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_第1頁
IATF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_第2頁
IATF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_第3頁
IATF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_第4頁
IATF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件編號LT/JS-01零態電裝(蕪湖)有限公司頁 碼 版 本 號A/0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編制單位技術部文件類型三階文件編制日期2016.12.12 受控文件未經過許可不準翻印 質量管理體系管理文件三階文件 版本號:A/0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管理規范發布日期:2016.12.12 實施日期:2016.12.14零態電裝(蕪湖)有限公司文件編號:LT/JS-01起草部門:技術部編制:審核:批準:會 簽 / 分 發 部 門部 門DEPT會 簽份 數QTY部 門DEPT會 簽份 數QTY總經理室人資行政部品質部技術部營銷部生產部招采部體系辦 受控狀態:受控 非受控分發號ISSUE NO:修

2、訂履歷版本/版次頁數主要修訂內容修改審核批準生效日期A/0全部新增加2016.12.12目的為實現精益生產提供輸入,對工廠、設施和設備過程策劃有效性評價和監視,以提高公司業績,保證能滿足顧客要求。確定公司在制造/生產過程當中對現有操作和過程效果的評價方法,使工廠的布局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交轉和搬運,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動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場地空間得到增值使用,以達到持續改善和不斷提高制造過程能力之目的。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于工廠、設施和設備有效性的策劃及可行性評估管理。術語無職責工程部 - 負責制造能力的調查與評價,并提出改善方案。招采部 - 負責提供改善需要的物質資源品保部 - 負責改善后產品生產質

3、量檢測與評估業務部 - 負責客戶需求計劃與評估資材部 - 負責產能規劃管理部/生產部 - 負責人力資源管理與計劃。工作程序責任輸入流程工作內容輸出需求部門產能需求信息客戶需求信息年度生產計劃表批準NG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需求提出批準NG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需求提出5.1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的需求提出 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的需求提出為了進一步力保公司產品質量符合顧客和公司既定要求,公司必須依據產品質量目標、功能、性能、可用性、成本、安全性、保密性和更新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并提供其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包括:產品生產所需要的建筑物、工作現場、過程設備等)和支持性服務(如:水/電/氣供應、運輸或

4、通訊)等)。當公司有新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增加時,由需求部門提出,經管理者代表審查、核準。工廠、設施及設備項目需求單工程部及各相管部門設備管理控制程序項目確定項目確定 5.2 項目確定 5.2.1工程部組織多方論證小組按設備管理控制程序規定對其進行策劃/規劃、調查和評估(調查和評估應考慮基礎設施而引起的環境問題,如環境的保護、污染,自然資源的浪費和再循環等)。 5.2.2公司管理層和多方論證小組及相關部門在對現有的和新增加的基礎設施進行策劃/規劃、調查和評估必須考慮基礎設施、設備和過程的布置與流程,對工廠的布局應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交轉和搬運,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動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場地空間得到增值使用

5、 5.2.3相關部門在進行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的調查和評估工作時應會同多方論證小組與質量先期策劃過程相結合來進行該工作,然后將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調查和評估之相關資料呈報多方論證小組評審、管理者代表核準。工廠、設施及設備項目評估表工程部產量年計劃表客戶需求表設備/設施需求表確定調查與評估頻率確定調查與評估頻率5.3 調查與評估 總則: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的調查和評估工作由工程部負責主導,各相關部門配合,實施頻度為每年一次,但是在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作業方法有變更,且估計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的評價與原來的評價有較大

6、差異時,則需臨時對其進行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的調查與評估工作。業務部產量年計劃表客戶需求表設備/設施需求表進行工作總計劃調查和評估進行工作總計劃調查和評估5.4調查和評估結果判定及措施5.4.1工作總計劃 每年銷售預測做完后,由業務部依據當年的銷售預測做出年度之“工作總計劃”,以確定生產操作人員及機器設備能力是否足夠和妥當,以便及早提出相應對策/措施,并將此工作總計劃呈報管理者代表審查、核準;本工作總計劃為動態文件,當每月預估的生產能力與實際的生產計劃不一致或有沖突和矛盾時,經理部應隨時對其進行修訂和更新,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產安排情況。工作總計劃表業務部持續改善管理程序進行

7、適當的工作自動化評價進行適當的工作自動化評價5.4.2適當的工作自動化評價工程部針對生產工藝過程當中重復性高及可實現自動化作業地地方,探討是否有哪些可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善的意見,同時將其記錄于“自動化評價表”中,然后將其呈報多方論證小組審核;若有可改善地地方則由改善部門按持續改善管理程序對其提出改善方案并進行改善。自動化評價表工程部/生產部持續改善管理程序人機工程與人的因素評價人機工程與人的因素評價5.4.3人機工程與人的因素評價:針對人機工程與人的作業有關要素,由工程部及生產部就下列事項做出評價,同時提出不良項目和內容的解決方案,并將其記錄于“人機工程與人的因素評價表”中,然后將其呈報多方

