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精品解析華師大版科學七年級下學期 第五章生態系統 單元練習登錄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華師大版科學七年級下學期 第五章生態系統 單元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豬籠草是一種常綠半灌木,長有奇特的捕蟲葉,能捕獲小蟲,但把它歸為植物,其依據是()A它是綠色的 B它不能自由運動C它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 D它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物的分類知識解題。【解答】解: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是能否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植物因為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動物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故答案為:C。2“
2、神舟十號”于2013年成功發射升空,宇航員們穿著厚厚的宇航服。根據太空環境,在下列功能中,控制溫度、濕度;供給氧氣;控制氣壓、抗射線輻射;收集雨水;無線通訊;與外界氣體交換,宇航服應具備是()A B C D【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環境對生物生存的影響知識解題。【解答】解:由于太空環境可知,太空中沒有氧氣,且溫度變化大,輻射強;故宇航服應具備控制溫度、濕度;供給氧氣;控制氣壓、抗射線輻射;無線通訊;故答案為:C。3如圖,為某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是初級消費者 B為分解者CE1主要為太陽能,
3、E2為熱能 D能量可在食物鏈中循環利用【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知識及能量的吸收和散失知識解題,據圖可知,是第一營養級、是第二營養級、是第三營養級、是第四營養級,E1主要為太陽能,E2為熱能。【解答】解:A、在能量金字塔中,第一營養級是綠色植物,故A錯誤;B、在能量金字塔中,第四營養級為動物,屬于消費者而不是分解者,故B錯誤;C、E1為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E2為生物體散失出的熱能,故C正確;D、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是循環流動的,而能量是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的,故D錯誤;故答案為:C。4在農業生產中,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
4、子葉農作物中的雙子葉雜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農田中的雜草都可用生長素類似物除去B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 點CB點時對雜草起抑制作用對農作物起促進作用D曲線代表雙子葉雜草【答案】B【知識點】植物激素【解析】【分析】根據生長素的兩重性知識解題,即高濃度抑制生長,低濃度促進生長。而生長素對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比較敏感,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不敏感;據此可知,是雙子葉植物、是單子葉植物。【解答】解:A、生長素對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有明顯差異,故A錯誤;B、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比較敏感,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不敏感;據此可知,是雙子葉植物、是單子葉植物。據圖可知,要想通過生長素類
5、似物除去單子葉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點,故B正確;C、據圖可知,B點時對雜草和農作物都起促進作用,故C錯誤;D、據圖可知,是雙子葉植物、是單子葉植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B。5森林里的“昆蟲王國”準備在一個夏日的夜晚召開一次聚會,以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日益嚴峻的環境。你認為大會組委會不應發出邀請的動物是()A螳螂 B蝗蟲 C蒼蠅 D蜘蛛【答案】D【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根據動物的分類知識解題。【解答】解:昆蟲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三對足、兩對翅”,螳螂、蝗蟲、蒼蠅都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而蜘蛛具有四對足,屬于蛛形綱;故答案為:D。6某水池有浮游動物和藻
6、類兩個種群,其種群密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專食浮游動物的某種魚(丙),一段時間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中僅剩一個種群。下列關于該水池中上述三個種群關系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和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B甲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C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D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根據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及種群密度的變化知識解題。據圖可知,甲種群的數量增加,乙種群的數量也跟著增加;甲種群的數量減少,乙種群的
7、數量也跟著減少;故甲種群是藻類、乙種群是浮游動物、丙種群是某種魚。【解答】解:A、甲和丙之間只有捕食關系,沒有競爭關系,故A錯誤;B、甲和乙之間只有捕食關系,沒有競爭關系,故B錯誤;C、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故C正確;D、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故D錯誤;故答案為:C。7在武夷山(地處亞熱帶中部)生長的是常綠闊葉樹,在黃山(地處亞熱帶北部)生長的常綠闊葉樹和落葉闊葉樹,而在泰山(地處溫帶)生長的幾乎都是落葉闊葉樹,這種分布特點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A水分 B土壤 C溫度 D空氣【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植被
8、的分布與溫度的關系解題。【解答】解:自然帶是地理環境差異性的集中體現,而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植被;由亞熱帶到溫帶,植物的分布從常綠闊葉樹到落葉闊葉樹的轉變;故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溫度;故答案為:C。8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的葉和根一般具有的特點是()A葉小,根系不發達 B葉大,根系發達C葉小,根系發達 D葉大,根系不發達【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知識解題。【解答】解:沙漠地區,光照強烈,水分嚴重缺乏;故植物的葉一般退化,以減小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面積;而根部需要有發達的根系,向更深處、更廣處去吸收水分。故答案為:C。9下列現象不屬于生物適應性的是()A
