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杜鵑”意象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子鵑、杜宇、望帝、蜀鳥、蜀魄、蜀魂、催歸等,傳說為蜀帝杜 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xì)w之情。高中課文中多次提及這個意象,如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可 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莎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李 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望帝啼鵑”(關(guān)漢卿竇娥冤)等。一、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蘇軾浣溪沙:“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松林間沙路潔凈得不沾泥土,瀟 瀟的暮雨聲和布谷鳥的啼叫聲在回蕩。作者雖貶官黃州,但他從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
2、的樂趣,杜鵑鳥 在這里烘托了作者傷春、惜春之情。“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蘇軾西江月)、“生怕子規(guī)聲到耳,苦羞雙燕 語穿簾。”(朱淑真?zhèn)海ⅰ耙宦暥庞畲簹w盡,寂寞簾櫳空月痕。”(曹雪芹紅樓夢桃花 行)、“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曹雪芹紅樓夢葬花吟),都是借杜鵑鳥來 烘托傷春惜春之情。二、抒發(fā)鄉(xiāng)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歷來都是文學(xué)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重大主題。華陽國志中有:“子規(guī)鳴聲 凄厲,最容易勾起人們別恨鄉(xiāng)愁。”杜鵑的鳴聲很像人說:“不如歸去。”所以子規(guī)鳥又叫思?xì)w、催 歸,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鄉(xiāng)愁和思念親人的感情。“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
3、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起句寫眼前之 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曲折地傳達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與深切同情。 再如,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黃庭堅醉蓬萊:“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 柳永安公子:“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以上均是思鄉(xiāng)之情。三、傾訴悲苦、哀怨之情杜宇也叫望帝,傳說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禪讓退位,歸隱深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靈魂 化為杜鵑鳥。每年暮春杜鵑花開時節(jié)日夜鳴叫,悲鳴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聲凄切,所以人們借以 傾訴悲苦和哀怨之情。“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這里白居易被貶江州,月夜送客, 聽到琵琶女被棄的故
4、事,詩人傷感萬分,再聯(lián)系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苦竹繞宅,朝晚聽到杜鵑啼 血,悲傷無限。李商隱錦瑟中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詩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 自己的悲苦哀怨寫得淋漓盡致。四、感慨險峻、亡國之情李白蜀道難中有:“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詩人借景抒情,“子規(guī)啼月”是感情色彩 濃厚的自然景象,在這里烘托了凄涼的氛圍,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涼、危乎高哉的險峻雄奇景象, 因而成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李煜臨江仙中有:“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子規(guī)相傳為失國的杜宇之 魂所化,因而人們常借它表現(xiàn)亡國之悲。這里詩人已預(yù)感到亡國,內(nèi)心悲痛惆悵萬分,就借子規(guī)這個 形象鮮
