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消防工程師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精講詳解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優選)消防工程師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精講第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第六章 氣體滅火系統第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學習要求通過本章學習,掌握氣體滅火系統的組成、分類、控制方式、適用范圍、系統組件及設置要求等內容,熟悉其滅火機理、工作原理、防護區的設置規定和安全要求,了解各類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參數。第六章 氣體滅火系統第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氣體滅火系統是以一種或多種氣體作為滅火介質,通過這些氣體在整個防護區內或保護對象周圍的局部區域建立起滅火濃度實現滅火。氣體滅火系統具有滅火效率高、滅火速度快、保護對象無污損等優點。氣體滅火系統是根據滅
2、火介質而命名的,目前比較常用的氣體滅火系統有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系統、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熱氣溶膠滅火系統等幾種。第六章 氣體滅火系統第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氣體滅火系統的滅火機理與氣體滅火劑屬性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的滅火劑其滅火機理也各不相同,本節主要介紹四類常見氣體滅火系統的滅火機理。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作用主要在于窒息,其次是冷卻。在常溫常壓條件下,二氧化碳的物態為氣相,當貯存于密封高壓氣瓶中,低于臨界溫度31.4時是以氣、液兩相共存的。在滅火過程中,當二氧化碳從貯存氣瓶中釋放出來,壓力驟然下降,使得二氧化碳由
3、液態轉變成氣態,分布于燃燒物的周圍,稀釋空氣中的氧含量。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氧含量降低會使燃燒時熱的產生率減小,而當熱產生率減小到低于熱散失率的程度,燃燒就會停止下來。這是二氧化碳所產生的窒息作用。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施放時又因焓降的關系,溫度急劇下降,形成細微的固體干冰粒子,干冰吸取其周圍的熱量而升華,即能產生冷卻燃燒物的作用。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七氟丙烷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劑是一種無色無味、不導電的氣體,其密度大約是空氣密度的6倍,在一定壓力下呈液態貯存。該滅火劑為潔凈藥劑,釋放后不含有粒子或油狀的殘余物,且不會污染環境和被保護的精密設備。
4、七氟丙烷滅火主要是由于它的去除熱量的速度快,其次是滅火劑分散和消耗氧氣。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七氟丙烷滅火劑是以液態的形式噴射到保護區內的,在噴出噴頭時,液態滅火劑迅速轉變成氣態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降低了保護區和火焰周圍的溫度。另一方面,七氟丙烷滅火劑是由大分子組成的,滅火時分子中的一部分鍵斷裂需要吸收熱量。其次,保護區內滅火劑的噴射和火焰的存在降低了氧氣的濃度,從而降低了燃燒的速度。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IG-541混合氣體滅火劑是由氮氣、氬氣和二氧化碳氣體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氣體,由于這些氣體都是在大氣層中自然存在
5、,且來源豐富,因此它對大氣層臭氧沒有損耗(臭氧耗損潛能值ODP=0),也不會對地球的“溫室效應”產生影響,更不會產生具有長久影響大氣壽命的化學物質。混合氣體無毒、無色、無味、無腐蝕性及不導電,既不支持燃燒,又不與大部分物質產生反應。以環保的角度來看,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滅火劑。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IG-541混合氣體滅火機理屬于物理滅火方式。混合氣體釋放后把氧氣濃度降低到它不能支持燃燒來撲滅火災。通常防護區空氣中含有21%的氧氣和小于1%的二氧化碳。當防護區中氧氣降至15%以下時,大部分可燃物將停止燃燒。混合氣體能把防護區氧氣降至12.5%,同時又把二氧化碳升至4%。二氧
6、化碳比例的提高,加快人的呼吸速率和吸收氧氣的能力,從而來補嘗環境氣氛中氧氣的較低濃度。滅火系統中滅火設計濃度不大于43%時,該系統對人體是安全無害的。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四、熱氣溶膠滅火系統熱氣溶膠是一種固體含能化學物質,屬于煙火藥劑。利用電子氣化啟動器激活,使其自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大量惰性氣體、水汽和微量固體顆粒,形成凝集型滅火氣溶膠,其成分主要是N2、少量CO2、金屬鹽固體微粒等。熱氣溶膠滅火機理如下: 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吸熱降溫滅火機理金屬鹽微粒在高溫下吸收大量的熱,發生熱熔、氣化等物理吸熱過程,火焰溫度被降低,進而輻射到
7、可燃燒物燃燒面用于氣化可燃物分子和將已氣化的可燃燒分子裂解成自由基的熱量就會減少,燃燒反應速度得到一定抑制。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化學抑制滅火機理1氣相化學抑制在熱作用下,滅火氣溶膠中分解的氣化金屬離子或失去電子的陽離子可以與燃燒中的活性基團發生親和反應,反復大量消耗活性基團,減少燃燒自由基。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固相化學抑制滅火氣溶膠中的微粒粒徑很小(10-9m10-6m),具有很大的表面積和表面能,可吸附燃燒中的活性基團,并發生化學作用,大量消耗活性基團,減少燃燒自由基。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3降低氧濃度滅火氣
8、溶膠中的N2、CO2可降低燃燒中氧濃度,但其速度是緩慢的,滅火作用遠遠小于吸熱降溫、化學抑制。第一節 系統滅火機理第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氣體滅火系統一般由滅火劑儲存裝置、啟動分配裝置、輸送釋放裝置、監控裝置等組成。為滿足各種保護對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損失,根據其充裝不同種類滅火劑、采用不同增壓方式,氣體滅火系統具有多種應用形式。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系統分類(一)按使用的滅火劑分類1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是以二氧化碳作為滅火介質的氣體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是一種惰性氣體,對燃燒具有良好的窒息和冷卻作用。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
