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護理安全和職業防護年月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護理安全和職業防護年月(優選)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護理安全和職業防護年月(優選)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護理安全和職業防護年月靜脈輸液治療輸液治療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會破壞人體的防御屏障,使患者置于發生局部或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的危險當中,包括局部感染、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靜脈炎以及其他一些遷徒性感染灶(如肺膿腫、腦膿腫、骨髓炎等)。據統計,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靜脈輸液治療。 靜脈輸液治療輸液治療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會破壞人體的防御屏障,靜脈輸液治療靜脈輸液治療是一個程序,而不僅僅是一項操作靜脈輸液治療靜脈輸液治療是一個程序,而不
2、僅僅是一項操作輸液治療工作內容3 穿刺部位選擇4 穿刺工具選擇 2 病人狀況評估1 治療方案評估5 正確準備穿刺部位6 正確應用輸液工具7 靜脈通路的護理、維護及管理輸液治療工作內容3 穿刺部位選擇4 穿刺工具選擇 2 病人狀1、護士對患者的治療方案評估不足,導致靜脈輸液并發癥(第1根魚骨代表的程序)2、護士靜脈穿刺時對穿刺部位、工具的選擇不當(第2、6根魚骨代表的程序)3、護士在穿刺時進針角度、力度、送管方法的探討(第3、4根魚骨代表的程序)4、護士對患者病情、皮膚狀況、血管的評估不當可能導致靜脈輸液并發癥(第5根魚骨代表的程序)靜脈輸液治療的安全隱患1、護士對患者的治療方案評估不足,導致靜
3、脈輸液并發癥(第1根靜脈輸液治療的安全隱患5、護士缺乏無菌意識,操作不當容易導致液體污染,出現輸液反應(第7根魚骨代表的程序)6、導管的沖管、封管、更換敷貼等維護不當(第8根魚骨代表的程序)7、其他護士暴露傷醫囑處理中的失誤靜脈輸液治療的安全隱患5、護士缺乏無菌意識,操作不當容易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導管阻塞靜脈炎液體滲出或壞死血腫以及導管相關性感染等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病人因素 - 不可變因素靜脈狀況皮膚狀況疾病狀況免疫狀況已往輸液史并發癥 - 可變因素穿刺失敗靜脈炎滲出/組織壞死堵塞醫護人員因素 - 可變因素知識評估技巧穿刺技術產品應用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病人因素并發癥醫護人員因
4、素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導管相關感染主要有三種類型 導管相關局部感染導管入口處紅腫硬結、流膿,范圍在2cm以內。 隧道感染隧道式導管出口位置或植入式輸液港的開口位置,感染癥狀沿導管插入方向延伸超過2cm。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有全身感染癥狀,無其他明顯感染來源,患者外周血培養及對導管半定量和定量培養分離出相同的病原體。 臨床表現 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硬、溫度改變和滲出。 全身感染癥狀同菌血癥、敗血癥 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導管相關感染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導管相關感染原因導管接口是導致導管內微生物定植的一個重要原因,與不規范的操作有很大關系。未注意手衛生。緊急置管時未嚴格無菌技術操作疾病嚴重程度導管類型、不
5、熟練的人員進行置管和護理。輸液治療相關并發癥導管相關感染原因如何保證輸液治療安全通過魚骨圖分析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使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危險因素,規范護理行為,達到最佳實踐: 程序化操作;減少穿刺次數;減少并發癥;減少患者住院費用;減少針刺傷;減少勞動強度;提高患者滿意度。 最終提高靜脈輸液質量安全,使輸液治療更趨于正規化、專業化。如何保證輸液治療安全通過魚骨圖分析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輸液治療感染控制感染是指發現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長。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是指對動、靜脈治療時可能引起的感染所采取的有效預防措施。適應范圍所有靜脈輸液和動脈穿刺治療的感染
6、控制。輸液治療感染控制感染是指發現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長。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有證據顯示手握活塞進行抽吸藥液的污染隨抽動活塞的次數增加而增加。在配藥過程中,注射器污染的細菌種類與治療室空氣、物體表面及護理人員所帶菌相一致,微粒污染與穿刺橡膠塞次數成正比。在稀釋藥液過程中,液體污染的程度與針頭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數、針頭大小、注射器使用時間有關。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據文獻報道,溶液放置35h,細菌可呈對數生長。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認為,導管接口是導
