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_第1頁
(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_第2頁
(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_第3頁
(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_第4頁
(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溫醫(yī)大附一院精神病學教研室 王維千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溫醫(yī)大附一院精神病學教研室 王維千提 綱重點:精神發(fā)育遲滯(mental retardation);兒童孤獨癥(Autism);兒童多動綜合征(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提 綱重點:疾病分類(一)兒童少年期常見的精神障礙的種類主要有: 1.兒童心理發(fā)育障礙特定發(fā)育障礙(言語發(fā)育障礙,學校技能發(fā)育障礙,運動功能發(fā)育障礙);廣泛發(fā)育障礙(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孤獨癥、童年瓦解性障礙、Rett,S綜合征等); 疾病分類(一)兒童少年期常

2、見的精神障礙的種類主要有: (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精神病學課件)兒童精神障礙(精神病學)t精神發(fā)育遲滯病因:生物學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 遺傳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 先天性顱腦畸形圍產期有害因素出生后因素 精神發(fā)育遲滯病因:生物學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 精神發(fā)育遲滯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WHO根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將精神發(fā)育遲滯分為以下四個等級。 精神發(fā)育遲滯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會精神發(fā)育遲滯一、輕度 智商在5069之間,成年以后可達到9歲12歲的心理年齡,在全部精神發(fā)育遲滯中占85。幼兒期:智力

3、發(fā)育較同齡兒童遲緩,如語言發(fā)育延遲,詞匯不豐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維不發(fā)達。就讀小學:學習困難,學習成績經常不及格或者留級,最終勉強完成小學的學業(yè)。患者能進行日常的語言交流,但對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通過職業(yè)訓練只能從事簡單非技術性工作,可學會一定謀生技能和家務勞動。 精神發(fā)育遲滯一、輕度 智商在5069之間,成年以后可達到精神發(fā)育遲滯二、中度 智商在3549之間,成年以后可達到6歲9歲的心理年齡,在全部精神發(fā)育遲滯中占10。幼年:智力和運動發(fā)育都明顯比正常兒童遲緩,語言發(fā)育差,表現為發(fā)音含糊不清,雖然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語,但詞匯貧乏以致不能完整表達意思。計算能力為個位數加、減法的水

4、平。不能適應普通小學的就讀。能夠完成簡單勞動,但質量差、效率低。在指導和幫助下可學會自理簡單生活。精神發(fā)育遲滯二、中度 智商在3549之間,成年以后可達到精神發(fā)育遲滯三重度 智商在2034之間,成年以后可達到3歲6歲的心理年齡,在全部精神發(fā)育遲滯中占34。患者在出生后即可出現明顯的發(fā)育延遲,經過訓練最終能學會簡單語句,但不能進行有效語言交流。不會計數,不能學習,不會勞動,日常生活需人照料,無社會行為的能力。可同時伴隨顯著的運動功能損害或腦部損害。四極重度 智商在20以下,成年以后可達到3歲以下的心理年齡,在全部精神發(fā)育遲滯中占12。完全沒有語言能力,對危險不會躲避,不認識親人及周圍環(huán)境,以原始

5、性的情緒,如哭鬧、尖叫等表達需求。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常合并嚴重腦部損害,伴有軀體畸形。精神發(fā)育遲滯三重度 智商在2034之間,成年以后可達到精神發(fā)育遲滯精神發(fā)育遲滯診斷標準:一、起病于18歲以前;二、智商低于70;三、有不同程度的社會適應困難。輕度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診斷標準:一、智商5069;二、無明顯言語障礙;三、學習能力不能順利完成小學教育,能學會一定的謀生技能。中度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診斷標準:一、智商3549;二,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語,但詞匯貧乏;三、不能適應普通學校學習,但可以學會生活自理與簡單勞動。精神發(fā)育遲滯精神發(fā)育遲滯診斷標準:一、起病于18歲以前;精神發(fā)育遲滯重度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診

