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版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_第1頁
2022年新版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_第2頁
2022年新版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_第3頁
2022年新版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_第4頁
2022年新版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地理試卷質量分析(一)學科評價原則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地理學科試題具有較好的導向功能,命題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原則(實驗稿),嚴格按照部頒地理課程原則和省頒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地理),以及泉州市的教學實際命題,試題遵循以學生為本,立足基本,注重能力,難易適中的原則,做到思想性、科學性、技術性的統一,試題對深化素質教育、指引初中地理教學具有較好的指引性。二、試卷基本狀況分析:1、試卷形式:試卷題型為選擇題和綜合題,綜合題型中涉及填空題、簡答題、讀圖分析題。2、試卷容量:本次考試采用書面閉卷答題的考試方式,試卷卷面為6開紙6頁編排。滿分100分,考試時

2、間60分鐘。試卷題量為兩大題:選擇題40題(40分)、綜合題5題(60分)。閱讀量字數約3000個字,答題數約150個字。3、試題內容構造:按省初中畢業生地理科學業考試闡明規定的內其中地球和地圖約占20%,世界地理約占25%,中國地理約占45%,鄉土地理約占10%。4、試題水平目的:試題中基本知識方面的懂得(理解)與技能方面的初步學會占約80分,理解部分約占10分,知識方面的掌握(應用)與技能方面的學會約10分,基本符合8:1:1的命題規定。三、試卷特點分析:(一)總體特點:1、圖文并茂,主題鮮明,凸顯地理學科特色。本卷保存了近年來的風格,圖、文、表融為一體,試題圖文并茂。全卷圖文資料共15圖

3、,有區域地圖、景觀圖、圖表資料、時鐘圖、車牌號示意圖等類型,多樣活潑。選擇題有兩題是一圖多問、綜合題更是以讀圖為切入點進行設問,充足運用地圖語言呈現試題內容。2、設立情境考察地理知識、地理能力。試卷通過把初中最基本的地理知識融入到社會生活中的有關試題中,考察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作答,這種情境設立使試題較為生動和活潑,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感知地理的實用性、生活性,體既有用地理和生活地理的新課程理念。這種情境試題很受師生們的歡迎。如選擇題第7題:通過賓館時鐘鐘點不同、冬夏季節變化和太陽光照不同等自然現象來設問地球運動的成果這一自然現象。又如第43題綜合題,以“國內奧運

4、火炬傳遞籌劃路線”為背景,考察火炬線路通過的重要地形區、通過的省區和自然景觀的變化及其成因的探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3、不回避重點內容,注重考察地理主干知識。試題根據地理課程原則,力求達到新課程三維目的的全面考察。考察的內容都是初中地理課程中最重要的基本知識點。如綜合題41題,南、北美兩大區域的比較,突出考察兩大洲的重要自然地理特性,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兩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世界最大平原和世界最長山系等內容,這些地理知識都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地理知識。4、著重考察學生地理的學習能力。試題淡化記憶,突出能力,同步根據課標規定,記憶知識重點考察34個省級行政區

5、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重要的山脈等地形名稱。其她則重在分析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重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分析、比較、遷移、綜合等,考察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過程,以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和評價實際問題的能力。讀圖能力、問題探究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是學生最基本的能力規定,本份試題在考察學生從地圖、文字材料中獲取和解決信息,運用圖文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規定方面尤為突出。5、區域比較的學習措施滲入于試卷當中。通過區域比較來考察區域特性,是本試卷的一大亮點。從世界地理的南、北美洲的比較、埃及和印度兩個文明古國的比較,到中國地理部分的東西部比較以及南方和北方

6、的比較,最后的鄉土地理泉州農業規劃區域的對比,都體現了地理學科基本的學習措施區域比較法。通過比較的方式突出了區域的地理特性,體現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點。6、突出鄉土性和時代性也是本份試卷的一大特色。綜合題44題有關長江沿岸七省市的廢水排放調查成果,緊扣國內節能減排這一時代主題,使學生樹立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有機滲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教育,體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第45題以泉州農業規劃圖為例闡明家鄉自然條件對農業區域布局的影響。以鄉土地理為載體,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7、關注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性發展觀。引導學生學而踐行,增強社會責任感,增進學生樹立對的的價值觀,科