7、致導管內微生物定植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較長時間的留置導管。研究表明,導管留置時間超過一周后,由于輸液接口導致的相關感染占51%。與不規范的操作有很大關系。與外周靜脈導管相比,中心靜脈導管發生感染的危險性更高。顯微鏡下顯示在感染的導管中,微生物主要附著在導管外徑的表面,葡萄球菌是一種皮膚表面常駐的細菌,是導致2/3的靜脈相關感染的微生物,它是最常見的導致菌血癥的革蘭陽性菌。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據文獻報道,溶液放置35h,細5、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4%的污染機會,增加連接裝置,污染慨率將成倍增加。5、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進行穿刺部位的觸診,除非再次
8、消毒(A)5、需要重新消毒的非一次性物品,要嚴格依照生產商提供的產品說明和指南進行重新消毒和滅菌(C)在輸液系統中,導管型號、置管部位與血液感染具有相關性,使用單管導管相關性血液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使用雙腔導管的患者。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針刺傷后的感染機率遠期毒性生殖系統毒性有沒有疫苗或者治療可以進行預防?有證據顯示手握活塞進行抽吸藥液的污染隨抽動活塞的次數增加而增加。摘手套后應立即洗手,必要時還應進行手消毒。2mm)以下針頭配制液體。2、操作前、后應實行合格的手部清潔,不允許佩戴假指甲,戴手套前和脫手套之后也需洗手。根據循證醫學建立的輸液治療護理實
9、踐指南與實施細則,引入有效的干預方法,降低醫院感染發生。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是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經濟方法。手術、接產、換藥插尿管、特殊病人護理操作時。也就是每年將有近百萬次4、在配制及輸注液體和藥物之前,需明確藥物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藥物的相容性和穩定性。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英國一項研究表明86.2%的護士在導管留置72h按操作規程更換外周靜脈導管,而有13.8%的護士沒有按規定時間更換導管,延長了導管保留的時間,增加了靜脈炎的發生率。美國過去20年研究報告中顯示感染的危險性隨著無菌操作的標準化而下降,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靜脈治療小組人員對降低導
10、管相關性感染、相關并發癥有顯著作用。同時護理人員的數量降低時,會導致人員教育培訓和輸液治療操作、導管的維護等問題的出現,感染的危險性增加。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5、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國內的研究證實,醫務人員手上革蘭陰性桿菌攜帶率高達2030%。在護理過程中、中途中斷操作和洗手之前對戴手套的手進行采樣培養,接觸患者、患者衣物或病床后會導致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平均17%(9%25%)從患者身上傳到醫務人員的手套上。戴假指甲的手已被證實比不戴假指甲的手攜帶更多的革蘭陰性菌。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
11、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國內的研究證實,醫務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在輸液系統中,導管型號、置管部位與血液感染具有相關性,使用單管導管相關性血液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使用雙腔導管的患者。導管的連接裝置可導致0.4%的污染機會,增加連接裝置,污染慨率將成倍增加。精密輸液器輸注中藥注射液、脂肪乳、粉劑抗生素等高微粒靜脈注射用藥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使用普通輸液器。 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在輸液系統中,導管型號、置管部位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超過10%葡萄糖和5%蛋白質的腸外營養液,PH5和9的液體或藥物,以及滲透壓大于600
12、mOsm/L的液體或藥物,不適合周圍靜脈輸注。據報道,全球每年大約有20萬名護士被針頭刺傷,存在感染20多種血源性疾病的潛在危險。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超過10%葡萄糖和5%蛋白質的腸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根據循證醫學建立的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引入有效的干預方法,降低醫院感染發生。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一般原則 1 、輸液治療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執行標準預防措施。(A) 2、操作前、后應實行合格的手部清潔,不允許佩戴假指甲,戴手套前和脫手套之后也需洗手。(C) 3、根據患者情況、藥物性質
