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大道_第1頁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大道_第2頁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大道_第3頁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大道_第4頁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大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禮記二則雖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教案3二則教案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 內容,熟讀并背誦課文。引導學生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體會古漢語 特有的韻律美。理解課文大意,聯系實際明白“教學相長”的道理;理解大同社會 的三個特征。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理想,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的羈絆,大 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并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將來為社會貢獻力量 的智趣。重難點突破 重點:1.引導學生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 的基苯內容,熟讀并背誦課文。引導學生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體會古漢語 特有的韻律美。理解課文大意,聯

2、系實際明白“教學相長”的道理;理解大同社會 的三個特征。難點: 理解課文大意,聯系實際明白“教學相長”的道理;理解大同社會的 三個特征。課時安排:2 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第一階段:激情導入,學情診斷激情導入。“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 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句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 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 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 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由此可見,禮記影響之 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悟其中的為學之道。(板書課 題:雖有嘉肴)作家作品。(多媒體出示)禮記

3、,又叫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 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全書用記敘文的形式寫成,一些 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生動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 有的氣勢磅礴,結構嚴謹;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運用 心理描寫和細節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 而深刻。學記是禮記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較有價值的教育論 著。主要講述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方法,闡述了教學相長、循序漸 進、長善救失等教學經驗。檢查預習。(1)讀準字音。(多媒體出示)嘉肴(jid)弗食(fd)不知其旨(zhi)教學相長(zhdng)兌命(yuO)學學半(xido)(2)提出預習

4、中出現的疑難問題。(3)交流查閱的有關資料,可對禮記做補充介紹,也可以拓展 到其他的儒家著作。第二階段:自主探究一讀,讀準字音。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評議、糾正。二讀課文,讀出韻味。錄音范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在掌握字音和節奏的基礎與全班大聲朗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律美。三讀課文,疏通文章文意。 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朗讀并結合注釋和參考書籍,疏通大意。 學生活動后,教師補充重點詞語:(多媒體出示)雖有嘉肴()雖有至道()是故學然后知不足()其此之謂乎()明確:好,美。最好的。所以。學的。展示學習成果。學生自告奮勇疏通文意,師生共同糾正、明確。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一)歸納重點實詞和虛詞。 方法:學

5、生自主尋找出通假字、一詞多義的詞語,然后對一詞多義中 的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進行探究、討論,明確答案。教師適時指導、點 撥。通假字(1)兌命(“兌”同“說”)(2)學學半(“學”同“斅”,教導)古今異義(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3)然后能自強也(古義:自我勉勵;今義:勉強)一詞多義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詞,指“嘉肴”,美味的菜) 其弗學,不知其善也(代詞,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謂乎(表示推測的語氣詞)教學相長(學習) 學學半(學,同“斅”,教導)(二)理解內容。提問:你覺得這篇課文是在跟我們講什么道理? 討論后,明確

6、: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 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 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 輔相成的。提問: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討論后,明確:從“嘉肴”寫起,是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 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嘉肴”“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系 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三)拓展延伸,啟迪智慧。 師:從學習的角度看,“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 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撥和鼓勵。 答案示例:(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

7、法知道 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2)“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我們可 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可以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 看他的反應。如果他不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的理解還存在漏洞或缺陷, 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了。(四)課堂小結。學生小結自己這堂課的收獲。當堂背誦課文。第二課時第一階段:復習導入,學情診斷檢查上節課所掌握的文學常識、課文背誦、重點詞的解釋及句子的翻 譯。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雖有嘉肴,現在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回憶上 節課的內容。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搶答:1.禮記是時期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編纂的。1.解釋下面的詞語或句子。1)

8、然后能自反也。(2)知困,然后能自強也。(3)教學相長。檢查背誦。(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相互抽查一到二人) 明確:1.戰國至秦漢儒戴圣 2.(1)反思(2)勉勵(3)教與學是互 相推動、互相促進的。第二階段:導入新課,自主探究(一)激情導入。 教師:同學們,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有一個著名的“天下為 公”的題詞,這一社會理念是從哪兒來的呢?這句話來自兩千多年前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而實 現了“天下為公”的社會,他將其稱之為大同社會。那么,大同社會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社會呢?今天,我們就走進大道之行也,共同 找一找問題的答案。(板書:大道之行也) 朗讀課文,正

