們的辛勤勞動,愛護為我們城市提供營養的農村,愛護孕育了我們華夏燦爛文明的農業。(3分)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4分)提琴
[美國]保·瓊斯從我幼年時一直到長大離開家上大學,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邁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視為家中的珍寶。它已成為某種象征。我還記得邁克舅舅第一次讓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開陳舊的黑盒子,里面襯墊著鮮艷華麗的綠天鵝絨,那把琴靜靜地平臥其中。“現在你可看見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語調莊重地告訴我,并且讓我透過琴面的f形音孔觀看里面褪了色的標記。是他父親給了他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輩從意大利帶來的。我父親是一位面包師傅,在愛塞克斯大街新開辟的鋪面是他從事的一樁最大的冒險事業。下面打算作為面包房,背面將辟為冷飲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貼面。當父親頭一次告訴母親這個計劃時,他心里異常興奮。“我告訴你,瑪麗,根本不會有危險,”看見母親臉色不對頭,父親說道,“你只要在這份三千美元的借貸申請書上簽個名就行了。”“可如果是抵押貸款,”她嗚咽地說道,“他們可以把我們一家子攆到街上,我們要成為叫花子的,卡爾。”“我想稍微講幾句。”舅舅說。他站起來從陳列柜頂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從報上讀過,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賣了五千元。把它拿去賣了,卡爾。”“哦,邁克!”母親很吃驚。“我可不愿那么做,邁克。”父親說道。“如果你趕快的話,”邁克舅舅告訴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關店之前趕到他那里。”他的雙手微微顫抖,可他的語調卻異常平靜。于是我父親腋下夾著提琴盒出門了。過了一陣子父親從前門進來,他吹著口哨,腳步輕捷,可是仍然夾著那只提琴盒。他做的頭一件事便是將琴盒放回到陳列柜頂上的老地方。“我都已經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門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個念頭,”父親解釋道,“我們干嗎要賣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嗎?這就像我們有了一只保險箱,里面放著嶄新的五十張一百元面額的票子。有了這筆錢,我們就用不著為那筆三千元的貸款擔驚受怕了。你說是嗎,瑪麗?如果我們要還的話,只消穿過三條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母親顯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興,卡爾。”“一個很明智的主意,”邁克舅舅裁決道,“另外,我自愿把這把琴留給小瑪麗,供她在大學里念書的費用。”那筆貸款并沒有給家里造成麻煩。我進中學后,上午上課,下午就在店里幫忙。在我即將上大學的那年夏天,邁克舅舅溘然長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傳給了我。“他們難道沒有讓你們勤工儉學的方案嗎?”一天晚上,父親問我。我告訴他確實有。“我想那樣最好。”他突然說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屜里放了一個信封,里面有兩百元,應該夠繳你開始的那些費用了。你母親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母親確實是這樣。不過她不再憂心忡忡,這把琴已經屬于我了。在我離家的頭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著,我提著這把琴來到埃雷特的樂器店。這位老人從后房走出來,眼睛像貓頭鷹般一眨一眨。我打開琴盒:“它值多少錢?”他拿起琴來:“賣二十五元,也許能賣到五十元,這就要看誰愿意要它了。”“可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說。“不錯,這上面確實有他的標記,”他彬彬有禮地說道,“許多小提琴上都有這種標記,可并不是真的,這也絕不會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視著我,“我以前見過這件樂器,你是不是卡爾·恩格勒的女兒?”“是的。”我簡短地回答道。當然,這把琴我沒有賣掉,我把它帶回家,放到樓上自己的房間去了。在我離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親偶然朝陳列柜頂上瞟了一眼。“琴呢?”她問道,一面把手貼在自己胸口,“你們把它賣了?”父親顯得很憂慮,直到我搖搖頭。“在樓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訴她,“我想把它放到學校我的房間里,平時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母親高興起來,顯得很滿意。“此外,”我繼續說道,“那樣的話,如果發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錢用,你們就用不著為我擔心了。這就像我擁有了一個裝得滿滿的錢匣子,是這樣嗎,爸爸?”“是這樣,瑪麗,是這樣的。”父親一面回答,一面避開了我的目光。
(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這篇小說以一件特定的物品為標題,圍繞提琴展開了一系列故事,起到了寄情于物的表達效果。
B.小說第二段為舅舅決定忍痛賣琴、父親去賣琴、舅舅把它作為財產送“我”、母親舍不得賣琴、我去賣琴等情節提供了依據。
C.這篇小說通過舅舅和父親兩個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偽善,而“我”為了不揭穿親人的謊言,又以善意的謊言隱瞞了事實。
D.雖是平常的故事,作者敘述起來很講究藝術構思,篇末揭開謎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E.這篇小說以人物心理描寫見長,為讀者展示了不同時期兩代人物的復雜情感,行文含蓄。
(2)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復雜的心理?(4分)①他的雙手微微顫抖,可他的語調卻異常平靜。②父親一面回答,一面避開了我的目光。
(3)請概括“我”(小瑪麗)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點及其在小說中的作用。(5分)
