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下第二章 第2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中等難度)(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教版科學七下第二章 第2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中等難度)一、單項選擇題1.(2021七下柯橋月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國主題MV紅遍網絡,唱者激情無限,歡笑與潤水交織,聽者觀者動容,激發人性中真實、溫暖、樸素的愛國情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歌手可以通過麥克風來提高聲音的音調B. 歌聲通過空氣傳入現場觀眾的耳朵C. 現場觀眾大合唱的聲音比歌手的聲音傳播速度更快D. 電視機前的觀眾根據響度來識別不
2、同的伴奏樂器【答案】 B【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頻率大小有關;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與振幅有關;、(2)一般情況下,聲音通過空氣傳播;(3)聲速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4)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解答】A. 歌手可以通過麥克風來提高聲音的響度,而不是音調,故A錯誤;B. 歌聲通過空氣傳入現場觀眾的耳朵,故B正確;C. 現場觀眾大合唱的聲音與歌手的聲音傳播速度一樣快,故C錯誤;D.電視機前的觀眾根據音色來識別不同的伴奏樂器,故D錯誤。故選B。2.(2021七下柯橋月考)如圖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擊鼓時,會看到碎紙屑在鼓面上不斷地跳動。在此實驗中,碎紙
3、屑的作用是( )A. 使鼓面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 把鼓面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C. 使鼓的振動時間延長 D. 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答案】 B【考點】聲音的產生【解析】【分析】聲音產生的實質是物體振動時擠壓周圍的介質,使之成為一疏一密的狀態,以聲源為中心逐漸向外傳播,敲擊鼓面產生聲音。【解答】若是將碎紙屑放在鼓面上時,鼓面的振動會引起紙屑的大幅度、慢節奏的振動,便于觀察,容易看出鼓面的振動,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2021八下慈溪月考)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聲音的實驗。把兩個紙杯底部用細棉線連接起來,固定其中一個紙杯,在紙杯口處蒙上膠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鏡。拉緊棉線,將一
4、固定的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小明對另一紙杯說話(不接觸紙杯),會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光點的晃動是由于激光筆晃動引起的B. 晃動 該實驗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C. 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空氣實現的D. 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也能看到光點的【答案】 D【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題目描述的實驗過程分析判斷。【解答】A.光點的晃動是由于膠膜的振動引起的,故A錯誤;B.光點的晃動說明棉線可以傳播聲音,故B錯誤;C. 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棉線實現的,故C錯誤;D. 在月球上沒有空氣,但是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因此可以看到光點,故D正
5、確。故選D。4.幼教機器人能跟小朋友比賽背唐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機器人的聲音不能在液體中傳播 B. 機器人的聲音的響度無法改變C. 機器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入人耳 D. 機器人聲音的音色和普通人一樣【答案】 C【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聲音的傳播和特性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機器人的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故A錯誤;B.機器人的聲音的響度可以通過調節電流大小,從而改變喇叭的振幅來改變,故B錯誤;C.機器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入人耳,故C正確;D.機器人和人的發聲體不同,因此聲音的音色和普通人不一樣,故D錯誤。故選C。5.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6、 甲圖:用力擊鼓比輕輕擊鼓產生的聲音音調高B. 乙圖:人聽到瀑布的流水聲是由空氣傳來的C. 丙圖:倒車雷達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D. 丁圖:人戴耳罩是用阻斷噪聲傳播的方法控制噪聲的【答案】 B【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響度與振幅有關,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2)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傳播過來的;(3)聲音利用的兩個方面:聲音傳遞信息;聲音傳遞能量;(4)減弱噪聲的三種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A.甲圖:用力擊鼓比輕輕擊鼓,鼓皮的振動頻率不變,即音調不變,但是振幅增大,即產生的聲音
7、響度大,故A錯誤;B.乙圖:人聽到瀑布的流水聲是由空氣傳來的,故B正確;C.丙圖:倒車雷達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錯誤;D.丁圖:人戴耳罩是用防止噪聲入耳的方法控制噪聲的,故D錯誤。故選B。6.如圖所示,在做“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實驗時,接通電路,電鈴發出聲音。蓋好玻璃罩,當用抽氣機向外抽空氣時,一段時間后還是能聽到微弱的聲音。下列有關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A. 玻璃罩與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 電鈴的振動變慢了C. 玻璃罩內還有空氣 D. 電鈴和玻璃罩底部接觸【答案】 B【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判斷。【解答】抽氣機向外不斷的抽氣,那么真空罩內的空氣越來越稀薄
