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件_第1頁
專題三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件_第2頁
專題三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件_第3頁
專題三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件_第4頁
專題三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基本特征源遠流長表現:歷經滄桑,頑強 生命力,無窮魅力見證史書典籍漢字博大精深獨特性:文藝、科技區域性民族性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含義作用各民族文化(特性)(共性)共同 熔鑄認同感和歸屬感、文化底蘊和民族凝聚力力量熔鑄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成為精神力量和力量之源集中 體現基本內涵核心:愛國主義四個方面貫 穿新時期的主題豐富發展黨領導人民奮斗的歷程中革命建設改革集中體現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共同價值追求地位和作用:“四精一魂”要 求培育和宏揚民族精神必要性途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知識結構圖考點一 我們的中華文化1、中華文化

2、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考點二 我們的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的關系: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具體表現: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別具有

3、水鄉文化和邊陲山寨文化特征民族性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區別(1)側重點不同:源遠流長(從發展歷程看)側重于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現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從未中斷過。博大精深(從內涵上看)側重于從靜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強調中華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范圍廣闊。(2)二者表現不同:源遠流長表現為古代中華文化輝煌的歷程。漢字和史學典

4、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博大精深表現為: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區域文化、民族文化異彩紛呈。(1)包容性的地位: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包容性的含義: 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3)包容性的意義: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具體如下: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5、。黃河、長江流城孕育的中華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3 )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 7 分)41【答案】(3)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點定位】 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包容性。如何正確認識中華文化?1、是什么,有何特點?2、中華文化的作用

6、?3、如何弘揚中華文化?誤區 4:漢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誤區 5:漢字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誤區 6:漢字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誤區 7: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誤區 8:科學技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誤區 9:文學藝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誤區 10:地理環境決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誤區 11:各區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吸收,趨于同一。2、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橫渡瓊州海峽來到海南。他們在這方熱土繁衍生息,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華美絕倫的黎族織錦,造型獨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殼等制作的樂器其中,鉆木取火、低溫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織錦等

7、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可見,黎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是黎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質是由海南地理環境決定的具有強大生命力,是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A. B.C.D.A3、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我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貌的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該片在電視臺播放后引起了極大關注,產生了廣泛影響。通過舌尖上的中國,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有美食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鄉的味道,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完成19-20題。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引起高度關注并產生廣泛影響,是因為( )中華餐飲文化蘊含著濃郁的人

8、文情懷中華餐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現代傳媒極大地提升了中華餐飲文化的魅力現代傳媒豐富和擴展了中華餐飲文化的內涵A. B. C. D.B 真題體驗 4.(2013 年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不同區域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滋養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種文化底蘊深厚、影響深遠。這體現了( ) 區域文化各具特色,異彩紛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同地域決定不同文化的發展區域文化相互借鑒,融合統一A. B. C. D.解析A材料主要說明文化的區域性特征以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濟決定文化的發展,錯。區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鑒、交流,不可能融合統一,錯。故選 A。A5.(2013 年新課

9、標全國卷)臺灣風物圖卷長達 320 米,以生動的筆墨描繪了臺灣的自然山川、民俗風土、人文環境等,被譽為寶島的“清明上河圖”。中國國民黨主席在 2005 年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時,將該圖卷的縮小版作為禮物贈送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臺灣風物圖卷在海峽兩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與清明上河圖相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風格 是海峽兩岸文化從差異走向統一的重要體現A. B. C. D.A解析A 之所以將這幅畫作為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與美麗,也說明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故正確。將這幅圖譽為寶島的“清明上河圖”,說明

10、了這幅畫在臺灣及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說明,排除。說法明顯錯誤,排除。 考題預測 1.(廣東廣州2014 屆高三 1 月調研)2013 年11月,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會徽整體造型為具有立體感的地球形狀,以最能體現嶺南特色的荔枝紅、芭蕉綠、珠水藍為主體顏色,融合了“世界”“廣府”“嶺南文化”等視覺元素。會徽設計體現了廣府文化( ) A.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B.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新輝煌C.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D.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獨特性D解析D關鍵信息“最能體現嶺南特色”體現了文化的地域性和獨特性,D 項符合題意。A 項錯誤,漢字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B、D 兩項與題意不相符

11、合。3.(廣東汕頭 2013 屆高三期末統一測試)吉祥物是一種文化符號。無論時代和生活如何變遷,中國人對吉祥物的熱情不減、期望不減,對生活的祝福不變。這表明( )A.中華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C.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解析D“無論時代和生活如何變遷對生活的祝福不變”表明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D 項符合題意。A、B、C 三項均不符合題意。D4.(山東煙臺 2014 屆高三一模)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許多具有時代與民族特色的、具有古風古貌與本土特質的古村落、古建筑,因不合理開發而遭到破壞甚至消失。專家指出,傳統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為藝術瑰寶,并不