(4)小說第一段說:“它已成為某種象征。”請結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詞的豐富內涵。(6分)參考答案:(1)C、E(2)①因被迫賣掉祖傳珍寶的痛苦無奈;為能以這把提琴幫助妹妹一家渡過難關而欣慰。②父親估計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贊許“我”的作法,又為“我”知道真相,過早地承擔家庭的責任而感到無奈和不忍。(3)主要性格特點:能體貼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2分)作用:①“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實感;③通過“我”側面烘托“父親”的形象。(3分,答對任意兩點即可)(4)①關鍵時刻舅舅決定賣琴幫助我們,后來又把它作為財產送給我;母親不愿輕易賣琴:琴是親情的象征;②父親得知琴是贗品卻并不說破,而是巧妙地保護著舅舅的夢想和母親的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學習父親的處理方式,琴見證了父親對“我”的影響:琴是精神財富的象征。(需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朱竹君先生傳姚鼐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與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進至日講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以過降級,復為編修。先生初為諸城劉正分所知,以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會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內多有古書世未見者,請開局使尋閱,且言搜輯之道甚備。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喜,謂非政之要而徒為煩,欲議寢②之,而金壇于文襄公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卒用先生說上之,四庫全書館自是啟矣。先生入京師,居館中,纂修《日下舊聞》。未幾,文正卒,文襄總裁館事,尤重先生。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一日見上,語及先生,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文襄默不得發,先生以是獲安,其后督福建學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歸數月,遂卒。先生為人,內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輒復掩之。后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學強識不衰,時于其間屬文。其文才氣奇絕色,于義理、事物、形態無不備,所欲言者無不盡。尤喜小學,為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諄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皆未就,有詩文集合若干卷。姚鼐曰:余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極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內,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中焉。先生暮年,賓客轉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然亦勞矣。余南歸數年,聞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歿年才逾五十,惜哉!當其安徽、福建,每攜賓客飲酒同上詩,游山水,幽險皆至。余間至山中巖谷,輒遇先生題名,為想見之矣。【注釋】①日講起居注官:日講是為帝王講解經史之官,起居注是記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寢: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間的親愛。語出《尚書君陳》:“惟孝,友于兄弟。”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
督:督管B.且言搜輯之道甚備
道:道理C.而金壇于文襄公獨善先生奏
善:認為……好D.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內多有古書世未見者
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B.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C.時于其間屬文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D.去而人愛思之
趙豈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筠曾得劉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賞識,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樣奉承上司,還時常以公事頂撞他們,是一位難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B.乾隆皇帝“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一事,朱筠“以是獲安”,這是文中頗有深意的一筆,由此可以想見朱筠與于公在館中相頂撞之激烈程度。C.朱筠誠懇待友、提攜后進,“為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諄勤”幾句,描繪出了一位忠厚長者的形象。D.陳伯思也是一個才華橫溢而不隨流俗之人,與朱筠一樣“皆高才耽酒”。文中寫伯思即是在襯托朱筠。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余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1)及在安徽,會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
(2)余間至山中巖谷,輒遇先生題名,為想見之矣。