8、,傳聲能力越來越弱,自然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A.玻璃罩與底板的密封性不好,那么外面的空氣會進入玻璃罩,從而保持一定的傳聲能力,故A不合題意;B.電鈴的振動快慢只與電鈴本身的結構有關,與空氣的多少無關,故B符合題意;C.玻璃罩內還有空氣,還具備一定的傳聲能力,故C不合題意;D.電鈴和玻璃罩底部接觸,聲音通過底座傳送出來,故D不合題意。故選B。7.某同學對下列現象進行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A. 甲圖中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B. 乙圖中撥動琴弦,優美的琴聲來自于琴弦的振動C. 丙圖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杯子,聲音的響度不同D. 丁圖中利用聲音的音調可以測量海水的深度【答案】 D【考點】聲音的傳播
9、,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3)響度由振幅決定,音調由頻率決定,音色由發聲體的特點決定;(4)根據回聲測距的原理判斷。【解答】A.月球上沒有空氣,即沒有傳聲的介質,因此宇航員不能直接對話,故A正確不合題意;B.琴弦振動發出美妙的音樂聲,故B正確不合題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杯子,杯子振動的幅度不同,即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故C正確不合題意;D.輪船的聲吶系統向水下發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海底后發生反射,反射回的超聲波再被接收,利用公式s=計算海水的深度,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8.張一山在朗讀者中為大家演繹了追風箏的人。下列說法
10、正確的是( )A. 朗讀時,朗讀者的聲帶振動產生聲音B. 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3108m/sC. 觀眾主要依據音調區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D. 朗讀者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音的頻率很高【答案】 A【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2)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判斷;(3)根據聲音的特性判斷;(4)響度由振幅決定,音調由頻率決定,音色由發聲體的特征決定。【解答】A.朗讀時,朗讀者的聲帶振動產生聲音,故A正確;B.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340m/s,故B錯誤;C.觀眾主要依據音色區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故C錯誤;D.朗讀者的聲音很大是因為發聲體的
11、振幅很大,故D錯誤。故選A。9.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 劇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窩狀的材料,是為了增強聲音的響度B. 醫生用“B超”給病人做檢查,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D. 學校路段“禁鳴喇叭”,是在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答案】 C【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判斷;(2)聲音利用的兩個方面:聲音傳遞信息;聲音傳遞能量;(3)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4)控制噪聲的方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防止噪聲入耳。【解答】A.劇院四
12、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窩狀的材料,可以吸收聲音的能量,是為了減小聲音的響度,故A錯誤;B.醫生用“B超”給病人做檢查,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B錯誤;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大,也就是響度大,故C正確;D.學校路段“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C。10.如圖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后插入兩端開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發出悅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哨音是由管內空氣振動產生的B. 哨音是通過空氣傳到別人耳朵的C. 推拉活塞時,吹出的哨音音色會發生變化D. 推拉活塞時,吹出的
13、哨音音調會發生變化【答案】 C【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2)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判斷;(3)(4)響度由振幅決定,音調由頻率決定,而音色由發聲體的特征決定。【解答】用嘴吹竹管時,竹管內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故A正確不合題意;竹管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別人的耳朵,故B正確不合題意;推拉活塞時,由于始終是空氣柱在振動,所以音色不會發生改變;但是里面空氣柱的長度不斷改變,振動頻率改變,那么發出聲音的音調不斷改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1.圖中描述的實驗中,用來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 )A. 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B.
14、 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球被彈開得越遠C. 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時聲音的音調變高D. 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鈴聲減小【答案】 D【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氣體和液體都能充當傳播的介質,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實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不合題意;B.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球被彈開得越遠,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B不合題意;C.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時聲音的音調變高,說明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故C不合題意;D.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鈴聲減小,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D符合題意。故選D。12.如圖
