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年中國水空中冷器行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圖 一、水空中冷器性能優于空空中冷器,是增壓空氣冷卻的主流發展方向 水空中冷器是以水為冷卻介質,主要用于車輛、船舶,發電機組等發動機的增壓空氣的冷卻,屬于節能環保產品,有利于增加動力和減善排放。 中冷器按冷卻器介質分為:水空中冷器和空空中冷器。較傳統的空空中冷器,水空中冷器能夠節省發動機艙前端模塊的空間,換熱效率高,阻力損失小,進氣容積小,能夠降低油耗,減少排放,提高發動機的響應速度,從而提高客戶的駕駛體驗。國外主要汽車企業普遍采用該技術,如大眾、福特、豐田、寶馬等,國內江淮、比亞迪、長安、吉利、奇瑞、眾泰、北汽等主機廠在新一代的發動機上逐步使用該技
2、術,市場前景廣闊。水空中冷器性能全方位優于空空中冷器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中國水空中冷器行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一)、2020年全球乘用車水空中冷器市場規模 1、受益渦輪增壓滲透率提升,水空中冷器迎來加速放量 HYPERLINK /research/201910/797523.html 油耗法規助力發動機渦輪增壓化,中冷器應用迎來契機。為應對未來更嚴格的油耗法規,發動機小排量增壓技術是降低油耗的主要技術手段。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顯示:根據全球領先的汽車渦輪增壓器制造商霍尼韋爾發布的“全球渦輪增壓市場預測”報告,全球新
3、車中渦輪增壓滲透率將從2016年的39%上升至2020年的47%。此外,中國作為全球渦輪增壓市場的領頭羊,新車中渦輪增壓滲透率將極大地提升,從2016年的32%上升至2020年的47%。增壓后的空氣溫度很高,未經冷卻直接進入發動機參與燃燒會影響發動機的可靠性、油耗和排放,需要中冷器將高溫增壓空氣進行冷卻。乘用車渦輪增壓滲透率將持續提升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規模:2020年全球乘用車水空中冷器接近40億元。 1)單車價值假設:按照行業經驗,目前乘用車水空中冷器單車價值為150-200元,假設2020年單車價值降為150元,且海外水空中冷器單車價值與國內相同。2)滲透率假設:參考霍尼韋爾
4、的預測,油耗壓力下2020年全球新車中渦輪增壓滲透率達到47%,并假設渦輪增壓乘用車使用水空中冷器比例為70%。3)乘用車產量假設:假設2020年全球乘用車產量7500萬輛。綜合上述假設,據此測算可得:2020年全球乘用車水空中冷器市場規模達37億元。 競爭格局:自主外資瓜分市場,銀輪市場份額領先。在國內內燃機中冷器領域,目前馬勒、翰昂、博格華納等國際品牌具有一定優勢,主要配套合資品牌車企,獲得了較大市場份額。國內企業中,銀輪憑借技術和成本優勢,產銷量排名靠前。此外,貴州貴航、濰坊恒安、寧波路潤也占據了一定份額。 行業規模:2020年全球乘用車水空中冷器接近40億元。1)單車價值假設:按照行業
5、經驗,目前乘用車水空中冷器單車價值為150-200元,假設2020年單車價值降為150元,且海外水空中冷器單車價值與國內相同。2)滲透率假設:參考霍尼韋爾的預測,油耗壓力下2020年全球新車中渦輪增壓滲透率達到47%,并假設渦輪增壓乘用車使用水空中冷器比例為70%。3)乘用車產量假設:假設2020年全球乘用車產量7500萬輛。綜合上述假設,據此測算可得:2020年全球乘用車水空中冷器市場規模達37億元。 (二)、國內乘用車EGR系統市場發展規模 1、競爭格局:自主外資瓜分市場,銀輪市場份額領先 在國內內燃機中冷器領域,目前馬勒、翰昂、博格華納等國際品牌具有一定優勢,主要配套合資品牌車企,獲得了
6、較大市場份額。國內企業中,銀輪憑借技術和成本優勢,產銷量排名靠前。此外,貴州貴航、濰坊恒安、寧波路潤也占據了一定份額。主要國家和地區燃料消耗量標準目標對比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EGR技術為性價比較高的降低油耗手段。汽油發動機上搭載使用EGR技術,通過廢氣循環能夠抑制爆震,降低最高燃燒壓力和溫度,從而提升燃油功效,達到降低油耗的目的。從理論上來講,目前該技術可以達到3-12%的油耗降低,EGR系統包括EGR閥、控制單元(ECU)、傳感器、EGR冷卻器等,EGR系統成本一般在500600元,為性價比較高的降低油耗手段。國際上大眾、豐田、福特、克萊斯勒的部分車型已搭載汽油機EGR系統。在國內,部分
7、乘用車車企也逐步開始使用汽油機EGR系統,尤其是日系車企使用較多。部分使用EGR技術的國產乘用車車型一覽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規模:2023年國內乘用車EGR系統市場規模近百億元,復合增速31%。 1)單車價值假設: 2019年EGR冷卻器平均價格為180元,EGR系統平均價格為550元,假設未來每年有一定降幅。 2)滲透率假設: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排放后處理專業委員會,測算可得2019年國內乘用車EGR滲透率為20%,假設未來每年滲透率逐步提升,油耗壓力下2023年滲透率達到80%。3)乘用車產量假設:假設2020-2023年我國乘用車產量增速為3%。綜合上述假設,據此測算可得:
8、預計未來幾年國內乘用車EGR系統市場規模復合增速為31%,到2023年總規模達91億元。此外,2023年國內乘用車EGR冷卻器市場規模也將達到30億元。2019-2023年中國乘用車產量走勢預測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2019-2023年中國EGR冷卻器走勢預測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2019-2023年中國乘用車EGR滲透率走勢預測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2019-2023年中國乘用車EGR裝機量走勢預測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2019-2023年中國EGR冷卻器行業規模走勢預測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重卡 EGR 冷卻器發展規模 1、重卡國VI升級,EGR短期放量確定性高 重型柴油車是機動
9、車污染排放的主要來源,國VI標準實施在即。重型柴油車保有量雖然較低,但是單車排放污染較高,排放升級十分重要。我國的排放標準實施時間雖然晚于歐洲,但正加速追趕,尤其是國V的實施控制水平已相當于歐V標準。歐VI作為歐洲最新的排放標準,代表了發達國家的最高環保要求,而從國VI的標準來看,總體以歐VI標準為基礎,基本內容包括排放限值、測量循環、耐久性要求,將對重型車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縮小與發達國家在車輛排放方面的差距。國VI標準將分為a和b兩階段實施,a階段中,燃氣重卡/城市重卡/全國重卡將分別于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2021年7月1日實施。中國重型柴油機車輛排放標準限
10、值,(單位:g/kWh)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國VI標準實施階段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歷次排放標準升級都帶來了技術的大幅提升,國VI重卡主流技術路線是引入EGR和DPF技術。如國II升級到國III,改變了供油系統的本質,將供油系統從機械控制轉變為電子控制,使用高壓共軌噴射系統易于實現預噴射和多次噴射,降低NOx,同時保證優良的動力性和經濟性,另外可以改善各缸供油不均勻,從而減輕柴油機的振動和降低排放。國V重卡多采用SCR技術,升級到國VI的主流技術路線一般是SCR+EGR+DPF,成本大約提高1.5-2萬元,其中EGR和DPF為純增量市場。排放標準升級帶來技術提升,成本提升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規模:受益國 VI 實施,2022 年重卡 EGR 冷卻器市場將超 10 億元。 1)單車價值 假設:重卡 EGR 冷卻器單價為 1500 元,假設未來每年有一定 降幅。2)滲透率假設:根據卡車之家,國六天然氣重卡標配 EGR,國六柴油重卡 EGR 為主流技術路線,預計滲透率 80%。3)重卡產量假設:假設 2020-2021 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非本地戶籍務工人員就業合同
- 2025租房土地租賃合同范本
- 2025餐飲公司勞動合同書范本
- 2025版FIDIC施工合同條件
- 2024年高性能玻璃微珠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
- 2025廣告公司合同樣本
- 2025勞動合同匯編范本
- 2025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范文「不續約」
- 《中醫調理肺癌》課件
- 2025年北京市裝飾裝修合同
- Q∕GDW 11698-2017 水電站金屬結構無損檢測技術規范
- 6G項目實施方案參考模板
- (高清正版)T-CAGHP 031—2018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咨詢評估預算標準(試行)
- 產品平臺與CBB_技術管理PPT課件
- 裝配式疊合板樓板安裝施工方案
- 肌筋膜鏈與脊柱穩定簡述板
- 北京市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復習題庫
- GJB300797靜電標準doc
- SPC_8種判異準則
- 輸電線路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無機化學 第18章 氫和稀有氣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