參考答案:16.B(“道”,方法。)17.D(A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的人。B項,因/憑。C項,在/被。D項的“而”都是表順承的連詞。)18.A(文中并沒有寫到朱筠頂撞劉文正公,只是寫到“而金壇于文襄公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19.余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對兩處得1分)20.(1)后來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詔搜求散佚的書籍,先生上奏說翰林院著(存)有《永樂大典》。(2)我偶然來到山中崖谷,便遇見先生題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參考翻譯】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時都以會寫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進士,授官編修,后升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管安徽學政,因過降級,又重為編修。先生起初受到諸城劉文正公賞識,被認為是疏朗俊偉奇特之士。后來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詔搜求散佚的書籍,先生上奏說翰林院著(存)有《永樂大典》,里面有很多當世見不著的古書,請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來搜尋校閱,并且陳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備。當時劉文正在軍機處,卻不高興,認為不是緊要的政事而徒增煩惱,打算建議讓這事停下來,而唯獨金壇文襄公認為先生的奏議很好,跟劉文正堅決爭執,最終采用先生的意見上奏給了皇上,四庫全書館從此啟動了。先生進入京城,住在館中,纂修《日下舊聞》。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庫館事務總裁,特別看重先生。先生卻不去拜訪,還不時因主持館中事跟他的意見抵觸,文襄感到十分遺憾。一天見到皇上,談及先生,皇上便稱許朱筠學問文章遠超別人,文襄默然不能發話,先生因此而安然無事。其后督理福建學政,過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來幾個月,就去世了。先生為人,在家與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稱贊別人的好處,唯恐沒有說到極致;若有過錯,就總是掩飾。后進之士多因他的稱許而得名。先生房中從早到晚不曾沒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飲酒談笑,博學強記卻不衰減,還時常在這期間寫文章。他的文章才氣新奇豪放,對于義理、事務、情態,無不具備,想要說的話無不窮盡,尤其喜愛小學(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當學政時,遇到賢能的生員,跟他們說話談論就好像同輩人一樣,勸別人為學要先從識字開始,語意誠懇殷勤,離去之后人們都愛戴思念他。他想要寫的書都沒有寫成,有詩文集合若干卷。姚鼐說:我開始認識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陳伯思的關系。當時都二十幾歲,聚在一起慷慨激揚縱論時事,相互磨練探討學問,志向實在偉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個文人學士而已呢!先生與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飲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發揮他的才華。先生以文章名揚海內,豪放俊逸超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來訪賓客更為繁盛,入了他門的,都跟他密切交往,這樣也就很勞累了。我回到南方這幾年,聽說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時年紀才過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時,常常帶領賓客飲酒賦詩,游玩山水,幽深險要處都到過。我間或來到山中崖谷,便遇見先生題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每小題3分)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也。以明經甲科為郎,出補谷陽長。舉高第遷上蔡長。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超為零陵太守,病歸。復征諫議大夫,遷南陽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為人勤力,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躬勸耕農,出入阡陌,止舍離鄉亭,稀有安居時。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蓄積有余。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紛爭。禁止嫁娶送終奢靡,務出于儉約。府縣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視好惡。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荊州刺史奏信臣為百姓興利,郡以殷富,賜黃金四十斤。遷河南太守,治行常為第一,復數增秩賜金。竟寧中,征為少府,列于九卿,奏請上林諸離近宮館稀幸御者,勿復繕治供帳,又奏省樂府黃門倡優諸戲,及宮館兵弩什器減過太半。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皆不時之物,有傷于人,不宜以奉供養,遂奏罷,省費歲數千萬。信臣年老以官卒。元始四年,詔書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應詔書。歲時郡二千石率官屬行禮,奉祠信臣冢,而南陽亦為主祠。
(節選自《漢書?循吏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數十處,以廣溉灌
廣:擴大B.輒斥罷之,甚者案其不法
案:查看C.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
約束:規定D.以明經甲科為郎,出補谷陽長
出:調離京城5.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為民興利”的一組是(
)
①其治視民如子
②開通溝瀆
③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
④禁止嫁娶送終奢靡
⑤省樂府黃門倡優諸戲 ⑥躬勸耕農A.①③⑥ B.