13、選擇合適的、一次性無菌輸液產品和器具,并確定所用產品、器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C) 4、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時,需使用最大限度的無菌屏障。(C) 5、需要重新消毒的非一次性物品,要嚴格依照生產商提供的產品說明和指南進行重新消毒和滅菌(C)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一般原則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6、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銳器(包括但不局限于針頭、導絲、探針、手術刀等)應丟棄在不透水、防穿透、不能打開的銳器盒中并定時更換(A) 7、有效實施監督靜脈輸液感染控制預防措施并進行感染監控,出現異常應及時記錄、評估、報告、整改。(C) 8、保證充足的人力資源,排班與工作量應與感染控制工作要求
14、一致。(C) 9、確保輸液管各通路入口的無菌,將污染的危險性降到最低。(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6、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10、教育醫務工作者正確掌握血管內導管的適應癥、正確的置管和維護操作。(A) 11、定期對操作者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指導方針遵守情況進行評估(A)。 12、委派受過培訓或有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監督指導新手操作。(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10、教育醫務工作者正確掌握血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操作中相關環節感染控制措施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一、手衛生 是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經
15、濟方法。 我們有責任自覺實施手衛生控制醫院感染,共同為實現醫院感染 “零容忍、零感染” 目標而努力。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一、手衛生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1、實施臨床操作前、后應洗手,戴手套前和脫手套之后也需洗手。(C)2、實施輸液治療過程中操作者不允許戴假指甲,或使用其他指甲產品。(B)3、操作者手上有可見體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應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進行洗手(A)4、消毒后的輸液穿刺部位不要用手再進行觸診,除非進行再消毒。(A)5、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A)6、固體肥皂應保持干燥或使用液體洗手液,盛放容器要保持清潔。(C)7、在沒有流動水洗手的情況下,也可使用手消毒液。(
16、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1、實施臨床操作前、后應洗手,戴手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WHO手衛生的5個重要時刻接觸患者前無菌操作前接觸血液、體液后接觸患者后接觸患者環境后態度決定一切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WHO手衛生的5個重要時刻態度決定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二、無菌容器 1、使用前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按廠商提供的說明使用輸液無菌器具。(C) 2、在有效期內使用,必須保證使用器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C) 3、根據患者情況,選擇發生并發癥(感染和非感染)危險度低的導管、置管技術和部位。(A) 4、為減少針刺傷的發生,選用防針刺傷的穿刺器具。(C) 5、輸入特殊藥品時,根據廠家的建議
17、和使用情況,選擇輸液管路,以及更換時間。(C) 6、當留置的導管不再需要時,應考慮盡快拔除。(A) 7、確保輸液系統附加裝置的安全使用,防止漏液和損壞。(B) 8、確保輸液管路各通路連接裝置無菌,將污染的危險性性降到最低。(B)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二、無菌容器14、所有輸注的液體和藥物須遵循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A)7、避免對新生兒使用碘酊,因為它對新生兒甲狀腺有潛在影響(B)據報道,全球每年大約有20萬名護士被針頭刺傷,存在感染20多種血源性疾病的潛在危險。橡膠手套:需手指靈活度高的操作、靜脈穿刺。7、有效實施監督靜脈輸液感染控制預防措施并進行感染監控,出現異常應及時記錄、評估、報告、整
18、改。2、實施輸液治療過程中操作者不允許戴假指甲,或使用其他指甲產品。全身感染癥狀同菌血癥、敗血癥被含有 HIV的針頭刺傷后,平均感染率 0.有證據顯示手握活塞進行抽吸藥液的污染隨抽動活塞的次數增加而增加。10、靜脈輸液治療操作時應攜帶銳器盒。10、教育醫務工作者正確掌握血管內導管的適應癥、正確的置管和維護操作。來源信息: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1、靜脈穿刺前,對皮膚不清潔者先行清潔后,再行消毒(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最嚴重的毒性反應骨髓抑制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輸液治療中易致感染的相關證據5、 污染源來自感染早期和晚
