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課件_第1頁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課件_第2頁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課件_第3頁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課件_第4頁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課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第2課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日本的和服與婦女的發式都與唐朝相似。“唐風時代”日本的和服與婦女的發式都與唐朝相似。“唐風時代”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ppt唐“開元通寶”錢和大化改新后的銅幣珎zhn 唐“開元通寶”錢和大化改新后的銅幣珎zhn 日本效仿唐制的變革ppt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漢字的草書與楷書的偏旁創制的。假名是日本人民利用漢字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型的音節文字,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最初,假名只是標寫漢字發音的符號,現同漢字一樣也作為一種表達文字出現。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漢字的草書與假名空海 空海(774835),日本僧人,804年到唐朝學習佛法,806

2、年歸國。他擅長中國詩文、書法,回國后,仿唐草書創日本平假名。空海 空海(774835),日本僧人,804 請思考: 課本第10頁兩幅圖,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 圖一:日本派遣使節到隋朝學習; 圖二:向唐朝學習的日本使節船遇難。 均反映了日本積極向中國學習,吸收先進的中華文明。 日本為何不遠萬里來中國?遣隋、唐使行動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請思考: 圖一:日本派遣使節到隋朝學習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一)背景1.中華文明的吸引(1)公元67世紀,中國的國家體制完備,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607 年,日本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開啟了長達近300年向中國學習的歷程,其中以遣

3、唐使次數最多,最具代表性。(3)入唐留學生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會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一)背景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達長安的13次,每批數百人。對于人口不足300萬的日本,來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的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相當大。使節團成員中有外交官員、僧侶、留學生和工藝、藝術等各方面的人才。遣唐使船遣隋使和遣唐使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總人口中的比重(日本長卷古畫東征傳繪卷片斷)遣唐使離開日本(日本長卷古畫東征傳繪卷片斷)遣唐使離開日本鎮江焦山的阿倍仲麻呂詩碑 日本留學生 入唐學生學習時間長,同中國人相處時間長,不僅學習文化知識

4、,而且也深受中國生活習俗的影響。 阿倍仲麻呂在中國入仕,深受唐玄宗喜愛,與李白,王維等交情甚篤,后終老于中國,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鎮江焦山的阿倍仲麻呂詩碑 日本留學生 入徐福東渡的傳說相傳公元前210年,徐福領秦始皇的旨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谷子種”,去尋找海中三仙山上的長生不老仙藥。出海那天,秦始皇率文武百官趕來為徐福送行,而徐福卻率船隊東渡到日本定居。那么,徐福東渡是否到了日本?有人認為,徐福東渡確實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徐福東渡的傳說相傳公元前210年,徐福領秦始皇的旨意,率領“日本新宮

5、市徐福公園內的徐福雕像 日本佐賀縣的徐福宮日本新宮市徐福公園內的徐福雕像 日本佐賀縣的徐福宮2穩定政局的需要(1)3世紀興起的大和國(注:日本古代奴隸制國家)逐漸統一了日本,但國家體制仍然極不完備,最高統治者天皇沒有絕對的權威。(2)中央政權中的豪族勢力強大,左右朝政。地方豪族也擴大自己的勢力,對抗中央。(3)政局動蕩不安,嚴重影響社會的發展。3改革派的積極推動(1)形成:隨著日本留學生歸國,隋唐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為日本所仰慕,出現了以中臣鐮足等人為代表的主張仿效隋唐制度的改革派。(2)上臺:645年,改革派發動政變,建立新政權,年號為大化,逐步全面推進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一、遣隋使和遣

6、唐使背景:2穩定政局的需要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背景:中臣鐮足晚年曾經參考唐律編過一部近江令,這是日本最早的法典。 中臣鐮足晚年曾經參考唐律編過一部近江令,這是日本最早 中日交流始于漢朝公元1世紀時,班固所著漢書在地理志中提到“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島上的人民。據后漢書記載,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國即開始交往,光武帝賜以印。18世紀,在九州北部福岡發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此印收藏在福岡市博物館),從實物上證明一千九百年以前中國和日本已建立了密切關系。 中日交流始于漢朝1、下列關于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敘述正確的是 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 遣唐使次數最

7、多,最具代表性 遣唐使團既是外交使團,又是貿易代表團 日本不畏艱難的精神是其派遣使節的重要原因 A、 B、 C、 D、解析: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的說法錯誤,早在秦漢時期中日之間開始交往。排除. 故選1、下列關于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敘述正確的是解析:中日友好交往源鑒真東渡 唐朝時,很多中國人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當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鑒真。他不畏艱險,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弟子為其制作的干漆坐像傳至今日,被奉為日本國寶。) 鑒真東渡鑒真東渡鑒真東渡6 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研究鑒真東渡,需