5、明的意象來傳達亡國之音。總之,古人以杜鵑意象為介質(zhì),表達詩人特定的思想內(nèi)容,極大地豐富了古詩詞的意蘊,也讓我 們欣賞到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二、“ 明月”的意象明月是古詩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意象,它的別稱可分為1)因初月如鉤,故稱 銀鉤、玉鉤 。如劉緩新月 :“仙宮云箔卷,露出玉簾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 玉弓、弓月 。如李賀南園(其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dāng)簾掛 玉弓。”(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 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如李賀夢天:“玉 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再如蘇軾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杜 牧寄沈褒秀才:“仙枝茂時金鏡曉,洛波飛
6、處玉容高。”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 賦:“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4 )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如辛棄疾滿江紅中秋:“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再如蔡伸蒼梧謠:“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 影自嬋娟。”(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如蘇軾念奴嬌中秋:“桂魄飛來光 射處,冷浸一天秋碧。”(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 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 望舒。(8 )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 嫦娥。如周邦彥解語花上元:“桂花流瓦。纖云散, 耿耿素娥欲下。”(9)因人們常把美
7、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 嬋娟。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明月意象主要以特征借代方式出現(xiàn)在詩詞中。 在古詩詞中月亮的借代美稱主要有三種: 一是借神話 傳說中桂樹、玉兔、蟾蜍和嫦(姮)娥等月宮中景物借代;二是摹色的借代,以色貌潔白之美女喻明 月;三是狀形摹色的借代,即以“白、銀、玉、金、冰、素、霜”等狀明月的皎潔,以“弓、鉤、輪、 盤、鏡(鑒)”等狀明月的形態(tài)。古代文人寫月圓,寫月殘,寫秋月,寫春月,寫古月,寫今月,寫月涌,也寫月落,或抒發(fā)亡國之 痛,或表達身世之悲,或傳遞孤獨之感,在俯仰夜空中的明月中傾訴著內(nèi)心的種種情感。1對月相思,思鄉(xiāng)懷人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
8、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的前三句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首句 詩人只用“地白”二字寫中庭月色,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lián)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意境之中。“樹棲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 月夜的寂靜。第二句暗寫詩人仰望明月至萬籟俱寂的深夜,凝想入神間感到絲絲寒意襲來,聯(lián)想到那 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 第三句明點望月,同是望月,那感秋懷人之情卻是人各 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 非常委婉動人。2
