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屆中考科學第一輪復習 第38講 人類生存的地球。第 38 講人類生存的地球第四部分 地球和宇宙專題一地殼的運動專題二地球上的水體內容索引實驗探究與學科素養專題一地殼的運動返回基礎知識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由外向內地球內部可分為:_、_、 _三層。_和_ (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地殼梳理地幔地核地殼地幔頂部2.地殼是變動的:3.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_和_。 (1)火山:地球內部灼熱_沿地殼薄弱處噴出地表的現象。火山噴發是地球內部物質和能量驟然強烈釋放的一種形式。全世界各類火山共有2500余座,主要分布在_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
2、。(2)地震:地殼巖石在_的作用下,發生_或_而引起的震動現象。震級大的地震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巨大能量,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等災難。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_一帶。我國正處于兩大地震火山帶的交界處,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巖漿火山環太平洋地球內力斷裂錯位地中海喜馬拉雅山4.提高防震減災能力:首先要提高地震預報能力;其次要提高各類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開展防震減災宣傳,進行應急疏散演練;發生地震時要迅速撤離到空曠處,或立即躲避在課桌椅或結實物體底下,或廚房、衛生間等狹小空間。5.板塊構造學說:地球的巖石圈由_大板塊組成,即太平洋板塊、 _、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
3、極洲板塊,這些板 塊漂浮在_上,相互不斷地發生_或_。 (1)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板塊的_或_。板塊的碰撞形成了_,如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升高;板塊的張裂形成_,如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斷加寬。 六亞歐板塊軟流層碰撞張裂碰撞張裂山脈裂谷和海洋 (2)板塊與地殼活動特點: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_處,地 殼比較活躍。 6.假說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作用:在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中,大膽地提出了假設:2億3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以后逐漸分裂,“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陸分布的格局。在此假說的基礎上,又經過許多科學家共同努力,終于形成了板塊構造學說,雖然板塊構造學說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進
4、一步研究,但說明了科學假說的重要性。交界7.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1)影響地形變化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冰川、波浪、生物等,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2)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的特點:削低_,填平_,使地表趨于_。風力流水高山深谷平坦命題點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地殼、地幔和地核)1.(2017杭州)1864年凡爾納的小說地心游記激起了人們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的圈層是()A.地核地幔地殼 B.地幔地核地殼C.地殼地幔地核 D.地殼地核地幔C答案 解析
5、命題規律探究解析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由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12345678910命題點2地殼是變動的2.(2017臺州)科學家在浙江某山區發現大型海綿生物化石群,海綿是一種海洋生物。(1)下列能支持海綿是生物的證據有_(選填字母)。 A.由細胞構成 B.能繁殖后代 C.能在水中運動 (2)海綿生物化石的發現,說明很早以前這里曾經是海洋。這種海陸 變遷是_的結果。A、B答案 地殼變動12345678910命題點3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 3.(2017衢州)今年4月12日,浙江臨安發生4.3級地震,我市有輕微震感,下列有關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B.現代科學技術
6、已能準確預報地震C.發生地震時趕快乘電梯逃離D.所有的地震都會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失答案 解析解析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火山和地震。A12345678910命題點4關注人類如何提高防震減災能力4.(2017麗水)2017年以來,我省磐安、臨安等地都有地震發生。地震發生時,選擇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A.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B.室外的人跑到樓內躲避C.迅速遠離高壓電線和陡坡D.高樓層的人們應立刻乘電梯撤離答案 解析解析地震發生時,第一要務是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迅速遠離高壓電線和陡坡,可以遠離危險要素,讓自己相對處于安全的環境是正確的。C12345678910命題點5說明
7、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5.(2017長沙)下列現象能說明海陸變遷的是()A.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B.在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C.極地地區的酷寒、干燥、烈風D.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答案 解析解析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說明臺灣海峽原來是陸地,屬于海陸變遷;極地地區的酷寒、干燥、烈風,是由于緯度等因素造成的;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是因為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B12345678910命題點6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6.(2016臺州)目前能較好地解釋火山、地震等地殼變動現象的學說是()A.大爆炸宇宙論 B.大陸漂移學說C.海底