19、期艾滋病病感染者(病毒載量高);3、藥液配制和使用時,應根據藥典和藥物配伍禁忌標準執行。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三、無菌溶液 1、所有的常規液體的配制都應在空氣清潔的環境中完成,最好在層流凈化臺和有層流通風設備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進行。(C) 2、配制液體時,必須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規程。(A) 3、藥液配制和使用時,應根據藥典和藥物配伍禁忌標準執行。(C) 4、在配制及輸注液體和藥物之前,需明確藥物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藥物的相容性和穩定性。(C) 5、配制液體的注射器應一次性使用,并選擇18G(直徑1.2mm)以下針頭配制液體。(D)14、所有輸注的液體和藥物須遵循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A)輸
20、液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四、有效期和過期 1、應遵循生產廠商有關藥品和儀器儲存的使用說明和指南,以保證有效期和使用期限的可靠性。(C) 2、進行輸液治療前應核對有效期和使用期限。(C) 3、使用輸液工具的附加裝置時也應嚴格遵守有效使用期限,例如敷料、接頭、延長管等。(D) 4、使用長期留置的輸液工具時,要記錄使用起始時間等相關內容,以保證及時更換。(B)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四、有效期和過期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五、皮膚消毒 1、靜脈穿刺前,對皮膚不清潔者先行清潔后,再行消毒(A) 2、以穿刺點為中心環形消毒,由內向外旋轉涂擦,消毒面積不少 于5 5cm(如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部位,
21、其消毒面積應不少于無菌敷料面積)(C) 3、消毒劑自然風干后再行穿刺(B) 4、用于穿刺部位皮膚消毒乙醇、氯已定、絡合碘、碘酊(A) 5、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進行穿刺部位的觸診,除非再次消毒(A) 6、對于年齡2個月的嬰兒不建議使用氯已定消毒皮膚(B) 7、避免對新生兒使用碘酊,因為它對新生兒甲狀腺有潛在影響(B)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五、皮膚消毒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六、銳器、危險材料和危險性廢棄物的處理 1、使用帶有預防銳器刺傷安全裝置的銳器盒。(A) 2、使用過的器械應作為單件丟棄。(A) 3、護士在實施可能導致飛沫或血液、體液飛濺操作時、應采用最大限度的保護屏障。(A) 4、所有
22、受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銳器,包括但不局限于探針、手術刀、 注射器和針頭,應丟棄于防透水、防穿透、不能打開的專用醫療銳器盒中。(A) 5、針頭不得回套頭帽,折斷或彎曲。(A) 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六、銳器、危險材料和危險性廢棄物的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6、所有生物危險性材料、廢棄物和藥品應丟棄于恰當的容器內。(A) 7、不要分離被血液污染針頭和注射器,注射器與針頭應一起置于銳器盒中。(B) 8、銳器盒需在裝至34時封口、更換,避免發生與丟棄銳器有關的損傷。 9、嚴禁將銳器轉存入或倒入另一個容器。(B) 10、靜脈輸液治療操作時應攜帶銳器盒。(B)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6、所有
23、生物危險性材料、廢棄物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七、胃腸外營養產品的穩定性與相容性 1、 在藥劑師的指導下制定營養液配置程序。(A) 2、營養液的配制應由有資質的醫護人員在層流潔凈臺下, 遵照無菌操作原則來完成。(A) 3、配制人員應具備配制無菌藥液的知識和技術,包括無 菌技術,藥物相容性和穩定性,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藥物的劑量、儲存、標記、計算以及儀器的應用等。(A) 4、在配制液體和藥物之前,應明確藥物的化學、物理、藥理性質。(A) 5、在給藥前應明確所配藥液中藥物的相容性、穩定性。(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七、胃腸外營養產品的穩定性與相容性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6、未經確認的相
24、容性藥物不可推注或經側支通路進入輸液系統(脂肪乳除外)。(A) 7、所有配制的液體和藥品應在標簽上注明能正確識別患者的信息、配制日期及時間、給藥途徑和速度。藥名、用量、濃度不能用縮寫形成(A) 8、配制液體和藥物時,應保證首先加入磷酸鹽添加劑,并徹底混合,最后添加鈣劑。(A) 9、胰島素應在營養液輸注前加入,以免喪失活性。(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6、未經確認的相容性藥物不可推注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10、不建議在胃腸外營養液中常規加入肝素及其他藥物(A) 11、胃腸外營養液應現配現用,一經輸入需在24h內全部輸注完畢(A) 12、新型雙腔及三腔胃腸外營養液的保存時間要根據廠家的