9、頁。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按滅火劑儲存壓力不同可分為高壓系統(指滅火劑在常溫下儲存的系統)和低壓系統(指將滅火劑在-18-20低溫下儲存的系統)兩種應用形式。管網起點計算壓力(絕對壓力):高壓系統應取5.17MPa,低壓系統應取2.07MPa。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高壓儲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溫度與儲存地點的環境溫度有關。因此,容器必須能夠承受最高預期溫度所產生的壓力。儲存容器中的壓力還受二氧化碳滅火劑充裝密度的影響。因此,在最高儲存溫度下的充裝密度要注意控制,充裝密度過大,會在環境溫度升高時因液體膨脹造成保護膜片破裂而自動釋放滅火劑。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一頁,共一百八
10、十二頁。低壓系統儲存容器內二氧化碳滅火劑溫度利用保溫和制冷手段被控制在-18-20之間。典型的低壓儲存裝置是壓力容器外包一個密封的金屬殼,殼內有隔熱材料,在儲存容器一端安裝一個標準的制冷裝置,它的冷卻蛇管裝于儲存容器內。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七氟丙烷滅火系統以七氟丙烷作為滅火介質的氣體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劑屬于鹵代烷滅火劑系列,具有滅火能力強、滅火劑性能穩定的特點,但與鹵代烷1301和鹵代烷1211滅火劑相比,臭氧層損耗能力(ODP)為0,全球溫室效應潛能值(GWP)很小,不含破壞大氣環境。但七氟丙烷滅火劑及其分解產物對人有毒性危害,使用時應引起重視。第二節 系
11、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3惰性氣體滅火系統惰性氣體滅火系統,包括:IG01(氬氣)滅火系統、IG100(氮氣)滅火系統、IG55(氬氣、氮氣)滅火系統、IG541(氬氣、氮氣、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由于惰性氣體純粹來自于自然,是一種無毒、無色、無味、惰性及不導電的純“綠色”壓縮氣體,故又稱之為潔凈氣體滅火系統。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4熱氣溶膠滅火系統熱氣溶膠滅火系統是以固態化學混合物(熱氣溶膠發生劑)經化學反應生成具有滅火性質的氣溶膠作為滅火介質的滅火系統。按氣溶膠發生劑的主要化學組成可分為S型熱氣溶膠、K型熱氣溶膠和其他熱氣溶膠。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
12、成第二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按系統的結構特點分類1無管網滅火系統無管網滅火系統是指按一定的應用條件,將滅火劑儲存裝置和噴放組件等預先設計、組裝成套且具有聯動控制功能的滅火系統,又稱預制滅火系統。該系統又分為柜式氣體滅火裝置和懸掛式氣體滅火裝置兩種類型,其適應于較小的、無特殊要求的防護區。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圖3-6-1 柜式氣體滅火裝置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管網滅火系統管網滅火系統是指按一定的應用條件進行計算,將滅火劑從儲存裝置經由干管、支管輸送至噴放組件實施噴放的滅火系統。管網系統又可分為組合分配系統和單元獨立系統。第二節
13、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組合分配系統是指用一套滅火系統儲存裝置同時保護兩個或兩個以上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氣體滅火系統。組合分配系統的滅火劑設計用量是按最大的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來確定的,如組合中某個防護區需要滅火,則通過選擇閥、容器閥等控制,定向釋放滅火劑。這種滅火系統的優點使儲存容器數和滅火劑用量可以大幅度減少,有較高應用價值。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二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單元獨立系統是指用一套滅火劑儲存裝置保護一個防護區的滅火系統。一般說來,用單元獨立系統保護的防護區在位置上是單獨的,離其他防護區較遠不便于組合,或是兩個防護區相鄰,但有同時失火的可能。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
14、組成第三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對于一個防護區包括兩個以上封閉空間也可以用一個單元獨立系統來保護,但設計時必須作到系統儲存的滅火劑能夠滿足這幾個封閉空間同時滅火的需要,并能同時供給它們各自所需的滅火劑量。當兩個防護區需要滅火劑量較多時,也可采用兩套或數套單元獨立系統保護一個防護區,但設計時必須作到這些系統同步工作。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發出聯動指令報警滅火控制盤1號保護區2號保護區N1N2CO2CO221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圖3-6-2 組成分配系統示意圖1-XT滅火劑儲瓶框架 2-滅火劑儲瓶 3-集流管 4-液流單向
15、閥 5-軟管 6-氣流單向閥 7-瓶頭閥8-啟動管道 9-壓力信號器 10-安全閥 11-選擇閥 12-信號反饋線路 13-電磁閥 14-啟動鋼瓶15-QXT啟動瓶框架 16-報警滅火控制盤 17-控制線路 18-手動控制盒 19-光報警器20-聲報警器 21-噴嘴 22-火災探測器 23-滅火劑輸送管道第三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按應用方式分類1全淹沒滅火系統全淹沒滅火系統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防護區噴射一定濃度的氣體滅火劑,并使其均勻地充滿整個防護區的滅火系統。全淹沒滅火系統的噴頭均勻布置在防護區的頂部,火災發生時,噴射的滅火劑與空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在此空間內建立有效撲滅火災的滅火濃
16、度,并將滅火劑濃度保持一段所需要的時間,即通過滅火劑氣體將封閉空間淹沒實施滅火。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局部應用滅火系統局部應用滅火系統指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保護對象以設計噴射率直接噴射氣體,在保護對象周圍形成局部高濃度,并持續一定時間的滅火系統。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噴頭均勻布置在保護對象的四周,火災發生時,將滅火劑直接而集中地噴射到保護對象上,使其籠罩整個保護對象外表面,即在保護對象周圍局部范圍內達到較高的滅火劑氣體濃度實施滅火。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四)按加壓方式分類1自壓式氣體滅火系統指滅火劑無需加壓而是依靠自身飽和蒸氣壓力進行輸送的滅
17、火系統。2內儲壓式氣體滅火系統指滅火劑在瓶組內用惰性氣體進行加壓儲存,系統動作時滅火劑靠瓶組內的充壓氣體進行輸送的滅火系統。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3外儲壓式氣體滅火系統指系統動作時滅火劑由專設的充壓氣體瓶組按設計壓力對其進行充壓的滅火系統。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系統的組成(一)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內儲壓式七氟丙烷滅火系統這類系統由滅火劑瓶組、驅動氣體瓶組(可選)、單項閥、選擇閥、驅動裝置、集流管、連接管、噴頭、信號反饋裝置、安全泄放裝置、控制盤、檢漏裝置、管道管件及吊鉤支架等組成。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圖