9、到了秋天,樹葉開始落下B放在窗臺上的植物,莖向窗外彎曲生長C陸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得較深D缺少食物的豬,身體瘦小,生長緩慢【答案】D【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知識解題。【解答】解:A、到了秋天,樹葉開始落下,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防止蒸騰作用散失大量的熱量,使植物凍死,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放在窗臺上的植物,莖向窗外彎曲生長,屬于植物的向光性,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C、陸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得較深,是為了吸收水分,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缺少食物的豬,身體瘦小,生長緩慢,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而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故答案為:D。二、解答題10同學們
10、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產量的方法,做了一個實驗:同學們選擇大白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相同數量、生長狀況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溫室 二氧化碳濃度 5.0% 5.0% 0.2%溫度 20 15 15(1)如果選擇兩組進行對照實驗,能研究 (填“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對栽培大白菜產量的影響。(2)種植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第組大白菜比第組長得茂盛,可以說明:在 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越 ,栽培大白菜的產量就越 。(填“高”或“低”)【答案】(1)溫度(2)溫度;大;高【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
11、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解題即可。【解答】解:(1)如果選擇兩組進行對照實驗,則唯一的變量為溫度的不同,能研究溫度對栽培大白菜產量的影響;(2)通過對兩組對照實驗的分析可知,唯一的變量為二氧化碳濃度;種植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第組大白菜比第組長得茂盛,可以說明:在溫度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越大,栽培大白菜的產量就越高;故答案為:(1)溫度;(2)溫度、大、高。11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情況(動物右邊格中相應的表示被此動物捕食的生物),請據表分析回答: 植物 食植昆蟲 食蟲昆蟲 蛙 鼠 蛇 鷹食植昆蟲 食蟲昆蟲 蛙 鼠 蛇 鷹 (1)該生態系統共有 條食物鏈。(2)蛇和鷹的關系是 。(3)
12、要使生態系統完整,還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答案】(1)4(2)競爭和捕食(3)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解題。【解答】解:(1)根據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可知,食物鏈有:植物食植昆蟲食蟲昆蟲娃蛇鷹、植物食植昆蟲娃蛇鷹、植物鼠蛇鷹、植物鼠鷹,共4條食物鏈;(2)通過分析可知,鷹吃蛇,同時蛇和鷹都以鼠為食,故兩者之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3)通過對表格分析可知,表格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故要使生態系統完整,還需要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故答案為:(1)4;(2)競爭和捕食
13、;(3)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12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量。2012年9月,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攻關任務的圓滿實現。(1)野生稻與“超級雜交水稻”之間的這種性狀上的差異體現了生物的 。(2)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根毛細胞對各種無機鹽的吸收量不同,這種起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物質交換作用的細胞結構是 。(3)水稻的收成高低除了與水稻的品種有關外,還與田間管理密切相關。“稻花鄉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說明青蛙也起到重要作用,否則水稻可能受到昆蟲蟲害。請寫出與上述相關的一條食物鏈。 。【
14、答案】(1)變異(2)細胞膜(3)水稻昆蟲青蛙【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遺傳和變異現象【解析】【分析】根據遺傳和變異、細胞膜的功能、食物鏈的書寫知識解題。【解答】解:(1)生物之間的相似性稱為遺傳、差異性稱為變異;故野生稻與“超級雜交水稻”之間的這種性狀上的差異體現了生物的變異;(2)在細胞的結構中,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結構是細胞膜;(3)“稻花鄉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體現了生物之間的一天食物關系是:水稻昆蟲青蛙;故答案為:(1)變異;(2)細胞膜;(3)水稻昆蟲青蛙。13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下圖所示),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
15、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 或 .(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強弱(或多少)對兩組植物生長的影響。(3)若過一段時間后發現B中的甲植物比A中的乙植物長得更高,能否得出“遮光30%后,植物會長得更高”的結論? (選填“能”、“否” ),為什么呢?請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1)A與D;B與C(2)光照(3)否;沒有控制變量/有光照強弱和植物種類兩個變量【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
