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構”閱讀答案_第1頁
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構”閱讀答案_第2頁
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構”閱讀答案_第3頁
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構”閱讀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構”閱讀答案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藝術是什么?藝術家通過藝術去追求什么?這是一個基本的美 學問題,也是美學史上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在中國美學看來,既然 自然物象都是由“氣”構成的,都是像人體一樣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 命體,那么,藝術描述自然,就不只是描述自然的形式,而是通過形 式表現自然物象的生機和生命。五代畫家荊浩給繪畫所下的定義是:“畫者,畫也。度物象而取 其真何謂“真”? “真”就是事物的本真形態。為了說明“真”, 荊浩又提出了和“真”相近的范疇“似“真”不是“似”。“似 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盾俱盛。“似”只有其形無其“氣”,“真” 那么既有形又有

2、“氣繪畫不能空陳形似,而應當“氣質俱盛”,表現物象流蕩不息的 生命。這是中國人對于繪畫藝術的基本觀點。所以謝赫標舉繪畫“六 法”,首其要者,就是“氣韻生動”。關于“氣韻生動”,徐復觀先生 把“氣”歸結為陽剛之美,把“韻”歸結為陰柔之美,原那么上并沒有 錯。但從根本上講,對于“氣韻”,還須從中國人的基本宇宙意識方 面理解。“氣”是“生物之具”,萬物都由“氣”而構成。但“氣”又不 是構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構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是“質“氣”是流蕩 于“質”中的動態的東西,是事物的血液。沒有“氣二 物只是材料 的堆積和拼湊,只是死物。在中國人看來,物之所以為活物,就是因為其中有“氣”。或者 說,中國人認為物

3、是由“氣”構成的,所以物都不是死物而是活物。 這種“氣”表達在人物身上,就是一個人的氣質、風采,就是一個人 的儀容、神氣,就是一個人的風姿神貌,這就是“韻二 就是“神 水畫、風景畫要突出“氣”,那么,人物畫所要突出的那么是“韻”,是 “神唯其如此,“氣韻生動”就成了中國人對于繪畫藝術的基本認 識和基本追求。所以徐渭說:“不知畫病不病,不在墨重與輕,在生 動與不生動耳。”按照“氣韻生動”的要求,畫山就要畫出山的氣勢, 畫松就要畫出松的風姿,畫竹就要畫出竹的骨氣,畫馬就要畫出馬的 豪駿,畫人就要畫出人的神韻,這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基本精神。認為 藝術是用以表現客觀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機、生氣、神韻和情趣的

4、,這 是中國人對于藝術的基本認識。這種認識,就其根源來講,就在于中 國人“天人同構”的宇宙意識,就在于中國人對于自然物象所持的獨 特態度,就在于中國人以一種“天人同構”的態度對待一切、直觀一 切。既然自然物象本是富有生命,本是“氣韻生動”的,而藝術所要 表現的正是物象的“氣韻”,物象的生命,所以藝術就應當取法自然, 追求自然,就應當“同自然之妙有”。(摘編自羅安憲“天人同構”與中國傳統美學精神)材料二:每涉及儒家哲學,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認為,儒家所追求的目標 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今人彭富春以為,中國哲學可以概括為 “天人共生”,從“天人合一”的境界論中跳脫出來,此是從人之現 實存在狀態的

5、角度而言,亦即中國文人士大夫自古以來的生活狀態就 是一種“天人共生”的狀態,一種“達那么兼濟天下,窮那么獨善其身” 的生活態度,不過多地強求自己,亦不避世不為,悉皆隨時隨命而動。 但此種說法并未究其根本,“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天人境界在形而上 學的基礎上依然是一片空白。今竊以為,此種基礎恰是一種“天人同 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孔子哲學的“天人同構”的基礎形而上 學,在孔子哲學以及儒家哲學的問題與實踐演變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 正是這種天人之際的矛盾推動著儒學以及儒學實踐的不斷加深與轉 化,這一基本結構在儒學不同開展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先秦時以 如何完成這一構建為主,秦漢時期又以如何在實踐中實現

6、這一結構為 主,魏晉時期又以這一結構如何融化吸收佛老學為主,宋明時期又以 如何在更加徹底意義上重構這一吉構為主,明末清初又以如何回歸這 一結構本身為主,清一代又以具體考證這一結構的特征為主,民國以 來這一結構在西學的沖擊下基本喪失殆盡,隨之而來的是整個中國社 會結構,文化特征與人之心理結構的劇烈轉變,自此儒家這一“天人 同構”的基礎形而上學特征便不復存在。(摘編自 閑止從“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構”對孔子哲 學的一種結構性考察)【問題】.以下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在中國美學史上,對“藝術是什么”這一問題,美學家們始 終沒有達成基本共識。B.在荊浩看來,對于繪畫來說

7、,抓住事物的本真形態要比描摹 自然的形式更為重要。C.把“氣”歸結為陽剛之美,把“韻”歸結為陰柔之美的觀點 并沒有抓住對象的實質。D.儒家思想是我國古代占統治地位哲學思想,它的目標是追求 “天人合一 ”的境界。.以下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作者用因果推理,由自然物象與“氣”的關系推論出藝術要 表現對象的生機與活力B.材料舉引五代畫家荊浩給繪畫的定義來佐證美學家們對藝術 的本質長期爭論不休。C.為了形象地闡釋“氣”和“質”的關系,作者采用了比喻說 理的方式,通俗易懂。D.作者列舉不同時代的儒家思想的變化,論證了孔子哲學的“天 人同構”的演變過程。.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以下

8、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 “氣”是構成萬物的重要條件,但是假設沒有“質”的存在,那么“氣”的存在也就失去依托。B.只要是個活人,那么他或她就應該有氣質、風采,有儀容、 神氣,有風姿神貌。C.中國人對于繪畫藝術的基本認識,和中國人“天人同構”的 宇宙意識密不可分。D.藝術之所以要取法自然,追求自然,是因為自然物象原本富 有生命,“氣韻生動”。.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及“天人同構”,但論述的角度不同,請 結合材料簡要概括。.關于繪畫,荊浩說要“氣質俱盛”,而謝赫說要“氣韻生動”。 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CBD材料一以繪畫為例,主要論述“天人同構”思想對中國藝術的影響。材料二從儒家思想的開展歷程,主要論述“天人同構”思想是“天人合一” 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