18、3-6-3 氣體滅火系統組成示意圖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驅動氣瓶(N2)噴頭探測器管道壓力開關選擇閥安全閥匯集管單向閥容器閥儲存容器滅火劑滅火劑滅火劑聯動控制報警控制器第三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外儲壓式七氟丙烷滅火系統該系統由滅火劑瓶組、加壓氣體瓶組、驅動氣體瓶組(可選)、單項閥、選擇閥、減壓裝置、驅動裝置、集流管、連接管、噴頭、信號反饋裝置、安全泄放裝置、控制盤、檢漏裝置、管道管件及吊鉤支架等組成。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三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惰性氣體滅火系統惰性氣體滅火系統由滅火劑瓶組、驅動氣體瓶組(可選)、單項閥、選擇閥、減壓裝置、驅動裝置、集流管、連接管、噴頭、信號反
19、饋裝置、安全泄放裝置、控制盤、檢漏裝置、管道管件及吊鉤支架等組成。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四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四)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該系統由滅火劑儲存裝置、總控閥、驅動器、噴頭、管道超壓泄放裝置、信號反饋裝置、控制器等組成。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四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五)無管網滅火系統1柜式氣體滅火裝置該裝置一般由滅火劑瓶組、驅動氣體瓶組(可選)、容器閥、減壓裝置(針對惰性氣體滅火裝置)、驅動裝置、集流管(只限多瓶組)、連接管、噴頭、信號反饋裝置、安全泄放裝置、控制盤、檢漏裝置、管道管件等組成。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四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懸掛式氣體滅火裝置該裝置由滅火劑
20、儲存容器、啟動釋放組件、懸掛支架等組成。第二節 系統分類和組成第四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氣體滅火系統主要有自動、手動、機械應急手動和緊急啟動/停止四種控制方式,但其工作原理卻因其滅火劑種類、滅火方式、結構特點、加壓方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下面列舉部分氣體滅火系統分別進行介紹。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四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系統工作原理(一)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內儲壓式七氟丙烷滅火系統與惰性氣體滅火系統平時,系統處于準工作狀態。當防護區發生火災,產生煙霧、高溫和光輻射使煙感、溫感、感光等探測器探測到火災信號,探測器將火災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傳送到報警滅火控制器,控制器自動發
21、出聲光報警并經邏輯判斷后,啟動聯動裝置,經過一段時間延時,發出系統啟動信號,啟動驅動氣體瓶組上的容器閥釋放驅動氣體,打開通向發生火災的防護區的選擇閥,同時打開滅火劑瓶組的容器閥,各瓶組的滅火劑經連接管匯集到集流管,通過選擇閥到達安裝在防護區內的噴頭進行噴放滅火,同時安裝在管道上的信號反饋裝置動作,將信號傳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啟動防護區外的釋放警示燈和警鈴。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四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另外,通過壓力開關監測系統是否正常工作,若啟動指令發出,而壓力開關的信號未反饋,則說明系統存在故障,值班人員應在聽到事故報警后盡快到儲瓶間,手動開啟儲存容器上的容器閥,實施人工啟動滅火
22、。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四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外儲壓式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控制器發出系統啟動信號,啟動驅動氣體瓶組上的容器閥釋放驅動氣體,打開通向發生火災的防護區的選擇閥,同時加壓單元氣體瓶組的容器閥,加壓氣體經減壓進入滅火劑瓶組,加壓后的滅火劑經連接管匯集到集流管,通過選擇閥到達安裝在防護區內的噴頭進行噴放滅火。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四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系統控制方式氣體滅火系統具體控制過程見圖3-6-4控制流程圖所示。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四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火災火災探測器電氣手動目視火災報警控制器機械應急操作延時030s設備聯動火災顯
23、示聲光報警人員撤離保護區開啟容器閥滅火劑釋放噴放顯示圖3-6-4 控制流程圖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四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自動控制方式本滅火控制器配有感煙火災探測器和定溫式感溫火災探測器。控制器上有控制方式選擇鎖,當將其置于“自動”位置時,滅火控制器處于自動控制狀態。當只有一種探測器發出火災信號時,控制器即發出火警聲光信號,通知有異常情況發生,而不啟動滅火裝置釋放滅火劑。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五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如確需啟動滅火裝置滅火時,可按下“緊急啟動按鈕”,即可啟動滅火裝置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當兩種探測器同時發出火災信號時,控制器發出火災聲、光信號,通知有
24、火災發生,有關人員應撤離現場,并發出聯動指令,關閉風機、防火閥等聯動設備,經過一段時間延時后,即發出滅火指令,打開電磁閥,啟動氣體打開容器閥,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如在報警過程中發現不需要啟動滅火裝置,可按下保護區外的或控制操作面板上的“緊急停止按扭”,即可終止控制滅火指令的發出。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五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手動控制方式將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選擇鎖置于“手動”位置時,滅火控制器處于手動控制狀態。這時,當火災探測器發出火警信號時,控制器即發出火災聲、光報警信號,而不啟動滅火裝置,需經人員觀察,確認火災已發生時,可按下保護區外或控制器操作面板上的“緊急啟動按鈕”,
25、即可啟動滅火裝置,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但報警信號仍存在。無論裝置處于自動或手動狀態,按下任何緊急啟動按扭,都可啟動滅火裝置,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同時控制器立即進入滅火報警狀態。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五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應急機械啟動工作方式用于控制器失效時,當職守人員判斷為火災時,應立即通知現場所有人員撤離現場,在確定所有人員撤離現場后,方可按以下步驟實施應急機械啟動:手動關閉聯動設備并切斷電源;打開對應保護區選擇閥;成組或逐個打開對應保護區儲瓶組上的容器閥,即刻實施滅火。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五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四)緊急啟動/停止工作方式用于緊急狀態