16、: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解題。【解答】解:(1)通過對A、B、C、D四組進行分析可知,A、D組條件相同、B、C組條件相同;故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D或B、C;(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可知唯一的變量為光照的多少;(3)根據探究實驗的原則可知,變量必須唯一;因為B中的甲植物和A中的乙植物是一個變量,A、B兩組裝置的光照情況也不同,是第二個變量;故不能說明遮光30%,植物會長的更高;故答案為:(1)A與D、B與C;(2)光照;(3)否、沒有控制變量/有光照強弱和植物種類兩個變量。14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超過一定值,
17、葫蘆蘚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廠的煙囪中有二氧化硫排放,為研究二氧化硫對葫蘆蘚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在離煙囪每隔一定距離的地方栽種250株葫蘆蘚,由近至遠分別編號為1組、2組、3組、4組、5組。葫蘆蘚植株死亡數統計如下表(單位:株)。請據此分析作答:(1)葫蘆蘚在栽種時,每組栽種多達250株的原因是 。(2)二氧化硫使葫蘆蘚的綠葉迅速枯黃,你認為是葉片細胞中的 遭到了破壞,因此葫蘆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3)表中數據說明苔蘚植物的受害程度與 有關。【答案】(1)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可靠(2)葉綠體(3)離污染源的距離和受害時間【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
18、: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解題。【解答】解:(1)葫蘆蘚在栽種時,每組栽種多達250株的原因是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可靠;(2)二氧化硫使葫蘆蘚的綠葉迅速枯黃,可能是葉片細胞中的葉綠體遭到了破壞,因此葫蘆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3)通過對表中數據分析可知,離污染源越近,葫蘆蘚死亡的數量越多,離污染源越遠,葫蘆蘚死亡的數量越少;且同組葫蘆蘚天數越長,死亡數量越多;說明苔蘚植物的受害程度與離污染源的距離和受害時間有關;故答案為:(1)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可靠;(2)葉綠體;(3)離污染源的距離和受害時間。15如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全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該生態系統
19、中的一條食物鏈 。(2)完成過程的生物在生態系統中被稱為 。(3)碳在無機環境與各種生物之間以 的形式進行循環。【答案】(1)乙丙丁(2)分解者(3)CO2【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知識解題。據圖可知,乙是生產者、丙、丁是消費者、甲是分解者。【解答】解:(1)據圖可知,乙是生產者、丙、丁是消費者,故圖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為:乙丙丁;(2)據圖可知,完成過程的生物甲在生態系統中被稱為分解者;(3)碳在無機環境與各種生物之間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故答案為:(1)乙丙丁;(2)分解者;(3)CO2。16根據下圖所示生態系統,回答問題:
20、(1)寫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 。(2)圖中分解者是指 。(3)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 。(4)如果食蟲鳥的數量大量減少,會導致禾谷類植物減產。原因是食蟲鳥的多少對 的數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對禾谷類有間接影響。【答案】(1)綠色植物 兔 鷹(2)細菌、真菌(3)太陽能(4)昆蟲【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知識解題。【解答】解:(1)據圖可知,食物鏈有:禾谷類兔鷹、禾谷類昆蟲食蟲鳥;(2)圖中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3)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能量的直接來源是綠色植物;(4)根據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禾谷類
21、昆蟲食蟲鳥可知,食蟲鳥以昆蟲為食,昆蟲以禾谷類為食,故食蟲鳥的數量大量減少,會導致昆蟲的數量大量增加,導致禾谷類植物減產。故答案為:(1)綠色植物兔鷹;(2)細菌、真菌;(3)太陽能;(4)昆蟲。17閱讀有關“三江源地區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生態環境”的資料,并回答問題。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1990年以前,草場豐厚。1994年草場開始退化,但牲畜比前四年還多,它們只能以啃食草根為生。1999年時,草場開始沙化,黃沙飛揚;黃河的河床升高,河水干涸,湖泊消失一半。上世紀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內的瑪多縣,森林茂密,為當時全國第一首富縣,人均
22、100多頭牲畜。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幾頭,成為全國貧困縣。那里的老百姓守著三江源頭,卻沒有水喝,只得買水喝,栽種樹苗因缺水而造成樹苗死亡。由于草場退化,鼠害成災,每公頃有4000多個鼠穴,鼠穴相連,加劇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長江發大水,與該地區森林被毀、濫采濫挖、水土流失有密切關系。上世紀末,該地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生態承受能力嚴重超載。(1)上述資料中至少涉及到哪幾種生態系統的惡化? ; ; 。(2)上述資料給人們的啟示是什么?(3)要想恢復三江源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你有何建議?(2條) 。 。【答案】(1)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淡水)生態系統(2)對待
23、各種生物資源,人類應正確處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綜合治理:植樹種草、減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復牧場;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人口遷移【知識點】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知識解題。【解答】解:(1)根據對材料分析可知,生態系統惡化的原因有:草場破壞,河流、湖泊干涸,森林的破壞;故惡化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淡水)生態系統;(2)上述資料給人們的啟示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要協調一致,對待各種生物資源,人類應正確處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要想恢復三江源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首先