12、僅僅在于建筑本身,還在于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于其一磚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隱藏的那些說不完的故事。在城鎮化過程中,要讓“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隱藏的故事”“一直說下去”,我們應該( ) 對古建筑進行保護性開發和利用吸收古建筑的文化精華,突出地方特色既保留古建筑的文化內涵,又要滿足現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把古建筑的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A.B.C. D.解析A 材料強調不要為了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使古建筑的文化價值喪失,錯誤,排除有的選項,故選 A。A解析本題以中華飲食文化為背景。第(1)問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特點的理解,可以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容性三個方面回答。第(2)問考

13、查學生對堅持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可以從立足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尊重文化多樣性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中華飲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說明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飲食文化具有區域性、多樣化和多角度等特點,說明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飲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立足于社會實踐,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不斷為中華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尊重文化多樣性,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山東2014)2013年俄羅斯“中國旅游年”活動期間,我國推出了展示中國形象的大型舞臺演出美

14、麗中國。演出以歌舞為主,鑲嵌京劇、武術等中國元素,輔以多媒體視頻。演出從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調,從唐朝樂舞霓裳羽衣舞到現代芭蕾海上夢明月,展現了美麗中國的壯美畫卷。特別是海上夢明月將西方芭蕾與中國民族樂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化開放、創新、多元的魅力。運用文化創新與中華文化的知識,分析美麗中國演出所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 網絡構建考點二 我們的民族精神【高考考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考點二 我們的民族精神(1)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文化集中表

15、現植根于根魂【全面認識中華民族精神】(2)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作用)(精神紐帶、精神支柱、精神動力,精神火炬)記一記背一背抓關鍵詞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1)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2)作用: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3)特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4)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16、;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點撥】有關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的典故、詩詞、格言。(1)團結統一: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同胞共氣,家國所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2)愛好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禮之用,和為貴。四海之內皆兄弟也。(3)勤勞勇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業廣惟勤。天道酬勤。不畏強御。(4)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5)愛國主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民族性 時代性 先進性二、為什么

17、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地位: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是中華民族之魂。 2、必要性:當前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是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的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3意義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主心骨”的作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

18、傳統。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我們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三、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單元總結提升【解讀】一對關系:明確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兩個重點:中華文化的特點與民族精神的意義。三個維度: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方面,明確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含義、意義與措施。四個結合:明確文化、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

19、的關系。五個意義:立足文化與社會、文化與人、文化環境凈化、先進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五個方面考查民族精神的意義。(2013高考新課標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詞典的正文收錄了NBA、BBS、GDP、UFO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此舉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的人反對,有的人支持。反對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的人認為:“拉丁字母出現在方塊漢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個異類,是對漢語的污染。”“我想會不會過幾十年,漢語成了漢英混雜的語言。”“文化有安全的問題,再國際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亂。”支持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的人認為

20、:“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字母詞的產生有其必然性。應善待字母詞的使用,而非簡單的拒斥。”“選錄字母詞只是對當下語言現實的承認,體現了語言使用的從簡趨勢,適應了社會生活變化的需要。”你是贊成還是反對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闡明理由。 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是贊成還是反對”“文化生活”“闡明理由”等題眼信息,回答贊成或反對的理由,本問具有開放性,可靈活選擇贊成或反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贊成。理由: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和世界文化的繁榮;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反對。理由:文化具有多樣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

21、的,只有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發展民族文化,受到世界認可;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拾掇、黏稠,癩蛤蟆、犖犖大端 這些詞你能寫時幾個?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令人憂心,漢字面臨嚴重的發展危機。由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委聯合主辦的大型電視文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集教育、娛樂、競賽于一體,為“拯救漢字危機” 進行了一次創新嘗試,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能正確書寫漢字,正確使用漢字、認真時待漢字,就為“拯救漢字危機” ,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l )運用文化生活知

22、識,分析為什么漢字聽寫大會受到高度關注? ( 6 分)解析 36.(1)漢字聽寫大會受關注首先是因為 漢字本身的地位和意義決定的。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其次漢字聽寫大會” ,集教育、娛樂、競賽于一體,發揮了大眾傳媒的優勢。再次大會 “拯救漢字危機” ,可以促進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答案 36.(1)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大眾傳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在文化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舉辦漢字聽寫大會有利于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34.(山東青島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 (18分)閱讀

23、材料,回答問題。數字化時代對漢字規范書寫造成巨大沖擊,這一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許多專家呼吁要加強漢字書寫規范。為推進漢字書寫規范,央視推出了漢字聽寫大會、河南衛視推出了漢字英雄等漢字類節目, 為“拯救漢字危機” 進行了一次創新嘗試,掀起了一股漢字書寫熱潮,喚起了國人跟漢字血脈相連的天然情感。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能正確書寫漢字,正確使用漢字、認真對待漢字,就為“拯救漢字危機” ,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1)依據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推出漢字聽寫大會等漢字類節目的必要性。(12分)答案 34.(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規范漢字書寫,對于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著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