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頁七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第一章代代相傳的生命第一節新生命的誕生1、生命都是從受精卵發育而來。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細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細胞卵細胞結合產生。3、卵細胞是人體中最大的細胞,呈球形,營養物質(有機物)較豐富,為早起胚胎發育提供營養4、精子有尾巴,能夠游動。呈蝌蚪形5、精子和卵細胞屬于性(生殖)細胞,其細胞核內都攜帶著遺傳物質。6、人的生殖系統(1)男性生殖系統:由睪丸、附睪(儲存精子)、輸精管、精囊、前列腺、陰莖等器官組成。最主要的器官為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產生精子(青春期開始產生,一天可產生上億個),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統:由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組成。最主要的器官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產生卵細胞(青春期開始產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約每個月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細胞。輸卵管是受精的場所,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7、受精與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做受精。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細胞,而是一個生命體(卵細胞,精子為生殖細胞)(2)妊娠:受精卵沿著輸卵管往下移動到子宮后,經過數次分裂逐漸形成胚胎,并附著在子宮壁上這時女性就懷孕了,也稱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細胞受精的場所在輸卵管,且在輸卵管就開始分裂。而胚胎發育的場所主要在子宮。)8、胚胎的發育―――主要在子宮(發育時間約280天或約9個月)注:胚胎發育早期的營養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胎盤出現后營養來自母體第2周:出現羊膜并發育成充滿羊水的羊膜囊(減少震動的影響,保護作用)第3周:出現胎盤,胚胎通過臍帶和胎盤與母體相連。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胎盤是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器官。第9周—第38周:稱作胎兒期(之前稱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樣,從此稱為胎兒;第六個月的胎兒活動已很頻繁,生長迅速;大約要在母體內孕育9個多月(約280天,38周),然后從母體體內產生。9、胎盤中的血管與子宮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層膜為屏障),即胎盤的血液與母體的血液是分開的。阻斷一些傳染病,但有些藥物仍有影響(如酒精,毒品,煙,孕婦禁用藥)10、胚胎在母體內發育具有的良好環境條件是:溫暖、安全、營養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優越性。11、分娩:胎兒從母體內產出的過程叫做分娩。過程分為宮頸擴張、胎兒娩出和胎盤娩出三個階段。12、分娩幾秒鐘后嬰兒就會哭或咳嗽,去除嬰兒鼻、口腔和肺部的液體,促進呼吸系統工作13、初生嬰兒主要靠母乳,母乳營養全面,含有抗病物質,是嬰兒最好的食品14、試管嬰兒:人工完成受精過程,然后將受精卵植入子宮內繼續發育。(本質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試管中完成。體外受精,體內發育)第二節走向成熟1、人一生的生長時期:嬰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嬰幼兒期:出生的前三年,會出現生理協調和大腦發育等巨大變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長期青春期:兒童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長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發育和成熟成年期:體重身高逐漸停止增長,各個器官發育成熟,體能高峰期2、女孩青春期一般11歲至17歲,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3、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出生就有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青春期才出現(依靠性激素才能維持,閹割后消失)男孩比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長出胡須,喉結增大,聲音低沉;女孩比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變大,乳房增大,聲音變尖;4、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的標志:遺精和月經5、月經: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大約每一個月有1個成熟的卵從卵巢中排出。如果卵沒有受精,就會引起子宮出血,這就是月經,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是出現月經。第一次來月經叫初潮,一般在10~16歲,周期約為28~30天。月經周期與卵巢排卵周期一樣,但不同時6、遺精:進入青春期的,男孩睪丸已經能產生精子,因此有時在睡夢中會排出精液,這種現象叫遺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是出現遺精。7、衰老:身體各部分器官系統的功能逐漸退化的過程。8、延緩衰老的方法:科學合理地生活、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適當運動鍛煉等。9、衰老最終結果是死亡,特征:心臟、肺、大腦停止活動(最主要特征)。第三節動物的生長時期1、青蛙一生的生長時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2、蝌蚪與成蛙的比較生活環境運動器官運動方式呼吸器官蝌蚪水中軀干和尾部游泳鰓成蛙水中與陸地四肢游泳、跳躍肺和皮膚3.完全變態發育: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在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上要發生很大改變的發育。如兩棲類(青蛙),有些昆蟲(如:蠶、蝶、蛾、蚊、蠅、蜜蜂等):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有蛹期)不完全變態發育: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相似。有些昆蟲(如:蝗蟲、蟋蟀、蛄螳螂、蟑螂、臭蟲等):經歷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無蛹期)4、生命周期:動物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生殖、死亡等生長時期。是生命運動的重要形式,使種族得以延續5、生長時期的時間就是這種動物的壽命。會受到氣候、食物、敵害等生活環境因素的影響。6、有性生殖: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7、動物生殖的多樣性(1)受精方式不同①體外受精的有魚類、兩棲類等,特點:一般生活在水中②體內受精的有昆蟲、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一般為陸生(2)胚胎發育方式:除胎生,卵胎生外,其余動物均為體外發育(孵蛋,卵行為)①卵生的動物有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鴨嘴獸(哺乳)等;它們的胚胎發育場所在母體體外,營養來源是卵細胞中的卵黃。