15、所示,在一個水槽底部有一個透明密封玻璃罩,其中放有一個音樂鬧鐘。當鬧鐘開始鬧鈴時。往水槽內加水直到浸沒玻璃罩,此時( )A. 看見鬧鐘振動,聽不到音樂 B. 看見鬧鐘振動,聽到音樂C. 看不到鬧鐘振動,聽不到音樂 D. 看不到鬧鐘振動,聽到音樂【答案】 B【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當水淹沒玻璃罩時,光照樣能夠從玻璃射入水中,再從水中射入我們的眼睛,那么肯定能看到鬧鐘的振動。鬧鐘振動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玻璃水空氣,從而傳入我們的耳朵,那么肯定能聽到鬧鐘的音樂,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地震時會產生次聲波(頻率低
16、于20 Hz),在遠離地震中心、人無震感的區域,次聲波會引起某些動物的聽覺反應。由表提供的數據可知,在遠離地震中心的區域,聽覺上有較明顯反應的動物是( )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蝙蝠 1 000120 000 Hz海豚 150150 000 Hz貓 6065 000 Hz大象 120 000 HzA. 蝙蝠 B. 海豚 C. 貓 D. 大象【答案】 D【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分析】次聲波的振動頻率在哪種動物的聽覺范圍內,哪種動物就能聽到這種聲音。【解答】根據表格可知,蝙蝠的聽覺下限為1000Hz,海豚的聽覺下限為150Hz,貓的聽覺下限為60Hz,都大于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只有大象
17、的聽覺下限(1Hz)小于次聲波的頻率,所用明顯有反應的是大象,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4.下列實例中,屬于利用次聲波的是( )A. 用聲吶技術測海底深度 B. 蝙蝠確定目標的方向和距離C. 海豚判斷物體的位置和大小 D. 預報海嘯、臺風【答案】 D【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分析】人類的聽覺范圍為20Hz20000Hz,頻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叫次聲波,據此判斷。【解答】A.用聲吶技術測海底深度,利用的超聲波,故A不合題意;B.蝙蝠確定目標的方向和距離,利用的超聲波,故B不合題意;C.海豚判斷物體的位置和大小,利用的超聲波,故C不合題意;D.預報海
18、嘯、臺風,利用的次聲波,故D符合題意。故選D,15.小明晚上在睡覺時,將機械式手表放在枕頭下,他的耳朵在枕頭上能比在空氣中更清晰地聽到手表秒針走動時的“嘀嗒”聲,這個現象說明( )A. 只有固體才能傳聲 B. 聲音在固體中傳聲比空氣中慢C. 固體傳播聲音效果比空氣好 D.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音調比在空氣中高【答案】 C【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分析。【解答】小明晚上在睡覺時,將機械式手表放在枕頭下,他的耳朵在枕頭上能比在空氣中更清晰地聽到手表秒針走動時的“嘀嗒”聲,這個現象說明固體傳播聲音效果比空氣好,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16.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
19、的是( )A. 吉他演奏的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B. 小提琴和雙簧管演奏同一樂曲的音色是相同的C. 所有的固、液、氣體都可以成為聲音的傳播介質D. 噪聲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答案】 B【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2)聲音的特點叫音色,由發聲體的特征決定;(3)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分析;(4)噪聲可以除塵,也可以制造噪聲炸彈,據此分析。【解答】A.吉他演奏的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小提琴和雙簧管演奏的發聲體不同,音叉演奏同一樂曲的音色是不相同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所有的
20、固、液、氣體都可以成為聲音的傳播介質,故C正確不合題意;D.噪聲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7.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超聲波一定比次聲波傳播速度快B. 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C. “不敢高聲語”的“高聲”指聲音響度大D. 城區禁止鳴笛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答案】 C【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的傳播的知識分析;(2)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分析;(3)根據聲音的特性的知識分析;(4)根據減弱噪聲的方法和途徑分析。【解答】A.超聲波和次聲波傳播速度相同,只是波長和振動
21、頻率不同,故A錯誤;B.物體振動肯定產生聲音,但是我們不一定聽到聲音,例如沒有傳聲的介質,耳朵的功能受損,故B錯誤;C.“不敢高聲語”的“高聲”指聲音響度大,故C正確;D.城區禁止鳴笛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故D錯誤。故選C。18.如圖所示為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錘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此現象可以說明( )A. 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B. 聲音傳播不需要介質C. 聲音傳播不需要時間 D. 物體不振動也可產生聲音【答案】 A【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根據聲音的產生、傳播和利用的知識分析。【解答】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錘敲擊其中一個音叉,這個音叉
22、振動發出聲音。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它傳播的能量被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充分吸收,故而振動發出聲音,這說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二、填空題19.百米賽跑時,發令槍發出了起跑信號,終點計時員是根據 信號開始計時的,參賽運動員是根據 信號開始起跑的,終點計時員之所以不依據另一種信號計時,是因為那種信號 。【答案】 光;聲;傳播速度比較慢【考點】聲音的傳播,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解析】【分析】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它從百米賽跑的起點到達終點所用的時間為。如果終點裁判員以聲音信號為標準計時,那么相當于運動員已經起跑0.29s才開始計時,那么得到運動員的時間偏短。