25、說明書(C) 13、胃腸外營養液如在冰箱內保存,應在輸注前1h從冰箱內取出,以便在輸入時使其接近室溫(A) 14、所有輸注的液體和藥物須遵循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A) 15、新近使用的藥物必須由藥劑師復核其相容性數據(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 10、不建議在胃腸外營養液中常規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八、輸液輔助器具的清潔與消毒 1、在患者使用前或同一個患者長期使用期間,應清潔和消毒醫療儀器設備,以預防交叉感染和疾病傳播(A) 2、重復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按要求清潔消毒或滅菌(D) 3、需要清潔和消毒耐用醫療設備應包括但不僅限于輸液架、電動和機械輸液泵以及其他與輸液相關的物品(A) 4、
26、每根止血帶只能用于同一個患者。(A) 5、使用的消毒劑應不對設備完整性及功能造成破壞(A) 6、執行醫療設備風險等級和消毒凈化步驟。(A)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八、輸液輔助器具的清潔與消毒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要點 依據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應對措施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 定義 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的患者出現菌血癥或真菌血癥,并伴有發熱(38)、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感染源。 實驗室微生物學檢查顯示外周靜脈血培養細菌或真菌陽性;或者從導管段和外周血培養出相同種類、相
27、同藥敏結果的致病菌。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 定義據報道,全球每年大約有20萬名護士被針頭刺傷,存在感染20多種血源性疾病的潛在危險。5、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進行穿刺部位的觸診,除非再次消毒(A)4、為減少針刺傷的發生,選用防針刺傷的穿刺器具。來源,經手接觸是醫院感染的最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4、為減少針刺傷的發生,選用防針刺傷的穿刺器具。最終提高靜脈輸液質量安全,使輸液治療更趨于正規化、專業化。戴手套的進行操作次數越多就越習慣在一,為了預防經血液傳播的病原最好小時內注射200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與不規范的操作有很大關系。超過10%葡萄糖和5%蛋白質的腸外營養液,PH5和9的
28、液體或藥物,以及滲透壓大于600mOsm/L的液體或藥物,不適合周圍靜脈輸注。4、護士對患者病情、皮膚狀況、血管的評估不當可能導致靜脈輸液并發癥(第5根魚骨代表的程序)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優選)輸液治療的感染控制護理安全和職業防護年月5、針頭不得回套頭帽,折斷或彎曲。與不規范的操作有很大關系。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針頭刺傷或說器割傷的感染率是1.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如何降低CRBSI?預防CRBSI要重視醫護人員的相關知識教育,通過知識教育改變醫療行為,進而降低CRBSI的發生率。如何降低CRBSI?據報道,全球每年大約有20萬名護士被針頭刺傷,存在感染20多預防導管相關
29、性血流感染手衛生穿刺導管時提供最大無菌屏障使用正確的消毒方法選擇最理想的置管位置每日檢查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導管嚴格保證輸注液體的無菌其他建議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手衛生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其他建議 導管材料的選擇 敷料選擇及更換 導管連接端口清潔 器具等達滅菌水平 患癤腫、濕疹等皮膚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當進行置管操作。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其他建議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注意保護導管,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中。 在輸血、輸入血制品、脂肪乳劑后的24小時內或者停止輸液后,應當及時更換輸液管路。外周及中心
30、靜脈置管后,應當用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進行常規沖管,預防導管內血栓形成。 緊急狀態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證有效的無菌原則,應當在48小時內盡快拔除導管,更換穿刺部位后重新進行置管,并作相應處理。 導管不宜常規更換,特別是不應當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注意保護導管,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護士靜脈輸液治療的職業防護護士靜脈輸液治療的職業防護護士靜脈輸液治療的職業防護護士靜脈輸液治療的職業防護什么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什么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在從事
