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綾》白居易唐詩鑒賞_第1頁
《繚綾》白居易唐詩鑒賞_第2頁
《繚綾》白居易唐詩鑒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3/3繚綾白居易唐詩鑒賞 繚綾白居易唐詩鑒賞 【作品介紹】 繚綾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是新樂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題是“念女工之勞”。此詩通過描述繚綾的生產過程、工藝特點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社會關系,表達了紡織女工勞動艱辛的同情,揭露了宮廷生活的窮奢極欲。 【原文】 繚綾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 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 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值千金。 汗沾粉污

2、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 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絲細繰多女手疼,扎扎千聲不盈尺。 昭陽殿里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 【解釋】 繚綾,綾名。一種精致的絲織品。質地細致,文彩華麗,產于越地,唐代作為貢品。 羅綃與紈綺:四種精細的絲織品。 天臺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臺縣境內。 文章:錯雜的色彩,這里指花紋圖案。 漢宮姬:借指唐代宮中的妃嬪。 敕:帝王的詔書、命令。 云外:指高空。 刀剪紋: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樣,內置紅炭,不需預熱,直接熨燙。所以熨斗也叫火斗,好聽一點兒的叫金斗,白居易什么都能入詩: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金斗熨波”也真詩意,比漢代熨斗

3、的銘文“熨斗直衣”聽著韻味綿長。 轉側看花:從不同的角度看花。 昭陽舞人:漢成帝時的趙飛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陽殿。 曳:拉,牽引。 繒(zng)、帛:都是指絲織品。 繰(so):同“繅”(so),把蠶繭浸在滾水里抽絲。 盈:足,滿。 昭陽殿:漢代宮殿名,這里指皇宮。 【白話譯文】 繚綾繚綾,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羅、綃,也不似紈、綺。該是像那天臺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織在上面的圖案美得令人叫絕,底上鋪了一層白煙,花兒攢成一叢白雪。織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誰?越溪的貧女,宮中的艷姬。去年太監來宣布皇帝口授的詔令,從宮中取來式樣,命民間照式紡織。織成飛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

4、一江春色。寬幅裁作衫袖,長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縐折,用剪刀剪開花紋。奇異的色彩和紋飾相互隱映,正面看,側面看,鮮艷的花色閃爍不定。宮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寵,賜她一套春衣,價值千金。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來踩去,毫無愛惜之心。要知道繚綾織成費盡了心力,莫把它與尋常的繒帛相比。煮繭抽絲痛煞了織女的雙手,扎扎千聲,繚綾還織不滿一尺。宮廷里輕歌曼舞的艷姬,如果見到織造的艱辛,應該也會愛惜。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題是“念女工之勞”。從繚綾的生產過程、工藝特點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社會關系中提煉出這一主題,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獨創性。 繚綾是一種精美的絲織品,

5、用它做成“昭陽舞人”的“舞衣”,價值“千金”。該篇的描寫,都著眼于這種絲織品的出奇的精美,而寫出了它的出奇的精美,則出奇的費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繚綾繚綾何所似?”詩人以突如其來的一問開頭,讓讀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回答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簡單的“比”,而是先說“不似”,后說“應似”,文意層層逼進,文勢跌宕生姿。羅、綃、紈、綺,這四種絲織品都相當精美;而“不似羅綃與紈綺”一句,卻將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繚綾之精美,非其他絲織品所能比擬。而配與它相比的事物,詩人找到了一種天然的東西;“瀑布”。用“瀑布”與絲織品相比,唐人詩中并不罕見,徐凝寫廬山瀑布的“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就是一

6、例。但白居易在這里說“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顯得新穎貼切。新穎之處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貼切之處在于既以“四十五尺”兼寫瀑布的下垂與一匹繚綾的長度,又以“天臺山”點明繚綾的產地,與下文的“越溪”相照應。繚綾是越地的名產,天臺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懸流,千丈飛瀉”(太平寰宇記;天臺縣),又是天臺山的奇景。詩人把越地的名產與越地的名山奇景聯系起來,說一匹四十五尺的繚綾高懸,就像天臺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飛瀉,不僅寫出了形狀、色彩,而且表現出閃閃寒光,耀人眼目。繚綾如此,已經是巧奪天工了;但還不止如此。瀑布是沒有“文章”(圖案花紋)的,而繚綾卻“中有文章又奇絕”,這又非瀑布所能比擬

7、。寫那“文章”的“奇絕”,又連用兩“比”:“地鋪白煙花簇雪”。 “地”是底子,“花”是花紋。在不太高明的詩人筆下,只能寫出繚綾白底白花罷了,而白居易一用“鋪煙”、“簇雪”作比,就不僅寫出了底、花俱白,而且連它們那輕柔的質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閃爍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調都表現得活靈活現。 詩人用六句詩、一系列比喻寫出了繚綾的精美奇絕,就立刻掉轉筆鋒,先問后答,點明繚綾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又從這兩方面進一步描寫繚綾的精美奇絕,突出雙方懸殊的差距,新意層出,波瀾疊起。 “織者何人衣者誰?”連發兩問,“越溪寒女漢宮姬”,連作兩答。生產者與消費者以及她們之間的對立已經非常明顯。“越溪女”那么“寒”,卻不給自

8、己織布御“寒”,就因為要給“漢宮姬”織造繚綾,不暇自顧。“中使宣口敕”,說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樣”,說明技術要求非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費工。“織為云外秋雁行”,是對上文“花簇雪”的補充描寫。“染作江南春水色”,則是說織好了還得染,而“染”的難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當費工。織好染就,“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則看花花不定”,其工藝水平達到如此驚人的程度,那么,它耗費了“寒女”多少勞力和心血,也就不難想見了。 精美的繚綾要織女付出高昂的代價:“絲細繰多女手疼,扎扎千聲不盈尺。”然而,“昭陽舞女”卻把繚綾制成的價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這種對比,揭露了一個事實:

9、皇帝派中使,傳口敕,發圖樣,逼使“越溪寒女”織造精美絕倫的繚綾,就是為了給他寵愛的“昭陽舞人”做舞衣。就這樣,詩人以繚綾為題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被剝削者與剝削者之間尖 銳的矛盾,諷刺的筆鋒,直觸及君臨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藝術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意義,都值得重視。 這首詩也從側面生動地反映了唐代絲織品所達到的驚人水平。“異采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繚綾,就呈現出不同的異彩奇文。這并非夸張。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記載:安樂公主“有織成裙,值錢一億。花繪鳥獸,皆如粟粒。正視、旁視,日中、影中,各為一色”,就可與此相參證。 【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