7、學全面的發展。通過閱讀有關資料與圖表獲得有關信息,讓學生對有關資源、社會、生活地理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在此基本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建議,呈現價值取向。8、試題同步也注重了初高中的知識點、學習措施與學習技能等方面的銜接。試卷中有的試題側重于綜合運用能力考察,凸顯了本卷的辨別度。如經緯網的判讀、選擇題中檔高線題組的設計、通過北美地形剖面圖來分析其地勢特點等,這些考察內容都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所必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這必將為高中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本。(二)試題案例分析:(1)第1-6題,考察世界地理知識,懂得基本的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歐洲西部的基本地理知識,理解“溫室效應”。(2)第7-10題,理解地

8、球運動的基本知識,以及學會解釋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3)第12-13題,設立情景考察天氣符號和根據需要選擇對的的地圖。(4)第15-16題,理解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密切聯系,闡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5)第20-27題,理解中國的人口、 民族、河流、氣候以及中國的重大的建設工程。(6)第28-30題,懂得國內地理區域的自然特性。(7)第32-33題,理解地震知識,懂得在地圖上辨別方向。(8)第36-39題,通過一題多問,懂得判讀等高線地形圖。(9)第41題,讀圖結識南、北美洲,說出南、北美洲的半球位置,巴拿馬運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從地圖中指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亞馬孫平原和科迪勒拉山

9、系,運用經緯網擬定某一點的經緯度位置。指出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根據地形剖面圖判斷并描述北美地勢特性。(10)第42題閱讀資料和地圖,比較埃及、印度兩個國家的海陸位置。重要的地理事物蘇伊士運河。運用降水量柱狀圖和氣溫曲線圖讀出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規律,比較兩地的氣候差別,分析季風對降水的影響。根據地圖信息分析歸納地理事物-埃及的都市和文化古跡分布規律。呈現三幅典型景觀圖,判斷其所屬的國家,使試題更顯活潑。(11)第43題,以“奧運火炬傳遞部分路線”為背景。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闡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同步考察該路線通過的省級行政區和地形區,以及沿途景觀的變化及其變化的主導因素。(12)第4

10、4題,以 “長江行動”為背景,呈現地圖與信息, 結合文字材料,綜合考察閱讀、運用地圖能力和概括能力、考察中國的省級行政區、武漢鋼鐵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概括歸納節能減排等知識,滲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本題重點考察學生從圖表信息和文字材料信息中提取信息、整頓信息的能力。(13)第45題,以鄉土地理為載體考察學生閱讀能力、讀圖能力、概括能力、信息的解決能力,理解家鄉農業的發展規劃。以農業區劃為例闡明家鄉自然條件對社會經濟、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影響,并協助學生樹立對的的資源觀、環境觀和人文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發展家鄉的良好情操。四、泉州市初中地理畢業、升學考試成績。

11、表一:網上閱卷全樣記錄參照人數選擇題得分綜合題得分總分及格率優秀率11282133.5844.4177.9980.94%55.76% 表二:全市成績分布記錄:地理ABCD平均分及格人數及格率優秀人數優秀率報考人數鯉城373258119539886.88 450890.92%373275.27%4958晉江1180935161525286080.81 1685084.29%1180959.07%19990惠安87492174929187282.29 1185285.27%874962.95%13899南安1375244772083521377.17 2031278.17%1375252.93%2

12、5983安溪717731341629427772.12 1194071.46%717742.95%16709永春42571241662188475.45 616074.93%425751.78%8221德化30811014500139675.89 459575.45%308150.59%6090石獅27951153600143873.42 454874.14%279545.57%6134泉港37461200607137277.80 555379.23%374653.45%7009豐澤280842215629286.77 338690.51%280875.06%3741洛江10133932065

13、0373.18 161273.54%101346.21%2192全市記錄629191930590922150578359131679.46%5475%114926五、答題狀況分析(一)選擇題選擇題共40小題,每題1分,市區全樣記錄得分33.58分得分率為83.95%.重點考察學生發展所必須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識與技能、地理學習措施與能力。得分率較低的有7、8、33、37、39題。第7、8題錯誤率較高的因素有:審題不認真,對試題設立的情景沒有理解透徹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沒能辨別清晰,因而兩題答案混淆了。第33、39題有些考生方向的概念辨別不清晰,導致方位的判斷失分較多。第37題失分人數較多,