26、。情況一,當職守人員發現火情而時氣體滅火控制器未發出聲光報警信號時,應立即通知現場所有人員撤離現場,在確定所有人員撤離現場后,方可按下緊急啟動/停止按鈕,系統立即實施滅火操作;情況二,當氣體滅火控制器發出聲光報警信號時并正處于延時階段時,如發現為無報火警時可立即按下緊急啟動/停止按鈕,系統將停止實施滅火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第三節 系統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第五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氣體滅火系統根據其滅火劑種類、滅火機理不同,其適用的范圍也各不相同,下面分類進行分別介紹。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五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可用于撲救滅火前可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液體
27、火災或石蠟、瀝青等可熔化的固體火災;固體表面火災及棉毛、織物、紙張等部分固體深位火災;電氣火災。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五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該系統不得用于撲救硝化纖維、火藥等含氧化劑的化學制品火災;鉀、鈉、鎂、鈦、鋯等活潑金屬火災;氫化鉀、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火災。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五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七氟丙烷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系統適于撲救電氣火災;液體表面火災或可熔化的固體火災;固體表面火災;滅火前可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五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本系統不得用于撲救下列物質的火災:含氧化劑的化學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纖維、硝酸鈉等;活潑金屬,如鉀、鈉、鎂、
28、鈦、鋯、鈾等;金屬氫化物,如氫化鉀、氫化鈉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學物質,如過氧化氫、聯胺等。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五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熱氣溶膠滅火系統熱氣溶膠滅火系統,適用于撲滅相對封閉空間的A類火災,如木材、紙張等固體物質初起火災;B類火災,如生產、使用或貯存柴油(-35號柴油除外)、重油、潤滑油、變壓器油、動物油、植物油等各種丙類可燃液體場所的火災;變(配)電間、發電機房、電纜夾層、電纜井、電纜溝、電子計算機房、通訊房等場所的電氣電纜初起火災。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六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該系統不適用于下列場所火災:商業、飲食服務、娛樂等人員密集場所;有爆炸危險性的場所及有超凈要求的
29、場所。K型及其他型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不得用于電子計算機房、通訊機房等場所。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六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四、其他氣體滅火系統適用于撲救電氣火災;固體表面火災;液體火災;滅火前能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六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不適用于撲救下列火災:硝化纖維、硝酸鈉等氧化劑或含氧化劑的化學制品火災;鉀、鎂、鈉、鈦、鋯、鈾等活潑金屬火災;氫化鉀、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火災;過氧化氫、聯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學物質火災;可燃固體物質的深位火災。第四節 系統適用范圍第六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應以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
30、規范GB50263等國家現行規范和標準為依據,根據保護對象、系統設置類型、滅火劑種類等不同,確定設計基本參數。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六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一、防護區的設置要求(一)防護區的劃分防護區的劃分應根據封閉空間的結構特點和位置來劃分,防護區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防護區宜以單個封閉空間劃分;同一區間的吊頂層和地板下需同時保護時,可合為一個防護區;采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800,且容積不宜大于3600m;采用預制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500m2,且容積不宜大于1600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六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耐火性能防護區圍護結構及門窗的
31、耐火極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宜低于0.25h。全淹沒滅火系統防護區建筑物構件耐火時間(一般為30min)包括:探測火災時間、延時時間、釋放滅火劑時間及保持滅火劑設計濃度的浸漬時間。延時時間為30s、釋放滅火劑時間對于撲救表面火災應不大于1min;對于撲救固體深位火災不應大于7min。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六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耐壓性能在全封閉空間釋放滅火劑時,空間內的壓強會迅速增加,如果超過建筑構件承受能力,防護區就會遭到破壞,從而造成滅火劑流失、滅火失敗和火災蔓延的嚴重后果。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不宜低于1200Pa。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六十七頁,共
32、一百八十二頁。(四)泄壓能力對于全封閉的防護區,應設置泄壓口,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泄壓口應位于防護區凈高的2/3以上。防護區設置的泄壓口,宜設在外墻上。泄壓口面積按相應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定計算。對于設有防爆泄壓設施或門窗縫隙未設密封條的防護區可不設泄壓口。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六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五)封閉性能在防護區的圍護構件上不宜設置敞開孔洞,否則將會造成滅火劑流失。在必須設置敞開孔洞時,應設置能手動和自動關閉的裝置。在噴放滅火劑前,應自動關閉防護區內除泄壓口外的開口。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六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六)環境溫度防護區的最低環境溫度不應低于-10。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