24、要進行綜合治理,植樹種草、減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復牧場等,其次要對其進行保護,可以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對水源地進行保護,再次就是控制人口數量,防止超負荷運載;故答案為:(1)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淡水)生態系統;(2)對待各種生物資源,人類應正確處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綜合治理:植樹種草、減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復牧場、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人口遷移。18閱讀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問題:A、一次,小柯發璣有一群螞蟻正在往洞里運食物。觀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螞蟻愛吃什么樣的食物昵?B、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知識經
25、驗,小柯提出了許多假設:螞蟻可能愛吃甜的食物;螞蟻可能愛吃軟的食物;螞蟻可能愛吃小昆蟲。C、小柯針對“螞蟻愛吃甜的食物”這一假設,設計了一個實驗:在一個培養皿的兩端分別放上少許鹽和少許糖,把一只螞蟻放進培養皿中,仔細觀察螞蟻的行為。D、小柯按照實驗設計完咸了實驗。E、經過幾次重復實驗后,得出了結論“螞蟻愛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過程和結果與同學進行了交流。回答:(1)小柯設計實驗的變量是 。(2)小柯設計的實驗不足之處是 。(3)小柯在E步驟幾次重復實驗,目的是 。【答案】(1)食物的味道(2)螞蟻數量太少(3)減少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加正確【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
26、】根據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解題。【解答】解:(1)小柯設計的實驗是在一個培養皿的兩端分別放上少許鹽和少許糖,故探究的實驗變量為食物的味道;(2)在小柯的實驗中,用于實驗的螞蟻數量為1只,極易出現偶然性,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3)小柯在E步驟幾次重復實驗,目的是減少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加正確;故答案為:(1)食物的味道;(2)螞蟻數量太少;(3)減少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加正確。19課外活動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要求大家分組進行探究。某小組討論后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并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說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號的數量表示澆水量的多
27、少或光照時間長短。花盆編號 土壤種類 澆水量 光照時間長短1 壤土 + +2 壤土 + +3 沙土 + +(1)在科學實驗中。當實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時。必須控制好變量。1、2號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2)仔細分析1號與3號花盆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 。【答案】(1)光照時間(2)植物的生長與土壤種類有什么關系?【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非生物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解答】解:(1)通過對表格進行分析可知,1、2號花盆惟一不同的因素是光照時間的長短;(2) 通過對表格進行分析可知,1、3號花盆對照中,唯一的變量為土
28、壤的不同;故探究的問題是: 植物的生長與土壤種類有什么關系?故答案為:(1)光照時間;(2)植物的生長與土壤種類有什么關系?20常常見到,一只螞蟻發現食物后會迅速返回巢穴。不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點。螞蟻是靠什么傳遞信息的呢?小敏猜想:A可能螞蟻有特殊的認方向的本領;B可能螞蟻會在路上留下氣味作標記;小敏用大紙板箱飼養了一窩螞蟻,并且經常旋轉紙板箱。一段時間后,在離飼養箱(蟻穴)稍遠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蟻群中派出的其中幾只偵察蟻,發現了這些食物,于是同去后,大批工蟻就出來搬運食物了。小敏在偵察蟻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張張的紙片(如圖甲),讓它從上面爬過。
29、待大批工蟻出洞時,取走了中間的一些紙片。(1)如果,大批螞蟻不能方便地到達食物處,猜想 成立。(2)如果,螞蟻是靠留下氣味作標記,則當工蟻出洞時,小敏把紙片排成如圖乙的形狀,螞蟻的行為是 。(3)小敏用自己飼養的螞蟻,而不是去尋找現成的螞蟻窩觀察的原因是: 。【答案】(1)B(2)沿著紙片轉圈(3)減少外界因素(認方向等)的干擾【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探究螞蟻傳遞信息的方式解題。【解答】解:(1) 小敏在偵察蟻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張張的紙片(如圖甲),讓它從上面爬過。待大批工蟻出洞時,取走了中間的一些紙片,如果,大批螞蟻不能方便地到達食物處,說明螞蟻沒有辨認方向的本領,
30、而是依靠某類物質傳遞信息;猜想B成立;(2)螞蟻是靠偵察蟻在紙片上留下氣味作標記,當小敏把紙片排成如圖乙的形狀,螞蟻的行為是沿紙片繞圈;(3)小敏用自己飼養的螞蟻,而不是去尋找現成的螞蟻窩觀察的原因是:減少外界因素(認方向等)的干擾;故答案為:(1)B;(2)沿著紙片轉圈;(3)減少外界因素(認方向等)的干擾。21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1、(3)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該實驗的變量是 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是否可以得出準確的結論?為什么?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環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陰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為了使實驗結論準確,應對上述數據做怎樣的處理? 。(5)從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答案】(1)提出問題: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還是明亮的環境中(2)作出假設: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3)光;