31、診療、護理活動過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主要是血液傳播疾病的職業暴露。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最為常見。 據相關研究表明銳器傷占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80%。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主要是血液傳播疾病的職業暴露。其中以乙HIV:這是一個極其微小的病毒,形象的說,在一個標點符號里足以容下2.3億個病毒。1 2.3億HBV:1毫升HbsAg(+)血液中有1億個感染劑量。2 每30秒鐘 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會發生一次職業暴露 每30秒鐘 便有一名醫護工作者被污染針頭扎傷 每30秒鐘一次 也就是每年將有近百萬次針頭扎傷事故發生 HIV:2.3億HBV:每30秒鐘 在你和你的同行中 每3病毒傳播差異 Hb
32、sAg(+) 27-43%HBV6-30%HCV2.7%HIV0.3%急、重癥救護常在突發事件及緊急搶救,多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更易發生針刺、銳器割傷事件,職業暴露的危險性更大。 我們必須重視職業性血液性疾病感染的危險。也許你所接觸的病人群體導致你感染的機率是較低的,但不可忽視的是,僅被一只病人用過的針頭扎傷,就有可能引發你被感染。 針刺傷后的感染機率 病毒傳播差異 HbsAg(+)HBVHCVHIV急、重癥救被病菌感染的危險 乙肝(HBV) 沒有經過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針頭刺傷或銳器割傷一次,根據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況,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HBsAg)
33、和核心抗原(HBcAg)陽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傳染的機會大。 丙肝(HCV) 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針頭刺傷或說器割傷的感染率是1.8。通過血濺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況目前還不清楚。但相信這種危險性很小,也曾有過報道。 艾滋病毒(HIV) 被含有 HIV的針頭刺傷后,平均感染率 0.3;被含有HIV的血液濺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觸到皮膚上的感染機率估計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觸到皮膚可能不會引起感染。乙肝(HBV) 沒有經過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針頭刺傷或銳器割傷一次,根據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況,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
34、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陽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傳染的機會大。 丙肝(HCV) 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針頭刺傷或說器割傷的感染率是1.8。通過血濺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況目前還不清楚。但相信這種危險性很小,也曾有過報道。 艾滋病毒(HIV) 被含有 HIV的針頭刺傷后,平均感染率 0.3;被含有HIV的血液濺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觸到皮膚上的感染機率估計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觸到皮膚可能不會引起感染。被病菌感染的危險被病菌感染的危險 乙肝(HBV)乙肝(HBV)被病菌感染的被病菌感染的比例乙肝(HBV) 1982年乙肝疫苗問世,1985
35、1996年感染的醫務人員下降90,每年有800左右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感染乙肝。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曾有過丙肝感染。艾滋病毒(HIV)19852000年,57名醫務人員通過醫源性途徑被感染上 HIV,其中25例發展成艾滋病。乙肝(HBV) : 1982年乙肝疫苗問世,19851996年感染的醫務人員下降90,每年有800左右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感染乙肝。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曾有過丙肝感染。艾滋病毒(HIV):19852000年,57名醫務人員通過醫源性途徑被感染上 HIV,其中25例發展成艾滋病。被病菌感染的比例被病菌感染的比例乙肝(HBV) 乙肝
36、(HBV) : 被病菌你知道病人是否感染?冰山圖 不要認為只有在血液中檢測到病原體的個體才具有傳染性。很可能,一個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樣。你知道病人是否感染?冰山圖 不要認為只有在血液“如果讓我說是在哪一次操作中感染的,我哪里說得清,我們做護士的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機會太多了!” 一名職業獲得性艾滋病護士“如果讓我說是在哪一次操作中感染的,我哪里說得清,我們做護士的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機會太多了!” 一名職業獲得性艾滋病護士“如果讓我說是在哪一次操作中感染的,我哪里說得清,我們做護士教育和培訓不到位個人工作粗心、存在不正確的操作習慣技術不熟練、操作不規范心理因素防護設施欠缺原 因教育和培