33、第七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安全要求設置氣體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證防護區內所有人員在30s內撤離完畢。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防護區內的疏散通道及出口,應設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標志燈。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報警器,必要時,可增設閃光報警器。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火災聲、光報警器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以及防護區采用的相應氣體滅火系統的永久性標志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信號,應保持到防護區通風換氣后,以手動方式解除。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防護區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并能自行關閉;用于疏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滅火后的防護區應通風
34、換氣,地下防護區和無窗或設固定窗扇的地上防護區,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宜設在防護區的下部并應直通室外。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場所的通風換氣次數應不小于每小時5次。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儲瓶間的門應向外開啟,儲瓶間內應設應急照明;儲瓶間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地下儲瓶間應設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應設在下部,可通過排風管排出室外。經過有爆炸危險和變電、配電場所的管網,以及布設在以上場所的金屬箱體等,應設防靜電接地。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有人工作防護區的滅火設計濃度或實際使用濃度,不應大于有毒性反應濃度。防護區內設置的預制滅火系統的充壓壓力不應大于
35、2.5MPa。滅火系統的手動控制與應急操作應有防止誤操作的警示顯示與措施。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熱氣溶膠滅火系統裝置的噴口前1.0m內,裝置的背面、側面、頂部0.2m內不應設置或存放設備、器具等。設有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宜配置空氣呼吸器。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設計(一)一般規定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按應用方式可分為全淹沒滅火系統和局部應用滅火系統。全淹沒滅火系統應用于撲救封閉空間內的火災;局部應用滅火系統應用于撲救不需封閉空間條件的具體保護對象的非深位火災。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1采用全淹沒滅火系統的
36、防護區,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氣體、液體、電氣火災和固體表面火災,在噴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動關閉的開口,其面積不應大于防護區總內表面積的3%,且開口不應設在底面;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對固體深位火災,除泄壓口以外的開口,在噴放二氧化碳前應自動關閉;(3)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圍護結構及門窗的允許壓強不宜小于1200Pa;(4)防護區用的通風機和通風管道中的防火閥,在噴放二氧化碳前應自動關閉。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七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2采用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保護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1)保護對象
37、周圍的空氣流動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時,應采取擋風措施;(2)在噴頭與保護對象之間,噴頭噴射角范圍內不應有遮擋物;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3)當保護對象為可燃液體時,液面至容器緣口的距離不得小于150mm。啟動釋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時,必須切斷可燃、助燃氣體的氣源。組合分配系統的二氧化碳儲存量,不應小于所需儲存量最大的一個防護區域或保護對象的儲存量。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當組合分配系統保護5個及以上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時,或者在48h內不能恢復時,二氧化碳應有備用量,備用量不應小于系統設計的儲存量。對于高壓系統和單獨設置備用儲存容器的低壓系統,
38、備用量的儲存容器應與系統管網相連,應能與主儲存容器切換使用。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全淹沒滅火系統的設計二氧化碳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滅火濃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當防護區內存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可燃物時,防護區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應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式中:M-二氧化碳設計用量(kg);Kb-物質系數;K1-面積系數(kg/m2),取0.2kg/m2;K2-體積系數(kg/m),取0.7kg/m;A-折算面積(m2);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M=Kb(K1A+K2V)A=Av+
39、30A0V=Vv-Vg第八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Av-防護區的內側面、底面、頂面(包括其中的開口)的總面積( m2 );A0-開口總面積(m2);V-防護區的凈容積(m);Vv-防護區容積(m);Vg-防護區內非燃燒體和難燃燒體的總體積(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當防護區的環境溫度超過100時,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在設計規范計算值的基礎上每超過5增加2。當防護區的環境溫度低于20時,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在設計規范計算值的基礎上每降低1增加2。防護區應設置泄壓口,并宜設在外墻上,其高度應大于防護區凈高的2/3。當防護區設有防爆泄壓孔時,可不單獨設置泄壓口。第五節 系
