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哲學思想_第1頁
朱熹哲學思想_第2頁
朱熹哲學思想_第3頁
朱熹哲學思想_第4頁
朱熹哲學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宋明理學之朱熹集大成理學思想1我們組簡介成員:王 才1001403135羅祖龍1001403106甘成峰1001403109班級:營本101班制作時間:2013年3月20日2朱熹簡介朱熹 字元晦 號晦庵 11301200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古屬安徽徽州),出生在福建南劍(今南平),十四歲遵父命從師于胡原仲,劉至中,劉彥沖等,十八歲舉于鄉,十九歲中進士第。1193年任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修復岳麓書院。 他是理學集大成者,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周易本義、太極圖說解及語類、文集等,是研究朱熹哲學思想的主要資料。3一、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一)理與氣1、理是宇宙萬物的

2、本體朱熹“理”的特點: 它先于并決定于天地萬物而存在。 理超越于天地萬物之上,是永恒的,不生不滅的存在。 理是客觀自然的存在,無情意,無造作。 4一、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一)理與氣2、理氣關系朱熹認為: 理本氣末。理決定氣,而不是相反。 理在氣中。理先氣后5一、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二)氣與物 朱熹把氣比作萬物的種子,氣生萬物如同種子生物。也就是說,萬物都是由氣產生的。氣有陰陽二種因素:陰陽二氣的運動變化就產生萬事萬物。6一、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三)理與物 朱熹認為,萬物由氣構成而以理為根據,理是萬物的本質。物物各有一理,而萬物又只是一理,從根本上說,理與物的關系,即本體之理與具體事物之理

3、的關系。他用“理一分殊”來說明這一點。 理一是體,分殊是用。 理一是一,分殊是多7二、格物致知的先驗論 格物致知不僅是朱熹認識論的主要命題,而且是他哲學體系結構中“物理”環節的一個重要方面8二、格物致知的先驗論(一)格物,朱熹把格解釋為至或格,即要到達事物的極至,窮盡事物本然之理。格物的主要方法是誠敬 認識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格物之目的是窮理,窮理的實質則是要探究天理人倫,即社會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則,9二、格物致知的先驗論 (二)致知,致就是推致的意思,致知即把我已有的認識知識加以推廣,從此物推及彼物,從已知推到未知,從有窮推向無窮。 10二、格物致知的先驗論(三)格物與致知的關系:

4、朱熹認為,格物與致知是認識的不同階段,既相互區別,又相互統一。二者的區別:第一,二者是全體與部分的關系;第二,認識的角度不同,致知是就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 第三,認識的方法不同,格物是積習,致知是頓悟。二者的統一: 格物致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窮究事物理的過程,同時也是印證我心中固有之理的過程,還是把我心固有之理推廣開來的過程。 11三、一分為二的辨證思想 及其形而上學的歸宿1、 統一是對立的統一。2、對立是統一中的對立 。12四、人性論和理欲觀(一)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 : 天命之性是人性的理性因素,而氣質之性則是人的感性因素。在他看來,天下無無氣之理,亦無無理之氣,理氣相依不離 。理是天命之性,氣則是氣質之性。主張天命之性是純粹至善的理,而氣質之性別則是理與氣雜而言之。因此,天命之性純善無惡,而氣質之性則有善有惡。后者是惡的根源。 13四、人性論和理欲觀(二)明天理,滅人欲 1、天理是三綱五常等封建道德原則。 2、人欲即是人的自然情欲。3、天理與人欲的關系。第一、天理人欲相互聯系,處于一個共同體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