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史原始社會:我國境內早期人類社會夏商西周:中華文明初步形成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社會轉型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國家分裂、民族融合、江南開發、承上啟下中國古代史分期和主要特征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政權更迭 第一講朝代更替曹魏 220-266 曹丕 洛陽蜀漢 221-263 劉備 成都東吳 222-280 孫權 建業朝代更替西晉 280-316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兵滅蜀。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實現了短暫的統一。西晉司馬氏政權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
2、晉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統王朝,可以說,士族是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階級基礎。但晉武帝司馬炎自己也認識到,士族作為一個特權階級,其強盛的階級勢力固然可以對鞏固自己的統治有很大程度上的積極作用,但若是任由其勢力不斷擴大和膨脹,又會構成對司馬氏政權的潛在威脅。晉武帝自己就是通過“禪代”而取得皇位的,自然清楚階級勢力過于強大的危機,他擔心自己“禪代”的故事重演,再加上他認為曹魏政權不長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基于這些原因和考慮,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為王。朝代更替原因朝代更替東晉 317-420317年,西晉宗室司馬
3、睿在建康 ,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東晉統治南方的時候,北方先后出現了一批割據政權。最主要的有15個,加上西南地區的成漢,合稱“十六國”。其中大部分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它們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420年,出身低級士族的武將劉裕篡奪皇位,國號宋。門閥朝代更替北朝 386-581南朝 420-589420年,出身低級士族的武將劉裕篡奪皇位,國號宋。此后170年間,南方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4個王朝,合稱“南朝” 。4個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吳和東晉,又統稱為“六朝”。4世紀末,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強大起來,于439年統一北方。 6世紀前期,北魏發生動亂,兩名皇
4、族被軍閥擁戴,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上述5個王朝合稱北朝。東漢魏220蜀221吳222魏263西晉266十六國東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北周西晉280隋宋齊梁陳隋三足鼎立短暫統一北亂南穩南北對峙220-280280-316304-386317-420439-581420-589朝代更替316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589420朝代起止時間建立者都城魏蜀吳西晉東晉北朝南朝280220南北朝317439581畫朝代更迭圖,標出曹魏建立、西晉統一、東晉建立、北魏統一等重要節點明確人口流動方向,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政權統治的大致區域思考這一時期具有怎樣的時代特征?魏晉時期,門閥政治的發展
5、概況(原因,特點及影響)概括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并分析原因魏晉以來,少數民族內遷并能滅亡西晉建立十六國政權的原因有哪些? 本節課筆記整理參考中外史綱上第5課 筆記整理參考要點 思考點: 少數民族內遷并能滅亡西晉建立十六國政權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對漢族先進經濟文化的向往可能原因:1.兩漢王朝的軍事征服2.自然環境的惡化,逐水草而居 3.西晉王朝因大封同姓王導致八王之亂,政權動蕩,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統治基礎薄弱。,少數民族趁虛而入。4.家國觀念上,西晉士族以振興家族為己任,家國觀念淡薄,與中央政權有較強的離心力。5,各個勢力為鞏固軍事地位,吸收少數民族作為戰斗力量。back“王與馬
6、,共天下”門閥政治(皇權與門閥共治) (門閥:指士族中的高門王、庾、桓、謝)思考:東晉為何會形成門閥政治? 兩晉之際,胡羯交傾,民族危機驟現。南渡士族既是晉室臣民,以避胡羯侵凌晉室而南渡,自然不會也不可能舍棄晉室而另立新朝。他們只有奉晉室正朔,擁晉室名號,才是保全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好辦法。既然武、惠、懷、愍的皇統已沒有繼承人據有江左地利的司馬睿自然成為他們矚目的對象,這是司馬睿得以繼承晉統的有利條件。這就形成了皇權和士族結合的門閥政治較為廣闊的社會基礎。不過皇權與士族畢竟是兩回事,他們之間從來不是交融無間。元帝正位時佯裝姿態,并不是王與馬完全協調一致的表現,它只是表明王馬之間,也就是士族和皇權之