40、統設計參數第八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泄壓口的面積可按下式計算:Ax=0.0076 式中:Ax-泄壓口面積( m2 );Qt-二氧化碳噴射率(kg/min);Pt-圍護結構的允許壓強(Pa)。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全淹沒滅火系統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不應大于1min。當撲救固體深位火災時,噴放時間不應大于7min,并應在前2min內使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30。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局部應用系統的設計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設計可采用面積法或體積法。當保護對象的著火部位是比較平直的表面時,宜采用面積法;當著火對象為不規則物體時,應采用體積法。局部應用
41、滅火系統的二氧化碳噴射時間不應小于0.5min。對于燃點溫度低于沸點溫度的液體和可熔化固體的火災,二氧化碳的噴射時間不應小于1.5min。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八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當采用面積法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保護對象計算面積應取被保護表面整體的垂直投影面積;(2)架空型噴頭應以噴頭的出口至保護對象表面的距離確定設計流量和相應的正方形保護面積;槽邊型噴頭保護面積應由設計選定的噴頭設計流量確定;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3)架空型噴頭的布置宜垂直于保護對象的表面,其瞄準點應是噴頭保護面積的中心。當確需非垂直布置時,噴頭的安裝角不應小于45。其瞄準點應偏向噴
42、頭安裝位置的一方,噴頭偏離保護面積中心的距離可按表確定。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四、其他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一)一般規定采用氣體滅火系統保護的防護區,其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應根據防護區內可燃物相應的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經計算確定。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有爆炸危險的氣體、液體類火災的防護區,應采用惰化設計濃度;無爆炸危險的氣體、液體類火災和固體類火災的防護區,應采用滅火設計濃度。幾種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時,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應按其中最大的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確定。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兩個或兩個
43、以上的防護區采用組合分配系統時,一個組合分配系統所保護的防護區不應超過8個。組合分配系統的滅火劑儲存量,應按儲存量最大的防護區確定。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系統的滅火劑儲存量,應為防護區的滅火設計用量與儲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剩余量和管網內的滅火劑剩余量之和。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72小時內不能重新充裝恢復工作的,應按系統原儲存量的100%設置備用量。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系統的設計溫度,應采用20。同一集流管上的儲存容器,其規格、充壓壓力和充裝量應相同。同一防護區,當設計兩套或三套管網時,集流管可分別設置,系統啟動裝置必須共用。各管網上噴頭流量
44、均應按同一滅火設計濃度、同一噴放時間進行設計。管網上不應采用四通管件進行分流。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噴頭的保護高度和保護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最大保護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護高度不應小于0.3m;噴頭安裝高度小于1.5m時,保護半徑不宜大于4.5m;噴頭安裝高度不小于1.5m時,保護半徑不應大于7.5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噴頭宜貼近防護區頂面安裝,距頂面的最大距離不宜大于0.5m。一個防護區設置的預制滅火系統,其裝置數量不宜超過10臺。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同一防護區內的預制滅火系統裝置多于1臺時,必須能同
45、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于2s。單臺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裝置的保護容積不應大于160m;設置多臺裝置時,其相互間的距離不得大于10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九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采用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的防護區,其高度不宜大于6.0m。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裝置的噴口宜高于防護區地面2.0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二)七氟丙烷滅火系統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滅火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滅火濃度的1.3倍,惰化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惰化濃度的1.1倍。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固體表面火災的滅火濃度為5.8%,設計規范中未列出的,應經試驗確定。圖書、檔案、票據
46、和文物資料庫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采用10%。油浸變壓器室、帶油開關的配電室和自備發電機房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采用9%。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通訊機房和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采用8%。防護區實際應用的濃度不應大于滅火設計濃度的1.1倍。在通訊機房和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于8s;在其它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于10s。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浸漬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木材、紙張、織物等固體表面火災,宜采用20min;通訊機房、電子計算機房內的電氣設備火災,應采用5min;其它固體表面火災,宜采用10m