②胎生的動物有哺乳類(鴨嘴獸除外),胚胎發育場所在母體子宮內,營養來源由母體通過胎盤供給。胎生與哺乳的意義:為哺乳動物的幼體提供了穩定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成活率有很大提高。③卵胎生的動物很少,如鯊、蝮蛇是卵胎生動物,它們的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但營養來源與母體無關(或很少),而是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胚胎發育方式發育場所營養來源代表動物卵生體外卵細胞中的卵黃昆蟲,鳥,爬行類,魚,鴨嘴獸(哺乳類)注:有孵蛋、產卵行為胎生母體子宮內主要為母體(胚胎早期為卵黃)哺乳類(鴨嘴獸除外)卵胎生母體體內卵中卵黃(極少母體)鯊,蝮蛇8、分裂生殖:變形蟲、草履蟲等單細胞動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即一個母細胞通過細胞分裂變成2子細胞。出芽生殖:水螅進行的無性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體發育到一定時候能產生一些芽體,這些芽體從母體上脫落下來,就可以長成新個體。注:①試管嬰兒:有性生殖,體外受精(試管里),體內發育,胎生②克隆羊:無性生殖(沒有受精),體內發育,胎生③體外受精的一般生活在水中,如魚類、兩棲類,其他大部分生活在陸上的為體內受精④體內發育:哺乳類(鴨嘴獸除外),鯊、蝮蛇,其余均為體外發育(有孵蛋、產卵行為)第四節植物的一生1、植物的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它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植物種類及特性由胚決定。胚受損不能萌發。2、單子葉植物:只有一片子葉(小麥、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種子不能分成兩半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菜豆、大豆、棉、黃瓜、花生、橘)種子能分成兩半3、有胚乳種子:小麥、玉米,水稻、蓖麻、柿無胚乳種子:菜豆、大豆、棉、黃瓜、花生注意特點:一般來說,單子葉植物為有胚乳種子(慈姑除外),不能剝皮也不能分成兩半;雙子葉植物為無胚乳種子(蓖麻、柿除外)能剝皮也能分成兩半4、有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胚乳里;在無胚乳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子葉中。營養物質:淀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淀粉遇碘會變藍。)5、種子萌發時需要的環境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缺一不可)其他條件:種子的形狀、大小、飽滿程度及是否處于休眠狀態6、種子萌發后長成的幼苗能獨立生活的主要標志是胚芽發育成莖、葉轉綠。7、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是胚根發育成根,其次胚芽發育成莖和葉。子葉或胚乳一般會消失(提供營養)注:①控制變量法:當有多個影響因素時,每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變。②種子萌發時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自身的子葉或胚乳,跟外界無關③多雨時,土壤中水多,導致空氣變少,不利于萌發8、芽的結構有葉原基(發育成幼葉)、頂端分生組織(使芽軸伸長)、幼葉(發育成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側芽)等部分。9、根據芽的著生位置,芽分為頂芽和側芽。頂芽的生長會使植物的莖增長,側芽的生長會在植物體上形成側枝。10、頂端優勢:頂芽發育較快,會抑制側芽的發育。摘除頂芽,就會促使側芽發育,多長側枝,花藥:里面有花粉11、花的結構花藥:里面有花粉雄蕊雄蕊雌蕊花蕊(花的主要結構)雌蕊花蕊(花的主要結構)花絲柱頭柱頭花柱花柱子房:里面有胚珠子房:里面有胚珠12、植物的一生經過受精、種子的形成和萌發、幼苗生長發育、植株開花結果等生長期后,將會死亡。植物的種族是在生長時期的循環運動中得以延續的。注:①植物生長的起點從受精開始,不是種子②雄花只開花不結果③果實主要食用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④注意區分胚(種子的結構)與胚珠(花的結構,內有卵細胞)第五節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有性生殖:主要為被子植物。1、傳粉:雄蕊中的花粉從花藥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傳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傳粉(豌豆花)和異花傳粉,其中較普遍的傳粉方式是異花傳粉。2、根據傳粉的不同途徑,花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蟲媒花,靠昆蟲傳粉,特點是:花較大,較鮮艷,有芳香的氣味、甜美的花蜜,花粉較黏。如:桃、月季、橘、牡丹、油菜、蘋果、杜鵑等植物的花。風媒花,靠風力傳粉,特點是:花粉多而輕、柱頭分叉或羽毛狀、能分泌粘液,并且伸出花瓣外面。如:玉米、水稻、柳樹、楊、榆等植物的花。人工授粉: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人們常用人工的方法來傳播花粉。3、被子植物受精過程:花粉受到柱頭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發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過柱頭伸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內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4、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頭和花柱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數花萼不凋落,如草莓)5、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6、子房內如果只有一個胚珠,受精后果實內只有1粒種子,如桃子等。子房內如果有多個胚珠,受精后,果實內可以形成多粒種子,如西瓜等。7、植物的無性生殖(1)孢子繁殖:蕨類、苔蘚類(蕨、胎生狗脊、地錢、葫蘆蘚)(2)營養繁殖:被子植物用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的方式。包括:分根(夾竹桃、臘梅)、壓條(桑、夾竹桃)、扦插(月季、柳樹、葡萄)和嫁接(橘、桃)。嫁接能否成活的關鍵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對齊。接穗與鉆木上長的植物種類不同營養繁殖的優點:1)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2)繁殖速度較快。被廣泛地應用于花卉和果樹的栽培中。注:①組織培養也為植物的無性生殖第六節細菌和真菌的繁殖1、觀察細菌的結構需要借助于高倍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菌落概念:一個細菌或真菌在一定的培養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一個菌落約有百萬個細菌。可用眼觀察細菌根據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2、細菌的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沒有細胞核,稱為原核細胞。有的細菌外還有鞭毛、莢膜;細菌無葉綠體,一般依賴有機物生活;細菌通過分裂繁殖;為單細胞生物3、細菌有對人類有益:嗜酸乳桿菌幫消化,能生產藥品,制造食物,分解尸體;有害:肺結核、炭疽病、鼠疫、霍亂等4、真菌的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稱為真核細胞。