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黏液蛋白1單抗偶聯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對胰腺癌模型動物抑瘤作用的實驗研究_第1頁
抗黏液蛋白1單抗偶聯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對胰腺癌模型動物抑瘤作用的實驗研究_第2頁
抗黏液蛋白1單抗偶聯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對胰腺癌模型動物抑瘤作用的實驗研究_第3頁
抗黏液蛋白1單抗偶聯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對胰腺癌模型動物抑瘤作用的實驗研究_第4頁
抗黏液蛋白1單抗偶聯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對胰腺癌模型動物抑瘤作用的實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黏液蛋白1單抗偶聯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對胰腺癌模型動物抑瘤作用的實驗研究胰腺癌是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及死亡率呈快速上升的趨勢。胰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難以發現,確診時大多為進展期,又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故預后極差。因此針對晚期胰腺癌有效而不良反應低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本課題組先期研究以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作為靶點,將抗EGFR抗體偶聯到載吉西他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微球(EGFR-GEM-PBCA-NP),用于治療胰腺癌移植瘤,結果顯示有一定的靶向性和抑瘤作用,但效

2、果不甚理想。近年來黏液蛋白1(mucin 1,MUC1)作為新的靶點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因MUC1在胰腺癌組織的表達率高達80%, 故本課題組將抗MUC1單克隆抗體偶聯到GEM-PBCA-NP,通過胰腺癌PANC1細胞株的體外實驗,顯示MUC1-GEM-PBCA-NP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本研究進一步行MUC1-GEM-PBCA-NP治療胰腺癌的動物體內實驗。一、材料與方法1MUC1-GEM-PBCA-NP制備:MUC1單抗購自Abnova公司。GEM-PBCA-NP的制備參考李春梅等方法。將GEM-PBCA-NP與抗MUC1單克隆抗體完全混合溶于pH7.4的SBF溶液, 低速磁力攪拌下按一定比

3、例加入碳二亞胺溶液, 混均后離心取沉淀。超聲分散沉淀物后,用去離子水洗滌4遍,冷凍干燥獲取抗MUC1單抗與GEM-PBCA-NP的交聯物(MUC1-GEM-PBCA-NP)。應用激光散射粒度分析儀(Zeta sizer Nano ZS90型,英國馬爾文公司)觀察微球粒的大小及抗體的分布,計算包封率及載藥率。包封率=納米微球粒實際載藥量/總投藥量100%;載藥率=納米微球粒實際載藥量/稱取的納米微球粒質量100%。2體內抑瘤實驗:人胰腺癌細胞株PANC1由北京富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常規復蘇、培養、傳代。BALB/c裸鼠45只,56周齡,購自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參考馬琳等及李春梅等方法

4、制備荷瘤裸鼠模型,即取0.2 ml(610 7/ml)PANC1細胞懸液注射于裸鼠右側腋部皮下,待瘤體最大徑0.5cm(需710 d)為建模成功。共39只裸鼠成功建模,按數字表法將其中35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7只。MUC1-GEM-PBCA-NP組,經尾靜脈注射2.5 mg/kg吉西他濱(gemcita bine,GEM)等藥劑量的MUC1-GEM-PBCA-NP;GEM-PBCA-NP組,經尾靜脈注射等藥劑量GEM-PBCA-NP;GEM組:經尾靜脈注射GEM 2.5 mg/kg;單純納米顆粒組(PBCA-NP組),經尾靜脈注射等容積PBCA-NP;對照組,經尾靜脈注射等容積生理鹽水。每5

5、d重復治療1次,每3 d測量1次腫瘤長徑(a)和短徑(b),計算腫瘤體積(V),V=ab 2/2。實驗開始后第15天及第30天上IVISLumina LT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美國PerkinElmer)行活體生物發光檢測成像并記錄,生物發光實驗參考王劍超等方法。第30天處死裸鼠,剝離瘤體稱重,計算抑瘤率。抑瘤率=(對照組瘤重實驗組瘤重)/對照組瘤重100%。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二、結果1各組納米粒子電鏡下觀察結果:MUC1-GEM-PBCA-