7、間,由于特殊的原因,暫時處于一種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狀態。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所謂門閥政治是指土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核心的要點有二:一是門閥政治的表象是士族與皇權的共治;其次,門閥政治是集權政治的一種變態因而不可能長期存在。嚴格意義上的門閥政治僅存在于東晉一朝。它的存在是暫時的:它來自皇權政治,又逐步回歸于皇權政治。自秦統一六國,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就開始出現皇權政治,從此延續了兩干多年。在理論上,皇權至高無上;制度上,全國任何重大政務,未經皇帝首肯、批準,便不能決定。在中國歷史上,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皇帝基本掌握大權,推行皇權政治:但在特定條件下,也會出現其它政
8、治、社會力量平行于皇權,甚至超越皇權的現象。由于皇權至高無上的觀念深入人心,一些政治、社會力量,在特定條件下雖然控制皇權、覬覦皇權,但是依舊需要“假皇帝之名行事”,他們的權力來自皇權政治,只是對皇權的竊取,而不是對皇權的否定。東晉門閥政治,也并未偏離皇權政治傳統。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儒學成為做官的重要途徑。士人接受教育,就可以入仕居官;獲得官場權勢,反過來又能強化財富的占有;雄厚的家族財力,又足以保障子孫繼續接受教育、成為士人。東漢以來,這種“教育-權勢-財富”的循環占有,越來越多地圍繞“族”而展開了。東漢士族,大多同時具有學門、官族、豪右的特征,可以視為三者的三位一體。士人官僚在漢晉間
9、發展為士族門閥,“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過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門望。士族是一種涉及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性現象。若干士族在幾個世紀以來長盛不衰、壟斷權勢,成為魏晉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觀之一。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何謂士族和士族政治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毛漢光教授對漢末到隋唐各個時期傳世史料里記載的官吏出身背景進行了統計,采用的方法是魏書所載之標準,凡稱士族需合二大條件:其一,累官三世以上;其二,任官需達五品以上。士族政治萌芽:東漢形成:曹魏、西晉發展:東晉(門閥)轉衰:南朝消亡:隋唐知識深化:士族制度 1.形成原因:(1)歷史根源:東漢以來的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土地兼并。(
10、2)政治原因:魏晉政權統治基礎是士族,皇帝依賴于士族的支持;(3)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勢力,維護政治特權的工具。) 2.特點(1)在于以譜牒門第為標準,以豪強家族、九品中正制度以及封建莊園經濟為基礎;(2)高門大姓與寒第下層壁壘森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望族”;(3)士族地主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特權,其社會地位不因政治升降而受影響,庶族子弟工作事務煩瑣,官職升遷機會較少,難以同士族聯姻往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4)決定整個魏晉南北朝諸領域官僚門閥特色。士族制度盛行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隨著南北經濟文化差異縮小、科舉選吏制
11、度打擊、中小地主力量興起和唐末農民起義的沖擊,士族制度最終走向崩潰。知識拓展:士族制度3.影響:消極作用(1)士族制度的政治、經濟特點,決定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往往特別尖銳,導致南北長期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2)士族田莊經濟強化了封閉的自然經濟,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3)士族是地主階級中的腐朽集團,越到后期愈發腐朽,是一群社會寄生蟲。客觀作用(1)經濟: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相對安定,作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來南方立國創業,客觀形勢使得他們成為開發南方經濟的組織者,推動南方的開發。(2)民族關系:士族士大夫在推動北方各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文