23、而光的傳播速度很大,經過100m幾乎不用時間,所用終點裁判員通常以光信號為標準開始計時,據此分析解答。【解答】百米賽跑時,發令槍發出了起跑信號,終點計時員是根據光信號開始計時的,參賽運動員是根據聲信號開始起跑的,終點計時員之所以不依據另一種信號計時,是因為那種信號傳播速度比較慢。20.龍舟賽時,陣陣鼓聲是鼓面的_而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_。女同學說話的聲音“尖細”,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一般比男同學_(選填“快”或“慢”)。【答案】 振動;介質;快【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2)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3)聲
24、音的高低叫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物體振動快,即振動頻率大。【解答】(1)龍舟賽時,陣陣鼓聲是鼓面的振動而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3)女同學說話的聲音“尖細”,即女同學說話的音調高,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一般比男同學快。21.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實驗:第一次他把鉛筆放在離嘴不遠處,敲擊鉛筆,耳朵聽到了聲音;第二次他用牙齒把鉛筆咬住,用同樣大小的力去敲擊鉛筆,這時他也聽到了聲音。(1).兩次聽到的聲音不同的是 。(2).兩次聽到的聲音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 (1)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比第一次聽到的聲音大(2)第一次聽到的聲音主要通過空氣傳導,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第二次是通過
25、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種方式共同作用引起聽覺【考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解答】(1)兩次聽到的聲音不同的是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比第一次聽到的聲音大。(1)兩次聽到的聲音不同的原因是第一次聽到的聲音主要通過空氣傳導,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第二次是通過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種方式共同作用引起聽覺。故答案為:(1)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比第一次聽到的聲音大(2)第一次聽到的聲音主要通過空氣傳導,
26、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第二次是通過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種方式共同作用引起聽覺22.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_。從鋼琴和長笛等樂器中發出有規律的、悅耳的聲音叫做_。如圖所示,蝙蝠靠_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現昆蟲。【答案】 快;樂音;超聲波(或回聲定位)【考點】聲音的傳播,超聲波與次聲波,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一般情況下,聲音傳播的速度v固v液v氣;(2)在物理學中,將物體的有規律振動發出的聲音叫樂音;將物體無規律振動發出的聲音叫噪聲;(3)蝙蝠的視力極弱,飛行時,喉部發出超聲波,依靠耳朵接受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對障礙物的距離和方位進行判斷。【解
27、答】(1)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快。(2)從鋼琴和長笛等樂器中發出有規律的、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3)如圖所示,蝙蝠靠超聲波(或回聲定位)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現昆蟲。 23.在與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運用聲吶系統向海底發射_(選填“超聲波”“次聲波”或“超聲波或次聲波”)可以探測海洋深度,但是聲吶卻不能用于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這是因為_。【答案】 超聲波;真空不能傳聲【考點】聲音的傳播,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分析】(1)超聲波的能量集中,方向性好,因此聲吶利用超聲波的發射和接收,可以探測障礙物的距離和方位;(2)超聲波、次聲波和聲音,都屬于聲,而聲的
28、傳播需要介質,沒有介質,聲音無法傳播。【解答】(1)在與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運用聲吶系統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可以探測海洋深度;(2)但是聲吶卻不能用于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這是因為真空不能傳聲。24.音樂會上,演員正在演奏二胡。(1).二胡發聲是因為琴弦在 ;演奏過程中,演員不斷調整手指在琴弦上按壓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2).我們在遠處也能聽到二胡聲,是因為 。【答案】 (1)振動;音調(2)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解答;音調的高低由振動頻率的大小決定;(2)根據聲音傳播的知識解答。【解答】(1)二胡發聲是
29、因為琴弦在振動;演奏過程中,演員不斷調整手指在琴弦上按壓位置,即改變琴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從而改變琴弦的振動頻率,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2)我們在遠處也能聽到二胡聲,是因為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 25.回音壁、三音石、鶯鶯塔都有非常美妙的聲音現象,它是古代建筑師利用_造成的音響效果。某人對著山崖大喊一聲,經1.2 s后聽到回聲,則此人離山崖的距離大約是_m。【答案】 聲音的反射;204【考點】聲音的傳播,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后不會停止傳播,而是改變傳播方向繼續傳播,這就是聲音的反射;(2)人到山崖的距離等于聲音傳播距離的一半,即根據s=vt計算人到