一般分為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無葉綠體,依靠攝取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如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出芽繁殖;如香菇等食用菌和霉菌屬于多細胞真菌,通過孢子繁殖;5、微生物滋生的條件:營養、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的條件人們研究出保存食物的方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熱法。注:①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②酵母菌一般用于發面和釀酒,食用菌:香菇、蘑菇、金針菇、木耳等,用孢子生殖③原核生物:細菌,無細胞核,故低一等真核生物:真菌,(有細胞核的都是)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第一節感覺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痛覺、觸覺、冷覺和熱覺,其中冷覺和熱覺又可統稱為冷熱覺。2、人的感覺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膚等。3、對熱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嗅覺的形成:氣味→嗅覺神經末梢(接收刺激)→嗅覺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嗅覺)嗅覺的特點:①長時間處于某種味道的環境中,會因為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疲勞)而聞不出這種味道;②嗅覺敏感的程度因年齡,動物種類和氣味種類等的不同而不同。5、舌頭表面的每個味蕾上都有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味覺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溶于唾液)→味覺細胞(接受刺激)→味覺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味覺)。6、舌的不同部位對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區域舌側(中)舌尖舌根舌側(前)7、進行P5的活動時,在每吸入一種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實驗的影響(或干擾)。第二節聲音的發生和傳播1、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2、聲音發生的條件:振動;聲音傳播的條件:需要介質;聲音傳播的方式:聲波。3、在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第三節耳和聽覺1、耳的結構: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聽小骨、咽鼓管;③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管。2、耳的主要功能:聽覺和保持身體平衡。位覺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規管中(解釋暈船、暈車現象)。3、聽覺產生過程: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將聲波擴大并傳導)→耳蝸(接受刺激、產生信息)→聽神經(傳導信息)→大腦(產生聽覺)。4、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迅速張嘴,捂緊雙耳是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聲音的高低(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聲音的強弱(振動幅度越大、離聲源越近,響度就越大)音色(與發聲體的性質、形狀、發聲方法有關)6、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人的發聲頻率大約在65赫茲到1100赫茲之間;聽覺頻率大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低于20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第四節光和顏色1、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燃燒著的蠟燭、開著的電視的屏幕、螢火蟲等。2、光的傳播特點: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槍瞄準、列隊排整齊)。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氣中次之。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3、光的色散: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彩色光帶中顏色的順序: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紅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復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單色光混合而成。4、看不見的光:①紅外線的應用:紅外測溫儀、紅外夜視儀、紅外遙感、紅外攝像儀、紅外望遠鏡。②紫外線的應用:熒光效應、殺菌、消毒。5、物體顏色:透明的物體的顏色由透過它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注意: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第五節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上時,βα光會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質中。βα2、光的反射定律: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β=α)【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垂直射入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三線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路具有可逆性。3、在科學上往往用一個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這樣的直線稱為光線,期中箭頭的指向表示光的傳播方向。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視鏡、化裝鏡漫反射:電影屏幕、植物、墻壁、衣服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光的反射現象)像和物離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像和物體以鏡面對稱【注意】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體本身大小有關,和距離沒有關系蠟燭發出的光經鏡面反射進入眼中,感覺反射的光線好像是從虛像的位置發射出來的。凸面鏡凹面鏡6、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如:汽車觀后鏡)。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太陽灶)。7、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物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注意: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αγ8、光的折射定律:αγ①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γα③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γα(γ<α)④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γ>α)【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αβ②垂直射入界面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αβ法線三線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③光發生折射時,光路也具有可逆性。