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急性失血病人 的合理輸血 中山市博愛醫院 鞠文東急性失血:外傷、分娩、消化道出血 或手術可引起;急性失血未必都要輸血;有輸血指征不一定要輸全血;只有合理輸血,才能節約用血。 節約用血的措施有三條: 一是杜絕不合理用血; 二是開展成分輸血; 三是提倡自體輸血。體液間隙和體液分布 體液(約占體重60%) 細胞外液20% 細胞內液40% 血管內 組織間液 (細胞內間隙) 5% 15% 血容量 約體重 7% 正常成人血容量為75ml/kg體重 ,新生兒80ml/kg,早產兒90ml/kg一、 病理生理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臨床癥狀取決于失血量和速度。 失血量15%血容量,心率,無休克癥狀。 20%早期休克
2、(收縮壓基本正常,但脈壓縮小,并有心率明顯增快、毛細血管充盈變慢、呼吸稍增快、焦慮等) 30%明顯休克(血壓降低、脈搏細速、皮膚濕冷、毛細血管充盈緩慢、呼吸明顯增快、 尿量減少和煩躁不安等 ) 40%重度休克(無尿、嗜睡、甚至昏迷) 大量出血:數小時內失血量40%血容量。 失血后的代償機制和液體轉移 1.血流重新分布:轉向心和腦,但腎缺血; 2.組織間液迅速向血管內轉移(“自身輸液” ) 據測定:失血1000ml,120ml/h 失血2000ml,5001000ml/h 3.組織間液向細胞內轉移 * 急性失血時血容量,組織間液。 * 不用晶體液補充這種“額外”減少,導致嚴重后果。(二戰時大量血
3、漿搶救戰傷休克而死亡)治療的關鍵在于及時擴容。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表1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鈉液20min內輸入后的反應 迅速反應 短暫反應 無反應生命體征 恢復正常 短暫改善 無改善估計失血量 20% 20%40% 40%追加晶體液 不一定 必 需 必 需輸 血 不一定 需 要 急 需備 血 配血備用 配好即輸 緊急發血手術干預 有可能 很可能 極有可能電解質溶液(含鈉液,或“晶體液”) Na+ Cl- HCO3- K+ Ca+ 乳酸根 葡萄糖 生理鹽水 154 154 (0.85-0.9%) 林格氏液 154 162. 5 4 4. 5 林格氏乳酸 145 108.
4、5 4 4. 5 45 鈉液(平衡液)5%葡萄糖 154 154 5 氯化鈉溶液正常血漿 142 103 27 5 5電解質濃度 羥乙基淀粉(HES)發展史 HES(20.91) 706代血漿 1970 HES(450.) 1974 HES(70.5) 1977 HES(200.5) 賀斯 1982 HES(550.7) Hextend 1998 HES(130.4) 萬汶 2000 改良HES(450.)平衡鹽液 萬汶與其它膠體液的比較 萬汶 賀斯 明膠 白蛋白容量效力 + + + +擴容時間 + + + +毛細血管堵漏 + + 和抗炎作用對凝血功能影響 + 對腎功能影響 + 過敏反應 +
5、+ + +萬汶突破了賀斯的劑量限制賀斯推薦劑量 33ml/kg萬汶推薦劑量 50ml/kg 不增加失血和輸血量,不蓄積,有穩定而高的腎排泄率 Kasper等. Anesth Analg 2003,99:42-47但是,并非所有出血的病人都需要輸血,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急性失血超過血容量的20%30%往往需要輸血;部分病人需要大量輸血(24小時內輸血量血容量);而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當于失血8001000ml),經晶體液擴容后,如果循環穩定、HCT0.30,不必輸血。 目前臨床上實際掌握輸血指征時,仍有較大偏差;不少臨床醫生對術前無貧血的選擇性手術出血600ml以下不輸血存在顧慮, 明
6、知出血不多也要輸幾百毫升血以策“安全”的做法也屢見不鮮。這是錯誤的! 要做到正確掌握輸血指征,必須明確:如無心肺疾患或高代謝,病人對貧血有相當強的耐受力;輸血有風險,特別是傳播病毒性疾病的風險;決定是否輸血時應權衡對病人的利弊,貫徹能不輸盡量不輸、能少輸不應多輸的原則;對于已經耐受的貧血,用輸血進行治療并不合理;骨髓功能正常時,補充均衡營養(包括鐵劑、葉酸等),血紅蛋白水平可在短期內恢復。心輸出量 血紅蛋白降低到什么水平心輸出量才開始增加?觀察結果不盡一致,有人認為須低于90100g/L,另有資料顯示須低于7080g/L。心臟貯備力好的貧血病人,心輸出量可增加5倍; 急性貧血時,最初心輸出量的
7、增加靠心率;血容量補足后,心肌收縮力,每搏輸出量; 血液稀釋血粘度外周血管阻力心輸出量。氧離曲線右移 Hb90100g/L開始右移 Hb65g/L明顯右移,有利于組織攝氧。(但由于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 (2,3-DPG)的增加有個過程,氧離曲線右移需要1236小時才能完成。 ) * 有心肺疾患的病人對貧血的耐受力差; * 嚴重創傷或感染代謝率氧耗量, 耐受力。 目前認為,輸血指征應根據病情綜合考慮。 * 有心肺疾患或低氧血癥的病人,輸血指征定在100g/L; * 無心肺疾患的年輕病人,Hb在80100g/L可以耐受手術。急性失血病人的輸血指征 * 大量失血后,補液擴容只能恢復心輸出量和