8、擴張學說 D.板塊構造學說 答案 解析D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或張裂拉伸,或碰撞擠壓,易形成火山地震。123456789107.(2015紹興)2015年4月25號(農歷三月初七),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70多次,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與我國西藏接壤,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本次地震成因是亞歐板塊和_板塊碰撞的結果,當天晚上的月相是_ (選取序號)。答案 印度洋B12345678910命題點7領悟假說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作用8.(2017湖州)20世紀初,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意外地發現大西
9、洋兩岸的輪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大陸是漂移的。之后通過努力尋找證據,于1915年正式確立“大陸漂移說”。19601962年,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對大洋中脊(海底山脈)的研究發現,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越來越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海底擴張說”。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展,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12345678910請回答:(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 之中,板塊的_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碰撞和張裂(2)下列現象不能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的是_。
10、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C.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BC(3)有人認為“板塊構造學說”是解釋地殼運動的完美理論,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_不對,板塊構造學說還需要檢驗、完善和修正。12345678910命題點8知道流水、風、冰川等是影響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知道外力 作用對地形影響的特點 9.(2016溫州)如圖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常見的一種地貌,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A.流水 B.冰川 C.風力 D.生物答案 解析12345678910解析外力作用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流水侵蝕作用常常形成溝谷(V型)、瀑布和峽谷;流水堆
11、積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現為侵蝕和搬運,在下游表現為堆積)。風力侵蝕作用形成風蝕蘑菇和風蝕洼地;堆積形成沙丘和沙垅(風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表現顯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歐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蝕地貌常有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柱、海蝕平臺和海蝕拱橋(通常分布在石質海岸)。12345678910命題點8知道流水、風、冰川等是影響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知道外力 作用對地形影響的特點 9.(2016溫州)如圖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常見的一種地貌,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A.流水 B.冰川 C.
12、風力 D.生物答案 解析C1234567891010.有關內、外因素敘述正確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形成的,因為內力作用使地 表變得高低起伏 C.內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D.干旱地區的外力因子是冰川,濕潤地區主要是流水12345678910答案 解析解析流水、風、冰川等是影響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濕潤地區主要是流水,干旱地區的外力因子是風。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的特點: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使地表趨于平坦。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地球上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是某些地形的
13、形成以內力作用為主,而另一些地形以外力作用為主。1234567891010.有關內、外因素敘述正確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形成的,因為內力作用使地 表變得高低起伏 C.內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D.干旱地區的外力因子是冰川,濕潤地區主要是流水A返回解析答案12345678910專題二地球上的水體返回基礎知識1.水體的分類:按水中無機鹽的濃度分為咸水(約占97.47%)和_(約占2.53%);按水的狀態可分為_水、液態水、氣態水;按水的分布情況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_水。梳理淡水固態大氣2.自然界中的水
14、循環:水循環的意義:使陸地上的_不斷地得到更新和補充。淡水資源3.水資源的分布: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地區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水資源則比較貧乏。據統計,全球約有60%的地區水資源缺乏,供水困難。我國是一個缺水較為嚴重的國家,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擁有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4.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點:空間分布上很不均勻,表現為_多_少,_多_少;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衡,表現為_季豐富,_季欠缺,江河徑流量年際變化_。 東西南北夏冬大5.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措施:(1)充分利用當地的水資源,節約用水,避免浪費和污
15、染;(2)改變水循環路徑,進行跨流域調水,解決某些地區的缺水問題;(3)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4)積極開發新技術,將海水淡化利用等;(5)污水的處理和無害化排放;(6)中水的循環利用。命題點1水體的分類1.地球上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水體,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 咸水等,其中占地球總水量最多的是_水。答案 解析命題規律探究解析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水體中,海洋水占96.53%。海洋(或“海”)12345678命題點2自然界中水循環的主要環節 2.水循環包括三個循環,在其運動形式中,下面哪項是完全在陸地上進 行的() A.降水 B.輸送 C.蒸發 D.徑流D答案 解析解析徑流包
