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知識清單-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冊(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第四單元知識清單-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冊(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第四單元知識清單-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冊(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第四單元知識清單-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冊(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第四單元知識清單-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冊(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邏輯的力量》知識清單第一節(jié)發(fā)現(xiàn)潛藏的邏輯錯誤一、同一律同一律概述同一律是:邏輯思維基本規(guī)律之一。它的基本內(nèi)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公式是:A是A。這里的A表示任一概念、任一判斷。即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個概念、判斷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個概念、判斷的內(nèi)容都是確定的,是什么內(nèi)容就是什么內(nèi)容。思維要符合同一律要求同一律要求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保持概念、判斷的同一性。不得將不同的思想劃上等號,也不得將某一思想任意改成別的思想。否則,就違犯了同一律。①對詞項概念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個詞項的內(nèi)涵和外延應當始終如一,不能任意變換。②對判斷命題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個命題斷定什么情況就斷定什么情況,真值應當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轉移。違反同一律要求的邏輯錯誤(1)混淆或偷換概念(2)轉移或偷換論題巧用同一律:(1)要注意一詞多義,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混淆詞義。“微須”的故事清朝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都要填相貌冊,防止冒名頂替。有位考官對每位考生都要親自過過目。有些考生在相貌冊上填“微須”,意思是有少量胡須。哪里知道,考官大人把“微”當作“無”解,許多考生因此倒了霉,被當作冒名頂替者攆出考場。有個常熟考生填了“微須”后,感到很不妙,急忙找文書修改,偏又找不著,到了半夜,只好把胡子剃光。天一亮,走進考場聽點,誰知那考官說:“又來了一個頂替者,冊上明明有須,而你卻是無須的。”原來他的老相識考場文書已代他將“微須”改作了“有須”。有位微須考生不服,與考官爭了起來,考官訓斥他:“讀書人怎么連朱老夫子(朱熹)以微訓無都不知道呢?”在明朝,應試者非讀朱熹注解的四書不可,清襲明規(guī)。可考生笑著回答:“照你這么說,那么孔子微服而過宋,就是脫得赤膊精光了。”“微”是多義詞,共有13種用法,詞義不同表達的概念也不同。(2)區(qū)分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答:外延所指向的對象是一個集合體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外延所指向的對象是一個類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區(qū)別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的方法:單獨概念外延只有一個對象的概念,例如長江是非集合概念。如果概念之后的屬性必須為整體具有,那么這個概念就是集合概念如果概念之后的屬性為個體具有,那么這個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舉例說明:A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這里的“青年人”是集合概念。因為“祖國的未來”這個屬性為整體具有,而不能說青年人的個體是祖國的未來。B青年人應該努力學習。這里的“青年人”是非集合概念。因為“應該努力學習”這個屬性為個體具有,是青年人的個體應該努力學習。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人、中國人、青年人”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達的概念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單純的說一個概念是集合概念還是非集合概念。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才能進行具體的區(qū)分。不能并列使用的概念交叉關系的概念、從屬關系的概念。二、矛盾律矛盾律概述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時是真的,其公式是:A不是非A。其中“A”表示任一個概念,“非A”表示對“A”的否定。整個公式說的是“A”和“非A”互相矛盾,不能同真,二者至少有一個是假的。