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的基本需要課件_第1頁
關注學生的基本需要課件_第2頁
關注學生的基本需要課件_第3頁
關注學生的基本需要課件_第4頁
關注學生的基本需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注學生的基本需要鐘志宅)小靈通-mail:zhongzn zhongzn“心海揚帆”中小學心理輔導論壇 天問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屈原:楚辭天問 案例討論: 幫這個孩子一把吧 大家來幫幫這個學生 一個紋身的職高生 新生入學要回家 重點高中女生倩離家出走 這個孩子的問題行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維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間層次的需要即“安全”、“愛與歸屬”、“尊重”的需要的滿足為前提條件

2、的。 例:陶TL輔導手記:她為什么逃學? “那些不被同伴接納或是遭到拒絕的兒童通常都是高危童。”“這些高危兒童更有可能輟學、有違法亂紀行為,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出現情緒和心理問題”(庫伯爾斯特,1990;莫爾森,1991)。 美國心理學家希瑞爾指出:“在人類個體發展的階段中,再沒有比自我功能脆弱的青少年時期更容易因公共羞辱和同伴詆毀而瘋狂的了。導致羞恥和侮辱感產生的原因,有可能因為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有可能因為不斷在家中重復體驗音寶力和虐待所帶來的恥辱,有可能因為被當作圈外人遭到同伴的排斥,因此,這一個年齡段的人群,會為了逃避自己所屬的亞文化辦法的壓力而選擇自殺。” 我常常想,當一個人生活各方面

3、都無法獲得歸屬與安全感時,那種無根而漂浮的感覺,很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靜思之中,我只覺得內心的絞痛,又有那深沉的惋惜和遺憾。 林孟平博士 “自尊” 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方面的愿望; “來自他人的尊重” 包括這樣一些概念:威望、承認、接受、關心、地位、名譽和賞識。一個具有足夠自尊的人總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當他缺乏自尊時,他就感到自卑、無望,從而可能導致絕望和神經癥行為。 弗蘭克 戈布爾 尊重 是 教育理念,更是 教育行為。 教師必須 檢點 與學生相處中 一言 一行,不可 恣意妄為。 例: 教師教育行為失檢舉例 美國奧伯林大學校長羅伯

4、特福勒博士在2003年出版的風行全球的名著尊嚴的提升一書中,提出了“等級主義”這個概念。他說:“等級可以籠統地指一般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也可以指較小范圍內的等級(如機構內或家庭內)。”“等級本身并不一定就是問題。問題不在于等級本身,而在于等級的濫用。” “由于大多數組織是等級制的,而等級又關系到權力的大小,所以組織機構成為等級濫用的溫床,這是毫不奇怪的。” 羅伯特福勒博士深刻地指出:“教育改革,無論激進還是保守,都不能使青少年對學習感興趣。其原因就是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的所有教育機構中彌漫著一種尚未被人認清的等級主義。在一種等級主義的學習環境中,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對許多

5、人而言,如果長期認可不當,6歲時就會喪失自信,12歲時心理損害就無法逆轉。” “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監獄里三分之二的囚犯存在這個問題。這些人在年輕時遭受的長期屈辱,是他們犯罪率高的一個因素。為什么呢?我們已經說過,屈辱積累起來就產生憤慨,一旦水壺冒汽了,就到了進監獄的時候了。” 總之,一個學生在校期間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教師、團體的接納,能否得到教師、同學的關愛和尊重,決定著這個學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發展。 如果一個學生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視、被壓抑,或者

6、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動不斷遭到挫折失敗,那么這個學生的行為便可能出現異常,甚至會產生極端化的破壞性或反社會的行為,走上犯罪的道路。 正如艾里克遜所指出的那樣:“一個人感到無價值的傾向不斷增強,可以成為性格發展的致命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學生對安全感、愛和歸屬以及尊重需要的滿足,在部分學生家庭里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有為數不少的學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沒有溫暖、沒有關愛、沒有人情味、沒有理解和諒解,而是充滿責罵、侮辱、沖突、爭吵、冷漠、苛求、婚姻危機和家庭暴力,凝聚著一種僵硬、沉悶、死寂、壓抑、危機四伏、令人窒息的氣氛,一些父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作為自己與配偶“爭斗

7、”的“籌碼”。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深藏著恐懼、不安、孤獨、自卑、疑慮甚至是仇恨,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緒、學業進步和情感發展,在很大的概率上導致他們的人格發生扭曲,其中的少數人則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 例:從“奧數班”尖子到自暴自棄的“問題學生”結論與建議 結論 : 1、從事中小學個別心理輔導或者班主任工作,第一位重要的并非是技巧,而是理念。這個理念,就是指我們怎樣看待學生,怎樣看待他們各種心理問題的基本成因。理念不同,看法和判斷就不同,采取的處置辦法也不同,當然效果也就大相徑庭。 用什么態度對待學生?(是厭惡、嫌棄、疏遠、急躁、壓制、體罰,還是尊重、理解、關愛

8、、親近、平等交流?) 用什么態度對待家長?(是把家長當作出氣筒、告狀對象、變相體罰的工具,還是當作轉變學生的工作對象和關鍵要素?) 2、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環境和教育帶來的問題,是與整個教育體制和社會價值觀念緊密相聯的,因此是有基本脈絡可循的。從事中小學個別輔導或班主任工作,要能從宏觀上把握這一代青少年發展的社會大環境,同時又能精細地了解每一個來訪學生具體的成長小環境,以及他們情感世界中曾經走過的曲折心路,方可察微知著,抓住問題的本質與要害。 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傳授知識和提高成績,而且在于呵護和哺育學生的心靈。如果一位教師從早到晚都是忙于教學工作,乃至于抽不出一點時間、或者舍不

9、得抽出一點時間來認真了解和分析學生問題行為的心理成因,那么,“以人為本”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4、任何與“心”有關的教育,其成功與否的關鍵都在于雙方之間是否建立了信任和安全的人際關系。所以,輔導的前提和第一要務就是“建立信任關系”;同理,班主任工作和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與第一要務也是“建立信任關系”。 建議1: 對師生之間“信任關系”影響最大的是教師的情緒失控和言語失控。因此,建議學校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要努力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教師也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這樣才有可能為“以心為本”的教育創造基本的前提。 2、在此前提下,還要幫助全體教師學習師生溝通的藝術,努力克服過去在管理教育學生過程中習以為常的命令、控制、指揮、警告、威脅、訓誡、說教、諷刺、挖苦、揶揄、隨意的批評指責、不愿意積極聆聽等有傷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錯誤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導的真誠、接納、尊重、同感、傾聽等理念、方法與技巧,努力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與教育氛圍。 3、中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說到底不是個體的問題,而是系統的問題,必須要通過系統的整體干預方能奏效。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