γ④在界面上發生折射的同時也發生了反射。γ8、從河岸上看水中的物體覺得淺,從水中看河岸上的樹覺的高。空氣空氣水水第六節透鏡和視覺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光線的作用)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散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發散光線的作用)3、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幾個概念:●焦點F:凸透鏡能將太陽光(平行光)會聚成一點,這點叫做焦點。●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物距u:透鏡到物體的距離。●像距v:透鏡到像的距離.4、凸透鏡成像規律(P30)①②③④⑤物體到透鏡的距離u像的特點像與透鏡的距離v應用倒立或正立縮小或放大虛或實倒立縮小實照相機倒立放大實燈機倒立等大實測焦距f不成像獲取平行光正立放大虛放大鏡5、眼球與折光系統: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鞏膜、視網膜等)及其內容物(包括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組成。眼的折光系統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折光系統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6、虹膜的作用:調節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的強弱。7、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原因矯正近視成像在視網膜前佩戴凹透鏡遠視成像在視網膜后佩戴凸透鏡
第三章運動和力第一節機械運動1、參照物:以某一物體為標準來判斷另一物體的運動狀態,這個標準就是參照物。相對于這個標準,如果位置發生變化,則它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變化,則它是靜止的。2、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沒有絕對的靜止或運動,只有相對靜止或運動)3、機械運動: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4、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⑴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⑵比較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計算公式:變形公式:6、速度單位:國際單位:米/秒,符號:m/s,讀作:米每秒。常用單位:千米/時,符號:km/h,讀作千米每時。換算:1米/秒=3.6千米/時,1千米/時=5/18(約0.28)米/秒第二節力的存在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不接觸也能產生力,如吸鐵石;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產生力,如相互挨著的課桌)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變物體的形狀(發生形變);②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但填寫時都寫運動狀態改變)。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比如兩車追尾,后車撞了前車,兩車都損毀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牛頓,簡稱牛,符號N表示。常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一個蘋果重2N6、力的測量:測力計,常用測力計為彈簧測力計7、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指針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注: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8、彈性: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狀的性質彈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形變也越大。9、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10、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邊上標上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11、作圖步驟:①作標度,力的大小必須為標度的整數倍(至少為兩倍,3~5倍最佳)②力的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③畫線段,注意箭頭畫在線段的末端,每個線段長度必須與標度一樣,④箭頭旁邊標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注:①檢查作圖時按作圖步驟檢查一遍;②若只告訴質量,必須把質量化成重力再作圖,必須寫出轉化過程,質量不能作圖.第三節重力1、重力: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說的物體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管物體在斜面還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運動還是向各個方向運動或靜止時,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運用:重垂線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重心的確定:A、質量分布均勻且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幾何中心。B、形狀不規則或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質的重心,可用懸掛法和支撐法確定注:①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如圓環的重心。②重心位置不隨物體放置方式及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4、重力公式(重力和質量成正比):G=mg m=G/gg=G/m①m表示物質的質量(單位:千克),G表示重力(單位:牛)②g=9.8牛/千克,含義:(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處)每千克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牛③如果沒有說明,則一般默認用g=9.8牛/千克計算。若有注明則用g=10牛/千克計算5、重力大小的影響因素:①跟緯度有關,維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關,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關,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體,質量不變,重力變小)6、沒有重力的情況:不能倒水,物體滯留空中,人一跳能離開地球,不能測重力,但能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7、質量與重力的比較質量重力區別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單位千克(Kg)牛(N)性質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地球施加給物體的力測量工具天平彈簧測力計方向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有大小(G=mg),方向總是豎直向下。