④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召信臣一心“為民興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B.在少府之職時,召信臣認為皇上吃暖房種植的不合時令的蔬菜對健康不利,于是果斷地奏請停止生產和供應此類蔬菜。C.召信臣為人勤勞、肯賣力,而且有謀略。他一心為百姓著想,懲辦貪官污吏決不手軟,從而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擁護。D.元始四年,皇上下詔書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員,召信臣榜上有名,這說明雖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5分)譯文:
(2)信臣以為皆不時之物,有傷于人,不宜以奉供養。(5分)譯文:
參考答案:4.B(案:追查、追究)5.D(“好為民興利”指喜歡替老百姓興辦有益的事,包括勸農耕作、興修水利、提倡節儉等。其中①反映他愛護老百姓,⑤反映他節儉的作風,因此應排除含有這兩項的選項)6.C(“懲辦貪官污吏決不手軟”在文中沒有涉及,文中主要是斥責罷免府縣官吏家中的子弟)7.(1)百姓歸依他,住戶人口成倍增長,盜賊和訴訟案件減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親近愛戴召信臣,稱他為“召父”。(2)召信臣認為這些都是不合季節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不適合用來供奉給皇上。【附文言文譯文】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壽春人。因為明經甲科而擔任郎官,后來離開京城補任谷陽縣長官。后因官吏考績列為優等而升任上蔡長官。他管理上蔡時視民如子,一直受到任地老百姓的稱贊。后來越級提拔為零陵太守,不久因病歸退。(后來)又被征召為諫議大夫,升為南陽太守,仍然同在上蔡時一樣治理百姓。
召信臣為人勤奮努力,有辦法有謀略,喜歡替老百姓興辦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們富足。他親自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在田間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鄉里的亭館中,很少有安閑地休息的時候。他巡視郡中的水流泉源,開通溝渠,修筑水閘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設施總共幾十處,以便擴大灌溉面積,水田年年增加,多達三萬頃。百姓得到了這樣做的好處,有了多余的糧食來貯藏。召信臣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規定,刻在石碑上樹立在田邊,來防止爭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終時鋪張浪費,一定要從節儉出發。府縣官吏家中子弟喜歡閑游,不把耕田勞作當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責罷免他們,嚴重的還要追究他們,用行為不法的罪名處治他們,用這種做法顯示他崇尚勞動厭棄懶惰的態度。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廣泛推行,,郡中的人沒有誰不盡力從事農業生產,百姓歸依他,住戶人口成倍增長,盜賊和訴訟案件減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親近愛戴召信臣,稱他為“召父”。荊州刺史上報召信臣替百姓做好事,他管轄的郡因此充實富足,皇帝賞賜召信臣黃金四十斤。他被升職任河南太守,政績品行常常被評定為第一,皇帝又多次增加官階賞賜黃金給他。
竟寧年間,(召信臣)被征召為九卿。(他)上奏請求皇上光臨上林苑各偏遠宮館,不要再加修葺整治供帳。(召信臣)還上奏請求裁減樂府黃門的樂舞藝人以及宮館中使用的兵器、日常用品的大半。太官園中種植冬天生長的蔥、韭等蔬菜,種在暖房中,白天夜晚都要燃燒沒有光焰的火,這些蔬菜也要等達到一定的溫度時才能生長。召信臣認為這些都是不合季節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不適合用來供奉給皇上,就一一奏請皇帝免除這一切。(這樣)每年節省了幾千萬的費用。召信臣年紀大了死在任上。
公元四年,皇帝下詔書祭祀對百姓做過好事的百官卿士,蜀郡推薦了文翁,九江推薦了召父。當年郡守率領官員屬吏一齊行禮,在召信臣的墳墓前建立祠堂,而南陽也建造了主祠。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顧和,字君孝,侍中眾之族子也。和二歲喪父,總角便有清操,族叔榮雅重之,王導為揚州,辟從事。月旦當朝,未入,停車門外。周顗遇之,和方擇虱,夷然不動。和嘗詣導,導小極①,對之疲睡。和欲叩會之,因謂同坐曰:“昔每聞族叔元公道葉②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導覺之,謂和曰:“卿珪璋特達,機警有鋒,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導遣八部從事之部,諸從事各言二千石官長得失,和獨無言。