8、組織血流灌注。 * 如有明顯貧血,必須輸注紅細胞,才能糾正組織缺氧。 * 失血量20%血容量,只要輸液,不必輸血; * 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需要輸血; 部分病人需要大量輸血。 大量輸血:24h內輸血量自身血容量。 * 嚴重創傷或合并感染,代謝率和氧耗量,HCT提高到0.35可降低死亡率。五、輸紅細胞還是輸全血全血和紅細胞的優缺點(見表2) 表2 全血和紅細胞輸注優缺點比較 全 血 紅 細 胞提高攜氧能力兼擴容 以較小的容量提高攜氧能力必須同型輸血 同型或相容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抗凝劑隨血漿除去血漿中含較多K+、 “保存損害產物”隨血漿除去NH3、乳酸 含較多白細胞、血小板碎屑 白細
9、胞、血小板碎屑較少不能用于分離其它血液成分 一血多用輸全血的適應證 全血能同時補充血容量和提高血液攜氧能力; * 全血可用于失血量大且有進行性失血的休克病人。 急性失血失掉的是全血,補充的全血并不“全”。 * 全血中粒細胞和血小板已喪失功能;* 全血中因子 和 不穩定,離體后活性逐漸衰減; * 全血中細胞碎片多,“保存損害產物”多; * 全血輸入越多,病人的代謝負擔越重不良反應多;全血比紅細胞更容易產生同種免疫紅細胞輸注用于大量輸血 * “晶”或并用“膠”擴容加紅細胞輸注是治療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輸血方案。 * 有人顧慮這樣治療會引起外周組織水腫或低蛋白血癥。:止血后的繼續擴容期 稱為“不可避免的
10、血管外液體滯留期” 特點:組織間液(水腫),細胞內液, 血容量。 治療:繼續用晶體液擴容。 水腫在止血后1836h達高峰。:滯留液體向血管內返流和利尿期 特點:尿量逐漸,水腫多在34天內消退。 治療:限制鈉鹽和液體。水腫發生機制 * 大量晶體液擴容血漿蛋白被稀釋血漿膠體滲透壓 (COP);正常約為25mmHg 或3.3kPa, * 組織水腫的嚴重程度明顯大于COP程 度,說明COP不是組織水腫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研究證明,水腫與嚴重感染、低血壓組織間隙基質結構改變大量白蛋白滯留有關; * 補充外源性白蛋白,包括輸全血和血漿不能減輕組織水腫;相反,充分補充晶體液后,組織間隙靜水壓升高,組織間隙
11、中的白蛋白隨淋巴液向血管內返流增加,再加上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和白蛋白降解速度減慢等因素,隨著休克癥狀改善和自動利尿,組織水腫和低蛋白血癥將在數天內消失。影響肺水腫發生的因素 * 晶體液擴容加紅細胞輸注不會增加肺水腫的發病率; * 提倡輸全血或血漿來提高COP無必要。 * 這反映了擴容治療到底應該選“晶”還是“膠”; * “晶膠之爭”由來已久; 有人認為晶體液擴容肺水腫發病率較高; 另一些人認為用膠體液擴容更易發生肺水腫; 實際是不同病種得出不同結論。根據 Starling 方程,肺水腫的發生不僅與肺毛細血管內靜水壓增高及COP降低有關,也和肺毛細血管基底膜的完整性有關。 * 多數人認為肺水腫的
12、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肺毛細血管內靜水壓 COP 肺毛細血管基底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 主張用晶體液擴容者認為: 用晶體液雖然使血漿蛋白稀釋COP;但因肺間質COP也相應、靜水壓和淋巴回流; 這些“水腫自限因素”可抵銷COP對肺水腫發生的影響。 創傷、休克伴感染病人,膠體液擴容容易發生肺水腫; 肺毛細血管通透性血漿蛋白滲漏到肺間質肺間質水腫; 再用膠體液擴容ARDS。綜合統計資料表明: 晶體液擴容的總體死亡率比膠體液擴容低 5.7%; 創傷病人晶體液擴容的死亡率比膠體液擴容低12.3%。 非創傷病人(選擇性手術不伴休克)膠體液擴容的死亡率比晶體液擴容低7.8%。外科輸血強調下列幾點: 考慮擴容
13、對肺的影響時,擴容液的總量、肺毛細血管內壓和有無合并感染,比選擇擴容液種類更為重要; 關鍵是擴容時要加強循環動力學監測; 創傷合并感染者應選用晶體液為主的擴容液; 非外傷病人適合以膠體液為主的擴容液; 不輕意用血漿擴容或治療低蛋白血癥; 大量輸血可輸全血,但不是非用不可; 如果要輸全血,保存期太長的血不宜應用。 8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輸血時,可因各種原因出現凝血或止血障礙,應根據需要補充濃縮血小板、FFP、冷沉淀(或纖維蛋白原濃縮劑)。 七、大量輸血時病理性出血的常見原因:如果病人體內沒有異常抗凝物質和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因素(HLA抗體或血小板特異性抗體),只要能避免休克并保證器官組織血流灌注