32、不可以個體數量太少,會使實驗存在偶然性,產生誤差(4)計算出5次實驗結果中,婦鼠分別在明亮和陰暗環境中的平均值(5)婦鼠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知識點】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解題。【解答】解:(1)根據題文分析可知,提出問題: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還是明亮的環境中(2)假設是對問題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作出假設為: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或鼠婦喜歡生活在明亮的環境中;(3)根據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可知探究的變量為光;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實驗結果存在極大的偶然性,容易出現差錯;(4)多次試驗,實驗結果去除大誤差,然后取平均
33、值;(5)通過對(4)中實驗結果分析可知,婦鼠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故答案為:(1)提出問題: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還是明亮的環境中 ;(2)作出假設: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3)光、不可以個體數量太少,會使實驗存在偶然性,產生誤差;(4)計算出5次實驗結果中,婦鼠分別在明亮和陰暗環境中的平均值;(5)婦鼠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22甘草是中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資料顯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起抑制作用。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的抑制作用”。選用一定量的甘草,將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溫浸泡三天,過濾,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
34、制質量分數分別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取5個滅菌后的培養皿,編號后先放入相同體積的106個/毫升的大腸桿菌培養基,再在培養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將它們放在37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記錄如下:根據以上實驗,請回答: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說明甘草的抑菌作用。實驗中盛有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其原因是 。實驗中設置第1組對照實驗的目的是 。培養皿編號 1 2 3 4 5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質量分數 0 1% 2% 4% 8%抑菌圈直徑(mm) 0 2.88 6.08 5.96 6.06【答案】抑菌圈直徑;避免酒精揮發改變甘草酒精
35、浸出液的質量分數;排除酒精自身抑菌作用對實驗的干擾(寫“作對照”不給分)【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解題。【解答】解:為了觀察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的抑制作用,我們通過觀察抑菌圈直徑,抑菌圈的直徑越大,說明抑菌效果越好;由于酒精具有很強的揮發性,故實驗中盛有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避免酒精揮發改變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質量分數;實驗中設置第1組對照實驗的目的是排除酒精自身抑菌作用對實驗的干擾;故答案為:抑菌圈直徑、避免酒精揮發改變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質量分數、排除酒精自身抑菌作用對實驗的干擾(寫“
36、作對照”不給分)。23小亮打開櫥柜發現許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歡什么食物?于是他找來蟑螂可能喜歡吃的食物如:米飯、巧克力、咖啡、話梅,并設計了一套透明實驗裝置。他將許多蟑螂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放進幾個透明裝置內(如圖),然后觀察對比得出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1)選用透明實驗裝置的好處是 (2)四組實驗先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3)實驗中應觀察什么量 (4)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有利于觀察蟑螂的行為(2)數量相等,生命活力相當(3)相同時間內通過隧道進入食物盒的蟑螂數量(4)蟑螂喜歡吃巧克力【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解題。
37、【解答】解:(1)本實驗中,選用透明實驗裝置的好處是有利于觀察蟑螂的行為;(2)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可知,本實驗唯一的變量為食物的種類;其它量都必須相同;故四組實驗用的蟑螂應數量相等,生命活力相當;(3)本實驗通過觀察單位時間內通過隧道進入食物盒的蟑螂數量來判斷蟑螂對不同事物的喜好;(4)通過比較可知,相同時間內通過隧道進入巧克力盒的蟑螂數量最多,故實驗結論為:蟑螂喜歡吃巧克力;故答案為:(1)有利于觀察蟑螂的行為;(2)數量相等,生命活力相當;(3)相同時間內通過隧道進入食物盒的蟑螂數量;(4)蟑螂喜歡吃巧克力。24某校科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學校的小型生態園內,開展了
38、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學探究活動。他們選取了健康且長勢和重量相同的玉米苗30株,平均分為三等份,分別放置在溫室內甲、乙、丙三組裝置中進行無土栽培(具體培養條件如表)。在光照、溫度等其他條件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培養一段時間后,玉米苗的長勢和重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組別 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 培養液甲 0.03% 土壤浸出液乙 0.06% 土壤浸出液丙 0.06% 蒸餾水(1)甲、丙兩組不能形成對照的原因 (2)在做實驗時,影響玉米生長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如:溫度、光照等 。排除其他因素對玉米生長影響的措施是: 。(3)每組選擇多株玉米苗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4)甲、乙兩組中,若玉米苗的
39、生長需要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則 組玉米苗長勢較好。(5)乙、丙兩組中,若丙組玉米苗的長勢明顯較弱,說明玉米苗的生長還需要 。【答案】(1)變量不唯一(2)其它因素都相同(3)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4)乙(5)無機鹽【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解題。【解答】解:(1)通過觀察發現,甲、丙兩組中存在兩個不同的變量,分別為: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和培養液種類;根據科學探究的基本原則可知,變量只能唯一,故不能形成對照;(2)在做實驗時,除了變量不同外,其它量必須相同,這樣可以有效排除其它量對實驗的影響;(3)每組選擇多株玉米苗進行實驗的目的可以避