導問和:“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察察為政。”導咨嗟稱善。初,中興東遷,舊章多闕,而冕旒飾以翡翠珊瑚及雜珠等。和奏:“舊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雜珠等,非禮。”遷尚書仆射。以母老固辭,詔書敕喻,特聽暮出朝還,其見優遇如此。頃之,母憂去職,居喪以孝聞。既練③,衛將軍褚裒上疏薦和,起為尚書令。和謂所親曰:“古人或有釋其憂服以祗王命,蓋以才足干時,吾在常日猶不如人,況今中心荒亂,將何以補于萬分?”帝又下詔,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闋,然后視職。時謝尚領宣城內史收涇令陳干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臟罪,聽自首減死,而尚內挾小憾,肆其威虐。尚為外屬,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寢其奏。時江夏公衛崇并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禮所以軌物成教,故有國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衛崇本由疏屬,復行重制,違冒禮度,肆其私情。若弗糾正,無以齊物。皆可下太常奪服。”詔從之。永和七年,以疾篤辭位,其年卒,年六十四。(節選自《晉書?顧和傳》,有刪改)【注】①小極:困倦、小病。②葉:同“協”。③練:是練祭的簡稱,為古代親喪一周年的祭禮。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謝尚領宣城內史/收涇令/陳干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B.時謝尚領宣城內史/收涇令陳干/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C.時謝尚領宣城內史/收涇令陳干/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D.時謝尚領宣城內史/收涇令/陳干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總角”指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后代稱兒童時代。B.“辟”,在文中是任命官職的意思。在中國古代,表示任命官職的意思的詞還有拜、舉、授、征、除、遷等。C.“中宗”是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號,如漢高祖、唐太宗;它與帝王的謚號不同,謚號往往寓有褒貶,比如高帝、武帝等。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因為從中原向南望,其地處在長江之外,所以稱其為“江表”。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顧和機智有方,委婉喚醒王導。他為了弄醒說著話就打瞌睡的王導,故意對著別人一邊稱頌他的功績,一邊擔心他的身體,驚醒了王導,獲得了好評。B.顧和尊章重典,以禮規范事物。他為人處事恪守相關的禮儀規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裝飾品的使用,大到皇親國戚犯罪后是否應該得到寬恕。C.顧和持守情理,盡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與古人無法相提并論,堅決不同意在守孝期內應薦復職;即便皇帝下詔書,他仍連續上表堅辭。D.顧和多次進諫,不愿迎合權貴。他認為江夏公守喪的時間過長,不合禮法的規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給皇帝擺事實,講道理,規勸皇帝予以糾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以母老固辭,詔書敕喻,特聽暮出朝還,其見優遇如此。(2)禮所以軌物成教,故有國家者莫不崇正明本。參考答案:10.C
11.B
12.C
13.(1)(顧和)以母親年老為由堅決推辭,皇帝下詔書告知他,特別允許他晚上出宮早上回來,他受到優厚的待遇(他被優厚地對待)達到這樣的程度。(2)禮是用來規范事體促成教化的,所以當君王的沒有不崇尚正禮昭明根本。【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時謝尚領宣城內史收涇令陳干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這段話是說“這時謝尚兼任宣城內史,拘捕涇縣縣令陳干并殺了他,主管官員認為謝尚違反制度要處罰黜免他,詔令卻寬恕他。顧和再次上奏說”,圈出句子中名詞和代詞,如“謝尚”“宣城內史”“涇令”“陳干”“之”“有司”等,再根據句意和語法進行排除,如“涇令”和“陳干”屬于同位語,一個是官職名,一個是人名,不可斷開,排除A、D;“糾黜”的主語是“有司”,其前不可斷,排除B,故選C。【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B項,“表示任命官職的意思的詞還有……遷等”,“遷”指的是“變動官職”“調動官職”。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C項,“他知道自己的能力與古人無法相提并論”錯誤,文中說“母憂去職,居喪以孝聞。