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教學設計(河大版八年級上冊)_第1頁
《山居秋暝》教案教學設計(河大版八年級上冊)_第2頁
《山居秋暝》教案教學設計(河大版八年級上冊)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山居秋暝 教案教學設計(河大版八年級上冊)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 滄縣崔爾莊曉嵐中學?史均恒 教學目標:1、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領悟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3、理解詩作主旨,品嘗詩作意境。 4、培育學生喜愛自然的生活情趣,培育高潔淡雅的生活情操。 學情分析:進入八年級大局部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肯定的語文學習習慣,但仍有個別學生學習習慣還不夠好,上課留意力簡單分散,不能做到仔細聽講,學習缺乏主動性、樂觀性和長久性,不愿多動腦、動手、動口,沒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有一局部學生學語文只盲目地學“課本”,課外閱讀極少甚至沒有,課內外學問不

2、能很好結合,語文學問積存貧乏,語文素養偏低。還有一局部學生性格膽小、內向,成天悶坐著,不愿參與各種活動,有的甚至可以成天坐著不說不動,更不必說上課答問,溝通很是困難,學生語文力量自然就更不如人意。所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觀性很有必要,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參加到語文活動中,真正表達生本訓練的理念,是本學期語文教學的重點。 教學重點難點:1、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理解詩作主旨。 2、品嘗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爭論、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設計: 同學們,我們在七年級學過了孟浩然的哪些詩?(學生答復)我

3、們從學習中知道了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并了解了一些有關山水田園詩的學問,那么和孟浩然并稱為“王孟”?的王維,他的詩又是怎樣的呢?蘇軾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今日我們就來觀賞一下王維的詩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地。 二、介紹:?(學生展現自己所了解的王維,教師補充,出示課件) 王維(701-761),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詩人。他的詩歌創作以公元737年(張九齡罷相,李林甫執政)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在前期他有濟世之志,盼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創作了不少思想樂觀、情調激揚的政治詩、邊塞詩;到后期他先后隱居于終

4、南山和輞川別墅,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他的山水田園詩詩風直承陶淵明,似淺而實深,似淡而實腴。他又喜繪畫,擅作遠景?,又擅畫人物、叢竹。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受挫折,漸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積。四十歲開頭他過上了長期隱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隱居過),先是在終南山,以后在藍田輞川,兩處的風光都很美麗。他過著“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懷”的亦官亦隱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時對佛教的信仰日益進展,他在山水田園詩中也就不自覺地滲入了禪的意味。山居秋暝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三、朗讀課文了解詩意: 1、誦讀課文

5、,把握節奏。 (1).播放名家配樂朗讀,學生體會詩中情感,想象詩中意境。 (2)學生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學生展現自己的預習狀況) 明確:暝:mng?黃昏?喧:xun?浣:hun (3)學生讀幾遍后抽查朗讀。 (依據朗讀古詩的要求進展吟誦指導,并留意教給朗讀方法。) (4)齊讀,感知詩歌情趣。 (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技巧和方法,這也表達了對學生學法上的指導,讓學生把握讀詩的方法以形成自學力量。) 2、自學質疑,試講詩意。 (1)、各學習小組可以利用工具書對不懂的字詞進展查閱,并嘗試直譯試講詩意,可以提出問題,小組溝通,為理解詩句意思做好預備。 (?教師可補充注解:?1、新:剛剛。2、喧:喧

6、笑。3、春芳:春花春草。4、自:自當。) (2)、以小組為單位先讓學生試講詩意,然后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譯詩。(出示有關詩意的圖片) 四、賞析詩句,領悟意境:(學生爭論并回答下列問題,教師指導解疑。) 1、從標題中我們了解了哪些信息?? (明確:?地點:山;大事:居;季節:秋;時間:暝。本詩寫得是秋天黃昏的山景。) 2、王維的詩歌的特點是“詩中有畫”,從這首詩里,你能找到幾幅畫面?小組爭論,用幾句話來描述一個畫面。(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教師后展現多媒體課件)? (明確:?五幅清爽秀麗的秋山晚景圖。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初秋的黃昏,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空氣清

7、爽,高山安靜,宛如世外桃源。 ?其次幅是“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第三幅是“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芒映之下,宛如一條雪白的綢布閃閃發光。 ?第四幅是“竹喧歸浣女”。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她們正在竹林里玩耍追趕著,笑鬧聲傳出竹林外。? ?第五幅“蓮動下漁舟”。?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快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安靜。? 3、頷聯和頸聯的四幅畫面中哪些為靜,哪些為

8、動?分別從什么角度著筆的?? (明確:“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均為動景。“明月松間照”是從視覺的角度著筆的,“清泉石上流”?訴之于聽覺。“竹喧歸浣女”是寫所聞,“蓮動下漁舟”是寫所見。動靜結合,視聽互見,充分展現了山村的自然美。) 4、詩中的每一幅畫面就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把這些鏡頭連起來就是山中的整個景致。這些風光給你什么感覺? (明確:特別安靜,清爽,恬然。) 5、頸聯中全是村民的活動,洗衣服的少女歸來時發出了吵鬧聲,漁舟經過時蓮花也隨之搖擺,為什么它們給人的感覺仍舊是“靜”呢? (明確:王維的山水詩中擅長用喧鬧的字面寫出幽靜的境地。正如“蟬

9、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寫出事物的動態不是為了破壞這個幽靜的境地,而是為了襯托它。人們從這些吵鬧的景物中,很自然地體會出一種和平舒適,體會出舒適中的一片活潑生氣。我們說它是“寓靜于動”或“動中顯靜”。) 6、“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么說是“空山”呢?(多媒體展現) (明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山”二字顯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點出了環境的幽靜,暗合遠離世俗的愿望。) 7、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欲遠離塵世歸隱山林,不再回到紛紛擾擾的官場中去的劇烈愿望,表達了高潔的情懷和對抱負境地的追求。) (此類鑒賞題可在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把握詩意的狀況下,通過小組爭論、教師點撥的方法完成。) 五、觀賞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現) 六、拓展:你對王維這種既盼望歸隱,又想領俸祿的生活態度有什么看法? (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角度進展拓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