9、渲染凄清,烘托孤苦2渲染凄清,烘托孤苦旅夜書懷 杜甫 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墻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首四句用景物間的對比烘托出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彌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 第一二句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xì)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 三四句詩人寫明月高懸下的遼闊平野、浩蕩大江、燦爛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 連無告的凄愴心情。 第五、六句說自己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yīng)該因為年老 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0、 最后兩句詩人即景自況,飄然一身只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罷了。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深 刻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感傷。3渲染清幽,烘托悠閑鳥鳴澗 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這萬籟俱寂的春山中, 當(dāng)升起的月亮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 竟使山鳥驚覺起 來。它們并不飛離春澗,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fā)出叫聲。 詩中所寫的花落、月出、鳥鳴這些都是動的景 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 效果,創(chuàng)造清幽雅致的意境, 烘托出了 詩人悠閑自在、超脫曠達的情懷。4時空永恒,人生短暫把酒問月 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 人
11、攀明月不可得, 皎如飛鏡臨丹闕。 但見宵從海上來,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 今人不見古時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 青天有月來幾時? 人攀明月不可得, 皎如飛鏡臨丹闕。 但見宵從海上來,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 今人不見古時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月行卻與人相隨。 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寧知曉向云間沒? 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光長照金樽里。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復(fù)復(fù)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第1114 句,詩 人對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今
12、月古月實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 說“今人不見古時月”, 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月亮就成了亙古 不變的象征,和世事變遷的永恒見證。故二句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數(shù),只如逝水,然而 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礎(chǔ)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 致。前二句分說,后二句總括,詩情哲理并茂,讀來意味深長,回腸蕩氣。三、“雪”的意象、雪,也受到歷代文人騷客的鐘愛,也成為寄托情感之物。雪的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的筆下、不同情境之中,卻表現(xiàn)得 姿態(tài)各異,情感萬千,雪的性格豐富多彩美不勝收。同樣的白雪覆蓋大地,鳥雀蹤跡全無