6、斷標準:一、智商2034;二、言語功能嚴重受損,不能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三、生活不能自理。極重度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診斷標準:一、智商低于20;二、言語功能缺失;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精神發(fā)育遲滯重度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診斷標準:一、智商20精神發(fā)育遲滯治療:精神發(fā)育遲滯的治療原則是以教育訓練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1教育訓練 由學校教師、家長、臨床心理治療師以及職業(yè)治療師相互配合進行。 2藥物治療 (1)病因治療:適合于病因明確者。 精神發(fā)育遲滯治療:精神發(fā)育遲滯的治療原則是以教育訓練為主,藥精神發(fā)育遲滯(2)對癥治療:精神發(fā)育遲滯患者約3060伴有精神癥狀,可根據不同的精神癥狀選用相應藥物治療。(3)促

7、進腦功能發(fā)育治療:主要有益智藥(nootropics)和腦代謝改善藥(brain metabolic drugs),如谷氨酸、-氨酪酸、吡乙酰胺和腦活素等。 精神發(fā)育遲滯(2)對癥治療:精神發(fā)育遲滯患者約3060兒童孤獨癥(Autism)概念流行病學特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兒童孤獨癥(Autism)概念病案一:一對著急的年輕父母A男與B女均為大學畢業(yè),自由戀愛結婚,婚后夫唱婦隨,生活和諧美滿。結婚第二年預期得子,兒子長的虎頭虎腦,大而略顯深邃的眼睛似乎透著一股說不出來的機靈勁兒,更是給小家庭平添了無數的歡樂與激動。可是好景不長,他們逐漸發(fā)現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相比,好象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8、患兒記憶能力特別好,教他的兒歌會在無意之中完整地唱出來,病案一:一對著急的年輕父母A男與B女均為大學畢業(yè),自由戀愛結他在兩歲半時進幼兒園,阿姨發(fā)現他對認字特別有興趣,教他認字,一學就會。此外,具有孤獨、不愿與周圍小朋友交往、與父母不親,也不會與小朋友發(fā)展友誼。他說話怪聲怪調,特別快,沒有抑揚頓挫。喜歡拍手,轉動手臂,成天抱著一紅磚,達著迷程度。他家搬了新居,環(huán)境變了,生活方式也大不一樣,他就煩躁不安、尖叫,發(fā)脾氣。父母都是忙事業(yè)的人,沒有時間與精力照看他,于是請祖父母幫忙,結果兩位老人常常被他搞的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卻又耐他無何。他在兩歲半時進幼兒園,阿姨發(fā)現他對認字特別有興趣,教他認字,到哪

9、里去走上一趟就記得回來的路。他對一般孩子都會特別喜愛的玩具一點都不感興趣,卻喜歡玩圓圓的瓶蓋、化妝品瓶,他好在眼前反復扭動手指或撥動玩具汽車的輪子,對電視廣告、天氣預報也特別著迷,時不時還反復念叨這些從電視上看到的東西,但只是機械地重復。叫他的名字也不作反應,好象沒聽見似的。他不象其他小朋友那樣會伸出手讓父母抱。也不喜歡父母或小孩接近,一個人獨處反而自在。到哪里去走上一趟就記得回來的路。他對一般孩子都會特別喜愛的玩他不會結交小朋友,不會與大家一起玩捉迷藏和過家家的游戲,常常一個人躲在墻角玩一塊絨布,至今尚要大人喂飯,由大人照料他的大小便和日常生活。進一步觀察還發(fā)現他玩積木,只是排成一行,不會搭

10、橋、搭汽車,并且他頑固地堅持生活環(huán)境和方式原樣不變,如作變動就煩躁和尖叫撞頭。他不會結交小朋友,不會與大家一起玩捉迷藏和過家家的游戲,常常兒童孤獨癥概念:起病于嬰幼兒期、特有的、嚴重的精神障礙,屬于廣泛發(fā)育障礙中一種。本癥基本特征:一般起病于嬰幼兒期、極端孤僻、與別人缺乏情感聯系、言語障礙、刻板運動和對環(huán)境奇特的反應。病因未明,預后差。兒童孤獨癥概念:起病于嬰幼兒期、特有的、嚴重的精神障礙,屬于兒童孤獨癥兒童孤獨癥患病率約為每1千人口中有12例,男性為多,男女之比至少為26:l。病因:遺傳因素 腦器質性因素 神經生化因素 認知缺陷因素兒童孤獨癥兒童孤獨癥患病率約為每1千人口中有12例,男性為兒