12、化:部分士族蔑視禮法,倡導個性自由,思想浪漫,因而東晉南朝時期在哲學、文學、書法、繪畫、科學上有較多的成就,并且富有特色。 從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和民族壓迫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充實了勞動力資源。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手工業方面,紡織、礦冶、陶瓷、造船、造紙等行業都有明顯進步。商業以長江沿岸最為活躍,番禺 (廣東廣州) 則是主要的外貿港口。在江南開發的過程中,許多山區的少數民族也逐步與漢族相交融。 在東晉和南朝相繼統治下,南方經濟有了明顯發展。思考:東晉南朝江南得到開發的原因有哪些?知識拓展:江南開發1.時間:東晉、南朝時期2.原因
13、: 自然條件好:江南溫暖濕潤,土地肥沃。 北方人民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南北方人民辛勤勞動共同開發了江南。 南方統治者采取鼓勵農業發展的措施 3.意義:北方人民的南遷,北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北方人口形體高大健碩,南遷人口改進了江南人口的質量;導致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經濟重心南移。推動了南方教育科舉的發展,文化重心隨之南移;經濟重心的南移,推動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促進了漢民族與南方
14、少數民族的融合。南方人口對于土地的過渡索取,墾殖等活動造成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造成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的分離;奠定了當今中國經濟格局的基礎。 延伸拓展:南方的開發和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1)秦漢:黃河流域關中地區是全國經濟中心 南方開始正式開發 (遷徙、靈渠、設郡、派官)(2)三國兩晉南北朝:三國時期,南方經濟開始發展;西晉末年,南方經濟呈上升趨勢,但整體水平不高;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南北經濟差距縮小,開始趕上北方;(3)隋唐:經濟中心仍在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的經濟重要性已與之接近 安史之亂后經濟重心開始南移(4)南宋:江南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經濟中心 (江浙)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15、5)明清:江南成為農業、工商業中心,產生資本主義萌芽考向:魏晉至隋唐時期經濟格局的變遷高考真題在線1命題點:唐中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影響(2017高考全國卷,T26)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 ()A國家統一使南茶開始北運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扣題眼:材料反映出北朝至唐中期北方由嘲笑南方人的飲茶習俗到飲茶習俗普遍化,從唐代經濟重心南移角度理解歷史現象。析錯點:唐中期北方喝茶習俗已經比較普遍,“開始”
16、在材料中不能體現;“飲食習慣”與材料中飲茶習慣不能等同,南北方飲食習慣相互影響,但并沒有趨于一致;“已超越”不符合史實,且在材料中不能體現。C2020年高考預測練習(命題點:魏晉時期區域經濟的發展) 漢至明南北方戶數的變化時代北方戶數南方戶數南方戶數占總戶數比重(%)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萬111萬10.3唐(天寶元年,742年)493萬257萬34.3宋(元豐三年,1080年)459萬830萬64.4明(隆慶六年,1572年)344萬650萬65.4表中呈現的史實表明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 B南方生產力水平更發達C區域經濟格局的變化 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嚴重解析:選C。表中漢至明南方戶數呈上升趨勢,到宋元豐三年在總戶數中占的比重已過半,這反映出經濟重心由北方轉到南方,故選C項;材料僅體現了南方戶數增加,在總戶數中比重到宋元豐三年已大于北方,不能體現是北方人口大量遷到南方帶來的變化,排除A項;南方戶數超過北方,一定程度上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噸袋買賣合同協議
- 德國供貨協議合同協議
- 和退休人員合同協議
- 員工用人合同協議
- 噸石購銷合同協議
- 民辦初中老師合同協議
- 商品購房合同補充協議
- 商業合作寵物協議書范本
- 2025股權轉讓投資合同范本
- 2025中介服務合同(建筑材料)
- 《智能制造技術》課件全套 第1-7章 智能制造概述-智能制造生態
- 2025屆福建省多地市聯考高三下學期二模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北京各區高三一模數學分類匯編解析 答案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務二-國開(CQ)-國開期末復習資料
- 畢業設計-3000t件雜貨碼頭結構設計
- 合金鋼管道焊接熱處理
- 2022年中國石油大學《化工原理二》完整答案詳解
- 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標準
- 裝飾、裝修施工方案
- 遠盛水工重力壩輔助設計系統用戶使用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