6、NP組電鏡下觀察制備的納米顆粒形態為光滑的球形,藥物GEM細顆粒均勻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質中。GEM-PBCA-NP組和MUC1-GEMPBCA-NP組納米粒大小分別為(49.626.17)nm和(58.146.44)nm。GEM-PBCA-NP組和MUC1-GEMPBCA-NP組納米粒中GEM的包封率分別為(44.524.22)%、(47.193.63)%,載藥量分別為(7.240.71)%、(6.850.56)%。表面修飾后納米粒子并無明顯變化,表明MUC1-GEM-PBCA-NP靶向載藥納米粒子制備成功。2MUC1-GEM-PBCA-NP1的裸鼠移植瘤抑瘤效果:治療后30 d,MUC1-GE

7、M-PBCA-NP組、GEM-PBCA-NP組、GEM組裸鼠的抑瘤率顯著高于PBCA-NP組及對照組,MUC1-GEM-PBCA-NP組抑瘤率又顯著高于GEM-PBCA-NP組、GEM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而GEM-PBCA-NP組與GEM組抑瘤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圖1,表1)。3裸鼠移植腫瘤的光子量變化:MUC1-GEM-PBCA-NP組、GEM-PBCA-NP組、GEM組、PBCA-NP組及對照組治療前移植瘤基礎光子量均值分別為3.440.56、4.010.59、3.790.61、4.200.62、3.640.56,各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第15天移植瘤光子量均值

8、分別為7.210.76、14.481.34、13.771.52、27.253.56、29.522.43,其中MUC1-GEM-PBCA-NP組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值均0.05,圖2),GEM-PBCA-NP組和GEM組又顯著低于PBCA-NP組和對照組(P值均0.05),其余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第30天移植瘤光子量均值分別為9.460.89、17.271.89、18.431.98、36.154.98、38.3824.22,其中MUC1-GEM-PBCA-NP組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值均0.05),GEM-PBCA-NP組和GEM組也顯著低于PBCA-NP組和對照組(P值均0.05),其余

9、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MUC1-GEM-PBCA-NP組給藥第15天和第30天的移植瘤光子抑制率分別為67.27%和74.29%。討論近年來納米載藥系統成為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國內外已經有采用納米載藥系統進行胰腺癌治療的研究,如金納米粒子、碳納米管、納米二氧化硅和超順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等無機納米粒子以及白蛋白納米粒子、殼聚糖納米粒子等有機納米粒子在胰腺癌診斷、治療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有諸多問題需進一步解決,其中分子靶點問題是一個研究熱點。MUC是一類大分子量糖蛋白,在正常生理狀態下,MUC的表達具有明確的組織特異性和時間特異性。在病理狀態下,MUC表達異常是許多疾病及腫瘤的特征,尤其在

10、胰腺癌組織中,MUC1異常表達已被研究證實。已有研究以MUC1作為引導納米粒子的靶向分子,顯示在胰腺癌中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張重捷等制備了抗MUC1單克隆抗體靶向修飾的探針超順磁納米顆粒,體內實驗結果顯示,該納米顆粒可以選擇性地積聚在裸鼠移植瘤內,可作為磁共振檢查時特異性顯影劑使用,提示MUC1作為靶點治療胰腺癌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也采用抗MUC1單克隆抗體靶向修飾載GEM納米微粒的類似策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微粒(PBCA-NP)作為藥物載體具有顆粒大小適中,可避免內皮網狀系統吞噬,快速分布于組織,具有優良的藥物緩釋作用, 本課題組前期的體外細胞實驗已顯示其良好的載藥及藥物釋放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MUC1-GEM-PBCA-NP對于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明顯優于無抗體偶聯的GEM-PBCA-NP及GEM直接的藥物作用,而GEM-PBCA-NP與GEM的抑制作用未見明顯差異,提示抗MUC1單抗對于載GEM納米微粒的動物體內導向作用較為顯著,與本課題組前期的體外實驗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腫瘤生長曲線、腫瘤體重計算及活體生物發光顯像等方法評估MUC1-GEM-PB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