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貴族精神_第1頁
中國古代的貴族精神_第2頁
中國古代的貴族精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貴族被消滅了,流氓應運而起;貴族精神消亡了,流氓意識得到發揚光大。看今天之中國,無處不流氓,這禮義之邦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氓大國。這個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何以作賤到如斯地步?中國傳統貴族精神的概述說傳統貴族,是因為中國已經沒有貴族,當今的中國只有平民與流氓。雖說還有極少數的人具有貴族精神,可畢竟為數極少,所以稱不上是一個族群了。下面所說的貴族,都是指傳統上的貴族。很難概括出中國的貴族精神,因為中國的貴族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停地衰變,說不清楚哪一個時代的貴族精神可以代表中國的貴族精神。籠統地講,我就用三個貴族的典范人物作代表,來表述中國貴族精神的特質。第一個典范是屈原,第二個典范是陶淵明,第三個典范是曾

2、國蕃。這三個典范所具有的三種精神特質,可以概括出中國貴族精神的衰變。屈原所代表的第一種貴族精神屈原精神代表一種追求卓爾不凡的精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這種精神代表中國古代貴族所具有的精神,我們今天讀到屈原的離騷,漁父等作品,仍能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追求卓而不凡的精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這種追求卓而不凡的精神,激勵那個時代的精英勤于求索,勇于求索,為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古文明,中華民族所有的偉大思想幾乎都是創建于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貴族可以與歐洲同時代的貴族齊駕并驅,中國的古文明不比歐洲的古文明遜色,就是最好的說明。追求卓爾不凡的精神是人類追

3、求文明的動力,正是靠人類中一代又一代的精英追求卓爾不凡,帶領人類掙脫野蠻,走向文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是一種殉道的精神。這是人類高貴的一種精神,當自己信仰的道義遭到毀滅,寧愿選擇與道義同時毀滅,也就是選擇與道義永遠同在。陶淵明所代表的第二種貴族精神陶淵明精神代表一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崇尚自由的精神,追求超脫物欲的精神,一種甘于自我放逐的精神。對比屈原的精神,陶淵明的精神明顯發生衰變,不那么強烈地追求卓而不凡,而是傾向崇尚自由;他不認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然而他堅守不為五斗米折腰,維護自身獨立的人格尊嚴。要恪守不為五斗米折腰,就要抽離體制的羈綁,那無異于就是自我放逐。在那物質極其貧困的年

4、代,自我放逐就要忍受饑寒交迫貧病交加的折磨,時時刻刻面臨生死存亡的威逼。豪無疑問,自我放逐須具備無比的勇氣與忍耐力。選擇自我了結,只需要一時的意氣;選擇自我放逐就得忍受無期的折磨。自我放逐其實是對權勢的一種蔑視,表現出一種道不同不相為謀,堅守自己立場的精神。這是一種固守高貴的精神。其實,以他們的才華,只要他們愿意委身投靠,就可以輕而易舉換來升官發財,享盡榮華富貴。然而,他們寧愿選擇了自我放逐。這是對殘酷現實的妥協,更是對權勢的蔑視。自我放逐的精神,在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身上表現得更為強烈,幾乎到了放浪形骸的境界。對比屈原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顯然是一種妥協。然而,這種妥協并不是他們怕死。他

5、們似乎是故意用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來表示對權勢的一種蔑視,視權勢如糞土,讓權貴相形見絀,如骨在喉,寢食不安。這一點從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身上表現的最為突出,他被司馬王朝處以極刑,從容赴死,慷慨以歌,視死如歸,這顯然比屈原的投河自盡表現得更為豪邁。陶淵明的自我放逐,比起竹林七賢的自我放逐,顯然又退了一步。陶淵明的自我放逐,不再那么強烈地表現出對權勢的蔑視,更多的表現出對自然的陶醉與對自由的迷戀。這當然是因為殘酷的現實,逼使陶淵明自削鋒芒,換取封建王朝對他的容忍。從屈原精神衰變到陶淵明精神,這是封建王朝的殘暴所造成的。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創了屠殺民族精英的先河,殘酷的現實逼使追求人格獨立的精英不得不選擇

6、了自我放逐。自我放逐,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更是一種高貴的選擇。面對腐敗而殘暴的政權,不愿同流合污而抽身離去,寧愿自我放逐而過貧困的生活,換取精神上的自由與人格上的尊嚴。這種自我放逐,成為中國歷代不甘委身投靠的精英不得不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對權勢的一種蔑視,這是對高貴品德的固守,這是另類的貴族精神。曾國蕃所代表的第三種貴族精神曾國蕃精神代表一種追求建功立業的精神,追求個人品格完善的精神。這種精神代表中國歷史后期士大夫的精神,這種精神歸功于孔孟之道的熏陶。孔孟之道的核心是忠孝,一方面造就了士大夫忠于皇權的奴性,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士大夫個人嚴謹的品格。孔孟之道個人品格修煉的核心理念是:格物修身齊家治