8、論證小組審查核;若有需改善的地方處則由改善部門按持續改善管理程序對其提出改善方案并進行改善。A)作業姿勢B)作業環境C)危險物處理D)重物的搬運E)設備操作人機工程與人的因素評價表工程部持續改善管理程序進行操作者與生產線的作業平衡評價進行操作者與生產線的作業平衡評價5.4.4操作者與生產線的作業平衡評價:對操作者與生產線的作業平衡評價時,應調查主要工序、設備及操作工的作業能力,對照生產計劃對設備能力與操作工的作業能力,對照生產計劃對設備能力與人員配置的妥當性進行評價,將其評價結果記錄于“設備與操作工的配置表”中和提出不良情況的改善方案,然后將其呈報多方論證小組審核;若有需改善的地方則由改善部門

9、按持續改善管理程序對其提出改善方案并進行改善。設備與操作工的配置表倉庫/生產部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貯存和周轉庫存量評價貯存和周轉庫存量評價5.4.5貯存和周轉庫存量評價:對照設定的工序內在制品量,調查其實際貯存和周轉庫存量進行評價;并將其評價結果記錄于“在制品周轉評價表”中,然后將其呈報多方論證小組審核;當實績值大于設定值時,評價部門應將其原因記錄于“在制品周轉評價表”中,若需采取糾正措施時,由改善部門按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糾正作業。在制品周轉評價表工程部/生產部持續改善管理程序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增值勞動分析增值勞動分析5.4.6增值勞動分析:進行工序內的附加價值分析時,應就下述內

10、容進行調查和評估,并羅羅列出各工序的步驟、所需時間、距離,分析如何做得更好,羅羅列出所存在的不足和改善設想,然后采取對策/措施進行改善,取消可無、多余的步驟,對工序進行簡化、合并,并就改善后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將其評價結果記錄于“工序附加價值動作分析表”中,然后將其呈報多方論證小組審核;若需采取糾正措施時,由改善部門按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糾正作業。A)不良的作業方式;B)本來就不需要的多余的作業;C)作業的改善;D)其它。工序附加價值動作分析表相關部門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控制程序結果判定結果判定 5.5 相關部門在進行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的調查和評估工作時,應會同多方論證小

11、組與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控制程序中的質量先期策劃過程相結合來進行該工作,然后將工廠和基礎設施與設備策劃的管理及有效性調查和評估之相關資料呈報多方論證小組審核。持續改善管理程序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NY持續改進糾正/預防NY持續改進糾正/預防5.6 依據每一項分析、判定結果的需要,按持續改善管理程序與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改善記錄控制管理程序資料歸檔資料歸檔5.7 按記錄控制管理程序進行資料存檔。引用/支持文件序號文件名稱文件編號1設備控制程序2文件控制程序3記錄控制程序附件及相關窗體(標簽)序號記錄名稱記錄編號保存期記錄保存部門1工廠、設施及設備項目需求單1年2工廠、設施及設備項目評估表3工作

12、總計劃表4自動化評價表5人機工程與人的因素評價表6設備與操作工的配置表7在制品周轉評價表8工序附加價值動作分析表過程指標序號衡量指標目標值量化辦法監控頻次負責監控部門1附件附錄資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刪除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一、通用部分1、 緊固件1.1 緊固用的螺栓、螺母、墊圈等齊全、緊固、無銹蝕。1.2 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規格一致。平墊、彈簧墊圈的規格應與螺栓直徑相符合。緊固的螺栓、螺母應有防松裝置。1.3 用螺栓緊固不透明螺孔的部件,緊固后螺孔須留有大于2倍防松墊圈的厚度的螺紋余量。螺栓擰入螺孔長度應不小于螺栓直徑,但鑄鐵、銅、鋁件應不小于螺栓直徑的1.5倍。1.4 螺母緊固后,螺栓

13、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墊圈減少螺栓的伸出長度。1.5 緊固在護圈內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平面不得超出護圈高度,并需用專用工具才能松、緊。2、 隔爆性能2.1 隔爆結合面(I類)的間隙、直徑差或最小有效長度(寬度)必須符合表4-1-1的規定。表中 L 靜止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1 螺栓通孔邊緣至隔爆接合面邊緣的最小有效長度;W 靜止隔爆接合面及操縱桿與桿孔隔爆接合面最大間隙或直徑差;轉軸與軸孔隔爆接合面最大直徑差。但快動式門或蓋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須不小于25mm。 表4-1-1I類隔爆接合面結構參數mm接合面型 式LL1W外殼容積V(t)V0.1V0.1平面、