14、因素是考生對山地的五種基本地形等高線的判斷還是沒有靈活掌握,固然這也是教學的一種難點。(二)、綜合題綜合題共5題,60分,全市平均得分44.41,得分率為74.02%。綜合題側重于地理能力考察,即讀圖、綜合分析歸納能力,以及信息解決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等。第41題,閱讀南北美洲地圖和沿北緯40北美洲地勢剖面圖回答問題。重要考察區域地理的知識與學習措施,規定學生會閱讀地圖,從圖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且讀圖分析歸納地理規律,同步把地球和地圖的部分知識也穿插在這一題當中來考察。這題平均得分為8.66得分率為72.1%。從重要的失分點來看:(1)東、西半球判斷沒有掌握好、“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

15、混淆;(2)“科迪勒拉山系”許多學生寫為“安第斯山”,山系和山脈混為一談,有的學生“科迪勒拉”有少寫其中一字的如“科迪拉”,尚有寫錯別字如:“迪”寫成“笛”。根據評卷原則,圖中已經也有明確標明的地理名詞學生寫錯了,改卷時視為錯誤答案;(3)經緯度書寫不規范,仍然存在諸多差錯,有的東西經、南北緯分不清,有的把字母寫在前頭如:S23.5、 有的學生落掉“”,這樣失分很可惜。(5)這一小題考察的是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對的答案是冬季,同窗的答案除了對的答案之外 “春季、秋季、夏季”三個錯誤答案均有浮現。(6)地勢的分析歸納錯誤率更高,有的同窗把地勢和地形混為一談概念分不清晰,寫成“西部高原、中部平原”,

16、沒有答出地勢特性,答出“西高”的比較多,不少人把“中部低”答為“中部平”和“中部底”。從學生答題狀況看學生讀圖分析、歸納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區域地理的學習措施、知識的遷移能力必須強化,地理專用名詞強調書寫。第42題,讀埃及和印度兩國有關地圖,回答問題。綜合考察讀圖能力,埃及和印度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通過閱讀氣候數據圖表比較兩國的氣候,說出其影響因素。本題平均9.61分,得分率73.9%,重要錯誤:(1)錯別字較多,阿拉伯的“阿”寫成“啊”,有的把地中海和阿拉伯海填寫的位置對換,也有的學生把“地中海”寫為“紅海”闡明學生沒有養成認真閱讀地圖的習慣,粗心大意連字都抄錯。(2)蘇伊士運河寫成巴拿

17、馬運河;(3)失分多,重要的因素有:“旱雨”寫為“春夏”或者“春秋”兩季,語言描述不精確受地形 影響,錯誤率高,不少人寫為海陸因素。(4)考生回答不夠到位,如:尼羅河兩岸或者尼羅河東岸、尼羅河西岸、尼羅河周邊某些地區、沿海。闡明學生讀圖歸納能力差,回答沒到位,得分率低;(5)得分率較高,但是也有的學生沒按規定填寫字母而失分,填寫的是中文圖名甚至有的寫“甲、乙、丙”。第43題,讀“奧運火炬傳遞部分路線”示意圖,回答問題。考察“奧運火炬傳遞部分路線”通過的省級行政區和地形區、景觀的變化以及中國南方、北方分界線。平均得分9.81,得分率75.5%。得分率較低,具體狀況:(1)秦嶺淮河浮現錯別字,寫成

18、泰嶺 ;(2)將烏魯木齊的“齊”寫成“其”或“奇”、也有錯寫成是“呼和浩特”;(3)天山有的學生錯覺得是昆侖山,河西走廊失分較多;(4)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景觀的判斷錯誤率較高,第(5)小題導致景觀差別的主導因素不少同窗答錯C地形因素,得分率較低。反映學生對課標規定要熟記的行政區劃、中國重要地形區掌握不牢固。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較差,此后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第44題,以 “長江行動”為背景來呈現地圖與信息, 結合文字材料,綜合考察閱讀、運用地圖能力和概括能力,考察中國的省級行政區、武漢鋼鐵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概括歸納節能減排等知識,滲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平均得分8.96,得分率74

19、.75%。失分狀況如下:(1) “三峽工程”有的寫成“山峽工程”,“東海”寫成“渤海”或者“上海”;(2)輕重工業劃分不清晰,湖南的簡稱“湘”寫成是“湖”或“沙”;(3)“海陸交通以便”濫用,武漢不是沿海都市,礦產資源豐富有的寫成鋼鐵資源豐富; (4)簡樸的讀圖題居然有的學生把重慶的“慶”寫錯為“廠” 或“廣”、把里頭的“大”字寫成“犬”;第(5)小題,學生審題不清晰,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成果答案五花八門,浮現了“GDP廢水”、“水污染”、“長江人不講衛生,亂扔垃圾”、“見一種抓一種,罰款、坐牢”等等答案。闡明考生讀圖歸納能力較為單薄,地理專業名詞掌握不牢固,沒有理解題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有用的信