所謂兩個思想互相否定,即“A”與“非A”互相否定,它包括兩種情況。以任意一概念代入“A”,第一種情況表現(xiàn)為兩個概念構成矛盾關系,例如,“團員”與“非團員”;第二種情況表現(xiàn)為兩個概念構成反對關系,例如:“團員”與“老人”。思維要符合矛盾律要求在命題或判斷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既斷定某一事物情況,又不斷定某一事物情況。例如:既不能說“海口是海南省的省會”,又說“海口不是海南省的省會”。在兩個矛盾的命題中,如果已知其中的一個為假,那么就可知另一個為真。三、排中律排中律概述排中律的內(nèi)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必定有一個是真的。它在概念方面的公式是:“或者是A,或者非A。”其中“A”與“非A”是相互矛盾的概念,A與非A二者必居其一,沒有第三者可供選擇。它的命題或判斷方面的公式是:A或非A。這個公式是說,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思維要符合排中律要求在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中,如果已知其中一個為假,那么可知另一個為真。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中必須承認有一個是真的,這就要求人們思想有確定性。在是與非、真或假之間,不能對兩者都表示否定。“排中”者,排除實際上不存在的“中間道路”之謂也。那么,剛才的生物題為什么不能回答“是”或“不是”呢,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簡單的回答“是”或“不是”的。下列幾種情況可以不回答。具有反對關系的概念。未知的情況。復雜問語。需要保密。外交回答。四、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概述:在論證思維過程中,要確定一個判斷為真,必有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的邏輯要求是:第一,必須有理由,而且理由必須是真實的和全面的;第二,理由能夠必然地推出所要論證的思想。違背充足理由律的邏輯錯誤主要有三個方面。1、理由虛假。2、論證錯誤(推不出來)。(1)理由虛假這類雖然也列舉理由,但理由卻是主觀臆造的,以這類不存在或虛假的理由為依據(jù)而進行論證,就要犯“理由虛假”的邏輯錯誤。如:小東說:籃球隊的隊員都那么高,看來經(jīng)常打籃球可以長高哎。答:這里,小東認為經(jīng)常打籃球可以長高的理由,是籃球隊的隊員都高。事實上,籃球隊的隊員都高并不是經(jīng)常打籃球可以長高的理由,只是小東個人的主觀臆造。(2)

推不出給出的理由是真實的,但它同推斷卻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從理由推不出結論,也即論證的過程有問題。如:因為他書讀得太多,所以思想越來越復雜,進步越來越慢。答:書讀得多,思想怎么會反而進步越來越慢呢?這一推理毫無事實根據(jù)。3.智慧提升:(1)請分析別里科夫所犯的邏輯錯誤別里科夫有一次看到他學校的同事柯瓦連科同他的妹妹在街上騎自行車,嚇得臉色由青到白,第二天他到柯瓦連科家里,說:“你騎自行車,這種消遣,對于青年的教育者來說,是絕對不合宜的!”當柯瓦連科問他為什么時,他說:“難道這還用解釋嗎?密哈益?沙維奇,難道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希望學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可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既然政府還沒有發(fā)出通告允許做這件事,那就做不得。”(契訶夫《套中人》)答:別里科夫反對青年教育者騎自行車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么學生就不會做出好事來”,二是“政府還沒有發(fā)出通告允許做這件事”。這兩個理由,前者是虛假的,犯“虛假理由”錯誤;后者雖真實,但與“青年教育者不能騎自行車”的結論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犯了“推不出”的邏輯錯誤。總之,別里科夫的話違反了充足理由律。五、邏輯規(guī)律的關系充足理由律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它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充足理由律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必要補充。在論證的過程,除了要求概念和判斷本身符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具有確定性,還要求指出判斷與判斷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必然性,具有論證性。六、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間的關系1.同一關系設a、b兩個概念,若它們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時所有的b都是a,則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是同一關系。在說話或寫文章時,具有同一關系的概念在上下文中可以交替使用,以便從不同的方面揭示同一對象的豐富內(nèi)容,從而加深人們對具有同一關系的概念所反映的同一對象的認識。如: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使人感覺到。