變化與位置無關與位置有關聯系①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重為9.8牛②重量與質量的關系式是G=mg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在科學實驗和科學推理的基礎上)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2、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3、慣性:任何物體都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第五節二力平衡的條件1、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兩個力就互相平衡。2、二力平衡的條件:①兩力大小相等,②兩個力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線上,④作用在同一物體上(若為三個填空則填寫前三個)A: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B:受平衡力;C:作用力大小不同;D:沒有作用在同一受力物體上第六節摩擦力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不僅固體間會產生摩擦,液體和氣體之間也會產生摩擦。2、摩擦力的分類①滑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滑動而產生的摩擦(大小與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拉力相同且大小不會變化,小于作加速運動時的拉力,大于作減速運動時的拉力。光滑表面的滑動摩擦力為0)②滾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滾動而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遠小于滑動摩擦)③靜摩擦:兩個具有相對運動趨勢,但有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的摩擦叫做靜摩擦(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只要物體保持靜止,其拉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隨推力變化而變化)注:①這里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東西與桌面不具有相對運動趨勢就不具有靜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若失去這個摩擦力,物體會向哪里運動就是運動趨勢。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就看它們的運動趨勢),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如右圖)①物體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開始運動,則物體B受到地面給它的摩擦力向左:②物體A原本靜止,而B開始向右運動,則A由于慣性保持原本的靜止狀態,有向左運動的趨勢,故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左圖:物體靜止,它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故它受到的擦力向上右圖:物體靜止,它有向斜下方運動的趨勢,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下圖:皮帶輪上的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注意,物體與皮帶輪之間是相對靜止的,故要用相對運動趨勢來判斷,而不是它們的運動方向V。4、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僅僅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其他無關與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當壓力相同時)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5、有益摩擦:鞋底花紋、防滑墊、拉弦、皮帶輪運貨有害摩擦:滑梯、機器轉軸、旱冰鞋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加壓力③變滾動為滑動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潤滑劑)②減小壓力③變滑動為滾動④使接觸面彼此分離(氣墊船、磁懸浮)第七節壓強1、壓力的作用效果:由有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決定的。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影響壓強的因素:壓力和受力面積3、壓強公式:注:判斷液體壓強時,也可用P=ρgh(ρ:液體密度,g:9.8牛/千克,h:液體深度)P:表示壓強,單位:帕斯卡(Pa)F:表示壓力,單位:牛(N)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帕=1牛/1000帕=1千帕注:①壓強的單位帕斯卡非常小,一張對折報紙對桌面壓強約為1帕②計算時:行走,算一只腳面積;站立,算兩只腳面積;汽車,四個輪胎面積;坦克,兩條履帶面積③計算時必須注意先化單位(壓力為N,受力面積為,壓強為Pa),再帶入計算4、任何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個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遭到損壞5、增大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刀刃、釘鞋、啄木鳥的喙),增大壓力減小壓強:增大受力面積(坦克履帶、沙發、駱駝的腳趾),減小壓力6、液體的壓強: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液體內部也存在壓強,且同一深度,液體在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7、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深度:到液面的距離)同一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不同的液體,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壓強大8、壓強計: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當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玻璃管左右兩管內的液面就會出現高度差。壓強越大,高度差越大。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第一節太陽和月球1、太陽概況: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大氣層分層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光球層太陽黑子氣候異常色球層耀斑影響短波通訊日冕層.太陽風極光干擾地磁場2、太陽活動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黑子、耀斑活動增強時,要防曬避免紫外線過強照射損傷皮膚月球3、月球表面明亮相間,亮區是高原,暗區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點,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4、環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體撞擊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發5、月球上的特點:引力小;晝夜溫差大;遍布環形山;不能傳播聲音(無空氣);沒有空氣和水,表面只有巖石和碎屑。