11、童孤獨癥臨床表現(一)社會交往障礙:極度孤獨,缺乏情感聯系言語交流障礙:以言語發(fā)育延遲最為多見 異常行為方式 :興趣范圍狹窄,刻板、重復動作和行為,異常的吃飯和睡眠習慣兒童孤獨癥臨床表現(一)兒童孤獨癥臨床表現(二)異常的感知覺反應 :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或過分敏感智能障礙 約75-80%患兒智力低下 智能發(fā)展不平衡 “白癡學者”兒童孤獨癥臨床表現(二)兒童孤獨癥診斷(一)1通常起病于3歲以內。 2接觸交往障礙需具有下列中兩項癥狀:不能用注視、表情、姿勢或手勢進行交往; 不能與其他孩子建立伙伴關系; 遇到挫折時,不會尋求支持或安慰。當別人遇到挫折時,也不會主動給予別人支持和安慰; 不能對集體的歡

12、樂產生共鳴。 兒童孤獨癥診斷(一)兒童孤獨癥診斷(二)3言語交往障礙需具備下列中兩項癥狀: 言語發(fā)育延遲或不發(fā)育,例如不會呀呀學語,可有以手勢或其他形式代替言語交流的傾向;如有某種程度的言語功能,也缺乏主動的或持續(xù)的言語交流; 刻板重復地使用某些語詞,或別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語詞;言語的聲調、速度、節(jié)律、重音等方面的異常。 兒童孤獨癥診斷(二)兒童孤獨癥診斷(三)4興趣和活動異常需具備下列癥狀之一: 興趣刻板、狹窄; 對某種東西特別依戀; 強迫性地進行某種特殊的儀式性行為。 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姿勢; 對某些東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特性特別感興趣(例如它們的氣味、表面感覺和產生的噪聲等) 對個人生活環(huán)

13、境不愿或拒絕作任何的變動。 兒童孤獨癥診斷(三)兒童孤獨癥診斷(四)5排除兒童精神分裂癥及嬰兒癡呆。 兒童孤獨癥診斷(四)兒童孤獨癥診斷過程:診斷評估和全面的醫(yī)學、心理檢查關鍵: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治療的目標:減少孤獨癥行為癥狀、增強社會交往、促進正常發(fā)育。兒童孤獨癥診斷過程:診斷評估和全面的醫(yī)學、心理檢查兒童孤獨癥治療原則: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特殊教育訓練,家庭治療計劃以及藥物療法。 特殊教育訓練:生活習慣、言語運動技能的學習訓練,矯正病態(tài)行為癥狀和其他不適應行為。家庭治療計劃:行為和發(fā)育指導、必要的咨詢,幫助父母學會照管和訓練孤獨癥兒童的基本方法。 兒童孤獨癥治療原則:采取綜合治

14、療措施,包括特殊教育訓練,家庭兒童孤獨癥藥物療法以氟哌啶醇較為常用,37歲患兒,每日劑量l 6mg,分23次口服,可改善多動、退縮、刻板行為、攻擊和自傷行為等。 兒童孤獨癥藥物療法以氟哌啶醇較為常用,37歲患兒,每日劑量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概念流行病學、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attention deficit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概念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是指發(fā)生于兒童時期,表現為與其

15、同齡兒童相比,有長時間的、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多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或品行障礙。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概念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流行病學:國內調查發(fā)現患病率1.510,國外報道學齡兒童中患病率35,男性多于女性,性別比4:19:1。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流行病學:國內調查發(fā)現患病率1.510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病因和發(fā)病機理1.遺傳 本病具有家族聚集現象,單卵雙生子同病率5164。 2.神經遞質 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5-HT)假說。3.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 MRI、PET、EEG 4.發(fā)育異常 5.家庭和心理社會因素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病因和發(fā)病機理1、注意障礙:持續(xù)時