13、,在柳宗元的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身披蓑衣的老者“獨釣江雪”的孤獨寂寞,看到的是雖屢遭貶謫 卻愈挫愈堅、孤傲狷介的古代士大夫形象;而張孜的雪詩(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卻表現(xiàn)出對勞動人民窮 困潦倒,饑寒交迫的生活的同情,讓我們看到了貧富懸殊、憂樂迥異的社會現(xiàn)實。雪所表達的情感不能說不豐富。1.在對雪的描寫中表現(xiàn)仕途坎坷,理想難成,孤獨寂寞的情懷。冰雪彌漫、冰封雪凍,往往意味著路途阻隔,步履艱難以及空曠寂寥。詩人往往借助此情此景表達仕途坎坷人生艱難,以及理 想難成、不為世俗所容的孤獨寂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詩人才華橫溢, 理想遠大,天
14、寶元年懷著偉大的政治抱負(fù)進入京城,不料卻因小人詬病、權(quán)貴排擠,在天寶三年就被“賜金還山”, 離開長安。冰塞黃河,雪擁太行的描繪正是他世路艱難、舉步皆蹶的處境的寫照,詩句表達的情感貼切而明透。韓 愈因“佛骨”之諫,觸犯“人主之怒”,被憲宗貶為潮州刺史,前往潮州途中行至藍田,寫下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 湘,有“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的詩句。廣東潮州距西安可以算在“九重天”外,實亦有“八千” 之遙。詩人路途顛簸人馬勞頓,回望長安,“云橫秦嶺”,遠眺前路,“雪擁藍關(guān)”,在寒天大雪前路艱險的描繪 中流露出宦海艱難英雄失路的悲愴。白居易的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保股钛┲兀悄苛λ埃?是從不
15、時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中感受到的,從聽覺寫出,是側(cè)面描寫,可知雪勢之大,托出“重”字,已是別 有情致,而夜聞“折竹聲”,更顯示了寂靜冬夜詩人徹夜無眠,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獨和寂寞。柳宗元 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是這種心境的寫照。2.在對雪的描寫中寄寓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的同情。最典型的詩作是白居易的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賣炭的老人身上衣服單 薄,本該盼望天氣暖和以解嚴(yán)寒,可恰恰相反,“心憂炭賤愿天寒”,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求多賣點炭錢,城 外大雪盈尺寸步難行,還是要駕著車去賣炭,這種矛盾的心情、無奈之舉深刻地表現(xiàn)出賣炭
16、翁的悲慘處境。也表現(xiàn) 了作者對勞動人民心酸悲苦的同情。“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豈知饑寒人,手腳生 皴劈”(雪詩唐?張孜)詩中對雪沒做正面描寫,只是通過鳥雀難覓的細(xì)節(jié),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雪之大,天氣之冷。 而在這樣的天氣中作者用富貴之家和窮苦之人的不同境遇做了強烈的對比:一邊是椒房暖閣滴著香汗醉唱“玉塵 飛”,一邊是饑寒交迫手腳皸裂風(fēng)雪中的苦苦掙扎。寫出了貧富懸殊、憂樂迥異的社會現(xiàn)實,寄寓了對勞動人民生 活苦難的關(guān)切。無獨有偶,唐詩人朱灣的長安喜雪表現(xiàn)同樣的情感,“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 平地已沾盈尺潤,年豐須荷富人侯。”與張孜雪詩不同的是朱灣對雪做了細(xì)膩的描繪,晶瑩
17、的雪花有的無聲地 飄落在屋頂?shù)耐邷侠铮械倪€在御樓前隨風(fēng)輕逐,雪像玉塵一樣積了消,消了積,化為水,結(jié)成冰,大地因瑞雪滋 潤著,來年一定是豐年吧,可是“年豐”又如何?還不是填滿富人王侯之家。這長安“喜”雪恐怕也是空歡之喜。 而詩人羅隱的詩雪全篇不著一個雪字,卻流露出對窮苦百姓的滿懷同情和對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的憎惡和 憤慨。“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都說瑞雪豐年,即便是豐年又當(dāng)如何?作者并未回 答,卻給了讀者以極大的想象空間。這不難讓我們想到前面的“年豐須荷富人侯”了,可是作者的無語顯然更具有 力量。接下來,對于長安的窮人,恐怕一夜風(fēng)雪便會倒死街頭,為瑞之雪還是不要太多
18、吧。語調(diào)平緩從容語意卻犀 利透骨,將冷雋的諷刺和深沉的憤怒融合在一起。3.在對雪的描寫中表現(xiàn)游子在外、羈旅思鄉(xiāng)的感情。“商山風(fēng)雪壯,游子衣裳單。四望失道路,百憂攢肺肝。”是孟郊商州客舍中的句子。我們認(rèn)識孟郊大多是從游子吟開始的的,并為他那 慈母游子兩相牽掛的情懷深深地打動著。在他的詩中似乎游子身上的衣衫總能引起懷鄉(xiāng)思親之情。此詩中的作者對 雪描繪可謂簡潔明了,僅一“壯”字而已,但是就是這個“壯”字和的游子身上衣的“單”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那種游子異鄉(xiāng)飄零,攪天風(fēng)雪之中倍感想家思親的情感躍然紙上,更加上失路不知所往,自然是胸中愁腸百結(jié)了。 “風(fēng)卷寒江浪濕天,斜吹亂雪忽平船“(楊萬里十二月二十七