30、山崖的距離。【解答】(1)回音壁、三音石、鶯鶯塔都有非常美妙的聲音現象,它是古代建筑師利用聲音的反射造成的音響效果。(2)人到山崖的距離s=vt=340m/s1.2s=204m。26.下列每句話主要涉及的科學知識是:(1).“隔墻有耳”說明聲音 。(2).小張的歌聲“悅耳動聽”,說明小張的歌聲 。(3).今天“鑼鼓喧天,震耳欲聾”,說明鑼鼓聲的 。(4).“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說明聲音 。(5).李琳的講話“脆如銀鈴”,說明李琳的說話聲 。【答案】 (1)可以在固體中傳播(2)音色好(3)響度大(4)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聲(5)音調高【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
31、根據聲音傳播的介質的知識解答;(2)根據聲音的特性的知識解答;(3)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大小叫響度,聲音的特點叫音色;(4)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后不會停止傳播,而是改變傳播方向繼續傳播,這就是聲音的反射;被反射的聲音進入我們的耳朵,這就是聽到的回聲。(5)根據(3)中的分析解答。【解答】(1)“隔墻有耳”說明固態的墻壁可以傳播聲音,即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2)小張的歌聲“悅耳動聽”,描述的是聲音的特點,說明小張的歌聲音色好。(3)今天“鑼鼓喧天,震耳欲聾”,說明鑼鼓聲很大,也就是響度大;(4)“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說明聲音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聲。(5)李琳的講話“脆如銀鈴”,說
32、明李琳的說話聲音調高。 27.小華在一根很長的自來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鐵質水管,小明在鐵質水管的另一端能聽到三下敲擊聲。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是_傳來的,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_傳來的,第三次聽到的聲音是_傳來的。【答案】 鐵質水管;水;空氣【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聲音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能傳播,根據聲音在三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一般情況下,聲音的傳播速度大小順序為:v固v液v氣 , 那么: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是鐵質水管傳來的,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水傳來的,第三次聽到的聲音是空氣傳來的。28.觀察如圖所示情景,回答下列問題。(1).喇叭放音時,小紙屑“翩翩起舞”,說明 。(2).用棉
33、線連接“土電話”并繃緊棉線,能實現10 m間通話,這表明 。(3).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聲音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表明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用手捏住棉線的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5).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答案】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固體能夠傳播聲音(3)細金屬絲的傳聲效果比棉線好(4)手指阻止了棉線的振動(5)不能【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解答;(2)聲音的傳播
34、需要介質,固體、氣體和液體都能充當傳聲介質;(3)一般情況下,我們通過空氣傳輸聲音,可從傳聲效果方面分析解答;(4)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振動停止,發聲立即停止;(5)當細線沒有被拉直時,它就不會振動,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喇叭放音時,小紙屑“翩翩起舞”,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用棉線連接“土電話”并繃緊棉線,能實現10 m間通話,這表明固體能夠傳播聲音。(3)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聲音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表明細金屬絲的傳聲效果比棉線好。(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用手捏住棉線的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手指阻止
35、了棉線的振動。(5)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 三、解答題29.(2021七下柯橋月考)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閱讀下表回答問題:介 質 聲速v (m s1) 介 質 聲速v (m s1)空氣(0) 331 蒸餾水(25) 1497空氣(15) 340 鋁(25) 5000空氣(25) 346 鐵(25) 5200煤油(25) 1324 銅(25) 3750(1).指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有的規律: (寫出一條即可)(2).某測量員在空氣溫度是15的環境中利用回聲測距離:他站在兩平行峭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1.00
36、秒鐘第一次聽到回聲,又經過0.50秒鐘再次聽到回聲,回聲測距是利用了聲波的 原理,已知聲速為340米/秒,則兩峭壁間的距離多少米?【答案】 (1)一般情況下,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液體、氣體中的大(2)反射人站在兩平行峭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t1=1.00s第一次聽到回聲,則此峭壁離人的距離:s1=v =340m/s =170m,又經過t2=0.50s再次聽到回聲,即為從開始計時算起一共用了1.5s聽到回聲,則此峭壁離人的距離:s2=v =340m/s =255m,則兩峭壁間的距離:s=s1+s2=170m+255m=
37、425m【考點】聲音的傳播,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當溫度相同時,比較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是否相同;比較第一列空氣的三組數據,分析同種介質中聲速的影響因素;分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大小;(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后不會停止傳播,而是改變傳播方向繼續傳播,這就是光的反射。根據回聲測距離時,人到障礙物的距離等于聲音傳播距離的一半,據此分別計算出人到兩邊懸崖的距離,然后相加得到峭壁之間的距離。 【解答】(1)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有的規律:一般情況下,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液體、氣體中的大。30