……和謂所親曰:‘古人或有釋其憂服以祗王命,蓋以才足干時,吾在常日猶不如人,況今中心荒亂,將何以補于萬分?’帝又下詔,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闋,然后視職”,根據顧和所說的話來看,“吾在常日猶不如人……”只是他的托詞,他的真實意圖是想要服喪滿期。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語“顧和”;“以”,用……為由;“固”,堅決;“辭”,推辭;“敕”,下詔令,“喻”,告知,“喻”后省略代詞“之”;“聽”,允許;“暮”“朝”,名詞做狀語,在晚上,在早上;“還”,回來;“其”,代詞,他;“見優遇”,被動句,“見”,表被動,“遇”,對待,禮遇,“如此”,像這樣。第二句中,“所以”,用來……的;“軌”,規范;“成教”,促成教化;“故”,所以;“有國家者”,當君王的;“莫不”,沒有不;“崇正明本”,崇尚正禮昭明根本。【點睛】文言文斷句,可以提供以下參考:(1)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歷史、官職、科舉、姓名等。(2)根據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斷句,抓住這個特點,常能斷開一處,接著可以斷開幾處。(3)根據前后內容的關系,尤其是總領句或分承句。(4)根據韻文的特點斷句,把握一定的用韻規律。(5)借助一些標志性詞語斷句,文言對話常用“日”、“云”等,句首常用如下語氣助詞“夫、蓋、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語氣助詞“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歟(與)”等,(6)借助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何異于……”等。參考譯文:顧和,宇君孝,是侍中顧眾的同族兄弟之子。顧和兩歲時父親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顧榮很器重他。王導主政揚州時,征用顧和為從事。有一次,月初一應當上朝,還沒入宮,車停在門外。周顗遇見他,顧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動。顧和曾經去見王導,王導正困倦,說話間就睡著了。顧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對同座的人說:“從前常聽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說過王公協同輔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體有小不適,令人焦慮。”王導醒了。對顧和說:“你資質優異出眾,不僅是東南之關美,實在是海內俊杰。”于是顧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導派八部從事到街署去,諸從事都議論官長的得失,只有顧和不說話。王導問顧和:“你聽到了什么?”顧和回答說:“明公作為輔佐皇帝的大臣,寧可使法網寬松以至可以漏過大魚,為什么要收集傳言,把嚴苛作為處理政務的原則呢?”王導贊嘆表揚了顧和。當初,晉朝中興,國都東遷,舊的典章制度有許多缺失,皇冠上用翡翠珊瑚以及雜珠等裝飾。顧和奏道:“過去皇冠上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現在用雜珠等,不合于禮制。”于是改過來了。顧和遷任尚書仆射,以母親年老為由堅決推辭,皇帝下詔書告知他,特別允許他晚上出宮早上回來,他就是這樣受到優厚的待遇。不久,因母親去世離職,服喪以孝聞名。練祭過后,衛將軍褚裒上疏推薦顧和,起任為尚書令。顧和對親近之人說:“古代有人脫去喪服去服從君命,大概是因為才干足以處理時務。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別人,何況現在心中混亂,我用什么來對事情有萬分之一的補益呢?”皇帝又下詔書,顧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職務,服喪期滿,然后才去處理職事。這時謝尚兼任宣城內史,拘捕涇縣縣令陳干并殺了他,主管官員認為謝尚違反制度要處罰黜免他,詔令卻寬恕他。顧和再次上奏說:“謝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賄罪,被準許自首免死。而謝尚心中有一點不滿意,就肆意呈威施虐。謝尚身為外戚,按規定可以寬恕,手下的官員,應當依法處置。”謝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疏被擱置下來了。當時江夏公衛崇為庶母服喪三年,顧和就上奏道:“禮是用來規范事體促成教化的,所有當君王的沒有不崇尚正禮昭明根本。江夏公衛崇最近喪母,又在守孝時行重禮,違反禮度,放縱私情。如不糾正,就無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讓他們都除去喪服。”皇帝下詔書同意他的建議。