19、日大雪中過吉水小盤渡西歸)南宋著名詩人楊萬 里是中興四大家之一,他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力主抗金。隆興元年(1163年)因張浚推薦出任臨安府教授, 可未及赴任家中老父病危,不得不返回吉水家中,此詩正是歸途所作。詩中描繪作者船行江中風(fēng)急浪高,漫天的大 雪轉(zhuǎn)瞬之間落滿船中,此時此刻作者人雖在途中心卻早已還家,急風(fēng)亂雪中歸心似箭,愈是近鄉(xiāng)越是心切。“歸鴻 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李清照菩薩蠻)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詞句,時為早春,賞花又恐“舊寒”, 只有獨守房中,窗外是紛紛揚揚雪花,屋內(nèi)是一縷輕浮的香煙,詩人痛失故園流寓他鄉(xiāng)親人永世的孤寂,懷念故國 的感傷情懷感油然而生,這也正是聽歸鴻而思故里,
20、見碧云而起鄉(xiāng)愁。4.在對雪的描寫中表現(xiàn)友人相送的惜別慰藉之情。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當(dāng)是雪中送別的典范,“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全詩既 表現(xiàn)了塞外雪域奇寒環(huán)境、戍邊戰(zhàn)士的樂觀主義精神,也借吟詠邊地之雪,寄寓著送別之情。黃昏時分軍門外送別, 大雪紛飛路轉(zhuǎn)山回,遙遠的去處友人的身影已經(jīng)看不見了,只有雪地上馬行的痕跡尚依稀可辨,離別的思緒彌漫在 空曠的雪野,是對行人不舍?還是對其“關(guān)山長路”牽念,亦或?qū)ψ约簹w期未卜的惆悵?悠悠情思盡在其中。 這是詩人再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的判官,到任送別同僚時所作。“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 愁前路無知
21、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黃云千里使得白天如同日落黃昏,凜冽的朔風(fēng)攪動著漫天大 雪,寒云之中斷雁南飛,送別的情景使人頓生淪落不知所之之感,別有一種凄酸。可是直率豪爽的肺腑之言讓人感 到了悲壯和昂揚,慰藉中充滿了“天下誰人不識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和力量。 五.在對雪的描 寫中表現(xiàn)戍守邊關(guān)決戰(zhàn)匈奴的沖天豪情。 盧綸中唐的邊塞詩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只之多,皆風(fēng) 格雄健,氣概豪邁,在邊塞詩中獨樹一幟。其中“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一首,是寫寒夜正準(zhǔn)備率兵追敵,忽 而天降大雪,將士的弓刀落滿雪花,其雄壯豪放頗具盛唐之氣勢,雪野嚴(yán)寒景象的描寫,表現(xiàn)了戰(zhàn)斗的艱苦和將士 們奮勇殺敵的昂揚斗
22、志,字里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關(guān)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王維隴西行詩句,這是一首采用樂府舊題寫的 邊塞詩,表現(xiàn)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信使遞書的情形。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zhàn)爭,而是截取信使遞書這一片斷,通 過描繪一幅迷茫、壯闊的關(guān)山飛雪邊境遠戍圖,渲染了邊關(guān)危急、緊張的戰(zhàn)事,表現(xiàn)出昂揚、鎮(zhèn)定和充滿自信的情 緒,全詩有著“意余象外”的深邃與凝重。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 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此詩中長云雪山、孤城關(guān)隘給人以沉重壓抑、形勢嚴(yán)峻之感,然而橫刀立馬血戰(zhàn)疆場的氣 概,及誓死破敵馬革裹尸的豪情卻具有令人熱血沸騰的震撼力量。 綜觀的詠雪詩,不管是古詩還是近體 詩,