40、免偶然因素對實驗的影響;(4)甲、乙兩組中,若玉米苗的生長需要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則乙組玉米苗長勢較好,因為乙組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于甲組;(5)乙、丙兩組中,若丙組玉米苗的長勢明顯較弱,說明玉米苗的生長還需要無機鹽;故答案為:(1)變量不唯一;(2)其它因素都相同;(3)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4)乙;(5)無機鹽。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 1 / 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華師大版科學七年級下學期 第五章生態系統 單元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豬籠草是一種常綠半灌木,長有奇特的捕蟲葉,能捕獲小蟲,但把它歸為植物,其依據是()A它是綠色的 B它不能自由運動C它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
41、料 D它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2“神舟十號”于2013年成功發射升空,宇航員們穿著厚厚的宇航服。根據太空環境,在下列功能中,控制溫度、濕度;供給氧氣;控制氣壓、抗射線輻射;收集雨水;無線通訊;與外界氣體交換,宇航服應具備是()A B C D3如圖,為某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是初級消費者 B為分解者CE1主要為太陽能,E2為熱能 D能量可在食物鏈中循環利用4在農業生產中,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農作物中的雙子葉雜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農田中的雜草都可用生長素類似物除去B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 點C
42、B點時對雜草起抑制作用對農作物起促進作用D曲線代表雙子葉雜草5森林里的“昆蟲王國”準備在一個夏日的夜晚召開一次聚會,以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日益嚴峻的環境。你認為大會組委會不應發出邀請的動物是()A螳螂 B蝗蟲 C蒼蠅 D蜘蛛6某水池有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其種群密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專食浮游動物的某種魚(丙),一段時間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中僅剩一個種群。下列關于該水池中上述三個種群關系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和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B甲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C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D
43、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7在武夷山(地處亞熱帶中部)生長的是常綠闊葉樹,在黃山(地處亞熱帶北部)生長的常綠闊葉樹和落葉闊葉樹,而在泰山(地處溫帶)生長的幾乎都是落葉闊葉樹,這種分布特點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A水分 B土壤 C溫度 D空氣8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的葉和根一般具有的特點是()A葉小,根系不發達 B葉大,根系發達C葉小,根系發達 D葉大,根系不發達9下列現象不屬于生物適應性的是()A到了秋天,樹葉開始落下B放在窗臺上的植物,莖向窗外彎曲生長C陸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得較深D缺少食物的豬,身體瘦小,生長緩慢二、解答題10同學們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產量的方法,做
44、了一個實驗:同學們選擇大白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相同數量、生長狀況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溫室 二氧化碳濃度 5.0% 5.0% 0.2%溫度 20 15 15(1)如果選擇兩組進行對照實驗,能研究 (填“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對栽培大白菜產量的影響。(2)種植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第組大白菜比第組長得茂盛,可以說明:在 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越 ,栽培大白菜的產量就越 。(填“高”或“低”)11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情況(動物右邊格中相應的表示被此動物捕食的生物),請據表分析回答: 植物 食植昆蟲 食蟲昆蟲 蛙 鼠 蛇
45、鷹食植昆蟲 食蟲昆蟲 蛙 鼠 蛇 鷹 (1)該生態系統共有 條食物鏈。(2)蛇和鷹的關系是 。(3)要使生態系統完整,還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12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量。2012年9月,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攻關任務的圓滿實現。(1)野生稻與“超級雜交水稻”之間的這種性狀上的差異體現了生物的 。(2)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根毛細胞對各種無機鹽的吸收量不同,這種起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物質交換作用的細胞結構是 。(3)水稻的收成高低除了與水稻的品種有關外,還與田間管理密切相關。“稻花鄉里說豐
46、年,聽取蛙聲一片”說明青蛙也起到重要作用,否則水稻可能受到昆蟲蟲害。請寫出與上述相關的一條食物鏈。 。13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下圖所示),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 或 .(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強弱(或多少)對兩組植物生長的影響。(3)若過一段時間后發現B中的甲植物比A中的乙植物長得更高,能否得出“遮光30%后,植物會長得更高”
47、的結論? (選填“能”、“否” ),為什么呢?請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14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超過一定值,葫蘆蘚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廠的煙囪中有二氧化硫排放,為研究二氧化硫對葫蘆蘚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在離煙囪每隔一定距離的地方栽種250株葫蘆蘚,由近至遠分別編號為1組、2組、3組、4組、5組。葫蘆蘚植株死亡數統計如下表(單位:株)。請據此分析作答:(1)葫蘆蘚在栽種時,每組栽種多達250株的原因是 。(2)二氧化硫使葫蘆蘚的綠葉迅速枯黃,你認為是葉片細胞中的 遭到了破壞,因此葫蘆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3)表中數據說明苔蘚植物的受害程度與 有關。15如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全過程,請據圖回