16、括地表徑流、地下徑流,完全在陸地上進行。12345678命題點3我國水資源的分布 3.(2016廣元)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A.夏秋多、冬春少B.均勻分布C.內陸多、沿海少D.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答案 解析解析我國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導致我國水資源東多西少、南多北少。D12345678命題點4關注世界和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4.(2015懷化)2015年4月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簡稱“水十條”),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據此回答。(1)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
17、多,西南少C.東南多,西北少 D.東北多,西南少答案 解析解析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或東南多,西北少)。C12345678(2)導致水資源不足和用水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說法中與此無關 的是() A.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B.水污染、水浪費嚴重C.人類對淡水的需求量增大D.興修水利工程答案 解析12345678解析我國水資源的狀況不容樂觀。由于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夠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資源受到污染和破壞,能夠有效利用的水資源就更少。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人們對淡水的需
18、求量增大,進而加劇了用水的困難程度。我國大部分城市存在著供水不足的問題,有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興修水利工程,能在相當程度上調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是解決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12345678(2)導致水資源不足和用水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說法中與此無關 的是() A.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B.水污染、水浪費嚴重C.人類對淡水的需求量增大D.興修水利工程答案 解析D123456785.關于陸地水及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所有的水體,開發利用后,都能很快 地恢復如新 B.冰川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很少,不屬于水資源
19、C.目前冰川作為淡水資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層地下水也利用率極低D.世界和中國陸地水資源分布,一般說來都是比較均勻的答案 解析12345678解析本題考查水資源的概念判斷、冰川水資源分布與利用、全球水資源和中國水資源的分布的總體特點和水資源的利用特點等。由于水資源包含一個廣義的范圍,因而冰川應屬于水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于各種客觀的原因,人類對冰川、深層地下水的利用程度很低,從而判斷B錯誤、C正確。世界和中國的水資源分布均存在較大差異,判斷選項D錯誤。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環境的極限,就會形成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是極難恢復原來的狀態的,所以選項A也是錯誤的。123456785.關于陸
20、地水及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所有的水體,開發利用后,都能很快 地恢復如新 B.冰川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很少,不屬于水資源C.目前冰川作為淡水資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層地下水也利用率極低D.世界和中國陸地水資源分布,一般說來都是比較均勻的答案 解析C12345678(1)根據表中資料可知Y國() A.水資源總量豐富 B.屬于發展中國家 C.水資源嚴重匱乏 D.水資源利用率低答案 解析6.水足跡是指生產商品與服務所耗費的水資源數量,其中本國生產給本 國消費的部分為內部水足跡,他國生產給本國消費的部分為外部水足跡。下表示意Y國1999年的可更新水資源和水足跡情
21、況。完成下列兩題:12345678解析結合可更新水資源和水足跡表可知,該國所消耗的水資源中,外部水足跡占主體,說明該國水資源嚴重困乏。為減少內部水足跡,一方面節約用水,減少本國水資源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水資源。12345678答案 解析6.水足跡是指生產商品與服務所耗費的水資源數量,其中本國生產給本國消費的部分為內部水足跡,他國生產給本國消費的部分為外部水足跡。下表示意Y國1999年的可更新水資源和水足跡情況。完成下列兩題:C(1)根據表中資料可知Y國() A.水資源總量豐富 B.屬于發展中國家 C.水資源嚴重匱乏 D.水資源利用率低12345678答案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減少內部
22、水足跡的是() 發展高效節水農業進口水密集型產品出口水密集型產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A. B. C. D.A12345678答案 解析命題點5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措施7.(2015臨沂)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緩解了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為緩解北方地區用水緊張,除南水北調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環利用積極發展節水農業,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利用先進鉆探技術,大量開采深層地下水加強宣傳,提高節水意識A. B. C. D.B解析為緩解北方地區用水緊張,除南水北調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興修水庫,同時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
23、污染等。123456788.(2017德州)下列措施屬于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的是()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庫C.發展節水農業 D.跨流域調水D 返回答案12345678實驗探究與學科素養返回素養提升38地理圖像的讀圖技巧要點地理圖像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識、地理原理的重要載體和信息來源。閱讀、理解、分析、運用地理圖像是考生必須具備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科素養。在科學地理部分內容的命題中,各種地理圖表應該成為地理試題的最重要的背景材料,這對于提高地理試題的信度,充分體現地理的學科特點具有重要的意義。月相圖的讀圖技巧:牢固掌握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種月相對應的日期及日、地、月