23、也不管是哪一朝代,詩家對雪妙筆生花的描繪和熱情洋溢的贊美,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他們表現(xiàn)的手法 不同,角度多樣,真可謂千變?nèi)f化,異彩紛呈;所表達的情感更是豐富多彩,萬般風(fēng)情,讓人領(lǐng)略不盡。這些令我 們驕傲的文化遺產(chǎn),將傳承并陶冶著中華的歷代子孫。四、“芭蕉”的意象 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 3 米多,不分枝,叢生。蕉葉大而寬,微卷,呈長橢圓形,有粗大的主脈, 兩側(cè)具有平行脈,表面呈淺綠色。入夏,葉叢中會抽出淡黃色或紅色的大型花。芭蕉性喜溫暖,耐寒力 弱,然而適應(yīng)性較強,生長較快,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常作為觀賞植物栽培。人們往往把它植于庭院的一角 或窗前墻邊,以待盛夏時節(jié),它如蓋的綠蔭能給人遮
24、蔭避暑,令人頓生清涼之感。在古人的詩句中常常 可以尋覓到它的身影,歷代的詩歌作品中,詠芭蕉的詩句僅筆者看到的就有 457 首之多。詩人們不僅把 芭蕉看成一種自然界的觀賞植物,還賦予了它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雨打芭蕉 芭蕉半卷曲的葉子,就像人不開心時萎靡的樣子,所以芭蕉往往是愁苦心情的象征。如張說的戲 題草樹:“戲問芭蕉葉,何愁心不開”。再如李商隱的代贈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 自愁”,詩人把芭蕉葉子形態(tài)上的微卷與丁香花朵未開時的花苞,想象成人因為心中郁結(jié)著愁悶而眉 頭不展,所以丁香和芭蕉就成為憂傷惆悵的代名詞。不僅如此,人們還進而又把芭蕉的愁悶想象成因為 缺少雨露的滋潤,所以又有“心似芭蕉
25、半憔悴,喜聞蟄戶一聲雷”(李洪喜雨)、“渴雨芭蕉心不展, 未春楊柳眼先青”(黃庭堅寄黃從善)。又因為芭蕉的葉子長而寬大,雨點打在蕉葉上會發(fā)出響亮 的沙沙聲,所以芭蕉又成為報雨的使者,如白居易的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陸游的齋 中聞急雨:“衡茆終日人聲絕,臥聽芭蕉報雨來”。再如朱長文的宿僧房:“夜靜忽疑身是夢, 更聞寒雨滴芭蕉”,在靜謐的夜里,詩人午夜夢回,不知身在何方,只有雨點簌簌地打在芭蕉上的聲響, 告知詩人外面下起了小雨。夜雨打芭蕉為全詩營造了一種凄冷孤寂的意境,尤其是當(dāng)作者置身他鄉(xiāng)的 時候,怎能不心底泛起一陣辛酸和無奈?吳文英的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 雨也
26、颼颼。”葛勝沖的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 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再如慕容恪的詠史:“一聽芭蕉葉上寒,鼻頭倍益舊時酸”, 所以這夜雨打芭蕉總是分外的愁人,它勾起了詩人的愁緒,甚至使人夜不能寐一一“一夜不眠孤客耳, 主人窗外有芭蕉”(杜牧雨)。然而對于心情舒暢的詩人來說,雨打芭蕉不再是愁枕秋聲,而是別有 一番情致:“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細(xì)聲巧學(xué)蠅觸紙,大聲鏘若山落泉。三點五點俱可聽, 萬籟不生秋夕靜。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fēng)收卻雨即休”(芭蕉雨楊萬里),這雨聲雖也愁人,但 此愁只在筆頭,未上心頭。夜雨芭蕉總是惹出人的愁悶,然而晝雨
27、芭蕉卻是夏日一景。如鄭谷的蜀中 寓止夏日自貽:“漲江垂,驟雨鬧芭蕉”,甚至有人還專愛聽這雨打芭蕉之聲“老翁還作小兒情,手種 芭蕉為雨聲”(張耒東堂四首其一)。雨點敲打著芭蕉,像大手筆的音樂家彈奏著他心愛的樂器, 時緩時急,時輕時重,構(gòu)成了詩人耳中絕妙的天籟之音。在我國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樂譜最早 載于1921年所編的弦歌必讀,后經(jīng)改編成為廣東音樂的代表性曲目。該曲首以流暢明快的旋律表 現(xiàn)人們的喜悅之情,然后接以句幅短小、節(jié)奏頓挫、并比排列的樂句互相催遞,短促的斷奏,猶似雨打 芭蕉淅瀝之聲,最后為氣氛熱烈的快板段落,風(fēng)格樸實清新,情趣盎然,極富南國意味。芭蕉影動 芭蕉的樹形高大,葉子肥碩,可以
28、為炎炎夏日帶來陰涼,深得詩人們的喜愛。如“爭愛廣陰能障暑”(董嗣杲芭蕉花)、“鳳翅搖寒碧, 虛庭暑不侵”(姚孝錫芭蕉)。再如“炎蒸誰解換清涼, 扇扇搖搖上竹窗。準(zhǔn)擬小軒添睡美,夢成風(fēng)雨夜翻江”(曾協(xié)芭蕉),寬大的蕉葉在微風(fēng)中搖擺,就 像夏日的涼扇將暑氣驅(qū)散, 濃濃的樹蔭又將詩人午睡的小窗遮蓋起來, 詩人想象著雨打芭蕉的涼意睡 去,怎一個愜意了得!月光下?lián)u動的芭蕉影,給詩人帶來更多的感觸,如“月下徘徊清影動,卻疑翠鳳下 瑤臺”(舒岳祥詠芭蕉)、“坐睡覺來清夜半, 芭蕉影動道場燈”(鄭谷短褐)、“西窗明月中, 數(shù)葉芭蕉影”(邵雍不寢)等。然而到了秋日,就是另外一番景況了,此時萬物蕭瑟,天氣轉(zhuǎn)涼,芭