48、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2)完成過程的生物在生態系統中被稱為 。(3)碳在無機環境與各種生物之間以 的形式進行循環。16根據下圖所示生態系統,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 。(2)圖中分解者是指 。(3)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 。(4)如果食蟲鳥的數量大量減少,會導致禾谷類植物減產。原因是食蟲鳥的多少對 的數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對禾谷類有間接影響。17閱讀有關“三江源地區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生態環境”的資料,并回答問題。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1990年以前,草場豐厚。1994年草場
49、開始退化,但牲畜比前四年還多,它們只能以啃食草根為生。1999年時,草場開始沙化,黃沙飛揚;黃河的河床升高,河水干涸,湖泊消失一半。上世紀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內的瑪多縣,森林茂密,為當時全國第一首富縣,人均100多頭牲畜。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幾頭,成為全國貧困縣。那里的老百姓守著三江源頭,卻沒有水喝,只得買水喝,栽種樹苗因缺水而造成樹苗死亡。由于草場退化,鼠害成災,每公頃有4000多個鼠穴,鼠穴相連,加劇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長江發大水,與該地區森林被毀、濫采濫挖、水土流失有密切關系。上世紀末,該地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生態承受能力嚴重超載。(1)上述資料中至少涉及到
50、哪幾種生態系統的惡化? ; ; 。(2)上述資料給人們的啟示是什么?(3)要想恢復三江源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你有何建議?(2條) 。 。18閱讀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問題:A、一次,小柯發璣有一群螞蟻正在往洞里運食物。觀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螞蟻愛吃什么樣的食物昵?B、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知識經驗,小柯提出了許多假設:螞蟻可能愛吃甜的食物;螞蟻可能愛吃軟的食物;螞蟻可能愛吃小昆蟲。C、小柯針對“螞蟻愛吃甜的食物”這一假設,設計了一個實驗:在一個培養皿的兩端分別放上少許鹽和少許糖,把一只螞蟻放進培養皿中,仔細觀察螞蟻的行為。D、小柯按照實驗設計完咸了實驗。E、
51、經過幾次重復實驗后,得出了結論“螞蟻愛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過程和結果與同學進行了交流。回答:(1)小柯設計實驗的變量是 。(2)小柯設計的實驗不足之處是 。(3)小柯在E步驟幾次重復實驗,目的是 。19課外活動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要求大家分組進行探究。某小組討論后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并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說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號的數量表示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長短。花盆編號 土壤種類 澆水量 光照時間長短1 壤土 + +2 壤土 + +3 沙土 + +(1)在科學實驗中。當實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時。必須控制好變量。1
52、、2號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2)仔細分析1號與3號花盆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 。20常常見到,一只螞蟻發現食物后會迅速返回巢穴。不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點。螞蟻是靠什么傳遞信息的呢?小敏猜想:A可能螞蟻有特殊的認方向的本領;B可能螞蟻會在路上留下氣味作標記;小敏用大紙板箱飼養了一窩螞蟻,并且經常旋轉紙板箱。一段時間后,在離飼養箱(蟻穴)稍遠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蟻群中派出的其中幾只偵察蟻,發現了這些食物,于是同去后,大批工蟻就出來搬運食物了。小敏在偵察蟻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張張的紙片(如圖甲),讓它從上面爬過。
53、待大批工蟻出洞時,取走了中間的一些紙片。(1)如果,大批螞蟻不能方便地到達食物處,猜想 成立。(2)如果,螞蟻是靠留下氣味作標記,則當工蟻出洞時,小敏把紙片排成如圖乙的形狀,螞蟻的行為是 。(3)小敏用自己飼養的螞蟻,而不是去尋找現成的螞蟻窩觀察的原因是: 。21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
54、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該實驗的變量是 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是否可以得出準確的結論?為什么?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環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陰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為了使實驗結論準確,應對上述數據做怎樣的處理? 。(5)從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22甘草是中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資料顯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起抑制作用。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的抑制作
55、用”。選用一定量的甘草,將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溫浸泡三天,過濾,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質量分數分別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取5個滅菌后的培養皿,編號后先放入相同體積的106個/毫升的大腸桿菌培養基,再在培養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將它們放在37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記錄如下:根據以上實驗,請回答: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說明甘草的抑菌作用。實驗中盛有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其原因是 。實驗中設置第1組對照實驗的目的是 。培養皿編號 1 2 3 4 5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質量分數 0 1% 2% 4% 8%抑菌圈直徑(