24、三者的位置關系等。地理圖像的讀圖技巧地球繞日公轉圖的讀圖技巧:牢固掌握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所對應的太陽直射位置及日期、繞日公轉方向等。太陽系構成圖的讀圖技巧:牢記各行星及小行星帶的位置、哈雷彗星的組成與周期等。水循環圖的讀圖技巧:牢記水循環的四個環節等。解析答案 典例12012年6月6日發生了難得一見的“金星凌日”現象。這時從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陽表面上有一個小黑點在緩慢移動,如圖(a)。圖(b)是太陽系的示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當_、金星和太陽恰好轉到了_,就會發生“金星 凌日”現象。根據太陽系的結構,能夠發生“凌日”現象的還有 _星。地球同一直線上水解析當金星
25、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線,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據圖分析,在地球和太陽之間還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轉到太陽與地球的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發生“水星凌日”現象。解析答案 (2)“金星凌日”與“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該原理就是 _。若圖(c)中A是太陽,則發生“月食”時,_是地球。光的直線傳播B解析“金星凌日”現象與“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其成因是光的直線傳播。若圖(c)中A是太陽,則發生“月食”時,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線,所以圖中B處是地球。解析答案 (3)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
26、;而發生 “日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原因是下列情形中的_。A.月亮體積比金星大得多B.金星體積比月亮大得多C.月亮離地球比金星遠得多D.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遠得多D解析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因此,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食”時,月球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這是因為金星離地球比月球遠得多,故D符合題意。解析答案 典例2讀水循環圖,完成下列要求:(1)在圖中直線上畫出箭頭,表示水循環路徑。解析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環節。蒸發是由于受到太陽輻射受熱上升;水汽輸送是海
27、洋上空向陸地上空;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都是陸地水回到海洋;降水是由空中向下降落。解析答案 答案如圖所示:典例2讀水循環圖,完成下列要求:(1)在圖中直線上畫出箭頭,表示水循環路徑。解析答案 (2)在圖中恰當的位置標注出地下徑流、水汽輸送、降水三個環節。答案如圖所示:解析 地下徑流是陸地表面水通過下滲形成的;水汽輸送是海洋上空的水汽到達陸地上空的過程;降水是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3)對人類最重要的水循環類型是_。解析 對人類最重要的水循環類型是海陸間大循環。海陸間大循環可以使海洋和陸地的水進行交換,使得陸地上的水不斷的得到更新和補充。海陸間大循環返回解析答案本課結束考點跟蹤練
28、38人類生存的地球A組基礎排查練1如圖是地球的內部結構圈層示意圖。由外到內依次表示()A地幔、地核、地殼 B地殼、地幔、地核C地核、地殼、地幔 D地核、地幔、地殼2下列現象不能證明地殼在不斷變動的是()A考古學家在臺灣海峽發現有古河道的痕跡B地中海的面積在不斷縮小C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面積變大D采石場發現彎曲的巖層3溫州雁蕩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雁蕩山的巖石主要以火山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為主。火山活動是()A地表風化的結果 B地表流水侵蝕的結果C冰川移動的結果 D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4(2016衢州)寶島臺灣是地震多發地區,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引發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29、A板塊的碰撞和張裂 B海浪的沖刷C臺風的影響 D氣溫的變化5(2017郴州)科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近鄰。據此回答問題,造成中美兩國不斷靠近的原因是()A流水和風力作用的結果 B大氣運動的結果C板塊運動的結果 D地球公轉運動的結果6(2017昆明)如圖關于板塊運動,說法正確的是()A高原的形成是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B處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塊交界地帶C山脈的形成是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D海域縮小是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7下列地貌形態的形成,主要是由風力侵蝕作用引起的是()8有關地形變化的正確說法
30、是()A地形的變化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B地形的變化只發生在陸地部分C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D風吹雨淋等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不平9地球上各種水體的儲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大氣水、陸地水B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10下列地區水循環不夠活躍的是()A赤道附近 B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C印度洋海域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區11(2016常德)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屬于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是()A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B西電東送工程C開采地下水 D建設海綿城市12下列有關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環、利用的說法中