9、確停頓。學生朗讀課文,同桌相互聽讀,注意斷句和節拍;指正錯誤讀音(各 1 遍)。注意下面的字的讀音:(多媒體出示)選賢與(施)能(同“舉”,推舉)講信修睦(md)(和睦) 幼有所長(zhang)(成長)矜(gudn)、寡、孤、獨、廢疾者(同“鰥”,老而無妻)男有分(fOn)(職分,職守)貨惡(wu)其 棄于地也(厭惡,憎恨)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教師做朗讀指導。(1)“故人不獨親其親”中,“故”表示“所以”的意思,這里有 一個小的停頓。“人”是使動者,統領以下幾句,也有一個小的停頓。 所以這一句應這樣讀:“故人不獨親其親。”(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里的“者”也要停 頓一下。所

10、以這句要讀成:“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為己”,“貨”和“力”在這里是強調的對象,所以“貨”和 “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頓。(4)“是故/謀閉而不興”中的“是故”表示承上總結,也要停頓; “故/外戶而不閉”,此處的“故”也是一樣的讀法。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指正(2-3 人)。齊讀課文,教師再指導存在的問題。(二)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借助課下注釋,按照類型梳理、歸納本課的重點字詞,如通假字、古 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重點實詞,同時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標示出來。.指名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其他同學幫助解答,最后

11、 教師點撥。2.師生共同按類型梳理出重點字詞,先由學生單獨完成, 教師再作補充明確。(1)通假字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指老而無妻)(2)古今異義大道之行也(古義: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寬闊 的路)男有分,女有歸(古義:歸宿;今義:返回,回來)盜竊亂賊而不作(古義:造反;今義:雜亂,搗亂等。賊:古,害 人;今,小偷,竊賊)外戶而不閉(古義;門;今義:家)不獨子其子(古義:子女;今義:兒子)(3)一詞多義不獨親其親前一個“親”用作動詞(名詞意動用法)以為親, 引申為“奉養”;后一個“親”是名詞,指父母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用作動詞(名詞意

12、動用法),以為子, 引申為“撫育”,后一個“子”是“子女”的意思謀閉而不興。(閉,閉塞。) 外戶而不閉。(閉,關閉。)(4)詞類活用選賢與能(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品德高尚的人,才干出眾的人)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名詞活用為動詞,以為親,引 申為“奉養”;以為子,引申為“撫養”)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老年人, 壯年人,幼童)(5)重點實、虛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不譯;行,施行,推行;為,是)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職守;歸,歸宿)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興,興起;作,興起)是謂大同(是,這;謂,動詞,叫做)(三)嘗

13、試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漢語,翻譯時注意遵守“信、達、雅” 的要求,靈活采用直譯加意譯的方法。先由 1-2 名學生完成翻譯,其他學生指正,最后教師補充明確。(注 意一些采用意譯方式的語句,教師要給學生解釋清楚。)利用多媒體給出參考譯文,學生再次通譯課文。第三階段:合作探究,理解內涵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下面的問題:提問:治理“大同社會”的三個準則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 這三個準則的內容嗎?明確:治理“大同社會”的三個準則是:(1)天下為公;(2)選賢與 能;(3)講信修睦。解答第二問,學生只要理解沒有偏差即可肯定, 若能結合現實生活則更要予以鼓勵、贊揚。提問:禮記中大同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

14、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相對應的原文是什么?明確:(1)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男有分,女有歸);(3)貨盡其用,人盡其 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提問:作者認為治理“大同社會”的最高準則是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治理“大同社會”的最高準則是:行大道。 第四階段: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師:你如何評價孔子所描繪的“大同社會”?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時點撥、強調、鼓勵。答案要點:在當時看來:體現了作者不滿現實,向往美好的情感;在 現在來說

15、:激勵人們不斷為此而奮斗,仍有積極意義。但這在階級社 會中是不可能實現的。聯系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你心中的理想社會是什么 樣子的?此為開放性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想,自由闡釋,教師鼓勵、肯 定有創意的表達。教師小結:同學們,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的“中國夢”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基本內涵的表述是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可以說這和大道之行也中 論述的社會藍圖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致的。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接 班人,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就讓我們齊心協力,發奮圖強,為實現 偉大的“中國夢”而加倍努力吧!第五階段:檢測小結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問題。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 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不必為己。是故謀閉 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1.根據原文在文中空白處默寫出正確的句子。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1)女有歸(2)外戶而不閉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