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延續國產化、新能源化、智能化_第1頁
2022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延續國產化、新能源化、智能化_第2頁
2022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延續國產化、新能源化、智能化_第3頁
2022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延續國產化、新能源化、智能化_第4頁
2022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延續國產化、新能源化、智能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延續國產化、新能源化、智能化 HYPERLINK /SH601211.html 1 .2021-2022年乘用車銷量穩步增長,零部件企業業績拐點明顯預計2021年全年乘用車銷量小幅正增長。在經歷了2018-2020年的連續下滑后,2021年1-10月乘用車零售銷量1687萬輛,同比增長8.8%,預計全年銷量將實現正增長。新能源車貢獻了乘用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增量,傳統燃油車基本跟2020年持平。2021年1-10月份,新能源車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40萬輛,是乘用車銷量增長的主要來源,燃油車跟2020年同期銷量基本持平。缺芯帶來的供給不足影響行業復蘇,芯片更多向新能源

2、車傾斜。2021年汽車芯片晶圓和封裝兩大環節先后受疫情沖擊導致芯片供給不足從而影響到了乘用車供應;整車廠在缺芯過程中把更多芯片資源向新能源車傾斜保證了新能源車的供給。消費者結構變遷+拿芯能力雙重影響下,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續提升。90后&00后逐步成為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偏好助力自主品牌份額的持續提升,同時自主品牌獲取芯片的靈活機制也有助于市場份額的提升,從2020年的40%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45%以上。 HYPERLINK /SZ002594.html 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正面競爭剛剛開始。新能源車市場中,AOO級別的純電、B級純電占都比在30%左右,新能源車市場增量效應更加明顯;隨著以比亞迪

3、DMI為代表的混動車殺入燃油車主戰場,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直面競爭剛剛開始。多方巨頭加速入場。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迎來多位重量級玩家:科技巨頭華為、百度、大疆、蘋果等,電子&家電巨頭小米、富士康等公司。它們涉足汽車行業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親自造車,二是作為服務或者零部件供應商為傳統車企賦能。全社會最優質要素的競爭。汽車行業的競爭從行業內部的競爭逐步演變成了社會最優質要素的競爭的,傳統汽車巨頭、造車新勢力、消費電子巨頭等各自在其擅長的領域里打造了很強的流量效應,在汽車產品在制造端差距在縮短的情況下,借助流量效應在新的品類進行品牌再塑造。原材料價格漲幅明顯,對乘用車企業尤其是零部件企業帶來成本壓力。

4、2021年乘用車多種原材料包括芯片、鋼鐵、鋁材等價格均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尤其是Q2Q3,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帶來了較大沖擊。國際運力緊張,對運費和交付能力都帶來了影響。2021年國際海運價格大幅上漲,大幅提升了約定到岸價交付的企業的運輸成本;同時緊張的運力也限制了產品的交貨。批發+零售端補庫存雙重驅動下,乘用車行業有望延續復蘇。整車廠和經銷商當前的庫存量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隨著缺芯問題的逐步緩解,整車廠先開啟補庫存周期,隨著優質車型供應恢復,終端銷量也將看到好轉。新能源車的高速增長仍將維持,對乘用車銷量帶來邊際增量。復蘇程度受到消費領域整體景氣度影響。2021年以來,在疫情影響消費需求整體偏弱,乘

5、用車在批發和零售補庫存后,終端的需求復蘇也會受到整個消費景氣度的影響。收入端下滑+費用端加大,全球零部件企業破產現象頻現,中國企業憑借穩定的中國市場,加速推進市占率的提升。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大幅下滑,對于重資產行業影響較大,同時新能源化加智能化要求企業投入不斷加大,雙重壓力下全球零部件企業破產現象頻現。中國零部件企業以穩定的中國市場為根基,加速提升在全球市場的市占率。疫情影響下,整車廠重新審視供應鏈安全,在部分領域加速推進國產化進程。疫情影響下,部分零部件產品出現了斷供現象,致使整車生產不得不中斷。受此影響,整車廠在部分領域加速開拓國內備選供應商以備不時之需,推動了安全件等領域的國產化進程

6、。軟件市場的潛在空間+電子電氣架構的改變,推動零部件領域的軟硬件解耦。在智能車時代,軟件將成為車企重要的增量盈利來源;同時新的電子電氣架構下也要求整車企業掌握一定的軟件能力,這推動了部分零部件領域的軟硬件解耦。新舊勢力采購模式的差異下,零部件企業的品類擴張之路更加順暢。傳統整車企業的采購模式決定了它們更加看重成本,在原有的供應體系下品類擴張是一件很難的事,因而零部件企業有一批優質的細分領域的小龍頭;而特斯拉以及華為小米等新勢力對供應鏈的要求使他們更容易把多品類交付給一家公司,推動了零部件巨頭的誕生。特斯拉、蔚來等引領下,中高端智能電動車的需求在逐步形成。中高端智能電動市場是在新造車勢力的引領下