14、、避免血小板及血漿凝血因子過度稀釋,大量輸血本身不會引起凝血或止血障礙。低體溫(最常見,最易被忽視) 低體溫(35)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出血。 臨床上低體溫導致出血常被誤診為凝血因子缺乏,繼續大量輸入未經加溫的FFP、血小板和其它血液成分,出血將會進一步加重 。休克病人大量輸液輸血時,必須重視液體、庫血的加溫以及病人的保暖措施。持續性低血壓和低灌注 低血壓和低灌注持續30min1h組織缺氧和酸中毒凝血系統激活DIC。臨床上卻往往歸咎于輸入太多庫血,并盲目地求助于輸新鮮血。 肝病 凝血因子合成、AT、蛋白C、蛋白S合成 肝病 纖溶亢進(抑制物合成) 脾功能亢進,血小板 大量輸庫血或紅細胞出血
15、更加嚴重。稀釋性血小板 大量失血并輸入大量庫血稀釋性血小板。 輸血量達1、2、3個自身血容量時, 自身血剩余量分別為37%、15%和5%。 輸血量1.5個自身血容量時血小板, 血小板50109/L伴微血管出血應輸血小板。稀釋性凝血因子 輸血量2個自身血容量凝血因子出血。 PT或APTT正常對照1.5倍應輸FFP。 凝血因子達到止血所需要的活性水平為正常濃度的30%。 FFP劑量要足,1015ml/kg。 文獻報道:稀釋性血小板比稀釋性凝血因子更為多見。(二)大量輸血時血小板、FFP、冷沉淀的輸注指征 理性出血的原因多為消耗性凝血病,單純由稀釋引起的比較少見。輸血量超過血容量的1.52 倍以上才
16、會發生稀釋性血小板減少或稀釋性凝血障礙;現在認為,如無消耗性凝血病,搭配性輸血預防出血沒有必要,徒然增加病毒傳播和同種免疫的機會;如果發生消耗性凝血病,搭配性輸血方案提供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根本達不到治療劑量。 1、血小板輸注指征大量輸血時應密切留意微血管出血癥狀(創面及穿刺部位滲血、瘀斑),及時進行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計數50109/L并有臨床微血管出血癥狀,應輸濃縮血小板。 2、FFP輸注指征 合理的FFP輸注應有實驗室檢查指標和臨床病理性出血癥狀為依據,不主張預防性應用。PT、aPTT輕度延長一般不會發生出血。PT延長超過正常范圍中間值的1.5倍或aPTT延長超過正常值高限的1.5倍,并有臨床病理性 出血癥狀,應輸FFP , 劑量要足( 12 15ml/Kg)。3、冷沉淀輸注指征 如果纖維蛋白原濃度低于1g/L,應輸注冷沉淀810單位,可補充纖維蛋白原約2g;也可輸注經S/D滅活病毒的纖維蛋白原濃縮劑。由于纖維連結蛋白有調理素活性,冷沉淀用于因嚴重燒傷等原因導致纖維連結蛋白缺乏的病人,可增強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八、關于輸新鮮血 新鮮血的概念是符合下列條件: * 紅細胞接近100%存活; * 2,3-DPG接近正常; * 鉀的含量不高。 ACD5天(3天) 新鮮血 CPD、CPDA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健身房轉讓合同范本模板
- 煤礦合作投資合同范本
- 買車墊付合同范本
- 2025法律考試備考指南:合同債務法律適用詳解
- 2025年關于電子產品銷售的合同模板
- 會員制合同樣本
- 眾籌合作協議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外聘演員合同范例
- 供用熱合同標準文本
- 做合同樣本樣本
- 2023年復合型膠粘劑項目安全評價報告
- DZ∕T 0215-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范 煤(正式版)
- 【初中+語文】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名著閱讀+女性的力量》課件
- 2024年強基計劃解讀 課件-2024屆高三下學期主題班會
- 城市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DG-TJ08-2152-2014
- 響應面分析軟件DesignExpert使用教程
- 《新病歷書寫規范》課件
- 2024城鎮燃氣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技術規范
- 腸胃消化健康的知識講座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Lesson-56-Faster-than-sound-課件
- 美的社會責任報告202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