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位科學巨匠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文中用“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這位巨人”“馬克思”“這位科學巨匠”等具有同一關系的概念,從不同方面反映了革命導師馬克思的特點,不僅用詞優(yōu)美而有力,而且使人們加深了對革命導師馬克思偉大一生的認識。但是,由于語境的不同,有時具有同一關系的兩個概念不能互相代替使用。如“死”與“逝世”等。2.交叉關系設a、b兩個概念,如a概念的外延與b概念的外延相互只有一部分相重合,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與b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是交叉關系。具有交叉關系的概念不能在同一層次上并列使用。3.從屬關系概念的從屬關系包括真包含于關系和真包含關系兩種。真包含于關系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對象與另一個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對象相同的關系。即在a、b兩個概念外延指稱的對象中,若所有的a是b,并且,有b不是a,則a對于b的關系就是真包含于關系。或者說a真包含于b。概念的真包含關系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對象與另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對象相同的關系。即在a、b兩個概念外延指稱的對象中,若有a不是b,并且,所有的b是a,則a對于b的關系就是真包含關系。或者說a真包含b。真包含于關系和真包含關系是相對互逆的。若a對于b來說是真包含于關系,則b對于a就是真包含關系。真包含于關系和真包含關系合稱為從屬關系。在具有從屬關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稱為屬概念,外延小的稱為種概念。由于屬概念與種概念分別反映不同層次的對象,因此,在語言表達中,一般不能并列使用。4.全異關系若a、b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亦即凡屬于a概念指稱的對象,沒有一個同時又屬于b概念指稱的對象,并且,凡屬于b概念指稱的對象,也沒有一個同時又屬于a概念指稱的對象,則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叫做全異關系。若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同一個屬概念c,則a、b之間的全異關系又可分為矛盾關系與反對關系。(1)矛盾關系。若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同一個屬概念c,并且,a、b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正好等于其屬概念c的全部外延,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叫矛盾關系。(2)反對關系若a、b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都真包含于同一個屬概念c,并且,a、b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屬概念c的全部外延,a、b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叫反對關系。第二節(jié)運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三段論推理三段論概述三段論是由兩個性質(zhì)判斷作前提,并借助于它們中的共同概念的聯(lián)結,從而得出結論的演繹推理。一個正確的三段論有且僅有三個詞項,其中聯(lián)系大小前提的詞項叫中項,在結論中做謂項的詞項叫大項;在結論中做主項的詞項叫小項。在前提中,包含大項的判斷叫大前提,包含小項的前提叫小前提。例:所有的金屬(中項M)都有延展性(大前提P)鐵(小項S)是金屬(中項M),(小前提)所以,鐵(小項S)有延展性(大項P)(結論)邏輯構建: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都是P一個正確的三段論每個前提必須是真實的。例:凡是自動投案的犯罪分子都會全說真話。某甲是自動投案的犯罪分子,所以,某甲會全說真話。3.三段論規(guī)則(1)在一個三段論中只能有三個不同的概念,否則犯四概念錯誤。例:物質(zhì)是不滅的,恐龍是物質(zhì),所以,恐龍是不滅的。中項要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則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周延性指在性質(zhì)命題中對主謂項外延數(shù)量的反映情況。具體地說,一個概念(普遍概念)在一個性質(zhì)命題中出現(xiàn)時,如果該命題對這一概念的全部外延有所反映,那么這個概念在該命題中是周延的,如果該命題沒有對這一概念的全部外延有所反映,那么這個概念在該命題中就是不周延的。例:大學教授都是知識分子,博士生是知識分子,所以,博士生是大學教授。(3)前提中不周延的項,結論中不得周延。例:詩歌是文學作品,小說不是詩歌,所以,小說不是文學作品。(4)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判斷,結論必須是否定判斷。例:馬克思主義者都不是唯物主義者,天命論者是唯心主義者,所以,天命論者不是馬克思主義者(5)前提中有一個特稱判斷,則結論必為特稱判斷。例:所有的團員是青年,有的學生是團員,所以,有的學生是青年(6)兩個否定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結論。(7)兩個特稱判斷作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假言推理1.