14、止口或圓筒結構6.012.525.040.06.08.09.015.00.300.400.500.400.500.60帶有滾動軸承的圓筒結構6.012.525.040.00.400.500.600.400.500.600.802.2 操縱桿直徑(d)與隔爆接合面長度(L)應符合表4-1-2的規定。表4-1-2操縱桿直徑或圓筒直徑與隔爆接合面的結構參數mm操縱桿直徑隔爆接合面長度d66d2525dL6LdL252.3 隔爆電動機軸與軸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不應產生摩擦。用圓筒隔爆接合面時,軸與軸孔配合的最小單邊間隙須不小于0.075mm;用滾動軸承結構時,軸與軸孔的最大單邊間隙須不大于表

15、4-1-1規定W值的。2.4 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操縱桿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5 螺紋隔爆結構:螺紋精度不低于3級;螺距不小于0.7mm;螺紋的最少嚙合扣數、最小擰入深度應符合表4-1-3的規定。表4-1-3螺紋的最少嚙合扣數、最小擰入深度mm外殼凈容積V(t)最小擰入深度最少嚙合扣數V0.10.1V2.02.0V5.09.012.562.6 隔爆接合面的法蘭減薄厚度,應不大于原設計規定的維修余量。2.7 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機械傷痕,將其傷痕兩側高于無傷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過下列規定:a.隔爆面上對局部出現的直徑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寬

16、的隔爆面上,每1cm2不得超過5個;10mm寬的隔爆面上,不得超過2個。b.產生的機械傷痕,寬度與深度不大于0.5mm;其長度應保證剩余無傷痕隔爆面有效長度不小于規定長度的2/3。2.8 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銹蝕及油漆,應涂防銹油或磷化處理。如有銹跡,用面紗擦凈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亞鐵狀痕跡,用手摸無感覺者仍算合格。2.9 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其緊固應以壓平彈簧墊圈不松動為合格。2.10 觀察窗孔膠封及透明度良好,無破損、無裂紋。2.11引進設備的隔爆性能應符合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電氣設備分冊的附錄5-A、B、C、D的規定。2.12 凡不合格1.2.11.2.11任意一條者即任為該裝備失去

17、隔爆性能,稱為失爆,不得評為完好設備。3、 接線3.1 進線嘴連接緊固,密封良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a.密封圈材質須用邵爾硬度為4555度的橡膠制造,并按規定進行老化處理。 b.接線后緊固件的緊固程度以抽拉不竄動為合格。線嘴壓緊應有余量,線嘴與密封圈之間應加金屬墊圈。壓疊式線嘴壓緊電纜后的壓扁量不超過電纜直徑的10。 c.密封圈內徑與電纜外經差應小于1mm;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差應符合表414的規定;密封圈寬度應大于電纜外經的0.7倍,但必須大于10mm;厚度應大于電纜外經的0.3倍,但必須大于4mm(70mm的橡套電纜例外)。密封圈無破損,不得割開使用。電纜與密封圈之間不得包扎其他物品

18、。 d.低壓隔爆開關引入鎧裝電纜時,密封圈應全部套在電纜鉛皮上。表4-1-4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 mm密封圈外徑D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D2020D6060D1.01.52.0e.電纜護套(鉛皮)穿入進線嘴長度一般為515mm。如電纜粗穿不進時,可將穿入部分銼細(但護套與密封圈結合部位不得銼細)。 f.低壓隔爆開關空間得接線嘴應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于2mm得鋼墊板封堵壓緊。其緊固程度:螺旋線嘴用手擰緊為合格;壓疊式線嘴用手晃不動為合格。鋼墊板應置于密封圈得外邊,其直徑與進線裝置內徑差應符合表4-1-4得規定。高壓隔爆開關空間得接線嘴應用與線嘴法蘭厚度、直徑相符的鋼墊板堵封壓緊,其隔

19、爆結合面得間隙應符合表4-1-1得規定。 g.高壓隔爆開關接線盒引入鎧裝電纜后,應用絕緣相交灌至電纜三叉以上。 h.凡不符合上述規定之一者,即為失爆,不得評為完好設備。3.2 接線裝置齊全、完整、緊固,導電良好,并符合下列要求: a.絕緣座完整無裂紋; b.接線螺栓和螺母的螺紋無損傷,無放電痕跡,接線零件齊全,有卡爪、彈簧墊、背帽等; c.接線整齊,無毛刺,卡爪不壓絕緣膠皮或其他絕緣物,也不得壓或接觸屏蔽層; d.接線盒內導線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符合GB3836.383爆炸性環境用防暴電氣設備增安型電器設備“e”的規定; e.隔爆開關電源、負荷引入裝置,不得顛倒使用。3.3 固定電氣設備接

