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孟子】1、以意逆志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孟子萬章上)解釋 在這里,咸丘蒙引此語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天子能不能把父母當作自己的臣子來對待的問題。他認為,既然詩經中說“莫
2、非王臣”,那么,天子的父母當然也是天子的臣子,言外之意是,這樣也就談不到孝道了。孟子指出,咸丘蒙的說法是只顧詩中這一句文辭,而不顧全詩的志意,也就是說不顧全詩的重點在哪里;王家差事,無盡無休,但是,不應該不做,因為任何人都有為國家做事的責任和義務,主人公所怨的是天子和大夫不公正,不是因為自己辛苦而幽怨,而是因為這樣使自己無法為父母盡孝而幽怨;然后,孟子引詩經和尚書中的語句說明,天子所承擔的是對天下的責任,而不能僅僅是對父母的責任,但是,父母能 “為天子父”、“以天下養”,又是天子對父母的孝,父母不能因為親近子女而凌駕于天下以及天子之上。(1)不能拘泥于個別字句,而應當著眼于作品的實際,把握作品
3、的全篇內容,以此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不能拘泥于個別字句,而應當用自己的見解去揣測作者的意旨。2、知人論世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萬章上)解釋 孟子對萬章說:“一鄉中的優秀人物,和這一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國中的優秀人物,和這一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認為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就又上溯歷史,評論古代的人物。吟誦他們的詩,讀他們的著作,(但)不了解他們的為人,行嗎?所以還要研究
4、他們在那個時代的所作所為。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知人論世:真正理解作品,就須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思想、情感、人品等,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和文化背景。知言養氣說 (公孫丑)“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何謂知言?”曰:“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孟子公孫丑上)解釋何謂知言?曰: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所謂“知言”,是指辨別語言文
5、辭是非美丑的能力。“知言”的重要性,孔子早已指出:“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言辭是人品的表現,因而通過分析語言文辭,也可以了解其人的品質。孟子自稱對于片面的、過分的、歪曲的、閃爍的言辭都能察知它們的蒙蔽、沉溺、叛離、辭屈理窮的實質所在。孟子離婁下又云:“言無實不祥。”正面要求語言有真實豐滿的內容,這是他“充實之謂美”(盡心下)這一審美理想的反映,與其“知言養氣”之說密切相關。知言:對別人言辭的一種判斷力。養氣是知言的前提。知言養氣:一個人經過養氣而具備了浩然之氣,就能夠知言,即具備正確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司空圖】一、韻味說1、以味辨詩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于
6、味,而后可以言詩也。(與李生論詩書)理解司空圖強調詩歌要有“味外之味”,“韻外之旨”。他所說的“韻”指的是清澄淡遠的風格,是一種柔美的情韻。“韻味”是詩歌的重要元素2、韻味的特點:(1)醇厚濃甘之味。江嶺之南,凡足資于適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鹺,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華之人以充饑而遽輟者, 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理解長江,五嶺以南的人,大凡感到適口的東西調料,有醋和鹽,像醋,不是不酸,不過僅僅是酸而已 ;像鹽,不是不咸,不過僅僅是咸而已.中原的人(僅用醋和鹽以調味),吃飯時是不用的,因為知道它們除酸,咸之外,缺乏醇美之味.那些長江五嶺之南的人,習慣了那種口味,因而分辨不清
7、它們美味與否。(2)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噫!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耳。 理解噫!形象真切,而不流于膚淺,意境深遠,而含蓄不盡,然后才可以談到文字以外的余韻了。 近而不浮:形象鮮明如在目前而不流于浮泛;遠而不盡:意境含蓄而又深遠無窮3、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味的生成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譚哉!(與極浦書)理解在“象外之象”中, 前一個“象”為實境, 后一個“象”為虛境; 同樣, 前一個“景”為實境, 后一個“景”為虛境。打個比方, 前邊的實境是基礎, 后邊的虛境是樓閣, 離開了實境, 虛境就無所寄托, 成了
8、空中樓閣, 難以存在。所以只有將虛境置于實 境之上,構 成“ 兩 重 象 以上 或 兩 重 景 以 上”的虛境,才能使我們透過前一“象”、“景”,而捕捉到其“外”的“象”、“景”,獲得韻味無窮的審美滿足。第一個象和景,指詩歌藝術形象中具體、有形的境界。(具體可感)第二個象和景,指借助前一個象和景所暗示、象征出來的無形、虛構的藝術境界(虛構想象)二、風格論二十四詩品品:偏于審美品味之意。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空然空縱,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 (高古品)霧余水畔,紅杏在林。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樽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殫美襟。 (綺麗品)意象批評:以感性具象的描繪代
9、替思辨式理論闡述的方式。【王夫之】現量說創造情景交融的詩境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長河落日圓”,初無定景;“隔水問樵夫”,初非想得,則禪家所謂現量也。理解心靈的領會對事物的“ 生意”或感覺性質的凸顯或照亮,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創造。“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發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長河落日圓”,初無定景;“隔水問譙夫”,初非想得:則禪家所謂現量也。現量:佛家術語,指感官接觸外物時的直觀感受現量說:強調創作主