假言判斷:是斷定某一思維對象情況(前件)的存在,是另一對象情況(后件)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若有思維對象情況p,就必然有思維對象情況q,而沒有思維對象情況p,則是否有思維對象情況q并不確定,這樣,p就是q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自然語言表達為: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若沒有思維對象情況p,就必然沒有思維對象q,而有思維對象情況p,則是否有思維對象情況q并不確定,這樣,p就是q的必要條件。自然語言表達為:只有p,才q2.充分條件假言三段論推理一個前提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另一個前提為其它類型的判斷,并且根據(jù)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zhì)推出結論的推理。規(guī)則:(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因此,有二種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即在前提中,非假言前提肯定充分條件假言前提的前件,而結論肯定它的后件。否定后件式:即在前提中,非假言前提否定充分條件假言前提的后件,而結論否定它的前件。例:(1)如果張某是兇手,那么發(fā)案時張某在現(xiàn)場,(如果p,那么q)張某是兇手,(p)所以張某發(fā)案時在現(xiàn)場。(所以q)邏輯構建:如果p,那么qP所以q(2)如果趙某是兇手,那么發(fā)案時趙某在現(xiàn)場,發(fā)案時趙某不在現(xiàn)場所以趙某不是兇手。邏輯構建: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3.必要條件假言三段論推理一個前提為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另一個前提為其它類型的判斷,并且根據(jù)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性質(zhì)推出結論的推理。規(guī)則:(1)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2)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因此,有二種有效式:肯定后件式:即在前提中,非假言前提肯定必要條件假言前提的后件,而結論肯定它的前件。否定前件式:即在前提中,非假言前提否定必要條件假言前提的前件,而結論否定它的后件。例有效式:(1)只有張三年滿十八周歲,他才有選舉權,張三有選舉權所以,他年滿十八周歲邏輯構建:只有p,才q,q,所以p。(2)只有張三年滿十八周歲,他才有選舉權,張三未年滿十八周歲,所以,他沒有選舉權。邏輯構建: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三)選言推理選言判斷:選言判斷是斷定若干可能的思維對象情況中,至少有一種思維情況存在的判斷。分為相容和不相容選言判斷兩種。選言判斷的選言肢應該窮盡。邏輯構建:相容選言判斷:或者p,或者q不相容選言判斷:要么p,要么q選言推理(1)相容選言推理:兩個前提中有一個相容選言判斷,并且根據(jù)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zhì)推出結論的選言推理。規(guī)則:否定一部分選言肢,就必然肯定另一部分選言肢。肯定一部分選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選言肢。例:王敏或者是教師或者是律師,她不是教師,所以,她是律師。(正)邏輯構建:或者p,或者q非P(q)所以q(p)王敏或者是教師或者是律師,她是教師,所以,她不是律師。(誤)(2)不相容選言推理:兩個前提中有一個是不相容選言判斷,并且根據(jù)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zhì)推出結論的選言推理。規(guī)則:肯定一個選言肢,就必然要否定其余的選言肢。某種動物要么屬于脊椎動物,要么屬于無脊椎動物,魚屬于脊椎動物;所以魚不屬于無脊椎動物否定除一個以外的其余選言肢,就必然要肯定那個末被否定的選言肢。例:要么改革開放,要么閉關鎖國。

不能閉關鎖國,所以要改革開放。選言推理要窮盡選言肢。某種生物要么屬于動物,要么屬于植物,病毒不屬于動物;所以病毒屬于植物。遺漏選言肢“微生物”排除法是選言推理的運用,即一件事有N種可能,排除N-1種可能,則可斷定最后一種可能。(四)二難推理二難推理概述:二難推理又稱假言聯(lián)言(選言)推理,是由假言判斷和聯(lián)言(選言)判斷作前提,并且根據(jù)假言前提的邏輯性質(zhì)而推出結論的推理。常見的是以兩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和一個兩肢的聯(lián)言(選言)判斷作前提,推出一個簡單判斷或者一個兩肢聯(lián)言(選言)判斷作結論的推理。種類:分為簡單構成式、簡單破壞式、復雜構成式和復雜破壞式。(1)簡單構成式:邏輯構建:如果某人犯貪污罪,那么他應該受刑法處罰;如果某人犯受賂罪,那么他應該受刑法處罰;某人既犯貪污罪又犯受賂罪(某人或犯貪污罪或犯受賂罪)所以,他應受刑法處罰(2)簡單破壞式:邏輯構建:如果某人真正認識了錯誤,那么他會誠懇地承認錯誤;如果某人真正認識了錯誤,那么他會自覺地改正錯誤;某人既不誠懇地承認錯誤又不自覺地改正錯誤;所以他并沒有真正認識了錯誤。(3)復雜構成式:邏輯構建:如果他是自覺地散布謠言,那么他就是別有用心;如果他不是自覺地散布謠言,那么他就是愚昧無知;他或是自覺地散布謠言或不是自覺地散布謠言;所以,他或是別有用心或是愚昧無知。(4)復雜破壞式:邏輯構建:據(jù)《隋書》記載,隋文帝楊堅不相信墓田風水之說,以自家情況論證風水之說不可信。他說:“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我不當貴為天子;若云吉,我弟不當戰(zhàn)死。”