7、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成為士大夫追求的三種境界。曾國蕃集三種境界于一身,成為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楷模,成為中華民族近代貴族的典范。對比屈原。屈原的追求是在不受制于既定框架之下的一種不屈的追求,而曾國蕃的追求則是在既定的框架之下一種自我完善的追求。那是因為屈原時代孔孟思想還沒成為一種道,屈原的追求是在思想自由狀態下的追求,所以他的追求表現出一種豪放的氣度;而曾國蕃的追求則處于高度的約束之下,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依循孔孟之道從細微處抵達至高的境界。對比陶淵明。陶淵明的追求精神是追求個人精神上的自由,寧愿自我放逐,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時代,雖說孔孟之道已經被推上霸主的地位,但還沒有深化到民間,

8、所以陶淵明對孔孟之道不以為然,在他的心目中,權力與孔孟之道還不如野地里的菊花,他對自然的陶醉遠遠超過對權力和物質的迷戀。當孔孟之道被歷代王朝強化之后,孔孟之道成為中國人精神的主宰,中國的士大夫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更失去了思想的自由。所以不可能再有屈原類的貴族,也難以再有陶淵明類的貴族,唯有曾國蕃類的貴族,只能在封建的體制之內建功立業,完善自我了。三種貴族精神的衰變從追求卓爾不凡,到自我放逐;從自我放逐,到回歸權勢;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貴族精神的衰變。從屈原的精神衰變到陶淵明的精神,是焚書坑儒殘酷的現實,逼使他們放棄了追求卓爾不凡,而選擇了自我放逐,為堅守高貴的人格,拒絕向權勢委身投靠。這是一種無奈,

9、也是一種對權貴的蔑視,正是這種無奈與蔑視顯現出他們高貴的人格精神。從陶淵明的精神衰變到曾國蕃的精神,民族精英不得不向權勢低頭,走入封建體制之內追求建功立業,來完成自己對世俗權勢的追求。這種靠攏,失去了個人獨立的思想與人格,但也不乏一大批在體制之內追求個人品格修煉的貴族,比如柳宗元,比如岳飛,比如文天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文天祥正義歌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鐵肩擔道義的精神,都是傳統貴族精神的突出表現,他們都是在體制之內達到完善的人格。貴族精神的衰變,實質上削弱了貴族精神的力量,也就局限了中國歷史上的貴族對人類文明的作為,對比歐洲的貴族,中國后期的貴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明顯大為遜色

10、。與歐洲貴族的對比歐洲貴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從遠古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道德信念,到中世紀的文化藝術,到近代的自然科學,到現代的民主機制,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思想,大多數都是歐洲貴族創建的。特別是近代的歐洲貴族,創造了君主立憲,獨立宣言,人權宣言,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創造了我有一個夢想,并將這些文明的思想付諸于實,創造出輝煌的歷史,成為人類走向文明的里程碑。中國的貴族,在秦王朝之前,可以與歐洲的貴族齊駕并驅,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古文明。中國的古文明并不比歐洲的古文明遜色,就是最好的說明。然而秦王朝之后,中國不再產生任何劃時代的思想,也就是說,中國的貴族不再對人類的文明做出重大的貢獻。秦王朝

11、之后所有的思想家不過學會了炒冷飯,炒孔孟之道的冷飯,這一碗冷飯長炒不衰,炒了二千多年,至今還有人靠炒這碗冷飯混成大師。這就是中國貴族精神的衰落,從屈原追求卓爾不凡的精神,衰變成陶淵明自我放逐的精神,再從陶淵明自我放逐的精神走向回歸依附權勢。在殘酷腐敗的體制之內,在孔孟之道的框架之下,中國的精英變成了封建王朝的奴才,不可能再有屈原那種追求卓而不凡的精神,也不會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了。所以后期的士大夫,不可能產生新的偉大思想,只能在孔孟之道所賦予的人格意念上追求完善。孔孟之道的四項基本原則:非禮莫視,非禮莫聽,非禮莫言,非禮莫行。嚴重地窒息了中國貴族思想的生命力,注定不可能再對人類文明做出重大的貢獻了。那么造成中國貴族精神衰變的根源在哪里呢?在殘暴的政權背后,是否有更深層的原因呢?導致貴族精衰變的三大因素導致中國貴族精神衰敗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大因素:一是政權的殘暴,二是文化的缺陷,三是缺失一種主導性的宗教信仰。封建專制的殘暴。秦王朝焚書坑儒開創了毀滅人類思想的先河,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的罷黜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