29、蕉 樹只能給人平添幾許寒苦,尤其是月光下晃動的芭蕉影,最能使人心生凄切之意,如顧甄遠的惆悵詩 九首:“獨坐愁吟暗斷魂,滿窗風(fēng)動芭蕉影”,白玉蟾的蟋蟀二首:“白發(fā)秋來又幾莖,萍蓬湖海 困平生。三更窗外芭蕉影,九月床頭蟋蟀聲。”芭蕉影和蟋蟀聲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秋景圖,圖中滿是蕭瑟, 滿是無奈, 滿是詩人的斷腸之嘆。身是芭蕉因為芭蕉枝干中空,且又高大,所以容易被風(fēng)吹折,在佛教中象征著生命的脆弱不實。因而古人在 染病時常常聯(lián)想到芭蕉,如中唐詩人盧綸的題念濟寺暈上人院:“苔壁云難聚,風(fēng)篁露易搖。浮生 亦無著,況乃是芭蕉”,表達了對人生無處依托,生命又極為脆弱的感慨與無奈。又如李益的晚春臥 病喜振上人見訪:“
30、靈壽扶衰力, 芭蕉對病身。”再如李端病后游青龍寺:“病來形貌穢, 齋沐入 東林。境靜聞神遠, 身羸向道深。芭蕉高自折, 荷葉大先沈”,把自己的體弱多病與芭蕉的高大易折、 荷葉的寬大易沉做類比。其他如:“身是芭蕉喻,行須筇竹扶”(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 之),“筋骸本非實, 一束芭蕉草”(白居易逸老),“是身如芭蕉, 寧可與物競”(陸游烹茶),“童 子不知師病困, 報風(fēng)吹折好芭蕉”(鄭遨題病僧寮),“南國不須收薏苡, 百年終竟是芭蕉”(皮日休 病中美景頗阻追游因寄魯望), “是心絕緣。寒灰不然。是身無我。芭蕉不堅”(釋正覺禪人并 化主寫真求贊)。僧人們以芭蕉喻身體脆弱,詩人們遂亦喜用芭蕉
31、意象來指代自己的病體,并與僧人 相酬唱,長此以往便形成了病中詠芭蕉這樣的詩歌傳統(tǒng)。所以古人在病中往往移情于芭蕉,借芭蕉來慰 籍自己脆弱的身體和善感的心靈。正如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它們給詩人以精神的撫慰、情緒 的舒緩 , 增強他們同疾病抗?fàn)幍男判摹0沤兜哪秃暂^差,所以冬天會凋零,如洪咨夔初霜:“庭下曉來霜,菰頓芭蕉折。”然而王維 有一幅袁安臥雪圖,圖中的雪地里竟有一株碧綠的芭蕉。這一創(chuàng)意引起了眾人的聚訟,有稱贊他“造 理入神”的,有指責(zé)他“寒暑不分”的,千載之下,難分伯仲。然而王維要表現(xiàn)的正是袁安這種“癡兒 不省芭蕉身, 持與冰霜斗長久”(方岳用王侍郎韻寄題醫(yī)僧道森藥山閣)的雪蕉精神與高風(fēng)亮
32、節(jié)。碧葉丹心芭蕉花一般為淡黃色, 宋人董嗣杲有詩云:“綠扇搖秋吐秀黃, 宿根清傲雪和霜”(芭蕉花), 但也有紅色的,如南宋胡仲弓的芭蕉花:“綠蠟一株才吐焰,紅綃半卷漸抽花”。殷紅的芭蕉花綻 放在綠色的枝頭就像綠色的蠟燭上燃燒著一團火紅的烈焰,格外耀眼,難怪唐代詩人李紳在紅蕉花 中寫道:“紅蕉花樣炎方識,瘴水溪邊色最深。葉滿叢深殷似火,不唯燒眼更燒心。”紅色的花朵容易 使人聯(lián)想起人們對朋友、對家國的一片赤膽忠心,因而能“赤心偏得主人憐”,時時見于吟詠。如“素 不生枝節(jié),人皆見赤心”(趙時韶芭蕉)、“瘦竹犯寒扶直節(jié),蕉花垂老抱丹心”(鄭剛中栽竹種 紅蕉后數(shù)日阻雨不見賦小詩)、“自有池荷作扇搖,不關(guān)
33、風(fēng)動愛芭蕉。只憐直上抽紅蕊,似我丹心向 本朝。(司空圖偶書五首)。再如狄遵度詠芭蕉:“植蕉低檐前,雙叢對含雨。葉間求丹心,一 日視百腑。胸中數(shù)寸赤,不惜為君吐。心盡腹亦空,況復(fù)霜雪苦。非無后凋意,柔脆不足御”,這時的芭 蕉無疑已成為詩人形象的化身,同為脆弱短暫之身,同樣的鞠躬盡瘁、丹心不改,乃至后來成為詩人自 我勉勵的榜樣:“芭蕉身世都來幾,天地中間要立心”(洪咨夔同孫子直和李參政東園韻十絕)。古 典詩歌中的芭蕉在此又被賦予了耿直忠正的性格,致使千百年來士大夫文人吟詠之聲不絕于耳。蕉葉題詩 唐代僧人懷素(634-707)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善于草書,尤以狂草出名,以其筆法系承張旭,故世稱 顛張狂
34、素。相傳極其喜愛書法的他因家貧無紙,遂在家鄉(xiāng)種了上萬株芭蕉以供揮毫?xí)鴮憽F鋫饔?云:“師情性疏放,不拘細(xì)行,最嗜飲酒,每醉,則于寺壁、里墻、器皿等處執(zhí)筆狂揮。”如此想來,芭蕉 葉勢必也每每成了他的練筆之處,所以有唐彥謙的“苜蓿窮詩味,芭蕉醉墨痕” (聞應(yīng)德茂先離棠 溪)之句。芭蕉的葉子寬大是其宜于書寫的原因之一,姚合的題金州西園九首?芭蕉屏云:“芭蕉 叢叢生,月照參差影。數(shù)葉大如墻,作我門之屏。稍稍聞見稀,耳目得安靜。”蕉葉大到可以作詩人的 門屏,那么用作書寫的紙張,在篇幅上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其二,芭蕉葉天然的脈絡(luò)形成了紙張中的界 欄的作用。如路德延的芭蕉:“一種靈苗異,天然體性虛。葉如斜界紙
35、,心似倒抽書。”自此,后世 的文人們紛紛效仿懷素,或用它來練字:“芭蕉綠潤偏宜墨,戲就明窗學(xué)草書”(陸游雨后散布后園); 或用它來寫信:“芭蕉一片葉,書取寄吾師”(皎然贈融上人);或用它來書經(jīng):“歸來掛衲高林下, 自剪芭蕉寫佛經(jīng)”(戴叔倫贈鶴林上人);或用它來題詩:“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盡 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韋應(yīng)物的閑居寄諸弟)。題詩之用尤見風(fēng)雅,遂最為后人所推崇。 如齊己秋興寄胤公:“試裂芭蕉片,題詩問竺卿”,司空圖狂題十八首:“雨洗芭蕉葉上詩,獨 來憑檻晚晴時”,方干的送鄭臺處士歸絳巖:“慣采藥苗供野饌,曾書蕉葉寄新題。”多情的江南 的女子更是把她對情人的思念題于