現(xiàn)在我貴為天子,我弟戰(zhàn)死,所以我家墓田既不是不吉也不是吉。請你整理成復雜破壞式二難推理。(一)歸納推理概述: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根據(jù)前提所考察對象范圍的不同,把歸納推理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考察了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不完全歸納推理則僅僅考察了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并進一步根據(jù)前提是否揭示對象與其屬性間的因果聯(lián)系,把不完全歸納推理分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例:在一個平面內(nèi),直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銳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內(nèi)的一切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邏輯建構:

s1具有p屬性,S2具有p屬性……sn具有p屬性S1……sn是s類的全部對象所以凡s都具有p屬性。不完全歸納推理(1)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是根據(jù)基類事物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并且在已考察的事例中未出現(xiàn)相反的事例,從而推出關于該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推理。例:松樹能通過光合作用而釋放出氧氣;高粱能通過光合作用而釋放出氧氣;蘭花能通過光合作用而釋放出氧氣;……松樹、高粱、蘭花等只是綠色植物中的一部分,并且在考察以上幾種綠色植物時,沒有遇到“某種綠色植物不能通過光合作用而釋放出氧氣”的情況。邏輯構建:S1具有p屬性,S2具有p屬性……sn具有p屬性S1……sn是s類的部分事例,且在已考察的這些事例中未出現(xiàn)反例所以凡s都具有p屬性。科學歸納推理是根據(jù)基類事物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并且分析了對象與屬性間可能存在的某種因果關系,從而推出關于該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推理。例:金受熱后體積膨脹,銅受熱后體積膨脹,鐵受熱后體積膨脹,金銅鐵是金屬的部分小類對象,它們受熱后分子的凝聚力減弱,分子運動加速,分子彼此距離加大,從而導致體積膨脹;所以,所有的金屬受熱后都體積膨脹。邏輯建構:S1具有p屬性,S2具有p屬性……sn具有p屬性S1……sn是s類的部分事例,且S1……sn都與P有因果聯(lián)系;所以凡s都具有p屬性。(二)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1,思維進程不同。歸納推理的思維進程是從個別到一般,而演繹推理的思維進程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fā),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是一個必然地得出的思維進程。2,結論所斷定的知識范圍不同。演繹推理的結論沒有超出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歸納推理除了完全歸納推理,結論都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3,前提與結論間的聯(lián)系程度不同。演繹推理的前提與結論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說,前提真實,推理形式正確,結論就必然是真的。歸納推理除了完全歸納推理前提與結論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結論間的聯(lián)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說,前提真實,推理形式也正確,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實的結論。(三)類比推理概述:類比推理是根據(jù)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通過比較而推斷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的推理過程。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例:烏茲別克斯坦的緯度、氣候、土壤條件與我國新疆南疆相同,烏茲別克斯坦盛產(chǎn)長絨棉,南疆是否也可以種植長絨棉呢?科學家經(jīng)過試驗,南疆非常適合種植長絨棉。邏輯構建:對象A具有屬性a、b、c、d,對象B具有屬性a、b、c,所以對象B也具有d屬性。第三節(jié)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一)思維思考:有位資本家讓一位畫家為他畫一幅肖像,但事后卻拒絕支付議定的報酬。他的理由是:“畫的根本不是我。”畫家把這幅肖像公開展覽,題名為《賊》。資本家萬分惱怒,提出抗議。畫家平靜地說:“這事與你無關,畫的根本不是你。”資本家不得不買下這幅畫,改名為《慈善家》。答:答:畫家用了歸謬法。假定你說的對(畫根本不是我),那么你無權過問這幅畫(我可以隨便取名),你常見得荒謬不能接受,你就得否定“畫的根本不是我”。(二)概述:1.論證,是用某些論據(jù)去支持或反駁某個觀點。2.完整的論證三要素:論點(論題)、論證形式、論據(jù)。3.關注論證的隱含前提:隱含前提:就是論證中沒有提到,需要我們?nèi)パa充一個前提條件才能使論點得到證明的前提。