20、息能力較差,語言歸納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第45題,以鄉土地理為載體考察學生閱讀能力、讀圖能力、概括能力、信息的解決能力,理解家鄉農業的發展規劃。本題平均得分7.36,得分率73.6%。失分的因素看:考生信息的篩選,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讀圖概括能力存在局限性,學生理不清地理概念和地理專業術語,不能用地理思維、地理語言來體現,解決地理問題。如“水土保持”,學生會答成“水土保護”、“保持水土流失”;材料中并未提及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有不少學生答題時不看材料,憑空想象;再如第(1)小題,有學生答“西”或“東南”方位判斷出錯。第(2)小題,平原地形有的答成是丘陵和山地等。第(3)小題地形因素學生的錯答

21、成是海陸因素,也有的地形的“形”寫錯別字“型”。這些問題反映學生讀圖能力有待于提高,此后教學當中有必要強化訓練。綜合以上的分析,從答卷的狀況看,學生在課程原則所規定的地理基本知識與技能、基本的地理學習分析綜合能力、地理的學習措施、地理語言體現以及終身學習有用的學習措施等方面的培養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六、問題分析及對此后教學和考試工作的建議(一)問題分析 今年泉州試卷的基本風格和去年保持一致,試題題量和去年相稱,難度設立更接近省考綱8:1:1的規定。全市的整體平均成績比去年有所提高,闡明全市地理教學水平上了一種臺階。目前泉州各個縣區都進入了課改,考卷注入了新課程的理念,體現了新課程原則的規定

22、,能基本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考試意義來說達到了預定的目的.既達到了普及教育的原則又具有選拔功能,固然仍存在某些教學問題需要此后解決、完善。1、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對地理學科不夠注重。學校、家長不理解地理學科的專業特性,存在誤區:仍然把地理當成是小六科,教地理、學地理最容易了,本地理教師最舒服等等。存在著到總復習時突擊背背即可的心態,未能在平時教學打好“雙基”,培養地理學習能力,掌握地理措施,導致理解應用能力存在局限性。2、教學當中對課程的三維目的規定貫徹不夠到位。學生的地理能力培養有待于提高,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靠平時的日積月累。在教學中只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

23、生技能的培訓,致使學生分析綜合能力過差。平時忽視地理表述能力的培養。3、基本的地理名詞沒有掌握好。新課程下的考試強化能力考試,弱化記憶的知識,但是并不與否認記憶,基本的地理事物名詞還要強調記憶。4、偏遠的學校地理專任教師欠缺,師資力量局限性。今年從師資隊伍看,有的縣區地理專任教師欠缺,導致地理教師的工作強度太大,不可避免影響了教學質量。(二)對地理教學和學習方面的建議考試評卷過程中暴露出學生基本知識還不夠夯實,地理學習措施沒有靈活掌握,知識遷移能力低,在此后的教學中需進一步鞏固雙基,同步更應當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當成教學重點。1、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教學,突出地理圖象的學

24、科特色。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等圖像信息,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習的“第二雙眼睛”。學會閱讀、使用和繪制地圖,從地圖上獲取信息,通過地圖判斷地理事物的互相聯系,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及其規律,這是地理學科教學的特色。2、注重基本知識的學習、加強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因課改而丟棄基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基本,培養技能,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不要雙基,沒有夯實的地理知識及地理技能。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步應教給學生措施,聯系實際,培養技能,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運用地理知識解決身邊問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能力目的是通過教學中的學法來完畢的,指引學生整頓出基本

25、知識,總結出知識規律,構建知識網絡。學會運用知識,逐漸形成綜合能力。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也更能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強調地理知識間內在聯系,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性。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別和聯系,強調地理因素之間的作用,強調區域間的各地理因素的聯系以及互相影響。3、注重學習措施指引,注重思路點撥,反對題海戰術。 初中學生形象思維、簡樸記憶方面能力較好,而邏輯推理、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還不成熟,對于已學知識的遷移應用,以及通過閱讀地圖和文字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去回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較弱,許多學生往往理不清答題思路,地理體現的組織能力也較差。因此,在