36、芭蕉葉上:“江南日暖芭蕉展,美人折得親裁剪。書成小簡寄情人, 臨行更把輕輕拈。其中破相思字,卻恐郎疑蹤不似。若還猜妾倩人書,誤了平生多少事”(許岷木蘭 花),一位戀愛中的女子小心謹(jǐn)慎地裁下一片芭蕉葉,滿懷欣喜地把自己的濃情蜜意傾倒在這片葉子 上,想要寄給遠方的情郎。她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使她想把微卷的葉子按平,卻不小心把有字的地方給揉破 了,于是心里開始不安起來:要是他懷疑這字跡是我找人代寫的,豈不誤了我的青春和愛情!一個嬌羞 溫婉的江南女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芭蕉葉,葉上爬的是詩、淌的是情,彈奏的是動聽的樂曲;芭蕉影,晃動著的是清涼,是夢幻,是旅人 的斷魂;芭蕉身,誠然脆弱易折,實則頑強不息;芭蕉花,
37、竭誠盡意,丹心不改。在古代燦若星河的詩歌作 品中,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賦予了芭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女詞人李清照可以拿它來寄托自己的寂寥 之情:“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南宋理學(xué)家張載可以拿它來宣傳治學(xué)修身之道:“芭蕉心盡展新 枝,新卷新心暗已隨。愿學(xué)新心養(yǎng)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詠芭蕉);紅樓夢中的賈探春可以 愛芭蕉粗獷憨直的性格而自號“蕉下客”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煉出了足以熄滅火焰山的芭蕉扇, 總之,芭蕉在古典詩歌當(dāng)中有著異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值得我們?nèi)ド钊氚l(fā)掘與體味。 五、“猿”的意象猿啼”,聲噭噭(音叫),高急之聲,似哭似號,聞之令人傷心。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噭噭 夜猿啼。”酈道元三峽:“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 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古代詩歌中寫到猿啼時多指哀音。 詩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愴、孤寂無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寫出。李白遠別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微生物檢驗技師考試資格評估試題及答案
- 玻璃行業(yè)國際標(biāo)準(zhǔn)與認(rèn)證流程考核試卷
- 畜牧業(yè)品牌推廣與市場渠道建設(shè)考核試卷
- 潛水裝備材料科學(xué)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復(fù)習(xí)建議試題及答案
- 老舊溫室復(fù)耕方案范本
- 2025年金屬非金屬礦山提升機操作證考試題及答案
- 石膏在隔音材料中的應(yīng)用考核試卷
- 疾病預(yù)防控制與醫(yī)療廢棄物處理規(guī)范考核試卷
- 云母制品在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的創(chuàng)新應(yīng)用考核試卷
- 《通信原理》期末考試復(fù)習(xí)題庫(含答案)
- 五年級下冊英語教案-Unit 3 Lesson 17 Danny's Email(冀教版)
- 2024建筑企業(yè)資質(zhì)股權(quán)轉(zhuǎn)讓居間協(xié)議
- 大學(xué)助農(nóng)直播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4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興淼水務(wù)分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CHT 8023-2011 機載激光雷達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shù)規(guī)范(正式版)
- 2023-2024學(xué)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
- 做美食自媒體規(guī)劃
- 義務(wù)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應(yīng)急專項預(yù)案
- 2023年新高考生物江蘇卷試題真題答案解析版
- 刑法學(xué)教全套課件(完整)-2024鮮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