31、正確的是()A陸地淡水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C人類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水循環的環節只有蒸發和降水13(2017金華)下列是水循環中的幾個環節。“百川歸海”描述的是()A蒸發 B蒸騰C降水 D徑流14我國東部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隨緯度變化情況如圖。據此信息,下列有關該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低緯度地區較多 B北緯40附近最少C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勻 D隨著緯度的升高而減少15(2016金華)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下列有關地球的敘述正確的是()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殼變動的表現B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分為地殼和地幔兩部分C地殼像“七巧板”一樣拼接
32、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D地球上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不斷得到補充,不必節約用水16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發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動員令。下列做法與“五水共治”行動相符合的是()A圍湖造田 B隨意傾倒生活垃圾C及時擰緊水龍頭 D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17楠溪江水網密布,流水通暢,是甌江最大的支流。(1)對楠溪江地形形成影響較大的外力作用因素是_(填“水力”或“風力”)。(2)楠溪江江水清澈見底,水質好,是優質的飲用水源。其水體類型屬于_(填“海洋水”或“河流水”)。18(2017綏化)讀六大板塊圖,回答問題。(1)A是_板塊,B是_板塊。(2)一般來說,板塊
33、內部地殼比較_;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_。(3)當兩板塊發生張裂時,常常形成_或_;當兩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上常常形成_。192010年4月,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中的巖漿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結構中的_(填“地殼”、“地幔”或“地核”);熾熱的熔巖流噴出后將逐漸冷卻,形成巖石,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20閱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1)圖中數字的含義:_;_;_;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降水;植物蒸騰和蒸發。(2)寫出圖中表示的三種水循環類型:_水循環;_水循環;_水循環。(3)內陸地區大氣中的水汽主要來自_。21(2016嘉興)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
34、責任和義務。(1)如圖為水循環示意圖,人們常常通過對地表的改造,影響地球上的水循環。我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該工程是對水循環途徑中的_(選填數字)施加影響。(2)嘉興是飲用水較為缺乏的地區,我們要珍惜和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A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B植樹造林,涵養水源C隨手關閉水龍頭B組深化突破練22下圖地區地殼活躍,板塊運動明顯,貝貝作出了一些解釋,不正確的是()A地中海處在兩大板塊交界處B紅海屬板塊的碰撞擠壓區C阿拉伯半島處在三大板塊的交界處D阿爾卑斯山是板塊碰撞擠壓的結果23下圖為大西洋中脊山脈及其周圍約100公里范圍內海底巖層年代分布的示意圖。圖中數字為
35、巖層距離現在的年數。這一現象支持了()A板塊是運動的 B地球是一個球體C生命是不斷演化的 D海水對地形具有侵蝕作用課時作業答案精析1. B解析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由外到內依次為:地殼、地幔和地核。2. C解析在臺灣海峽發現有古河道的痕跡、地中海的面積在不斷縮小、采石場發現彎曲的巖層都可證明地殼是在不斷變動的。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面積變大與地殼變動無關。3. D解析火山、地震是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4. A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
36、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臺灣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容易發生火山地震。5. C解析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六大板塊的名稱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由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是不斷地碰撞擠壓的,這就使得中國和美國不斷的靠近。6. B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馬來群島處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塊交界地帶,地殼不穩定。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是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形成的。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因為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正不斷發生張裂運動,因此紅海的面積應不斷擴大,形成新的大洋。7. D解析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活動;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風力、水力等。四個選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手機維修教程》課件
- 鐵路橋隧無損檢測任務二無損檢測基本理論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鄭州鐵路課件
- 鐵路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講師劉新強課件
- 鐵路工程安全技術石家莊鐵路21課件
- 鐵路集裝箱運輸組織單元集裝箱運輸作業流程課件
- 2025年吉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考試題庫
- 合同糾紛處理辦法
- 個人終止租房合同協議書范本
- 版體育場地使用權租賃合同
- 湖北公務員面試模擬28
- 拆除電廠工廠合同模板
- 穴位注射療法
- 河南省2018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出版業數字出版內容策劃與多媒體融合試題考核試卷
- 股東借款轉為實收資本協議書
- GB/T 25052-2024連續熱浸鍍層鋼板和鋼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人造草坪采購鋪設項目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中國乙醛產業發展方向及供需趨勢預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弱電智能化基礎知識題庫100道(含答案)
- 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 Reading and Thinking A Successful Failure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