37、訓不到位原 因刺傷深度 深度刺傷引起感染幾率大于淺度刺傷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體的量 中空針頭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幾率大于縫針和刀接觸路徑 針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觸時間長短 被與病人剛接觸后的銳器刺傷引起的感染幾率大于放置數小時后銳器刺 傷 相 關 因 素刺傷深度刺 傷 相 關 因 素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針頭刺傷后、發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機率0.33%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影響針頭刺傷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性因素有: 1、 刺傷的深度;2、 針頭的性質(空心比實心更危險);3、 有可見的血液從傷口溢出;4、 針頭刺傷了靜脈和動脈;5、 污染源來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感染者(病毒載量高)
38、;6、 引起感染的因素:7、 病菌種類;8、 接觸的方式;9、 接觸的血量;10、接觸時病人血中的病毒量針頭刺傷后危險性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針頭刺傷后、發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機率0.3化療藥物毒性反應的危害 最嚴重的毒性反應骨髓抑制 主要表現:白細胞下降;血小板和紅細胞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遠期毒性生殖系統毒性主要表現:生殖細胞有致突變作用以及對胎兒致畸作用。 高敏體質者:接觸后出現過敏反應化療藥物毒性反應的危害 最嚴重的毒性護士吸收抗腫瘤藥物途徑打開粉劑安瓿及抽取瓶裝藥液后,拔針時肉眼看不見的藥物逸出.通過裸露皮膚或呼吸道進入人體主要在配制化療藥物過程中護士吸收抗腫瘤藥物途徑打開粉劑安瓿及抽
39、取瓶裝藥液后,拔針時肉 職業暴露常見原因 抽血:拔出針頭時被拔出的靜脈穿刺針刺傷;搶救患者時;配合手術傳送器械時;清洗手術后器械時; 職業暴露常見原因 抽血:拔出針頭時 職業暴露常見原因 直接接觸分離輸液器時經常發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員突然移動時收拾、處理用后污物 職業暴露常見原因 直接接觸分離輸液器時經常發生在患者或其收標準預防原則 是指護士將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以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原物質,護士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標準預防原則 是指護士將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以 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 傳染性的病原物質,護士在接觸這些物 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40、。標準預防原則 是指護士將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以及被血液、體液標準預防的措施標準預防的措施不同手套的用途作用:屏障作用,防止交叉感染醫務人員、病人、其他進行操作的人員 應配戴手套的操作:接觸病人體液、污物、處理污物時。塑膠手套:大部分常規性操作、清潔衛生、清潔血液。橡膠手套:需手指靈活度高的操作、靜脈穿刺。化療操作時特殊手套:特殊操作要求下使用。無菌手套:嚴格無菌操作時;手術、接產、換藥插尿管、特殊病人護理操作時。不同手套的用途作用:屏障作用,防止交叉感染醫務人員、病人、其標準預防措施1 手套 手套作為標準預防的措施之一,為了預防經血液傳播的病原體是必須使用的。 戴手套時接觸的由針頭轉移的血量
41、減小50%。標準預防措施1 手套 手套作為標準預防的措施之標準預防措施1 手套 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 戴手套的進行操作次數越多就越習慣在開始操作時戴手套。 治療過程完畢和整體處理完畢后摘手套,摘手套后應立即洗手,必要時還應進行手消毒。保持手套的完整。標準預防措施1 手套 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標準預防措施1 手套 手套作為標準防護的措施之一,為了預防經血液傳播的病原體是必須使用的。 但是: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標準預防措施1 手套 手套作為標準防護的措施之標準防護的措施2手衛生 來自皮膚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來源,經手接觸是醫院感染的最重要途徑。 手衛生是對患者和醫護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有效控制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標準防護的措施2手衛生 來自皮膚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標準防護的措施2手衛生1、實施臨床操作前、后應洗手,戴手套前和脫下手套之后也需洗手。2、實施輸液治療過程中操作者不允許戴假指甲,或使用其他指甲產品。3、操作者手上有可見體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應立即用皂液和水進行洗手。4、消毒后的輸液穿刺部位不要用手再進行觸診,除非進行再消毒。5、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6、固體肥皂應保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