38、.(2021七下金華月考)聲音傳播的速度和溫度有關,下表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數據。空氣溫度/ 20 10 0 10 20 30聲音速度/ms -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1).請你在圖所示的坐標中作出聲速和溫度關系的圖像。(2).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況下試驗更容易成功嗎 ?(3).20時,某人站在一個較大的山谷里,想估測山谷的寬度。他大喊一聲后經過 0.3 秒鐘聽到右面山崖反射回來的聲音,經過 0.5 秒鐘才聽到左邊山崖反射回來的聲音。請計算這個山谷的寬度
39、。【答案】 (1)(2)溫度低時(3)聲音到右邊山崖的距離:;聲音到左邊山崖的距離:;那么山谷的寬度為:s寬=s+s=51m+85m=136m。【考點】聲音的傳播,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方格紙上,橫軸表示溫度,縱軸表示速度,將各組數據對應的點找出來,然后將相鄰的點連接起來即可。(2)根據聲速與溫度的關系判斷;(3)首先根據分別計算出人到兩個山崖的距離,然后將它們相加得到山谷的寬度。 【解答】(1)方格紙上,橫軸表示溫度,縱軸表示速度,將各組數據對應的點找出來,然后將相鄰的點連接起來即可,如下圖所示:(2)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聲速越小,實驗越容易成功。因為聲速隨空氣溫度的降低
40、而減小,所以在溫度低時實驗更容易成功。(3)聲音到右邊山崖的距離:;聲音到左邊山崖的距離:;那么山谷的寬度為:s寬=s+s=51m+85m=136m。31.如圖甲所示,體育館的頂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狀的結構;如圖乙所示,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試說明建造體育館及制作耳罩選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答案】 材料應該具備蓬松多孔的特點,這樣能夠很好地吸收噪聲。【考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實踐證明,如果材料本身蓬松多孔,那么聲音傳入后會更容易發生散射而被消耗吸收,據此可以設計減弱噪聲的設備。【解答】建造體育館及制作耳罩選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材料應該具備蓬松多孔的特點,這樣能夠很好地吸收
41、噪聲。 32.(2020七下長興期末)聲音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很快,所以聲速的測量體現了科學家們超凡的智慧。(1)歷史上第一個測出空氣中的聲速的人是英國人德罕姆。1708年的一個晚上,德罕姆站在一座教堂的頂端,注視著遠處正在發射的炮彈,先后不同的炮彈都落在距離教堂19.32公里的同一個山頂上。他在看到炮彈爆炸所發出閃光后計時,聽見炮彈爆炸聲后停止計時,通過計算就可以得到聲速;并且通過測量多次,_(填減小誤差的方法),作為最后的結果。(2)歷史上第一次測量水中的聲速是在1827年,由瑞士物理學家科拉頓和他的助手在日內瓦湖上進行的。兩位測量者分乘在兩只船上,先測出兩船的距離。然后其中一只船在水
42、下放一個鐘,當鐘敲響時,船上的火藥同時發光。另一只船上則在水里放一個聽音器,他看到火藥發光后開始計時,聽到了水下鐘聲停止計時,測量的時間為9.6s。實驗結束后,科拉頓通過計算,得出了水中聲速為1435ms的結論。如圖所示,請問科拉頓此次實驗時兩船的距離為多少 (計算時忽略船的長度對距離的影響)(3)歷史上第一次測得聲音在金屬中的速度是在法國巴黎進行的。當時人們拿來一根長為931米的鑄鐵造的管子,在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就會聽到兩次響聲。兩次響聲間隔2.5秒。人們為什么可以聽到兩次響聲【答案】 (1)求出平均值(2)略兩船之間的距離為:s=vt=1435m/s9.6s=13776m(3)
43、聲音會分別通過鐵管和空氣傳播,由于v固v氣 , 因此第一次聽到的是鐵管傳來的,第二次是空氣傳來的,因此人們會聽到兩次響聲。【考點】聲音的傳播,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多次測量收集更多的實驗數據,最后將測量結果計算出平均值,這樣會減小實驗誤差;(2)兩船之間的距離就是聲音傳播的距離,即s=vt;(3)聲音在固體和氣體中都會向外傳播,且傳播的速度不同,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它們通過測量多次,求出平均值,作為最后的結果。(2)兩船之間的距離為:s=vt=1435m/s9.6s=13776m;(3)聲音會分別通過鐵管和空氣傳播,由于v固v氣 , 因此第一次聽到的是
44、鐵管傳來的,第二次是空氣傳來的,因此人們會聽到兩次響聲。33.(2020七下新昌期末) 2019年12月29日,2019天姥山唐詩之路國際越野挑戰賽在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鏡嶺鎮雅莊村拉開序幕,5000人跨年越野逐鹿天姥山穿巖十九峰。如圖是運動員越野時的部分畫面。(1)以重陽宮為參照物,跑步運動員的運動狀態是_(選填“運動”或“靜止”)。(2)運動員跑步的腳步聲是通過_傳入周圍人群耳內的。(3)路旁的茶葉在繁殖季節,茶葉植株在花瓣打開時雄蕊中的花粉就會從花藥中散出來,通過蜜蜂采蜜會落到另一朵茶花雌蕊的柱頭上,這一過程稱為 (選填字母)。A.自花傳粉B.異花傳粉C.人工授粉D.風力傳粉(4)在雨后的
45、草叢里,有時還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過產生_進行生殖。(5)生活中,人們通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時間;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本次越野挑戰賽比較運動員運動快慢的方法與方法_(選填“”或“”)是相同的。【答案】 (1)運動(2)聲波或空氣(3)B(4)孢子(5)【考點】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聲音的傳播,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分析】1)人們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總是先選取某一物體作為標準,相對于這個標準,如果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就認為它是運動的;否則,就認為它是靜止的。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空氣是傳播聲音的介質。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它