56、mm) 0 2.88 6.08 5.96 6.0623小亮打開櫥柜發現許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歡什么食物?于是他找來蟑螂可能喜歡吃的食物如:米飯、巧克力、咖啡、話梅,并設計了一套透明實驗裝置。他將許多蟑螂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放進幾個透明裝置內(如圖),然后觀察對比得出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1)選用透明實驗裝置的好處是 (2)四組實驗先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3)實驗中應觀察什么量 (4)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24某校科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學校的小型生態園內,開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學探究活動。他們選取了健康且長勢和重量相同的玉米苗30株,平均分為三等份,分別放置在溫室內甲、乙、丙三組裝置中進行無土栽
57、培(具體培養條件如表)。在光照、溫度等其他條件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培養一段時間后,玉米苗的長勢和重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組別 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 培養液甲 0.03% 土壤浸出液乙 0.06% 土壤浸出液丙 0.06% 蒸餾水(1)甲、丙兩組不能形成對照的原因 (2)在做實驗時,影響玉米生長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如:溫度、光照等 。排除其他因素對玉米生長影響的措施是: 。(3)每組選擇多株玉米苗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4)甲、乙兩組中,若玉米苗的生長需要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則 組玉米苗長勢較好。(5)乙、丙兩組中,若丙組玉米苗的長勢明顯較弱,說明玉米苗的生長還需要 。答案解析部分1
58、【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物的分類知識解題。【解答】解: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是能否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植物因為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動物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故答案為:C。2【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環境對生物生存的影響知識解題。【解答】解:由于太空環境可知,太空中沒有氧氣,且溫度變化大,輻射強;故宇航服應具備控制溫度、濕度;供給氧氣;控制氣壓、抗射線輻射;無線通訊;故答案為:C。3【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根據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知識及能量的吸收和散
59、失知識解題,據圖可知,是第一營養級、是第二營養級、是第三營養級、是第四營養級,E1主要為太陽能,E2為熱能。【解答】解:A、在能量金字塔中,第一營養級是綠色植物,故A錯誤;B、在能量金字塔中,第四營養級為動物,屬于消費者而不是分解者,故B錯誤;C、E1為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E2為生物體散失出的熱能,故C正確;D、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是循環流動的,而能量是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的,故D錯誤;故答案為:C。4【答案】B【知識點】植物激素【解析】【分析】根據生長素的兩重性知識解題,即高濃度抑制生長,低濃度促進生長。而生長素對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比較敏感,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不敏感;據
60、此可知,是雙子葉植物、是單子葉植物。【解答】解:A、生長素對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有明顯差異,故A錯誤;B、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比較敏感,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不敏感;據此可知,是雙子葉植物、是單子葉植物。據圖可知,要想通過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點,故B正確;C、據圖可知,B點時對雜草和農作物都起促進作用,故C錯誤;D、據圖可知,是雙子葉植物、是單子葉植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D【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根據動物的分類知識解題。【解答】解:昆蟲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三對足、兩對翅”,螳螂、蝗蟲、蒼蠅都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而蜘蛛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私企短期用工的合同
- 2025二手商品交易合同
- 2025建筑工程合同的補充協議范本
- 《服務創新》課件 - 探索與實踐的結晶
- 《趙六高血糖》課件
- 杭州互聯網產業報告
- 公關程序之實施與評估
-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8課 西歐莊園教案配套
-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數字圖像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消費經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國家電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GB 17681-2024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技術規范
- 安踏新媒體營銷案例分析
- 神經重癥患者鎮痛鎮靜中國共識(2023版)
- 安康通智慧養老養老服務系統介紹
- 《從零到卓越- 創新與創業導論》教案
- 2024年中國塑料酸奶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15J403-1-樓梯欄桿欄板(一)
- 新版申請銀行減免利息的申請書
- 2024年上海駕駛員客運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地鐵通信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