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民歌簡介及飲馬長城窟行課件_第1頁
樂府民歌簡介及飲馬長城窟行課件_第2頁
樂府民歌簡介及飲馬長城窟行課件_第3頁
樂府民歌簡介及飲馬長城窟行課件_第4頁
樂府民歌簡介及飲馬長城窟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兩漢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后,兩漢樂府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壯麗的景觀,作為一種新的詩體,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兩漢樂府詩以其匠心獨運的立題命意,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以及靈活多樣的體制,成為中國古代詩歌新的范本。 一 、樂府和樂府詩的含義 “樂府”,原是西漢音樂官署亦即音樂管理部門的名稱,行政長官是樂府令。 后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所收集、編制并保存起來的“歌詩”稱為“樂府詩”或“樂府歌辭”,把其中那些采自民間的歌謠稱為“樂府民歌”。 于是“漢樂府”就由漢代音樂機關的名稱而兼為一種詩體的名稱了。二、“樂府”涵義的演變 1 、 原為音樂機構的名稱,負責收集創作樂曲,訓練樂工等; 2、 指樂府收集、保

2、留下來的譜過曲的、能夠配樂演唱的詩詞,為作品名稱; 3、 后來指仿照樂府格式、采用樂府舊題而作的詩詞,不都用于演唱,也用于吟誦了; 4、 唐代“新樂府運”動中指不用樂府舊題,但仿照樂府詩的某些特點寫作的詩,又稱“新樂府”或“系樂府”。 5、 宋元后又用作為詞、曲的別稱。 三、兩漢樂府詩的作者 現存兩漢樂府詩的作者涵蓋了從帝王到平民各階層,有的作于廟堂,有的采自民間,像司馬相如這樣著名的文人也曾參與樂府歌詩的創作。 四、樂府詩的搜集和分類 漢書藝文志載當時收集的西漢樂府民歌有138首,但留存不多,現存大多為東漢樂府搜集的作品。 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把漢至唐的樂府詩搜集在一起,共分為12類。包含

3、漢樂府詩的有四類: “郊廟歌辭”: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禮樂章; “相和歌辭”:多為江南楚地的民間歌辭; “鼓吹曲辭”:是北方民族的樂曲,用于軍樂; “雜曲歌辭”:指聲調已經失傳,無所歸屬的樂曲的歌辭。 六、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第一類 揭露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的災難和痛苦。 戰城南真實描繪了大戰后“野死不葬烏可食”,死尸橫野,烏鴉任意啄食,“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的凄慘悲涼的場面。作者只得求烏鴉在啄吃尸體前替死者哀嚎幾聲,為之送葬,也對戰爭造成“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的戮殺生命的殘酷進行了詛咒。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詩中描寫一個在外面征戰六十五年的軍人, 到了八十歲的高年, 回到

4、家鄉來, 房屋破壞不堪, 成了鳥獸的巢穴, 親故凋零, 一無所有, 肚皮是餓了, 于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飯, 但是在這種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出門望著天邊, 眼淚不住地流下來了。詩中對于那種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難, 作了無情的控訴。 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第二類 反映勞動人民的窮困生活及對階級壓迫的反抗 東門行寫一個城市貧民為貧困所迫不得不鋌而走險的故事。突出妻子苦苦

5、哀求丈夫的場面描寫。全詩不足八十字,描寫了人物的生活處境、心情神態及對話,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 東門行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上用滄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 第三類 反映男女愛情和被壓迫婦女的命運上邪所表達的對愛情忠貞不二的決心震撼人心。很顯然這對情人當時都承受著巨大的外部壓力。這種失去理智的“敢愛”的火辣辣的愛情雖然感人,但常常是悲劇的結局。江南可采蓮表面上寫采蓮勞動的歡快場面,實際上是一首南方愛情民歌。是用諧音雙關的手法寫男女之間大膽的追求屬于自

6、己的愛情。陌上桑一名艷歌羅敷行,又名日出東南隅,是一篇帶有喜劇色彩的民間敘事詩。它描寫了一個具有絕世之美的采桑女子,勇敢而巧妙地拒絕了太守調戲的故事。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通過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 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同時熱情地歌頌了二人忠于愛情, 寧死不屈的精神。 江 南(相和歌辭 相和曲)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今人劉旦宅作 江南圖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 今人 肖玉田作 詩意圖5七、漢樂府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漢樂府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的

7、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奠定了中國古代敘事詩的基礎。諸如人物對話或獨白的運用,人物心理描寫和細節刻劃,語言的樸素生動等,都成為后代一切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人的學習榜樣。代表作品:孔雀東南飛陌上桑二、漢樂府詩開創了新的詩體雜言體和五言體 。自此以后,五言一體遂取詩經的四言、楚辭的騷體而代之,一直成為我國詩史上一種重要的傳統形式。三、發揚光大現實主義的傳統“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是民歌的創作傳統,與詩經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兩漢樂府詩所反映的內容大多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日常生活的具體事情,表現的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漢樂府民歌發揚光大“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

