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上)_第1頁
論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上)_第2頁
論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上)_第3頁
論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上)_第4頁
論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英國形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上提要:以往的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一向認為西歐的開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意義。所謂西歐道路其實主要是英國形式,其核心即工業革命表達的經濟變革。但近年歐洲經濟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證明,英國形式有其特殊性,即使在歐洲也不具有普遍意義。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理論是建立在英國形式根底上的。通過對英國形式和中國明清江南形式的比較,可以發現,假如沒有西方的入侵,江南幾乎不可能出現英國式的近代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萌芽理論研究陷入困境,實際上是套用英國形式的結果。90年代以前,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一直是我國史壇研究的重點和熱點,曾數度掀起全國性的討論熱潮注解:討論的主要結果形成了195

2、7、1960、1981年和1983年出版的4部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然而到了90年代,學界對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的熱情逐漸減退,有新意、有創見的論著越來越少見,以往全國性討論的盛況更已成為明日黃花。造成這種降溫的原因頗為復雜,既有存在于資本主義萌芽研究內部的原因,同時也有發生于資本主義萌芽研究之外的原因。從內部原因來說,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的整個理論構架在80年代中期已完全定型注解:這種定型,以傅衣凌、吳承明先生于80年代發表的一系列理論著作為代表。,以后不見再有開展;同時在史料的開掘方面也未出現打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項研究已到達了其頂點。從外部原因來說,在最近10年中,我國學者對于社會形態

3、與歷史規律的看法有了頗大變化注解:關于這種變化的最新表述,可見于?歷史研究?2000年2載的?社會形態與歷史規律再認識筆談?及?中國社會形態及相關理論問題學術研討會述評?。以往資本主義萌芽研究所賴以進展的理論根底五種消費方式論,如今變成了需要重新討論的問題。而只有先弄清了這些問題,資本主義萌芽研究也才有可能繼續進展。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資本主義萌芽研究出現降溫是必然的。然而,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研究是我國經濟史學的重要組成局部之一,對現代中國史學的開展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注解:李伯重:?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與現代中國史學?,?歷史研究?2000年2期。這種特殊的重要性,

4、令我們不能眼看著它就這樣逐漸“淡出史壇而無動于衷。即使是對資本主義萌芽之說持否認看法的學者,也應對此說做出認真的分析,然后陳述其否認的理由,而不能持一種不屑議論的態度。對資本主義萌芽說進展分析,最主要的是對其所賴以成立的理論根底進展分析。而構成這個理論根底的關鍵,就是英國形式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普遍性問題。本文即以此為對象進展討論。同時,由于明清時期的江南社會經濟狀況在我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我們也將主要以江南為中心,對有關問題進展討論。一英國形式:重要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在過去的世界近代史研究中,西歐的開展道路一向被認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意義,但是這種公認的普遍意義近年

5、來卻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與批評。因此對這條道路及其普遍性問題做一扼要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英國形式及其重要性我們通常所說的“西歐道路,實際上主要以英國經歷為基矗因此這種以英國經歷為根底的近代化形式,也被稱為英國形式。這種形式表現了傳統經濟向近代經濟的成功轉變,而這個轉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因此英國形式的核心,也就是工業革命所表達的經濟變革。英國工業革命終究包括哪些內容?為什么可以發生?在過去的兩百多年中,一直是世界經濟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課題。學者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從而形成了許多不同版本的“工業革命說。這些版本隨著英國經濟史研究的進展而不斷被修正,因此人們對“工業革命的看法也

6、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目前為較多學者所承受的是迪安PhilisDean和諾斯DuglasNrth的觀點。迪安說:“工業革命一詞,一般用來指復雜的經濟變革,這些變革蘊含在由消費力低下、經濟增長速度停滯不前的、傳統的、工業化前經濟向人均產量和生活程度相對進步、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現代工業化開展的轉變過程。他接著指出:“這一轉變的性質,可以通過一系列互相關聯的變革來說明:1經濟組織變革,2技術變革,3工業構造變革。這些變革和既是原因又是結果的人口、總產值及人均產量即使不是立即、但是最終將實現的持續增長有著一定的聯絡。注解:卡洛奇波拉主編?歐洲經濟史?4卷上冊?工業社會的興起?第3章?英國工業革命?迪