8、要用到一些史料,下列哪些是第一手資料()查閱歷史文獻參觀唐招提寺咨詢專家學者觀看電視劇鑒真東渡A B C D 6 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研究鑒真東渡,需要用到一些史料,大化改新645年,改革派發動政變,建立新政權,年號為大化,逐步全面推進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645年,改革派發動政變,建立新政權,年號為大化,逐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經濟方面?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政治方面?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文化方面?改革的意義?G1G2G5G6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經濟方面?G1G2G5G62、大化改新的內容:1.經濟方面(1)推行公地公民制度,把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收歸國有。(2)仿效唐朝租庸調制實行班田收授法,

9、定期向農民授田。2政治方面(1)確立完備的國家政治體制,在中央設立了掌管國家祭祀的神祇(qi)官和掌管行政的太政官兩機構,在地方設置各級機構。(2)制定律令,規定了土地賦稅制度、中央集權制度和司法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將大化改新的成果確定下來。 3文化方面:新政權編纂歷史,把天皇說成是神,把皇室說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2、大化改新的內容: 租庸調制,唐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以受田的農民為征收對象。租為田租,調為絹、綿或布、麻,庸為以絹或布代役。租庸調制租庸調制具體內容 1、廢除皇室的私地、私民,改為國家的公地、公民。 2、實行班田制:國家班給 6 歲以上男子口分田 2 反(即段,1 段等于 11.9

10、 公畝),女子為男子的2/3,奴婢為良民的1/3;6 年一班,禁止買賣,死后歸還。受田者向國家納租、庸、調,受田男子還須自帶武器服兵役。 3、建立中央集權國家機構,天皇之下設二官(太政、神祗,前者總理政務),八省(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宮內,由左、右大臣分管)、一臺(彈正);地方設國、郡、里。各級官吏由國家任免,廢 除舊貴族的稱號和特權。 具體內容 1、廢除皇室的私地、私民,改為國家的既然大化改新是仿效唐制推行的,那么二者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既然大化改新是仿效唐制2022/10/128皇 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中樞權力機構:三省六部制負責 執行202

11、2/9/2828皇 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戶禮兵刑工天皇太政官神祗官宮內省大藏省刑部省兵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式部省中務省二官八省天皇太政官神祗官宮內省大藏省刑部省兵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式部省中租庸調制三省六部制完備的法律皇權至上班田收授法2官8省制定律令神化天皇賦稅制度政權機構法律統治者唐朝制度日本租庸調制三省六部制完備的法律皇權至上班田收授法2官8省制定律模仿長安建造的京城平城京(今奈良)模仿長安建造的京城平城京(今奈良)朱雀門朱雀門奈良唐招提寺奈良唐招提寺大阪城堡大阪城堡奈良(平城京)東大寺奈良(平城京)東大寺京都平安神宮京都平安神宮由上可見,新政大都以唐制為藍本,不僅如此,日本的都城、文字教育、

12、服飾等也深受唐朝影響,以至大化改新后一個時期,在日本文化史上被稱為“唐風時代”。 中日兩國文化也有許多共同之處,當時都是農耕民族,都受儒教的影響,都使用漢字,都使用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甚至許多傳統節日也一樣。這些都是受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 中國文化傳入,成為日本文化發展的營養素,影響日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中,圍棋(唐手)、茶道、面條、湯圓、豆腐、書法等“唐風時代”由上可見,新政大都以唐制為藍本,不僅如此,日本的都城、文字 改革意義1.經過大化改新,氏族豪族的世襲特權被打破。2日本國家形態基本完備,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 家體制。3確立了天皇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地位。4跳躍式地實現了歷史

13、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1)改革適應了社會需要,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2)積極引進了中國先進文化,加以吸收與創新。(3)形成以中臣鐮足為代表的改革派并建立新政權。(4)推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成功原因成功原因閱讀下列材料: 7、日本大化改新詔 請回答:(1)歸納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這些措施之間的關系(2)分析這些措施對日本歷史產生的影響?答:(1)公地公民制度、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公地公民制度是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的前提和基礎,租庸調制以班田收授法為基礎。(2)這些措施使氏族豪族的世襲特權被打破,日本國家形態基本形成,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確立了天皇的國家最高統治者地位,在較短時間內,跳躍式地實現了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閱讀下列材料: 7、日本大化改新詔 8 閱讀下列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歷史信息?古代中日交往中,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