8、主義精神,是對國風“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精神的發揚廣大。余冠英先生說,“詩經是漢以前的樂府,樂府就是周以后的詩經。” 飲 馬 長 城 窟 行理解詩歌內容:反復誦讀詩歌,讀準字音;理解詩歌的重點字詞。漢樂府詩歌二首上邪背景詩經、楚辭之后,詩歌在漢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樂府”原是西漢王朝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來人們便把這個機構所收集和配樂演唱的歌辭,也叫樂府。樂,指音樂。府,指官署。漢代的樂府詩,既有貴族和文人的創作,也包括相當一部分民歌。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寫成,后來經文人的有意模仿,制譜配樂,在魏、晉時代成為主要的詩歌形式。據記載,僅西漢 “樂府”收集的民間創作,就

9、有首之多,涉及的地區幾乎遍布當時的全國。但由于種種原因,流傳至今的樂府民歌,包括東漢時期的作品在內只有大約四十多首,大都收在宋人郭茂倩編的 樂府詩集(為唐五代以前樂府詩的總集)中。漢樂府詩根據所用音樂的不同,被分為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和雜曲歌辭等類。漢樂府民歌最重要的藝術特色是它長于敘事,善于鋪陳。漢樂府民歌中的敘事詩占絕大部分,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的最高峰。漢樂府民歌多采用口語化的樸素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感情真摯,富有個性。形式上自由多樣,打破了詩經以來的四言格式,西漢以雜言為主,到了東漢逐漸趨向五言。此外,章法、句式的自由隨意,描寫手段的更趨多樣,語言的淳樸

10、自然,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藝術水平。樂府民歌標志著我國敘事詩的一個新的、更趨成熟的發展階段。文題理解“飲馬長城窟行”是漢代樂府古題。相傳古長城邊有水窟,可供飲馬,曲名由此而來。“行”:古樂府詩的一種體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類作品大多放情長歌,慷慨疏放,與“歌”的性質相似,常合稱“歌行體”。白居易長恨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 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

11、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蔡邕是曹操的好朋友,他寫的著作很有名。可惜,這些著作在兵荒馬亂中全散落遺失了。他自己也慘遭殺害。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從小好學。一次曹操問蔡文姬還能記住她父親的多少文章,蔡文姬說:“還能記住四百多篇,都是小時侯父親叫我背誦的。”于是,曹操叫她憑著記憶把這些文章記錄下來。后來看到的蔡邕的作品就是這樣保存下來的。蔡邕像第一層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

12、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綿綿:綿延不絕。之:代詞,指“遠道”。展轉:同“輾轉”。指丈夫在他鄉各地漂泊。遠道:指代遠行在外的丈夫。“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來表達女主人公的感情? 這里的 “綿綿”既是指草的綿綿,也是指思念的綿綿,是一種暗喻。這里以沿河的青草連綿不斷作為起興,引起后面的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無盡思念。它是全詩的第一句,起到領起全詩,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調的作用 B、表達效果:開頭用比興的手法,既寫眼前景:春草綿延不絕,也喻含對遠方征人悠悠的思念。比興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

13、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 思遠道不可思夢見忽覺在他鄉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女子的情思恍惚,表現了她思君之情的殷切纏綿。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 頂真 這是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前句的結尾用作后句的開頭,上遞下接,環環相扣,這種修辭方法叫“頂真” 。 運用頂真能使句子首尾連接,語氣連貫,環環緊扣,敘事清晰,吸引讀者的作用。 第二層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

14、的訊息?知:感知,知道。入門:各回自己家門 。媚:親愛。言:問訊,告訴訊息。 以枯桑和海水起興,同時用枯桑感知到風吹,海水感知到天寒,來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門庭冷落,世態炎涼的孤獨、寂寞、痛苦、凄涼。比興“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第三層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遺:贈與。 烹鯉魚:比喻打開裝書信的木

15、盒。 長跪:古代坐姿,臀部離開腳跟而將腰身伸直,表 示恭敬。 加餐飯:增加飲食。指保重身體。 雙鯉魚:指代書信。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 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合作探究 細細品味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思考(1)你認為詩中主人公最后的感情是怎樣的?這樣的結尾有何妙

16、處? 收到丈夫的來信,本來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這封信給主人公帶了短暫的欣喜和慰藉,但是從“下言長相憶”中,我們可以看出,欣喜和慰藉過后,應該還是漫長的等待和思念,因為夫妻間還得長時間的相思。妙處:A、言有盡而意無窮,言簡義豐。 B、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思考:女性的感情細膩,而且容易發生變化。那我們就來看看,主人公感情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無盡的失落獨居的苦悶與寂寞思念的熾熱和悲傷世情的炎涼獲信的喜悅修辭手法:頂真:青青河邊草展轉不可見借代:遺我雙鯉魚(鯉魚指代書信)比喻:烹鯉魚(比喻打開裝書信的木盒)名句欣賞你認為哪句詩寫得好?為什么?青青何邊草,綿綿思遠道用了起興手法,以沿

17、河的青草邊連綿不斷起興,引出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一年一度春草綠,鮮明地表現時序之流轉,易于觸動久別的憂思;另外在空間的展鋪上,碧草連天,似將人的思念引向遠方,遙無涯際。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比興手法,以物知風寒,寫出女子深知自己的孤苦。意象“草”的象征意義:離恨、思念、荒涼、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生命力頑強相思的意象有:草、楓葉、月、紅豆、鴻雁課外拓展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燒不盡風雨吹不倒青青河邊草綿綿到海角海角路不盡相思情未了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青青河邊草野火燒不盡風雨吹不倒青青河邊草綿綿到海角海角路不盡相思情未了無論春夏與秋冬一樣青翠一樣好無論南北與西東但愿相隨到終老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