7、創造的,更多的是新增市場而非對燃油車的替代。在這個領域自主品牌也更容易實現品牌向上的突破。供給創造需求下這個子行業有望開啟爆發增長。極氪、沙龍、阿維塔等傳統車企的中高端智能品牌在2022年開始發力,帶動這個細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堆配置策略下,部分產品滲透率會從選配變成標配,包括ADB大燈,天幕玻璃、空氣懸掛、HUD、車載音響等。2 .2022年乘用車beta機會延續,alpha機會更強借助高壓快充解決充電難題將成為行業趨勢,高壓系統技術升級帶來總量和競爭格局的雙重優化。2021年起,車企加速推出高壓快充來解決充電難題。隨著超級充電樁標準的落地,疊加配套高壓組件的技術進步,未來幾年高壓快充車型將

8、加速推出帶動相關零部件的快速增長,同時技術門檻的提升也有助于市場份額向技術優勢企業集中。乘用車的智能化和電動化過程中,連接組件(包括連接器和連接模組)的單車價值大幅提升。在智能化和電動化的過程中,高速連接器和高壓連接器的需求大幅增長,連接組件的單車價值量有望從1000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產品迭代性以及快速響應需求有助于國內企業的份額提升。優質客戶份額持續提升,新能源高壓產品開啟爆發式增長。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博格華納、博世等,公司在核心客戶的轉向、變速箱(包括混動產品)中的份額持續提升帶動原有業務快速增長;在新能源領域,公司高壓連接模組技術優勢明顯,在電驅、電池等領域的連接組件單價較傳統產品大

9、幅提升,高壓產品的放量將助于公司收入的高速增長。深挖個性化需求,引領市場新風潮。公司自從皮卡炮、大狗、坦克300等車型上市以來大獲成功以來,在個性化市場嶄露頭角,充分挖掘細分市場需求。2022年公司仍有多款個性化車型上市,將有望繼續引領個性化需求市場,再次挖掘新的細分市場需求,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破局高端新能車市場。公司的電動車一直被詬病過于低端,歷史上的主銷車型黑貓10萬以下,目前10-15萬的好貓銷量在持續突破,低端化的刻板印象得以緩解。2022年開始,歐拉品牌閃電貓、朋克貓等新車型將相繼上市,屆時將有望突破20萬價格區間。同時全新打造的新能源高端品牌沙龍,首款新車已在2021年廣州車展

10、亮相,預計2022年將實現量產上市,屆時價格區間有望向上突破至30萬-40萬以上,新能源高端化的形象有望得以建立。DHT混動技術導入更多品牌車型。目前全新DHT混動車型僅在WEY高端品牌搭載,銷量規模有限,2022年開始預計將有更多品牌車型不斷導入混動技術,全面迎戰混動新時代。切入新能源熱管理領域,單車配套價值不斷提高。公司成功研發熱泵空調、電子膨脹閥、電子水閥、電子水泵等產品,正快速推向市場,單車配套價值分潛在空間超過萬元。和特斯拉、蔚來、Rivian等新能源車企合作深化,受益相關車型放量。公司給Model 3供應輕量化底盤等產品,單車配套價值超5000元,和國內新勢力車企蔚來等也開始合作,

11、配套產品和車型都有望持續增加。2021配套RIVIAN,單車價值超1萬元。新能源車企加速放量有望助力公司業績實現高增長。擴產高峰已過、原材料價格壓力有望疏解,盈利能力有望改善。2018-2019是上一輪產能擴張的高峰時期,轉固壓力較大,影響企業盈利。未來1-2年暫無大規模資本開支需求。原材料端,隨著鋁價的逐漸下行,疊加調價效應的體現,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3 .2022年大排量摩托、電踏車等高景氣度延續,重卡等待行業觸底優質供給拉動需求,國內中大排超高景氣。2021年1-9月250cc以上摩托車銷售24.4萬輛,同增65%,行業單月銷量連續4個月超過3萬輛,整體延續高景氣。新品周期助力,頭部大

12、排摩企表現亮眼。2021年9月春風、本田銷量持續高增,頭部摩企新車型、新品牌投放加速,行業將持續擴容。歐美電踏車步入高增長的成長階段。歐洲電踏車滲透率約25%,美國約5%,相比中國、日本電動自行車50%以上的滲透率,仍有較大成長空間,預計歐美電踏車行業將保持高增長。從入門級向中大排延伸,多款新品具備爆款潛質。公司從2021年開始補全250cc以上產品線弱點,先后發布800MT、700CLXSPORT,2022年即將發布中排產品,迎來中大排新品強周期。關稅、海運有望持續改善,盈利能力重回增長通道。北美是公司四輪車最重要的市場,關稅、海運等外部因素壓制公司盈利能力,預計隨著北美市場恢復正常、中美關系緩和,公司盈利能力重回增長通道。行業下行風險有望弱化,2022年下半年或將看到正增長。重卡行業在經歷2016-2020年連續五年景氣上下周期后,于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同比50%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國六切換等政策透支以及同期高基數影響。考慮到未來政策透支影響逐步減弱,行業下行風險亦將不斷被弱化,2022年下半年起有望看到月度行業同比正增長。保有量基數大幅提升,需求中位數有望維持在100萬上下。截止2020年底,我國重卡保有量已超過800萬輛,大幅高于上一輪周期下行期階段( 2011年的重卡保有量僅350萬輛左右),每年行業正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