7、安執筆,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9年,131頁。諾斯那么說:工業革命由組織變革和技術變革構成,是一個“組織變革和技術進步互相影響的過程注解:DuglasNrth,StrutureandhangeinEniHistry,。NrtnpanyNeYrk,1981年,158159頁。簡言之,工業革命近代工業化的實際開端,是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的轉折點。成功地表達這種轉折的經歷形式,就是英國形式。英國形式之所以在世界經濟史研究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因為在世界所有國家或地區中,只有英國是“自發地從傳統農業社會過渡到近代工業社會的惟一事例。雖然任何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都離

8、不開一定的外部影響,但是相對于其他任何國家或地區而言,只有英國的工業革命主要是在“自己完成的經濟循環笛福語的根底上發生的,從而帶有某種“自立性的色彩注解:日大河入曉南:?英國的工業革命?,中譯本,收于周憲文編?西洋經濟史論集?,臺灣銀行1984年印行。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那么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先行者特別是英國的影響,甚至是緊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法、德等國也不例外注解:在研究工業革命發生的特定條件時,法國經濟史學家克勞德福倫說:“法國不是這一革命的原發地,按照一個普遍發生于西歐的過程,工業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國輸入并向英國仿效的結果。德國經濟史學家克納特博查特也說:“不列顛的經濟開展對

9、德國的經濟開展產生了深入的影響。前引奇波拉主編?歐洲經濟史?4卷上冊第1章?17001914年法國的工業革命?福倫執筆和第2章?17001914年德國的工業革命?博查特執筆,2、66頁。至于更晚出現工業革命的國家或地區,其近代工業化受先行者的影響就更為宏大和明顯。由于英國在世界經濟史上的這種特殊地位,其經歷對于研究近代工業化的產生和成功的歷史,當然具有無可比較的意義。其次,英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成功轉變的經歷,與馬克思再消費理論所提醒的普遍規律相一致。根據這些規律,社會消費力的開展是社會再消費的擴大。雖然再消費存在于一切社會消費之中,但是在近代工業化以前,社會再消費主要是簡單再消費。

10、只有到了近代工業化時代,擴大再消費才成為社會再消費的主要特征。因此由工業化以前的經濟向近代工業化經濟的轉變,實際上就是以簡單再消費為主的社會再消費向以擴大再消費為主的社會再消費的轉變。而這個轉變,也就是工業革命。社會消費可以分為消費資料消費主要即重工業和生活資料消費主要即農業和輕工業兩大部類,而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在簡單再消費中,消費資料消費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根本上保持穩定。但在擴大再消費中,這種比例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資料消費所占的比重較前有明顯進步。因此在社會再消費迅速擴大的時候,消費資料消費擴大的速度往往比生活資料消費擴大的速度更快。正是因為如此,雖然一

11、般認為英國的工業革命以紡織業為先導,但實際上在這場革命中起更大作用的卻是重工業的迅猛開展,即所謂煤鐵革命。假如沒有這個煤鐵革命,工業革命是不能想象的。擴大再消費中兩大部類關系的變化,存在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傳統農業經濟向近代工業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但只有在英國表現得最為清楚。因此英國經歷在近代工業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當然也自不待言。從此意義上可以說,以英國經歷為根底的近代工業化形式,正是馬克思再消費理論所提醒出來的那些普遍規律的詳細化。假如我們在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問題進展研究時,不用英國形式作為表達這些普遍規律的詳細參照,那么我們又能用別的什么形式作為參照呢?這一點,對于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研

12、究也至關重要。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近代工業化并不可能背離上述普遍規律,另一方面那么因為我們認為中國的近代工業化不完全是一種外源性開展,換言之,在近代西方到來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與近代之前西歐相類似的開展,而這些開展為后來的近代工業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矗因此對于明清中國經濟的開展來說,使用英國形式作為最主要的參照不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轉貼于論文聯盟.ll.二英國形式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英國經歷所表達的社會再消費擴大的普遍規律,適用于對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的研究。換言之,無論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都必須遵循這些規律。過去不少學者認為一兩個重要工業部門特別是紡織業的開展就

13、可以導致近代工業化。這種看法因違背了這些規律,因此不能成立。因為英國經歷最完美地表達了這些規律,因此以英國經歷為根底的經濟成長形式即英國形式也就是這些規律最好的詳細化。在此意義上而言,英國形式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研究,確實具有普遍意義。這一點,在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研究方面也同樣適用。中國真正的近代工業化進程開場于19世紀后期,在江南最為成功。這個進程是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出現和開展起來的,而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這里不擬全面分析。從再消費的角度來看,西方對江南等地工業開展最重要的積極影響是,江南因此獲得遠比過去充足的煤鐵供給,從而打破了能源、材料的制約。同時西方還在江南建立了