16、間短暫、易分散注意力范圍狹窄、注意分配困難2、活動過度:超過了應有的水平和應忍耐的程度。多起病于幼兒早期,上學后更突出。3、好沖動4、認知障礙、學習困難5、行為障礙:說謊、逃學、對抗行為臨床表現兒童多動癥1、注意障礙:持續(xù)時間短暫、易分散注意力范圍狹窄、注意分配困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診斷:若兒童在7歲以前開始出現明顯的注意缺陷和活動過多,并且在學校、家庭和其他場合都有這些臨床表現;持續(xù)6個月以上;對社會功能(如學業(yè)成績、人際關系等)產生不良影響,則可診斷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診斷: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診斷臨床評定量表既有助于診斷,也可了解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評估治療效果。常用的工具有

17、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包括父母問卷、教師用評定量表和簡明癥狀問卷三種形式。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診斷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診斷標準:1癥狀標準至少須具備下列行為的4條,其癥狀嚴重性不同程度地影響其自身的學習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1)需要其靜坐的場合難于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沖動。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診斷標準: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3)常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4)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無終。 (5)很難集中思想聽課、做作業(yè)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 (6)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產生情緒反應。 (7)經常多話,好插話或喧鬧。 (8)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9)學習

18、困難、成績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礙引起。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3)常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2.嚴重程度標準:影響自身學習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3.病程標準:起病于學齡前,病程至少持續(xù)6個月。4. 排除標準:不是由于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期精神病、焦慮狀態(tài)、品行障礙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所引起。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2.嚴重程度標準:影響自身學習和適應環(huán)境的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鑒別診斷精神發(fā)育遲滯品行障礙 情緒障礙抽動障礙 精神分裂癥 兒童孤獨癥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鑒別診斷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治療:根據患者及其家庭的特點制定綜合性治療方案。心理治療、教育引導和藥物治療相結合。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注意

19、缺陷與多動障礙1心理治療 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行為治療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及時對患者的行為予以正性或負性強化,使患者學會適當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為來替代不適當的行為模式。認知行為治療主要解決患者的沖動性問題,主要內容有:讓患者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預先估計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1心理治療 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2特殊教育 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3.藥物治療 (1)中樞興奮劑 主要治療藥物 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為哌醋甲酯,又稱利他林。還有苯異妥因

20、(匹莫林),苯丙胺(安非他命)。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2特殊教育 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2)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米帕明、氯米帕明或阿米替林。一般不作為首選藥物,只有當中樞興奮劑無效,或合并抑郁癥、品行障礙或抽動障礙時選用。 (3)2-去甲腎上腺素能激動劑:苯氨咪唑啉(可樂定)。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2)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米帕明、氯米帕明或阿治 療*認知行為治療*特殊教育項目*社會化技能訓練*軀體訓練項目*父母管理班*藥物治療中樞興奮藥:鹽酸哌醋甲酯(利他林)、匹莫林 抗抑郁劑可樂定兒童多動癥治 療*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治療中樞興奮藥:鹽酸哌醋甲酯(利如不干預治療,到成年期約1/3患兒符

21、合DSM-R診斷標準。包括 注意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 酒藥依賴 癔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預 后兒童多動癥如不干預治療,到成年期約1/3患兒符合DSM-R診斷標準兒童抽動癥概念 兒童和青少年起病,一個或多個部位肌群不自主的、無目的、反復、快速的運動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可伴發(fā)其他行為癥狀。流行病學 短暫性抽動障礙:1%7%。tourette綜合征: 0.1%0.5%。病因 (1)遺傳因素(2)神經生化因素(3)器質性因素(4)心理社會因素(5)其他因素兒童抽動癥概念兒童抽動癥臨床表現(一)短暫性抽動障礙:最常見。主要表現為簡單性運動抽動,如眨眼、皺額、咬唇、點頭、搖頭、聳肩等不自主抽動;少數病例為簡單發(fā)聲抽動,表現反復咳聲、哼氣或清嗓聲等。兒童抽動癥臨床表現(一)兒童抽動癥臨床表現(二)發(fā)聲或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簡稱TS):臨床特征為多部位、形式多種多樣的運動抽動,常從眼、面開始,爾后逐步發(fā)展到肢體,以至全身多部位肌肉抽動;同時出現或先后出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