47、in;氣體和液體火災,不應小于1min。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應采用氮氣增壓輸送。氮氣的含水量不應大于0.006%。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儲存容器的增壓壓力宜分為三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一級 2.5+0.1MPa(表壓);二級 4.2+0.1MPa(表壓);三級 5.6+0.1MPa(表壓)。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七氟丙烷單位容積的充裝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一級增壓儲存容器,不應大于1120kg/m;二級增壓焊接結構儲存容器,不應大于950kg/m;二級增壓無縫結構儲存容器,不應大于1120kg/m;三級增壓儲存容器,不應大于1080kg/m。管網
48、的管道內容積,不應大于流經該管網的七氟丙烷儲存量體積的80%。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管網布置宜設計為均衡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噴頭設計流量應相等;管網的第1分流點至各噴頭的管道阻力損失,其相互間的最大差值不應大于20%。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防護區的泄壓口面積,宜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式中:Fx - 泄壓口面積(m2) Qx - 滅火劑在防護區的平均噴放速率(kg/s)Pf - 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Pa);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和系統滅火劑儲存量,應符合下列規定:防護區滅火設計用量或惰
49、化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式中:W - 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kg)C1 - 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S - 滅火劑過熱蒸汽在101KPa大氣壓和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下的比容(m/kg)V - 防護區的凈容積(m)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數;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劑過熱蒸汽在101KPa大氣壓和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下的比容,應按下式計算:式中:T - 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系統滅火劑儲存量應按下式計算:式中:W - 系統滅火劑儲存量(kg)W1 - 儲
50、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剩余量(kg)W2 - 管道內的滅火劑剩余量(kg);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儲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剩余量,可按儲存容器內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積量換算;均衡管網和只含一個封閉空間的非均衡管網,其管網內的滅火劑剩余量均可不計。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防護區中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封閉空間的非均衡管網,其管網內的滅火劑剩余量,可按各支管與最短支管之間長度差值的容積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管網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管網計算時,各管道中滅火劑的流量,宜采用平均設計流量;主干管平均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第
51、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式中:Qw - 主干管平均設計流量(kg/s)t - 滅火劑設計噴放時間(s);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支管平均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式中:Qg - 支管平均設計流量(kg/s)Ng - 安裝在計算支管下游的噴頭數量(個)Qc - 單個噴頭的設計流量(kg/s);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管網阻力損失宜采用過程中點時儲存容器內壓力和平均設計流量進行計算;過程中點時儲存容器內壓力,宜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式中:Pm - 過程中點時儲存容器內壓力(MPa,絕對壓力)P0 - 滅火劑儲
52、存容器增壓壓力(MPa,絕對壓力)V0 - 噴放前,全部儲存容器內的氣相總容積(m) - 七氟丙烷液體密度(kg/m),20時為1407kg/m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Vp - 管網的管道內容積(m)n - 儲存容器的數量(個)Vb - 儲存容器的容量(m) - 充裝量(kg/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管網的阻力損失應根據管道種類確定。當采用鍍鋅鋼管時,其阻力損失可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式中:P - 計算管段阻力損失(MPa)L - 管道計算長度(m),計算管段中沿程長度與局部損失當量長度之和Q - 管道設計流量(kg/s)D - 管道內徑(m
53、m);第一百二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初選管徑可按管道設計流量,參照下列公式計算:當Q6.0kg/s時,當6.0kg/sQ160.0kg/s時,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噴頭工作壓力應按下式計算:式中:Pc - 噴頭工作壓力(MPa,絕對壓力) - 系統流程阻力總損失(MPa)Nd - 流程中計算管段的數量Ph - 高程壓頭(MPa);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高程壓頭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H - 過程中點時,噴頭高度相對儲存容器內液面的位差(m)g - 重力加速度(m/s2);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七氟丙烷氣體滅火
54、系統的噴頭工作壓力的計算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一級增壓儲存容器的系統Pc0.6(MPa,絕對壓力) 二級增壓儲存容器的系統Pc0.7(MPa,絕對壓力) 三級增壓儲存容器的系統Pc0.8(MPa,絕對壓力);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 (MPa,絕對壓力)。噴頭等效孔口面積應按下式計算:式中:Fc - 噴頭等效孔口面積(cm2)qc - 等效孔口單位面積噴射率 kg/(scm2)。噴頭的實際孔口面積,應經試驗確定。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三)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的滅火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滅火濃度的1.3倍,惰化