思維提升:(1)【2012國考】110.眾所周知,西醫(yī)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很多中醫(yī)無法解決的病癥,而中醫(yī)依靠對人體經(jīng)絡和氣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醫(yī)束手無策的難題,據(jù)此,針對某些復雜疾病,很多人認為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是有必要的。???上述這些人在論斷時作的假設是:???A.針對這些疾病的中醫(yī)和西醫(yī)的治療方法可以相互結合,揚長避短???B.這些疾病單獨用中醫(yī)療法或者單獨用西醫(yī)療法并不能有效治療???C.針對這些疾病,醫(yī)療界已經(jīng)掌握了中西醫(yī)療法結合的方法???D.針對這些疾病,醫(yī)學界已經(jīng)嘗試了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析】本題是加強論證類問題,本題論點是:治療有必要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而A選項增加了一個前提條件:這種中西醫(yī)的治療方法是可以結合的,如果二者不能結合,那么這種方法是不能采用的。B選項只是重復論據(jù)的內(nèi)容。學會間接論證反證法:(1)反證法是首先論證與原論題相矛盾的論題的虛假性,進而確定原論題的真實性的一種論證方法。步驟:設與原論題相矛盾的反論題真。論證反論題假。通常是以反論題為前件構成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其后件為假),并以此為前提構成一個充分條件假言三段論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由于后件假,從而推出前件假(即反論題假)。根據(jù)排中律(兩個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至少必有一真),從而由反論題假,確定原論題必真。邏輯建構:論題p,論證形式:①設反論題:非p②如果非p,則q,③并非q;④所以,并非非p;⑤所以,p是真的(由④-⑤根據(jù)排中律)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賢臣被奸臣坑害,判了死罪,皇上念他過去對國有功,采用了一個由命運來最后裁定的辦法,用兩張紙片,一張寫“活”,一張寫“死”,處決前由賢臣來抽,抽到“活”字可赦免,而奸臣陰險歹毒,命人用兩張紙片上都寫上“死”,湊巧這個詭計被賢臣的朋友知道了,悲痛地告訴了他,并表示要和他一起揭露奸臣的陰謀,這個賢臣想了想,高興地說:“我有救了”。抽紙片時,他抽出一張紙片誰也不讓看直接就吞了下去。論題:p(活)。①設反論題:非p(死)②如果非p,則q,(如果不死,則活)③并非q(并不是“活”字)(因所抽字被吞,無論怎樣,留下的只能是“死”,非“活”字);④所以,并非非p(不是不活);④所以,p是真的(由④-⑤根據(jù)排中律)(活)歸謬法(1)歸謬法先假設被反駁的論題是真的,然后從它推出非常明顯的荒謬結果(或邏輯矛盾),從而根據(jù)充分條件假言三段論的否定后件式,確定原論題虛假。邏輯構建:求證:非p設p真②如果p,則q③非q,所以p假(由②-③根據(jù)充分條件假言三段論的否定后件式)例: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答:答:如果李子不是苦的,就不可能長在路邊且多實。虛擬論敵證明某個觀點時,可以同時想象存在一個駁論者,稱其為“虛擬論敵”。可從下面想像:論題:從論題推出錯誤。(2)論據(jù)及隱含前提的可靠性(3)論證中存在的邏輯問題。考慮上述內(nèi)容后,再進一步考慮通過怎樣的措施使自己的論證能免于或抵御這些攻擊。例:假如杜甫在那個時局紛亂的年代不堪命運的捉弄而隨波逐流,假如他無法正視如黃葉般飄搖孤寂的生命而喪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無法承擔失意、離索的痛楚而放棄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詩史之作而震古爍今?正是那份對痛苦的淡然,讓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風清一草堂的曠達,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答:解析:語段從事例的反面杜甫無法正視人生痛苦進行假設,從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詩史之作的結論。這就從反面證明了縮小痛苦,百折不撓對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說理。智慧提升(一):一公司經(jīng)理在某酒店設筵,酒宴過半,突然提出在一道叫做水煮基圍蝦的菜中有一只紅頭大蒼蠅,要求酒店方給予賠償,雙方為此爭執(zhí)不休,酒店經(jīng)理為了證實不是蒼蠅,情急之下,把這個疑似蒼蠅的東西吃了下去。對方一看,更是不依不饒,一紙訴狀將酒店告上法庭。酒店經(jīng)理對自己的沖動很是后悔,深知庭審將對自己非常不利,于是聘請了一位著名的律師為自己辯護。法庭上,雙方圍繞著是不是紅頭蒼蠅展開辯論,原告更是有恃無恐,咄咄逼人,形式對被告很不利。如果你是被告的律師,你會怎么辦?律師的做法:答:參考答案:律師問原告:“你看到的是紅色的蒼蠅嗎?”原告說:“是。”律師又問:“你確信是紅色的嗎?”原告信誓旦旦的說:“肯定是紅色的。”于是律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幾只紅頭大蒼蠅,放在酒精鍋里當庭開煮,幾分鐘后,紅頭大蒼蠅全部變成黑色的,事實勝于雄辯,原告無可奈何的低下了頭。智慧提升(二)藥劑師走進鄰居一個書商的鋪子里,從架子上拿下一本書問道:“這本書有趣嗎?”“不知道,沒讀過。”“你怎么能賣你自己沒讀過的書呢?”請問書商應怎樣回答。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