永和七年,因病重辭職,當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就境界的主客體及其對待關系、境界的辯證結構及其內在的矛盾運動、境界美的分類與各自特點,對境界這一中國傳統的美學范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參考答案:他的著作對境界這一中國傳統的美學范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闡釋的依據是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闡釋的內容既有境界的主客體及其對待關系,也有境界的辯證結構及其內在的矛盾運動還有境界美的分類與各自特點。8.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①有些中小網站為換取更多的商業利益,不惜大打擦邊球,放任黃、賭、毒及虛假信息,炒作聳人聽聞的傳言,以迎合一些網民的獵奇八卦心理。②美國加快戰略東移的步伐,實際上就是不想失去亞洲這塊蛋糕,拼命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殫精竭慮地要抑制中國崛起的勢頭。③在刺繡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無數繡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④婚慶典禮本是一件歡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為目前婚慶司儀的能力和素質魚龍混雜,致使很多新人在選擇婚慶公司時倍感頭疼。⑤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從事經濟工作的同志,對央行貨幣政策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應十分敏感,見微知著,了然于心。⑥對一個國家來說,改變貧窮狀況是一件不太艱難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會的價值觀發生扭曲,那將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這類題一定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詞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意義。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①“聳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使用正確。②“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此處應用“處心積慮”。③“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都換了樣子,感到很新鮮。使用正確。④“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來形容“素質”,此處可用“參差不齊”。⑤“見微知著”,見到一點兒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符合語境。⑥“人心向背”,人民群眾所擁護的或反對的,句中誤用為單方面背離。點睛:成語使用要注意幾個方面。1.不要望文生義。成語誤用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對成語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點、明日黃花、不刊之論、差強人意、五風十雨、狗尾續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區別。如“有口皆碑、方興未艾、無所不至、過江之鯽、粉墨登場”等。3.注意適用對象。許多成語都有其特定的適用對象,不能亂用。如“大言不慚、天花亂墜、豆蔻年華、美輪美奐、汗牛充棟”等。4.注意謙敬成語。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年精神病的護理
- 家裝工程協議模板
- 花店飲品蛋糕創業計劃
- 旅行社油漆翻新合同范本
- 綠色DIY蛋糕創業計劃書
- 政府采購合同范本指南
- 2024洛陽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甘南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滄州渤海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公園綠化石材供應合同
- 上海楊浦區社區工作者考試真題2024
- 【MOOC】高級綜合英語-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題含答案
-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鄂東南三校高一下學期3月聯考數學試題(解析版)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修匯報演示文稿
- 《藝術學概論考研》課件藝術本體論-模仿論
- 電廠防腐涂裝培訓ppt課件
- 《汽車座椅制造工藝》PPT課件
- 履帶-輪式爬樓梯電動輪椅設計【帶圖紙】
- 畢業論文小型玉米脫粒機的設計
- 中國歷朝歷代地圖大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