14、一個近代機器制造業,使江南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重工業。這樣一來,有力地改變了江南社會消費的兩大部類中消費資料消費比重過小的狀況,從而使江南經濟得以按照馬克思擴大再消費理論所提醒的普遍規律開展,逐漸進入近代工業化時代。因此,英國形式所表達出來的那種再消費擴大的根本內容,在江南的近代工業化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然而,雖然以英國形式對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研究具有上述的普遍意義,但是作為一個詳細的歷史現象,英國經歷又有其特殊性。特別是由于只有英國是“自發地開展到近代工業化的國家,因此其經歷本身就非常獨特,不可能為其他國家或地區所具有。在此意義上來說,英國形式對研究其他國家或地區近代工業化的發

15、生并不具有普遍意義。假如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的發生情況都與英國完全一樣,那么我們在研究明清江南經濟開展問題時也就沒有必要以英國形式作為主要參照了。英國形式的特殊性,近年來已得到歐洲經濟史研究最新成果的證實。其中雷格萊EdardAnthnyrigley表述得最為清楚,而且也最具深意。他指出:近代工業化實際上是一個從“興旺的有機經濟advanedrganieny向“以礦物能為能源根底的經濟ineralbasedenergyeny的轉變,“要成功地擺脫有機經濟所受的制約,一個國家不僅需要那種一般意義的資本主義化,以到達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化,即越來越多地從礦藏中、而非從農業產

16、品中獲取原料,尤其是可以開發大批能源儲藏,而非依賴各種過去提供消費所需熱能與動力的可再生能源。英國經濟正是在上述兩種意義上資本主義化了的注解:E。A。rigley,ntinuity,haneandhange:theharaterftheIndustrialRevlutininEngland,abridgeUniversityPressabridge,1988年,115頁。歐洲其他國家或地區由于不具備后一條件,因此也難以自行出現工業革命。近代早期西歐先進國家荷蘭和法國的歷史就說明了這一點。“17世紀荷蘭和18世紀法國提供了真正工場手工業的典型注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17、年,419頁。荷蘭在17世紀曾是歐洲經濟最興旺的國家,但是本國不產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須從鄰國輸入。約翰奈夫JhnNef指出:從國外進口煤,不僅使荷蘭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價,而且使本國經濟置于外國商業政策支配之下。這與荷蘭工業長期停滯不前,以致喪失其原來的領先地位有重大關系注解:JhnNef,TheRiseftheBritishalIndustry,GrdgeRutledgeandSnsLtdLndn,1932年,234頁。法國在1763年以前,商業并不落后于英國甚至還略為領先,1780年時鐵產量3倍于英國。然而法國本身所產煤不能自給,需要從國外大量輸入,這為法國工業開展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18、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英國年產煤約1000萬噸,而法國卻只產70萬噸。受到影響最大的是鐵工業。1780年英國鐵產量僅為法國的13,而到1840年卻為法國的3倍以上。因此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煤缺乏是法國工業向需求有限并波動不定的奢侈品消費開展,而不能向英國那樣在有著大量而固定需求的大規模消費品消費方面大步前進,從而成為引起工業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注解:前引Nef書,126、234237頁;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中譯本,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282283頁。轉也正因為英國形式在歐洲并不具有普遍意義,所以查爾斯蒂里harlesTilly認為從18世紀中期的

19、情況來看,完全無法預見到19世紀的近代工業化:“假假設我們設想身處于1750年,不要理睬后來真正發生的事,而來想象當時的情況將來會變得如何,那么最可能預見到是城鄉勞動分工。但這種分工是:城市里聚集了歐洲的食利者、官吏以及大資本家,他們專力于貿易、行政和效勞,而不從事工業。還可以預見到農村有一個不斷增長的無產階級,從事農業與工業。注解:harlesTilly,FlsfapitalandFrsfIndustryinEurpe,15001900,轉引自王國斌?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歷的局限?,中譯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42頁。這種前景與其說與我們想象中的18世紀工業革命前后歐洲的情況相