10、體直接的審美觀照,無須比較、推理等抽象思維,靠的是瞬間藝術直覺。葉燮一、藝術本原論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窮盡萬有之變態,凡形形色色,音聲狀貌,舉不能越乎此;此舉在物者而為言,而無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膽,曰識,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窮盡此心之神明。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為作者之文章。 理解他用理、事、情三個具體的名稱來概括“物”即客觀世界的萬事萬物,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社會現實生活 審美客體之“理、事、情” 審美主體之“才、膽、識、力”1、審美客體之“理、事、情”“譬之一木一草,其能發生者,理也;其既發生,則事也;既發生之后,夭喬滋植,情狀萬千,咸有自得之趣,則情也。”理解所
11、謂“理”是指與天地貫通的客觀自然萬物自身所存在的根據和矛盾運動規律,也可以說是客觀萬物產生、發展的內在規律;在它發生之后,就表現為一定的具體的“事”,即指客觀的自然萬物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矛盾運動過程;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情狀,這就是“情”,即指客觀萬物各自獨特而又豐富的“情狀”、“姿態”、“自得之趣”。理、事、情在天地之間無處不在,所以說此三者的統一,就構成了美的本質要素。理:指事物的本質、內在規律事:事物循其“理”而發生發展過程情:事物所呈現的情狀風貌等要之作詩者,實寫理、事、情,可以言言,可以解解,即為俗儒之作。惟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見之事,不可徑達之事,則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
12、惝恍以為情,方為理至、事至、情至之語更富概括性、形象性、蘊藉性2、創作主體之“才、膽、識、力”才:才華,具體寫作才能膽:破舊創新的膽量和氣魄識:高度藝術鑒賞辨析能力力:富于獨創性的筆力四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起決定作用的是“識”二、文學發展史觀(相續相禪論)續:后者接武于前者。(連續性)禪:前者讓位于后者。(創新性)【蘇軾】一、文學創作發生論創作是充實而勃郁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延續蘇洵的“風水相遭”說,蘇軾的創作是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與杜甫、白居易批判現實的文學主張一脈相承。二、藝術思維與藝術表現論藝術思維的“空靜”觀,強調藝術思維及審美過程中靜觀和摒棄雜念的重要性。辭達說,語言運用只要達意就
13、行,對文采要求不高。首先從從藝術思維規律的高度論述,其次表明辭達和文采的關系,指出文采是辭達的內在要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的形象思維和無窮意味。傳神論,抓住對象的本質特點,表現其超凡的精神品格,寄寓創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法度與自由的辯證關系,既要熟悉又要超越法度技巧,靈活運用。三、藝術風格論平淡不是單純之平淡,于平淡純樸中包含最濃最深之味,顯示細密濃麗之美。四、名詞解釋風水相遭說:由北宋文學家蘇洵提出。“水”喻作家修養主觀條件,“風”喻外界機遇客觀條件。風水不相遭,則不能成文;風水相遭,則不能不成文。蘇軾的創作即為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辭達說:通過仔細觀察,深入事物本質之理,將心中構思醞釀
14、成熟的藝術形象等內容用語言文字完全、充分表達出來傳神論:抓住對象的本質特點,表現其超凡的精神品格,寄寓創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嚴羽】一、“以禪喻詩”的詩學建構以禪語說詩:以禪宗話語作為詩學言說方式;以禪理說詩:以禪宗理論作為詩學建構的基礎。妙悟說,指對詩歌創作規律的頓時領悟達到豁然貫通的境界。熟參是妙悟之基礎,指對前代優秀作品進行廣泛透徹地閱讀,領會創作技巧,把握創作規律,提高藝術修養。識與辨是妙悟之關鍵,指高度的藝術鑒賞和審美判斷能力,尤其是對作品體制類型的識別辨析。二、嚴羽對詩歌審美境界的追求針對宋代詩學 “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的形式主義流弊,提出別材別趣說。別材即詩歌創作不以知識學問為表現對象,應有自己特殊的題材吟詠情性。別趣即詩歌創作不以一定抽象道理的闡發為目的,應有自己特殊的藝術旨趣。鏡花水月:要求詩中境象既空靈虛幻,又富有無窮的情致韻味。含蓄、蘊藉、朦朧。三、名詞解釋滄浪詩話:滄浪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東方茶韻水云天境展示區景觀方案
- 河北市個人房屋出租合同(20篇)
- 物業公司供暖工作總結范文(19篇)
- 2025年工程技術員述職報告范文(11篇)
- 軟件工程師辭職報告(16篇)
- 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1 角第1課時教學設計
- 《小數的加減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青島版(五四學制)
- 2025個人心得體會(19篇)
- 感恩類的演講稿模板(19篇)
- 東海個人房屋租賃合同(19篇)
- 2025年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一中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形勢與政策(貴州財經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主提升機司機培訓課件
- 變壓器容量計算表
- 連續油管作業技術(共122頁).ppt
-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訓
- 3號鋼筋加工場桁吊安裝方案
- 部編版(統編)六年級語文下冊文學常識及文化常識(共4頁)
- 《管子·弟子職》全文翻
- 人教版巴市杭錦后旗九年級化學上冊說課課件: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17張PPT)
- 《內部控制六大業務流程及管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