26、進行適量的練習訓練基本上,應加強答題措施和答題思路的指引,規范學生用科學性的學科語言進行答題,以提高學生的地理體現能力。教師要精選資料,要設計貫徹訓練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思想的習題,并在練習中注意設立有訓練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在解題中理解考試命題的原則及思路,研究題目類型,揣摸解題措施,從而掌握各類題目的基本特性及解答規律,不斷在解題的過程中總結措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4、注意加強地理專用名詞書寫訓練。從評卷過程看,地理名詞錯別字不少,平時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要注意加強書寫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書面語言的體現能力,規范學生平時的書寫5、加強地理解題技巧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考試不必要的失分,提高

27、成績,在平時教學和復習教學中,建議根據學生的練習反饋狀況,要通過解題技巧的解說和進一步的訓練,以切實提高學生在審題時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思考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述和書寫時的條理性、邏輯性和規范性。(三)考試改革的建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測、分析、解決地理現象及有關問題時培養愛好和情感,涉及在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探究意識與研究措施,以及獨立自主的解決社會問題的科學體驗和人文感悟,以提高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這些是地理中考命題改革努力體現的新方向。1、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倒”或“挫傷”她們,

28、而是讓她們通過考試發現局限性并及時彌補,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考試的過程,就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2、關注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加強命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地理學習所形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課程原則的基本理念,老式考試中那種抽象的、孤立的試題,缺少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不利于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3、注重學生對解決地理問題能力和過程的評價。以能力立意,綜合考察學生各項能力。注重考察地圖、圖表資料的解讀和運用能力。關注地理素養、關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式的培養。4、人地關系理論在試題當中仍然重要。人地關系理論

29、是地理學最基本的理論和核心內容。加上目前倡導建設和諧社會,那更要強調人和自然和諧的發展。因此考試也該更多的體現這一方面的內容。5、力求突出導向作用。中考地理命題具有“引導教師改善教學和學生學會學習”的導向功能。考試要真正起到對的導向作用,通過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從試題創設的情境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收集有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問題,既考察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我們此后命題要合理設計探究性和開放性試題,鼓勵創新,體現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滲入“環境與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附: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地理科雙項細目表題號重要考察內容相應課

30、標規定目的規定難度系數分值1國內人口世界第一說出國內人口的特點懂得易1分2澳大利亞的經濟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事例懂得易1分3歐盟說出重要的國際組織懂得易1分4歐洲西部飲食習慣與發達的畜牧業關系區域環境對生活方式的影響懂得易1分5歐洲西部最典型的氣候類型說出某一地區的氣候類型懂得易1分6溫室氣體闡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懂得易1分7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用事實闡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應用易1分8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用事實闡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應用易1分9地球自轉的周期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懂得易1分10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懂得稍難1分11天氣和氣候的區別懂得“天氣”和“氣

31、候”的區別懂得易1分12天氣符號辨認天氣符號舉生活實例,闡明天氣對生活的影響理解中1分13選擇泉州旅游圖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初步學會易1分14江西的簡稱記住國內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懂得易1分15臺灣海峽臺灣省的自然環境懂得易1分16臺灣與福建的文緣關系闡明臺灣自古以來是祖國的領土懂得易1分17福建的重要地形運用圖表資料歸納區域的地形特性初步學會易1分18選擇合理的運送方式比較不同交通方式的特點初步學會易1分19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懂得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初步學會易1分題號重要考察內容相應課標規定目的規定難度系數分值20國內人口的基本國策說出國內人口國策懂得易1分21壯族是國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國內人口

32、最多的少數民族懂得易1分22國內地勢對河流、交通、水能的影響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關系,地形和河流的互有關系懂得易1分23國內大多數外流河注入太平洋國內大多數外流河注入的海洋懂得易1分24國內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說出黃河的概況懂得易1分25南水北調工程運用實例說出國內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懂得易1分26國內的氣候特點說出國內重要的自然特性懂得易1分27漠河是國內冬季最冷的地方說出國內氣候環境懂得易1分28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特性區域的自然特性懂得易1分29國內南方重要糧食作物國內地理單元自然環境對生產的影響懂得易1分30水對西北地區農業生產影響國內地理單元自然環境對生產的影響懂得易1分31非可再生資源的判斷舉例闡明自然資源的類型理解中1分32經緯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