20、像,倒不如說與明清江南的情況相像。許多歐洲經濟史學家雖然沒有運用馬克思的再消費理論來解釋為什么英國形式對歐洲大多數國家或地區不具有普遍意義,但是他們所指出的主要原因卻與馬克思理論所說明的情況相一致。例如雷格萊認為以“有機經濟為根底的近代早期的經濟開展和以礦物能源為根底的近代工業化,是以不同的內在邏輯而運作的。他指出:“古典經濟學家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限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的經濟成長道路,假設用一種成功的經濟來描畫,充其量只是一條漸近線。它決不表現為冪的形式,因為冪的形式已成為那些經歷了工業革命的經濟的標志。注解:E。A。rigley,TheLiitstGrth:althusandthelass

21、ialEnists,收于ihaelS。TEitelbauandJay。inter,eds。PpulatinandResuresinesternIntelletualTraditins,abridgeUniversityPressabridge,1989年。因此古典經濟學家所談的那種經濟增長與近代經濟增長之間,并無必然的聯絡。一般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化和以礦物能源大量開采使用為根底的資本主義化,兩者之間的聯絡最初是很偶爾的,并無因果關系注解:前引rigley,ntinuity,haneandhange:theharaterftheIndustrialRevlutininEngland,115頁。換言

22、之,即使是在英國,假如沒有煤鐵工業的重大開展,亞當斯密時代的工業開展也并不會導致近代工業化。因此格雷厄姆斯努克斯GraeeDnaldSnks等明確認為工業革命并非必然注解:他主編出版的一本新著,書名就叫?工業革命是必然的嗎??。見GraeeDnaldSnks,astheIndustrialRevlutinNeessary?RutlegeLndnandNeYrk,1994年。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英國形式對于其他國家或地區近代工業化的研究,假如從所表達出來的再消費普遍規律而言,它具有普遍意義;但是假如作為一種詳細的開展形式來說,它又沒有普遍意義。假如我們對英國形式做這樣的認識,就可以更好

23、地解釋明清中國經濟的開展。二江南道路:與英國形式相符還是相悖?根據上述對于英國形式的認識,我們來看一看這種形式是否與明清中國的實際相符。這里我們選取江南地區為例來進展分析,原因是在“近代早期的世界上,位于歐亞大陸兩端的英國與江南曾分別是歐亞兩洲經濟最興旺的地區特別是在工商業的開展方面。因此把英國形式與江南現實進展比較,自然很有意義。一英國形式不適用于明清江南如前所述,近代工業化發生的本質,是社會消費兩大部類比例關系發生重大改變,即消費資料消費迅速擴大表現為重工業的快速成長,導致它在社會消費中所占比重明顯上升。近代早期英國的情況正是這種社會消費構造轉變的最好例證。以煤鐵工業為主干的重工業急劇開展

24、,使得重工業在英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16世紀后期與17世紀初期,煤已與谷物、羊毛并列成為英國三大主要產品。而到17世紀后期和18世紀前期,據當時人說,英國鐵消費按其重要性在各工業部門中已名列第二位注解:前引Nef書,171頁。應當強調的是,直到工業革命發生后半個世紀的1805年,英國鋼鐵工業的年凈產值也僅與棉工業一樣而略低于毛工業見PhilisDean與。A。le,BritishEniGrth,16881959:TrendsandStruture,abridgeUniversityPress,abridge,1969年,223頁。因此18世紀前期的情況是很值得注意的。法國人梯奎Ti

25、quet于工業革命前夕1738年對英國經濟進展了考察,把煤稱為“英國財富的最大來源,并說:“人們特別是熟悉英國商業的人們使我確信:鐵工業以及鐵、銅制品所雇用的工人和所產生的利潤,同羊毛業同樣多注解:前引Nef書,171、187、222頁。參閱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001850年?第10章,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煤鐵消費的開展成為工業革命的根底注解:諾拉斯干脆把工業革命定義為“所謂工業革命,其中包括六個互相關聯的大變化和開展,即機器制造業的開展、鑄鐵業的革命、紡織機械的運用、化學工業的創造、煤炭工業的興旺和交通手段的進步諾拉斯:?英國產業革命史論?,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15頁。而在這六大變化與開展中,煤炭消費就占了兩個,其余幾個也以煤炭消費的開展為前提。維貝爾一再強調煤和鐵在工業革命中的“主導作用,甚至說:“現代資本主義的成功是由煤和鐵決定的,假如沒有煤鐵消費的開展,“這個制度會遭到什么,歐洲又會遭到什么,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注解:。維貝爾:?世界經濟通史?,中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第4編標題及258259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