6、月球上沒有的大氣層,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7、正確使用天文望遠鏡:①選擇視野開闊的地方安放;②用尋星鏡對準目標星體:a.先在鏡筒外沿鏡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準目標星體。b.用調節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將目標星體置于視野中央;③用主鏡觀察目標星體。a.調節目鏡的焦距使主鏡內的影像清晰。b.用調節手柄緩慢調節,直至在主鏡內找到目標星體。c.瞄準目標后再次調節目鏡焦距,使目標星體的像清晰。(絕對不能用雙筒望遠鏡或不加濾鏡的天文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第二節地球的自轉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南順北逆)3、地球自轉的周期:約24小時4、地球不發光不透明:出現晝夜現象5、晨昏線(圈):晝夜半球的分界線(一個圓圈),它由晨線(半圓)和昏線(半圓)構成。①晨線:太陽升起的地方(由黑夜進入白天);②昏線:太陽落下的地方(由白天進入黑夜)6、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①日月星辰東升西落;②晝夜交替;③星星的視運動照片注:①晨昏線與太陽光垂直;②東邊先過晨線,故東邊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薩天黑還在睡覺)第三節地球的繞日運動1、地球的公轉: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地軸呈傾斜狀態(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呈66.5°夾角)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周期為365.2422天,即一年2、太陽高度: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①一天中太陽高度早中晚:先變大再變小,桿影先變短再變長,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桿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轉)②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大,桿影短(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桿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桿影長(冬至日太陽高度最小,桿影最長)。(由于地球公轉)③同一時間,中高緯度地區,緯度越大,太陽高度越小,桿影越長④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向兩邊遞減,即:離太陽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桿影越短;離太陽直射點越遠,太陽高度越小,桿影越長3、太陽直射點:太陽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陽高度為9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4、晝夜長短的變化①赤道全年晝夜等長②北半球其他地區: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晝長夜短(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內發生極晝現象(夏至日時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都發生極晝);從秋分日到來年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晝短夜長(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內發生極夜現象(冬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都發生極夜);南半球正好相反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南北極圈內無極晝極夜現象④太陽直射點北上: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太陽直射點南下:北半球晝變短夜變長⑤緯度越高,晝夜變化越大第四節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2、3、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我國的農歷月份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每月的朔為農歷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4、月球始終以同一個面對著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5、月相變化規律 6、月相與農歷: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新月);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重陽:農歷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滿月);錢塘江大潮:農歷八月十八(滿月)7、月球影響地球的表現——潮汐:在向著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兩者之間即為低潮。注:①記憶口訣: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現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在西邊的天空,且月亮的西側(即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數顯量具產銷需求分析及投資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湖北省襄陽三中2025年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二)(二模)數學試題 含解析
- 上海市金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中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生態環境監測中的遙感與GIS技術考核試卷
- 電氣安裝石油與開采設備考核試卷
- 管道配件生產的自動化技術考核試卷
- 船舶改裝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管理協同考核試卷
- 納米材料在海水淡化處理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9數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九年級中考一模數學試卷(含答案)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社會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
- 國開2024年秋《生產與運作管理》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DB43∕T 497-2009 博落回果-行業標準
- 創意綜藝風脫口秀活動策劃PPT模板
- 大客戶營銷技巧ppt課件
- C++優秀課件PPT
- 團險新產品契約及核保細則
- 定向鉆(拉管)施工方案
- 柴油發電機安裝單元評定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