46、使人們能夠聽到各種奇妙的聲音。聲音在空氣中也是波的方式向遠處傳播的。(3)植物開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會從花藥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做傳粉。由自己的雄蕊向自己的柱頭傳粉的方式稱為自花傳粉;由別的棉花的雄蕊向自己的柱頭傳粉的方式稱為稱為異花傳粉。(4)有一些真菌可以食用,如香菇、蘑菇、金針菇、木耳等,人們稱它們為食用菌,食用菌主要也是通過產生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的。【解答】 (1)以重陽宮為參照物,則重陽宮就認為是靜止的,此時跑步運動員的位置相對于重陽宮在發生改變,所以其運動狀態是運動的。(2)當運動員跑步時,其振動會帶動周圍空氣的振動,空氣中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向遠處傳播,從而插入周
47、圍人群的耳內。(3)該茶葉植株的傳粉是通過蜜蜂來實現將花粉從一株落到另一株的柱頭上的,所以是異花傳粉。(4)蘑菇是通過孢子來進行繁殖的。(5)本次越野賽中運動員們所需要經過的路程是一樣的,誰所用的時間少來排名就越前,所以 本次越野挑戰賽比較運動員運動快慢的方法與方法 相同。故答案為:(1)運動;(2)聲波或空氣;(3)B;(4)孢子;(5) 34.(2020八下余姚期末)汽車利用的倒車雷達,它在工作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時會_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可以確定障礙物的位置。如圖,汽車利用倒車雷達發射聲波,經過0.01s后收到回波。如果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汽車此
48、時離障礙物多遠_?【答案】 反射;1.7m【考點】聲音的傳播,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聲波和光波一樣,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改變傳播方向,即發生反射;(2)汽車到障礙物的距離是聲波傳播距離的一半,即根據計算即可。【解答】(1)汽車利用的倒車雷達,它在工作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可以確定障礙物的位置。(2)超聲波從汽車到障礙物的時間: ,汽車到障礙物的距離:svt340m/s0.005s1.7m。 35.(2020七下桐廬月考)3月21日,我校師生分三個年級舉行了春游活動。初二年級乘車到華夏文化園,客車載著師生于中午12點12分在
49、校門口啟動出發,停在目的地門口剛好12點20分。走進大門,只見一座座人物和動物的雕像栩栩如生,走過蜿蜒的長廊,穿過美麗的假山,只見人工湖上,藍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躍然眼前,湖水倒映著美麗的倩影,同學們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美麗。不一會兒,來到一片樹林中,林中的鳥兒在歡快的歌唱,樹縫中漏下的點點光斑在地面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微風和殉,傳來陣陣樹葉的沙沙聲(1)請你從短文中,找出兩處我們學過的不同科學知識或規律:例如:語句:湖水倒映著美麗的倩影科學知識:平面鏡成像語句_科學知識:_語句_科學知識:_(2)從校門口到華夏文化園的路程為3千米,則客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 (1
50、)鳥兒在歡快的歌唱(或樹葉的沙沙聲);物體的振動發出聲音;樹縫中漏下的點點光斑;光的直線傳播(或太陽的像)(2)客車的行駛時間為:12:20-12:12=8min=480s;客車的平均速度為:。【考點】聲音的產生,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可從平面鏡成像、聲音的產生、光的直線傳播等角度思考;(3)已知路程和時間,根據公式計算平均速度。【解答】(1)語句 :鳥兒在歡快的歌唱(或樹葉的沙沙聲) ;科學知識: 物體的振動發出聲音 ;語句 :樹縫中漏下的點點光斑 ;科學知識: 光的直線傳播 。(2)客車的行駛時間為:12:20-12:12=8min=480s;客車的平均
51、速度為:。四、實驗探究題36.打開收音機的開關,將旋鈕調到沒有電臺的位置,并將音量開大。(1).取一節舊的干電池和一根導線,靠近收音機,將導線的一端與電池的一極相連,再用導線的另一端與電池的另一極時斷時續地接觸,會聽到收音機發出“咔咔”聲,這一現象驗證了 的存在。(2).現將收音機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中的空氣,重復以上實驗,卻發現聽不到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試分析其原因是 。(3).某人在乘坐商業城的電梯時,發現性能完好的手機接收不到信號,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4).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你的判斷(簡述實驗方法): 。【答案】 (1)電磁波(2)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3)電梯是金屬制成
52、的,它能屏蔽電磁波(4)將手機設置到響鈴狀態后放入密閉的金屬容器內,用另一手機呼叫金屬容器內的手機,如果聽不到金屬容器內的手機聲響,就說明金屬容器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考點】聲音的傳播,電磁波【解析】【分析】(1)當電流產生的磁場發生變化時會產生電磁波;(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電磁波遇到金屬時不能穿過,只能發生反射;(4)將手機放入金屬容器中,觀察是否能夠被別的電話打通即可。【解答】(1)取一節舊的干電池和一根導線,靠近收音機,將導線的一端與電池的一極相連,再用導線的另一端與電池的另一極時斷時續地接觸,會聽到收音機發出“咔咔”聲,這一現象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答案(2)現將收
53、音機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中的空氣,重復以上實驗,卻發現聽不到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試分析其原因是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3)某人在乘坐商業城的電梯時,發現性能完好的手機接收不到信號,原因是:電梯是金屬制成的,它能屏蔽電磁波。(4)實驗方法為:將手機設置到響鈴狀態后放入密閉的金屬容器內,用另一手機呼叫金屬容器內的手機,如果聽不到金屬容器內的手機聲響,就說明金屬容器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37.俗語“燕子低飛蛇過道”傳遞的信息是 的來臨;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喇叭的前方,當喇叭中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在晃動,這表明聲波能傳遞 。【答案】 暴風雨;能量【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現代通信技術
54、的發展和應用【解析】【分析】(1)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空氣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大,一些飛行昆蟲的翅膀上因凝結水分不能高飛,于是燕子低飛容易吃到蟲子;暴風雨之前,一般氣壓要降低,而蛇與其他一些動物對氣壓降低反應很敏感;(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俗語“燕子低飛蛇過道”傳遞的信息是暴風雨的來臨;(2)燭焰的晃動是喇叭聲引起空氣的振動導致的,這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38.(2021八下慈溪月考)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為直徑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