20、線應符合下列要求: a.設備引入(出)線的終端線頭,應用線鼻子或過渡接頭接線; b.導線連接牢固可靠,接頭溫度不得超過導線溫度。 3.4 電纜的連接除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449條的規定外,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a 電纜芯線的連接嚴禁綁扎,應采用壓接或焊接。連接后的接頭電阻不應大于同長度芯線電阻的1.1倍,其抗拉強度不應小于原芯線的80。不同材質芯線的連接應采用過渡接頭,其過渡接頭電阻值不應大于同長度芯線電阻值的1.3倍; b 高、低壓鎧裝電纜終端應灌注絕緣材料,戶內可采用環氧樹脂干封。中間接線盒應灌注絕緣膠。4、 安全供電4.1 高、低壓電氣設備的短路、漏電、接地等保護裝置,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

21、、礦井保護接地裝置的安全、檢查、測定工作細則、煤礦井下檢漏繼電器安裝、運行、維護與檢修細則和礦井低壓電網短路保護裝置的整定細則的規定。 4.2 短路保護計算整定合格,動作靈敏可靠。 4.3 漏電保護裝置使用合格。4.4 接地裝置 4.4.1接地螺栓符合下列標準:a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和鎧裝電纜接線盒的外接地螺栓應齊全完整,并標志“”符號(運行中移動的采掘機械設備除外)。 b電氣設備接線盒應設有內接地螺栓,并標志“”符號(電機車上的電氣設備及電壓36V以下的電氣設備除外)。 c 外接地螺栓直徑 容量小于或等于5KW的不小于M8; 容量大于5KW至10KW不小于M10; 容量大于10KW的不小于M1

22、2; 通訊、信號、按鈕、照明燈等小型設備不小于M6。 d 接地螺栓應進行電鍍防銹處理。4.4.2 接地線符合下列規定: a 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其截面積應不小于: 鍍鋅鐵線 100 mm 扁 鋼 254 mm 銅 線 50 mm b 電氣設備外殼同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線盒電纜接線盒兩端的鎧裝、鉛皮的連接接地線,其截面積應不小于: 銅 線 25 mm 扁 鋼 50 mm(厚度不小于4mm) 鍍鋅鐵線 25 mm4.4.3 接地電阻不得大于下列數值:a 100KVA以上(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4;b 100KVA以上變壓器供電線路重復接地10;c 100KVA以下變壓器10;d 100KV

23、A以下變壓器供電線路重復接地30;e 高、低壓電氣設備聯合接地4;f 電流、電壓互感器二次線圈10;g 高壓線路的保護網或保護線;h 井下設備2;i 井下手持移動電氣設備1。4.5 設備閉鎖裝置齊全可靠。4.6 井下供電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470條的規定,即做到“三無、四有、兩全、三全、三堅持”。5、 不漏油、不漏電的規定 5.1 不漏油 固定結合面及閥門、油標管等不應有油跡。運動部位允許有油跡,但擦干后在3min不見油,半小時不成滴。非密閉運動部件潤滑油脂不得甩到其他部件和基礎上。 5.2 不漏電 網路的絕緣電阻不小于下列規定,漏電繼電器正常投入運行。 1140V 60K; 660V 30K

24、; 380V 15K; 127V 10K。6、 電氣性能檢測6.1 電氣設備絕緣性能必須按煤礦電氣試驗規程(試行)規定的周期和項目進行試驗,并符合標準,有記錄可考查。 6.2 絕緣油,新油使用前應做油質分析;運行中的油,每年做一次簡化分析;多油斷路器的油,每半年進行一次耐壓試驗。其他試驗項目應按煤礦電氣試驗規程(試行)規定進行。有記錄可查。 6.3 繼電保護裝置計算整定檢驗,每年進行一次;對礦井電源的繼電保護裝置,每半年檢驗一次,并符合整定方案,有記錄可查。 6.4 指示回轉儀表應每年檢驗一次,其準確登記不得低于2.5級;電源計量儀表應每半年校驗一次,其準確等級不得低于1.0級。有記錄可查。7

25、、 設備使用 7.1 高、低壓開關的選用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421條的要求,與被控制設備的容量應匹配,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評定為完好設備。 a 超容量、超電壓等級使用者; b 不符合使用范圍者; c 繼電保護失靈,熔體選用不合格者; d 隔爆磁力起動器用小喇叭嘴引出動力線者。 7.2 井下隔爆型電氣設備,必須有在下井前,經過指定的隔爆電氣設備檢查員檢查出具的合格證,否則一律不得評定為完好。8、 安全防護8.1 機房(峒室)和電氣設備,一切可能危機人身安全的裸露帶電部分及轉動部位,均須設防護罩、防護欄,并懸掛危險警告標志。 8.2 機房(峒室)應具備有符合規定的防火器材。 8.3 機房(峒室)不得存放汽油、煤油、絕緣油和其他易燃物品。用過的棉紗(破布)應存放在蓋嚴的專用容器內,并放置在指定地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