55、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滅火濃度的1.1倍。固體表面火災的滅火濃度為28.1%,規范中未列出的,應經試驗確定。當IG541混合氣體滅火劑噴放至設計用量的95%時,其噴放時間不應大于60s且不應小于48s。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浸漬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木材、紙張、織物等固體表面火災,宜采用20min;通訊機房、電子計算機房內的電氣設備火災,宜采用10min;其它固體表面火災,宜采用10min。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儲存容器充裝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一級充壓(15.0MPa)系統,充裝量應為211.15kg/m;二級充壓(20.0MPa)系統,充
56、裝量應為281.06kg/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防護區的泄壓口面積,宜按下式計算:式中:Fx - 泄壓口面積(m2)Qx - 滅火劑在防護區的平均噴放速率(kg/s)Pf - 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Pa)。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二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和系統滅火劑儲存量,應符合下列規定:防護區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式中:W - 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kg) - 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V - 防護區凈容積(m)S - 滅火劑氣體在101KPa
57、大氣壓和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下的比容(m/kg)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數;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劑氣體在101KPa大氣壓和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下的比容,應按下式計算:S=0.6575+0.0024T式中:T - 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二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系統滅火劑儲存量,應為防護區滅火設計用量及系統滅火劑剩余量之和,系統滅火劑剩余量應按下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式中: - 系統滅火劑剩余量(kg) - 系統全部儲存容器的總容積(m) - 管網的管道內容積(m)。第一百三十三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管網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管道流量
58、宜采用平均設計流量;主干管、支管的平均設計流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四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式中:Qw - 主干管平均設計流量(kg/s)t - 滅火劑設計噴放時間(s)Qg - 支管平均設計流量(kg/s)Ng - 安裝在計算支管下游的噴頭數量(個)Qc - 單個噴頭的平均設計流量(kg/s);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五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管道內徑宜按下式計算: 式中:D - 管道內徑(mm)Q - 管道設計流量(kg/s);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六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滅火劑釋放時,管網應進行減壓。減壓裝置宜采用減壓孔板。減壓孔板宜設在系統的源頭或干管
59、入口處;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七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式中:P1 - 減壓孔板前的壓力(MPa,絕對壓力)P0 - 滅火劑儲存容器充壓壓力(MPa,絕對壓力)V0 - 系統全部儲存容器的總容積(m)V1 - 減壓孔板前管網管道容積(m)V2 - 減壓孔板后管網管道容積(m);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減壓孔板前的壓力,應按下式計算:第一百三十八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減壓孔板后的壓力,應按下式計算:式中:P2 - 減壓孔板后的壓力(MPa,絕對壓力) - 落壓比(臨界落壓比:=0.52)。一級充壓(15MPa)的系統,可在=0.520.60中選用;二級充壓(20MPa)的系統,可在=0.520.5
60、5中選用;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三十九頁,共一百八十二頁。減壓孔板孔口面積,宜按下式計算: 式中:Fk - 減壓孔板孔口面積(c)Qk - 減壓孔板設計流量(kg/s)k - 減壓孔板流量系數;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四十頁,共一百八十二頁。系統的阻力損失宜從減壓孔板后算起,并按下式計算,壓力系數和密度系數;第五節 系統設計參數第一百四十一頁,共一百八十二頁。式中:Q - 管道設計流量(kg/s)L - 計算管段長度(m)D - 管道內徑(mm)Y1 - 計算管段始端壓力系數(10-1MPakg/m)Y2 - 計算管段末端壓力系數(10-1MPakg/m)Z1 - 計算管段始端密度系數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騰訊服務合同模板
- 2025企業實習生勞動合同樣本
- 2025自然人借款合同
- 2025市中心商業區房屋租賃合同模板
- 特種車輛雇傭合同協議
- 電動液壓租賃合同協議
- 玻璃運輸裝卸服務合同協議
- 電池電解液采購合同協議
- 玉米秸稈定購合同協議
- 電動送料機采購合同協議
- 雙盤摩擦壓力機的設計(全套圖紙)
- 國家開放大學《西方經濟學(本)》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原地面高程復測記錄表正式版
- 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評估標準
- 品質周報表(含附屬全套EXCEL表)
- 商鋪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門座起重機安裝方案
- 一針療法高樹中著精校版本
- 第六課-吸煙者的煩惱-《橋梁》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課件
- 八年級數學下冊第3章圖形與坐標復習教案(新)湘教
- 吊籃作業安全監理專項實施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