55、固定在兩張桌面上。(1).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此實驗說明了 。A.聲音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由振動產生(2).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說明了 。(3).以上兩次實驗均用到乒乓球,請任意選擇一次說明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 。【答案】 (1)A,B,D(2)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且距離越遠,響度越小(3)實驗1
56、:放大實驗現象 實驗2:反映聲音響度的大小【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的產生、傳播等知識分析判斷;(2)乒乓球的振動幅度減小,說明聲音的響度逐漸減小,此時兩個小筒的距離逐漸增大,據此分析聲音的響度與距離遠近的關系;(3)在實驗1中,借助乒乓球的跳動可以間接感知到發聲的橡皮膜在振動;在實驗二中,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聲音的響度越小,據此分析它的作用。【解答】(1)聲音能夠引起乒乓球的振動,說明聲音有能量;兩個筒沒有接觸,中間只有空氣,因此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由振動產生,故選ABD。(2)為了進一步探
57、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說明了: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且距離越遠,響度越小。(3)以上兩次實驗均用到乒乓球,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實驗1:放大實驗現象 ;實驗2:反映聲音響度的大小。39.如圖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主要是_(選填“空氣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原因是_(選填“空氣柱
58、”或“瓶壁”)的振動。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得越快,頻率就越_,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_。(3)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壺里水位的高低,是因為_。A.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升高B.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降低C.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大D.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小【答案】 (1)瓶壁;低(2)空氣柱;高;高(3)A【考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2)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發聲體越小、窄、短、薄、輕等,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據此分析;(3)確定發聲的物體,然后根據音調和頻率的關系分析判斷。【解答】(1)若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
59、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主要是瓶壁,盛水越多,瓶子和水構成的整體質量越大,振動頻率越小,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低。(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原因是空氣柱的振動。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得越快,頻率就越高,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高。(3)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水流沖擊瓶底,引起里面空氣柱的振動。灌入的水越多,空氣柱越短,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由于水下落的高度不斷減小,因此空氣柱的振動幅度不斷減小,即響度逐漸減小,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0.(2020七下溫嶺期末)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為
60、直徑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固定在兩張桌面上。(1)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此實驗說明了 。A.聲音具有能量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D.聲音由振動產生(2)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說明了_。(3)以上兩次實驗均用到乒乓球,請任意選擇一次說明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_。【答案】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場委托招商合同協議
- 商標維權合同協議
- 模型設備采購合同協議
- 商場聯營意向合同協議
- 商場餐飲轉租合同協議
- 咸蛋購銷合同協議
- 員工出面調解協議書模板
- 快遞商家合作合同協議
- 2025崗位聘任合同書
- 售后回租賃合同協議
- 水下探測技術發展-洞察分析
- DB21T 3508-2021 旅游景區木棧道設置與維護規范
- 扁桃體癌護理查房
- 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押題密卷(遼寧卷)(考試版A4)
- 大別山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醫療技術銷售技巧
- 影視劇拍攝與制作合同
- 數據安全技術應用職業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數學模擬卷(一)含答案及解析
- 高英-Mark-Twain-Mirror-of-America原文+翻譯+修辭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專科《建筑工程質量檢驗》一平臺在線形考(形考任務1至5)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